CN116550466B -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50466B CN116550466B CN202310834308.5A CN202310834308A CN116550466B CN 116550466 B CN116550466 B CN 116550466B CN 202310834308 A CN202310834308 A CN 202310834308A CN 116550466 B CN116550466 B CN 1165504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volume
- raw coal
- coal
- s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5000019580 granularit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TJMJGYZQZDUJJ-UHFFFAOYSA-N phencyclidine Chemical class C1CCCCN1C1(C=2C=CC=CC=2)CCCCC1 JTJMJGYZQZDUJ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B—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 B03B13/00—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t-separating apparatus or for dressing plant, using physical eff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本申请可以缩短重介质选煤耗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利用重介分选设备将原煤中的煤炭和其他物质分开,得到去除其他物质的精煤。符合重介分选设备的入料粒度要求的煤粒进入重介分选设备后,会落入存有重介质的结构中与重介质混合,其中,重介质密度在其他物质密度与精煤密度之间;存有重介质的结构以固定速度旋转,为重介质和原煤煤粒提供离心力,精煤上浮、其他物质下沉,以实现重介选煤。
但是,由于物料的粒度差异,在分选时,容易造成分选耗时较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更快地进行重介质选煤,本申请提供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所述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
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所述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在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之前,还包括:
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
相应的,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包括:
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计算所述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和所述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小于设定偏离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若否,则将所述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获取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尺寸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原煤重量以及煤粒数量;
根据原煤密度、所述原煤重量和所述煤粒数量,得到重介分选设备的入料口煤粒粒度;将所述入料口煤粒粒度作为所述尺寸信息。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的煤粒数量,包括:
获取传送带上预设长度的煤粒图像,其中,所述传送带为原煤组入料口、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之间的传送带,预设长度为所述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
通过识别所述煤粒图像,确定所述出料口煤粒数量。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在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出料口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
若是,则根据所述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并根据所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得到新的单位入料体积。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包括:
选取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其中,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包括多个携带有时间标识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时间标识,判断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中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是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当呈下降趋势时,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反之,则不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包括:
将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和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作差,得到差值绝对值;
获取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其中,所述分选腔为重介分选设备中用于将原煤中的精煤和其他物质分离的结构;
根据所述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与预设额定容量,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包括:
尺寸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所述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
单位入料体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入料模块,用于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所述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相较于相关技术粒度将原煤中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混合进行重介分选时,粒度较小的煤粒影响粒度较大的煤粒的分选速度,导致整体分选时间较长;本方案在使用重介分选设备之前,通过使用分筛设备将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分离,可以降低进入同一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粒度之间的差值,减少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从而降低煤粒占据重介分选设备中空间的时间,提升重介分选设备后续单位入料体积;通过根据原煤组中煤粒的体积大小为每一原煤组确定合适的单位入料体积,再基于单位入料体积向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入料,以降低分选全部原煤的时间;与相关技术中利用分筛设备保障重介分选设备能够产出精煤不同的是,本方案利用分筛设备以提升分选速度从而更快地产出精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重介分选设备有块煤重介分选机和旋流器至少两种类型,块煤重介分选机的入料粒度通常为13~300mm,旋流器入料粒度通常为0.15~13mm。由于不同类型的重介分选设备对入料粒度的要求不同,通常先将原煤经过初筛,确定进入重介分选设备的原煤的粒度都在该设备的入料粒度要求范围内,以保证重介分选设备可以被正常使用,且,能够产出精煤。
在重介分选过程中,煤粒的粒度越大,煤粒相较于重介质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分选速度越大,分选时间越短。且,无论是重介分选机还是旋流器,其入料粒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粒度差异均为一个数量级,入料粒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差异较大;与此同时,进入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短于粒度较小的煤粒分选时间;当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混合时,二者的相对运动速度会互相影响,即粒度较大的煤粒的相对运动速度变慢,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速度变小,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变长,粒度较大的煤粒占据重介分选设备中空间的时间变长,从而影响重介分选设备后续入料速度,进而导致分选全部原煤的时间变长。故,在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的混合状态下进行重介分选,会存在分选全部原煤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发明人发现,可以在使用重介分选设备之前,通过使用分筛设备将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分离,降低进入同一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粒度之间的差值,减少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从而降低煤粒占据重介分选设备中空间的时间,提升重介分选设备后续入料速度,以提升分选速度从而更快地产出精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其中:
步骤S101: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如图2所示,原煤由传送带送入分筛设备进行分筛,分筛设备输出多个预设粒度范围各自对应的原煤组,其中,分筛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子分筛设备,多个子分筛设备可以以任一能够得到多个预设粒度范围各自对应的原煤组的方式排布,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具体限定,预设粒度范围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并预先存储于电子设备中;分筛设备输出多个预设粒度范围各自对应的原煤组经不同传送带进入不同入料设备,其中,每一原煤组对应唯一预设粒度范围、唯一入料设备和唯一重介分选设备;每一入料设备将每一原煤组送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分筛设备、入料设备、传送带、重介分选设备均与电子设备相连。
具体的,可以基于预设数据确定尺寸信息,或,实时采集尺寸信息。
在一种基于预设数据确定尺寸信息的可实现方式中,步骤S101,具体可以包括:将每一原煤组信息和数据库中的预设原煤组信息与尺寸信息的对应关系匹配,确定每一原煤组信息对应的尺寸信息,其中,原煤组信息为原煤组对应标识信息,预设原煤组信息与尺寸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尺寸信息可以为原煤组信息对应原煤组对应预设粒度范围中的粒度最小值。
可以理解的是,选取预设粒度范围中的粒度最小值作为尺寸信息,可以降低由于尺寸信息对应粒度较大,导致单位入料体积较大,从而出现重介分选设备无法及时处理过多原煤引发的重介分选设备堵塞问题。
在另一种实时采集尺寸信息的可实现方式中,步骤S101,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011(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1012(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011: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原煤重量以及煤粒数量。
获取原煤重量可以包括:通过在目标传送带处,设置一重量传感器,用以采集原煤重量并回传至电子设备,其中,目标传送带为原煤组对应的分筛设备出料口、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入料口之间的传送带,原煤重量为目标传送带上预设长度的原煤的重量,预设长度为目标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目标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并存储于电子设备中。
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的煤粒数量,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A1(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A2(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A1:获取传送带上预设长度的煤粒图像,其中,传送带为原煤组入料口、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之间的传送带,预设长度为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
具体的,可以通过摄像装置对目标传送带进行俯拍,得到初始煤粒图像并回传至电子设备,其中,初始煤粒图像包括部分目标传送带、清晰煤粒影像和至少两个参照标记,参照标记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预设长度;在电子设备接收到初始煤粒图像后,根据参照标记裁切初始煤粒图像,得到裁切后的煤粒图像。
步骤SA2:通过识别煤粒图像,确定出料口煤粒数量。
具体的,可以基于灰度值、煤粒边缘等识别方式中任一方式识别煤粒图像中每一煤粒影像,然后进行计数,得到出料口俯视煤粒数量;获取煤层厚度;基于煤层厚度和预设单位煤层高度,确定初始煤粒层数,初始煤粒层数=煤层厚度÷预设单位煤层高度,当计算得到的煤粒层数不为整数时,将与初始煤粒层数相邻的较大整数作为煤粒层数;出料口煤粒数量=出料口俯视煤粒数量×煤粒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传送带上的煤粒图像后,识别煤粒图像确定出料口煤粒数量,以确定要进入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的实时数量,相较于使用历史煤粒数量均值,利用图像实时确定煤粒数量,可以提升煤粒数量的精确度。
步骤S1012:根据原煤密度、原煤重量和煤粒数量,得到重介分选设备的入料口煤粒粒度;将入料口煤粒粒度作为尺寸信息。
具体的,入料口煤粒体积=原煤重量÷煤粒数量÷原煤密度;将入料口煤粒体积代入预设粒度曲线,确定入料口煤粒体积对应入料口煤粒粒度,其中,预设粒度曲线的确定方式可以为:将大量历史煤粒体积与各自对应的煤粒粒度放入以煤粒体积、煤粒粒度为坐标轴的二维坐标系,得到煤粒体积与煤粒粒度之间的拟合曲线,并将煤粒体积与煤粒粒度之间的拟合曲线作为预设粒度曲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时刻的原煤密度、原煤重量和煤粒数量,得到入料口煤粒粒度,以确定尺寸信息,可以提升尺寸信息的实时性,进一步的,可以提升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的准确性。
步骤S102: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
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单位时间可以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将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放入以尺寸信息、单位分选体积为坐标轴的二维坐标系,得到尺寸信息与单位分选体积之间的拟合曲线;并将尺寸信息与单位分选体积之间的拟合曲线作为每一原煤组对应的预设单位分选体积模型存入电子设备等待调用。
具体的,针对每一原煤组,根据原煤组标识调出每一原煤组对应的目标预设单位分选体积模型,并将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输入目标预设单位分选体积模型,以得到目标预设单位分选体积模型输出的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步骤S103: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重介分选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
当正常状态时,将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作为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当故障状态时,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相应的,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包括: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计算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和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设定偏离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若否,则将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步骤S104: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在入料设备的入料仓中设置一物体探测传感器,该物体探测传感器用于监测入料仓内原煤高度,当原煤高度到达设定高度时,表征此时入料仓中原煤体积等于单位入料体积,物体探测传感器采集到的限位信号为有效信号,此时入料设备进行倾倒,将入料仓中的原煤倾倒入重介分选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倾倒时间间隔均值与单位时间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相关技术粒度将原煤中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混合进行重介分选时,粒度较小的煤粒影响粒度较大的煤粒的分选速度,导致整体分选时间较长;本方案在使用重介分选设备之前,通过使用分筛设备将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分离,可以降低进入同一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粒度之间的差值,减少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从而降低煤粒占据重介分选设备中空间的时间,提升重介分选设备后续单位入料体积;通过根据原煤组中煤粒的体积大小为每一原煤组确定合适的单位入料体积,再基于单位入料体积向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入料,以降低分选全部原煤的时间;与相关技术中利用分筛设备保障重介分选设备能够产出精煤不同的是,本方案利用分筛设备以提升分选速度从而更快地产出精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3之前,具体还可以包括: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
其中,故障单位入料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故障时单位时间可以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且,故障单位入料体积作为历史数据存放在电子设备中。
相应的,步骤S103,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B1至步骤SB3(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B1: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将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作为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步骤SB2:计算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和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的差值。
具体的,差值=|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故障单位入料体积|。
步骤SB3:判断差值是否小于设定偏离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若否,则将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设定偏离阈值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误差允许范围预先设定并存储于电子设备中。
具体的,若差值小于设定偏离阈值,则表示重介分选设备以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入料时出现故障概率较大,需要调整单位分选体积,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与故障程度呈正相关,故障程度越大,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越大;若差值不小于设定偏离阈值,则表示重介分选设备以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入料时出现故障概率较小,不需要调整单位分选体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避免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与引发重介分选设备故障概率较大的单位入料体积相同,以降低重介分选设备故障概率。
进一步的,在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之前,具体还可以包括:获取多个时刻各自对应的重介分选设备出料口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与单位入料体积;针对每一时刻,将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与单位入料体积作差,得到出入料体积差值,其中,出入料体积差值=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单位入料体积;根据多个时刻,判断出入料体积差值是否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若否,则表示重介分选设备正常运行;反之,则表征重介分选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此时判断当前时刻的出入料体积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预设差值阈值等于故障历史数据出入料体积差值的均值;若大于则表征重介分选设备故障状态为严重,反之则确定重介分选设备故障状态为一般。
相应的,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包括:
当重介分选设备正常运行时,将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作为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当重介分选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时:若故障状态严重,则将第一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第一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为常用单位分选体积中引发重介分选设备发生故障概率最小的单位分选体积;若故障状态一般,则将第二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第二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为常用单位分选体积中未引发重介分选设备发生故障的单位分选体积均值。
进一步的,当重介分选设备处于故障状态严重时,对该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预警,提示用户检修该重介分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4之后,具体还可以包括步骤SC1至步骤SC3(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C1:实时获取出料口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在出料口位置设置一速度传感器和摄像装置,速度传感器设置探测方向垂直于出料方向,该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出料口精煤煤粒的运动速度,摄像装置俯拍传送带垂直于精煤与传送带的接触面,用于采集精煤图像,精煤图像包括清晰精煤煤粒影像、至少两个参考标志,其中,上述至少两个参考标志之间相隔预设出料长度,参考标志可以为传送带或传送带周围任一不移动的点,预设出料长度为出料口对应传送带单位时间移动长度,且,预设出料长度可由技术人员预先设定并存储于电子设备中。
具体的,利用速度传感器采集精煤煤粒的平均运动速度,并将平均运动速度回传至电子设备;利用摄像装置采集预设出料长度的精煤图像,并识别精煤图像中的精煤煤粒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平均运动速度与精煤图像同时采集;单位精煤煤粒数量=平均运动速度×单位时间×精煤煤粒数量,其中,单位精煤煤粒数量为单位时间出料口出料的精煤煤粒的数量;根据原煤组对应入料粒度和历史入料粒度信息,确定入料粒度对应的体积,其中,历史入料粒度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入料粒度与各自对应的体积;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入料粒度对应的体积×单位精煤煤粒数量。
步骤SC2:根据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
具体的,可以包括步骤SC2-1(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C2-2(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C2-1:选取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其中,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包括多个携带有时间标识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具体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至少包括当前时刻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步骤SC2-2:根据时间标识,判断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中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是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当呈下降趋势时,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反之,则不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
具体的,若呈下降趋势,则表示重介分选设备出料量变少,重介分选设备内部原煤较多应该适当减少单位入料体积;反之,则表示重介分选设备出料量增加或无明显变化,重介分选设备出料量和入料量可以维持平衡,无需调整单位入料体积。
步骤SC3:若是,则根据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并根据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得到新的单位入料体积。
具体的,根据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可以包括步骤SC3-1至步骤SC3-3(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C3-1:将单位入料体积和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作差,得到差值绝对值。
步骤SC3-2:获取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其中,分选腔为重介分选设备中用于将原煤中的精煤和其他物质分离的结构。
具体的,利用超声设备或红外设备测定分选腔内混合液的液面每一点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为液面每一点到分选腔顶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将全部点的位置信息求和得到垂直距离之和,将垂直距离之作为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
步骤SC3-3:根据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与预设额定容量,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
具体的,若空闲容量<预设额定容量,则表示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为:将单位入料体积下调差值绝对值;若空闲容量≥预设额定容量,则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为:将单位入料体积上调差值绝对值。其中,预设额定容量由重介分选设备故障时的大量空闲容量确定,可由技术人员预先设定并存储于电子设备中。
根据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得到新的单位入料体积,具体可以包括:若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为将单位入料体积下调差值绝对值,则新的单位入料体积=单位入料体积-差值绝对值;反之,新的单位入料体积=单位入料体积+差值绝对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实时获取出料口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以确定重介分选设备当前工作状态;当重介分选设备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呈下降趋势,表征重介分选设备内空闲容量可能较小,分选过程可能出现堵塞,通过调整单位入料体积,降低堵塞情况,以提升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如图3所示,该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尺寸信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
单位入料体积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入料模块204,用于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还包括:
故障单位入料体积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
相应的,单位入料体积确定模块203,在执行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时,具体用于:
根据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计算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和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的差值;
判断差值是否小于设定偏离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若否,则将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尺寸信息获取模块201,在执行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原煤重量以及煤粒数量;
根据原煤密度、原煤重量和煤粒数量,得到重介分选设备的入料口煤粒粒度;将入料口煤粒粒度作为尺寸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尺寸信息获取模块201,在执行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的煤粒数量时,具体用于:
获取传送带上预设长度的煤粒图像,其中,传送带为原煤组入料口、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之间的传送带,预设长度为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
通过识别煤粒图像,确定出料口煤粒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还包括:
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实时获取出料口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
若是,则根据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并根据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得到新的单位入料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模块,在执行根据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时,具体用于:
选取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其中,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包括多个携带有时间标识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时间标识,判断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中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是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当呈下降趋势时,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反之,则不需要调整单位入料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模块,在执行根据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时,具体用于:
将单位入料体积和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作差,得到差值绝对值;
获取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其中,分选腔为重介分选设备中用于将原煤中的精煤和其他物质分离的结构;
根据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与预设额定容量,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相较于相关技术粒度将原煤中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混合进行重介分选时,粒度较小的煤粒影响粒度较大的煤粒的分选速度,导致整体分选时间较长;本方案在使用重介分选设备之前,通过使用分筛设备将粒度较大的煤粒和粒度较小的煤粒分离,可以降低进入同一重介分选设备的煤粒粒度之间的差值,减少粒度较大的煤粒分选时间,从而降低煤粒占据重介分选设备中空间的时间,提升重介分选设备后续单位入料体积;通过根据原煤组中煤粒的体积大小为每一原煤组确定合适的单位入料体积,再基于单位入料体积向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入料,以降低分选全部原煤的时间;与相关技术中利用分筛设备保障重介分选设备能够产出精煤不同的是,本方案利用分筛设备以提升分选速度从而更快地产出精煤。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所述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在处理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的原煤时单位时间能够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所述历史单位分选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在处理历史尺寸信息的原煤时历史时单位时间能够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
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所述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之前,还包括:
获取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的故障时的故障单位入料体积;
相应的,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包括:
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计算所述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和所述故障单位入料体积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小于设定偏离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若否,则将所述初始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为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原煤组对应的尺寸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原煤重量以及煤粒数量;
根据原煤密度、所述原煤重量和所述煤粒数量,得到重介分选设备的入料口煤粒粒度;将所述入料口煤粒粒度作为所述尺寸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时刻每一原煤组对应的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的煤粒数量,包括:
获取传送带上预设长度的煤粒图像,其中,所述传送带为原煤组入料口、所述分筛设备与原煤组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之间的传送带,预设长度为所述传送带单位时间的移动长度;
通过识别所述煤粒图像,确定所述出料口煤粒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出料口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
若是,则根据所述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并根据所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得到新的单位入料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包括:
选取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其中,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包括多个携带有时间标识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
根据时间标识,判断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组中的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是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当呈下降趋势时,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反之,则不需要调整所述单位入料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精煤单位出料体积,得到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包括:
将所述单位入料体积和所述实时精煤单位出料体积作差,得到差值绝对值;
获取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其中,所述分选腔为重介分选设备中用于将原煤中的精煤和其他物质分离的结构;
根据所述分选腔内的空闲容量与预设额定容量,确定单位入料体积调整方式。
8.一种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尺寸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原煤组中煤粒的尺寸信息,其中,每一原煤组由分筛设备按照预设粒度范围将原煤进行分筛得到的;
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原煤组对应所述尺寸信息和历史信息,确定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单位目标分选体积,其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多个历史尺寸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历史单位分选体积,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在处理原煤组对应尺寸信息的原煤时单位时间能够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所述历史单位分选体积为重介分选设备在处理历史尺寸信息的原煤时历史时单位时间能够完成分选的原煤体积;
单位入料体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位目标分选体积,确定原煤组对应的单位入料体积;
入料模块,用于针对每一原煤组,基于所述单位入料体积控制入料设备,其中,所述入料设备用于按照单位入料体积将原煤组倒入原煤组对应重介分选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34308.5A CN116550466B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34308.5A CN116550466B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0466A CN116550466A (zh) | 2023-08-08 |
CN116550466B true CN116550466B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750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34308.5A Active CN116550466B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50466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86A (zh) * | 1989-11-09 | 1991-06-05 | 佳能公司 | 用于静电图象显象的着色剂、图象形成方法与图象形成设备 |
GB0002305D0 (en) * | 2000-02-01 | 2000-03-22 | Phoqus Limited | Pow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application |
EP1733898A2 (en) * | 2005-06-17 | 2006-12-20 | Fuji Xerox Co., Ltd. | Ink receptive particles, marking materials system, ink receiv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eptive particle storage cartridge |
CN101733189A (zh) * | 2008-12-18 | 2010-06-16 | 昆明理工大学 | 悬振锥面选矿机 |
CN102218367A (zh) * | 2011-04-29 | 2011-10-19 | 株洲市兴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分选分流重选方法及装置 |
CN103692776A (zh) * | 2013-12-17 | 2014-04-02 |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设备 |
CN204523202U (zh) * | 2015-03-08 | 2015-08-05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水力旋流筛 |
WO2017014851A1 (en) * | 2015-07-22 | 2017-01-26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One piece shaped planar separator |
CN109018988A (zh) * | 2018-06-17 | 2018-12-18 | 山西品东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粗精煤输送带上矸石自动识别和拾捡机构 |
CN209997781U (zh) * | 2019-05-10 | 2020-01-31 | 唐山森普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粗煤泥重介质分选系统 |
AU2020103238A4 (en) * | 2020-11-04 | 2021-01-14 | Dwivedi, Neeraj Umesh MR | A for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
CN113573815A (zh) * | 2018-12-14 | 2021-10-29 | 特里伯公司 | 用于处理液体和颗粒物质的组合的系统和方法 |
CN115588515A (zh) * | 2022-10-31 | 2023-01-10 |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大数据的多级医疗协作系统及其方法 |
-
2023
- 2023-07-10 CN CN202310834308.5A patent/CN1165504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86A (zh) * | 1989-11-09 | 1991-06-05 | 佳能公司 | 用于静电图象显象的着色剂、图象形成方法与图象形成设备 |
GB0002305D0 (en) * | 2000-02-01 | 2000-03-22 | Phoqus Limited | Pow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application |
WO2001057144A1 (en) * | 2000-02-01 | 2001-08-09 | Phoqus Limited | Powd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application to a substrate and electrostatic application of the powder material to a substrate |
EP1733898A2 (en) * | 2005-06-17 | 2006-12-20 | Fuji Xerox Co., Ltd. | Ink receptive particles, marking materials system, ink receiv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eptive particle storage cartridge |
CN101733189A (zh) * | 2008-12-18 | 2010-06-16 | 昆明理工大学 | 悬振锥面选矿机 |
CN102218367A (zh) * | 2011-04-29 | 2011-10-19 | 株洲市兴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分选分流重选方法及装置 |
CN103692776A (zh) * | 2013-12-17 | 2014-04-02 |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设备 |
CN204523202U (zh) * | 2015-03-08 | 2015-08-05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水力旋流筛 |
WO2017014851A1 (en) * | 2015-07-22 | 2017-01-26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One piece shaped planar separator |
CN109018988A (zh) * | 2018-06-17 | 2018-12-18 | 山西品东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粗精煤输送带上矸石自动识别和拾捡机构 |
CN113573815A (zh) * | 2018-12-14 | 2021-10-29 | 特里伯公司 | 用于处理液体和颗粒物质的组合的系统和方法 |
CN209997781U (zh) * | 2019-05-10 | 2020-01-31 | 唐山森普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粗煤泥重介质分选系统 |
AU2020103238A4 (en) * | 2020-11-04 | 2021-01-14 | Dwivedi, Neeraj Umesh MR | A for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
CN115588515A (zh) * | 2022-10-31 | 2023-01-10 |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大数据的多级医疗协作系统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0466A (zh) | 202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82741B (zh) | 特征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JP2023508510A (ja) | 小包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計算装置、物流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4283144B (zh) | 基于图像识别的玉米芯粉碎机稳定运行的智能控制方法 | |
CN116550466B (zh) | 重介分选智能化操控方法、操控系统、设备和介质 | |
CN116812492B (zh) | 一种传送带故障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KR20220018467A (ko) | 목표 대상 인식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
CN116824175A (zh) | 药品分拣检验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5130985A (zh) | 生产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15908913A (zh) | 基于rgbd的包裹类别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392406A (zh) | 一种用于风险决策的风险决策因子筛选方法及装置 | |
CN116467266A (zh) | 一种批量文件智能联机处理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 | |
CN112307827B (zh) | 对象识别装置,系统和方法 | |
CN113781511B (zh) | 传送带边缘磨损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951412B1 (ko) | 중량 선별 자동 보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7724401A (zh) | 一种数控机床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2307828B (zh) | 计数校验装置,计数系统和方法 | |
CN111890722A (zh) | 压片机冲头压力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7992905A (zh) | 样本数据均衡方法和装置 | |
CN114261714B (zh) | 物件排序分离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7079113A (zh) | 折纸机混料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227759B (zh) | 基于多设备信息的检修时间预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 |
Hartner et al. | An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throughput of a CNN-based industrial quality inspections system with constrained devices | |
CN116090531A (zh) | 一种能对非极大值抑制处理加速的神经网络加速器 | |
WO2022245295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livery time for batch orders | |
WO2022263908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object classif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