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640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46400A CN116546400A CN202310535140.8A CN202310535140A CN116546400A CN 116546400 A CN116546400 A CN 116546400A CN 202310535140 A CN202310535140 A CN 202310535140A CN 116546400 A CN116546400 A CN 1165464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cover
- sound
- electronic device
- suppor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57 shel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发声单体,框体具有平衡通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设于框体的相对两侧,框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合围形成收容空间;发声单体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发声单体的振膜和第一盖体之间形成前腔,第二盖体和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后腔,平衡通道连通后腔和声道,声道与外部空间连通,声道设置于框体或第一盖体上,或框体和第一盖体之间形成声道;声阻件,覆盖平衡通道,声阻件的声阻抗大于或等于2000MKSRayl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发声单体的壳体上设置泄露孔,通过泄露孔连通发声单体的后腔和外部空间,以平衡后腔的气压。在发声单体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直接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泄露孔很容易被杂物封堵,导致泄露孔失效,造成电子设备音质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发声单体中泄露孔容易被杂物封堵导致发声单体音质不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框体,具有平衡通道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声道;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设于框体的相对两侧;
发声单体,设置于框体,发声单体的振膜和第一盖体之间形成前腔,第二盖体和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后腔,平衡通道连通后腔和声道,声道与外部空间连通,声道设置于框体或第一盖体上,或框体和第一盖体之间形成声道;
声阻件,覆盖所述平衡通道,所述声阻件的声阻抗大于或等于2000MKS Rayls。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上设置连通后腔和声道的平衡通道,使得后腔可以通过该平衡通道、声道与外部空间连通,保持后腔内的气压平衡,省去了在框体上设置直接连通后腔和外部空间的泄露孔,从而避免了泄露孔被杂物封堵导致的发声单体音效不佳,提高电子设备的发声音效;同时平衡通道上覆盖声组件,声组件为声阻大且具有孔洞的结构件,可以保证空气的正常流通同时阻碍声音的泄露。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音效。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是图8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体1、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和发声单体4。框体1具有平衡通道11;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盖设于框体1的相对两侧;发声单体4设置于框体1,发声单体4的振膜41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前腔51,第二盖体3和发声单体4之间形成后腔52,平衡通道11连通后腔52和声道12,声道12与外部空间连通,声道12设置于框体1或第一盖体2上,或框体1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声道12。
发声单体4为电子设备中的电声转换组件,即发声单体4为可以将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本申请提供的发声单体4可以为动圈式发声单体4、电容式发声单体4、电磁式发声单体4、或压电式发声单体4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选地,发声单体4为动圈式发声单体4,发声单体4包括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插入磁间隙的音圈、以及固设于音圈上的振膜41,在磁路系统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音圈通电后发生振动,从而带动振膜41振动发声。
框体1、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合围形成收容空间,发声单体4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将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51和后腔52,前腔51为振膜41背离音圈一侧到第一盖体2的空间,后腔52为振膜41靠近音圈一侧到第二盖体3的空间。为了保证发声单体4产生的声音可以顺利传导至外部空间,在框体1上还开设有与前腔51直接或间接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出音孔122。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至少一个出音孔122连通外部空间和前腔51,以使得发声单体4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前腔51、出音孔122向外传播。
发声单体4可以是半封闭电子设备或开放式电子设备。不同类型的发声单体4在电子设备中的设置方式有所不同。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为半封闭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的壳料复用形成发声单体4的声腔,壳料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框体1、安装支架、电池盖、电路板7等。发声单体4固定在电子设备中,复用的壳料与发声单体4固定,复用的壳料将发声单体4围合,并围合形成封闭的前腔51和后腔52。复用的壳料具有出音孔122连通前腔51,发声单体4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22播放。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为开放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的壳料复用形成发声单体4的声腔,壳料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框体1、安装支架、电池盖、电路板7等。发声单体4固定在电子设备中,复用的壳料与发声单体4固定,复用的壳料将发声单体4围合,并围合形成封闭的前腔51和不规则的开放后腔52,该开放后腔5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壳料和发声单体4之间的空间。复用的壳料具有出音孔122连通前腔51,发声单体4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22播放。
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可以分别复用显示模组、电池板、电路板7等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分别设置在发声单体4的两侧,以分别与发声单体4配合形成前腔51和后腔52。可选地,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分别沿振膜41的振动方向设置在发声单体4的两侧。振膜41的振动方向和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一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振膜41往复振动发声的过程中,振膜41会挤压前腔51,以缩小前腔51体积,或挤压后腔52,以缩小后腔52的体积,从而产生在前腔51移动的气流、以及在后腔52移动的气流。在框体1上设置平衡通道11连通声道12和后腔52,使得后腔52的气压可以与声道12连通。
声道12可以是具有出音孔122的通道,前腔51与该具有出音孔122的通道连通,发声单体4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该通道向外播放,后腔52可以通过该具有出音孔122的通道与外部空间保持气压平衡。声道12还可以是具有收音孔的通道,送话器与该具有收音孔的通道连通送话器可以通过该收音孔接收声波,后腔52可以通过该具有收音孔的通道与外部空间保持气压平衡。声道12设置于框体1或第一盖体2上,或框体1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声道12。例如:显示模组复用为第一盖体2,声道12设置于第一盖体2上。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接听电话时,用户的耳朵与显示模组接触,声道12可以朝向用户的耳朵出声。例如:框体1包括相对设置长轴侧壁和相对设置短轴侧壁,声道12设置于框体1的短轴侧壁上。在用户把持电子设备时,用户的把持在长轴侧壁上,发声单体4通过设置在短轴侧壁的声道12可以向外出声。例如:框体1与第一盖体2之间具有装配缝隙。该装配缝隙为声道12,发声单体4通过装配缝隙可以向外出声。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在框体1上设置连通后腔52和声道12的平衡通道11,使得后腔52可以通过该平衡通道11、声道12与外部空间连通,保持后腔52内的气压平衡,省去了在框体1上设置直接连通后腔52和外部空间的泄露孔,从而避免了泄露孔被杂物封堵导致的发声单体4音效不佳,提高电子设备的发声音效。
由于声道12中的声波需要向外或向内传播,而平衡通道11连通声道12和后腔52,声道12中的声波也可以从平衡通道11进入后腔52,位于后腔52的声波也可以从平衡通道11进入声道12,这样不仅可能会影响出声音量、收声音质,还可能产生声短路现象。
电子设备还包括声阻件6,声阻件6覆盖平衡通道11,声阻件6的声阻抗大于或等于2000MKSRayls。声组件6具有孔洞,可以保证空气的正常流通同时阻碍声音的泄露。也即,声组件6可以保证前腔和后腔的气压平衡,同时可以阻碍声音从前腔泄露至后腔,如此可以在保证音效的同时实现前后腔的气压平衡。
声阻抗大于或等于2000MKSRayls,使得声阻件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小声波通过平衡通道11在前腔51和后腔52之间传导,并且气流可以通过声阻件6,从而将后腔52气压与外部空间平衡。请结合参阅图4,为实验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其中曲线L1为实验例1和对比例1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即实验例1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和对比例1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完全重合,曲线L2为对比例2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实验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实验例1中的电子设备在框体1上连通后腔52和前腔51的平衡通道11,平衡通道11上覆盖声阻件6;对比例1中的电子设备在第二盖体3上设置直接连通后腔52和外部空间的泄露孔;对比例1中的电子设备在框体1上设置连通后腔52和前腔51的平衡通道11,平衡通道11上未覆盖声阻件6;除此之外,实验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结构均一致。
实验例1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和对比例1中的电子设备的频响曲线完全重合,而曲线L1相比曲线L2在中低频段下降5~30dB。说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提供一致的发声音质,而没有设置声阻件6的对比例2因为产生前后腔52声短路的现象,导致中低频性能下降5~30dB。因此本申请设置连通后腔52和前腔51的平衡通道11、以及声阻件6覆盖平衡通道11可以替代相关技术中直接连通后腔52和外部空间的泄露孔,实现相同的发声性能。
声阻件6可以为具有一定声阻抗的材料制成,例如:阻尼网布、防水膜等。可选地,声阻件6为网状结构件。可选地,声阻件6的声阻抗为2000~6000MKSRayls。声阻件6可以设置在框体1上,声阻件6可以设置在框体1靠近前腔5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框体1靠近后腔52的一侧,当然在平衡通道11具有足够深度的情况下,声阻件6还可以设置在平衡通道11中。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声阻件6贴合在框体1朝向前腔51的表面。
通过设置覆盖平衡通道11的声阻件6,使得气流可以通过声阻件6,从而通过平衡通道11可以调节后腔52的气压,声阻件6能够避免或减小声波通过平衡通道11在前腔51和后腔52之间传导,避免产生声短路现象,提高电子设备的出声/收声音质。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声道12包括出音通道121和出音孔122,前腔51依次通过出音通道121和出音孔122连通外部空间,平衡通道11连通后腔52和出音通道121。
出音通道121和出音孔122用于向外播放声波。前腔51、出音通道121、出音孔122和外部空间依次连通,振膜41振动产生的声波从前腔51、出音通道121、出音孔122向外传播。平衡通道11连通后腔52和出音通道121,使得后腔52可利用出音通道121和外部空间保持气压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包括支撑板13,第一盖体2、支撑板13和第二盖体3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设置,支撑板13具有平衡通道11,发声单体4固定在支撑板13上,支撑板13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出音通道121的至少部分。
支撑板13具有第一避让口131,发声单体4的磁轭或盆架固定在第一避让口131的边沿上,振膜41的边缘固定在磁轭或盆架上,振膜41从第一避让口131露出,使得振膜41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直接进入前腔51或通过第一避让口131进入前腔51。支撑板13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出音通道121,使得振膜41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通过支撑板13和第一盖体2之间再向外部空间传播。平衡通道11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贯穿支撑板13的通孔,该通孔可以与第一避让口131独立设置,声阻件6可以贴附在支撑板13上。
在振膜41向靠近后腔52方向运动时,后腔52的气压增大,气流依次从后腔52、平衡通道11、出音通道121、出音孔122与外部空间连通,以减小后腔52的气压。在振膜41向远离后腔52方向运动时,后腔52的气压减小,气流依次从外部空间、出音孔122、出音通道121、平衡通道11进入后腔52,以增大后腔52的气压。相比于后腔52与前腔51通过平衡通道11直接连通,后腔52与出音通道121连通,可以避免或减小通过平衡通道11进出后腔52的气流进入前腔51,从而避免或减小通过平衡通道11进出后腔52的气流影响振膜41振动。
出音孔122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所需设置出音孔122。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包括侧板14,侧板14与支撑板13连接,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相对设置于侧板14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侧板14和第一盖体2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音孔122。
可选地,第一盖体2为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框体1之间具有装配间隙,该装配间隙可以为与出音通道121连通的出音孔122。平衡通道11贯穿支撑板13。
利用侧板14和第一盖体2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音孔122,以提高第一盖体2在电子设备中的覆盖面积。例如在第一盖体2为显示模组的情况下,利用侧板14和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出音孔122,以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还包括侧板14,侧板14与支撑板13连接,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相对设置于侧板14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侧板14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部141和第二装配部142,第一装配部141和第二装配部142之间到的间隙构成出音通道121的部分,出音孔122贯穿第一装配部141,第二装配部142与支撑板13连接,平衡通道11贯穿第二装配部142。
振膜41振动产生的声波依次通过前腔51、支撑板13和第一盖体2之间、第一装配部141和第二装配部142之间、出音孔122向外传播。声阻件6可以贴设于第二装配部142。相比于出音孔122为侧板14和第一盖体2之间的间隙,出音孔122贯穿侧板14提供了不同开孔方案,以适配不同电子设备。
示例性地,在该发声单体4为电子设备中的多媒体扬声器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大的屏占比,出音孔122贯穿设置的侧板14上。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送话器8,声道12包括收音通道15,送话器8、收音通道15和外部空间依次连通,平衡通道11连通后腔52和收音通道15。
送话器8为电子设备中的声电转换组件,即送话器8为可以将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换能器件。本申请提供的发声单体4可以为线性送话器或非线性送话器。例如线性送话器可以是电磁式送话器、动圈式送话器、压电式送话器、驻极体送话器。例如非线性送话器可以是炭精式送话器。
送话器8、收音通道15和外部空间依次连通,外部空间的声波可以通过收音通道15传播至送话器8,送话器8将接收的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设置平衡通道11连通后腔52和收音通道15,使得后腔52可以利用收音通道15与外部空间连通,保持后腔52的气压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7,送话器8设置在电路板7上,框体1还包括支撑板13和连通件16,第一盖体2、支撑板13、电路板7和第二盖体3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连通件16设置在支撑板13和电路板7之间,收音通道15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3上的第一通道151和设置于连通件16内的第二通道152,第一通道151连通外部空间,第二通道152连通送话器8和第一通道151。
支撑板13和连通件16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为装配件。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3和连通件16分别单独制备,再装配在一起。第一通道151可以在支撑板13所在的平面内延伸,第二通道152可以沿第一方向X在连通件16中延伸,以减小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2的长度和制备难度。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支撑板13具有第一避让口131,发声单体4的磁轭或盆架固定在第一避让口131的边沿上,振膜41的边缘固定在磁轭或盆架上,振膜41从第一避让口131露出,使得振膜41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直接进入前腔51或通过第一避让口131进入前腔51。电路板7具有第二避让口71,发声单体4的磁轭或盆架穿过第二避让口71。第二盖体3和发声单体4之间的空气和支撑板13和导电板之间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避让口71流通。发声单体4设置在该第二避让口71内,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发声单体4的接电端子还可以与电路板7电连接。平衡通道11可以与第一通道151连通,也可以与第二通道152连通。
送话器8可以设置在电路板7上并与电路板7电连接,送话器8生成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导至电路板7。外部空间的声波依次通过第一通道151、第二通道152传导至送话器8。通过在支撑板13和电路板7之间设置连通件16,以保证声波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通道内传导至送话器8,避免前腔51和收音通道15连通,避免发声单体4产生的声波影响送话器8采集外部空间内的声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话器8设置在电路板7背离支撑板13的一侧,电路板7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72,第二通孔72连通送话器8和第二通道152。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72可以同轴设置。通过设置贯穿电路板7的第二通孔72,以保证收音通道15内的声波可以在封闭的通道内传播至送话器8。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件16包括盖板161和设置在盖板161上的连接座162,平衡通道11包括第三通道111和第三通孔112,支撑板13和盖板16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第三通道111,第三通孔112贯穿盖板161并与第三通道111连通,连接座162设置在盖板161和电路板7之间,第二通道152贯穿连接座162和盖板161并。
支撑板13和盖板16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第三通道111,即第三通道111可以形成在支撑板13或盖板161中任意一者,也可以是支撑板13和盖板161中的一者具有平衡凹槽133,另一者盖设在平衡凹槽133上合围形成第三通道111。
后腔52可以通过第三通孔112、第三通道111、第一通道151和外部空间连通,以平衡后腔52的气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3具有限位凹槽132,限位凹槽132的底面凹陷形成平衡凹槽133,第一通道151与平衡凹槽133连通。盖板161设置在限位凹槽132内,盖板161的周侧被限位凹槽132的侧面限位。盖板161背离连接座162的表面与限位凹槽132的底面接触,并与平衡凹槽133合围形成平衡通道11。声阻件6可以贴设在盖板161上并覆盖第三通孔11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为显示模组,第二盖体3为电池板。该电子设备可复用显示模组形成前腔51,复用电池板形成后腔52,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尺寸。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等,还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电视机、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前述的电子设备,具有与前述的电子设备同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具有平衡通道;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
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框体,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前腔,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后腔,所述平衡通道连通所述后腔和声道,所述声道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声道设置于所述框体或第一盖体上,或所述框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所述声道;
声阻件,覆盖所述平衡通道,所述声阻件的声阻抗大于或等于2000MKS Rayl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阻件为网状结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道包括出音通道和出音孔,所述前腔依次通过所述出音通道和所述出音孔连通外部空间,所述平衡通道连通所述后腔和所述出音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
支撑板,所述第一盖体、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盖体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发声单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所述出音通道的至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还包括:
侧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设置于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出音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还包括:
侧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设置于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侧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出音通道的部分,所述出音孔贯穿所述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平衡通道贯穿所述第二装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送话器,所述声道包括收音通道,所述送话器、所述收音通道和外部空间依次连通,所述平衡通道连通所述后腔和所述收音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送话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框体还包括支撑板和连通件,所述第一盖体、所述支撑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盖体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连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收音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的第一通道和设置于所述连通件内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外部空间,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送话器和所述第一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话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送话器和所述第二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件包括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连接座,所述平衡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和第三通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盖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5140.8A CN116546400A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5140.8A CN116546400A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46400A true CN116546400A (zh) | 2023-08-04 |
Family
ID=8744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35140.8A Pending CN116546400A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46400A (zh) |
-
2023
- 2023-05-11 CN CN202310535140.8A patent/CN11654640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61186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9218927B (zh) | 发声装置 | |
US6785395B1 (en) | Speaker configuration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7499555B1 (en) |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acoustic stray field cancellation | |
TWI244303B (en) | Resonation chambers within a cell phone | |
WO2022083643A1 (zh) | 电子设备 | |
CN209964288U (zh) | 扬声器箱 | |
CN109040926B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JPH08111705A (ja) | 送話器 | |
CN217010912U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3050984A1 (zh) | 一种耳机 | |
JP2859527B2 (ja) | ラウドスピーカ組立体 | |
CN215871825U (zh) | 受话器 | |
CN108650603A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WO2023051005A1 (zh) |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 |
CN110958509A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 |
CN215184722U (zh) | 插座及电子设备 | |
CN114866631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361641B (zh) | 扬声器模组和音箱 | |
CN116546400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357282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215871824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212519077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1670953U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 |
CN113365187A (zh) | 降噪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