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2581B -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92581B CN116492581B CN202310783192.7A CN202310783192A CN116492581B CN 116492581 B CN116492581 B CN 116492581B CN 202310783192 A CN202310783192 A CN 202310783192A CN 116492581 B CN116492581 B CN 1164925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et
- area
- spraying
- atomized particles
- cond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8—No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喷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包括:药剂瓶,用以存放中药滴剂;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驱动电机以及调节阀;喷雾模块,包括雾化组件和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用以提供雾化动力的雾化电机;中控模块,用以根据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以及,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将所述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本发明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喷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鼻炎导致产生过多黏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症状。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522303A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用中药雾化器,包括雾化器本体,所述雾化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超声波雾化元件、喷雾头、吸液管和出雾管,其中所述超声波雾化元件安装于上壳体的内部,且喷雾头连接于上壳体的外部,所述吸液管固定于超声波雾化元件的一端,本发明通过限位块、限位槽和连接环的配合,可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同时通过卡板、固定旋钮和定位孔的配合,可进一步的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锁紧,由此可见,所述治疗鼻炎用中药雾化器存在以下问题:对喷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雾化速度监控不到位导致喷雾实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喷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雾化速度监控不到位导致喷雾实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瓶,用以存放中药滴剂;输送模块,其与所述药剂瓶相连,包括用以将药液输送至药剂瓶外的第一输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上方用以将药液输送至雾化模块的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用以提供药液输送动力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用以调节药液输送量的调节阀;喷雾模块,其与所述输送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管输出的药液转换为雾化颗粒并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用药位置的雾化组件和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用以提供雾化动力的雾化电机;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和所述喷雾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喷雾试验中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以及,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将所述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第一孔位喷雾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喷雾模块的输出端,用以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待喷雾区域;
第二孔位喷雾盘,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下方,通过改变第二孔位喷雾盘的水平旋转角度以调整雾化孔位面积;
角度调节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相连,用以对第二孔位喷雾盘的水平旋转角度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和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相同且尺寸相同的圆形喷孔,圆形喷孔包括第一圆形喷孔和第二圆形喷孔,所述第一圆形喷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形喷孔的直径,第一孔位喷雾盘和第二孔位喷雾盘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确定雾化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以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
第三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对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Tn为第n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电机转速的三种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下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电机转速;
第二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电机转速;
第三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电机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根据所述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确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二次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以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小于等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大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三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确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二次调节;
第二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小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大于等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二次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三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通过设置药剂瓶、输送模块、喷雾模块以及中控模块,在试验喷雾装置效果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对雾化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调高雾化电机转速会引起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减小进而减少有效物质分解现象的发生,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调节后的喷雾盘喷出雾化颗粒直径变大且扩散面积更符合要求,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二次调节,提升了喷雾装置的喷雾效率,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时长条件,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以及预设第三时长条件,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超过预设第一散落时长表明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雾化速度低引起有效物质分解造成喷雾有效性降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雾化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散落时长差值使用对应转速调节系数对电机转速进行调节,通过提高电机转速减少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和预设第二扩散面积条件,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大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表明喷雾装置喷出雾化颗粒直径不符合预期要求,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扩散面积差值使用对应面积调节系数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和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在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一次调节后喷出雾化颗粒直径变大,雾化颗粒直径影响了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过小导致喷雾装置的实用性减小,所述中控模块通过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对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喷射距离差值使用对应面积调节系数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的第一孔位喷雾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的喷雾模块的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孔位喷雾盘的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框图以及喷雾模块的具体结构框图。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包括:
药剂瓶1,用以存放中药滴剂;
输送模块,其与所述药剂瓶1相连,包括用以将药液输送至药剂瓶外的第一输送管9、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9上方用以将药液输送至雾化模块的第二输送管7、与所述第一输送管9相连用以提供药液输送动力的驱动电机8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管7上用以调节药液输送量的调节阀6;
喷雾模块,其与所述输送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管7输出的药液转换为雾化颗粒并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用药位置的雾化组件和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用以提供雾化动力的雾化电机2;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和所述喷雾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喷雾试验中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以及,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将所述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具体而言,所述雾化颗粒扩散面积通过视觉传感器检测的具体过程为:视觉传感器可以为摄像头,即通过摄像头在开启补光功能下对喷雾后的模拟鼻腔图像进行获取,并通过后期的去噪、增强以及轮廓检测等图像处理方法对获取的模拟鼻腔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分析计算得出雾化颗粒的扩散面积,至于图像的去噪、增强以及轮廓检测等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的详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所述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的获取方式为通过上述视觉传感器对模拟鼻腔中的图像进行获取,在对图像进行处理后根据处理后的图像对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进行计算,且,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l为处理后的图像中的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l0为图像中的模拟鼻腔总长度,LZ为模拟鼻腔的实际总长度。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通过设置药剂瓶、输送模块、喷雾模块以及中控模块,在试验喷雾装置效果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对雾化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调高雾化电机转速会引起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减小进而减少有效物质分解现象的发生,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调节后的喷雾盘喷出雾化颗粒直径变大且扩散面积更符合要求,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二次调节,提升了喷雾装置的喷雾效率,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第一孔位喷雾盘3,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喷雾模块的输出端,用以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待喷雾区域;
第二孔位喷雾盘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3下方,通过改变第二孔位喷雾盘4的水平旋转角度以调整雾化孔位面积;
角度调节元件5,其与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4相连,用以对第二孔位喷雾盘4的水平旋转角度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3和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4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相同且尺寸相同的圆形喷孔,圆形喷孔包括第一圆形喷孔10和第二圆形喷孔11,所述第一圆形喷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形喷孔的直径,第一孔位喷雾盘3和第二孔位喷雾盘4的直径相等。
具体而言,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角度调节元件5为带电机的单轴扇。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确定雾化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以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
第三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对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
具体而言,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记为T,预设第一散落时长记为T1,预设第二散落时长记为T2,T1<T2,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记为△T,设定△T=T-T1。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时长条件,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以及预设第三时长条件,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超过预设第一散落时长表明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雾化速度低引起有效物质分解造成喷雾有效性降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雾化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所述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Tn为第n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n为雾化过程的总次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具体而言,所述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通过以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且,单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的获取方式为在喷雾试验中对于模拟鼻腔中进行喷雾时通过湿度传感器对模拟鼻腔空间中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中控模块判定单次雾化过程的散落完成,同时统计由单次喷雾开始时刻到模拟鼻腔中的空气湿度值低于预设湿度值的时刻的所需的时长,该时长即为单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电机转速的三种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下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电机转速;
第二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电机转速;
第三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电机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记为△T1,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记为△T2,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2,△T1<△T2,1<α1<α2,雾化电机转速记为V,调节后的雾化电机转速记为V’,设定V’=V×αj,αj为第j转速调节系数,j=1,2。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散落时长差值使用对应转速调节系数对电机转速进行调节,通过提高电机转速减少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根据所述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确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二次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以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小于等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大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
具体而言,雾化颗粒扩散面积记为M,预设允许扩散面积记为M0,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记为△M,设定△M=M-M0。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和预设第二扩散面积条件,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大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表明喷雾装置喷出雾化颗粒直径不符合预期要求,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三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记为△M1,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记为△M2,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1,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2,△M1<△M2,1<β1<β2,雾化孔位面积记为S,调节后的雾化孔位面积记为S’,设定S’=S×(βk+1)/2,其中,βk为预设第k面积调节系数,设定k=1,2。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扩散面积差值使用对应面积调节系数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确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二次调节;
第二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小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大于等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
具体而言,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记为L,预设喷射距离记为L0,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记为△L,设定△L=L0-L。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和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在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一次调节后喷出雾化颗粒直径变大,雾化颗粒直径影响了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过小导致喷雾装置的实用性减小,所述中控模块通过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对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进行判定,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二次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三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记为△L1,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记为△L2,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3,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4,△L1<△L2,0<β3<β4<1,调节后的雾化孔位面积记为S”,设定S”=S’×1+βg,其中,βg为第g面积调节系数,设定g=3,4。
本发明所述喷雾装置设置有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喷射距离差值使用对应面积调节系数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了喷雾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所用的中药滴剂,其各原料组成为:辛夷、荆芥、黄芪、防风、生麻黄、细辛、制附片、生晒参、大风草、丝瓜根。
具体而言,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为:辛夷10g、荆芥9g、黄芪15g、防风9g、生麻黄5g、细辛5g、制附片7g、生晒参7g、大风草3g、丝瓜根6g,按照配比称取以上各中药配方,按照中药汤剂的常规制法,将其制成汤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记为△T1,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记为△T2,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2,预设电机转速记为V,其中,△T1=2S,△T2=5S,α1=1.2,α2=1.5,V=600r/min,
本实施例1求得△T=3S,所述中控模块判定△T1<△T<△T2,使用α1对预设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调节后的雾化电机转速为V’=600r/min×1.2=720r/min。
本实施例通过计算散落时长差值对雾化电机转速进行调节,减小了由于电机转速小引起的雾化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喷雾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药剂瓶,用以存放中药滴剂;
输送模块,其与所述药剂瓶相连,包括用以将药液输送至药剂瓶外的第一输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上方用以将药液输送至雾化模块的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用以提供药液输送动力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管上用以调节药液输送量的调节阀;
喷雾模块,其与所述输送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管输出的药液转换为雾化颗粒并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用药位置的雾化组件和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用以提供雾化动力的雾化电机;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输送模块和所述喷雾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喷雾试验中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以及,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的水平喷射距离将所述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喷雾周期内的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确定雾化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以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
第三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判定雾化速度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的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对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二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
所述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T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Tn为第n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其中,单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的获取方式为在喷雾试验中对于模拟鼻腔中进行喷雾时通过湿度传感器对模拟鼻腔空间中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中控模块判定单次雾化过程的散落完成,同时统计由单次喷雾开始时刻到模拟鼻腔中的空气湿度值低于预设湿度值的时刻的所需的时长,该时长即为单次雾化过程的雾化颗粒的散落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第一孔位喷雾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喷雾模块的输出端,用以将雾化颗粒喷射至对应待喷雾区域;
第二孔位喷雾盘,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下方,通过改变第二孔位喷雾盘的水平旋转角度以调整雾化孔位面积;
角度调节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相连,用以对第二孔位喷雾盘的水平旋转角度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孔位喷雾盘和所述第二孔位喷雾盘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相同且尺寸相同的圆形喷孔,圆形喷孔包括第一圆形喷孔和第二圆形喷孔,所述第一圆形喷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形喷孔的直径,第一孔位喷雾盘和第二孔位喷雾盘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电机转速的三种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下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电机转速;
第二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电机转速;
第三种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雾化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电机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时长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平均散落时长与预设第一散落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散落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散落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时长条件下根据所述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确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二次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种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扩散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以将雾化组件的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小于等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条件为,单次喷雾过程的雾化颗粒扩散面积大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三种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扩散面积差值条件为,雾化颗粒扩散面积与预设允许扩散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扩散面积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扩散面积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模拟鼻腔中的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确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种判定方法,其中,
第一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对雾化孔位面积进行二次调节;
第二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下判定雾化颗粒的下沉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小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大于等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确定针对雾化孔位面积的三种二次调节方法,其中,
第一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预设面积;
第二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三种二次调节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将雾化孔位面积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喷射距离差值条件为,预设喷射距离与雾化颗粒水平喷射距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喷射距离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喷射距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调节系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3192.7A CN116492581B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3192.7A CN116492581B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92581A CN116492581A (zh) | 2023-07-28 |
CN116492581B true CN116492581B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732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83192.7A Active CN116492581B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925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50401B (zh) * | 2023-08-11 | 2024-02-02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基于呼吸机的自学习智能过滤系统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304998Y1 (ko) * | 2002-11-16 | 2003-02-19 | 주식회사 씨케이 테크피아 | 액상용 고압안개 분무장치 |
JP2007082553A (ja) * | 2002-10-09 | 2007-04-05 | Earth Chem Corp Ltd | 水溶性殺虫剤の噴霧方法、並びにエアゾール噴霧装置、および殺虫液 |
CN102961808A (zh) * | 2012-11-06 | 2013-03-13 | 上海朝辉压力仪器有限公司 | 雾化器和包含其的美容喷雾器 |
CN107007898A (zh) * | 2017-05-21 | 2017-08-04 |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一种用于冲洗伤口的介质雾化式清创装置 |
CN108030980A (zh) * | 2017-12-06 | 2018-05-15 | 李春花 | 一种具有鼻腔加湿功能的加湿器 |
DE202019000718U1 (de) * | 2019-02-14 | 2019-02-26 | WERRTA GmbH Düsen- und Zerstäubungstechnik | Inhalator |
EP3553767A1 (en) * | 2018-04-13 | 2019-10-16 | Astech Projects Ltd | Simulated breathing apparatus |
CN212016381U (zh) * | 2020-02-10 | 2020-11-27 | 鹿寨知航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儿科雾化装置 |
CN112957572A (zh) * | 2021-03-24 | 2021-06-15 | 合肥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鼻腔给药的喷雾装置及给药系统 |
JP2021139310A (ja) * | 2020-03-03 | 2021-09-1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内燃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CN115569276A (zh) * | 2022-11-25 | 2023-01-06 | 四川康谷康业科技有限公司 | 出雾速率和出雾量可调控的医用微网式雾化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22099B2 (en) * | 2003-03-17 | 2006-04-04 | Cardiovention, Inc. | Extracorporeal blood handl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flow control and methods of use |
US20060275555A1 (en) * | 2004-02-10 | 2006-12-07 | Daniele Colizza | Pa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11082838A1 (de) * | 2010-01-10 | 2011-07-14 | Medic Activ Vertriebs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nanoaerosols |
US9022999B2 (en) * | 2012-05-02 | 2015-05-05 | Elwha, Llc | Fluid spraying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ES2615080B1 (es) * | 2015-12-02 | 2018-03-15 | Pulverizadores Fede, S.L. | Pulverizador perfeccionado |
US10486179B2 (en) * | 2016-12-21 | 2019-11-26 | L'oreal | Dispensers with sensors to detect surfaces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US10933203B2 (en) * | 2018-12-19 | 2021-03-02 | L'oreal | Adjustable misting arrays |
-
2023
- 2023-06-29 CN CN202310783192.7A patent/CN1164925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82553A (ja) * | 2002-10-09 | 2007-04-05 | Earth Chem Corp Ltd | 水溶性殺虫剤の噴霧方法、並びにエアゾール噴霧装置、および殺虫液 |
KR200304998Y1 (ko) * | 2002-11-16 | 2003-02-19 | 주식회사 씨케이 테크피아 | 액상용 고압안개 분무장치 |
CN102961808A (zh) * | 2012-11-06 | 2013-03-13 | 上海朝辉压力仪器有限公司 | 雾化器和包含其的美容喷雾器 |
CN107007898A (zh) * | 2017-05-21 | 2017-08-04 |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一种用于冲洗伤口的介质雾化式清创装置 |
CN108030980A (zh) * | 2017-12-06 | 2018-05-15 | 李春花 | 一种具有鼻腔加湿功能的加湿器 |
EP3553767A1 (en) * | 2018-04-13 | 2019-10-16 | Astech Projects Ltd | Simulated breathing apparatus |
DE202019000718U1 (de) * | 2019-02-14 | 2019-02-26 | WERRTA GmbH Düsen- und Zerstäubungstechnik | Inhalator |
CN212016381U (zh) * | 2020-02-10 | 2020-11-27 | 鹿寨知航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儿科雾化装置 |
JP2021139310A (ja) * | 2020-03-03 | 2021-09-1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内燃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CN112957572A (zh) * | 2021-03-24 | 2021-06-15 | 合肥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鼻腔给药的喷雾装置及给药系统 |
CN115569276A (zh) * | 2022-11-25 | 2023-01-06 | 四川康谷康业科技有限公司 | 出雾速率和出雾量可调控的医用微网式雾化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92581A (zh) | 2023-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492581B (zh) |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雾装置 | |
Whitlow et al. | Effervescent atomizer operation and spray characteristics | |
US11925951B2 (en) | Extended-range spray applicator | |
CA2112674C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livering aerosolized medicaments | |
US5800598A (en) | Generator for producing a narrowly size-distributed aerosol | |
CN111529845B (zh) | 一种医用雾化治疗装置 | |
AU654979B2 (en) | Method of administering amiloride | |
WO2007076064A3 (en) | Aerosol processing and inha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dose rate aerosol drug delivery | |
CN100450635C (zh) | 液体雾化装置及其作为染毒装置的用途 | |
CA2157119A1 (en) | Atomisation of liquids | |
CN113768910B (zh) | 包含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的药物组件及其用途 | |
Weuthen et al. | In vitro testing of two formoterol dry powder inhalers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 |
CN201644275U (zh) | 一种超低量/低容量喷雾组合喷头 | |
CN113952320B (zh) | 一种包含妥布霉素吸入溶液的药物组件及其用途 | |
CN101185611B (zh) | 应用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制备水飞蓟宾微细颗粒的工艺 | |
WO2010063714A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inhalationsatmosphäre für die allergenprovokation | |
SE449440B (sv) | Nebulisator for framstellning av submicron, homogen aerosol | |
CN110215309A (zh) | 一种升降式选择粒径雾化给药装置 | |
CN112156291B (zh) | 口吸式雾化器 | |
CN213698372U (zh) | 一种可调节雾化量的手持式雾化器 | |
CN210815166U (zh) |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 | |
Muellinger et al. | Aerosol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use Pulmospray™ soft mist inhaler for inhalation of high amounts of liquid formulations | |
CN208362004U (zh) | 一种用于污废水治理的推流曝气机上用的雾化器 | |
CN221787701U (zh) | 一种可调整雾化颗粒大小的雾化杯 | |
CN204734576U (zh) | 液体气溶胶呼吸染毒两级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