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9276A -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89276A CN116489276A CN202310428036.9A CN202310428036A CN116489276A CN 116489276 A CN116489276 A CN 116489276A CN 202310428036 A CN202310428036 A CN 202310428036A CN 116489276 A CN116489276 A CN 116489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telephone
- signaling
- wired
-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897 transcri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8 transcri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27—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not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7—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e.g. recorded voice services or time announcements
- H04M3/493—Interact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e.g. directory enquiries ;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IVR] systems or voice port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线联网智能话机系统,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模拟电话线接收的电话呼入信令依次通过MCU、上位机、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控制按照设定程序执行自动接通信令,实现呼入通话信令通路;当SIP服务器通过网络发出电话呼出信令给SIP客户端时,上位机将呼出信令发给MCU,MCU发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利用模拟电话线路实现拨号呼叫被叫用户,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电话呼出信令通路;呼入或呼出信令接通电话后,通过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实现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线智能联网话机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背景技术
有线话机即插电话线的普通固定电话机,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迅速进入各行各业。但是现有的有线固定电话机存在不够智能化、用途单一的问题。目前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存在不够智能、用途单一,已经很难满足互联网时代多样化智能设备使用场景的需求。
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有线话机存在不够智能、用途单一,很难满足多样化智能设备使用场景的需求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包括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其中所述MCU与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连接,同时也与所述的音频模块和所述上位机电连接;
还包括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
所述SIP客户端集成在所述上位机中;
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集成在所述SIP服务器中;
所述上位机里的所述SIP客户端向上通过网络注册到所述SIP服务器,以及向下接收MCU通过USB接口发送过来的信令和音频媒体数据;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所述MCU之间通过I2C接口进行通信传递信令,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所述音频模块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通信音频媒体数据交互;所述MCU与所述音频模块之间也是通过SPI接口进行媒体数据交互;
所述MCU的USB接口与所述上位机的USB接口电连接,通过USB接口进行信令和音频媒体交互;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通过模拟电话外线,接收到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信令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I2C接口将所述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所述MCU,且所述MCU接收所述电话呼入信令后再通过USB接口发给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里的所述SIP客户端将接收的所述电话呼入信令进行相应数据格式转换,传输给所述SIP服务器,所述SI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并控制按照设定程序执行自动接通信令,所述接通信令通过所述SIP服务器、所述SIP客户端、所述上位机,最后到达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来执行接通电话,从而实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电话呼入接通的信令通路,呼入接通信令打通以后,依次通过所述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呼入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所述SIP服务器通过网络发出电话呼出信令给所述上位机SIP客户端时,所述上位机SIP客户端将所述电话呼出信令转换以后通过USB接口发给所述MCU,所述MCU将所述电话呼出信令通过I2C接口发给所述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所述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收到信令以后通过模拟电话线拨号呼叫被叫用户,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从而实现SIP服务器远程控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话呼出并接通被叫用户的信令通路,呼出接通信令打通以后,依次通过所述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从而实现被叫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所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完成电话呼入和呼出信令传递,并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成功建立通话时,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的语音识别并提取关键词,需要第三方来介入时,依次通过所述上位机、所述MCU将振铃信令,通过所述I2C接口传递给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由所述第三方接听电话后与用户之间音频媒体数据交互,即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用户通话。
优选地,还包括集成在所述上位机中的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包括第一网络模块、第二网络模块、以及第一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网络模块、所述第二网络模块均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模块包括USB总线和Type C接口;
所述Type C接口通过所述USB总线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络模块包括网络芯片、WAN口;
所述WAN口与所述网络芯片的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网络芯片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第一话机接口模块、以及第二话机接口模块;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MCU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MCU电连接的LCD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听筒模块,其中LCD显示模块里液晶显示屏可以显示话机的状态、网络情况等。其中按键模块可以包括数字拨号键、配置键、是否介入/接管键、接听键等;配置键可以包括对系统参数的配置,还可以是对主用户信息的配置,比如,主用户信息可以是话机工作模式等信息的配置,对系统参数的配置,可以是是否要自动接听等的配置。其中听筒模块内还集成了喇叭和麦克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包括包括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其中MCU与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连接,同时也与的音频模块和上位机电连接;还包括网络模块、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网络模块、SIP客户端均集成在上位机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集成在SIP服务器中;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向上通过网络注册到SIP服务器,以及向下接收MCU通过USB接口发送过来的信令和音频媒体数据;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MCU之间通过I2C接口进行通信传递信令,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音频模块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MCU与音频模块之间也是通过SPI接口进行媒体数据交互;MCU的USB接口与上位机的USB接口电连接,通过USB接口进行信令和音频媒体交互;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通过模拟电话外线,接收到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信令时,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I2C接口将电话呼入信令发给MCU,MCU可以实时监听信息,还可以控制将信息通过LCD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方便及时了解并查看信息;且所述MCU接收所述电话呼入信令后再通过USB接口发给所述上位机,上位机接收电话呼入信令后,由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将接收的电话呼入信令进行相应数据格式转换,传输给SIP服务器,SI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并控制按照设定程序执行自动接通信令,接通信令通过SIP服务器、SIP客户端、MCU,最后到达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来接通电话,从而实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电话呼入通话接通的信令通路,以及实现来电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音频媒体通路;按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预设的话术程序进行智能对话;其中,预设的话术程序,可以是智能对话、挂断电话、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发送短信等,比如,根据智能对话内容,识别来电用户的语音关键词,是否需要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或者给来电用户下发短信等。当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以后,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按主用户预设的话术跟被叫用户进行智能对话;其中,主用户预设的话术程序,可以是智能对话、挂断电话、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发送短信等,比如,根据智能对话内容,识别被叫用户的语音关键词,是否需要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或者给被叫用户下发短信等;另外智能对话机器人在跟被叫用户对话过程中,人工第三方可拿起话机听筒进行实时监听,也可以按插话键进行强制接管会话,由机器人与用户对话切换成人工与用户对话。
当SIP服务器发出电话呼出信令给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时,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将电话呼出信令转换以后通过USB接口发给MCU,MCU将电话呼出信令通过I2C接口发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收到信令以后通过模拟电话线拨号呼叫被叫用户,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从而实现SIP服务器远程控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话呼出并接通被叫用户的信令通路,以及实现用户接通电话以后开启AI机器人与用户之间的音频媒体通路,即达成被叫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完成电话呼入和呼出信令传递,并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成功建立通话时,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的语音识别并提取关键词,需要第三方来介入时,依次通过上位机、MCU将振铃信令,通过I2C接口传递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由第三方通过话机接听电话后即可开启与用户的音频媒体通路,从而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
其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相应的回复信息的过程为:具体实施中,在成功建立通话后,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开始播放开场白音频信息,SIP客户端在接收到开场白音频信息后,将其转发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USB接口发给MCU,MCU再将该音频信息转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将该音频信息进行数模转换处理以后再通过有线话机模块并播放给用户,用户听到开场白音频后开始音频回复;而音频回复的信息通过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通过数模转换把音频信息发给MCU,MCU再把音频信息发给SIP客户端,SIP客户端重新进行音频编码后通过网络发给SIP服务器,而SIP服务器的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收集SIP客户端发的音频回复信息并进行VAD检测,且自动分割并保存每段音频文件,并对用户说的每一句音频,执行以下步骤:调用语音识别接口,利用语音识别转写程序对分割的音频文件进行语音识别和文字转写;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语音识别转写回来的文字,进行关键词匹配和NLP处理,获取对应的回复文本话术,再将回复文本话术合成回复音频话术;向SIP客户端发送回复音频话术文件;并通过USB接口音频话术文件发给MCU,MCU再把音频话术文件转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将该音频信息进行数模转换处理以后再通过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并播放给用户,从而实现了智能对话。另外,在具体实施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发来的信息,其中,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发来的信息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具体的指令信息,需要第三方来介入的话,此时,依次通过上位机、MCU将振铃信令,通过I2C接口传递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第三方接通即可;第三方通过话机接听电话即可开启与用户的音频媒体通路,从而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在智能对话机器人通过有线话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在对话过程中,第三方也可以随时监听并主动介入到对话中,介入的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有线话机上的介入按键,按键按一下即可介入并接管电话。
从以上实施,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语音呼叫、通话和控制,可应用于电话接待机器人和回访通知机器人、也适用于企业、家庭、校园、酒店、呼叫中心、工厂等多种工作场景等,大大扩展了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应用场景,具体一点地说,当有电话呼入进来的时候,无需向现有技术中的话机需要振铃,而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无需振铃,可以直接自动接听,实现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在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对话的过程中,一方面,第三方可以随时介入监听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监听的过程中,并不影响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另一方面,在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到某个关键词,需要转人工的,这时候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才振铃响起,第三方去接听;当呼入用户来电的时候,还可以直接人工与来电用户之间进行对话;当智能话机呼出电话的时候,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可以本地拨号也可以有云端远程拨号,由云端SIP服务器控制话机呼出,实现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触发转人工的时候,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可以再响铃,由第三方来接听;或者第三方拿起听筒监听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再伺机介入接管通话;因此,由以上实施,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话机,可本地或云端拨号,且当需要第三方人工介入的时候,才根据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之间的通话内容,来介入监听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或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由第三方随时强制介入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或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相较于传统的话机,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更智能、更人性、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能够满足多样化智能设备使用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MCU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音频模块模块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电路图;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网络模块电路图;
图1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芯片电路图;
图1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WAN口电路图;
图1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开关模块电路图;
图1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功放模块电路图;
图1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功放接插件电路图;
图1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话机模块接口电路图;
图1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话机模块接口电路图;
图2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LCD显示模块接口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包括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其中MCU与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连接,同时也与的音频模块和上位机电连接;还包括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SIP客户端集成在上位机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集成在SIP服务器中;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向上通过网络注册到SIP服务器,以及向下接收MCU通过USB接口发送过来的信令和音频媒体数据;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MCU之间通过I2C接口进行通信传递信令,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音频模块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MCU与音频模块之间也是通过SPI接口进行媒体数据交互;MCU的USB接口与上位机的USB接口电连接,通过USB接口进行信令和音频媒体交互;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通过模拟电话外线,接收到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信令时,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I2C接口将电话呼入信令发给MCU,MCU可以实时监听信息,还可以控制将信息通过LCD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方便及时了解并查看信息;且MCU接收电话呼入信令后再通过USB接口发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电话呼入信令后,由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将接收的电话呼入信令进行相应数据格式转换,传输给SIP服务器,SI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并控制按照设定程序执行自动接通信令,接通信令通过SIP服务器、SIP客户端、MCU,最后到达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来接通电话,从而实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电话呼入接通的通话信令通路,以及实现来电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音频媒体通路;此时实现来电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通话通路;按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预设的话术程序进行智能对话;其中,预设的话术程序,可以是智能对话、挂断电话、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发送短信等,比如,根据智能对话内容,识别来电用户的语音关键词,是否需要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或者给来电用户下发短信等。当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以后,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按主用户预设的话术跟被叫用户进行智能对话;其中,主用户预设的话术程序,可以是智能对话、挂断电话、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发送短信等,比如,根据智能对话内容,识别被叫用户的语音关键词,是否需要转接人工第三方(话机振铃),或者给被叫用户下发短信等;另外智能对话机器人在跟被叫用户对话过程中,人工第三方可拿起话机听筒进行实时监听,也可以按插话键进行强制接管会话,由机器人与用户对话切换成人工与用户对话。
当SIP服务器发出电话呼出信令给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时,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将电话呼出信令转换以后通过USB接口发给MCU,MCU将电话呼出信令通过I2C接口发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收到信令以后通过模拟电话线拨号呼叫被叫用户,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从而实现SIP服务器远程控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话呼出并接通被叫用户的信令通路,以及实现用户接通电话后开启AI机器人与用户之间的音频媒体通路,即达成被叫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完成电话呼入和呼出信令传递,并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成功建立通话时,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的语音识别并提取关键词,需要第三方来介入时,依次通过上位机、MCU将振铃信令,通过I2C接口传递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由第三方通过话机接听电话即可开启与用户的音频媒体通路,从而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
其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相应的回复信息的过程为:具体实施中,在成功建立通话后,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开始播放开场白音频信息,SIP客户端在接收到开场白音频信息后,将其转发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USB接口发给MCU,MCU再将该音频信息转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将该音频信息进行数模转换处理以后再通过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并播放给用户,用户听到开场白音频后开始音频回复;而音频回复的信息通过有线话机模块,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通过数模转换把音频信息发给MCU,MCU再把音频信息发给SIP客户端,SIP客户端重新进行音频编码后通过网络发给SIP服务器,而SIP服务器的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收集SIP客户端发的音频回复信息并进行VAD检测,且自动分割并保存每段音频文件,并对用户说的每一句音频,执行以下步骤:调用语音识别接口,利用语音识别转写程序对分割的音频文件进行语音识别和文字转写;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语音识别转写回来的文字,进行关键词匹配和NLP处理,获取对应的回复文本话术,再将回复文本话术合成回复音频话术;向SIP客户端发送回复音频话术文件;并通过USB接口音频话术文件发给MCU,MCU再把音频话术文件转发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将该音频信息进行数模转换处理以后再通过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并播放给用户,从而实现了智能对话。另外,在具体实施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发来的信息,其中,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发来的信息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具体的指令信息,需要第三方来介入的话,此时,依次通过上位机、MCU将振铃信令,通过I2C接口传递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第三方接通即可;第三方通过话机接听电话即可开启与用户的音频媒体通路,从而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在智能对话机器人通过有线话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在对话过程中,第三方也可以随时监听并主动介入到对话中,介入的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有线话机上的介入按键,按键按一下即可介入并接管电话。
从以上实施,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语音呼叫、通话和控制,可应用于电话接待机器人和回访通知机器人、也适用于企业、家庭、校园、酒店、呼叫中心、工厂等多种工作场景等,大大扩展了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应用场景,具体一点地说,当有电话呼入进来的时候,无需向现有技术中的话机需要振铃,而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无需振铃,可以直接自动接听,实现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在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对话的过程中,一方面,第三方可以随时介入监听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监听的过程中,并不影响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另一方面,在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到某个关键词,需要转人工的,这时候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才振铃响起,第三方去接听;当呼入用户来电的时候,还可以直接人工与来电用户之间进行对话;当智能话机呼出电话的时候,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可以本地拨号也可以有云端远程拨号,由云端SIP服务器控制话机呼出,实现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触发转人工的时候,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可以再响铃,由第三方来接听;或者第三方拿起听筒监听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再伺机介入接管通话;因此,由以上实施,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话机,可本地或云端拨号,且当需要第三方人工介入的时候,才根据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之间的通话内容,来介入监听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或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由第三方随时强制介入机器人与来电用户之间的对话,或机器人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对话,相较于传统的话机,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更智能、更人性、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能够满足多样化智能设备使用场景的需求。
其中,具体实施中,SIP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上位机上安装SIP客户端,上位机可以是ARM嵌入主板或普通PC主板,即可以是传统X86架构的PC或ARM架构的主板,其中,传统X86架构的PC或ARM架构的主板上安装Linux系统,同时上位机也可以是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外部主机设备,是通过USB接口与有线智能联网话机连接,上位机也可以集成在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内部,实现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网络功能;MCU的型号为CH547L;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I2C接口与MCU进行硬件打通连接,而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音频模块通过SPI接口连接,再通过SPI接口再与MCU连接,在MCU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经过MCU向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发送、接收信令以及向音频模块发送、接收音频媒体信息;其中,信令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与PC主板、云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指令,该信令具体实施中,可以是振铃、拒接、接听、挂机等等。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优选地,还包括集成在所述上位机中的网络模块;网络模块包括第一网络模块、以及第一开关模块;第一网络模块、第二网络模块均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3所示。优选地,第一网络模块包括USB总线和Type C接口;Type C接口通过USB总线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4所示。优选地,第二网络模块包括网络芯片、WAN口;WAN口与网络芯片的一端口电连接;网络芯片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
具体实施中,第一开关模块可以是手动模式,通过手动,可以任意选择第一网络模块还是第二网络模块,假设通过手动选择,选择第一网络模式,那么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以后,信令依次经过模拟话机模块、I2C接口、MCU、USB接口、上位机、然后再通过Type C连接网络将信令传递给SIP服务器;同样地,话机呼出时,上述过程是反过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假设通过手动选择,选择第二网络模式,那么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以后,信令也是依次经过模拟话机模块、I2C接口、MCU、USB接口、上位机、然后再通过网络芯片将电话呼入信令传递给WAN口,通过WAN口将电话呼入信令传递给SIP服务器;同样地,话机呼出时,上述过程是反过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6所示。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第一话机接口模块、以及第二话机接口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与MCU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与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口与第一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二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二端口与MCU电连接。具体来说,通过MCU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由MCU来控制要不要打开第二开关模块,打开第二开关模块后,控制由哪个话机接口模块作为默认呼出通路,也就是选择第一话机接口模块还是选择第二话机接口模块,当选择到假设是第一话机接口模块作为默认呼出通路,此时可以通过第一话机接口模块接入到云端服务器的机器人模块,然后云端服务器通过上位机SIP客户端、MCU、音频模块、I2C接口、SPI接口、第一话机模块进行信令和音频媒体交互,从而云端服务器发起电话外呼和实现机器人对话;第一话机模块和第二话机模块有电话呼入时,可实现同时与机器人对话;具体实施中,第一话机接口模块可以是Rj11A,第二话机接口模块可以是Rj11B。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8所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中,不管是来电用户呼入电话,还是话机呼出电话给被叫用户,本发明的都可以实现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通过上位机里的SIP客户端调用网络模块与SIP服务器里的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对话的语音关键词,当检测到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时候,MCU将振铃信令通过I2C传递给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并控制打开第二开关模块,完成振铃,第三方即可通过听筒来接通电话,实现第三方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通话,在通话的过程中,音频媒体通过无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SPI接口、MCU、听筒等实现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与第三方之间音频媒体交换;当需要人工主动介入与用户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人工在有线话机上按键介入并接管通话。因此,本发明的实现方案是多个的,1、既可以实现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智能通话;2、也可以实现在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智能通话的过程中,第三方随时或者强制介入到双方之间的通话;3、也可以在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智能通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的语音关键词,第三方介入到机器人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之间的智能通话中;有效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不仅方便用户的通话,还大大提高通话效率。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如图7所示。优选地,还包括与MCU电连接的LCD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听筒模块,其中LCD显示模块里液晶显示屏可以显示话机的状态、网络情况等。其中按键模块可以包括数字拨号键、配置键、是否介入/接管键、接听键等;配置键可以包括对系统参数的配置,还可以是对主用户信息的配置,比如,主用户信息可以是话机工作模式等信息的配置,对系统参数的配置,可以是是否要自动接听等的配置;听筒模块内还集成了喇叭和麦克风等。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MCU电路图;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路图;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电路图;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网络模块电路图;图1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芯片电路图;图1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WAN口电路图;图1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开关模块电路图;
图1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功放模块电路图;图1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功放接插件电路图;图1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话机模块接口电路图;图1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话机模块接口电路图;
图2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LCD显示模块接口电路图,分别如图9至20所示。其中,功率放大电路是通过功率放大接插件来实现话机通路拓展的功能,具体实施中,若不需要,可以不接拓展的话机;因此,具体实施中,可以灵活应用。
本发明具体实施中当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与机器人之间正在通话,无论是来电用户打进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电话,还是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打给被叫用户的电话,只要在进行通话,第三方都可以实现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与有线智能联网话机之间语音的监听并接管通话,比如第三方可以拿起听筒监听通话,有必要时按键强制接管通话,即实现机器人通话切换到人工通话,除了听筒,也可以通过按键免提的方式通话。从以上实施,可以看出,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与有线智能联网话机之间的音频通话,还可以实现第三方实时监听再决定是否按键介入接管到用户与有线智能联网话机机器人之间的智能通话当中,进一步扩展了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应用场景,实现智能高效且人性的通话。
从以上实施,还可以看出,第三方既可以通过听筒和按键实现插入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通话,因此,不仅进一步扩展了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应用场景,而且还实现了插入来电用户或者被叫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通话方式的多样化,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简便快捷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可以实现人机的智能语音对话,还可以实现第三方随时监听和介入到人机智能对话中,当上位机集成在有线智能联网话机内部,还能实现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的连接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跨区域远程部署话机,因此,本发明的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可以应用到电话接待机器人、回访通知机器人、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大大扩展了有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的用途和应用场景,还能提高人们的工作体验感,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其中所述MCU与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连接,同时也与所述的音频模块和所述上位机电连接;
还包括SIP客户端、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
所述SIP客户端集成在所述上位机中;
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集成在所述SIP服务器中;
所述上位机里的所述SIP客户端向上通过网络注册到所述SIP服务器,以及向下接收MCU通过USB接口发送过来的信令和音频媒体数据;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所述MCU之间通过I2C接口进行通信传递信令,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与所述音频模块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所述MCU与所述音频模块之间也是通过SPI接口进行媒体数据交互;
所述MCU的USB接口与所述上位机的USB接口电连接,通过USB接口进行信令和音频媒体交互;
当有线智能网联话机通过模拟电话外线,接收到来电用户电话呼入信令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通过I2C接口将所述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所述MCU,且所述MCU接收所述电话呼入信令后再通过USB接口发给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里的所述SIP客户端将接收的所述电话呼入信令进行相应数据格式转换,传输给所述SIP服务器,所述SI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电话呼入信令,发给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并控制按照设定程序执行自动接通信令,所述接通信令通过所述SIP服务器、所述SIP客户端、所述上位机,最后到达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来执行接通电话,从而实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电话呼入接通的信令通路,呼入接通信令打通以后,依次通过所述的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SIP服务器、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呼入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所述SIP服务器通过网络发出电话呼出信令给所述上位机SIP客户端时,所述上位机SIP客户端将所述电话呼出信令转换以后通过USB接口发给所述MCU,所述MCU将所述电话呼出信令通过I2C接口发给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收到信令以后通过模拟电话线拨号呼叫被叫用户,被叫用户接听电话,从而实现SIP服务器远程控制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电话呼出并接通被叫用户的信令通路,呼出接通信令打通以后,依次通过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音频模块、MCU、上位机、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进行音频媒体数据交互,从而实现被叫用户与A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当所述有线智能网联话机完成电话呼入和呼出信令传递,并与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成功建立通话时,所述智能对话机器人模块根据来电用户或被叫用户的语音识别并提取关键词,需要第三方来介入时,依次通过所述上位机、所述MCU将振铃信令,通过所述I2C接口传递给所述有线模拟话机模块,完成振铃,由所述第三方接听电话后与用户之间音频媒体数据交互,即实现第三方接替AI与用户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集成在所述上位机中的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包括第一网络模块、第二网络模块、以及第一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网络模块、所述第二网络模块均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模块包括USB总线和Type C接口;
所述Type C接口通过所述USB总线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络模块包括网络芯片、WAN口;
所述WAN口与所述网络芯片的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网络芯片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第一话机接口模块、以及第二话机接口模块;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话机接口模块电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MCU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MCU均电连接的LCD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听筒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28036.9A CN116489276A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28036.9A CN116489276A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89276A true CN116489276A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2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28036.9A Pending CN116489276A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89276A (zh) |
-
2023
- 2023-04-19 CN CN202310428036.9A patent/CN11648927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9286C (zh) | 移动电视电话的接收及发送方法和移动电话电视终端 | |
CN102572584A (zh) | 对移动电话进行扩展的智能电视系统及方法 | |
CN100452863C (zh) | 一种可视电话控制方法及设备 | |
CN10140014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实现远程协助的系统和方法 | |
EP1638306A1 (en) | The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ing network telephon communication by applying the instant messenger | |
CN112822169B (zh) | 一种适用座席Web电话应用系统的集成系统及方法 | |
CN104853135A (zh) | 一种在语音通话过程中的视频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
US6650751B1 (en) | Answer detection for IP based telephones using passive detection | |
JPH118690A (ja) | 不在応答電話システム | |
KR100578251B1 (ko) | 비디오-레디 인터넷 전화기 | |
CN102123214A (zh) | 一种三网一体电话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04767856A (zh) | 一种桌面电话系统 | |
CN110336919A (zh) | 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语音通话系统及其通话方案 | |
WO2006107058A1 (en) | Intercom system having networking functionality | |
CN116489276A (zh) | 一种有线智能网联话机系统 | |
CN101547240A (zh) | 数字信息装置及其处理电话的方法 | |
KR20000014120A (ko) | 전화교환장치 | |
US6678374B1 (en) | Tone based answer detection for IP based telephones | |
CN116708673A (zh) | 一种无线智能联网话机系统 | |
CN2847716Y (zh) | 具有传统电话及网络电话功能的电话机 | |
KR20020084783A (ko) | 인터넷망과 브이오아이피 기능을 이용한 사내전화시스템및 방법 | |
JP2001309042A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KR100685251B1 (ko) | 인터넷 화상전화 연결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4154184B2 (ja) | 音声端末及び音声通信方法 | |
CN201369756Y (zh) | 一种网络电话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