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6691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76691A CN116476691A CN202310523488.5A CN202310523488A CN116476691A CN 116476691 A CN116476691 A CN 116476691A CN 202310523488 A CN202310523488 A CN 202310523488A CN 116476691 A CN116476691 A CN 116476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sample
- battery
- driving
- energy consum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12—Recording operating variables ; Monitoring of operating vari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2—Sp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26—Vehicle weigh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60—Navigation input
- B60L2240/64—Road conditions
- B60L2240/647—Surface situation of road, e.g. type of pav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44—Control modes by parameter estim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2—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drive range estimation, e.g. of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travel dista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基于汽车行驶环境信息获得电池衰减系数,基于载重、路面和速度信息获得耗能参数,结合实时电池容量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根据初始续航时间和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衰减电池容量和实际电池容量;根据实际电池容量和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根据充电站位置结合修正续航里程获得管理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管理方案与车辆实际驾驶情况和电池使用状况贴合度不高,导致续航管理与新能源汽车适配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驾驶情况和驾驶环境进行续航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和车辆适配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续航里程的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能,各个厂商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续航管理方法。
目前最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方法是对电池充放电进行动态管理,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续航里程。
现阶段进行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的方法往往侧重于根据新能源汽车行驶状况进行能量多维度利用以及电池充放电控制,当前并没有结合新能源汽车驾驶环境进行汽车续航管理的方案。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管理方案与车辆实际驾驶情况、电池使用状况贴合度不高,导致续航管理策略与新能源汽车适配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驾驶情况和驾驶环境进行续航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和车辆实际使用状况适配度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方法包括: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管理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续航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电池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续航里程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管理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上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管理方案与车辆实际驾驶情况、电池使用状况贴合度不高,导致续航管理策略与新能源汽车适配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驾驶情况和驾驶环境进行续航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和车辆实际使用状况适配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中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管理指令响应模块1,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续航数据计算模块3,电池容量计算模块4,续航里程修正模块5,管理方案生成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0: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该续航里程管理指令可以为周期性自动执行的指令,例如基于汽车控制电脑每10分钟执行一次,也可为使用目标汽车的用户通过触发“续航里程管理”的功能进行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100还包括:
S110:采集获取所述目标汽车当前的实时载重信息,并结合所述目标汽车的满载载重信息,计算获得所述载重信息;
S120: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道路的路面信息;
S130: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的行驶路线信息和速度信息,结合所述路面信息,获得所述行驶信息;
S140:采集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所述载重信息为所述目标汽车的实时负载量,所述行驶信息具体包括目标汽车行驶实时速度数据的速度信息以及表征目标汽车行驶道路坡度、路面摩擦力的路面信息。所述实时电池容量为当前目标汽车电池剩余电量,例如75%电量。
应理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由电池供电,电池的能量储备是有限的,因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消耗与车辆的负载有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受车辆载重影响,车辆的载重量越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推动车辆行驶,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减少。新能源汽车在爬坡或下坡时,在路面摩擦力较小的路段上(如泥泞路面、湿滑路面等),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保持稳定行驶,会导致续航里程减少。
因而本实施例生成所述续航里程管理指令,将所述续航里程管理指令发送至ECU(发动机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车速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当前的实时载重信息,调用目标汽车的满载载重信息,所述满载载重信息为所述目标汽车的安全驾驶的载重上限,基于所述满载载重信息和实时载重信息计算比值获得所述载重信息。
将所述续航里程管理指令发送至车载摄像头管理系统,或通过水平仪系统,获取所述目标汽车行驶道路坡度、路面摩擦力信息。将汽车行驶道路坡度、路面摩擦力信息和车速信息整合生成所述目标汽车的所述行驶信息。
S200: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200还包括:
S210: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获得所述环境信息集合;
S210:获取样本温度信息集合和样本湿度信息集合,组合获得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
S220: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下,对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进行衰减系数测试,获得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
S230:采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包括分析坐标系、多个样本坐标点,每个样本坐标点均被对应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标记;
S240: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实时坐标点,获取所述实时坐标点最邻近的K个样本坐标点,K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
S250:获取所述K个样本坐标点被标记的K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将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所述电池衰减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230还包括:
S231:基于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构建所述分析坐标系内互相垂直的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
S232:将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分析坐标系,获得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
S233:采用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内的多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多个标记符,对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进行标记,获得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
具体而言,应理解的,高温会加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速度,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发生腐蚀和损伤,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低温则会降低电池的放电能力,使电池的续航里程减少。湿度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容易受潮受损,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使电池的续航里程减少。
因而本实施例基于所述目标汽车所处环境温湿度情况分析获得电池衰减系数,所述电池衰减系数反映了目标汽车电池在当前环境下驾驶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电池容量受环境干扰,电能不转化为汽车动能而用于抵消高温和高湿对于电池带来的影响损耗的百分比。例如所述电池衰减系数为2.7%表征单位施加内电池为消除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而损耗电池总电量的2.7%。
由于目标汽车所处环境温湿度情况变化波动不大,因而本实施例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获得所述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作为表征目标汽车所处环境温湿度情况。
基于所述环境温湿度信息分析确定所述目标汽车电池的所述电池衰减系数,为保障所获电池衰减系数的准确度,本实施例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对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进行数据分析替代人工经验,以实现提高所获电池衰减系数的准确度。
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的方法如下:
获取与目标汽车电池同型号的多个样本电池,设定多个样本电池运行所处的样本温度信息和样本湿度信息,将多个样本电池的样本温度信息整合,获得样本温度信息集合,将多个样本电池的样本湿度信息整合,获得样本湿度信息集合,将样本湿度信息集合和样本温度信息集合组合获得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
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单一改变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实现将所述多个样本电池置于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组合下进行充放电控制,对所述目标汽车的多个样本电池进行衰减系数测试,获得对应于多个样本电池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每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对应于一组样本湿度信息-样本温度信息。
基于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构建所述分析坐标系,所述分析坐标系为二维分析坐标系,在分析坐标系内互相垂直的横坐标轴X为环境温度,纵坐标轴Y为环境湿度。
将第一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对应的一组样本湿度信息-样本温度信息填充进所构建的二维分析坐标系中,将一组样本湿度信息-样本温度信息在二维分析坐标系中相交点作为该组数据的样本坐标点,使用第一样本电池衰减系数标记。
采用第一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及其对应的一组样本湿度信息-样本温度信息在分析坐标系中相同的填充方法,基于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多个样本坐标点,并使每个样本坐标点均被对应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标记,完成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的构建。
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实时坐标点,所述实时坐标点为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数据在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的分析坐标系中相交的坐标点。
基于所述实时坐标点,获取所述实时坐标点最邻近的K个样本坐标点,K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获取所述K个样本坐标点被标记的K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对K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进行出现频次统计,将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所述电池衰减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构建电池衰减分析模型,以及获取目标汽车电池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实现了获得科学准确反映目标汽车电池最大容量衰减情况的电池衰减系数,为后续更新目标汽车电池容量提供更新数据参考的技术效果。
S300: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300还包括:
S310:获取所述目标汽车的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以及样本速度信息集合;
S320:对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所述样本路面信息集合和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内的数据进行组合,并对所述目标汽车进行行驶耗能试验检测,获取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
S330: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一构建数据集,M为大于1小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内数量的整数;
S340:采用所述第一构建数据集,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S350:再次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二构建数据集,
S360:采用所述第二构建数据集,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二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S370:继续构建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N-2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N为大于3的整数,根据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
S380: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输入所述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N个输出结果,将N个输出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为所述行驶耗能参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汽车的载重区间范围,行驶速度区间范围,基于所述载重区间范围设定T个样本载重信息,构成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基于所述行驶速度区间范围设定K个样本速度信息,构成所述本速度信息集合,设定W组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数据,构成所述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所述T、K、W为不特定的大于100的正整数。
对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所述样本路面信息集合和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内的数据进行无重复的随机排列组合,获得若干组样本速度、样本载重样本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数据。
控制温湿度等变量固定,控制目标汽车初始性能状态一致,控制目标汽车行驶距离一致,基于若干组样本速度、样本载重样本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数据逐一对初始性能状态一致的多个目标样本汽车进行驶耗能试验检测,获取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所述样本行驶能耗集合中包括与若干组样本速度、样本载重样本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数据映射的若干个样本行驶能耗数据,所述行驶能耗数据为在某一速度、载重、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条件下,行驶单位距离目标汽车电池耗电量。
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在所述样本行驶能耗集合中获得对应于M组数据的M个样本行驶能耗,将M组数据的M个样本行驶能耗作为所述第一构建数据集,M为大于1小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内数量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包括输入层、数据分析层、输出层,所述数据分析层为N个平行且运行互不干扰的行驶能耗分析单元,本实施例以构建训练第一行驶能耗分析单元为例,进行N个平行且运行互不干扰的行驶能耗分析单元的构建训练方法阐述。
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输入数据为汽车速度、载重、行驶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数据,输出结果为行驶能耗数据。
将所述第一构建数据集标识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训练,基于验证集进行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输出结果准确度的验证,当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输出准确率高于97%时,停止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训练。
再次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二构建数据集,将所述第二构建数据集采用第一构建数据集相同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划分标识,并采用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构建训练方法进行第二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构建训练。
采用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第二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相同的构建训练方法,进行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N-2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N为大于3的整数,根据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基于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平行布设,生成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层,设定输入层和输出层,完成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的构建。
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经由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的输入层,输入所述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基于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对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获得N个输出结果,所述N个输出结果为N个行驶能耗数据,将N个输出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为所述行驶耗能参数,所述行驶能耗参数为在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对应的目标汽车速度、载重、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条件下,目标汽车行驶单位距离的电池耗电量。
进一步的,基于ECU(发动机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目标汽车的所述实时电池容量,基于所述实时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表征目标汽车在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对应的目标汽车速度、载重、路面坡度和路面摩擦力条件下,目标汽车在实时电池容量下可行驶的距离,生成所述初始续航里程,并基于所述初始续航里程和车速计算获得初始续航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构建多行驶耗能分析单元的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基于目标汽车的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获得准确性和可信度较高的目标汽车行驶耗能参数,以及反映目标汽车在实时电池容量下可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初始续航里程和初始续航时间的技术效果。
S400: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S500: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电池衰减系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进行乘法计算,获得目标汽车的所述衰减电池容量,所述衰减电池容量为在初始续航时间内汽车行驶过程中,为抵消环境温湿度影响,目标汽车电池的电量损失值。
将所述衰减电池容量和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进行差计算,获得反映当前目标汽车的电池中,可应用于汽车行驶供能电量的所述实际电池容量。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所述修正续航里程为当前目标汽车电量可支持目标汽车行驶的距离长度。
S600: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本申请提的方法步骤S600还包括:
S610:获取临界续航里程,结合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和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获得临界位置;
S620:获取所述临界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多个充电站,以及所述多个充电站与所述临界位置的多个距离信息;
S630: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
S640:采用所述多个展示方案对所述多个充电站和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展示,并将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630还包括:
S631:获取按照距离信息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序的多个次序信息;
S632:根据所述多个次序信息,构建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
S63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排序,获得多个实时次序信息,并获得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作为所述多个展示方案。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界续航里程为目标汽车电量告急后,基于告急电量到目标汽车电量耗尽可行驶的距离长度。所述临界续航里程可根据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城市中的密集程度设定,所述临界续航里程的数值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城市充电站基础建设情况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临界续航里程,结合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和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获得临界位置,所述临界位置为目标汽车在所述行驶路线上驾驶到所述临界续航里程时,在所述行驶路线上的具体位置。
所述预设范围为以所述临界位置为圆心,以临界续航里程和所述修正续航里程的里程差值为半径的圆。获取所述临界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多个充电站,以及所述多个充电站与所述临界位置的多个距离信息,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展示方案的方案生成方法如下:
构建多个样本展示方案,每一样本展示方案包括一个充电站以及该充电站与临界位置的距离信息。多个充电站的多个距离信息的排序规则为按照距离信息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多个距离信息按照距离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序,生成对应于多个距离信息的多个次序信息。在所述多个次序信息中,排名越靠前表明距离数据越小,即充电站和临界位置距离越近。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排序,获得多个实时次序信息,所述多个实时次序信息为多个距离的排序次序,既就是多个充电站选择的优先级。基于所述多个实时次序信息获得对应的多个距离信息,以及多个距离信息具体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作为所述多个展示方案。
基于所述多个展示方案,目标汽车驾驶人员可直观获知抵达临界位置时,目标汽车需要进行电池充电,以及在临界位置可选择的多个充电站的优先级。
本实施例实现了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驾驶情况和驾驶环境进行续航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管理和车辆实际使用状况适配度,同时便于目标汽车驾驶人员选择充电站进行电能补充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包括:管理指令响应模块1,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续航数据计算模块3,电池容量计算模块4,续航里程修正模块5,管理方案生成模块6,其中:
管理指令响应模块1,用于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续航数据计算模块3,用于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电池容量计算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续航里程修正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管理方案生成模块6,用于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载重信息计算单元,用于采集获取所述目标汽车当前的实时载重信息,并结合所述目标汽车的满载载重信息,计算获得所述载重信息;
路面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道路的路面信息;
行驶信息获得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的行驶路线信息和速度信息,结合所述路面信息,获得所述行驶信息;
电池容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环境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获得所述环境信息集合;
样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样本温度信息集合和样本湿度信息集合,组合获得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
衰减系数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下,对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进行衰减系数测试,获得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
模型构建执行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包括分析坐标系、多个样本坐标点,每个样本坐标点均被对应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标记;
模型分析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实时坐标点,获取所述实时坐标点最邻近的K个样本坐标点,K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
衰减系数生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K个样本坐标点被标记的K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将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所述电池衰减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坐标赋值执行单元,用于基于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构建所述分析坐标系内互相垂直的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
坐标位点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分析坐标系,获得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
坐标位点标记单元,用于采用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内的多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多个标记符,对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进行标记,获得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样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汽车的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以及样本速度信息集合;
试验检测执行单元,用于对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所述样本路面信息集合和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内的数据进行组合,并对所述目标汽车进行行驶耗能试验检测,获取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
数据集构建单元,用于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一构建数据集,M为大于1小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内数量的整数;
分析单元构建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构建数据集,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数据集构建生成单元,用于再次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二构建数据集,
分析单元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构建数据集,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二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分析模型生成单元,用于继续构建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N-2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N为大于3的整数,根据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
能耗参数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输入所述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N个输出结果,将N个输出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为所述行驶耗能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临界位置获得单元,用于获取临界续航里程,结合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和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获得临界位置;
距离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临界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多个充电站,以及所述多个充电站与所述临界位置的多个距离信息;
展示方案定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
信息展示执行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多个展示方案对所述多个充电站和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展示,并将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次序信息生成单元,用于获取按照距离信息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序的多个次序信息;
展示方案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次序信息,构建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
展示方案获得单元,用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排序,获得多个实时次序信息,并获得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作为所述多个展示方案。
关于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新闻数据以及时间衰减因子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包括:
采集获取所述目标汽车当前的实时载重信息,并结合所述目标汽车的满载载重信息,计算获得所述载重信息;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道路的路面信息;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行驶的行驶路线信息和速度信息,结合所述路面信息,获得所述行驶信息;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包括:
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温度信息,获得所述环境信息集合;
获取样本温度信息集合和样本湿度信息集合,组合获得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
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下,对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进行衰减系数测试,获得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
采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包括分析坐标系、多个样本坐标点,每个样本坐标点均被对应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标记;
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实时坐标点,获取所述实时坐标点最邻近的K个样本坐标点,K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
获取所述K个样本坐标点被标记的K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将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所述电池衰减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和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构建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构建所述分析坐标系内互相垂直的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
将所述多个样本环境信息集合输入所述分析坐标系,获得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
采用所述样本电池衰减系数集合内的多个样本电池衰减系数,作为多个标记符,对所述多个样本坐标点进行标记,获得所述电池衰减分析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汽车的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以及样本速度信息集合;
对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所述样本路面信息集合和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内的数据进行组合,并对所述目标汽车进行行驶耗能试验检测,获取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
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一构建数据集,M为大于1小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内数量的整数;
采用所述第一构建数据集,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一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再次分别从所述样本载重信息集合、样本路面信息集合、样本速度信息集合和样本行驶耗能参数集合内有放回地随机选择M组数据,获得第二构建数据集,
采用所述第二构建数据集,构建训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第二行驶耗能分析单元;
继续构建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内的N-2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N为大于3的整数,根据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所述行驶耗能分析模型;
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输入所述N个行驶耗能分析单元,获得N个输出结果,将N个输出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为所述行驶耗能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预设范围内的多个充电站的多个位置信息,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包括:
获取临界续航里程,结合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和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获得临界位置;
获取所述临界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多个充电站,以及所述多个充电站与所述临界位置的多个距离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
采用所述多个展示方案对所述多个充电站和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展示,并将所述修正续航里程进行展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制定多个展示方案,包括:
获取按照距离信息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序的多个次序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次序信息,构建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进行排序,获得多个实时次序信息,并获得对应的多个样本展示方案,作为所述多个展示方案。
8.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管理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续航里程管理指令,采集目标汽车当前实时的载重信息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汽车的电池当前的实时电池容量,所述目标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汽车当前所处环境的多种环境信息,获得环境信息集合,将所述环境信息集合输入电池衰减分析模型内,获得电池衰减系数;
续航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载重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路面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行驶耗能分析模型,获得行驶耗能参数,结合所述实时电池容量,计算获得初始续航里程以及初始续航时间;
电池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和所述电池衰减系数,计算获得电池在所述初始续航时间内的衰减电池容量,并计算获得实际电池容量;
续航里程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电池容量和所述行驶耗能参数,计算获得修正续航里程;
管理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内的行驶路线信息,获取所述行驶路线信息附近的充电站,结合所述修正续航里程,分析获得续航里程管理方案,进行展示。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3488.5A CN11647669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3488.5A CN11647669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76691A true CN116476691A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2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23488.5A Pending CN116476691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7669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53015A (zh) * | 2023-09-05 | 2023-10-10 | 合肥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7021956A (zh) * | 2023-09-28 | 2023-11-10 | 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观光电车的续航检测管理方法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10523488.5A patent/CN11647669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53015A (zh) * | 2023-09-05 | 2023-10-10 | 合肥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6853015B (zh) * | 2023-09-05 | 2023-11-21 | 合肥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7021956A (zh) * | 2023-09-28 | 2023-11-10 | 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观光电车的续航检测管理方法 |
CN117021956B (zh) * | 2023-09-28 | 2024-02-09 | 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观光电车的续航检测管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264926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velocity profiles | |
CN11647669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2818602B (zh)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池数字孪生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713262A (zh) | 用于计算绿色车辆的可能行驶距离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4965180A (zh) | 动力电池寿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682905B (zh) | 基于行驶里程的时域中电池荷电状态参考变化量获取方法 | |
US2023017613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emaining useful lifetime of a battery | |
CN117565682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续航里程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2937436B (zh) | 一种车辆停放预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6118513A (zh) | 一种续驶里程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2021124419A (ja) | バッテリ劣化判定装置、バッテリ劣化判定方法、及びバッテリ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 |
CN116749834A (zh) | 一种增程式汽车的能源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N111191824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7371739A (zh) | 一种车辆充电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610252A (zh) | 一种车辆电池热管理启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65726B (zh) | 一种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 |
JP7633029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6186465A (zh) | 电动汽车能耗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5936281A (zh) | 电动汽车的充电规划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和存储介质 | |
CN116756509A (zh) | 能量管理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11106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评估方法、系统 | |
CN114935720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功率性能整车验证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8797577B (zh) | 续航里程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7783907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soc估算方法、系统 | |
CN119442491A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预测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