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9710A - 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69710A CN116469710A CN202210472857.8A CN202210472857A CN116469710A CN 116469710 A CN116469710 A CN 116469710A CN 202210472857 A CN202210472857 A CN 202210472857A CN 116469710 A CN116469710 A CN 1164697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cap
- control device
- protruding structure
- ink
- top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02—Legends replaceable; adapt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7—Actuators transpa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所采用的按键结构,在光学膜层或是薄膜开关上形成有突出结构,帮助使用者在按压键帽时,能够更精准地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有显示面板以及可透光按键结构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直播机、导播机、点餐机或是进行绘图时所使用的控制装置,包含有显示面板以及可透光的按键结构,两者搭配后可以让控制装置具有视觉化的按钮,方便使用者进行直觉式的功能选取与操作。
根据上述控制装置的架构,按键结构必须采用镂空的设计,因此要如何有效且精准地触发薄膜开关,已成为按键结构在设计时的一项重大挑战与考验而有待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需求与挑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所采用的按键结构,在光学膜层或是薄膜开关上形成有突出结构,帮助使用者在按压键帽时,能够更精准地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此外,本发明也可在面临不同产品规格的需求下,仅通过调整或控制突出结构的高度,就可改变按压行程与按压手感,因而可以节省成本并省去修模或是验证的时间。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按键结构。按键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方,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光学膜层、一弹性元件、一第一突出结构以及一薄膜开关。键帽具有可透光特性。弹性元件设置于键帽以及光学膜层之间。弹性元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侧壁以及一底部。承载部连接键帽,侧壁设置于承载部以及底部之间。第一突出结构设置于光学膜层上。薄膜开关设置于光学膜层下方,当键帽被按压时,键帽或是承载部向下压迫第一突出结构并触发薄膜开关。
较佳者,薄膜开关包括一上薄膜层以及一下薄膜层,其中上薄膜层包括一第一顶面、多个第一开口、一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一线路触点,多个第一开口形成于第一顶面以及第一底面之间,第一底面为面向下薄膜层,第一线路触点形成于第一底面,下薄膜层包括一第二顶面、多个第二开口、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线路触点,多个第二开口形成于第二顶面以及第二底面之间,第二顶面为面向上薄膜层,第二线路触点形成于第二顶面,第一线路触点与第二线路触点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以及键帽。
较佳者,薄膜开关还包括至少一油墨,至少一油墨形成于第一底面或是第二顶面上,用以分隔上薄膜层以及下薄膜层。
较佳者,至少一油墨以UV印刷方式形成于第一底面或是第二顶面上。
较佳者,至少一油墨包括一第一油墨以及一第二油墨,第一油墨形成于第一底面上,第二油墨形成于第二顶面上,并且第一油墨与第二油墨上下抵靠在一起。
较佳者,薄膜开关还包括一间隔片,间隔片设置于上薄膜层与下薄膜层之间,用以分隔上薄膜层以及下薄膜层。
较佳者,第一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线路触点以及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
较佳者,当键帽被按压时,键帽或是承载部向下压迫第一突出结构并使得第一线路触点接触第二线路触点。
较佳者,光学膜层为遮光片。
较佳者,第一突出结构的材质可选自下列之一:橡胶以及环氧树脂,第一突出结构的形成的方式可选自下列之一:贴附、印刷、涂布、点胶以及一体成形。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承载部连接侧面,当键帽被下压时,键帽的底面压迫第一突出结构。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底面抵靠于承载部上,当键帽被下压时,弹性元件的承载部压迫第一突出结构。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一第三底面以及一第二突出结构,第二突出结构自第三底面而向下突出,第二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结构、第一线路触点以及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承载部包括一凹槽,第二突出结构收容于凹槽内。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按键结构。按键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方。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薄膜开关、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第一突出结构。键帽具有可透光特性。弹性元件设置于键帽以及薄膜开关之间。弹性元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侧壁以及一底部。承载部连接键帽,侧壁设置于承载部以及底部之间。第一突出结构设置于薄膜开关上,当键帽被按压时,键帽或是承载部向下压迫第一突出结构并触发薄膜开关。
较佳者,,薄膜开关包括一上薄膜层以及一下薄膜层,其中上薄膜层包括一第一顶面、多个第一开口、一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一线路触点,多个第一开口形成于第一顶面以及第一底面之间,第一底面为面向下薄膜层,第一线路触点形成于第一底面上,下薄膜层包括一第二顶面、多个第二开口、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线路触点,多个第二开口形成于第二顶面以及第二底面之间,第二顶面为面向上薄膜层,第二线路触点形成于第二顶面上,第一线路触点与第二线路触点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以及键帽。
较佳者,薄膜开关还包括至少一油墨,至少一油墨形成于第一底面或是第二顶面上,用以分隔上薄膜层以及下薄膜层。
较佳者,油墨以UV印刷方式形成于第一底面或是第二顶面上。
较佳者,至少一油墨包括一第一油墨以及一第二油墨,第一油墨形成于第一底面上,第二油墨形成于第二顶面上,并且第一油墨与第二油墨上下抵靠在一起。
较佳者,薄膜开关还包括一间隔片,间隔片设置于上薄膜层与下薄膜层之间,用以分隔上薄膜层以及下薄膜层。
较佳者,第一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线路触点以及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
较佳者,当键帽被按压时,键帽或是承载部向下压迫第一突出结构并使得第一线路触点接触第二线路触点。
较佳者,第一突出结构的材质可选自下列之一:橡胶以及环氧树脂,第一突出结构的形成的方式可选自下列之一:贴附、印刷、涂布、点胶以及一体成形。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承载部连接侧面,当键帽被下压时,键帽的底面压迫第一突出结构。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底面抵靠于承载部上,当键帽被下压时,弹性元件的承载部压迫第一突出结构。
较佳者,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一底面以及一第二突出结构,第二突出结构自底面而向下突出,第二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结构、第一线路触点以及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承载部包括一凹槽,第二突出结构收容于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控制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控制装置中,按键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3的按键结构中,薄膜开关的立体图图。
图6为图3沿A-A剖面线所得到关于按键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按键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按键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按键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按键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按键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控制装置
2:面盖
21:开口
3:壳体
4:按键结构
41:键帽
411:按压面
412:侧面
413:底面
414:突出结构
43:弹性元件
431:承载部
4311:凹槽
432:侧壁
433:底部
434:镂空部
45:光学膜层
451:开口
47:薄膜开关
471:上薄膜层
4711:顶面
4712:开口
4713:底面
4714:线路触点
472:下薄膜层
4721:顶面
4722:开口
4723:底面
4724:线路触点
473:油墨
4731:第一油墨
4732:第二油墨
474:间隔片
49:突出结构
5:显示面板
6:主板
7: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省略不必要或以通常技术即可完成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可为一直播机、导播机、点餐机或是进行绘图时所使用的控制装置。
请参考图1至图7,控制装置1包括有一面盖2、一壳体3、多个按键结构4、一显示面板5以及一主板6。
面盖2以及壳体3,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7,而多个按键结构4、显示面板5以及主板6则设置于该容置空间7内。此外,控制装置1内还可设置有处理器、信号处理装置以及通信界面等,并支持按键结构4、显示面板15以及主板6。
经由预先的设定或是控制,显示面板5可在按键结构4中各个独立的按键区域,个别显示出不同的画面、信息或是图示。因此,当特定按键结构4被使用者选择并按压之后,控制装置1就可输出对应该画面、信息或是图示的控制信号。此外,由显示面板15所产生的光线所定义出的画面、信息或是图示,也可被使用者所设定、控制以及更换。
面盖2如图2所示,具有多个开口21,开口21对应每个按键结构4的位置与大小,用以让按键结构4得以自开口21而显露于外,以供使用者按压或操作。
请参考图2至图7,按键结构4设置于显示面板5的上方。按键结构4包括一键帽41、一弹性元件43、一光学膜层45以及一薄膜开关44。
键帽41由一透光材质所制成,而具有可透光特性。键帽41具有一按压面411、一侧面412以及一底面413,其中侧面412位于按压面411与底面413之间。显示面板5所产生的画面、信息或图示,可向上穿透键帽41后让使用者得以看见。
弹性元件43具有弹性,用以与键帽41结合后,提供键帽41上下往复作动的弹力。弹性元件43具有承载部431、侧壁432、底部433以及镂空部434,而显示面板5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镂空部434之后传递至键帽41。承载部431用以连接并承载键帽41,例如可与键帽41的侧面412贴合,或是与键帽41的底面413贴合,在本实施例中,以与键帽41的侧面412贴合作为例示。承载部431为一环绕结构,围绕着键帽41以及镂空部434,在依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部431也可有其他的结构或造型,只要能够根据键帽41的外型并与其顺利贴合或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3为一整片式的弹性膜片,具有对应多个键帽41的多个承载部431以及侧壁432并通过底部433相连接,而在依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3也可采用对应单一键帽41的单一个体而非整片式的设计,例如有独立的承载部431以及侧壁432。
弹性元件43的侧壁432可以被弯折或压缩,让弹性元件43得以产生形变以及复位。此外,弹性元件43的底部433,向上连接或底靠着面盖2,向下则抵靠在光学膜层45。而若是按键结构4没有设置光学膜层45的话,弹性元件43的底部433则会抵靠在薄膜开关47上。
光学膜层45设置于弹性元件43与薄膜开关47之间。光学膜层45可选自一遮光片,用来遮蔽特定的区域或范围,例如相邻按键结构之间的区域,或是控制装置1内其他需要遮蔽光线或防止漏光的区域。而藉光学膜层45的设置,可让各按键结构4所显示的画面、信息或是图示的范围更加明确。此外,光学膜层45上可形成有开口451或是透光区,让显示面板5所产生的光线向上通过。再者,光学膜层45可以是一层或是复数层的结构,本发明并不予以限制,也可视需要而新增不同效果或功能的膜层。
薄膜开关47包括一上薄膜层471以及一下薄膜层472。薄膜开关47可将按压信号传递至主板6。上薄膜层471包括一顶面4711、多个开口4712、一底面4713以及一线路触点4714,其中,多个开口4712形成于顶面4711以及底面4713之间,底面4713为面向下薄膜层472,而线路触点4714则形成于底面4713。此外,光学膜层45设置于上薄膜层471的顶面4711上。下薄膜层472包括一顶面4721、多个开口4722、一底面4723以及一线路触点4724,其中,多个开口4722形成于顶面4721以及底面4723之间,顶面4721则面向上薄膜层471,而线路触点4724则形成于顶面4721。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与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并且在薄膜开关47并未被触发或按压前,线路触点4714以及4724两者之间具有一间隔或是距离。此外,显示面板5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开口4722、开口4712以及键帽4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薄膜开关47,以UV印刷的方式,于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或是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形成油墨并予以固化后,来作为两者之间的间隔件。而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UV印刷油墨的设计,因此就能够在狭窄的空间或布设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空隙或区域来形成间隔,所以非常适合上下薄膜层都有开口的这种架构,同时也降低薄膜开关47在对位与组装时的难度。此外,本发明可单独于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或是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形成油墨并予以固化,但也可同时在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以及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形成油墨并予以固化,本发明并不予以限制。
请参考图5至图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薄膜开关47,以分别在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以及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上形成有油墨473并予以固化作为例示。油墨473包括有第一油墨4731以及一第二油墨4732,其中第一油墨4731形成在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而第二油墨4732则形成在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并且第一油墨4731与第二油墨4732上下抵靠在一起。此外,油墨473的外型可以是点状、长条状、十字形、L型、几何形、不规则状,连续或是不连续等。
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结构4,可选择在光学膜层45或是薄膜开关47上形成有突出结构来帮助使用者在按压键帽41时,更容易且更精准地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47。突出结构的材质可选自下列之一:橡胶、环氧树脂以及聚酯塑料,并且突出结构的形成的方式可选自下列之一:贴附、印刷、涂布、点胶以及一体成型。
请参考图4、图6以及图7。此外,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4中,在光学膜层45上设置一突出结构49,并且此突出结构49在垂直方向上与键帽41、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有所重叠。如此一来,当键帽41被向下按压时,键帽41的底面413便会向下压迫到下方的突出结构49,进而使得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此时,按键结构4便可感应、产生或是输出一按压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突出结构49除了可以利用贴附、印刷、涂布点胶等方式形成在光学膜层45上之外,突出结构49也可与光学膜层45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就是在形成或制造光学膜层45时,同时也一并形成突出结构49。而通过突出结构49的设置,能够帮助使用者在按压键帽41时,更精准地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47,而且在面临不同产品规格的需求下,仅通过调整或控制突出结构49的高度,就可改变按压行程与按压手感,节省生产的成本。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控制装置,在光学膜层45上形成有突出结构49来帮助使用者在按压键帽41时,更容易且更精准地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47。而在依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在薄膜开关47上形成有突出结构。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最大差别,将突出结构49设置于薄膜开关47上,因此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组成与架构可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组成与架构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突出结构49设置于上薄膜层471的顶面4711上,并且此突出结构49在垂直方向上与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有所重叠。如此一来,当键帽41被向下按压时,键帽41的底面413便会向下压迫到下方的突出结构49,进而使得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此时按键结构4便可感应、产生或是输出一按压信号。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仍然可以选择设置有光学膜层45,此光学膜层45设置在薄膜开关47与弹性元件43之间,或是仅设置在薄膜开关47上而不与弹性元件43直接接触,本实施例并不予以限制。当光学膜层45设置在薄膜开关47与弹性元件43之间时,弹性元件43的底部433抵靠在光学膜层45上,而当光学膜层45仅设置在薄膜开关47上但不与弹性元件43接触时,弹性元件43的底部433则会抵靠在薄膜开关47上。
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在上薄膜层471的底面4713以及/或是下薄膜层472的顶面4721上形成有油墨473并予以固化作为间隔件,但在依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设置一间隔片来让上薄膜层471与下薄膜层472之间保持一间距。
请参考图9,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在上薄膜层471与下薄膜层472之间设置一间隔片474,用以分隔上薄膜层471以及该下薄膜层472。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上薄膜层471与下薄膜层472之间设置间隔片474,而不是在上薄膜层471或是下薄膜层472上设置油墨,因此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组成与架构仍可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组成与架构而不再赘述。
在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键帽41与下方的突出结构49、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但在依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安排不让键帽41与下方的突出结构49、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而是安排让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来与下方的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设计,因此控制装置的其他的组成与架构可沿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组成与架构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向镂空部434的方向而向内延伸,让键帽41的底面413抵靠或承载在弹性元件的承载部431上。此时,突出结构49在垂直方向上就会与承载部431、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有所重叠。而当键帽41被向下按压时,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便会向下压迫到下方的突出结构49,进而使得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此时按键结构4便可感应、产生或是输出一按压信号。
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当键帽41被向下按压时,可通过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来向下压迫突出结构49而使得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而在键帽41以及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上,也可加入其他的辅助结构来增进按压的手感以及精准度。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与上述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之间的差别,在于键帽41以及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设计,因此其他的组成与架构可沿用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组成与架构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键帽41包含有一突出结构414,此突出结构414自底面413而向下突出,而对应地,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上则形成有一凹槽4311,此凹槽4311面对着突出结构414。如此一来,键帽41的底面413就可抵靠于承载部431上,同时突出结构414也收容于凹槽4311内。突出结构414在垂直方向上就会与承载部431的凹槽4311、突出结构49、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以及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有所重叠。当键帽41被向下按压时,突出结构414会连带地压迫弹性元件43的承载部431,而承载部431在向下移动一行程后就会压迫到下方的突出结构49,进而使得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此时按键结构4便可感应、产生或是输出一按压信号。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装置中,每一个按键结构4至少设置或搭配有一个突出结构49,而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以每一按键结构4对应4个突出结构49作为一例示,例如形成在4个角落位置,因此即使键帽41不是被使用者从正中间向下按压,而是有偏斜或倾斜的按压情况发生时,也仍然可以让上薄膜层471的线路触点4714接触到下薄膜层472的线路触点4724。
在本说明书中,“抵靠”的定义包括有直接抵靠以及间接抵靠两种,直接抵靠指两物件会直接接触或连接,间接抵靠则指两物件虽未直接接触或连接,但会通过另一个介于两物件之间的中间物件来做间接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发明概念中。
Claims (25)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按键结构,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该键帽具有可透光特性;
一光学膜层;
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键帽以及该光学膜层之间,该弹性元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承载部连接该键帽,该侧壁设置于该承载部以及该底部之间;
一第一突出结构,该第一突出结构设置于该光学膜层上;以及
一薄膜开关,设置于该光学膜层下方,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或是该承载部向下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并触发该薄膜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包括一上薄膜层以及一下薄膜层,其中该上薄膜层包括一第一顶面、多个第一开口、一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一线路触点,该多个第一开口形成于该第一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之间,该第一底面为面向该下薄膜层,该第一线路触点形成于该第一底面,该下薄膜层包括一第二顶面、多个第二开口、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线路触点,该多个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之间,该第二顶面为面向该上薄膜层,该第二线路触点形成于该第二顶面,该第一线路触点与该第二线路触点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该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该多个第二开口、该多个第一开口以及该键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还包括至少一油墨,该至少一油墨形成于该第一底面或是该第二顶面上,用以分隔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至少一油墨以UV印刷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底面或是该第二顶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至少一油墨包括一第一油墨以及一第二油墨,该第一油墨形成于该第一底面上,该第二油墨形成于该第二顶面上,并且该第一油墨与该第二油墨上下抵靠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还包括一间隔片,该间隔片设置于该上薄膜层与该下薄膜层之间,用以分隔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该第一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第一线路触点以及该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或是该承载部向下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并使得该第一线路触点接触该第二线路触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该光学膜层为遮光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该第一突出结构的材质可选自下列之一:橡胶以及环氧树脂,该第一突出结构的形成的方式可选自下列之一:贴附、印刷、涂布、点胶以及一体成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该承载部连接该侧面,当该键帽被下压时,该键帽的该底面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该底面抵靠于该承载部上,当该键帽被下压时,该弹性元件的该承载部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一第三底面以及一第二突出结构,该第二突出结构自该第三底面而向下突出,该第二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第一突出结构、该第一线路触点以及该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该承载部包括一凹槽,该第二突出结构收容于该凹槽内。
14.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按键结构,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该键帽具有可透光特性;
一薄膜开关;
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键帽以及该薄膜开关之间,该弹性元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承载部连接该键帽,该侧壁设置于该承载部以及该底部之间;以及
一第一突出结构,该第一突出结构设置于该薄膜开关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或是该承载部向下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并触发该薄膜开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包括一上薄膜层以及一下薄膜层,其中该上薄膜层包括一第一顶面、多个第一开口、一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一线路触点,该多个第一开口形成于该第一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之间,该第一底面为面向该下薄膜层,该第一线路触点形成于该第一底面上,该下薄膜层包括一第二顶面、多个第二开口、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线路触点,该多个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之间,该第二顶面为面向该上薄膜层,该第二线路触点形成于该第二顶面上,该第一线路触点与该第二线路触点在垂直方向上有所重叠,该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线可向上通过该多个第二开口、该多个第一开口以及该键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还包括至少一油墨,该至少一油墨形成于该第一底面或是该第二顶面上,用以分隔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装置,该油墨以UV印刷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底面或是该第二顶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至少一油墨包括一第一油墨以及一第二油墨,该第一油墨形成于该第一底面上,该第二油墨形成于该第二顶面上,并且该第一油墨与该第二油墨上下抵靠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该薄膜开关还包括一间隔片,该间隔片设置于该上薄膜层与该下薄膜层之间,用以分隔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该第一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第一线路触点以及该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或是该承载部向下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并使得该第一线路触点接触该第二线路触点。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该第一突出结构的材质可选自下列之一:橡胶以及环氧树脂,该第一突出结构的形成的方式可选自下列之一:贴附、印刷、涂布、点胶以及一体成形。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该承载部连接该侧面,当该键帽被下压时,该键帽的该底面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以及一底面,该底面抵靠于该承载部上,当该键帽被下压时,该弹性元件的该承载部压迫该第一突出结构。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该键帽包括一按压面、一侧面、一底面以及一第二突出结构,该第二突出结构自该底面而向下突出,该第二突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系与该第一突出结构、该第一线路触点以及该第二线路触点有所重叠,该承载部包括一凹槽,该第二突出结构收容于该凹槽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263298947P | 2022-01-12 | 2022-01-12 | |
US63/298,947 | 2022-01-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69710A true CN116469710A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578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72857.8A Pending CN116469710A (zh) | 2022-01-12 | 2022-04-29 | 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15889B2 (zh) |
CN (1) | CN116469710A (zh) |
TW (2) | TWM634366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634366U (zh) * | 2022-01-12 | 2022-11-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裝置 |
TWI822360B (zh) * | 2022-09-26 | 2023-11-1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裝置 |
TWI836674B (zh) * | 2022-10-18 | 2024-03-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54653A (ko) * | 1999-12-07 | 2001-07-02 | 오길록 | 쌍 스위치 방식의 버튼으로 구성된 전화기 키패드 장치 |
TWM259501U (en) * | 2004-07-09 | 2005-03-21 | Tatung Co | Foldable computer cover |
TWI345719B (en) * | 2007-11-15 | 2011-07-2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Light emitting keyboard |
TW201140634A (en) * | 2010-05-07 | 2011-11-16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Luminous keyboard |
MY162407A (en) * | 2012-03-06 | 2017-06-15 | Gifty Group Ltd | Keyboard system with changeable key displays |
CN106409584B (zh) * | 2015-07-31 | 2019-02-26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发光式键盘装置 |
TWI653658B (zh) * | 2018-02-02 | 2019-03-1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CN214012797U (zh) * | 2021-02-03 | 2021-08-20 | 东莞市鑫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薄膜开关 |
TWM634366U (zh) * | 2022-01-12 | 2022-11-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裝置 |
-
2022
- 2022-04-29 TW TW111204435U patent/TWM634366U/zh unknown
- 2022-04-29 TW TW111116343A patent/TWI840796B/zh active
- 2022-04-29 CN CN202210472857.8A patent/CN11646971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6-14 US US17/840,601 patent/US1191588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29178A (zh) | 2023-07-16 |
TWI840796B (zh) | 2024-05-01 |
TWM634366U (zh) | 2022-11-21 |
US20230223214A1 (en) | 2023-07-13 |
US11915889B2 (en) | 202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469710A (zh) | 控制装置 | |
CN204117915U (zh) | 半蝶形组装件、拨动开关和键机构 | |
US8022324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keypad structure having a transparent keycap and keypad structure having a transparent keycap | |
JP2008242558A (ja) | 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
EP1918954A1 (en) | Keypad Assembly | |
US11587744B2 (en) | Keyboard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 |
JP2011082713A (ja) | 小型機器 | |
JP4190568B1 (ja) | 携帯端末 | |
TWI806578B (zh) | 控制裝置 | |
US10755877B1 (en) | Keyboar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TWM638529U (zh) | 控制裝置 | |
RU2635872C2 (ru) | Корпус, образованный путем двухкомпонентного литья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с местами для клавишных колпачков в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м интерфейсе | |
TWI822360B (zh) | 控制裝置 | |
JP2013058415A (ja) | 操作スイッチ | |
KR101534855B1 (ko) | 버튼 입력 장치 | |
CN117831981A (zh) | 控制装置 | |
CN201282055Y (zh) | 薄膜按键装置及具有该薄膜按键装置的按键结构 | |
TWI775652B (zh) | 鍵盤 | |
US20250014848A1 (en) | Control device | |
CN105990057A (zh) | 键盘 | |
CN220020935U (zh) |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
JP5619369B2 (ja) | シートスイッチ | |
US20250014849A1 (en) | See-through key module and control device with same | |
TWM648896U (zh) | 可透視按鍵結構以及應用此可透視按鍵結構之控制裝置 | |
JPH0628952U (ja) | 薄形パネル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