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6519A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66519A CN116466519A CN202310478811.1A CN202310478811A CN116466519A CN 116466519 A CN116466519 A CN 116466519A CN 202310478811 A CN202310478811 A CN 202310478811A CN 116466519 A CN116466519 A CN 1164665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guide
- light
- panel
- opening
-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导光板、背板、胶框以及光源,胶框设置于面板的周侧,胶框与背板固定连接,光源设置于背板与导光板之间,胶框开设有导光通道,导光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与光学膜片位置对应设置,第二导光部设置于导光通道内,且第二导光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光部连接,第二导光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口向面板的外侧导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光源发光的利用率,无需增设外部照明设备,即可完成对特定区域的照明,提高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内常设置有光源,特别是对于一些液晶显示装置内具有光源,通过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以达到面板显示画面的目的。现有的显示面板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显示面板需要与背光模组以及安装外壳等组装后构成显示装置使用,常需要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外其他位置进行照明,如在笔记本的使用过程中,当室内停电或者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而不能打开照明灯的情况下,用户迫切的需要进行大量的键盘输入时,传统的笔记本显示面板本身的照明范围较小,照明亮度有限,不能较好的满足用户对于键盘区域的照明需求,只能增加显示面板的亮度,就需要增大显示面板的耗能,且亮度过大,容易导致用户用眼的不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显示面板无法对面板区域外提供照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利用显示面板内光源发出的光对面板区域外侧进行照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导光板、背板、胶框以及光源,所述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及导光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周侧,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胶框开设有导光通道,所述导光通道包括第一开口,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光学膜片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设置于所述导光通道内,且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光部连接,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面板的外侧导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之间,所述弯折部具有多个弯折角,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背板围成有限位腔,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多个所述弯折角的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或所述第二导光部传导。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导光部之间具有第一弯折角,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弯折角,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具有第三弯折角,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及所述背板围成的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一弯折角处弯折部的截面面积为S1,所述第二弯折角处弯折部的截面面积为S2,所述第三弯折角处弯折部的截面面积为S3,其中,S1≥S2≥S3。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成有容纳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组装后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面板,所述第二壳体面向所述背板,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二开口,以通过所述盖板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盖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开口的遮光面,所述遮光面设置有反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面向所述面板的第一导光面及面向所述背板的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二导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具有反射件,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面向所述光学膜片传导。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背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第二导光部,所述胶框开设与所述导光通道连通的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导光部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光通道面向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侧设置有反射涂层或反射纸。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装置及键盘,所述第一开口面向所述键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光源通过第一导光部满足显示面板中对光学膜片及面板的用光需求,通过第二导光部的以及开设于胶框的导光通道,将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部由第一开口向面板的外侧导光,进而满足面板区域外,目标区域的用光需求,提高光源发光的利用率,无需增设外部照明设备,即可完成对特定区域的照明,提高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截面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隐去第二导光部后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弯折部截面面积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导光板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盖板封闭第二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盖板打开第二开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显示面板;
10、面板;
200、背光模组;
20、光学膜片;
30、导光板;31、第一导光部;32、第二导光部;33、弯折部;331、第一折弯部;332、第二折弯部;34、第一弯折角;35、第二弯折角;36、第三弯折角;37、第一导光面;38、第二导光面;
40、背板;41、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
50、胶框;51、导光通道;511、第一开口;52、固定槽;
60、光源;
70、第一壳体;71、第二开口;72、盖板;721、遮光面;
80、第二壳体;
90、容纳腔;
11、限位腔;12、反射件;13、键盘;14、排线;15、固定胶;16、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示装置内常设置有光源,特别是对于一些液晶显示装置内具有光源,通过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以达到面板显示画面的目的。现有的显示面板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显示面板常需要与背光模组以及安装外壳等组装后构成显示装置使用,常需要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外其他位置进行照明,如在笔记本的使用过程中,当室内停电或者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而不能打开照明灯的情况下,用户迫切的需要进行大量的键盘输入时,传统的笔记本显示面板本身的照明范围较小,照明亮度有限,不能较好的满足用户对于键盘区域的照明需求,只能增加显示面板的亮度,就需要增大显示面板的耗能,且亮度过大,容易导致用户用眼的不适。
为了解决现有显示面板的对面板的区域外照明效果有效,无法对面板区域外的位置提供有效照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利用显示面板内光源发出的光对面板区域外侧进行有效照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参考图1-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100包括面板10,背光模组200包括光学膜片20、导光板30、背板40、胶框50以及光源60,其中,面板10、光学膜片20、导光板30依次层叠设置,胶框50设置于面板10的周侧,胶框50与背板40固定连接,光源60设置于背板40与导光板30之间,胶框50开设有导光通道51,导光通道51包括第一开口511,导光板30包括第一导光部31及第二导光部32,第一导光部31与光学膜片20位置对应设置,第二导光部32设置于导光通道51内,且第二导光部32的一端与第一导光部31连接,第二导光部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口511向面板10的外侧导光。
光源60通过第一导光部31满足显示面板100中对光学膜片20及面板10的用光需求,通过第二导光部32的以及开设于胶框50的导光通道51,将光源60产生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部32由第一开口511向面板10的外侧导光,进而满足面板10区域外,目标区域的用光需求,提高光源60发光的利用率,无需增设外部照明设备,即可完成对特定区域的照明,提高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灵活性。
胶框50的第一开口511可设置在如在笔记本的屏幕边框位置,在沿键盘13的延伸方向,使第一开口511沿键盘13的延伸方向延伸,进而增大第一开口511的照明面积,有效改善黑暗环境中用户在使用笔记本键盘13时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中,在垂直于面板10的正投影内,可将光源60设置于胶框50与背板40之间,并设置于面板10外周区域,光源60发出的一部分光通过导光板30的第一导光部31将光传导至面板10显示区域下的面板10与光学膜片20区域,光源60发出的另一部分光也就是无法被第一导光部31利用的损失光,可通过第二导光部32将这部分损失光传通过导光通道51及第一开口511向面板10外侧导出,进而提高原光源60的光照的利用效率,无需增设外部照明设备即可完成对面板10外侧设备的用光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导光板30包括弯折部33,弯折部33设置于第一导光部31与第二导光部32之间,弯折部33具有多个弯折角,弯折部33与背板40围成有限位腔11,光源60设置于限位腔11内,光源60的光线通过多个弯折角的反射后在第一导光部31和/或第二导光部32传导。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对弯折角的角度限制,对光源60入射至第一导光部31与第二导光部32的光照强度进行提高,如改变弯折角的角度后,提高光源60在第一导光部31的光照强度,降低第二导光部32的光照强度,进而,满足显示面板100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用光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导光部32满足面板10外侧的用光需求。
作为示例,在垂直于面板10的正投影内,现有技术中,考虑到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及厚度,需要将光源60设置于面板10的边缘,也就是胶框50与背板40之间单独设置有容腔,在容腔设置于面板10的外侧,之后为了提高光源60对面板10显示区内的用光的均匀性,会通过导光板30将光源60的光由面板10边缘的非显示区导向面板10中部的显示区内,以满足显示区内面板10及光学膜片20的用光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弯折部33与背板40围成限位腔11,光源60设置于限位腔11内,光源60与设置与背板40的排线14电连接,排线14与第一导光部31之间具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固定胶15,在垂直于面板10的正投影所在的截面视图内,限位腔11远离面板10边缘,限位腔11与导光通道51连通,光源60通过弯折部33将光线导入至第一导光部31及第二导光部32,由于弯折部33具有多个弯折角,也就具有多个光线的反射面,通过多弯折角的角度调整调整光线在经过多个反射面后,导入至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入射的光量,进而在无需改变现有光源60相对显示面板100与背光模组200的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对面板10区域外侧照明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用光习惯,设置导光通道51的位置,以调整第一开口511的位置,满足用户不同的用光需求。
参考图1、图2、图4及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弯折部33具有第一折弯部331及第二折弯部332,第一折弯部331与第一导光部31之间具有第一弯折角34,第二折弯部332与第二导光部32之间形成有第二弯折角35,第一折弯部331与第二折弯部332之间具有第三弯折角36,光源60设置于第一折弯部331、第二折弯部332及背板40围成的限位腔11内,第一弯折角34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1,第二弯折角35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2,第三弯折角36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3,其中,S1≥S2≥S3。
通过对第一弯折角34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1、第二弯折角35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2以及第三弯折角36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3的调整,可通过控制光线在导光部内的有效导光面积,如当S3=1/2S2=1/3S1时,可通过第三弯折角36有效限制光源60由弯折部33向第二导光部32的导光量,使大部分的光源60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部31导向至面板10的显示区域,满足日常的用光需要;
同时由于第三弯折角36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较小,相对可减小弯折部33本身在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又由于第二弯折角35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2大于第三弯折角36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3,可有效增加由弯折部33向第二导光部32的导光效率,也可相对的提高光线在第一开口511位置处照明度以及照明范围。
参考图1-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壳体70及第二壳体80,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可拆卸固定,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围成有容纳腔90,显示面板100与背光模组200组装后设置于容纳腔90内,第一壳体70面向面板10,第二壳体80面向背板40,第一壳体70开设有第二开口71,第二开口71与第一开口511位置对应,第二导光部32的一端由第一开口511向第二开口71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组成盒体结构,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围成有容纳腔90可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0与背光模组200。
作为示例,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可对应为笔记本的面壳,如将第一壳体70设置为笔记本的B壳,将第二壳体80设置为笔记本的A壳,第一壳体70开设有第三开口(图中未标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面向第三开口,其中,第一壳体70中第二开口71开设于面向键盘13的一侧,胶框50的第一开口511与第二开口71对应设置,进而,可通过第二导光部32将光源60的光线沿导光通道51、第一开口511及第二开口71对面板10外侧导出,满足用户对面板10外侧部件照明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壳体70包括盖板72,盖板72可拆卸地装配于第二开口71,以通过盖板72打开或封闭第二开口71。进而,盖板72可实现通过打开第二开口71实现照明,而通过封闭第二开口71阻止光源60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部32向外导出的目的,以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盖板72可转动地装配于第二开口71的一侧的第一壳体70上,以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盖板72包括面向第二开口71的遮光面721,遮光面721设置有反射件12。其中,反射件12可设置为反射涂层或反射纸,通过在遮光面721位置处的反射件12,在盖板72封闭第二开口71后,将第二导光部32导向第二开口71的光线反射回至第二导光部32,再通过弯折部33反射至第一导光部31,减小光源60的用光损失,增强面板10显示区的光照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导光板30包括面向面板10的第一导光面37及面向背板40的第二导光面38,第二导光面38与背板40之间具有反射件12,光源60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面37向光学膜片20传导。通过第二导光面38与背板40之间具有反射件12进一步的减小光源60的光量损失,提高光源60的利用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通道51面向第二导光部32的一侧设置有反射涂层或反射纸,避免光源60发处的光线被胶框50材料吸收导致的光损失,进一步的提高光源60的利用效率,降低光能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板30为柔性导光材料,第一导光部31可支撑于背板4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通过导光通道51固定第二导光部32,并通过限位腔11内的光源60及面板10非显示区的胶框50结构对弯折部33进行定型。
在一个示例中,可在弯折部33面向光源6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呈锯齿形的外表面,进而,通过锯齿形的外表面改善多个弯折角的反射光量,对弯折部33内的反射光的传输路径进行微调,以提高对第一导光部31与第二导光部32的光照强度进行精准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背板40包括第一支撑板41及第二支撑板42,第一支撑板41支撑于第一导光部31,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板42支撑于第二导光部32,胶框50开设与导光通道51连通的固定槽52,第二支撑板42设置于固定槽52内,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板42与第二导光部32抵接。
通过第一支撑板41提高对第一导光部31的限位效果,通过第二支撑板42提高对第二导光部32的限位效果,以整体提高第一开口511位置处光照强度的稳定性。具体的,由于导光板30为柔性导光材料,通过第二支撑板42提高对第二导光部32靠近限位腔11一端位置的支撑性,限制第二导光部32相对导光通道51的位置,提高对第二导光部32内光线传播路径的限定效果,以使第一开口511位置处的光照强度保持稳定。
参考图2所示,在以面板10为投影面的正投影面内,非显示区、胶框50、压边16、反射件12、第一导光部31、排线14、第一支撑板41依次层叠设置,通过限位腔11内的光源60及面板10非显示区的层叠结构对弯折部33进行定型,以提高对第一导光部31与第二导光部32的光照强度进行精准的调整。其中,压边16可设置为与背板40相同的金属板材结构,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调整压边16的材料及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的显示装置及键盘13,第一开口511面向所述键盘13。
参考图7及图8所示,在暗室环境下,传统笔记本仅依靠屏幕发光给键盘13提供光照,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笔记本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80可对应为笔记本的面壳,如将第一壳体70设置为笔记本的B壳,将第二壳体80设置为笔记本的A壳,第一壳体70开设有第三开口(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面向第三开口,其中,第一壳体70中第二开口71开设于面向键盘13的一侧,胶框50的第一开口511与第二开口71对应设置,进而,可通过第二导光部32将光源60的光线沿导光通道51、第一开口511及第二开口71对面板10外侧导出,满足用户对面板10外侧键盘13处照明的目的,可以给键盘13提供更多光照,是一种可以增加笔记本键盘13光照的液晶模组结构。
可采取具有弯折部33的导光板30,通过将LED光源60发出的部分光沿着导光板30的弯折部33向第一导光部31及第二导光部32方向导出,可在笔记本正前方形成一个长条形的照明区域,打开光源60盖板72后,笔记本键盘13区域将会被照亮。
本申请提供的笔记本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利用背光模组200中原本损失掉的光照,给笔记本键盘13提供照明,因此不增加笔记本液晶模组的功耗,不增加额外功耗,节能、绿色环保;
其二、为让笔记本的键盘13区域光照更多,通过调整导光板30的尺寸和结构,可以通过第二导光部32及弯折区引导一部分原本给液晶模组提供能量的光,转化成键盘13区域照明光。
其三、用户在黑暗环境使用时,操作十分简单,只需将第一壳体70上的盖板72取下即可,通过开合盖板72即可点亮或者关闭照灯光源60,操作简单。
其四、盖板72可以进行个性化处理,进行图案或者形状的造型,提升笔记本的个性化,增强笔记本的吸引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组(2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面板(10),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光学膜片(20)、导光板(30)、背板(40)、胶框(50)以及光源(60),所述面板(10)与所述光学膜片(20)及导光板(3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50)设置于所述面板(10)的周侧,所述胶框(50)与所述背板(40)固定连接,所述光源(60)设置于所述背板(40)与所述导光板(3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50)开设有导光通道(51),所述导光通道(51)包括第一开口(511),所述导光板(30)包括第一导光部(31)及第二导光部(32),所述第一导光部(31)与所述光学膜片(20)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32)设置于所述导光通道(51)内,且所述第二导光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光部(31)连接,所述第二导光部(3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511)向所述面板(10)的外侧导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0)包括弯折部(33),所述弯折部(3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31)与所述第二导光部(32)之间,所述弯折部(33)具有多个弯折角,所述弯折部(33)与所述背板(40)围成有限位腔(11),光源(60)设置于所述限位腔(11)内,所述光源(60)的光线通过多个所述弯折角的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导光部(31)和/或所述第二导光部(32)传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33)具有第一折弯部(331)及第二折弯部(332),所述第一折弯部(331)与所述第一导光部(31)之间具有第一弯折角(34),所述第二折弯部(332)与所述第二导光部(32)之间形成有第二弯折角(35),所述第一折弯部(331)与所述第二折弯部(332)之间具有第三弯折角(36),所述光源(60)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31)、所述第二折弯部(332)及所述背板(40)围成的所述限位腔(11)内,所述第一弯折角(34)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1,所述第二弯折角(35)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2,所述第三弯折角(36)处弯折部(33)的截面面积为S3,其中,S1≥S2≥S3。
4.如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70)及第二壳体(80),所述第一壳体(70)与所述第二壳体(80)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壳体(70)与所述第二壳体(80)围成有容纳腔(90),所述显示面板(100)与所述背光模组(200)组装后设置于所述容纳腔(90)内,所述第一壳体(70)面向所述面板(10),所述第二壳体(80)面向所述背板(40),所述第一壳体(70)开设有第二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1)与所述第一开口(511)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导光部(32)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511)向所述第二开口(71)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70)包括盖板(72),所述盖板(72)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二开口(71),以通过所述盖板(72)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开口(7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2)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开口(71)的遮光面(721),所述遮光面(721)设置有反射件(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0)包括面向所述面板(10)的第一导光面(37)及面向所述背板(40)的第二导光面(38),所述第二导光面(38)与所述背板(40)之间具有反射件(12),所述光源(60)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面(37)向所述光学膜片(20)传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0)包括第一支撑板(41)及第二支撑板(42),所述第一支撑板(41)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光部(31),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42)支撑于所述第二导光部(32),所述胶框(50)开设与所述导光通道(51)连通的固定槽(52),所述第二支撑板(42)设置于所述固定槽(52)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42)与所述第二导光部(32)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通道(51)面向所述第二导光部(32)的一侧设置有反射涂层或反射纸。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及键盘(13),所述第一开口(511)面向所述键盘(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8811.1A CN116466519A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8811.1A CN116466519A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66519A true CN116466519A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7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78811.1A Pending CN116466519A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66519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8655A (ja) * | 1999-03-15 | 2000-09-29 | Sharp Corp | キー照明装置 |
JP2002116325A (ja) * | 2000-10-10 | 2002-04-19 | Seiko Epson Corp | 導光板、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20050111239A1 (en) * | 2002-12-16 | 2005-05-2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3293764A (zh) * | 2012-02-28 | 2013-09-11 | 苹果公司 | 具有被照亮的标志结构的电子设备 |
WO2013140464A1 (ja) * | 2012-03-23 | 2013-09-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20150042919A1 (en) * | 2013-08-06 | 2015-02-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llumination function |
CN207908836U (zh) * | 2018-02-11 | 2018-09-25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23
- 2023-04-27 CN CN202310478811.1A patent/CN1164665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8655A (ja) * | 1999-03-15 | 2000-09-29 | Sharp Corp | キー照明装置 |
JP2002116325A (ja) * | 2000-10-10 | 2002-04-19 | Seiko Epson Corp | 導光板、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20050111239A1 (en) * | 2002-12-16 | 2005-05-2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3293764A (zh) * | 2012-02-28 | 2013-09-11 | 苹果公司 | 具有被照亮的标志结构的电子设备 |
WO2013140464A1 (ja) * | 2012-03-23 | 2013-09-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20150042919A1 (en) * | 2013-08-06 | 2015-02-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llumination function |
CN207908836U (zh) * | 2018-02-11 | 2018-09-25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84998B (zh) |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 |
CN103092272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 |
CN204513110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1401701Y (zh) | 液晶屏的背光源模块结构 | |
US1080945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2341648U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
TW201525582A (zh) | 直下式背光模組 | |
CN10889895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10721235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254973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WO2022165798A1 (zh) |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6567137B1 (en) | Auxiliary light source unit for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EP3816849A1 (en) |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
CN218383569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式背光模组 | |
CN114675367A (zh) | 护眼灯具及由其构成的液晶显示器、液晶屏终端、广告牌 | |
CN116466519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8150896A (zh) |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CN108302386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CN108287437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 |
WO2020107897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CN213025128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2785488U (zh) | 壳体组件、屏幕总成及手机 | |
CN114779528A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4829997B (zh) | 导光结构、光源模组和显示模组 | |
CN211348934U (zh) | 一种高透光度的智能手环背光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