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9394A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09394A CN116409394A CN202111638095.6A CN202111638095A CN116409394A CN 116409394 A CN116409394 A CN 116409394A CN 202111638095 A CN202111638095 A CN 202111638095A CN 116409394 A CN116409394 A CN 116409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ir resistance
- move
- substructure
- adjus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5—Front spoi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2—Streamlining the under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用于改变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能够便利的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著车辆排气法规和二氧化碳/燃油效率法规的限制,需要同时实现发动机排气的干净化和提高燃料消耗的效率。在所有国家加强建设安全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以加强所有国家的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因此,在所有国家需要加强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扩大公共交通,减少城市的人均负面环境影响,包括特别关注空气质量,以及城市废物管理等。在交通领域,在车辆的制造业方面,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以开发能够提高全球能源效率的改善率的技术。
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制造业中,例如专利文献1中,有提出一种具有作为降低车辆空气阻力的装置,在车辆前部设有下部罩(专利文献1的图3的50)、安装在前保险杠(专利文献1的图3的30)上的空气阻尼(air dam)(专利文献1的图3的40)和位于空气阻尼与前轮车轮罩(专利文献1的图3的6)之间的导流板(专利文献1的图3的60)的构造。在这样的装置中,在与前轮的车轮罩相比的车辆前方,以下部罩的罩前部封闭车辆前部的下表面开口,并且,以空气阻尼包围车辆前侧及车辆外侧,以导流板包围车辆后侧,从而构成车宽方向内侧开口且仰视观察呈扇状的凹腔部。由此,对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进行整流,且使得行驶风难以流入导流板的后方,其结果,在导流板的后方相对地形成负压区域,因此能够降低行驶中的空气阻力。
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降低车辆空气阻力的装置中,导流板设置在安装于前保险杠上的空气阻尼构件与前轮车轮罩之间,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当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与空气阻尼构件碰撞时,空气阻力将会增加,使得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将会朝向车辆侧面退避,这样朝向车辆侧面退避的风力导致无法有效的降低空气阻力。
此外,专利文献2提出车辆空气阻力降低装置。专利文献2中,所提出的车辆空气阻力降低装置具备由两个边条形成的导流板,其中引导行驶风通过的通路在车辆前方形成开口,且两个边条设置在车辆的前轮的前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0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 2018/150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车辆下部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能够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以使针对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整变得非常便利,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下部结构,用于改变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边条设置成可个别独立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能够便利的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因此,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下部结构,用于改变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边条设置成可个别独立的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能够便利的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因此,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更包括:遮蔽构件,密封多个所述边条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移动区域。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遮蔽构件的设置将边条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移动区域密封或者遮蔽,当使边条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遮蔽构件能够同时对应的密封车辆的底部,边条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车辆的底部的前后移动区域不会造成开口。
并且,在本发明中,将多个所述边条设置为能够根据车速和/或车辆行驶状况上下移动和/或前后移动。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发明的效果]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下部结构,能够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设置而无法调整的边条不同,本发明能够使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整变得非常便利,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此外,将边条设计成能够各自独立的在上下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各边条的在上下方向的伸出长度(亦即边条的下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有变化,也能够在前后方向进行调整,以使边条在前后方向的位置有变化。除此之外,边条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调整也能够独立的且可选择性的进行,以使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功能大幅度的增加其便利性和自由度,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设置有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的绘示从车辆的底部观察图1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一例。
图3是图2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概要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的绘示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图3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
图5是用来说明图3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中使边条移动的上下驱动部和前后驱动部的概要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5的前后驱动部的链条构件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0:车辆下部结构
100:空气阻力调整装置
110:上下驱动部
120:前后驱动部
112:驱动单元
122:支撑座
124:移动体
100B:底座
100H:开口
ST:边条
C1、C2:链条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当提及个数、量等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本发明的范围不一定限于该个数、量等。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对本发明来说不一定是必须的。另外,以下当存在多个实施方式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从最初就是预先确定的。
参照附图,说明包括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车体面板结构。各附图中的FR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方向,UP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向,IN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方向。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述的方向及位置都是以将车头面向前方的状态作为前提而定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利用附图描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图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设置有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的绘示从车辆的底部观察图1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一例。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下部结构10设置有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用于对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进行调整或者进行改变。如图1所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为在车辆行驶中可根据车速和/或行驶状况来调整由来自车辆的前方的行驶风所引起的空气阻力的装置。图1中绘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设置在左侧前轮的车轮罩WH的前方。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右侧前轮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有相同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
如图1所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构成为包括沿大致左右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边条(strake)ST。多个边条ST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前轮的前方,多个边条ST中的至少一个边条ST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将边条ST设置成能够个别独立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根据车速和/或车辆行驶状况,能够便利的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因此,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此外,如图1所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的多个边条ST中的至少一个边条ST设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将边条ST设置成能够个别独立的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根据车速和/或车辆行驶状况,能够便利的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因此,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如此,本发明的车辆下部结构10中所设置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具备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的多个边条ST,能够根据车速和/或车辆行驶状况独立的个别的对边条ST进行移动,随意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设置而无法调整的边条不同,本发明能够使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整变得非常便利,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此外,将边条ST设计成能够各自独立的在上下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各边条的在上下方向的伸出长度,亦即边条ST的下端LE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或边条ST的下端LE从设置在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的底座100B的开口100H朝向下方伸出的长度(绘示在后述的图5中)能够有变化,也能够在前后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各边条ST在前后方向的位置有变化。除此之外,边条ST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调整也能够独立的且可选择性的进行,以使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功能大幅度的增加其便利性和自由度,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图3是图2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的概要示意图。图4是示意性的绘示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图3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图5是用来说明图3的空气阻力调整装置中使边条移动的上下驱动部和前后驱动部的概要示意图。如图1到图5所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中,各边条ST例如设置成从下部罩UC朝向铅直方向(上下方向)下方突出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板状部件(elongated plate-shaped member)或板条状部件(strip-shaped member)。例如,多个边条ST在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设置,边条ST的尺寸和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依照实际需求适当变更边条ST的尺寸和数量。
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包括用于使边条ST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驱动部110和使边条ST在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驱动部120。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的上下驱动部110具备多个驱动单元112,各驱动单元112例如设置成可被电动驱动装置独立控制,以使驱动边条ST在上下方向移动。各边条ST的上端UE固定在各驱动单元112,以使被驱动单元112的驱动可在上下方向移动,且各驱动单元112例如可通过支架F设置在车辆下部结构10。
如图4和图5所示,各边条ST的上端UE固定在各驱动单元112,下端LE则设置成可从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的底座100B上形成的开口100H在上下方向朝向下方延伸出来。各边条ST的从底座100B上形成的开口100H延伸出来的伸出长度可通过独立控制各驱动单元112的方式来调整,以使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车速和/或行驶状况随意调整各边条ST的伸出长度,以形成不同的空气导引功能(例如空气流动的风量和方向)。驱动单元112可设置成由滑轨和滑块构成的能够线性移动的电动驱动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驱动边条ST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的机构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空气阻力调整装置100前后驱动部120设置在底座100B,以使各边条ST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前后驱动部120包括支撑座122和在支撑座122上可往复移动的移动体124。支撑座122例如固定在支架F或者也固定在车辆下部结构100的适当的部位,支撑座122用于支撑移动体124且供移动体124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撑座122设置成具备移动轨道的L字形的刚性部件为举例,移动体124可在移动轨道内往复移动。如图5所示,前后驱动部120为如下方式构成: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例如在车辆的包含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平面的视角)观察时,由刚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座122大致上与边条ST平行的方式竖立在各边条ST及各驱动单元112的侧部,将移动体124可从支撑座122的底部122B伸出/缩回的方式配置,并且移动体124配置成连接在位在边条ST的两侧的L字形的支撑座122的底部122B之间。
如此,如图5所示,位在边条ST的两侧的L字形的支撑座122和连接在底部122B之间的移动体124形成U字形的结构。此外,如图5所示,将移动体124设置成将移动体124的端部124E固定在底座100B的两侧,并且使形成于底座100B的开口100H位在移动体124的端部124E和底座100B的固定的部位之间,使得当移动体124被驱动而在边条ST的两侧的支撑座122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往复的移动时,移动体124如同输送带(conveyor)那样带动边条ST在支撑座122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往复的移动。
如图5所示,将由位在边条ST的两侧的支撑座124和连接在支撑座124的底部122B之间的移动体124所围成的空间定义成前后移动区域A。如此,各边条ST在前后移动区域A内,通过移动体124的带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往复的移动,以使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功能大幅度的增加其便利性和自由度,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如图5所示,移动体124例如由链条构件(chain member)构成,而本实施方式是以由两个链条构件C1、C2构成一个移动体124为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6是图5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图5的前后驱动部的链条构件的示意图。如图5到图7所示,移动体124包括两个链条构件C1、C2,其中将两个链条构件C1、C2设置成:当移动体124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时,移动体124的位在前后移动区域A中的两个链条构件C1、C2在上下方向是重叠且堆叠(overlapped and stacked)配置(此重叠且堆叠配置在后述称为遮蔽构件(shuttermember)S),移动体124的位在前后移动区域A以外的区域,亦即位在支撑座122内的区域中的两个链条构件C1、C2则是从重叠且堆叠配置变成互相分离的方式在支撑座122内进行移动。如此,移动体124的设置是两个链条构件C1、C2在堆叠时形成具备一定程度的刚性而不会弯曲并且在分离时(非堆叠在一起时)形成具备一定程度的挠性而能适当的弯曲(以方便收容在支撑座122内使其移动)的结构。换句话说,移动体124为能够带动边条ST在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又具备能够承受车辆的底部的流动风引起的压力差的结构而能够密封车辆的底部的前后移动区域A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阻力调整结构100中,通过由上述的两个链条构件C1、C2构成的移动体124的设置,在前后移动区域A中,使两个链条构件C1、C2堆叠配置而形成遮蔽构件S,遮蔽构件S密封(seal)或者遮蔽(shield)多个边条ST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移动区域A。如此,通过遮蔽构件S的设置将边条ST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移动区域A密封,当使边条ST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遮蔽构件S能够同时对应的密封车辆的底部,边条ST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车辆的底部的前后移动区域A不会造成开口。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移动体124是设置成能够兼具适当的刚性和挠性的结构,能够使车辆下部结构10的有限的空间被有效的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四个边条ST作为一个边条组设置在一个移动体124的配置方式为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一个移动体124配置有四个边条ST,当移动体124被驱动时该被驱动的移动体124则带动一个边条组在前后方向移动(亦即所配置的四个边条ST同时在前后方向移动),而由于各个边条ST是设置成可独立的在上下方向被驱动,故即使配置在同一个边条组,各边条ST在上下方向能够各自独立的移动。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总共设置有六个边条组,各边条组具备四个边条ST,而位在车辆的更内侧的四个边条组被配置在四个移动体124,位在最外侧的两个边条组没有配置移动体124,故在本实施方式所举的例子中,所有边条ST在上下方向是各自独立的移动,最外侧的两个边条组中的各边条ST不会前后移动,内侧的四个边条组中的各边条ST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配合车辆的款式不同而依照实际需求来设置。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下部结构,能够调整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设置而无法调整的边条不同,本发明能够使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整变得非常便利,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此外,将边条设计成能够各自独立的在上下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各边条的在上下方向的伸出长度(亦即边条的下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有变化,也能够在前后方向进行调整,以使边条在前后方向的位置有变化。除此之外,边条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调整也能够独立的且可选择性的进行,以使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功能大幅度的增加其便利性和自由度,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此外,也可以将多个边条设置为在后轮的前方能够上下移动和/或前后移动。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设置成可个别独立的在上下方向和/或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多个边条,不仅只设置在前轮的前方,也设置在后轮的前方,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行驶中的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车辆的品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改变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
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
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2.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改变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
多个边条,从车辆前方观察设置在车轮的前方;且
多个所述边条中的至少一个边条设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遮蔽构件,密封多个所述边条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移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边条设置为能够根据车速和/或车辆行驶状况上下移动和/或前后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38095.6A CN116409394A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车辆下部结构 |
US17/972,576 US20230202588A1 (en) | 2021-12-29 | 2022-10-24 |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38095.6A CN116409394A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车辆下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09394A true CN116409394A (zh) | 2023-07-11 |
Family
ID=8689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38095.6A Pending CN116409394A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车辆下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02588A1 (zh) |
CN (1) | CN11640939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60113B2 (en) * | 2021-05-21 | 2024-08-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erodynamic deployable underbody strakes |
FR3152785A1 (fr) * | 2023-09-13 | 2025-03-14 | Renault S.A.S | véhicule doté d’un déflecteur résistant placé devant chaque roue avant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05124A (ja) * | 1991-10-15 | 1993-04-27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車両用可動スパツツ |
JP2007253929A (ja) * | 2006-12-28 | 2007-10-0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空力装置 |
US20080315622A1 (en) * | 2005-12-27 | 2008-12-25 | Kazunori Oda | Wheel Pant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5857415A (zh) * | 2015-02-10 | 2016-08-1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迅速抬升和缓慢降低阻风板的紧凑有效系统 |
CN106660595A (zh) * | 2014-06-11 | 2017-05-10 | 麦格纳外饰公司 | 主动式前导流器 |
CN106828626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机动车辆的有源分路器 |
CN109383640A (zh) * | 2017-08-02 | 2019-02-2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可调节的空气动力组件及方法 |
US20210387685A1 (en) * | 2020-06-15 | 2021-12-16 |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 Diffuser system having a pivotable downforce-generating body in the flow path,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iffuse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36442B4 (de) * | 2010-07-16 | 2021-12-16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leitvorrichtung |
FR3043634B1 (fr) * | 2015-11-18 | 2019-03-22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Deflecteur actif |
US10933927B2 (en) * | 2019-05-16 | 2021-03-02 | Honda Motor Co., Ltd. | Airflow deflector for a vehicle |
US11623701B2 (en) * | 2019-11-13 | 2023-04-11 | Aisin Corporation | Vehicle spat device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11638095.6A patent/CN11640939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24 US US17/972,576 patent/US202302025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05124A (ja) * | 1991-10-15 | 1993-04-27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車両用可動スパツツ |
US20080315622A1 (en) * | 2005-12-27 | 2008-12-25 | Kazunori Oda | Wheel Pant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JP2007253929A (ja) * | 2006-12-28 | 2007-10-0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空力装置 |
CN106660595A (zh) * | 2014-06-11 | 2017-05-10 | 麦格纳外饰公司 | 主动式前导流器 |
CN105857415A (zh) * | 2015-02-10 | 2016-08-1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迅速抬升和缓慢降低阻风板的紧凑有效系统 |
CN106828626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机动车辆的有源分路器 |
CN109383640A (zh) * | 2017-08-02 | 2019-02-2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可调节的空气动力组件及方法 |
US20210387685A1 (en) * | 2020-06-15 | 2021-12-16 |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 Diffuser system having a pivotable downforce-generating body in the flow path,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iffuser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02588A1 (en)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409394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CN104203731B (zh) | 具有车底护罩的机动车 | |
JP5915582B2 (ja) | 車両のグリルシャッタ構造 | |
EP2802469B1 (en) | Fairing for a truck cab-trailer gap | |
CN106715251B (zh) | 具有通道状空气引导装置的前裙板的机动车 | |
CN107531291B (zh) | 双辙车辆 | |
KR20140045778A (ko) | 승용 전기차의 고전압 배터리팩 | |
CN103129633B (zh) | 车辆的地板面板减振结构 | |
ES2342088T3 (es) | Vehiculo sobre carriles para una marcha sobre instalaciones de vias con superestructura de balasto. | |
US20140091584A1 (en) | Exhaust gas odor foam blocking structure | |
CN102666193A (zh) | 乘坐物用座椅 | |
CN103826897A (zh) | 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覆件 | |
CN106715250A (zh) | 固定在车辆下方的空气动力学装置和装备有这种空气动力学装置的车辆 | |
CN103921671A (zh) | 车辆格栅关闭组件 | |
AU2014201964B2 (en) | Hood structure for uneven terrain traveling vehicle | |
JP2014113994A (ja) | 車輌の風防装置 | |
CN206319672U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的防摆载车架 | |
CN203902458U (zh) | 前保险杠缓冲件、前保险杠组件 | |
JP2023061815A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
CN116654127A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KR102496673B1 (ko) |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 스커트 | |
CN113954605A (zh) | 车辆 | |
CN111212762B (zh) | 通过下支承来吸收力的可收起的车底部空气动力叶片 | |
US9738144B2 (en) | Sunroof structure for wheeled vehicle | |
CN222181673U (zh) | 举升机及换电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