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9241A -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89241A CN116389241A CN202310273012.0A CN202310273012A CN116389241A CN 116389241 A CN116389241 A CN 116389241A CN 202310273012 A CN202310273012 A CN 202310273012A CN 116389241 A CN116389241 A CN 116389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target network
- configuring
- address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to enhance reliability, e.g. reduce down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70—Virtual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基于目标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判断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若是,则配置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目标网络设备至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纳管目标网络设备,获取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三层组网中,需要一台LSW(Lan Switch,局域网交换机)来保证设备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也即,组网的三层设备:Spine、Leaf、Access都需要通过LSW来连接控制器。
当前控制器的自动化和新自动化方案中,纳管设备之前需要用户先接好组网的连线,然后对LSW进行手动配置,确保下行设备和控制器能通信以后启动自动化纳管流程。但是手动配置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输入具体的配置命令行,在不同的端口上下发不同的配置,没有做到自动下发,容易出错且难以排查,对用户不够友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若是,则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可选地,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的步骤具体包括: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
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可选地,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可选地,在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收回指令,则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未连接有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并将下发给该下行接口的配置收回。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拓扑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各Spine设备之间的互联端口是否为多个,若是,则指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和对应Spine设备基于该多个互联端口创建聚合组,并在本地维护创建的聚合组的相关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配置单元,若是,则所述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可选地,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的步骤时,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
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可选地,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所述配置单元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收单元,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收回指令,则所述回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未连接有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并将下发给该下行接口的配置收回。
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基于拓扑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各Spine设备之间的互联端口是否为多个,若是,则指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和对应Spine设备基于该多个互联端口创建聚合组,并在本地维护创建的聚合组的相关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该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综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若是,则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局点开局时可以简化LSW的配置,开局仅需要配置LSW的WebSocket连接,其他纳入自动化流程,进一步提升控制器的自动化范围,降低配置出错的概率。控制器在纳管设备时可以判断出组网的根节点在哪里,处理拓扑信息、设备升级、重启等操作时可以通过从根节点出发,根据拓扑链路信息计算所有设备的层级关系,提升可靠性。Spine上行口免去手动配置,且支持了自动聚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层组网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示例性的,参阅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层组网模型示意图,在组网中,需要一台LSW(Lan Switch,局域网交换机)来保证设备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也即图中组网的三层设备:Spine、Leaf、Access都需要通过LSW来连接控制器。LSW的下层直连设备为Spine设备,Spine设备的下层直连设备为Leaf设备,Leaf设备的下层直连设备为Access设备。AP、有线用户通过Access设备接入组网。
目前,在控制器纳管组网中各设备时,除了需要提前规划好网络以外,需要手动对用于连接控制器和各层网络设备的LSW进行配置,手动配置相对自动化配置更为复杂且容易出错,对用户不够友好。纳管效率不高,且过程复杂,那么,如何提升组网的纳管/配置效率,简化配置过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示例性的,参阅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的详细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
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首先,手动配置组网中各设备的物理连线,包括LSW连接服务的接口(物理连线),然后,用户在LSW上创建第一VLAN虚接口(如,VLAN 1虚接口),然后从预设的VLAN 1对应的IP网段(IP池)中分配一个IP地址给第一VLAN虚接口。
实际应用中,一个VLAN虚接口上配置的IP地址,可以理解为是该网段IP的网关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VLAN虚接口(VLAN 1)的网络用于局域网交换机自动上线。具体地,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3次握手)。在建立websocket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局域网交换机的设备序列号,进一步地,还可以获取到局域网交换机的VLAN1IP地址。
步骤210: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上预先配置有白名单列表,即组网中各设备以及LSW一一对应的列表项。例如:
设备1:设备序列号(A):角色(LSW);
设备2:设备序列号(B):角色(Spine 1);
设备3:设备序列号(C):角色(Spine 2);
设备4:设备序列号(D):角色(Leaf 1);
……。
那么,控制器在接收到目标网络设备与自身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基于该目标网络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判断该目标网络设备的设备角色,根据确定出的设备角色,执行相应的配置步骤。
步骤220:若是,则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例如,控制器下发配置到LSW上,为LSW配置第二VLAN(如,VLAN 4094)、第二VLAN虚接口(如,VLAN 4094虚接口)、4094网关地址(为VLAN 4094虚接口分配第二网段的IP地址)。同时,为LSW配置静态路由,该静态路由是至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也就是说,组网若包括不同fabric,则可以针对不同fabric预设不同的第一网段,如,针对组网包括的fabric1,fabric1中各设备的第一VLAN虚接口(VLAN 1)对应网段1,fabric1中各设备的第一VLAN虚接口(VLAN 1)对应网段2。那么,在判定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后,还可以进一步地,根据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VLAN IP地址,确定局域网交换机所属的fabric。若该fabric中以配置有局域网交换机,则不再配置该目标网络设备,否则,才配置该目标网络设备。
步骤230: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在纳管到局域网交换机之后,即可获取到局域网交换机的设备端口信息,如,局域网交换机有哪些下行接口(用于连接下层Spine设备的接口),或者,确定哪些是空闲(未配置)的接口,然后,向局域网交换机下发用于指示该接口放通所有VLAN(VLAN 1-VLAN 4094)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 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时,一种较佳地实现方式为: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例如,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接入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各Spine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所述链路信息,分别向各Spine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Spine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在检测到与各Spine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所述各Spine设备下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之后,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收回指令,则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未连接有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并将下发给该下行接口的配置收回。
例如,在纳管并配置了局域网交换机之后,开始自动配置其它Spine,Leaf,Access时,可以提示“是否回收LSW上其它接口配置”;具体地,用户可以在配置页面上选择是否回收其它接口配置,若选择“是”,则获取设备上所有已下发配置的接口,然后根据拓扑判断LSW与Spine的互联链路(可确定出未与Spine互联的其它口);最后,收回空余接口的配置。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拓扑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各Spine设备之间的互联端口是否为多个,若是,则指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和对应Spine设备基于该多个互联端口创建聚合组,并在本地维护创建的聚合组的相关信息。
例如,判断LSW与各Spine设备互联端口是否有多个,若是,则指示LSW和对应Spine设备创建聚合组。控制器在本地维护该聚合组信息。
实际应用中,拓扑页面中展示的节点,除了已有的设备以外,新增LSW节点。LSW与其他设备做区分,可以单独设计节点形状、状态颜色等。LSW设备不在网元列表中显示,仅在拓扑页面显示。LSW设备可以在拓扑页面上右键选中新增功能,允许删除LSW。右键增加配置下行口(如一个空闲下行口新接入一个Spine设备)的功能,因上面自动化以后可能恢复了所有空闲接口的配置,如果有接口需要新接入设备可以在这里给设备的某个接口单独下发配置。
示例性的,参阅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30,用于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判断单元31,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配置单元32,若是,则所述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所述配置单元32还用于,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配置单元32还用于: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可选地,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的步骤时,所述配置单元32具体用于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
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可选地,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
所述判断单元31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所述配置单元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收单元,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收回指令,则所述回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未连接有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并将下发给该下行接口的配置收回。
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31还用于,基于拓扑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各Spine设备之间的互联端口是否为多个,若是,则指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和对应Spine设备基于该多个互联端口创建聚合组,并在本地维护创建的聚合组的相关信息。
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从硬件层面而言,所述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4所示,所述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40和处理器41,
存储器4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41调用存储器4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这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若是,则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 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的步骤具体包括: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
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收回指令,则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未连接有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并将下发给该下行接口的配置收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拓扑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与各Spine设备之间的互联端口是否为多个,若是,则指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和对应Spine设备基于该多个互联端口创建聚合组,并在本地维护创建的聚合组的相关信息。
7.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预设有待纳管设备白名单列表,所述白名单列表包括待纳管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设备角色;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目标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在确定自身创建有第一VLAN虚接口,且所述第一VLAN的IP地址配置为第一网段的IP地址后,发起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序列号和所述白名单列表,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是否为局域网交换机;
配置单元,若是,则所述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纳管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下层设备的下行接口信息,并将所述下行接口配置为所有VLAN通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上使能DHCP功能,所述第一VLAN虚接口上使能DHCP Relay功能;组网中Access设备接入Leaf设备,Leaf设备接入Spine设备,Spine设备接入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与控制器直连;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上一层设备配置完成后,获取所述上一层设备与接入所述上一层设备的各下一层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并基于该链路信息,分别向各下一层设备配置第一网段的IP地址,以使得各下一层设备与所述控制器建立websocket连接;
在检测到与各下一层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之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向各下一层设备下发配置的步骤时,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配置各下一层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各下一层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
基于各下一层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和白名单列表,确定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
基于该下一层设备的设备角色,确定该设备角色对应的组网配置,将该组网配置下发至该下一层设备。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为局域网交换机之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网段IP地址,判断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并在判定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属的fabric未配置局域网交换机时,所述配置单元执行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VLAN虚接口,并将所述第二VLAN虚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第二网段的IP地址,以及配置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至所述控制器的静态路由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
11.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网交换机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所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所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73012.0A CN116389241A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73012.0A CN116389241A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89241A true CN116389241A (zh) | 2023-07-04 |
Family
ID=8697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73012.0A Pending CN116389241A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8924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3570A (zh) * | 2023-08-16 | 2023-09-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的自动化上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10273012.0A patent/CN11638924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3570A (zh) * | 2023-08-16 | 2023-09-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的自动化上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6743570B (zh) * | 2023-08-16 | 2023-10-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的自动化上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09367B (zh) | 一种sdn网络的设备上线方法及sdn控制器、网络设备 | |
WO2019179453A1 (zh) | 虚拟机创建方法及装置 | |
CN108989068B (zh) | 一种编排软件定义网络的方法及sdn控制器 | |
CN105282003B (zh) | 建立隧道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隧道控制器和虚拟交换机 | |
CN108964964A (zh) | 一种网络拓扑显示方法和装置 | |
JP6378442B2 (ja) | 仮想化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サービスを展開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21037133A1 (zh) | 一种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6878204A (zh) | 一种虚拟机的创建方法和装置 | |
CN10956105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器及接入设备 | |
CN107645402A (zh) |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3441935A (zh) | 自动识别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的邻接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291097A (zh) | 一种虚拟网络拓扑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6389241A (zh) | 一种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5827464A (zh) | 可自动化部署的虚拟路由器构建方法 | |
CN104660505A (zh) | 控制路由信息生成的方法、路由信息生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371608B (zh) | 一种部署sfc业务链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 |
WO2020029928A1 (zh) | 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
CN109327375A (zh) | 用于建立vxlan隧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6095145B (zh) | 一种vpc集群的数据控制方法和系统 | |
WO2019085755A1 (zh) | 一种隧道的建立方法、装置和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 |
JP6428442B2 (ja) | 表示方法、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
CN104040950A (zh) | 一种对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995502B (zh) | 网络配置管理方法、装置、交换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611607B (zh) | 隧道连接方法、控制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2260847B (zh) | 一种发送ospf域信息的方法、获取ospf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