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2005A -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82005A CN116382005A CN202310279383.XA CN202310279383A CN116382005A CN 116382005 A CN116382005 A CN 116382005A CN 202310279383 A CN202310279383 A CN 202310279383A CN 116382005 A CN116382005 A CN 1163820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unit
- transmitting
- light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nonaoxidotri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O=[W]1(=O)O[W](=O)(=O)O[W](=O)(=O)O1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0 tungst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快速、有效地消除所拍摄的图像中的衍射图案。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光区,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其中,第一透光单元在第一时段透光,第二透光单元在第二时段透光,第一透光单元中至少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摄像功能的显示面板,为使摄像头能够采集到外界环境光,通常是在显示区中设置至少一个透光区,并在透光区中设置多个透光单元。一般来说,透光单元的尺寸很小,仅在几十微米量级,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当,因而当外界环境光透过透光单元入射时会发生很明显的衍射现象,导致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存在衍射图案。
在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是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把有衍射图案的图像还原为没有衍射图案的图像。但如若拍摄的是动态视频,处理时间会很短,这就会导致图像的处理效果不佳,使衍射图案的消除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快速、有效地消除所拍摄的图像中的衍射图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在第一时段透光,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在第二时段透光,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至少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上述DD224655I
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段,控制所述第一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所述第二时段,控制所述第二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
将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所述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显示面板;
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段,控制所述第一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第二时段,控制所述第二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将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所述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显示面板进行图像采集时,在第一时段,第一透光单元透光,第二透光单元不透光,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单元射入摄像头,可以采集到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第二时段,第二透光单元透光,第一透光单元不透光,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二透光单元射入摄像头,可以采集到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由于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第一初始图像中所具有的第一衍射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所具有的第二衍射图像是不同的。基于上述两种衍射图案的差异化,在至少部分位置处,第一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有光斑,而第二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没有光斑,进而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就可以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替代掉第一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使最终得到的校正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是没有光斑的。
综上,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最终所成的像中的光斑减弱或消失,有效改善衍射现象对所成的像的影响。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是基于两个初始图像中本就存在的图像信息进行替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衍射图案进行还原的方式,该种图像处理速度更快且更简单,无论拍摄的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视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2所示的第一透光单元时所产生的第一衍射图案的示意图;
图4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2所示的第二透光单元时所产生的第二衍射图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第二透光单元和第三透光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7所示的第一透光单元时所产生的第一衍射图案的示意图;
图9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7所示的第二透光单元时所产生的第二衍射图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再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又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的又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DD224655I
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区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显示区1包括透光区2,透光区2处可对应设置有摄像头等光学部件。
其中,透光区2包括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第一透光单元3在第一时段透光,第二透光单元4在第二时段透光,并且,第一透光单元3中至少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设置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对阵列基板中的电路、走线进行遮挡的黑矩阵。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可以利用黑矩阵5的镂空形成,通过对透光区2中黑矩阵5的镂空形状进行调整,可以改变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形状。
基于上述结构,显示面板进行图像采集时,在第一时段,第一透光单元3透光,第二透光单元4不透光,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单元3射入摄像头,可以采集到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该第一衍射图案中的光斑是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单元3时由衍射现象导致的。在第二时段,第二透光单元4透光,第一透光单元3不透光,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二透光单元4射入摄像头,可以采集到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该第二衍射图案中的光斑是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二透光单元4时由衍射现象导致的。
可以理解的是,外界环境光透过透光单元射入时,所产生的衍射图案与透光单元的形状有关。例如,结合图2~图4,图3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2所示的第一透光单元3时所产生的第一衍射图案的示意图,图4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2所示的第二透光单元4时所产生的第二衍射图案的示意图,当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形状均为矩形时,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单元3射入时,产生的光斑分别在第一透光单元3中四条边缘的一侧向外发散,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二透光单元4射入时,产生的光斑分别在第二透光单元4中四条边缘的一侧向外发散。由于第一透光单元3中至少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因而第一透光单元3中该边缘一侧的光斑的扩散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每一条边缘一侧的光斑的扩散方向都不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初始图像中所具有的第一衍射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所具有的第二衍射图像是不同的。
基于上述两种衍射图案的差异,在至少部分位置处,第一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有光斑,而第二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没有光斑,进而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就可以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替代掉第一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使最终得到的校正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图像是没有光斑的。
如上分析,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最终所成的像中的光斑减弱或消失,有效改善衍射现象对所成的像的影响。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是基于两个初始图像中本就存在的图像信息进行替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衍射图案进行还原的方式,该种图像处理速度更快且更简单,无论拍摄的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视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中的各个边缘均沿直线延伸。例如,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可以为三角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形状,而且,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透光单元的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时,外界环境光透过透光单元时产生的光斑是一圈一圈呈环状往外发散的,使得透光单元四周的各个方位上均存在光斑。这样一来会导致两个初始图像在同样的位置处是均存在光斑的,那么即使将第一初始图像中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被第二初始图像中该位置处的图像信息替代掉,也无法消除校正图像在该位置处的光斑。
而当透光单元为多边形时,外界环境光透过透光单元时产生的光斑一般不会呈环绕透光单元的封闭图案,例如结合图2~图4,外界环境光透过矩形的透光单元时,光斑仅在透光单元的四条边缘的一侧向外发散。因此,将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均设置为多边形,可以降低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光斑重叠的情况,进而优化光斑消除效果,使最终得到的校正图像尽可能的不存在光斑。
进一步地,参见图2,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均不平行。
即,假设第一透光单元3有m条边缘,各边缘的延伸方向与基准线之间的角度分别为ɑ1、ɑ2…ɑm,m≥3;假设第二透光单元4有n条边缘,各边缘的延伸方向与基准线之间的角度分别为λ1、λ2…λn,n≥3。上述角度需满足:|ɑi-λj|>0,且|ɑi-λj|≠180°,i=1、2…m,j=1、2…n。可以理解的是,|ɑi-λj|越大,光斑消除效果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准线为虚构出来的一条直线,仅为向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中各边缘的延伸方向提供一个比对基准。
当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时,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时所产生光斑的扩散方位差异较大,第一初始图像在某一位置处有光斑时,第二初始图像在该位置处大概率没有光斑,进而在两个初始图像进行图像数据替代后,所得到的校正图像中的光斑可以被尽可能的消除。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形状均为矩形。第一透光单元3包括第一边缘6,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1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15°≤A1≤75°。
当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1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时,说明第一边缘6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其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A1、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另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A1。通过将A1设置在15°~75°之间,可以使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意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至少是存在15°的夹角的,进而保证两个初始图像中光斑的扩散方位具有一定差异,避免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的光斑存在交叠。
进一步地,可以将A1设置为45°,此时,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意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45°。参见图3和图4,这样可以使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一侧的光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边缘一侧的光斑的扩散方向均具有45°夹角的差异,可更大程度的避免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的光斑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第二透光单元4和第三透光单元1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透光区2还包括第三透光单元12,第三透光单元12在第三时段透光,第一透光单元3、第二透光单元4和第三透光单元12的形状均为矩形。
其中,第一透光单元3包括第一边缘6,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2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15°≤A2≤45°,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3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透光单元12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45°<A3≤75°。
基于上述结构,显示面板进行图像采集时,在第三时段,第三透光单元12透光,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三透光单元12射入摄像头,采集具有第三衍射图案的第三初始图像,后续可以将第一初始图像中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第三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当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2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时,说明第一边缘6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其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A2、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另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A2。当第一边缘6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3后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透光单元12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时,说明第一边缘6与第三透光单元12中其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A3、与第三透光单元12中另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A3。
通过将A2设置在15°~45°之间,将A3设置在45°~75°之间,可以使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中任意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至少是存在15°的夹角的,以及使第一透光单元3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透光单元12中任意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也是至少是存在15°的夹角的,进而保证第一初始图像中光斑的扩散方位与第二初始图像和第三初始图像中光斑的扩散方位存在明显差异,避免第一初始图像中的光斑和第二初始图像和第三初始图像中光斑存在交叠。
进一步地,可以将A2设置为30°,将A3设置为60°。此时,第一透光单元3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第二透光单元4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三透光单元12中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要么为30°,要么为60°,三个初始图像中光斑的扩散方位均存在明显差异,可更大程度地避免第一初始图像中的光斑和第二初始图像、第三初始图像中光斑存在交叠。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7所示的第一透光单元3时所产生的第一衍射图案的示意图,图9为外界环境光透过图7所示的第二透光单元4时所产生的第二衍射图案的示意图,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形状分别为菱形,且第一透光单元3的长对角线L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光单元4的短对角线L2的延伸方向相同。
结合图8和图9,采用上述设置方式,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光斑的扩散方位均不相同,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光斑不重叠,因而可优化光斑消除效果,减弱或消除最终得到的校正图像中的光斑。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一种排布示意图,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均交替排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在该种排布方式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单元3之间穿插一个第二透光单元4,每相邻两个第二透光单元4之间穿插一个第一透光单元3,第一透光单元3在整个透光区2中均匀分散排布,第二透光单元4在整个透光区2中也均匀分散排布,因而在采集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时外界环境光能够在不同位置处均匀地入射至摄像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3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再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又一种排布示意图,透光区2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一单元组7和第二单元组8,第一单元组7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单元3,第二单元组8包括多个第二透光单元4,其中,第一单元组7中多个第一透光单元3的排列方向与第二单元组8中多个第二透光单元4的排列方向相同,且第一单元组7中多个第一透光单元3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单元组7和第二单元组8的排列方向相交。
如前所述,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边缘的延伸方向是不同的,通过将同一种透光单元排布在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可以使透光单元之间的排布更紧凑,使更多的区域被利用为透光区域,即可以增大透光单元的面积,进而有效提高透光区域的面积占比。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的又一种排布示意图,透光区2包括第三单元组9和第四单元组10,第三单元组9和第四单元组10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均交替排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其中,第三单元组9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单元3,第四单元组10包括多个第二透光单元4。示例性的,第三单元组9中的多个第一透光单元3可以呈矩阵式排布,第四单元组10中的多个第二透光单元4可以呈矩阵式排布。
在该种排布方式中,第三单元组9和第四单元组10均仅包括同一种类的透光单元,由于同一种类的透光单元的边缘的延伸情况相同,因此同一种类的透光单元彼此靠近时排布可以更加紧凑,可以使更多的区域被利用为透光区域,提高透光区域的面积占比。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1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光区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透光区2还包括发光单元11,至少部分相邻发光单元11之间间隔一个第一透光单元3或一个第二透光单元4,以使得透光区2中的发光单元11和透光单元均匀分散排布,使透光区2兼具良好的显示性能和透光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15中发光单元11和透光单元的排布仅为示意性说明,在本发明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1和透光单元之间也可呈其它的排布方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单元3包括第一电致变色材料,第二透光单元4包括第二电致变色材料,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在第一时段接收驱动电压以使其呈透明状,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在第二时段接收驱动电压以使其呈透明状。其中,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氧化钨材料。
基于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特性,通过向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材料施加电压,可以使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或透明度发生稳定的可逆变化,进而使第一透光单元3和第二透光单元4在透光状态和非透光状态之间实现切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采集方法,该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该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第一时段,控制第一透光单元3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第二时段,控制第二透光单元4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
步骤S2:将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结合前述分析,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最终所成的像中的光斑减弱或消失,有效改善衍射现象对所成的像的影响。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是基于两个初始图像中本就存在的图像信息进行替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衍射图案进行还原的方式,该种图像处理速度更快且更简单,无论拍摄的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视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和驱动模块200。其中,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驱动模块200用于:在第一时段,控制第一透光单元3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第二时段,控制第二透光单元4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将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当然,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DD224655I
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在第一时段透光,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在第二时段透光,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至少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的各个边缘均沿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任一边缘的延伸方向均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透光单元的形状均为矩形;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1后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15°≤A1≤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A1=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还包括第三透光单元,所述第三透光单元在第三时段透光,所述第一透光单元、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三透光单元的形状均为矩形;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2后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15°≤A2≤45°,所述第一边缘沿顺时针旋转角度A3后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透光单元中的一条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45°<A3≤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A2=30°,A3=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透光单元的形状分别为菱形,且所述第一透光单元的长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的短对角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一单元组和第二单元组,所述第一单元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单元,所述第二单元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组中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元组中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单元的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单元组中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单元组和所述第二单元组的排列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三单元组和第四单元组,所述第三单元组和所述第四单元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第三单元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单元,所述第四单元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还包括发光单元,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间隔一个所述第一透光单元或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包括第一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二透光单元包括第二电致变色材料。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段,控制所述第一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所述第二时段,控制所述第二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
将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所述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段,控制所述第一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一衍射图案的第一初始图像,在第二时段,控制所述第二透光单元透光,采集具有第二衍射图案的第二初始图像;将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至少部分光斑位置处的图像信息用所述第二衍射图像中同一位置处的图像数据替代,以形成校正图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79383.XA CN116382005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79383.XA CN116382005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82005A true CN116382005A (zh) | 2023-07-04 |
Family
ID=8697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79383.XA Pending CN116382005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82005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3390A (zh) * | 2019-10-31 | 2020-02-1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162105A (zh) * | 2019-12-31 | 2020-05-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002749A (zh) * | 2020-09-17 | 2020-11-27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258439A (zh) * | 2020-10-28 | 2021-01-2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运动物体的图像合成方法 |
WO2022035527A1 (en) * | 2020-08-10 | 2022-02-17 | Apple Inc. | Displays having transparent openings |
CN115020445A (zh) * | 2021-10-28 | 2022-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10279383.XA patent/CN11638200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3390A (zh) * | 2019-10-31 | 2020-02-1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162105A (zh) * | 2019-12-31 | 2020-05-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2035527A1 (en) * | 2020-08-10 | 2022-02-17 | Apple Inc. | Displays having transparent openings |
CN112002749A (zh) * | 2020-09-17 | 2020-11-27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258439A (zh) * | 2020-10-28 | 2021-01-2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运动物体的图像合成方法 |
CN115020445A (zh) * | 2021-10-28 | 2022-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093682A1 (en) |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 |
CN11078339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2001453A1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 |
EP3866144A1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7024794B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TWI690066B (zh) | 陣列基板、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 |
US20220102438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203791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863911B (zh) |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 |
CN11227120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290153A (zh)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CN11127605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12068287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727671B (zh) | 指紋影像感測器與電子裝置 | |
WO2019184810A1 (zh) |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灰阶控制方法 | |
CN112233560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167B (zh) |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
CN11638200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551554A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4152882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6354222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CN11469549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27367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4202980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763430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