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0370A -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70370A CN116370370A CN202310226473.2A CN202310226473A CN116370370A CN 116370370 A CN116370370 A CN 116370370A CN 202310226473 A CN202310226473 A CN 202310226473A CN 116370370 A CN116370370 A CN 116370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blica fruit
- fruit extract
- oil control
- control composition
- extr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6—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61K8/365—Hydroxycarboxylic acids; Ketocarboxylic ac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14—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61Q17/04—Topical preparation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nlight or other radiation; Topical sun tanning prepar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8—Preparations for oily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10—Washing or bathing prepar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61K2800/5922—At least two compounds being classified in the same subclass of A61K8/18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本发明所涉及的控油组合物创造性地将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进行复配联用,三者在控油、抗炎和肌肤修复方面可实现协同增效,三者相辅相成,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作为功效成分组合用于制备相应的化妆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控油、抗炎、修复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别名:油甘、牛甘果、滇橄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等。极喜光,性喜温暖干热气候,能耐干旱和瘠薄的土壤。余甘子果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余甘子果具有心血管保护、抗肿瘤、降血糖、抗菌、止泻和痉挛等活性,其中心血管保护作用尤为显著。
皮脂腺可通过毛囊向外分泌油脂,是控制皮肤油脂(皮脂)分泌的腺体,适量的皮脂具有润滑皮肤和头发的作用,但过量的皮脂分泌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主要表现为淡红斑、鳞屑、红肿瘙痒、毛囊性丘疹等。因此,抑制油脂的过度分泌,在改善皮肤状态、调理皮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于各类组织损伤的所呈现的生理反应,适当的炎症反应是机体自身的防御反应,可以促进损伤后组织的修复;但异常或过度的炎症反应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抑制损伤后组织修复。在皮肤中,炎症因子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干燥、脱皮、刺痛、泛红等症状,还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活化使皮肤变黑,促进自由基释放导致皮肤衰老。因此,抑制炎症反应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在改善皮肤状态、调理皮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发生损伤时,免疫细胞和血小板会迁移到损伤部位,参与抗炎和修复,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够激发新的细胞外基质生成且具有促进皮肤的修复的作用。
CN115120537A公开了一种祛痘控油抗炎多功效修复面霜,对新鲜的马齿苋、连翘、紫苏叶、灵芝、积雪草进行处理,挤压过程中的二次破碎,得到植物粗提取物,经过纯化,得到马齿苋提取物、连翘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灵芝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植物原料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功效,能够有效的缓解肌肤上炎症,同时具有抗氧化和保湿效果,能够减少肌肤出油,提高肌肤的修复损伤能力,回归健康肌肤。
CN112569152A公开了一种控油抗炎的植物组合提取物,所述植物组合提取物采用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获得:油橄榄叶15-45份,青叶胆15-45份,女贞果15-45份,黄连4-25份,当归4-25份,甘草4-25份。所得产物在应用于护肤品时,具有明显提升的即时控油效果和长效控油效果,控油起效快且不易反复,相较于常见的控油植物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控油优势,并且能够抑制因皮肤毛囊中的厌氧菌痤疮杆菌滋生而过度表达的IL-1β、TNF-α和COX-2炎症因子,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兼具控油、抗炎、肌肤修复功效的产品还很有限,其将余甘子果提取物应用于制备控油类产品的策略还鲜少,因此,开发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类产品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提供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控油、抗炎、修复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
本发明所涉及的控油组合物创造性地将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进行复配联用,三者在控油、抗炎和肌肤修复方面可实现协同增效,三者相辅相成,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作为功效成分组合用于制备相应的化妆品。
优选地,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1-0.001份、积雪草提取物0.1-7份和10-羟基癸酸0.005-0.1份。
本发明所涉及的控油组合物中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以上述特定的质量配比关系进行组合时,在控油、抗炎和肌肤修复的功效上具有更加显著的协同增效结果,其中余甘子果提取物以相对较少的使用量便能促进积雪草提取物和/或10-羟基癸酸在上述功效上的发挥。
在所述控油组合物中,余甘子果提取物的相对质量份数可以选择为0.0001份、0.0002份、0.0003份、0.0005份、0.001份等;所述积雪草提取物的相对质量份数可以选择为0.1份、0.2份、0.3份、0.5份、0.8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等;所述10-羟基癸酸的相对质量份数可以选择为0.005份、0.01份、0.02份、0.03份、0.04份、0.05份、0.06份、0.07份、0.08份、0.09份、0.1份等。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更优选地,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1-0.0005份、积雪草提取物0.1-7份和10-羟基癸酸0.005-0.05份。
本发明所涉及的控油组合物中余甘子果提取物可选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获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更优选下述特定提取工艺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稳定性更好,低浓度稀释液在低温、高温或常温下不易发生褐变,更利于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妆品中,同时具有优异的控油、抗氧和肌肤修复功效。
优选地,所述余甘子果提取物是由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的:
将余甘子果与体积分数40-80%(例如40%、45%、50%、55%、60%、65%、70%、75%、80%等)的乙醇水溶液混合,进行热浸提,浸提液浓缩、干燥,得到余甘子果粗提物;余甘子果粗提物过AB-8柱,水淋洗,收集淋洗液,浓缩、干燥,得到所述余甘子果提取物。
优选的提取工艺包括将余甘子果先用特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进行热提取,然后再过柱纯化,选择水作为淋洗液进行淋洗,获得精制余甘子果提取物。
优选地,所述热浸提的温度为50-60℃(例如50℃、52℃、54℃、55℃、56℃、58℃、59℃、60℃等),次数为1-3次(例如1次、2次、3次),每次1-3h(例如1h、1.5h、2h、2.5h、3h等)。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5-65%。
优选的提取工艺选择50-60℃的浸提温度以及55-65%乙醇水溶液的提取试剂,既能保证产物在低温、高温或常温下不易发生褐变,还具有更优异的控油、抗氧和肌肤修复功效。
优选地,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使用量为余甘子果质量的5-10倍,例如5倍、6倍、7倍、8倍、9倍、10倍等。
优选地,所述水淋洗的速度为2-4BV/h,例如2BV/h、2.5BV/h、3BV/h、3.5BV/h、4BV/h等,水的使用量为1.5-2.5BV,例如1.5BV、1.8BV、2.0BV、2.3BV、2.5BV等,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按配比混合均匀即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在制备具有控油、抗炎、修复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化妆品包括精华液、化妆水、精华乳、面霜、眼霜、面膜、隔离霜、防晒霜、身体乳、洁面产品或卸妆产品。
优选地,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在所述化妆品中的含量为0.1-10%,;例如0.1%、0.2%、0.4%、0.5%、1%、2%、3%、4%、5%、6%、8%、10%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控油组合物创造性地将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进行复配联用,三者在控油、抗炎和肌肤修复方面可实现协同增效,三者相辅相成,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作为功效成分组合用于制备相应的化妆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非局限在实施例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对比例、应用例、对比应用例中所涉及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途径购买得到或通过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内容、公知常识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常规技术方法获得。其提供的产品中包含的功效成分来源方式如下(仅体现功效成分,其他市售原料中含有的必要辅料成分不再赘述):
10-羟基癸酸为市售产品(HPLC≥95%);
积雪草提取物是以积雪草为原料进行提取纯化制备所得,提取方法如下:
将积雪草与10倍质量的体积分数65%的乙醇水溶液混合,在55℃下进行热浸提两次,每次1h,浸提液合并、浓缩,得到积雪草粗提物;积雪草粗提物中加入2%的活性炭,在45摄氏度水浴中搅拌脱色30min,过滤,得到积雪草提取物脱色液;脱色液过AB-8柱,用2BV的65%乙醇水溶液淋洗,速度为1BV/h,收集淋洗液,浓缩、配制,得到所述积雪草提取物。
制备例1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余甘子果提取物,方法如下:
将余甘子果与8倍质量的体积分数60%的乙醇水溶液混合,在55℃下进行热浸提两次,每次1.5h,浸提液合并,浓缩、干燥,得到余甘子果粗提物;余甘子果粗提物过AB-8柱,用2BV的水淋洗,速度为3BV/h,收集淋洗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余甘子果提取物。
制备例2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余甘子果提取物,方法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乙醇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80%,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制备例3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余甘子果提取物,方法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乙醇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40%,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制备例4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余甘子果提取物,方法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热浸提的温度为70℃,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制备例5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余甘子果提取物,方法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热浸提的温度为40℃,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2份、积雪草提取物1份和10-羟基癸酸0.03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1份、积雪草提取物1份和10-羟基癸酸0.01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5份、积雪草提取物2份和10-羟基癸酸0.05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4-7
本实施例提供四种控油组合物,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2份和积雪草提取物1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2份和10-羟基癸酸0.03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控油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积雪草提取物1份和10-羟基癸酸0.03份。将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物理混合均匀得到。
对比例4-6
对比例4-6分别为单一组分制备例1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单一组分积雪草提取物、单一组分10-羟基癸酸。
测试例1
褐变现象评价:
将实施例1-7制得的组合物产品用基质稀释(实施例1-7中的余甘子果提取物浓度分别为0.0002%、0.0001%、0.0005%、0.0002%、0.0002%、0.0002%、0.0002%),将稀释液分别放置于25℃(常温)、4℃(低温)、45℃(高温)下静置7天,观察7天后各组稀释液的变色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表示不变色,“+”表示轻微变色,溶液颜色为微黄色,“++”表示中度变色,溶液颜色为黄色,“+++”表示严重变色,溶液颜色为深黄色-橙黄色。
由表1统计结果可知:在7天的变色考察中,分别用基质稀释后的实施例1-3未出现变色情况,实施例4-7在常温和高温考察中表现出不同的变色情况,实施例4和实施例6在常温和高温中变色较为严重,实施例5和实施例7在高温中有轻微变色。
测试例2
控油效果评价:
首先使用1%FPS的DMEM细胞基础培养基(无丙酮酸钠)对实施例1-7和对比例1-6对应产品进行稀释,各组组合物或单一组分的浓度均为0.6%,作为测试样品,备用。
然后将SZ95人皮脂腺细胞的细胞悬液(1%FPS的DMEM细胞基础培养基(无丙酮酸钠))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18-24h至细胞80%融合。弃去孔中原培养液,每孔加入100μL测试样品,培养箱孵育24h。取出培养板后每孔加入20μL MTT(噻唑蓝)溶液,培养箱孵育4h。去除孔中液体,每孔加入100μL DMSO试剂,置于振荡器振荡15min后,在酶标仪5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细胞活性以阴性对照组的细胞活性为100%,计算各组细胞相对活性,如表2所示。
表2
组别 | 细胞相对活力(%) |
实施例1 | 100.28±5.22 |
实施例2 | 99.10±7.51 |
实施例3 | 101.17±5.01 |
实施例4 | 98.94±4.52 |
实施例5 | 101.01±7.08 |
实施例6 | 100.82±1.01 |
实施例7 | 99.32±2.73 |
对比例1 | 95.97±3.19 |
对比例2 | 93.32±2.73 |
对比例3 | 92.23±1.34 |
对比例4 | 37.78±2.38 |
对比例5 | 63.56±3.12 |
对比例6 | 90.67±2.09 |
基于上述安全性试验结果,选取细胞相对活力大于90%的测试样品进行如下控油功效评价试验:
将SZ95人皮脂腺细胞的细胞悬液(1%FPS的DMEM细胞基础培养基(无丙酮酸钠))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18-24h至细胞80%融合。加入各组待测样本(亚油酸+样品)及阳性对照(亚油酸+异维A酸)、阴性对照(亚油酸)、空白对照(仅培养基),孵育48h后弃上清,PBS清洗两遍后,实验组加入尼罗红染料,对照组加入FDA(荧光素双醋酸酯),孵育5min,释放的荧光在多功能酶标仪上进行检测。484nm,494nm激发波长和565nm,523nm吸收波长分别用于尼罗红和FDA荧光强度的检测。结果以尼罗红和FDA的比值(OD比值)确定:细胞内中性脂质百分比(%)=实验组OD比值/对照组OD比值×100%。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组别 | 中性脂质百分比(%) | 相对含量(%) |
阴性对照 | 0.2317±0.0092 | 100.00±3.92 |
阳性对照 | 0.1835±0.0040 | 79.18±1.73 |
空白对照 | 0.1429±0.0097 | 61.68±4.20 |
实施例1 | 0.1871±0.0055 | 80.73±2.37 |
实施例2 | 0.1924±0.0067 | 83.05±2.13 |
实施例3 | 0.1846±0.0029 | 79.68±3.04 |
实施例4 | 0.1956±0.0031 | 84.43±4.01 |
实施例5 | 0.1929±0.0028 | 83.26±2.27 |
实施例6 | 0.1917±0.0023 | 82.75±3.22 |
实施例7 | 0.1945±0.0030 | 83.95±5.02 |
对比例1 | 0.1969±0.0023 | 84.99±3.29 |
对比例2 | 0.1983±0.0067 | 85.59±3.89 |
对比例3 | 0.2138±0.0034 | 92.28±2.31 |
对比例4 | / | / |
对比例5 | / | / |
对比例6 | 0.2203±0.0054 | 95.09±1.58 |
由表3数据结果可知:从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上看,实施例1-3和实施例6抑制SZ95细胞分泌油脂的效果较为明显,实施例3抑制SZ95细胞分泌油脂的效果最佳,实施例4-7中添加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不同的提取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控油功效,表明制备例1与其他制备例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
从控油组合物的配方来看,对比例1-3分别是三个组合配方中两个配方交叉配比后的控油功效,结果显示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的复配方式对抑制细胞分泌油脂的效果最不明显,其他两两复配方式也比制备例1差,对比例6使用的是单一的复配成分10-羟基癸酸,基本不具有抑制细胞分泌油脂的功效,因此我们推测余甘子果提取物在复配液中是主要发挥抑制细胞分泌油脂功效的成分,且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三者在控油功效上具有难以预见的协同增效作用。
测试例3
抗炎效果评价:
首先使用DMEM细胞基础培养基(无丙酮酸钠)对实施例1-7和对比例1-6对应产品进行稀释,各组组合物或单一组分的浓度均为0.03%,作为测试样品,备用。
然后取培养的Raw 264.7细胞,当细胞密度≥70%时,弃除旧培养基,加入5mL PBS清洗细胞后重新加入4mL DMEM基础培养基,移液枪吹打细胞致重悬,转移至2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4分钟,弃上清;重新加入1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稀释适当倍数并计数,根据计数的结果将细胞密度调整为8×104cell/mL,按照每孔200μL的体积接种细胞至96孔板中,放回培养箱孵育(37℃、5%CO2)。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另设3个无细胞的孔作调零孔,实验组中每个样品设置3个复孔。24h后取出96孔板,弃除旧培养基,调零孔和空白对照组每孔加200μL基础培养基,实验组每孔加200μL用基础培养基配制的待测样品,按照每组3个复孔进行布板。然后放回培养箱培养(37℃,5%CO2);加药处理后24h,取出96孔板,每孔加入MTT工作液(5mg/mL)20μL,放回培养箱继续培养4h,然后弃除孔内液体,每孔重新加入150μL DMSO,振摇10min后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细胞相对活力计算:细胞活力%=(实验组OD值-调零孔OD值)/(空白对照组OD值-调零组OD值)×100%,计算各组细胞相对活性,如表4所示。
表4
组别 | 细胞相对活力(%) |
实施例1 | 98.89±7.95 |
实施例2 | 90.86±1.20 |
实施例3 | 114.87±3.85 |
实施例4 | 99.38±9.24 |
实施例5 | 93.43±5.68 |
实施例6 | 97.23±3.99 |
实施例7 | 104.96±2.23 |
对比例1 | 92.97±1.12 |
对比例2 | 96.79±1.45 |
对比例3 | 84.53±1.37 |
对比例4 | 91.79±1.87 |
对比例5 | 89.50±8.91 |
对比例6 | 90.96±1.57 |
基于上述安全性试验结果,进行如下抗炎功效评价试验(TNF-α、IL-6):
取培养的Raw 264.7细胞,当细胞密度≥70%时,弃除旧培养基,加入5mL PBS清洗细胞后重新加入4mL DMEM基础培养基,移液枪吹打细胞致重悬,转移至2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4分钟,弃上清;重新加入1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稀释适当倍数并计数,根据计数的结果将细胞密度调整为8×104cell/mL,按照每孔200μL的体积接种细胞至96孔板中,放回培养箱孵育(37℃、5%CO2)。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无LPS刺激无药物)、阳性对照组(1μg/mL LPS+地塞米松100μg/mL)、阴性对照组(1μg/mL LPS)与实验组(1μg/mL LPS+待测样品),另设3个无细胞的孔作调零组,按照每组4个复孔进行布板。
24h后取出96孔板,弃除旧培养基,按照每组4个复孔进行加样,调零孔、空白对照组(BC)和阴性对照组(NC)每组4个复孔,每孔加180μL基础培养基,阳性对照组每孔加180μL地塞米松(100μg/mL),实验组每个浓度4个复孔,每孔加180μL对应浓度样品,然后放回培养箱培养(37℃,5%CO2);1h后取出96孔板,调零孔、空白对照组(BC)每孔加20μL基础培养基,阴性对照组(NC)、阳性对照组(PC)和实验组每孔加20μL LPS(1μg/mL),然后放回培养行孵育。
给药24h后取出96孔板,分别收集各样品组对应的细胞上清液至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置于1.5mL离心管中,-20℃储存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中TNF-α、IL-6浓度。测试前30min取出试剂盒及待测样品,放置于室温后使用,测试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如表5所示。
基于上述安全性试验结果,进行如下抗炎功效评价试验(NO):
取培养的Raw 264.7细胞,当细胞密度≥70%时,弃除培养基,加入5mL PBS清洗细胞后重新加入4mL DMEM基础培养基,移液枪吹打细胞至重悬,转移至2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4分钟,弃上清;重新加入1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稀释适当倍数并计数,根据计数的结果将细胞密度调整为2.5×105cell/mL,按照每孔2000μL的体积接种细胞至6孔板中,放回培养箱孵育(37℃、5%CO2)。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按照每组每个浓度3个复孔进行布板。
24h后取出6孔板,弃除旧培养基,按照每组每个浓度3个复孔进行加样,空白对照组(BC)和阴性对照组(NC)每组3个复孔,每孔加1800μL基础培养基,阳性对照组每孔加1800μL地塞米松(100μg/mL),实验组每个浓度3个复孔,每孔加1800μL对应浓度样品,然后放回培养箱培养(37℃,5%CO2);1h后取出6孔板,空白对照组(BC)每孔加200μL基础培养基,阴性对照组(NC)、阳性对照组(PC)和实验组每孔加200μL LPS(10μg/mL),然后放回培养行孵育。
给药24h后取出6孔板,分别收集各样品组对应的细胞上清液至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置于2mL离心管中,4℃储存备用。NO检测试剂盒(Griess.Reagent法)测定细胞上清中NO浓度,测试前30min取出试剂盒里的Griess Reagent I和GriessReagent II,放置至室温后使用,测试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由表5数据结果可知:针对Raw 264.7细胞,实施例1-3抑制TNF-α因子分泌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实施例3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实施例4-7中添加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不同的提取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抑制细胞分泌TNF-α因子的功效,表明制备例1与其他制备例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从控油组合物的配方来看,对比例1-3分别是三个组合配方中两个配方交叉配比后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两个配方复配的效果对抑制细胞分泌TNF-α的效果相较于制备例1均不明显;对比例4-6使用的是单一的成分,抑制细胞分泌TNF-α的效果最差,因此说明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三者在抗炎功效上具有难以预见的协同增效作用。
实施例1-3抑制IL-6因子分泌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实施例3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实施例4-7中添加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不同的提取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抑制细胞分泌IL-6因子的功效,表明制备例1与其他制备例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从控油组合物的配方来看,对比例1-3分别是三个组合配方中两个配方交叉配比后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两个配方复配的效果对抑制细胞分泌IL-6的效果不明显,对比例4-6使用的是单一的复配成分,抑制细胞分泌IL-6的效果最差,因此说明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三者在抗炎功效上具有难以预见的协同增效作用。
实施例1-3抑制NO因子分泌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实施例4-7中添加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不同的提取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抑制细胞分泌NO因子的功效,表明制备例1与其他制备例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从控油组合物的配方来看,对比例1-3分别是三个组合配方中两个配方交叉配比后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两个配方复配的效果对抑制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对比例4-6使用的是单一的复配成分,抑制细胞分泌NO的效果较差,因此说明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三者在抗炎功效上具有难以预见的协同增效作用。
测试例4
对HaCat细胞迁移率效果评价:
首先使用MEM细胞基础培养基对实施例1-7和对比例1-6对应产品进行稀释,各组组合物或单一组分的浓度均为1%,作为测试样品,备用。
然后当HaCat细胞密度≥70%时,胰蛋白酶(0.25%)消化细胞并重悬,1000rpm离心4分钟,弃上清;重新加入1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稀释适当倍数并计数,根据计数的结果将细胞密度调整为8×104cell/mL,按照每孔200μL的体积接种细胞至96孔板中,放回培养箱孵育(37℃、5%CO2)。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另设3个无细胞的孔作调零孔,每组样品设置3个复孔。
24h后取出96孔板,弃除旧培养基,调零孔和空白对照组每孔加200μL基础培养基,实验组每孔加200μL用基础培养基配制的样品,按照每组3个复孔进行布板。然后放回培养箱培养(37℃,5% CO2)。加药处理后24h,取出96孔板,每孔加入MTT工作液(5mg/mL)20μL,放回培养箱继续培养4h,然后弃除孔内液体,每孔重新加入150μL DMSO,振摇10min后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细胞相对活力计算:细胞活力%=(实验组OD值-调零孔OD值)/(空白对照组OD值-调零组OD值)×100%,计算各组细胞相对活性,如表6所示。
表6
基于上述安全性试验结果,进行如下细胞迁移率试验:
(1)细胞铺板:当HaCat细胞密度≥70%时,胰蛋白酶(0.25%)消化细胞并重悬,1000rpm离心4分钟,弃上清;重新加入1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稀释适当倍数并计数,根据计数的结果将细胞密度调整为3.5×105cell/mL,待用;
(2)划线:取出6孔板,用记号笔在6孔板背面,用直尺比着均匀地划横线,大约每隔0.5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横穿过3条横线,每孔2mL细胞悬液加入6孔板中,然后放回培养箱培养;
(3)换液:24h后取出6孔板,弃除孔内培养基,每孔重新加入2mL MEM基础培养基;
(4)细胞划痕:换液后24h,取出6孔板,弃除旧培养基,每孔重新加入1mL PBS,用200μL枪头垂直于背面的横线进行划痕,每孔3条划痕;用PBS冲洗细胞3次,将划下的细胞碎屑冲洗干净,然后显微镜拍照记录划痕;
(5)加药处理及LPS刺激:空白对照组加入2mL MEM基础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每孔加入1.8mL MEM基础培养基和200μL浓度为10μg/mL的LPS,阳性对照组每孔加1.6mLMEM基础培养基、200μL TGF-β1(1000ng/mL)和200μL浓度为10μg/mL的LPS、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1.8mL过滤后的待测样品溶液和200μL浓度为10μg/mL的LPS,每组3个复孔;
(6)划痕迁移率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由表7数据结果可知:实施例3对HaCat细胞的迁移率提升效果最明显,实施例4-7中添加的余甘子果提取物分别等量替换为制备例2-5制得的余甘子果提取物,不同的提取方式对HaCat细胞的迁移率表现出不同的提升效果,表明制备例1与其他制备例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从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添加来看,对比例1-3分别是三个组合配方中两个配方交叉配比后的促进细胞迁移率效果,结果显示基于相同使用的量的前提下,任意两个组分复配的效果都低于三个组分复配的细胞迁移率,说明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三者在肌肤修复功效上具有难以预见的协同增效作用。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提供一种精华液,其组成配方为:实施例1制得的控油组合物1%、1,3-丙二醇2%、甘油3%、海藻酸钠3%、透明质酸钠0.5%、角鲨烷0.5%、EDTA二钠0.01%、去离子水补足到100%。
测试例5
人体功效评测试验:
首先,使用人体斑贴实验,测试应用例1样品的安全性,选用合适的斑试器材,以封闭性斑贴试验方法,将测试样品约0.020-0.025mL置于斑试器内,阴性对照为滤片,外用低致敏胶带贴敷于受试者背部,24h后去除受试物,分别于去除后0.5、24、48h观察皮肤反应,按现行有效的技术规范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其结果,结果如表8所示。
试验对象:共30人,男性4人,女性26人,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0.17±1.83岁,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
表8
基于上述斑贴实验均为阴性,进行应用例1样品和空白基质的8h控油实验:
受试者测试前8h脸部不需要进行任何清洗(本实验是测试前一晚至当天早上筛选前)。受试者信息登记,实验室技术员筛选额头油脂含量≥90μg/cm2的合格志愿者(油脂数值越高,说明皮肤油脂越丰富),完成入选及排除标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额头左右两侧分别标记两个测量区域,测量区域面积为3×3cm,每个测试区域之间间隔至少1cm。
正式测试前受试者在符合标准的房间内静坐至少30min,不能喝水和饮料。前额暴露,保持放松,避免触碰受试部位。测试时样品区和基质区随机分布在前额左、右侧,确保所有样品区和基质区位置在统计学上达到平衡;测试样品基质区分别按(2.0±0.1)mg/cm2均匀涂抹在受试区。
按皮肤油脂测定仪进行样品区和基质区的测量,每个区域平行测定1次。先测量各测试区域的初始值(样品使用前),然后在使用样品2h、4h、8h后测定样品区和基质区的皮肤油脂含量;同一受试者的测试必须使用同一仪器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两次测量之间清洁测量探头,测量结果如表9。
表9
由表9数据结果可知:单次使用受试样品2h、4h、8h后,样品区皮肤油脂含量增量显著低于基质区,表明受试样品具有优异的8h控油效果。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1-0.001份、积雪草提取物0.1-7份和10-羟基癸酸0.005-0.1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组分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余甘子果提取物0.0001-0.0005份、积雪草提取物0.1-7份和10-羟基癸酸0.005-0.0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甘子果提取物是由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的:
将余甘子果与体积分数40-80%的乙醇水溶液混合,进行热浸提,浸提液浓缩、干燥,得到余甘子果粗提物;余甘子果粗提物过AB-8柱,水淋洗,收集淋洗液,浓缩、干燥,得到所述余甘子果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浸提的温度为50-60℃,次数为1-3次,每次1-3h。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5-65%;
优选地,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使用量为余甘子果质量的5-10倍。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淋洗的速度为2-4BV/h,水的使用量为1.5-2.5BV。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余甘子果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和10-羟基癸酸按配比混合均匀即可。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在制备具有控油、抗炎、修复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包括精华液、化妆水、精华乳、面霜、眼霜、面膜、隔离霜、防晒霜、身体乳、洁面产品或卸妆产品;
优选地,所述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在所述化妆品中的含量为0.1-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26473.2A CN116370370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26473.2A CN116370370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70370A true CN116370370A (zh) | 2023-07-04 |
Family
ID=8696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26473.2A Pending CN116370370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70370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1605B1 (en) * | 1996-12-28 | 2001-07-17 | Shyam B. Singh-Verma | Cosmetic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extracts from phyllanthus emblica and centella asiatica and/or bacopa monnieri |
CN110721120A (zh) * | 2019-11-01 | 2020-01-24 | 广州自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护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88405A (zh) * | 2020-05-26 | 2020-07-10 |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 |
CN113893209A (zh) * | 2021-10-09 | 2022-01-07 | 广州市涵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 一种祛痘修护功能组合物、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凝胶及制备方法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10226473.2A patent/CN1163703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1605B1 (en) * | 1996-12-28 | 2001-07-17 | Shyam B. Singh-Verma | Cosmetic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extracts from phyllanthus emblica and centella asiatica and/or bacopa monnieri |
CN110721120A (zh) * | 2019-11-01 | 2020-01-24 | 广州自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护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88405A (zh) * | 2020-05-26 | 2020-07-10 |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 |
CN113893209A (zh) * | 2021-10-09 | 2022-01-07 | 广州市涵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 一种祛痘修护功能组合物、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凝胶及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吴金泉编著: "《蜜蜂 健康 美容》", 30 April 1998, 中国农业出版社, pages: 60 - 61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94406A (zh) | 一种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15080B (zh) | 一种具有祛黑眼圈功效的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
WO2024045952A1 (zh) | 含重组胶原蛋白具有修护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眼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531272B (zh) | 一种源自高山植物的抗氧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5670964B (zh) | 一种舒缓修护作用的水解人参皂草苷类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组合物和应用 | |
CN103800247B (zh) | 一种紫菜粗多糖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703909B (zh) | 一种具有抗皱抗老化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
CN116251047B (zh) | 一种含牛蒡根提取物的控油洗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46621A (zh) | 一种护肤抗衰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267339A (zh) | 一种滋养、抗皱面霜制备及其应用 | |
CN116370370A (zh) | 一种含余甘子果提取物的控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827520B (zh) | 一种祛红血丝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384510B (zh) | 一种具有抗光老化、舒缓清凉功效的发酵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043650B (zh) | 一种祛痘修复化妆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200041130A (ko) | 포도잎 추출물 및 팥 추출물을 이용한 멀티 바디 보습제 | |
CN112137939A (zh) | 具有减少细纹和增加皮肤弹性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6459194B (zh) | 一种改善油敏肌肌肤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730329A (zh) | 自体粘膜细胞再生修复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2807263A (zh) | 一种抗衰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7562844B (zh) | 一种无酸祛痘组合物及其应用、日化品 | |
CN117323270B (zh) | 一种抗炎症多功效的人参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691063B (zh) | 鲜大黄茎汁或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
TWI828393B (zh) | 風茹草精油用於美容之用途 | |
CN116422002B (zh) | 一种芦荟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1297759B (zh) | 控油收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妆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