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4697A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64697A CN116364697A CN202211683505.3A CN202211683505A CN116364697A CN 116364697 A CN116364697 A CN 116364697A CN 202211683505 A CN202211683505 A CN 202211683505A CN 116364697 A CN116364697 A CN 116364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guide pins
- disposed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 alignment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 aluminum (Al)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benzocyclobut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2=C1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group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33950 Leucoj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79 Neody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dialuminum;di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Al+3].[Al+3].[Zn+2].[Zn+2]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EFYFXOXNSNQGX-UHFFFAOYSA-N neodym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Nd] QEFYFXOXNSNQ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TYHJXGDMRRJCRY-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tin(4+) Chemical compound [O-2].[Zn+2].[Sn+4].[In+3] TYHJXGDMRRJCR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ENZLHCFIPDZNJ-UHFFFAOYSA-N [In+3].[O-2].[Mg+2] Chemical compound [In+3].[O-2].[Mg+2] GENZLHCFIPDZN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DLSOIWNAZCAMB-UHFFFAOYSA-N [O--].[O--].[O--].[Mg++].[Sn+4] Chemical compound [O--].[O--].[O--].[Mg++].[Sn+4] FDLSOIWNAZCAM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ZLPZFLXRVRDAE-UHFFFAOYSA-N [O--].[O--].[O--].[O--].[Al+3].[Zn++].[In+3] Chemical compound [O--].[O--].[O--].[O--].[Al+3].[Zn++].[In+3] DZLPZFLXRVRDA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NQKDQAVIXDKAG-UHFFFAOYSA-N aluminum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Al].[Ga] RNQKDQAVIXDKA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GLYDBMDZXTCJA-UHFFFAOYSA-N aluminum zinc oxygen(2-) tin(4+) Chemical compound [O-2].[Al+3].[Sn+4].[Zn+2] VGLYDBMDZXTCJ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7 antimon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antimony atom Chemical compound [Sb]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5 arseni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QNWIZPPADIBDY-UHFFFAOYSA-N arsenic atom Chemical compound [As] RQNWIZPPADIBD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AJNVQOSZGJRYEI-UHFFFAOYSA-N digall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Ga+3].[Ga+3] AJNVQOSZGJRYE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95 gall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indium 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NHVEGMHOXTHMW-UHFFFAOYSA-N magnesium;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Mg+2].[Zn+2] PNHVEGMHOXTHM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QBRDZOHGALQCB-UHFFFAOYSA-N oxoindium Chemical compound [O].[In] NQBRDZOHGALQC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LIUAWYAILUBJU-UHFFFAOYSA-N pentac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2=CC3=CC4=CC5=CC=CC=C5C=C4C=C3C=C21 SLIUAWYAILUBJ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22 polyamid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9719 polyimid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0 polystyr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37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BNEMLSQAJOPTGK-UHFFFAOYSA-N zinc;dioxido(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Zn+2].[O-][Sn]([O-])=O BNEMLSQAJOPTG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e.g. registration marks, alignment structures, wafer map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被分成有源区域和非有源区域的下基板;设置在下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方的平坦化层;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平坦化层上方并且由阳极、发光单元和阴极构成;设置在平坦化层上以划分发光区域的堤部;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填充在上基板与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中的填充物;非有源区域中的包围填充物的坝结构;多个对准孔,多个对准孔被设置在有源区域与坝结构之间并且通过移除堤部来设置;以及多个导销,多个导销被设置在非有源区域中且在上基板上,以被安装到多个对准孔中。通过这样做,可以抑制由于接合缺陷而导致的混色缺陷。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12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1-0189457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其中进行自对准(self-alignment)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进入全面信息时代,视觉上表达电信息信号的显示装置领域已快速发展,并且研究仍在继续,以改善各种显示装置的性能,例如薄厚度、轻重量和低功耗。
作为代表性显示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LCD)、电润湿显示装置(EWD)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
其中,包括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自发光显示装置,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光源,这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因此,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被制造成具有轻重量和小厚度。此外,因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仅由于低电压驱动而在功耗方面是有利的,而且在颜色实现、响应速度、视角、对比度(CR)方面也是有利的,因此预期它被用于各种领域。
通过在被称为阳极和阴极的两个电极之间设置使用有机材料的发光层来配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当阳极中的空穴被注入到发光层中,并且阴极中的电子被注入到发光层中时,注入的空穴和电子被复合并在发光层中形成激子以发射光。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抑制由于接合缺陷而导致的混色缺陷(color mixture defect)。
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通过自对准提高产量。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不限于上面提到的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到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被分成有源区域和非有源区域的下基板;设置在下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方的平坦化层;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平坦化层上方并且由阳极、发光单元和阴极构成;设置在平坦化层上以划分发光区域的堤部;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填充在上基板与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中的填充物;在非有源区域中包围填充物的坝结构;多个对准孔,多个对准孔被设置在有源区域与坝结构之间并且通过移除堤部来设置;以及多个导销(guide pin),多个导销被设置在非有源区域中且在上基板上,以被安装到多个对准孔中。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详细内容被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通过在上基板上形成导销并在下基板中形成对准孔来进行接合,以抑制由于接合缺陷而导致的混色缺陷。此外,可以通过自对准提高产量。
根据本公开内容,对准孔的临界尺寸被测量以被用作高效管理产量的测试关键,并且在坝内侧设置对准孔以优化对准波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上述例示的内容,并且更多不同的效果被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呈现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子像素的电路图;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设置在母基板上的多个显示面板的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将以各种形式实现。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完全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公开内容和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内容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附图中所示的用于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量等仅为示例,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描述中,可以省略对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解释,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内容的主题。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由……组成”的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该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对单数的任何引用也包括复数。
即使没有明确说明,部件也被解释为包括普通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靠近”的术语来描述两个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紧接”或“直接”一起使用,否则一个或更多个部分可以位于这两个部分之间。
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另外的层或另外的元件可以直接置于另一元件上或其间。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区分开。因此,下面要提及的第一部件可以是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中的第二部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中所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而示出的,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所示部件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或全部彼此添附或组合,并且可以在技术上以各种方式互锁和操作,并且实施方式可以彼此独立地或彼此相关联地执行。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的所有实施方式的每个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所有部件被可操作地耦接和配置。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图像处理器151、时序控制器152、数据驱动器153、栅极驱动器154和显示面板110。
图像处理器151依据从外部供应的数据信号DATA输出数据信号DATA和数据使能信号DE。
除数据使能信号DE外,图像处理器151还可以输出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从图像处理器151向时序控制器152供应数据信号DATA以及包括数据使能信号DE或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的驱动信号。时序控制器152可以基于驱动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154的操作时序的栅极时序控制信号GDC和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153的操作时序的数据时序控制信号DDC。
此时,数据驱动器153响应于从时序控制器152供应的数据时序控制信号DDC对从时序控制器152供应的数据信号DATA进行采样和锁存,以将数据信号转换为伽马参考电压并输出转换后的伽马参考电压。数据驱动器153通过数据线DL1至DLn输出数据信号DATA,其中n可以是正数,例如大于1的整数。
此外,栅极驱动器154可以响应于从时序控制器152供应的栅极时序控制信号GDC而输出栅极信号同时对栅极电压电平进行移位。栅极驱动器154可以通过栅极线GL1至GLm输出栅极信号,其中m可以是正数,例如大于1的整数。
显示面板110可以在子像素SP响应于从数据驱动器153和栅极驱动器154供应的数据信号DATA和栅极信号而发射光时显示图像。将参照图2和图5详细描述子像素SP的详细结构。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子像素的电路图。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子像素包括开关晶体管ST、驱动晶体管DT、补偿电路135和发光二极管130。
发光二极管130可以根据由驱动晶体管DT形成的驱动电流进行操作以发射光。
开关晶体管ST可以响应于通过栅极线116供应的栅极信号执行开关操作,以使得通过数据线117供应的数据信号作为数据电压存储在电容器中。
此外,驱动晶体管DT可以响应于存储在电容器中的数据电压进行操作,以使预定驱动电流在高电位电力线VDD与低电位电力线GND之间流动。
补偿电路135是用于补偿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的电路,并且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补偿电路135的配置可以取决于补偿方法而变化。
图2所示的子像素由2T(晶体管)1C(电容器)结构构成,其包括开关晶体管ST、驱动晶体管DT、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130。当添加补偿电路135时,子像素可以以各种形式(例如3T1C、4T2C、5T2C、6T1C、6T2C、7T1C和7T2C)形成。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该显示面板110被分为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
显示面板110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的面板。
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元件、驱动显示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向显示元件和驱动元件传输各种信号的布线。显示元件可以取决于显示面板110的类型而以不同的方式限定。例如,当显示面板11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元件可以是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发光二极管。
下文中,即使显示面板110被假定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10也不限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有源区域AA是显示面板110中显示图像的区域。
在有源区域AA中,可以设置构成多个像素的多个子像素SP和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SP的电路。多个子像素SP是构成有源区域AA的最小单元,并且显示元件可以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P的每一个中。多个子像素SP可以构成像素。例如,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P中的每一个中,但是不限于此。此外,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SP的电路可以包括驱动元件和布线。例如,该电路可以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栅极线和数据线构成,但是不限于此。
多个子像素SP中的每一个是显示一种颜色的区域,并包括有源区域AA中设置发光二极管的区域。多个子像素SP可以由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构成,或者可以由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构成。为了方便起见,多个子像素SP可以被定义为矩阵,如图3和图4中所示,但是不限于此。
非有源区域N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
尽管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非有源区域NA包围四边形有源区域AA,但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的形状和布置不限于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
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可以具有适用于包括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装置的设计的形状。例如,有源区域AA的另一示例性形状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而非有源区域NA可以具有包围有源区域AA的任意形状。
在非有源区域NA中,设置了用于驱动有源区域AA的发光二极管的各种布线和电路。例如,在非有源区域NA中,可以设置将信号传输至有源区域AA的多个子像素SP和电路的链接线或者诸如栅极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但是不限于此。
栅极驱动IC独立于显示面板110形成为以各种方式电连接至显示面板110,但也可以按照要安装在显示面板110中的板内栅极(GIP)进行配置。
非有源区域NA包括焊盘区域PA。
焊盘区域PA可以设置在坝结构180的外侧,该坝结构180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中。焊盘区域PA是其中形成焊盘电极的区域,并且焊盘电极和外部模块(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或膜上芯片(COF))与焊盘区域PA接触。焊盘区域PA可以设置在下基板的一侧,并且焊盘区域PA的形状和布置不限于此。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以生成各种信号或驱动有源区域AA中的像素的各种另外的元件。用于驱动像素的另外的元件可以包括反相器电路、多路复用器或静电放电电路(ESD)。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除像素驱动功能之外的功能相关联的另外的元件。例如,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提供触摸感测功能、用户认证功能(例如,指纹识别)、多级压力感测功能或触觉反馈功能的另外的元件。另外的元件可以位于连接至非有源区域NA和/或连接接口的外部电路中。
使用真空层压机(vacuum laminator)来接合其上形成有坝结构的上基板和其上形成有TFT和发光二极管的下基板。然而,当在对准过程中产生未对准时,可能导致显示面板的混色缺陷。
也就是说,在通过将其上形成有坝结构的上基板放置在下方并将其上形成有TFT和发光二极管的下基板放置在上方来执行对准后,通过将下基板从顶部下落至底部来执行接合。根据通过自由下落的接合方法,不管预定的对准值如何,都会产生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不对准,这导致显示面板的混色缺陷。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该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抑制由于接合缺陷而导致的混色缺陷并通过自对准提高产量。
为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在上基板上形成导销160和160’并在下基板中形成对准孔来执行接合,以抑制由于接合缺陷导致的混色缺陷。通过这样做,提高了产量。
导销160和160’具有如图3所示的圆形截面,或具有如图4所示的四边形截面,但不限于此。
导销160和160’可以沿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的内侧,但不限于此。
导销160和160’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不限于此。
也就是说,参照图3至图5,下基板111可以分为有源区域AA和位于有源区域AA外侧的非有源区域NA。
此时,有源区域AA是设置有发光二极管130以使得显示实际图像的区域,以及非有源区域NA是包围有源区域AA的外部外围区域。在非有源区域NA中,并不显示图像并且可以设置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130的各种驱动元件。
薄膜晶体管120、发光二极管130和封装层115i可以形成在下基板111的有源区域AA中。
在下基板111的非有源区域NA中,形成封装层115i、对准孔165和坝结构180。
下基板111用于支承和保护设置在上方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部件。
近来,柔性下基板111可以使用具有柔性的软材料,例如塑料。此时,下基板111可以是包括由聚酯基聚合物、硅基聚合物、丙烯酸聚合物、聚烯烃基聚合物及其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的膜类型。
遮光层(未示出)可以设置在下基板111上。
遮光层可以由具有遮光功能的金属材料形成,以阻挡外部光被引入半导体层124。
例如,遮光层可以由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该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由例如铝(Al)、铬(Cr)、钨(W)、钛(Ti)、镍(Ni)、钕(Nd)、钼(Mo)和铜(Cu)的不透明金属中的任一种或合金形成。
缓冲层115a和115b可以设置在其上设置有遮光层的下基板111上。
缓冲层115a和115b是保护各种电极和布线免受从下基板111或下部分进入的诸如碱离子的杂质的影响的功能层,并且具有由第一缓冲层115a和第二缓冲层115b形成的多层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缓冲层115a和115b可以由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或它们的多层形成。缓冲层115a和115b可以取决于薄膜晶体管120的类型而去除。
缓冲层115a和115b可以包括使遮光层的一部分暴露的接触孔。
薄膜晶体管120可以设置在缓冲层115a和115b上方。
有源区域AA的薄膜晶体管120可以是驱动晶体管,并且为了便于描述,图5仅示出了驱动晶体管120。除了驱动晶体管之外,开关晶体管、感测晶体管和补偿电路也可以包括在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中。
此时,驱动晶体管120将通过从开关晶体管传输的信号而经由电力线传输的电流传输至阳极131并通过传输至阳极131的电流来控制发光。
为此,驱动晶体管120包括栅极电极121、半导体层124、源极电极122和漏极电极123。
开关晶体管通过供应至栅极线的栅极脉冲导通,以将供应至数据线的数据电压传输至驱动晶体管120的栅极电极121。
半导体层124设置在第二缓冲层115b上。
半导体层124可以由多晶硅(p-Si)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预定区域可以掺杂有杂质。此外,半导体层124可以由非晶硅(a-Si)或诸如并五苯的各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此外,半导体层124可以由氧化物半导体构成。
氧化物半导体具有优异的迁移率和均匀性。氧化物半导体可以由以下材料构成:作为四元金属氧化物的铟锡镓锌氧化物(InSnGaZnO)基材料;作为三元金属氧化物的铟镓锌氧化物(InGaZnO)基材料、铟锡锌氧化物(InSnZnO)基材料、铟铝锌氧化物(InAlZnO)基材料、锡镓锌氧化物(SnGaZnO)基材料、铝镓锌氧化物(AlGaZnO)基材料、锡铝锌氧化物(SnAlZnO)基材料;作为双金属氧化物的铟锌氧化物(InZnO)基材料、锡锌氧化物(SnZnO)基材料、铝锌氧化物(AlZnO)基材料、锌镁氧化物(ZnMgO)基材料和锡镁氧化物(SnMgO)基材料;铟氧化物(InO)基材料、锡氧化物(SnO)基材料、铟镓氧化物(InGaO)基材料、锌氧化物(ZnO)或铟镁氧化物(InMgO)基材料;但是各个元素的成分比不受限制。
半导体层124包括包含p型或n型杂质的源极区和漏极区以及源极区与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并且还包括与沟道区相邻的源极区与漏极区之间的轻掺杂区。
源极区和漏极区是高度掺杂杂质的区域,并且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电极122和漏极电极123可以分别连接至源极区和漏极区。
使用p型杂质或n型杂质作为杂质离子。p型杂质可以是硼(B)、铝(Al)、镓(Ga)和铟(In)中的一种,以及n型杂质可以是磷(P)、砷(As)和锑(Sb)中的一种。
沟道区可以取决于NMOS或PMOS的薄膜晶体管结构而掺杂有n型杂质或p型杂质。
栅极绝缘层115c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124上。例如,栅极绝缘层115c可以由诸如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的绝缘无机材料或绝缘有机材料形成。
栅极电极121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15c上。栅极电极121可以由各种导电材料、例如镁(Mg)、铝(Al)、镍(Ni)、铬(Cr)、钼(Mo)、钨(W)、金(Au)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第一层间绝缘层115d设置在栅极电极121上,以及第二层间绝缘层115e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15d上。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从而可以仅设置第一层间绝缘层115d。
第一层间绝缘层115d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15e可以由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或它们的多层结构形成。
源极电极122和漏极电极123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15e上方。
源极电极122和漏极电极123可以由诸如作为导电金属的铬(Cr)、铜(Cu)、铝(Al)、钼(Mo)、金(Au)、钛(Ti)、镍(Ni)和钕(Nd)或它们的合金的金属材料的单层或多层构成,但不限于此。
保护层115f可以设置在如上所述的那样配置的薄膜晶体管120上方。
例如,保护层115f可以由诸如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的无机绝缘层构成。
保护层115f可以用于抑制保护层115f上方与下方的部件之间的不必要的电连接,并抑制来自外部的污染或损坏。然而,保护层115f可以根据薄膜晶体管120和发光二极管130的配置和特性而被省略。
薄膜晶体管120可以根据构成薄膜晶体管120的部件的位置而被分类成反向交错结构和共面结构。例如,在具有反向交错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中,栅极电极可以位于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的相对侧上,其中半导体层位于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之间。如图5所示,在具有共面结构的薄膜晶体管120中,栅极电极121可以相对于半导体层124位于与源极电极122和漏极电极123相同的一侧。
尽管在图5中示出了具有共面结构的薄膜晶体管120,但并不限于此,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具有反向交错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一些薄膜晶体管120具有共面结构,而其他薄膜晶体管120可以具有反向交错结构。
平坦化层115g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20上方,以保护薄膜晶体管120、减缓由此引起的台阶并减少薄膜晶体管120、发光二极管130和各种布线之间生成的寄生电容。
平坦化层115g可以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树脂、苯并环丁烯和聚苯硫醚树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平坦化层115g可以延伸至非有源区域NA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平坦化层115g可以被设置成使得侧表面倾斜,但是不限于此。
由阳极131、发光单元132和阴极133构成的发光二极管130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115g上。
阳极131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115g上。
阳极131是用于向发光单元132供应空穴的电极,并借助于平坦化层115g中的接触孔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20。
在底部发光型的情况下,阳极131可以由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的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构成,但不限于此。
相比之下,在顶部发光型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反射层,以使发射的光从阳极131反射,从而向设置阴极133的上方向更平稳地发射。也就是说,阳极131可以具有双层结构,其中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层和反射层被依次层叠。此外,阳极可以具有三层结构,其中透明导电层、反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被依次层叠,并且反射层可以是银(Ag)或包含银的合金。
堤部115h被设置在阳极131和平坦化层115g上。
设置在阳极131和平坦化层115g上方的堤部115h可以划分实际发射光的区域,即,用以限定子像素SP的发光区域。
可以在阳极131上方形成光致抗蚀剂之后通过光刻形成堤部115h。光致抗蚀剂是指光敏树脂,该光敏树脂在显影剂中的溶解度通过光的作用而改变,并且可以通过使光致抗蚀剂曝光和显影来获得特定图案。光致抗蚀剂可以分类成正性光致抗蚀剂和负性光致抗蚀剂。此时,正性光致抗蚀剂是其曝光的部分在显影剂中的溶解度通过曝光而增加的光致抗蚀剂。当正性光致抗蚀剂被显影时,获得从中去除了曝光的部分的图案。负性光致抗蚀剂是其曝光的部分对显影剂的溶解度通过曝光而降低的光致抗蚀剂。当负性光致抗蚀剂被显影时,获得从中去除了未曝光的部分的图案。
为了形成发光二极管130的发光单元132,可以使用作为沉积掩模的精细金属掩模(FMM)。
为了抑制通过与设置在堤部115h上的沉积掩模接触而可能导致的损坏并保持堤部115h与沉积掩模之间的预定距离,可以在堤部115h上方设置间隔物(未示出)。间隔物由作为透明有机材料的聚酰亚胺、光亚克力和苯并环丁烯(BCB)中的一种构成。
此时,移除发光区域的堤部115h,以使阳极131的一部分暴露。
堤部115h可以延伸至非有源区域NA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例如,堤部115h延伸至非有源区域NA的平坦化层115g的倾斜侧表面,以使得侧表面倾斜。
发光单元132被设置在阳极131与阴极133之间。
发光单元132用于发射光,并且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一些部件可以取决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结构或特性而被省略。此处,电致发光层和无机发光层可以用作发光层。
空穴注入层被设置在阳极131上,以平稳地注入空穴。
空穴传输层被设置在空穴注入层上,以平稳地将空穴传输至发射层。
发光层被设置在空穴传输层上,并包括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材料以发射特定颜色的光。可以使用磷光体或荧光材料来形成发光材料。
电子注入层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上。电子注入层是从阴极133平稳地注入电子的有机层,并且可以取决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和特性而被省略。
同时,阻挡空穴或电子的流动的电子阻挡层或空穴阻挡层被进一步设置成靠近发射层。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了如下现象:当电子被注入到发射层时,电子从发射层移动穿过相邻的空穴传输层;或者当空穴被注入到发射层时,空穴从发射层移动穿过相邻的电子传输层。因此,可以改进发光效率。
发光单元132可以延伸并设置到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的边界,但不限于此。
阴极133可以设置在发光单元132上。
阴极133用于向发光单元132供应电子。由于阴极133需要供应电子,所以阴极133可以由作为具有低功函数的导电材料的金属材料、例如镁或银-镁构成,但是不限于此。
相比之下,当显示面板110是顶部发光型时,阴极133可以是基于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锡锌氧化物(ITZO)、锌氧化物(ZnO)和锡氧化物(TiO)的透明导电氧化物。
阴极133延伸并设置到非有源区域NA的一部分。例如,阴极133可以延伸并设置到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的边界以覆盖发光单元132,但是不限于此。
封装层115i可以设置在阴极133上。
封装层115i可以由无机材料形成。在图5中,尽管封装层115i被示出为单层,但封装层115i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具体地,第一无机封装层可以设置成使得覆盖发光二极管130。第一无机封装层可以保护发光二极管130免受外部水分、空气或物理冲击的影响。第一无机封装层可以形成为共形地覆盖发光二极管130的上表面。第一无机封装层可以由无机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无机封装层可以由诸如硅氮化物(SiNx)或硅氧化物(SiOx)的各种无机材料形成。
有机封装层可以设置在第一无机封装层上。有机封装层可以补偿存在于有机封装层下面的台阶。例如,台阶可以由发光二极管130和薄膜晶体管120在有源区域AA中生成。有机封装层对台阶进行补偿以具有平坦的上表面。此外,有机封装层可以补偿由存在于有机封装层下方的异物导致的台阶。例如,台阶可能由在制造有机封装层下面的部件时产生的异物或者从外部进入的异物导致。因此,有机封装层补偿了由于异物导致的台阶,从而具有平坦的上表面。
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设置在有机封装层上。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是保护发光二极管130免受水分、空气或物理冲击的影响的保护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形成为共形地覆盖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由无机材料形成。例如,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由诸如硅氮化物(SiNx)或硅氧化物(SiOx)的各种无机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封装层115i延伸并设置到非有源区域NA的一部分。例如,封装层115i延伸至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倾斜侧表面,以使得侧表面倾斜,但是不限于此。
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以形成至少一个对准孔165。此时,尽管在图5中示出了封装层115i没有形成在对准孔165中,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因此封装层115i可以形成在对准孔165中。
对准孔165可以被设置成与阴极133和发光单元132的端部间隔开预定距离。
对准孔165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使其上的导销160和160’可以安装到对准孔165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165可以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160和160’一一对应,但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在图5中,对准孔165具有朝向底部变窄的楔形形状的情况作为示例被示出,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对准孔165可以具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
与导销160和160’相比,以较多数目的列设置对准孔165。在图5中,示出了对准孔165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成两列,并且导销160和160’设置成一列,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可以通过移除堤部115h来形成对准孔165,但不限于此。因此,仅移除堤部115h的厚度的一部分来形成对准孔,或者还移除堤部115h下方的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来形成对准孔。
对准孔165可以在在有源区域AA的堤部115h中形成沟槽图案时一起形成,但不限于此。
填充物150可以设置在封装层115i上。
填充物150被填充在封装层115i与上基板170之间的空间中。
填充物150可以是粘附封装层115i和上基板170的粘合剂。填充物150可以是可热固化的粘合剂、可光固化的粘合剂或可自然固化的粘合剂。例如,填充物150可以由诸如阻挡压敏粘合剂(B-PSA)的材料形成。
此外,填充物150可以是使水分和氧气向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渗透最小化的防潮层。当下基板111和上基板170被接合时,如果在下基板111与上基板170之间的空间中没有填充单独的材料,则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可能相对容易受到从外部渗透的水分和氧气的影响。因此,抑制水分和氧气渗透的防潮层被填充在下基板111与上基板170之间的空间中,以有效地阻挡水分和氧气从外部渗透。此时,填充物150可以由吸收水分或抑制水分和氧气的前进的防潮剂形成。
上基板170可以设置在填充物150上。上基板170可以设置成与下基板111相对。上基板170支承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各种部件。具体地,上基板170可以包括滤色器层和黑矩阵以允许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实现各颜色,但是不限于此。
此外,本公开内容的导销160和160’被设置在上基板170上,导销160和160’与对准孔165相对以被安装到对准孔165中。
导销160和160’具有如图3所示的圆形截面,或具有如图4所示的四边形截面,但不限于此。
导销160和160’可以沿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不限于此。
导销160和160’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不限于此。
导销160和160’可以使用具有高纵横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但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通过在上基板170上形成导销160和160’并在下基板111中形成对准孔165来执行接合,以抑制由于接合缺陷而导致的混色缺陷。通过这样做,提高了产量。
在相关技术中,使用真空层压机来接合其中形成有坝结构的上基板和其上形成有TFT和发光二极管的下基板。然而,当在对准过程中产生未对准时,可能导致显示面板的混色缺陷。也就是说,在通过将其上形成有坝结构的上基板放置在下方并将其上形成有TFT和发光二极管的下基板放置在上方来执行对准之后,通过将下基板从顶部下落至底部来执行接合。根据通过自由下落的接合方法,不管预定对准值如何,都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上的不对准,这导致显示面板的混色缺陷。
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导销160和160’形成在上基板170上并且将对准孔165形成在下基板111上以执行接合,使得自对准可以抑制混色缺陷。此外,对准孔165的临界尺寸CD被测量以用作用于高效管理产量的测试关键,并且将对准孔165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以优化对准波动。
此外,通过导销160和160’以及对准孔165的配置和布置来校正自由下落期间偏离的对准值,从而提高产量。
本公开内容的导销160和160’以及对准孔165被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使得消除了导销和对准孔被用作水分渗透路径的风险并且不会增加边框宽度。通过这样做,提高了可靠性,并且实际上减小了边框宽度。
坝结构180可以形成在下基板111与上基板170之间且在非有源区域NA中。
坝结构180被设置成包围填充物150,并且被设置成与下基板111和上基板170接触。坝结构180粘附在下基板111与上基板170之间以增强填充物150的粘附性,并阻挡水分和氧气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的侧表面渗透。坝结构180用作用于密封下基板111与上基板170之间的部件的构件,因此坝结构180也被称为密封剂。
坝堤部185被设置在坝结构180外侧且在下基板111之上,但不限于此。
同时,本公开内容的对准可以具有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相同的四边形形状,这将参照图6进行描述。
图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6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10与上述图3至图5的显示面板110之间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准孔265的形状,但其他部件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6,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以形成至少一个对准孔265。尽管在图6中示出了封装层115i没有形成在对准孔265中,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从而封装层115i可以形成在对准孔265中。
对准孔265可以被设置成与阴极133和发光单元132的端部间隔开预定距离。
对准孔265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使得其上的导销260可以被安装在对准孔265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265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260一一对应,但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与导销260相比,对准孔265以较多数目的列设置。在图6中,示出了对准孔265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成两列,并且导销260设置成一列,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可以通过移除堤部115h来形成对准孔265,但不限于此。因此,仅移除堤部115h的厚度的一部分来形成对准孔,或者还移除堤部115h下方的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来形成对准孔。
对准孔265可以在在有源区域AA的堤部115h中形成沟槽图案时一起形成,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销260被设置在上基板170上,导销260与对准孔265相对以安装到对准孔265中。
如上所述,导销260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不限于此。
导销260可以沿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不限于此。
导销260也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不限于此。
导销260可以使用具有高纵横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准孔265具有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相同的四边形形状,但不限于此。
对准孔265的直径或宽度可以大于导销260的直径或宽度,使得导销260被安装在其中。
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导销可以具有如下端部,该端部具有与对准孔的楔形形状相对应的楔形形状以被很好地安装到对准孔中,这将参照图7进行描述。
图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10与上述图3至图5的显示面板110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导销360的形状,但是其他部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7,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以形成至少一个对准孔365。尽管在图7中,示出了封装层115i没有形成在对准孔365中,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因此封装层115i可以形成在对准孔365中。
对准孔365可以被设置成与阴极133和发光单元132的端部间隔开预定距离。
对准孔365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使得其上方的导销360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365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360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与导销360相比,对准孔365以较多数目的列设置。在图7中,示出了对准孔365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被设置为两列,并且导销360被设置为一列,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可以通过移除堤部115h来形成对准孔365,但是不限于此。因此,仅移除堤部115h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对准孔,或者还移除堤部115h下方的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对准孔。
当在有源区域AA的堤部115h中形成沟槽图案时,可以一起形成对准孔365,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销360被设置在与对准孔365相对的上基板170上,以被安装到对准孔365中。
如上所述,导销360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360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360也可以被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360可以使用具有高纵横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准孔365具有朝向底部变得更窄的楔形形状,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对准孔365可以具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
鉴于此,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销360具有如下端部,该端部具有与对准孔365的楔形形状相对应的楔形形状。通过这样做,导销360可以被很好地安装到对准孔365中,并且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对准。
对准孔365的直径或宽度可以大于导销360的直径或宽度,以便导销360被安装到其中。
同时,对准孔和导销被设置为多个列,并且根据列具有不同的宽度,这将参照图8进行描述。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8的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410与上述图6的显示面板210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对准孔465a和465b以及导销460a和460b被设置为多个列。然而,其他部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以形成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尽管在图8中,示出了封装层115i没有形成在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中,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因此封装层115i可以被形成在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中。
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列。尽管在图8中,示出了对准孔465a和465b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被设置为两列,但是其不限于此。此外,鉴于此,尽管示出了多个导销460a和460b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被设置为两列,但是其不限于此。
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被分成被设置成更靠近外侧的第一对准孔465a和被设置成更靠近内侧的第二对准孔465b。
第二对准孔465b比第一对准孔465a具有更大的宽度,但是不限于此。
第二对准孔465b可以被设置成与阴极133和发光单元132的端部间隔开预定距离。
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便其上方的导销460a和460b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此外,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可以通过移除堤部115h来形成,但是不限于此。因此,仅移除堤部115h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对准孔,或者还移除堤部115h下方的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对准孔。
当在有源区域AA的堤部115h中形成沟槽图案时,可以一起形成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被设置在与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相对的上基板170上,以被安装到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中。
此时,第一导销460a可以被设置成更靠近外侧,并且第二导销460b可以被设置成更靠近内侧。因此,第一导销460a被安装到第一对准孔465a中,并且第二导销460b被安装到第二对准孔465b中。
第二导销460b比第一导销460a具有更大的宽度,但是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也可以被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可以使用具有高纵横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以及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可以具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二对准孔465b可以比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具有更大的直径或宽度,以安装第一导销460a和第二导销460b。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对准孔465b和第二导销460b比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一导销460a具有更大的宽度。因此,有利的是,即使通过第一对准孔465a和第一导销460a的对准失败,通过第二对准孔465b和第二导销460b的后续对准也能执行准确的接合。
如上所述,尽管在图8中,示出了多个对准孔465a和465b以及多个导销460a和460b分别被设置为两列,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和导销可以被设置为三列或更多列。此时,在每一列中,对准孔和导销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
同时,本公开内容的对准孔可以通过还移除堤部下方的平坦化层的厚度的一部分来形成,这将参照图9进行描述。
图9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9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10与上述图6的显示面板210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对准孔565的形状,但是其他部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9,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不仅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而且还移除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多个对准孔565。
对准孔565可以被设置成与阴极133和发光单元132的端部间隔开预定距离。
对准孔565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便其上方的导销560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565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560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对准孔565比导销560以更多数目的列设置。在图9中,示出了对准孔565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被设置为两列,并且导销560被设置为一列,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当在有源区域AA的堤部115h和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中形成沟槽图案时,可以一起形成对准孔565,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销560被设置在与对准孔565相对的上基板170上,以被安装到对准孔565中。
如上所述,导销560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560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560也可以被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560可以使用具有高纵横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但是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准孔565具有带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的四边形形状,但是不限于此。
对准孔565可以具有比导销560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以便导销560被安装到其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不仅移除非有源区域NA的堤部115h的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部分区域,而且还移除平坦化层115g的厚度的一部分,以形成多个对准孔565。
此外,鉴于此,导销560也被形成为具有较长的长度,以被充分插入到对准孔565中进行安装。因此,更准确的对准是可能的。
同时,可以通过在大尺寸母基板上形成、接合和刻划多个下基板和上基板来制造各个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当在大尺寸母基板上制造多个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可以更有效地形成本公开内容的导销和对准孔,这将参照图10至图13进行详细描述。
图10是示出了设置在母板上的多个显示面板的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参照图10,三个显示面板610可以被设置在大尺寸母基板MS上,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设置在母基板MS上的显示面板610的数目。
在图10中,示出了在每个母基板MS上制造和接合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制造包括显示面板610的三个电致发光显示装置600的示例。
参照图10和图1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600包括显示面板610,显示面板610被分成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
尽管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非有源区域NA包围四边形有源区域AA,但是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的形状和布置不限于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示例。
也就是说,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可以具有适合于包括电致发光显示装置600的电子装置的设计的形状。例如,有源区域AA的另一示例性形状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而非有源区域NA可以具有包围有源区域AA的任意形状。
非有源区域NA包括焊盘区域PA。
焊盘区域PA可以被设置在坝结构180的外侧,坝结构180被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中。焊盘区域PA可以被设置在下基板的一侧,并且焊盘区域PA的形状和布置不限于此。
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对准孔和导销660被形成在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非有源区域NA中。
对准孔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便其上方的导销660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660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如上所述,导销660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660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660也可以被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是不限于此。
对准孔可以具有比导销660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以便导销660被安装到其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个导销660具有不同的密度。
也就是说,例如,多个导销660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密度从有源区域AA的拐角朝向垂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减小。在此,密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单位面积中的导销660的数目来控制。
例如,相对于相邻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密度按1:2:4的比率而不同,以便当第一位置的对准失败时,由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导销660执行对准。因此,可以提高对准准确度。在此,当第三位置指的是显示面板610的左上角时,第二位置是与第三位置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并且第一位置可以是与第二位置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
多个导销660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度,以相对于显示面板610垂直和/或水平对称。
当多个对准孔被设置成与多个导销660相对应时,多个对准孔的密度可以根据相应导销660的布置而不同。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2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700与上述图10和图11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600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导销760a、760b、760c和对准孔的形状。然而,其他部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700包括显示面板710,显示面板710被分成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对准孔和导销760a、760b、760c被设置在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非有源区域NA中,即,在有源区域AA与坝结构180之间。
对准孔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便其上方的导销760a、760b、760c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760a、760b、760c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如上所述,导销760a、760b、760c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760a、760b、760c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导销760a、760b、760c可以被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拐角处,但是不限于此。
对准孔可以具有比导销760a、760b、760c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以便相对的导销760a、760b、760c被安装到其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个导销760a、760b、760c根据位置具有不同的截面面积。
也就是说,例如,多个导销760a、760b、760c可以被设置成使得截面面积从有源区域AA的拐角朝向垂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减小。在此,截面面积可以指相对于被安装到对准孔中的导销760a、760b、760c的截面的面积。
例如,相对于相邻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截面面积布置按1:2:4的比率而不同,以便当通过第一位置的导销760a的对准失败时,由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导销760b和760c执行对准。因此,可以提高对准准确度。
在此,当第三位置表示显示面板710的左上角时,第二位置是与第三位置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并且第一位置可以是与第二位置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
多个导销760a、760b、760c截面面积可以不同,以相对于显示面板710垂直和/或水平对称。
当多个对准孔被设置成与多个导销760a、760b、760c相对应时,多个对准孔的截面面积可以根据相应导销760a、760b、760c的布置而不同。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3的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800与上述图10和图11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600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导销860a、860b、860c和对准孔的形状。然而,其他部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相同的配置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3,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800包括显示面板810,显示面板810被分成有源区域AA和非有源区域NA。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对准孔和导销860a、860b、860c被设置在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非有源区域NA中,即,在有源区域AA与坝结构180之间。
对准孔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以便其上方的导销860a、860b、860c可以被安装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准孔可以被设置成与相对的导销860a、860b、860c一一对应,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对准孔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伸长,或者以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非有源区域NA上方,其中四个表面包围有源区域AA。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销860a、860b、860c包括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第一导销860a、具有十字形截面的第二导销860b和具有雪花形截面的第三导销860c。
当第一导销860a被设置在显示面板810的左上角时,第二导销860b被设置成与第一导销860a的右侧或下侧相邻,并且第三导销860c被设置成与第二导销860b的右侧或下侧相邻,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导销860a、第二导销860b和第三导销860c可以沿着有源区域AA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180内侧,但是不限于此。
对准孔可以具有比导销860a、860b、860c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以便相对的导销860a、860b、860c被安装到其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个导销860a、860b、860c根据位置适用不同的对准形状。
例如,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第一导销860a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左上角,具有十字形截面的第二导销860b被设置在与第一导销860a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处。此外,具有雪花形截面的第三导销860c被设置在与第二导销860b的右侧或下侧相邻的位置处。通过这样做,执行对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导销860a、第二导销860b和第三导销860c推断出实际对准值,以被用作工艺数据。
在通过第一导销860a执行对准之后,通过第二导销860b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偏离的对准值,以将该值反馈至工艺。此外,通过第三导销860c识别偏离的对准角度的值,以将该值反馈至工艺。
此时,多个导销860a、860b、860c的形状可以不同以相对于显示面板810垂直和/或水平对称。
同时,当具有“L”形、十字形或雪花形截面的导销被设置在有源区域的拐角处时,即使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角度有偏差,也可以提高对准准确度。
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被分成有源区域和非有源区域的下基板;设置在下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方的平坦化层;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平坦化层上方并且由阳极、发光单元和阴极构成;设置在平坦化层上以划分发光区域的堤部;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填充在上基板与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中的填充物;非有源区域中的包围填充物的坝结构;多个对准孔,多个对准孔被设置在有源区域与坝结构之间并且通过移除堤部来设置;以及多个导销,多个导销被设置上基板上且在非有源区域中,以被安装到多个对准孔中。
平坦化层可以延伸到非有源区域的一部分,延伸的平坦化层的侧表面可以被配置成是倾斜的,并且堤部可以延伸以覆盖非有源区域的平坦化层的倾斜的侧表面,使得侧表面被设置成是倾斜的。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阴极和堤部上的封装层,其中,填充物可以被填充在上基板与封装层之间的空间中。
封装层可以延伸以覆盖非有源区域的堤部的倾斜的侧表面,使得侧表面被设置成是倾斜的。
多个对准孔可以通过移除坝结构内侧的堤部和平坦化层的厚度的一部分来设置。
对准孔可以与阴极和发光单元的端部间隔开,并且对准孔与阴极和发光单元的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对准孔和导销可以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并且对准孔可以具有比导销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
多个对准孔可以以与彼此面对的多个导销相对应的数目设置。
对准孔可以被设置成沿着有源区域的外围伸长。
对准孔可以在非有源区域上方被设置成具有四个侧表面,四个侧表面包围有源区域的外围。
导销可以沿着有源区域的外围设置在坝结构内侧。
对准孔可以具有楔形形状,该楔形形状具有朝向底部变得更窄的宽度,或者对准孔具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
导销可以具有如下端部,所述端部具有与对准孔的楔形形状相对应的楔形形状。
多个对准孔和多个导销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列,并且可以根据列具有不同的宽度。
多个导销可以根据位置具有不同的密度(每单位面积设置不同数目的导销)或不同的截面(安装到对准孔中的导销的不同截面面积)。
多个导销可以被设置成具有从有源区域的拐角向水平和/或垂直方向减小的密度或截面面积。
多个导销的密度或截面面积可以不同,以便相对于显示面板水平和/或垂直对称。
多个对准孔的密度或截面面积可以根据相应导销的布置而不同
多个导销可以包括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第一导销、具有十字形截面的第二导销和具有雪花形截面的第三导销。
导销可以以“L”形、十字形或雪花形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拐角处。
尽管已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多种不同形式体现。因此,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供,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公开内容。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应当基于所附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被分成有源区域和非有源区域的下基板;
设置在所述下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
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方的平坦化层;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方并且由阳极、发光单元和阴极构成;
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以划分发光区域的堤部;
与所述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
填充在所述上基板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中的填充物;
在所述非有源区域中包围所述填充物的坝结构;
多个对准孔,所述多个对准孔被设置在所述有源区域与所述坝结构之间并且通过移除所述堤部来设置;以及
多个导销,所述多个导销被设置在所述上基板上且在所述非有源区域中,以被安装到所述多个对准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平坦化层延伸到所述非有源区域的一部分,延伸的平坦化层的侧表面被配置成是倾斜的,并且所述堤部延伸以覆盖所述非有源区域中的平坦化层的倾斜的侧表面,使得所述堤部的侧表面被设置成是倾斜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堤部上的封装层,
其中,所述填充物被填充在所述上基板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层延伸以覆盖所述非有源区域中的堤部的倾斜的侧表面,使得所述封装层的侧表面被设置成是倾斜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是通过移除所述坝结构内侧的所述堤部和所述平坦化层的厚度的一部分来设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中的每个对准孔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单元的端部间隔开,并且该对准孔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单元的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和所述多个导销中的每一者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并且所述多个对准孔中的每一个对准孔具有比所述多个导销中的与该对准孔对应的导销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直径或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以与面对所述多个对准孔的所述多个导销相对应的数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被设置成沿着所述有源区域的外围伸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在所述非有源区域上方被设置成具有四个侧表面,所述四个侧表面包围所述有源区域的外围。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沿着所述有源区域的外围设置在所述坝结构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中的每一者具有宽度朝向底部变得更窄的楔形形状,或者所述多个对准孔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同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中的每一个导销具有如下端部,所述端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对准孔中的与该导销对应的对准孔的楔形形状相对应的楔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和所述多个导销被设置为多个列,并且根据列具有不同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根据位置具有不同的密度或不同的截面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被设置成具有从所述有源区域的拐角向水平和/或垂直方向减小的密度或截面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的密度或截面面积不同,以便相对于所述有源区域水平和/或垂直对称。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对准孔的密度或截面面积根据对应的导销的布置而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包括具有圆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第一导销、具有十字形截面的第二导销和具有雪花形截面的第三导销。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销设置在所述有源区域的拐角处,并且所述多个导销中的每一者具有“L”形、十字形或雪花形的截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10189457A KR20230099979A (ko) | 2021-12-28 | 2021-12-28 |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021-0189457 | 2021-12-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64697A true CN116364697A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89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83505.3A Pending CN116364697A (zh) | 2021-12-28 | 2022-12-27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09973A1 (zh) |
KR (1) | KR20230099979A (zh) |
CN (1) | CN116364697A (zh) |
-
2021
- 2021-12-28 KR KR1020210189457A patent/KR20230099979A/ko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11683505.3A patent/CN1163646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28 US US18/090,226 patent/US2023020997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09973A1 (en) | 2023-06-29 |
KR20230099979A (ko) | 2023-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03238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6328689B (zh) | 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包括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显示装置 | |
EP2963687B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US9741782B2 (en) |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950822B2 (en) |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improving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 |
TWI702584B (zh) | 顯示裝置及陣列基板 | |
CN110993811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013349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220038649A (ko) | 표시장치 | |
US2024025768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758777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nnection member disposed on buffer layer | |
US20230077098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KR20210077238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6364697A (zh)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TW202228281A (zh) | 顯示裝置 | |
CN114068667A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30200131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189578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189551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413658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186307A1 (en) |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KR20240102554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5768190A (zh)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9653959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8401046A (zh) | 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