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95C -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395C CN1163395C CNB988012901A CN98801290A CN1163395C CN 1163395 C CN1163395 C CN 1163395C CN B988012901 A CNB988012901 A CN B988012901A CN 98801290 A CN98801290 A CN 98801290A CN 1163395 C CN1163395 C CN 116339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k thread
- reel
- coiler
- shifter
- bare bob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连续运行的丝线卷绕到一个卷筒上的卷绕机,该卷筒是在一个筒管上形成的,该筒管安装在两根卷绕轴之一上,该卷绕轴悬臂式可转动地安装在轴转台上,为了通过旋转轴转台将丝线从一个卷绕轴上的满卷筒上切换到另一个卷绕轴上的空筒管上,该卷绕机包括一个丝线切换装置,在这一过程中丝线切换装置从闲暇位置旋转至偏转位置,该偏转位置由轴转台上设置的停止件来限定,因此,在轴转台旋转过程中偏转位置将根据轴转台的旋转进行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连续送进的丝(纱)线卷绕到卷筒上的卷绕机,以及一种将丝线从满的卷筒上切换到空的筒管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EP 0 374 536公开了一种卷绕机,其中,连续送进的丝线被卷绕在卷筒上,在卷满后可自动将丝线从满的卷筒上切换到空的筒管上。在此,满的卷筒和空的卷筒分别支撑在卷绕轴上,各卷绕轴悬臂地可转动地安装在轴转台上。为了切换丝线,满的卷筒由轴转台从卷绕区转至切换区,并且空的筒管从切换区转至卷绕区。一旦带有空筒管的卷绕轴旋转到卷绕区的开始位置时,丝线切换装置就摆入到空筒管和满卷筒之间的丝线行程内,因此将丝线部分地卷在空筒管上。当丝线由一个定位装置抬起离开丝线往复横动装置并且将丝线导入到捕获位置之后,丝线被空筒管的槽口捕获住。这样仅在当轴转台到达卷绕区的开始位置时才开始丝线的切换步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改进上述的卷绕机,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丝线从满卷筒上切换到空筒管上。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为在切换过程中保证丝线张力的波动尽量的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连续运行的丝线卷绕到卷筒上的卷绕机,包括:一个往复横动装置以及其下游的一个接触辊,该接触辊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支持件上,以及两个可转动地偏心安装于轴转台上的卷绕轴,其中丝线的切换操作是通过轴转台的旋转将丝线从装在卷绕轴上的满卷筒上,切换到另一个卷绕轴上的空筒管上,具有满卷筒的卷绕轴从卷绕区转至切换区,并且带有空筒管的卷绕轴从切换区转至卷绕区,其中,为了从满卷筒上将丝线切换至空筒管上,丝线由切换装置在满卷筒和空筒管之间进行引导,该切换装置可通过驱动件从一个闲暇位置移动到在丝线通道内的偏转位置,以及,靠近往复横动装置设置有一个定位装置以便使被切换的丝线从往复横动装置引导至捕获位置,在捕获位置丝线将通过空筒管上的捕获槽运行,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的偏转位置由一个轴转台上的停止件限定,以及丝线切换装置这样力锁合地贴靠在停止件上,使得偏转位置可随轴转台的旋转进行位置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从卷绕机上的满卷筒上将丝线切换到空筒管上的方法,该卷绕机具有一个往复横动装置和两个偏心安装的卷绕轴,它们旋转地安装在轴转台上,用于接收满卷筒和空筒管,其中,在卷绕过程中在其运行到满卷筒之前该丝线贴靠在接触辊的外周上,其中,通过轴转台的旋转满卷筒从卷绕区域转到切换区域,并且空筒管从切换区转到卷绕区,其中,空筒管与运行至满卷筒的丝线相接触,在空筒管和满卷筒之间在偏转位置中丝线由切换装置进行引导,该偏转位置决定了丝线在空筒管上的包绕,以及其中可定位的导丝件导引被切换的丝线从往复横动位置到捕获位置,在此,丝线通过空筒管上的捕获槽运行,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的偏转位置由轴转台的运动这样进行变化,使得可对丝线在空筒管上包绕的大小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将丝线从满卷筒上切换到空筒管上是在轴转台的旋转过程中进行的。为此切换步骤可以在到达卷绕区的开始位置之前进行并且在到达开始位置之前空筒管就将丝线捕获住。为此卷绕机的丝线切换装置由闲暇位置摆动到偏转位置,该偏转位置是由固定在轴转台上的停止件构成的,停止件的设置将使得由切换装置偏转的丝线在空筒管上卷绕使其有被握持住所需的最小包绕(量)。然后,丝线从接触辊引到空筒管,由此通过丝线切换装置的偏转位置到满卷筒。现在丝线切换装置与停止件力锁合地接触,从而偏转位置随着轴转台的旋转发生变化。这样空筒管和偏转位置的关系基本不变,因此丝线在空筒管上的包绕保持基本不变,从而丝线能够从满卷筒上切换到空筒管上。
另外,有利地,丝线切换装置包括一个附件,它在偏转位置可滑动地贴靠在停止件上。其优点是,轴转台和丝线切换装置之间的相互运动不会产生大的摩擦力,在停止件和表面上提供一个附件可以防止接触磨损。
有利地,所述停止件具有一个弯曲形的停止表面。这种卷绕机将提供一种良好的丝线的切换,一个曲线型的停止件的表面使得空筒管和偏转位置之间的相互位置可进行改变,这样就可以调节在切换开始时丝线在空筒管上的最小包绕(量),它可以在轴转台的旋转过程中被增加。只有在定位装置将丝线导入捕获位置之后轴转台的旋转才完成在空筒管上的包绕,这个包绕是捕获住丝线所需的必须的包绕(量)。在这过程中丝线张力有轻微的波动。
在进一步改进的卷绕机中,在轴转台上设置一个非转动的脱离环作为停止件,借此可将偏转位置定位在离空筒管最近的位置上,因此可以通过丝线最少的偏转量而获得在空筒管上握持住丝线的所需的丝线包绕。
有利地,丝线切换装置包括一个摇臂和一个丝线偏转杆,该摇臂铰支于机架上,该偏转杆安装在摇臂的自由端,该丝线偏转杆包括在卷筒长度上延伸的导引边,并通过该导引边在偏转位置内导引丝线。这种卷绕机的优点在于,丝线即使在偏转位置也往复横动地被送入到满卷筒。因此在布置在横动范围外的丝线偏转装置的摇臂上安装有一个丝线偏转杆,该偏转杆具有一个沿卷筒整个长度沿伸的导引边。这样,横动的丝线可以沿导边在横向横动行程内滑动并且不会在满卷筒上形成交叠凸纹(Abbindewulst),只有在定位装置将丝线抬离横动装置之后才会在满卷筒上产生交叠凸纹,其位置是根据定位装置的定位决定的。
有利地,在与捕获槽对置的卷筒端部的往复横动行程内,导引边这样由导引沟槽确定或由一个具有横向于导引边的导边的导丝件限定,使往复横动的丝线不落在卷筒端部和导边之间形成的端部区域。根据这样的卷绕机的结构,可以通过一个定位装置规定的丝线捕获位置,在往复横动行程的外侧,不会使运行的丝线从满的卷筒上滑落。这样在捕获位置的丝线将沿导引沟槽的导边或导丝件的导边进行引导。大致与导引边成90度直角的导边确定了一个与捕获槽相对的卷筒的横动行程。为了切换丝线,定位装置可以将横动行程外的丝线导引到捕获位置,因而从捕获位置送进的丝线倾斜地越过空的筒管直到偏转位置。丝线就到达了空筒管的捕获槽口处。在丝线沿着导引沟槽的导引边或导丝件的导边进行导引时,一个交织凸纹的卷绕形成于满的卷筒上。
当空筒管的捕获沟槽与丝线接触后,在空筒管与满的卷筒之间的一段丝线将由于卷绕轴的旋转被拉紧直至拉断。为了避免特别是粗纤度(Titer)丝线的情况时,丝线会由于张力又会从空筒管的捕获沟槽内脱出,有利地提供了一个丝线的切断刀,其横向于导边且距导引边一定的距离。一旦丝线被空筒管捕获住,位于空筒管和满卷筒之间的一段丝线就将沿导丝件的导边离开丝线偏转杆直至丝线与丝线切断刀相接触并被切断。
有利地,导丝件包括一个横向于导边的滑离边,该滑离边至少从导边的一端横跨边缘部区域的长度。这种卷绕机优点在于,其丝线切换装置,可与丝线的位置无关地在横动行程内移进偏转位置,当丝线偏转杆摆入时处于端部区域的丝线能够通过导丝件的滑移边可靠地到达偏转位置。
由于仅在丝线被捕获时,要求在满卷筒上排布丝线的横动行程减少,为此,导丝件通过一个设在丝线偏转杆上的旋转装置从闲暇位置转至导引位置。这样的卷绕机具有特别的优点。在该实施例中丝线偏转杆上的旋转装置将导丝件从闲暇位置旋转至一个导引位置。在导引位置,横动动行程被减小。然而,当导丝件位于闲暇位置时它可以将丝线分布在整个满卷筒的卷绕长度上。
为了确保丝线切换装置能够通过旋转轴转台在偏转位置移动,而同时在丝线切换装置与停止件之间不脱离接触,需要丝线切换装置以最小的接触力贴靠在停止件上。然而,该最小的贴靠力不会影响轴转台的继续运转。有利地,丝线切换装置的驱动件为一个活塞气缸装置,它移动一个与丝线切换装置相连接的齿轮啮合的齿条,并且它产生一个使丝线切换装置与停止件相接触所需的最小的力。在该最佳实施例的卷绕机中,这一最小贴靠力是由驱动装置自身施加的。
然而,不使用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一个弹簧与丝线切换装置的接触来施加这一最小的贴靠力。
有利地,丝线切换装置可旋转地支承在接触辊支持件上,并且接触辊支持件本身这样可移动地设在机架上,使得接触辊的位置可以进行改变。其优点是,丝线切换装置的设置可以在接触辊的支撑件上旋转。为此接触辊支撑件的移动将产生一个附加的参数以改变丝线在空筒管上的包绕,此时丝线在丝线切换装置中在偏转位置引导。例如通过降低接触辊支撑件,丝线在空筒管上的包绕(量)就被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卷绕机在丝线切换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和2所示的卷绕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卷绕机在切换丝线时的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卷绕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具有可旋转导丝件的丝线偏转杆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卷绕机在最初生头时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卷绕机的所述实施例中,丝线1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连续地引入卷绕机。丝线1一开始通过导丝件2引入,该导丝件2形成横动三角的顶点。接着丝线到达往复横动装置3,它构成所谓的翼形往复横动系统。在这个往复横动系统中,丝线1沿一个导杆6由两个对置旋转的翼片4和5进行横动,其中一个旋转刀片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导引并且潜入导杆6下面,同时另一个旋转刀片沿另一个方向进行导引并潜入导杆6的下面,旋转刀片4和5由两个转动体和一个驱动装置7进行驱动,两个转动体由一个传动装置相互连接。往复横动装置3安装在一个往复横动支架8上。
在往复横动装置的下游,丝线1在接触辊10上被偏转大于90度并且卷绕在卷筒15上。在卷绕过程中,接触辊10贴靠于卷筒15的表面上。
卷绕轴17可偏心转动地设置在轴转台20上。一个未示的电动马达用于驱动卷绕轴17,在轴转台20上,大约与卷绕轴17偏置180度可偏心旋转地设置一个第二悬臂卷绕轴18,卷绕轴18支撑着一个空的筒管19。同样的,一个未示的电动马达用于驱动卷绕轴18。
轴转台20可转动地安装在卷绕机的机架上,并且它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摆动。该驱动机构这样旋转轴转台20,使得在常规操作下接触辊靠在卷筒表面时卷筒直径增加时拉大接触辊10和卷绕轴17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卷筒15的直径有关地对轴转台20进行控制。
接触辊10以轴9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撑件12上。在相对的一侧,接触辊支撑件12通过一个摆动支承13枢轴地与机架14连接,这样,接触辊10就能够相对于卷筒15进行径向移动。接触辊10与一个马达50相连接,该马达以恒定的圆周速度驱动该接触辊10。接触辊支撑件12与往复横动支架8连接,这将保证在接触辊移动过程中接触辊与往复横动装置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一个卸荷装置51与接触辊12啮合。该卸荷装置从底部克服接触辊10和支撑件12的重量向上作用,因此接触辊10和卷筒15的接触压力可以进行调节。而且卸荷装置还可以将接触辊从卷筒15上抬起。
图1至5中本发明卷绕机的实例显示了从满卷筒15到空筒管19切换丝线的丝线切换装置。在此,接触辊10通过卸荷装置51从卷筒表面抬起并且带有卷筒15的卷绕轴17由轴转台20从卷绕区域朝切换区转动,同时带有空筒管19的卷绕轴18从切换区转至卷绕区。为了使从接触辊10到满卷筒15运行的丝线与转至卷绕区的空筒管19相接触,将提供一个卷绕机的丝线切换装置21,其将使丝线在空筒管19和满卷筒15构成的丝线通道中从闲暇位置27摆到偏转位置28。
在图1-3的卷绕机中,丝线切换装置21包括一个摇臂23和一个丝线偏转杆25。摇臂23一端与摆动驱动装置22连接,在另一端安装有丝线偏转杆25。驱动装置22的摇臂23被设置在接触辊支撑件12上,然而它们也可以安装在一个固接于机架上的支撑件上。在往复横动范围以外丝线偏转杆装有一个附件24。在偏转位置28内附件24靠接着一个停止件29,图1显示了接触之前的瞬时状态。停止件29安装在轴转台20上。摇臂23与一个弹簧26相连接,因此附件24弹簧加载地靠在停止件29上。丝线偏转杆25具有一个接触丝线的导引边32,该导引边的长度基本上为卷筒的整个长度(图3所示)。在卷筒与筒管19的捕获槽21对置的端部区域,丝线偏转杆25中形成一个导引沟槽33。该沟槽33具有一个大致横向于引导边32的导边35。这样,沿引导边32往复的导引丝线1只被导引至沟槽33的导边35处。这将缩短在卷筒15上排布丝线的横动行程。卷筒端部和引导边平面之间的间距形成了一个端部区域,在此区域丝线不能够被排布于卷筒上。
在往复横动装置3的区域内,设置一个安装有可动的导丝件的定位装置11。定位装置可以方便地将丝线1从往复横动装置的作用区域内抬起并随后将其移动至捕获位置。
在切换丝线时,图1-3所示的卷绕机操作如下:
图1中,具有满卷筒15的卷绕轴17被旋转出卷绕区域。在轴转台20旋转卷绕轴17和18的同时,丝线切换装置21的摆动驱动装置22被致动,因此,摇杆23就从其闲暇位置27摆至偏转位置28,该偏转位置由停止件29所限定。现在,丝线偏转杆25将位于接触辊和满卷筒15卷绕点之间的丝线1偏转至它们偏转位置。此时,引入的丝线将从接触辊10运行至丝线偏转杆25。在这个过程中,空筒管19由丝线在接触辊和丝线偏转杆之间的区域部分缠绕。丝线1继续处于往复横动装置3内并在横动行程内被往复导向。为此丝线沿着丝线偏转杆的导引边32运行。卷绕轴18和17被逆时针驱动。
图2示出了图1的卷绕机,其中,卷绕轴17和18由于轴转台20的旋转而处于一个变化的位置。偏转位置28以一个相同的程度变化。这样,卷绕轴18和偏转装置21的偏转位置28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大致保持不变,因此丝线在空筒管19上卷绕的包绕量大致相等。现在定位装置11将丝线从往复横动装置3上抬起并将其送至捕获位置。
图3显示了丝线的运行路径,图3所示的卷绕机具有多个卷绕部位(显示了4个)。由于在丝线从切换位置到空筒管的位置丝线的运行是相同的,因此,仅就一个卷绕位置对丝线的切换进行描述。定位装置11位于横动区外的捕获位置。当定位装置11移动到捕获位置时,丝线沿偏转杆的引导边32滑到导引沟槽33的导边35。定位装置11的捕获位置现在相对导边35偏置在横动的范围之外,使丝线1如图3所示有一个倾斜的运行路径。在此,丝线1进入空筒管19的捕获槽41中。如图2所示,丝线的移动方向与被驱动的空筒管19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上述的操作为被称为常规的同向捕获(Gleichlauffangen)。
一旦丝线1被空筒管19的捕获槽41捕获住,位于空筒管19和满卷筒15之间的一段丝线就被旋转轴17和18的旋转拉紧并被拉断。此时定位装置11将丝线1返回到往复横动装置上。这样,在空筒管19上形成所谓的废卷绕(Abfall Wickel)。同时,轴转台20将带有空筒管19的卷绕轴18旋转至卷绕区域的开始位置。在第一层丝线卷绕到空筒管上之后,接触辊10通过与接触辊支架12相啮合的卸荷装置51与新卷绕的卷筒相接触,此时丝线切换装置21已由摆动驱动装置22旋转到它的闲暇位置27。一个新的卷绕过程便开始了,此时,满卷筒15正准备落筒。
图4和图5显示了一个与图1-3所示的卷绕机相同结构的本发明卷绕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因此,这里将参照图1-3中的描述。在图4所示的丝线切换装置21中,摇臂23与小齿轮42相连接,该小齿轮42可转动地支撑于接触辊支持件12上,小齿轮42与齿条43相啮合,该齿条由一个活塞气缸装置40移动,其移动方式为要使安装在小齿轮42上的摇臂23可从闲暇位置27摆动到偏转位置28。在这种卷绕机中停止件为一个脱离环31(Abschiebering),该脱离环不可转动地装在卷绕轴18的轴承端。该脱离环31具有一个曲线形的停止表面30,因此,附件24可在连续旋转的情况下沿停止表面30滑动,曲线的停止表面30将允许在轴转台旋转时增加缠绕的程度。这种布置可以使得首先可在空筒管19上产生一很小程度的缠绕以进行丝线的切换。只有在轴转台将旋转轴18大约转到卷绕区的开始位置之后,丝线才能够被缠绕,并达到将其握持在空筒管上所必需的缠绕量。这种结构将减少切换操作中所引发的纱线张力的波动。为了在定位装置移动到捕获位置时将丝线1可靠地保持在满卷筒15上,丝线的偏转杆25上安装有一个导丝件34。该导丝件34与一个旋转驱动件39相连接,它可以在丝线偏转杆25上将导丝件从一个闲暇位置转至操作位置。这样,它可以将丝线铺放在卷筒的整个长度上直至其从往复横动装置上去除。只有在定位装置11将丝线从往复横动装置3上抬离之后导丝件34才转到它的操作位置,因此,上述的精确的捕获操作才能开始。
另外,脱离环31也可以用于从卷绕轴上推动满的卷筒,为此一个在气缸上引导的脱离叉(未示)与脱离环31啮合。
如图6所示在定位装置11的捕获位置,丝线1在导丝件34的导边35上进行引导,丝线偏转杆25被制成空心的圆柱形,它的外壳表面带有一个长孔47,一个销46从该长孔47中伸出并与导丝件34相连接,在丝线偏转杆25的内部,销46与轴45相连接,在轴45的内侧丝线偏转杆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耦接。
在丝线1被空筒管捕获之后,卷绕轴18的旋转使得丝线1沿导边35滑动直至其到达丝线切断装置37,该切断装置37设置在离开丝线偏转杆的导引边32一定的距离处。丝线切断装置37将切断丝线1,导引边32与丝线切断装置37之间的间距的选择,要保证在卷筒15的卷绕直径非常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切换操作,如图4中虚线中的丝线通道所示的那样。在如图4所示的丝线通道的情况下,丝线不沿丝线偏转杆的导引边进行导引,在接触辊和卷绕成小直径的卷筒15之间运行的自然丝线已经在空筒管19上卷绕了将其捕获住所必须的包绕(量)。
在导引边32的伸出位置中,导丝件34具有一个平行的滑动边38,该滑动边38的长度要足以覆盖住横动行程或边缘区域的卷筒长度,因此,保证卷筒15端部的丝线不受妨碍地到达导边35的区域内。
在图5所示的卷绕机中,将可以使丝线偏转杆上的附件部分24作为接触开关,该接触开关与旋转驱动件39相接触。一旦接触开关与脱离环31接触,旋转驱动件将通电并将导丝件34从其闲暇位置旋转到操作位置。同样在图5所示的卷绕机中也具有并排布置的多个卷绕位置。在此,丝线偏转杆25上安装有多个相间的导丝件34,它们通过一个公用轴与旋转驱动件39相连接。
图7显示了图4所示的卷绕机在最初的生头阶段的情况。在这一步骤中丝线切换装置21从其闲暇位置27转换到生头位置44。在生头位置44中丝线1被从往复横动装置的区域和接触辊的区域内去除掉。丝线1沿丝线偏转杆25的导引边33运行到丝线生头枪49处,通过该生头枪49丝线被引入生头装置48。生头装置48包括一个纵侧移动的导丝件,它将一根或多根丝线送至一个生头位置。在丝线1到达生头位置后,丝线切换装置21将从生头位置摆到偏转位置。同时轴转台旋转卷绕轴18和空筒管19进入丝线通道。由定位装置11接收的丝线在丝线切换装置21旋转过程中被移至捕获位置并被捕获在空筒管19上。在空筒管19捕获住丝线之后,新的卷绕过程将开始。卸荷装置51将使接触辊10与新卷绕的卷筒相接触。
在生头位置,导丝件34位于它的闲暇位置,这样丝线就能够沿丝线偏转杆25的导引边32进行滑动。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连续运行的丝线(1)卷绕到卷筒(15)上的卷绕机,包括:一个往复横动装置(3)以及其下游的一个接触辊(10),该接触辊(10)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支持件(12)上,以及两个可转动地偏心安装于轴转台(20)上的卷绕轴(17,18),其中丝线的切换操作是通过轴转台(20)的旋转将丝线从装在卷绕轴(17)上的满卷筒(15)上,切换到另一个卷绕轴(18)上的空筒管(19)上,具有满卷筒(15)的卷绕轴(17)从卷绕区转至切换区,并且带有空筒管(19)的卷绕轴(18)从切换区转至卷绕区,其中,为了从满卷筒(15)上将丝线(1)切换至空筒管(19)上,丝线由切换装置(21)在满卷筒(15)和空筒管(19)之间进行引导,该切换装置(21)可通过驱动件(22)从一个闲暇位置(27)移动到在丝线通道内的偏转位置(28),以及,靠近往复横动装置设置有一个定位装置(11)以便使被切换的丝线从往复横动装置引导至捕获位置,在捕获位置丝线(1)将通过空筒管(19)上的捕获槽(41)运行,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的偏转位置(28)由一个轴转台(20)上的停止件(29)限定,以及丝线切换装置(21)这样力锁合地贴靠在停止件(29)上,使得偏转位置(28)可随轴转台(20)的旋转进行位置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包括一个附件(24),它在偏转位置(28)可滑动地贴靠在停止件(2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件(29)具有一个弯曲形的停止表面(3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停止件(29)为一个不转动的脱离环(31),其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卷绕轴(17,18)上,以便推离满的卷筒(15)。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包括一个摇臂(23)和一个丝线偏转杆(25),该摇臂(23)铰支于机架(14)上,该偏转杆(25)安装在摇臂(23)的自由端,该丝线偏转杆包括在卷筒(15)长度上延伸的导引边(32),并通过该导引边(32)在偏转位置(28)内导引丝线(1)。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与捕获槽(41)对置的卷筒端部在往复横动行程内,导引边(32)这样由导引沟槽(33)确定或由一个具有横向于导引边(32)的导边(35)的导丝件(34)限定,使往复横动的丝线(1)不落在卷筒端部和导边(35)之间形成的端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导引沟槽(33)的导边(35)或导丝件(34)的导边(35),通过一个基本上与导引边(32)平行的丝线切断装置(37)定位在距导引边(32)一定的距离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导丝件(34)包括一个横向于导边(35)的滑离边(38),该滑离边至少从导边(35)的一端横跨边缘部区域(36)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导丝件(34)通过一个设在丝线偏转杆(25)上的旋转装置(39)从闲暇位置转至导引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的附件(24)被作为接触开关,其在与停止件(29)相接触时致动旋转装置(39)用以将导丝件(34)移动至导引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的驱动件为一个活塞气缸装置(40),它移动一个与丝线切换装置(21)相连接的齿轮(42)啮合的齿条(43),并且它产生一个使丝线切换装置(21)与停止件(29)相接触所需的最小的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与一个弹簧(26)相连,它产生一个保持丝线切换装置(21)与停止件(29)相接触所需的最小的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21)可旋转地支承在接触辊支持件(12)上,并且接触辊支持件(12)本身这样可移动地设在机架(14)上,使得接触辊(10)的位置可以进行改变。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最初的生头阶段,丝线切换装置(21)可从其闲暇位置(27)转至生头位置(44),在生头位置(44)丝线切换装置(21)将丝线导引出往复横动装置和接触辊。
15.一种从卷绕机上的满卷筒上将丝线切换到空筒管上的方法,该卷绕机具有一个往复横动装置和两个偏心安装的卷绕轴,它们旋转地安装在轴转台上,用于接收满卷筒和空筒管,其中,在卷绕过程中在其运行到满卷筒之前该丝线贴靠在接触辊的外周上,其中,通过轴转台的旋转满卷筒从卷绕区域转到切换区域,并且空筒管从切换区转到卷绕区,其中,空筒管与运行至满卷筒的丝线相接触,在空筒管和满卷筒之间在偏转位置中丝线由切换装置进行引导,该偏转位置决定了丝线在空筒管上的包绕,以及其中可定位的导丝件导引被切换的丝线从往复横动位置到捕获位置,在此,丝线通过空筒管上的捕获槽运行,其特征在于,丝线切换装置的偏转位置由轴转台的运动这样进行变化,使得可对丝线在空筒管上包绕的大小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739844 | 1997-09-11 | ||
DE19739844.8 | 1997-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7143A CN1237143A (zh) | 1999-12-01 |
CN1163395C true CN1163395C (zh) | 2004-08-25 |
Family
ID=7841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8012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395C (zh) | 1997-09-11 | 1998-08-21 |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70827A (zh) |
EP (1) | EP0937008B1 (zh) |
KR (1) | KR100531232B1 (zh) |
CN (1) | CN1163395C (zh) |
DE (1) | DE59806184D1 (zh) |
TW (1) | TW383291B (zh) |
WO (1) | WO19990128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8689A (en) * | 1997-07-10 | 2000-12-12 | Barmag-Spinnzwirn Gmbh |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EP1052210B1 (en) * | 1998-09-04 | 2007-03-07 | Toray Industries, Inc. | Take-up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thetic fibers |
WO2001081222A2 (en) * | 2000-04-20 | 2001-11-01 | Owens Corni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nding a fibrous strand |
US6622956B2 (en) * | 2000-11-08 | 2003-09-23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Take-up winder |
JP4074545B2 (ja) * | 2003-04-24 | 2008-04-0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の糸条案内装置 |
JP2007504070A (ja) * | 2003-09-03 | 2007-03-01 | ザウラ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巻取り機の複数のスリーブを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FR2872807B1 (fr) * | 2004-07-08 | 2006-09-22 | Saint Gobain Vetrotex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un fil au sein d'un bobinoir |
JP2007112625A (ja) * | 2005-09-20 | 2007-05-10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用巻取り装置 |
EP2185454B1 (en) * | 2007-09-07 | 2011-05-11 | Lohia Starlinger Limited | Device for introducing yarn to the grasping device of an automatic turret type winder |
DE102008005810A1 (de) * | 2008-01-24 | 2009-07-30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
DE102009007759A1 (de) | 2008-02-22 | 2009-08-2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CN102009874A (zh) * | 2010-11-16 | 2011-04-13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卷绕机转盘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
JP5647563B2 (ja) * | 2011-05-11 | 2014-12-24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条巻取機 |
WO2013010279A1 (en) * | 2011-07-15 | 2013-01-2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Roving winder and method of winding rovings on to bobbins |
DE102012005374B4 (de) * | 2012-03-16 | 2023-09-28 | Maschinenfabrik Niehoff Gmbh & Co Kg | Spulenwechselvorrichtung |
US9725277B2 (en) | 2013-01-24 | 2017-08-08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Winding machine |
US20150360800A1 (en) * | 2014-06-11 | 2015-12-17 | Winda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free end of wound cable |
CN107673098A (zh) * | 2017-08-03 | 2018-02-09 |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钢带收卷系统 |
CN109279401A (zh) * | 2018-11-06 | 2019-01-29 | 苏州极数印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多通道印刷机收纸系统的导轨结构 |
CN109353884B (zh) * | 2018-12-07 | 2023-08-01 | 天津富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排缆装置 |
JP7447121B2 (ja) * | 2018-12-19 | 2024-03-11 |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巻取り機 |
DE102019206951A1 (de) * | 2019-01-17 | 2020-07-23 | Sms Group Gmbh | Wendehaspel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Wendehaspe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14675A (en) * | 1978-02-28 | 1979-09-06 | Toray Ind Inc | Turret type thread stripe winder |
DE3805347A1 (de) * | 1988-02-20 | 1989-08-3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Aufspulmaschine |
US4969607A (en) * | 1988-11-04 | 1990-11-13 |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yarn into the catch slot of an empty bobbin tube |
DE8916288U1 (de) * | 1988-12-22 | 1997-05-22 | Barmag Ag, 42897 Remscheid | Aufspulmaschine |
DE69031617T2 (de) * | 1989-09-27 | 1998-04-02 | Kamitsu Seisakusho Ltd | Garnaufwindeanordnung vom revolvertyp |
GB2248856B (en) * | 1990-10-19 | 1994-08-17 | Rieter Scragg Ltd | Yarn transfer arrangement |
JP3288377B2 (ja) * | 1992-03-05 | 2002-06-04 | バルマーク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巻取り機 |
US5566904A (en) * | 1993-04-23 | 1996-10-22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winding elastic yarn on a plurality of bobbin holders |
JP2843964B2 (ja) * | 1994-06-27 | 1999-01-06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ターレット型巻取機 |
EP0757658B1 (de) * | 1995-02-24 | 1999-05-12 | Barmag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vollspulen gegen leerhülsen an einer aufwickelmaschine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 |
DE19520285C1 (de) * | 1995-06-02 | 1996-06-20 | Iwka Industrieanlagen Gmbh | Aufspulvorrichtung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 anlaufenden Faden |
-
1998
- 1998-08-21 WO PCT/EP1998/005341 patent/WO1999012837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8-08-21 US US09/297,436 patent/US607082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21 CN CNB988012901A patent/CN11633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21 EP EP98951310A patent/EP0937008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21 DE DE59806184T patent/DE5980618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21 KR KR10-1999-7003946A patent/KR10053123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8-27 TW TW087114215A patent/TW38329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00068901A (ko) | 2000-11-25 |
EP0937008B1 (de) | 2002-11-06 |
DE59806184D1 (de) | 2002-12-12 |
WO1999012837A1 (de) | 1999-03-18 |
US6070827A (en) | 2000-06-06 |
TW383291B (en) | 2000-03-01 |
KR100531232B1 (ko) | 2005-11-25 |
CN1237143A (zh) | 1999-12-01 |
EP0937008A1 (de) | 1999-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3395C (zh) |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 |
CN1279230C (zh) | 自由端气流纺纱机 | |
CN1319833C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0347062C (zh) | 开动一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US3913852A (en) | Wind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 |
US4451007A (en) | Yarn winding apparatus | |
JPH0881837A (ja) | あや巻き管糸を製作する繊維機械のサービス装置 | |
CN1872647A (zh) |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机构的纱线横动装置 | |
GB2096188A (en) | Winding continuously delivered yarn without yarn stoppage or loss | |
US5716016A (en) | Turret type yarn winder with reduced tension variation during switching | |
EP012810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yarn in turret-type winder | |
KR100400098B1 (ko) | 탄성사용방사권취기와그실전환방법 | |
CN1251951C (zh) |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 |
US5566904A (en) |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winding elastic yarn on a plurality of bobbin holders | |
EP0927695B1 (en) | Elastic yarn take-up winder and package | |
US6053450A (en) | Machine and method of forming yarn package | |
CN1100715C (zh) | 卷绕机 | |
US4099679A (en) | Dual yarn tie-up and transfer tail apparatus | |
US6158689A (en) |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11131C (zh) | 纱线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 |
US4103833A (en) | Yarn winding apparatus | |
CN101423156B (zh) | 用于回转型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引导装置 | |
JP2023131992A (ja) | 糸巻取機 | |
JPH07300281A (ja) | 連続した糸又はヤーンを巻き取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H11263533A (ja) | 巻取機のリボン巻防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emschei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aft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Remschei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ula GmbH & Co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AURER GMBH + CO K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