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311643B -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1643B
CN116311643B CN202211263996.6A CN202211263996A CN116311643B CN 116311643 B CN116311643 B CN 116311643B CN 202211263996 A CN202211263996 A CN 202211263996A CN 116311643 B CN116311643 B CN 116311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mobile device
entrance guard
access control
nfc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3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1643A (zh
Inventor
洪桢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hu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hu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hu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hu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39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1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1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1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1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1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07C9/25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electronicall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9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the pass containing active electronic elements, e.g. smartc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属于NFC门禁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认证模块读取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并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获取NFC移动设备的账号信息,并将账号信息传输至鉴权服务器对账号信息的权限进行判断,当账号信息不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且同时具有门禁开启权限时调取人脸识别模块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基于人脸识别结果判断人员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则认证模块输出门禁认证成功信息,并开启门禁;若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则输出门禁认证成功信息,并开启门禁,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门禁识别的准确性以及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NFC门禁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移动设备、NFC技术和智能门禁系统所组成的智能门锁系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化。例如替代现有的公司上下班打卡制度,特定时间内方可出入。实现公共区域的防盗,当公共区域处于关闭期间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这些区域。
为了实现NFC移动设备的门禁认证,在授权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9493493B《一种基于NFC的安全智能型酒店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中利用门锁硬件控制系统在安全传输服务器的支持下,与手机客户端和鉴权服务器的交互,完成正常的开门操作,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开门模块输入正确的指令控制门锁开启和关闭,利用网络接口连接设备能够对门锁硬件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本发明结构合理,可以有效提高酒店的安全性,但是却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通过在移动设备中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对门禁进行开启,操作过于复杂,无法实现对门禁的无感开启,不仅效率较低,而且用户的体验很差;
2)没有首先对移动设备的身份进行判定,由于当移动设备的身份不准确时,此时再无进行其它认证的必要,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同时对于门禁认证模块来说,往往采用电池的方式进行供电,过多的电能浪费也会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变差。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及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包括:
S11将NFC移动设备接近智能入住门禁认证的认证模块处,并建立近场通信,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传输至所述认证模块,所述认证模块基于所述IMEI码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12,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
S12采用近场通信的方式得到所述NFC移动设备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传输至鉴权服务器;
S13基于所述鉴权服务器对所述账号信息的权限进行判断,并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若否,则进入步骤S14,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S14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调取人脸识别模块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若否则认证失败;基于所述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S15认证模块输出门禁认证成功信息,并开启门禁。
在NFC移动设备与认证模块接触时,认证模块内部的NFC模块会与所述NFC移动设备建立通信,具体的举个例子,所述NFC移动设备为移动手机,并读取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从而可以实现对NFC移动设备的身份的判定,只有其属于在数据库中的NFC移动设备才继续对通过近场通信读取其账号信号,基于账号信息确定是否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直接认证成功,若否,则对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进行匹配,只有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进一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确定具有门禁开启权限的基础上,则认证成功,否则则认证失败,从而可以实现门禁认证的无感识别,解决了原来的识别步骤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率先对NFC移动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导致的过多的电能消耗的技术问题,在降低电能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效率和更加安全的门禁识别,提升了门禁认证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判断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的具体步骤为:
S21所述认证模块通过建立的近场通信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处于解锁状态,若否,则输出解锁提醒信息,并当所述NFC移动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进入步骤S22;
S22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S23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并基于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管理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S24移动设备认证成功,所述NFC移动设备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
通过首先对解锁与否状态的判断,进一步提升了门禁认证的安全性,防止由于手机被盗导致的可能门禁错误认证成功的技术问题的出现,同时通过对于IMEI码认证错误的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具有权限,防止了由于主人临时遗失手机或者更换手机,最终进不了家门的技术问题的出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由于门禁管理权限只有主人才能拥有,这也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多步骤的判断,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由于多种手段同时认证导致的电能消耗过多以及秩序混乱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当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不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且所述人员具有门禁管理权限,则自动对所述认证模块的IMEI数据库进行自动更新,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添加其中,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通过自动实现IMEI数据库的更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防止由于操作不熟练或者其他导致的无法实时更新IMEI码,过多的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导致的电能消耗过多以及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具体步骤为:
S31提取所述尝试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并基于所述面部图像进行SIFT特征提取得到SIFT面部特征;
S32将所述SIFT面部特征与对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SIFT账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匹配结果是否为同一个人,若否,则进入步骤S33,若是则输出匹配成功结果;
S33对所述面部图像采用基于ResNet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人员身份,并基于所述人员身份确定其权限。
通过首先基于SIFT面部特征与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SIFT账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进行人员身份的判断,从而避免了机器学习算法效率低认证速度慢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在验证失败后,再采用基于ResNet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型进行识别,进一步保证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基于IWOA算法对所述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进行寻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对WOA算法的惯性权重进行改进,形成所述IWOA算法,其中改进后的惯性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Tmax为最大迭代次数,K1为权值,f(X)表示鲸鱼X的适应度值;f(X*(1))表示第1次迭代中最优鲸鱼个体适应度值。
通过对惯性权重的修改,从而对惯性权重进行自适应修正,保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当认证失败时,所述鉴权服务器会将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进行存储,并将所述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传输至管理移动终端。
通过将面部图像以及认证时间的存储和发送,进一步保证了门禁管理和验证的安全性,防止由于陌生人导致的安全隐患,也进一步保留了证据,促进了主人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自动报警模块,当所述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认证失败的次数大于三次以后,所述自动报警模块进行自动报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上述的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施上述的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判断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实施例1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包括:
S11将NFC移动设备接近智能入住门禁认证的认证模块处,并建立近场通信,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传输至所述认证模块,所述认证模块基于所述IMEI码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12,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
具体的举个例子,当移动设备认证失败时,此时无须进行其他的认证操作,这样也保证了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对于NFC设备验证来说,移动设备属于非法设备时,则无须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具体的举个例子,所述认证模块存储有登记的移动设备的IMEI码数据库,当得到IMEI码后,会自动与IMEI码数据库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的结果确定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
具体的举个例子,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蓝牙或者NFC,对IMEI码数据库进行更新以及权限管理。
S12采用近场通信的方式得到所述NFC移动设备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传输至鉴权服务器;
具体的举个例子,所述账号信息可以为包含账号和密码的信息,也可以为仅为账号的信息。
S13基于所述鉴权服务器对所述账号信息的权限进行判断,并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若否,则进入步骤S14,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S14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调取人脸识别模块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若否则认证失败;基于所述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具体的举个例子,当账号信息具有门禁开启权限,但是是其他时间段的,因此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确认人员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进行了人员身份的精确认定,当没有门禁开启权限时,则不再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精确认定,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S15认证模块输出门禁认证成功信息,并开启门禁。
在NFC移动设备与认证模块接触时,认证模块内部的NFC模块会与所述NFC移动设备建立通信,具体的举个例子,所述NFC移动设备为移动手机,并读取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从而可以实现对NFC移动设备的身份的判定,只有其属于在数据库中的NFC移动设备才继续对通过近场通信读取其账号信号,基于账号信息确定是否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直接认证成功,若否,则对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进行匹配,只有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进一步通过人脸识别模块确定具有门禁开启权限的基础上,则认证成功,否则则认证失败,从而可以实现门禁认证的无感识别,解决了原来的识别步骤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率先对NFC移动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导致的过多的电能消耗的技术问题,在降低电能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效率和更加安全的门禁识别,提升了门禁认证的安全性。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判断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的具体步骤为:
S21所述认证模块通过建立的近场通信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处于解锁状态,若否,则输出解锁提醒信息,并当所述NFC移动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进入步骤S22;
S22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S23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并基于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管理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S24移动设备认证成功,所述NFC移动设备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
通过首先对解锁与否状态的判断,进一步提升了门禁认证的安全性,防止由于手机被盗导致的可能门禁错误认证成功的技术问题的出现,同时通过对于IMEI码认证错误的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具有权限,防止了由于主人临时遗失手机或者更换手机,最终进不了家门的技术问题的出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由于门禁管理权限只有主人才能拥有,这也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多步骤的判断,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由于多种手段同时认证导致的电能消耗过多以及秩序混乱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不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且所述人员具有门禁管理权限,则自动对所述认证模块的IMEI数据库进行自动更新,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添加其中,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具体的举个例子,当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不再IMEI数据库中,则确定NFC移动设备不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但是通过人脸验证模块确定所述人员具有门禁管理权限,则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添加至IMEI数据库。
通过自动实现IMEI数据库的更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防止由于操作不熟练或者其他导致的无法实时更新IMEI码,过多的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导致的电能消耗过多以及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具体步骤为:
S31提取所述尝试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并基于所述面部图像进行SIFT特征提取得到SIFT面部特征;
S32将所述SIFT面部特征与对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SIFT账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匹配结果是否为同一个人,若否,则进入步骤S33,若是则输出匹配成功结果;
S33对所述面部图像采用基于ResNet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人员身份,并基于所述人员身份确定其权限。
通过首先基于SIFT面部特征与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SIFT账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进行人员身份的判断,从而避免了机器学习算法效率低认证速度慢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在验证失败后,再采用基于ResNet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型进行识别,进一步保证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采用基于IWOA算法对所述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进行寻优。
具体的举个例子,在寻优之前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设定为10层,在进行预测时,其时间为0.12s,通过基于IWOA算法对所述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进行寻优,从而将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设定为7层,其时间也缩短至0.105s。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对WOA算法的惯性权重进行改进,形成所述IWOA算法,其中改进后的惯性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Tmax为最大迭代次数,K1为权值,f(X)表示鲸鱼X的适应度值;f(X*(1))表示第1次迭代中最优鲸鱼个体适应度值。
通过对惯性权重的修改,从而对惯性权重进行自适应修正,保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认证失败时,所述鉴权服务器会将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进行存储,并将所述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传输至管理移动终端。
具体的举个例子,当认证失败时,会通过门禁上的摄像装置获取人员的面部图像、验证的时间,并通过GSM、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会将信息进行转发至管理移动终端。
通过将面部图像以及认证时间的存储和发送,进一步保证了门禁管理和验证的安全性,防止由于陌生人导致的安全隐患,也进一步保留了证据,促进了主人的安全性。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报警模块,当所述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认证失败的次数大于三次以后,所述自动报警模块进行自动报警。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上述的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施上述的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S11将NFC移动设备接近智能入住门禁认证的认证模块处,并建立近场通信,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传输至所述认证模块,所述认证模块基于所述IMEI码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12,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
S12采用近场通信的方式得到所述NFC移动设备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传输至鉴权服务器;
S13基于所述鉴权服务器对所述账号信息的权限进行判断,并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当前时段的门禁开启权限,若否,则进入步骤S14,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S14判断所述账号信息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调取人脸识别模块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若否则认证失败;基于所述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开启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15;
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具体步骤为:
S31提取所述尝试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并基于所述面部图像进行SIFT特征提取得到SIFT面部特征;
S32将所述SIFT面部特征与对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SIFT账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匹配结果是否为同一个人,若否,则进入步骤S33,若是则输出匹配成功结果;
S33对所述面部图像采用基于ResNet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人员身份,并基于所述人员身份确定其权限;
采用基于IWOA算法对所述ResNet算法的隐含层数量进行寻优;
对WOA算法的惯性权重进行改进,形成所述IWOA算法,其中改进后的惯性权重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Tmax为最大迭代次数,K1为权值,f(X)表示鲸鱼X的适应度值;f(X*(1))表示第1次迭代中最优鲸鱼个体适应度值;
S15认证模块输出门禁认证成功信息,并开启门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的具体步骤为:
S21所述认证模块通过建立的近场通信判断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处于解锁状态,若否,则输出解锁提醒信息,并当所述NFC移动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进入步骤S22;
S22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是否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S23对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并基于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所述人员是否具有门禁管理权限,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移动设备认证失败,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S24 移动设备认证成功,所述NFC移动设备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基于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确定所述NFC移动设备不属于登记的移动设备且所述人员具有门禁管理权限,则自动对所述认证模块的IMEI数据库进行自动更新,将所述NFC移动设备的IMEI码添加其中,所述门禁管理权限为最高权限,不仅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同时还具有门禁的管理权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认证失败时,所述鉴权服务器会将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的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进行存储,并将所述面部图像以及尝试门禁认证时间传输至管理移动终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报警模块,当所述尝试门禁认证的人员认证失败的次数大于三次以后,所述自动报警模块进行自动报警。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施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CN202211263996.6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Active CN116311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3996.6A CN116311643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3996.6A CN116311643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1643A CN116311643A (zh) 2023-06-23
CN116311643B true CN116311643B (zh) 2024-01-05

Family

ID=8678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3996.6A Active CN116311643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1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3005B (zh) * 2023-12-27 2025-03-11 浙江天怀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建筑运维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9921809B (zh) * 2025-04-03 2025-07-15 广东众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串口透传nfc双界面通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1817A (zh) * 2016-09-05 2017-01-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方法、移动终端和门禁服务器
CN109544752A (zh) * 2018-11-26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门禁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89478A (zh) * 2020-04-24 2020-08-04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门禁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1994A (zh) * 2020-12-14 2021-03-23 杭州云门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前实名认证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1817A (zh) * 2016-09-05 2017-01-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方法、移动终端和门禁服务器
CN109544752A (zh) * 2018-11-26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门禁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89478A (zh) * 2020-04-24 2020-08-04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门禁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1994A (zh) * 2020-12-14 2021-03-23 杭州云门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前实名认证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1643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1643B (zh) 一种基于nfc移动设备的智能入住门禁认证方法
US11017621B1 (en) Mobile digital locking technology
CN107742339B (zh) 一种基于平台的无源电子锁具的管理方法
CN105551118B (zh) 一种电子钥匙开启门禁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US12230083B2 (en) Mobile digital locking technology
US20180359635A1 (en) Securitization of Tempora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Via Authentic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Wireless User and Access Devices
US12361775B2 (en) Access control device,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access control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10872484B1 (en) Mobile digital locking technology
CN205121680U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蓝牙门锁系统
CN109255873A (zh) 蓝牙开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665352B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942863B (zh) 一种智能锁的钥匙扣的配制方法
US10548015B2 (en) Mobile device security lock
KR101765080B1 (ko) IoT 기반의 스마트 도어락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7251565A (ja)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装置、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57386B1 (ko) 출입 인증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847276A (zh) 一种门禁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JP4494851B2 (ja) 錠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スワード無効化方法
CN111243137A (zh) 一种基于开放架构的智能门锁安全管理系统
US20200389327A1 (en) Asymmetric cryptography assisted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protocols
CN110675538A (zh)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
KR102831145B1 (ko) 얼굴 코드 값 기반 잠금 장치 해제 방법
JP6399247B2 (ja) タグ、認証システム、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自動ドア制御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20125666A (ja) 電子解錠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30695B1 (ko) 비콘 기반 출입 통제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mart check-in access control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NFC mobile devic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105

Pledgee: Hangzhou United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Xihu District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Tianhuai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4869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