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9896A -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19896A CN116219896A CN202310372038.0A CN202310372038A CN116219896A CN 116219896 A CN116219896 A CN 116219896A CN 202310372038 A CN202310372038 A CN 202310372038A CN 116219896 A CN116219896 A CN 1162198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plate
- pier
- platform
- b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结构平台,结构平台上开设有供桥墩穿过的穿过孔;爬升承重系统,爬升承重系统设置在桥墩外侧,且与结构平台连接,用于驱动结构平台沿桥墩上下移动,爬升承重系统的数量至少两个;移动系统,移动系统设置在结构平台上,且可沿结构平台移动;旋转吊装系统,旋转吊装系统包括起重机构、扁担梁、旋转机构和吊具,起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移动系统上,起重机构与扁担梁可拆卸连接,用于驱动扁担梁升降,旋转机构分别与扁担梁和吊具连接,用于驱动吊具旋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爬升承重系统、移动系统和旋转吊装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中的不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的下部结构桥梁墩柱、中系梁、盖梁现在基本上还是采用在桥梁结构的原位处安装桥梁墩柱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结构,安装中系梁承重模板结构,浇筑中系梁混凝土、拆除中系梁承重模板结构,安装盖梁承重模板结构、浇筑盖梁混凝土、拆除盖梁承重模板结构的顺序施工方法,这种传统的工艺方法不利于桥梁下部结构的质量管控、不利于施工安全的管控、不利于施工进度的管控、不利于施工成本的管控。
国内桥梁的下部结构施工也有采用预制、安装这种工艺尝试,但也基本上只能使用于市政桥梁、桥梁高度比较矮的平原地区桥梁,同时这种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采用预制、安装工艺基本上都需要使大型的起重设备进行吊装桥梁预制件,造成施工成本大幅提高,另外大型起重设备对施工场地的地理环境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地理环境恶劣的山区及桥梁的墩柱又比较高时就更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
包括:
结构平台,结构平台上开设有供桥墩穿过的穿过孔;
爬升承重系统,爬升承重系统设置在桥墩外侧,且与结构平台连接,用于驱动结构平台沿桥墩上下移动,爬升承重系统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移动系统,移动系统设置在结构平台上,且可沿结构平台移动;
旋转吊装系统,旋转吊装系统包括起重机构、扁担梁、旋转机构和吊具,起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移动系统上,起重机构与扁担梁可拆卸连接,用于驱动扁担梁升降,旋转机构分别与扁担梁和吊具连接,用于驱动吊具旋转;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爬升承重系统、移动系统和旋转吊装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爬升承重系统包括竖向间隔套设于桥墩外且用于夹紧或松开桥墩的第一抱箍机构和第二抱箍机构以及设置在桥墩两侧的两个丝杆爬升机构,丝杆爬升机构包括丝杆支架、传动丝杆、螺母组件和驱动组件,丝杆支架的顶端与结构平台连接,其底端与第二抱箍机构连接,传动丝杆通过轴承组件设置在丝杆支架内,传动丝杆与轴承组件转动连接,驱动组件与传动丝杆连接,用于驱动传动丝杆旋转,螺母组件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在传动丝杆旋转时沿传送丝杆移动,螺母组件与第一抱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爬升承重系统还包括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两个滚轮组件和两个弹性组件,滚轮组件包括滚轮连接板、平衡滚轮,滚轮连接板铰接螺母连接板的底端,平衡滚轮转动设置在滚轮连接板上,弹性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压力弹簧、压力板和压力螺母,压力板设置在滚轮连接板上,调节螺杆穿设在压力板上,压力螺母位于压力板的上方且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压力弹簧套设在调节螺杆的外侧,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力板和螺母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板、第一止推轴承、第一锁紧件、第一支点板、第二止推轴承、调中板和第二锁紧件,传动丝杆的顶端通过第一止推轴承设置在轴承座板上,轴承座板设置在丝杆支架上,第一锁紧件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第一止推轴承接触,第一支点板套设在传送丝杆底端外侧,且设置在丝杆支架上,调中板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第一支点板远离轴承座板的一侧接触,第二止推轴承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调中板远离第一支点板的一侧接触,第二锁紧件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第二止推轴承接触。
进一步地,移动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构平台顶端的轨道和滑动设置在轨道上的平移小车,起重机构包括卷扬机、与卷扬机连接的钢丝绳、设置在平移小车上的定滑轮组和可拆卸设置在扁担梁上的动滑轮组,钢丝绳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后固定在定滑轮组上。
进一步地,旋转吊具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钢架、动力单元、平面轴承和第二旋转钢架,第一旋转钢架设置在扁担梁上,动力单元设置在第一旋转钢架内,并与第二旋转钢架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旋转钢架旋转,第二旋转钢架套设在第一旋转钢架外侧,并通过平面轴承与第一旋转钢架连接,吊具设置在第二旋转钢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机构为三叶销铰式抱升箍,三叶销铰式抱升箍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弧形模块、第二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以及用于将第一弧形模块与第三弧形模块锁紧固定或解锁分离的若干拉合千斤顶,第二抱箍机构与第一抱箍机构的结构相同;
结构平台包括主梁平台、两个第一平台和两个第二平台,穿过孔设置在主梁平台上,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包括U型框架和第一活动架,第一活动架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U型框架的两端,主梁平台与丝杆支架的顶端连接,两个第一平台分别与两个第一抱箍机构一一对应,第一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第一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
两个第二平台分别与两个第二抱箍机构一一对应,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结构平台还包括第三平台、支撑架和第三抱箍机构,第三平台位于两个第二平台之间,且通过支撑架与主梁平台连接,第三平台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三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活动架,第二活动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固定架上,第三平台的两个固定架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组件与第三抱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四牛腿钢板、第二牛腿上悬挂板和第二牛腿下悬挂板,第二牛腿上悬挂板与第一平台连接,第二牛腿下悬挂板转动设置在第二牛腿上悬挂板上,并与第四牛腿钢板连接,第四牛腿钢板与第一抱箍机构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牛腿钢板和分别设置在第一牛腿钢板两侧的两个第一牛腿连接板,一第一牛腿连接板与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第一牛腿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牛腿固定板,第一牛腿固定板与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
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牛腿钢板、第三牛腿钢板、第二牛腿固定板、第一牛腿上悬挂板、第一牛腿下悬挂板和第三牛腿固定板,第二牛腿钢板的一端与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或第三弧形模块可拆卸连接,第二牛腿钢板的另一端上部与第三牛腿钢板连接,第一牛腿上悬挂板设置在第三牛腿钢板底端,第一牛腿下悬挂板转动设置在第一牛腿上悬挂板上,并与第三牛腿固定板连接,第三牛腿固定板与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第二牛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牛腿钢板和第三牛腿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制桥墩节段、中系梁节段和盖梁节段,桥墩节段包括桥墩墩柱节段和桥墩系梁节段,盖梁节段包括盖梁墩柱节段和盖梁跨中节段;
S2、标记各桥墩的墩位以及标记爬升承重系统的放置位,安装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使得将爬升承重系统置于放置位处,并用缆绳将结构平台锚固;
S3、通过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对桥墩分阶段施工;
S31、对于每个施工阶段,利用旋转吊装系统,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桥墩节段,形成桥墩,直至施工阶段内安装的桥墩高度达到预设的第一设定高度;
S32、利用爬升承重系统带动结构平台沿桥墩爬升预设的第二设定高度;
S33、重复步骤S31和步骤S32,直至完成桥墩的安装;
S4、利用旋转吊装系统将盖梁墩柱节段安装到各桥墩上,并利用旋转吊装系统在相邻的两盖梁墩柱节段之间安装盖梁跨中节段;
S5、利用旋转吊装系统由上到下安装中系梁;
S51、保留一个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其余起重机构解除与扁担梁连接,通过与扁担梁连接的起重机构将扁担梁下放至盖梁下方,然后将所有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
S52、利用旋转吊装系统将中系梁节段安装至预设的安装位置,使得中系梁节段与相邻的两桥墩系梁节段固定;
S53、保留一个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其余起重机构解除与扁担梁连接,通过与扁担梁连接的起重机构将扁担梁下放至已安装的中系梁的下方,或者通过移动系统带动起重机构和扁担梁移动到另一安装位置,然后将所有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
S54、重复步骤S52至步骤S53,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所有中系梁节段;
S6、通过爬升承重系统带动结构平台沿桥墩下降至地面,拆除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置爬升承重系统,通过旋转吊装系统起吊桥梁预制件,再通过移动系统将桥梁预制件移动至安装位置处进行吊装,从而实现桥墩、中系梁、盖梁节段匹配集中预制为桥梁预制件,然后运输到现场匹配安装固结成整体,解决了以往山区桥梁的桥墩、中系梁及盖梁,尤其是高墩桥梁的桥墩、中系梁及盖梁只能采用现场安装模板系统,现场浇筑混土的工艺技术,由于所有桥梁预制件采用集中预制,桥梁预制件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彻底解决以往现浇混凝土工艺的钢筋保护层难以控制,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2)本发明便于安装及拆除,能适应各种地理环境要求,提高桥梁下部结构的质量管控、施工安全管控、施工成本管控及便于不同地理环境、高墩柱桥梁施工的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爬升承重系统设置在桥墩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丝杆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螺母组件与滚轮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旋转吊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8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三平台与第三抱箍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其中,图①为安装墩柱节段示意图;图②为爬升后安装墩柱节段示意图;图③为安装盖梁节段示意图;图④为安装中系梁节段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中安装中系梁节段时的剖视图。
图中,1-结构平台,11-主梁平台,12-第一平台,13-第二平台,14-第三平台,15-支撑架,16-第三抱箍机构,17-U型框架,18-第一活动架,19-固定架,110-第二活动架,2-爬升承重系统,21-第一抱箍机构,22-第二抱箍机构,23-丝杆爬升机构,231-丝杆支架,232-传动丝杆,233-螺母组件,234-驱动组件,2341-电机,2342-减速箱,2343-第二支点板,2344-联轴器,235-轴承组件,2351-轴承座板,2352-第一止推轴承,2353-第一锁紧件,2354-第一支点板,2355-第二止推轴承,2356-调中板,2357-第二锁紧件,24-滚轮机构,241-滚轮组件,2411-滚轮连接板,2412-平衡滚轮,242-弹性组件,2421-调节螺杆,2422-压力弹簧,2423-压力板,2424-压力螺母,25-第一弧形模块,26-第二弧形模块,27-第三弧形模块,28-拉合千斤顶,3-移动系统,31-轨道,32-平移小车,4-旋转吊装系统,41-起重机构,411-卷扬机,412-钢丝绳,413-定滑轮组,414-动滑轮组,42-扁担梁,43-旋转吊具组件,431-第一旋转钢架,432-动力单元,433-平面轴承,434-第二旋转钢架,44-吊具,5-控制系统,6-第一连接组件,61-第四牛腿钢板,62-第二牛腿上悬挂板,63-第二牛腿下悬挂板,7-第二连接组件,71-第一牛腿钢板,72-第一牛腿连接板,73-第一牛腿固定板,8-第三连接组件,81-第二牛腿钢板,82-第三牛腿钢板,83-第二牛腿固定板,84-第一牛腿上悬挂板,85-第一牛腿下悬挂板,86-第三牛腿固定板,9-第四连接组件,10-桥墩,101-桥墩墩柱节段,102-桥墩系梁节段,20-盖梁,201-盖梁墩柱节段,202-盖梁跨中节段,30-中系梁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包括结构平台1、爬升承重系统2、移动系统3、旋转吊装系统4和控制系统5,结构平台1上开设有供桥墩10穿过的穿过孔,爬升承重系统2设置在桥墩10外侧,且与结构平台1连接,用于驱动结构平台1沿桥墩10上下移动,爬升承重系统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移动系统3设置在结构平台1上,且可沿结构平台1移动,旋转吊装系统4包括起重机构41、扁担梁42、旋转机构和吊具44,起重机构4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移动系统3上,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可拆卸连接,用于驱动扁担梁42升降,旋转机构分别与扁担梁42和吊具44连接,用于驱动吊具44旋转,控制系统5分别与爬升承重系统2、移动系统3和旋转吊装系统4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爬升承重系统设置在桥墩上的示意图。两个以上的爬升承重系统2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桥墩10上,在一实施例中,爬升承重系统2包括竖向间隔套设于桥墩10外且用于夹紧或松开桥墩10的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以及设置在桥墩10两侧的两个丝杆爬升机构23,丝杆爬升机构23包括丝杆支架231、传动丝杆232、螺母组件233和驱动组件234,丝杆支架231的顶端与结构平台1连接,其底端与第二抱箍机构22连接,传动丝杆232通过轴承组件235设置在丝杆支架231内,传动丝杆232与轴承组件235转动连接,驱动组件234与传动丝杆232连接,用于驱动传动丝杆232旋转,螺母组件233与传动丝杆232螺纹连接,在传动丝杆232旋转时沿传送丝杆移动,螺母组件233与第一抱箍机构21连接。两个爬升承重系统2分别设置在纵桥向的两个桥墩10上,以使得结构平台1的升降更加平稳。第一抱箍机构21位于第二抱箍机构22的上方,通过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依次夹紧或松开桥墩10,使得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轮流成为爬升过程中的一个支点,从而可以将结构平台1在桥墩10上的支撑点分别转换到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上,然后通过驱动传送丝杆旋转,使得螺母组件233和传动丝杆232发生相对移动,完成结构平台1的爬升功能。
请结合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丝杆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轴承组件235包括轴承座板2351、第一止推轴承2352、第一锁紧件2353、第一支点板2354、第二止推轴承2355、调中板2356和第二锁紧件2357,传动丝杆232的顶端通过第一止推轴承2352设置在轴承座板2351上,轴承座板2351设置在丝杆支架231上,第一锁紧件2353设置在传动丝杆232上,且与第一止推轴承2352接触,第一支点板2354套设在传送丝杆底端外侧,且设置在丝杆支架231上,调中板2356设置在传动丝杆232上,且与第一支点板2354远离轴承座板2351的一侧接触,第二止推轴承2355设置在传动丝杆232上,且与调中板2356远离第一支点板2354的一侧接触,第二锁紧件2357设置在传动丝杆232上,且与第二止推轴承2355接触。通过第一止推轴承2352和第二止推轴承2355,使得传动丝杆232可以在驱动组件234的作用下旋转,然后通过第一锁紧件2353和第二锁紧件2357,将传动丝杆232对拉固定于轴承座板2351和第一支点板2354上,从而固定于丝杆支架231上。实际使用时,在传动丝杆232旋转,螺母组件233上升或下降状态时,传动丝杆232是以上部为悬挂支点,通过轴承座板2351、第一止推轴承2352和第一锁紧件2353悬挂,处于悬挂受拉力状态,而在螺母组件233固定不动,反作用于传动丝杆232上升或下降时,传动丝杆232是以螺母组件233为上悬挂支点,通过第一支点板2354、第二止推轴承2355和第二锁紧件2357反吊住整个丝杆支架231,从而使得传动丝杆232的工作状态始终处于受拉力的拉杆状态,避免传动丝杆232在工作时出现受压力的压杆状态,造成传动丝杆232的压弯损坏,使得传动丝杆232可以采用相对较细的丝杆,减少成本。而调中板2356用于调整传送丝杆的中心轴线,第一支点板2354上的开孔为大于传动丝杆232的大孔,调中板2356上的开孔为与传动丝杆232匹配的小孔,在安装时先不将第一支点板2354和调中板2356固定,先驱动传动丝杆232旋转一段时间后,使得传动丝2的中心轴线与驱动组件234的中心轴线尽可能重叠同轴,找到最佳中心位置,再把调中板2356与第一支点板2354固定,达到自动调中功能,减少制作、组装过程的中心误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353和第二锁紧件2357均为锁紧螺母。
在一实施例中,螺母组件233包括丝杆螺母和螺母连接板,丝杆螺母与传送丝杆螺纹连接,螺母连接板套设在传送丝杆外侧且设置在丝杆螺母上,螺母连接板与第一抱箍机构21连接。在传动丝杆232旋转时,在螺母连接板的限制下,丝杆螺母带动螺母连接板沿传动丝杆232直线移动。
请结合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螺母组件与滚轮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爬升承重系统2还包括滚轮机构24,滚轮机构24包括两个滚轮组件241和两个弹性组件242,滚轮组件241包括滚轮连接板2411、平衡滚轮2412,滚轮连接板2411铰接螺母连接板的底端,平衡滚轮2412转动设置在滚轮连接板2411上,弹性组件242包括调节螺杆2421、压力弹簧2422、压力板2423和压力螺母2424,压力板2423设置在滚轮连接板2411上,调节螺杆2421穿设在压力板2423上,压力螺母2424位于压力板2423的上方且与调节螺杆2421螺纹连接,压力弹簧2422套设在调节螺杆2421的外侧,压力弹簧2422的两端分别与压力板2423和螺母连接板连接。通过调节螺杆2421与调节螺母的螺牙作用,可以调节调节螺杆2421从压力板2423中向上伸出的长度,通过调节螺杆2421与螺母连接板的抵接,使得滚轮连接板2411转动,达到平衡滚轮2412在平面空间上的位移,使得平衡滚轮2412与丝杆支架231之间的接触压力产生相应的改变,以调整平衡滚轮2412与丝杆支架231之间的支顶力,能够平衡传动丝杆232与螺母机构之间的水平摩擦力,保持传动丝杆232与螺母机构的丝牙的平衡间隙配合,并且在丝杆支架231侧面有杂物或平整度局部不足时,调节螺杆2421与螺母连接板处于接触或脱离的交换状态,压力弹簧2422在此过程通过增加储能(被压缩)或释放储能(伸长)保证平衡滚轮2412与丝杆支架2311侧面的相对稳定,减少震动,使传动丝杆232与螺母机构的丝牙间隙仍保持在较佳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滚轮机构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轮机构24间隔设置。该设置能够进一步平衡传动丝杆232与螺母机构之间的水平摩擦力,保持传动丝杆232与螺母机构的丝牙的平衡间隙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4包括电机2341、减速箱2342、第二支点板2343和联轴器2344,电机2341的输出轴与减速箱2342连接,减速箱2342通过联轴器2344与传动丝杆232连接,第二支点板2343分别与减速箱2342和丝杆支架231连接。驱动组件234可以设置在丝杆支架231内部底端,联轴器与传动丝杆232的底端连接,电机通过减速箱与联轴器驱动传动丝杆232旋转。
请结合参阅图5,图5为图1中A-A剖视图。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系统3包括设置在结构平台1顶端的轨道31和滑动设置在轨道31上的平移小车32,起重机构41包括卷扬机411、与卷扬机411连接的钢丝绳412、设置在平移小车32上的定滑轮组413和可拆卸设置在扁担梁42上的动滑轮组414,钢丝绳412依次绕过动滑轮组414和定滑轮组413后固定在定滑轮组413上。轨道31沿纵桥向设置,通过平移小车32在轨道31上移动,带动卷扬机411移动,从而带动扁担梁42、旋转机构和吊具44移动。卷扬机411通过钢丝绳412、定滑轮组413和动滑轮组414,带动扁担梁42上升或下降。
请结合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旋转吊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旋转吊具组件43包括第一旋转钢架431、动力单元432、平面轴承433和第二旋转钢架434,第一旋转钢架431设置在扁担梁42上,动力单元432设置在第一旋转钢架431内,并与第二旋转钢架43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旋转钢架434旋转,第二旋转钢架434套设在第一旋转钢架431外侧,并通过平面轴承433与第一旋转钢架431连接,吊具44设置在第二旋转钢架434上。在动力单元432动力作用下,第二旋转钢架434在平面轴承433支撑下绕第一旋转钢架431为中心进行旋转。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2中B-B剖视图,图8为图2中C-C剖视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抱箍机构21为三叶销铰式抱升箍,三叶销铰式抱升箍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弧形模块25、第二弧形模块26和第三弧形模块27以及用于将第一弧形模块25与第三弧形模块27锁紧固定或解锁分离的若干拉合千斤顶28,第二抱箍机构22与第一抱箍机构21的结构相同;结构平台1包括主梁平台11、两个第一平台12和两个第二平台13,穿过孔设置在主梁平台11上,第一平台12和第二平台13均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一平台12和第二平台13包括U型框架17和第一活动架18,第一活动架18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U型框架17的两端,主梁平台11与丝杆支架231的顶端连接,两个第一平台12分别与两个第一抱箍机构21一一对应,第一抱箍机构21的第二弧形模块26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6与对应的第一平台12的U型框架17活动连接,第一抱箍机构21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模块2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6与对应的第一平台12的U型框架17活动连接;两个第二平台13分别与两个第二抱箍机构22一一对应,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二弧形模块26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7与对应的第二平台13的U型框架17连接,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模块27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组件8与对应的第二平台13的U型框架17活动连接。主梁平台11、两个第一平台12和两个第二平台13通过爬升承重系统2稳固连接成一体。第二平台13上可用于安装控制系统5。第一平台12和第二平台13套设在桥墩10的外侧,在第一平台12和第二平台13上设置第一活动架18,第一抱箍机构21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通过第一连接组件6与第一平台12的U型框架17活动连接,以及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模块27通过第三连接组件8与第一平台12的U型框架17活动连接,使得第一平台12和第二平台13可以在穿过桥墩10上用于安装中系梁的突出桥墩10外侧面的结构障碍物。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图10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四牛腿钢板61、第二牛腿上悬挂板62和第二牛腿下悬挂板63,第二牛腿上悬挂板62与第一平台12连接,第二牛腿下悬挂板63转动设置在第二牛腿上悬挂板62上,并与第四牛腿钢板61连接,第四牛腿钢板61与第一抱箍机构21连接;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牛腿钢板71和分别设置在第一牛腿钢板71两侧的两个第一牛腿连接板72,两个第一牛腿连接板72中的一个第一牛腿连接板72与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二弧形模块26可拆卸连接,另一个第一牛腿连接板72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牛腿固定板73,第一牛腿固定板73与第二平台13的U型框架17连接;第三连接组件8包括第二牛腿钢板81、第三牛腿钢板82、第二牛腿固定板83、第一牛腿上悬挂板84、第一牛腿下悬挂板85和第三牛腿固定板86,第二牛腿钢板81的一端与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一弧形模块25或第三弧形模块27可拆卸连接,第二牛腿钢板81的另一端上部与第三牛腿钢板82连接,第一牛腿上悬挂板84设置在第三牛腿钢板82底端,第一牛腿下悬挂板85转动设置在第一牛腿上悬挂板84上,并与第三牛腿固定板86连接,第三牛腿固定板86与第二平台13的U型框架17连接,第二牛腿固定板8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牛腿钢板81和第三牛腿固定板86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牛腿下悬挂板63与第二牛腿上悬挂板62转动连接,在第一抱箍机构21松开状态时,第一抱箍机构21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模块27可自由位移脱离桥墩10,第一抱箍机构21抱紧拉合时又能实现支点转换支撑受力。在爬升时可将第二牛腿固定板83拆除,使得第二平台13通过第二牛腿钢板81、第三牛腿钢板82、第一牛腿上悬挂板84、第一牛腿下悬挂板85和第三牛腿固定板86形成活动悬挂结构,在第二抱箍机构22松开状态下,能够将第二抱箍机构22的第一弧形模块25和第三弧形模块27转动脱离桥墩10;在吊装时可将第二牛腿固定板83安装,能满足大负荷工况下的受力安全。
请结合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中第三平台与第三抱箍机构的俯视图。在一实施例中,结构平台1还包括第三平台14、支撑架15和第三抱箍机构16,第三平台14位于两个第二平台13之间,且通过支撑架15与主梁平台11连接,第三平台14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三平台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19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活动架110,第二活动架11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固定架19上,第三平台14的两个固定架19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组件9与第三抱箍机构16连接。在安装桥墩10有三个时,增加第三平台14、支撑架15和第三抱箍机构16,使得第三抱箍机构16夹紧或松开位于中间的桥墩10,增加结构平台1的支承点,使得结构平台1整体更加稳定。第三平台14上设有两个可以拆卸的第二活动架110,使得第三平台14可以在穿过桥墩10上用于安装中系梁的突出桥墩10外侧面的结构障碍物。第四连接组件9为第五牛腿钢板。
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图13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其中,图①为安装墩柱节段示意图;图②为爬升后安装墩柱节段示意图;图③为安装盖梁节段示意图;图④为安装中系梁节段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中安装中系梁节段时的剖视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制桥墩节段、中系梁节段30和盖梁节段,桥墩节段包括桥墩墩柱节段101和桥墩系梁节段102,盖梁节段包括盖梁墩柱节段201和盖梁跨中节段202;
在上述步骤S1中,将桥墩10、中系梁和盖梁进行节段匹配分节,以满足结构节段方便预制、运输及吊运,又同时满足于原来的设计性能,桥墩10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桥墩节段,桥墩节段之间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方式,或者采用分段主筋临界,至于桥墩节段中的桥墩墩柱节段101和桥墩系梁节段102可根据具体的安装需要进行安装,盖梁20由若干盖梁墩柱节段201和若干盖梁跨中节段202组成,盖梁墩柱节段201用于设置在桥墩10上,盖梁跨中节段20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盖梁墩柱节段201,盖梁墩柱节段201与桥墩10之间的固定方式以及盖梁墩柱节段201与盖梁跨中节段20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方式。
S2、标记各桥墩10的墩位以及标记用于放置爬升承重系统2的放置位,安装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使得将爬升承重系统2置于放置位处,并用缆绳将结构平台1锚固;
在上述步骤S2中,把各桥墩10的墩位的中心线放出来,并延伸到外侧,对正各墩位中心十字线,将两个第二平台13和第三平台14置于相应的墩位处,使得爬升承重系统2置于放置位处,然后采用缆绳,如风缆绳将将结构平台1锚固,使得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固定在地面上。
S3、通过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对桥墩10分阶段施工;
S31、对于每个施工阶段,利用旋转吊装系统4,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桥墩节段,形成桥墩10,直至施工阶段内安装的桥墩10高度达到预设的第一设定高度;
在上述步骤S31中,将预制的桥墩节段运输到结构平台1下方,将吊具44与桥墩节段连接,然后通过起重机构41吊起桥墩节段,以及通过移动系统3将桥墩节段移动至相应墩位上方,并通过旋转机构调整桥墩节段旋转至安装位置,若墩位上安装有桥墩10,则将桥墩节段下放至桥墩上并固定,若墩位上没有桥墩10,则将桥墩节段下放至墩位上并固定,形成桥墩10,重复上述步骤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桥墩节段,直至安装阶段内安装的桥墩10高度达到第一设定高度,第一设定高度可根据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的高度进行设定。施工过程中,移动系统3和旋转吊装系统4均由控制系统5控制。
S32、利用爬升承重系统2带动结构平台1沿桥墩10爬升预设的第二设定高度;
在上述步骤S32中,通过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依次夹紧或松开桥墩10,使得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轮流成为爬升过程中的一个支点,从而可以将结构平台1在桥墩10上的支撑点分别转换到第一抱箍机构21和第二抱箍机构22上,然后通过驱动传送丝杆旋转,使得螺母组件233和传动丝杆232发生相对移动,完成结构平台1的爬升功能,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爬升预设的第二设定高度,第二设定高度根据第一设定高度进行设定,需保证爬升承重系统2夹紧在桥墩10上时,能够对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的吊装施工进行支承。在爬升时,第三抱箍组件松开与桥墩10接触,爬升第二设定高度后,将所有的抱箍组件与桥墩10夹紧。爬升承重系统2的爬升由控制系统5控制。
S33、重复步骤S31和步骤S32,直至完成桥墩10的安装;
在上述步骤S33中,继续通过旋转吊装系统4和移动系统3配合将桥墩节段按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以此由下往上施工桥墩10,直至完成桥墩10的施工,
S4、利用旋转吊装系统4将盖梁墩柱节段201安装到各桥墩10上,并利用旋转吊装系统4在相邻的两盖梁墩柱节段201之间安装盖梁跨中节段202;
在上述步骤S4中,步骤S41的具体步骤为:(1)将盖梁墩柱节段201运输到结构平台1下方,将吊具44与盖梁墩柱节段201连接,然后通过起重机构41吊起盖梁墩柱节段201,以及通过旋转机构将盖梁墩柱节段201旋转预设角度,如旋转90度,并通过移动系统3将盖梁墩柱节段201移动至相应的桥墩10上,将盖梁墩柱阶段安装在桥墩10上;(2)重复上述步骤(1),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所有盖梁墩柱节段201;(3)将盖梁跨中节段202运输到结构平台1下方,将吊具44与盖梁跨中节段202连接,然后通过起重机构41吊起盖梁跨中节段202,以及通过旋转机构将盖梁跨中节段202旋转预设角度,如旋转90度,并通过移动系统3将盖梁跨中节段202移动至安装位置上方;(4)通过起重机构41将盖梁跨中节段202下方至相邻的两个盖梁墩柱节段201上,并将盖梁跨中节段202与相邻的两盖梁墩柱节段201固定;(5)重复步骤(3)至步骤(4),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所有盖梁跨中节段202,完成盖梁20的施工。
S5、利用旋转吊装系统4由上到下安装中系梁;
S51、保留一个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其余起重机构41解除与扁担梁42连接,通过与扁担梁42连接的起重机构41将扁担梁42下放至盖梁20下方,然后将所有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
在上述步骤S51中,如起重机构41的数量为两个,则保留一个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将另一个起重机构41的定滑轮组413解除与扁担梁42连接,此时通过与扁担梁42连接的起重机构41将扁担梁42下放至盖梁20下方,以在盖梁20下方安装中系梁,然后将起重机构41的定滑轮组413安装在扁担梁42上,以吊装中系梁节段30。
S52、利用旋转吊装系统4将中系梁节段30安装至预设的安装位置,使得中系梁节段30与相邻的两桥墩系梁节段102固定;
在上述步骤S52中,步骤S52的具体步骤为:(1)将中系梁节段30运输到安装位置下方,将吊具44与中系梁节段30连接,然后通过起重机构41吊起中系梁节段30,以及通过旋转机构将中系梁节段30旋转预设角度,并通过移动系统3将中系梁节段30移动至安装位置上方;(2)通过起重机构41将中系梁节段30下放至安装位置上,使得中系梁节段30安装在相邻的两桥墩系梁节段102上;(3)将中系梁节段30与相邻的两桥墩系梁节段102固定。
S53、保留一个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其余起重机构41解除与扁担梁42连接,通过与扁担梁42连接的起重机构41将扁担梁42下放至已安装的中系梁的下方,或者通过移动系统3带动起重机构41和扁担梁42移动到另一安装位置,然后将所有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
在上述步骤S53中,安装完一个中系梁节段30后,由于桥墩10或已安装中系梁节段30的阻挡,此时需要将扁担梁42移动到已安装的中系梁节段30的下方或者是移动到另外相邻的两桥墩10之间,因此保留一个起重机构41与扁担梁42连接,将另一个起重机构41的定滑轮组413解除与扁担梁42连接,通过与扁担梁42连接的起重机构41将扁担梁42下放至已安装的中系梁的下方,或者通过移动系统3带动起重机构41和扁担梁42移动到另一安装位置,即另外相邻的两桥墩10之间,将起重机构41的定滑轮组413安装在扁担梁42上,以继续吊装中系梁节段30。
S54、重复步骤S52至步骤S53,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所有中系梁节段30;
在上述步骤S54中,可以按照先将相邻两个桥墩10之间的中系梁节段30由上到下安装,在该相邻两个桥墩10的中系梁节段30完成之后,再将扁担梁42移动到另外的相邻两个桥墩10之间,然后再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安装中系梁节段30,以此重复直到将所有的中系梁节段30安装完成。对于盖梁20和中系梁的安装,相对于传统安装方法中由下到上安装中系梁和盖梁,本发明通过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安装盖梁和中系梁,可以简化安装流程,以及简化安装装置,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节省施工成本及便于不同地理环境、高墩柱桥梁施工的的推广应用。
S6、通过爬升承重系统2带动结构平台1沿桥墩10下降至地面,拆除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
在上述步骤S6中,在完成桥墩10、盖梁20和中系梁的安装后,爬升承重系统2按照上述的爬升方法的逆反顺序退回到地面,然后可对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进行拆除,拆除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可对桥墩10、盖梁20和中系梁等进行后续施工处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置爬升承重系统2,通过旋转吊装系统4起吊桥梁预制件,再通过移动系统3将桥梁预制件移动至安装位置处进行吊装,从而实现桥墩、中系梁、盖梁节段匹配集中预制为桥梁预制件,然后运输到现场匹配安装固结成整体,解决了以往山区桥梁的桥墩10、中系梁及盖梁20,尤其是高墩桥梁的桥墩10、中系梁及盖梁20只能采用现场安装模板系统,现场浇筑混土的工艺技术,由于所有桥梁预制件采用集中预制,桥梁预制件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彻底解决以往现浇混凝土工艺的钢筋保护层难以控制,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2)本发明便于安装及拆除,能适应各种地理环境要求,提高桥梁下部结构的质量管控、施工安全管控、施工成本管控及便于不同地理环境、高墩柱桥梁施工的的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平台,所述结构平台上开设有供桥墩穿过的穿过孔;
爬升承重系统,所述爬升承重系统设置在桥墩外侧,且与所述结构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结构平台沿桥墩上下移动,所述爬升承重系统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设置在结构平台上,且可沿所述结构平台移动;
旋转吊装系统,所述旋转吊装系统包括起重机构、扁担梁、旋转机构和吊具,所述起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移动系统上,所述起重机构与扁担梁可拆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扁担梁升降,所述旋转机构分别与扁担梁和吊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吊具旋转;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爬升承重系统、移动系统和旋转吊装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承重系统包括竖向间隔套设于桥墩外且用于夹紧或松开桥墩的第一抱箍机构和第二抱箍机构以及设置在桥墩两侧的两个丝杆爬升机构,所述丝杆爬升机构包括丝杆支架、传动丝杆、螺母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丝杆支架的顶端与结构平台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抱箍机构连接,所述传动丝杆通过轴承组件设置在丝杆支架内,所述传动丝杆与轴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传动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丝杆旋转,所述螺母组件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传动丝杆旋转时沿传送丝杆移动,所述螺母组件与第一抱箍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承重系统还包括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两个滚轮组件和两个弹性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连接板和平衡滚轮,所述滚轮连接板铰接螺母连接板的底端,所述平衡滚轮转动设置在滚轮连接板上,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压力弹簧、压力板和压力螺母,所述压力板设置在滚轮连接板上,所述调节螺杆穿设在压力板上,所述压力螺母设置在压力板的上方且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弹簧套设在调节螺杆的外侧,所述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力板和螺母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板、第一止推轴承、第一锁紧件、第一支点板、第二止推轴承、调中板和第二锁紧件,所述传动丝杆的顶端通过第一止推轴承设置在轴承座板上,所述轴承座板设置在丝杆支架上,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接触,所述第一支点板套设在传送丝杆底端外侧,且设置在所述丝杆支架上,所述调中板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点板远离轴承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止推轴承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所述调中板远离第一支点板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锁紧件设置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止推轴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构平台顶端的轨道和滑动设置在轨道上的平移小车,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卷扬机、与卷扬机连接的钢丝绳、设置在平移小车上的定滑轮组和可拆卸设置在扁担梁上的动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后固定在定滑轮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吊具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钢架、动力单元、平面轴承和第二旋转钢架,所述第一旋转钢架设置在扁担梁上,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第一旋转钢架内,并与所述第二旋转钢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钢架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钢架套设在第一旋转钢架外侧,并通过所述平面轴承与第一旋转钢架连接,所述吊具设置在第二旋转钢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机构为三叶销铰式抱升箍,所述三叶销铰式抱升箍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弧形模块、第二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以及用于将第一弧形模块与第三弧形模块锁紧固定或解锁分离的若干拉合千斤顶,所述第二抱箍机构与第一抱箍机构的结构相同;
所述结构平台包括主梁平台、两个第一平台和两个第二平台,所述穿过孔设置在主梁平台上,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包括U型框架和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U型框架的两端,所述主梁平台与丝杆支架的顶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平台分别与两个第一抱箍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平台分别与两个第二抱箍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三弧形模块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平台还包括第三平台、支撑架和第三抱箍机构,所述第三平台位于两个第二平台之间,且通过所述支撑架与主梁平台连接,所述第三平台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三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固定架上,所述第三平台的两个固定架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组件与第三抱箍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四牛腿钢板、第二牛腿上悬挂板和第二牛腿下悬挂板,所述第二牛腿上悬挂板与第一平台连接,所述第二牛腿下悬挂板转动设置在第二牛腿上悬挂板上,并与所述第四牛腿钢板连接,所述第四牛腿钢板与第一抱箍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牛腿钢板和分别设置在第一牛腿钢板两侧的两个第一牛腿连接板,一所述第一牛腿连接板与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二弧形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所述第一牛腿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牛腿固定板,所述第一牛腿固定板与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
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牛腿钢板、第三牛腿钢板、第二牛腿固定板、第一牛腿上悬挂板、第一牛腿下悬挂板和第三牛腿固定板,所述第二牛腿钢板的一端与第二抱箍机构的第一弧形模块或第三弧形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牛腿钢板的另一端上部与第三牛腿钢板连接,所述第一牛腿上悬挂板设置在第三牛腿钢板底端,所述第一牛腿下悬挂板转动设置在第一牛腿上悬挂板上,并与所述第三牛腿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三牛腿固定板与第二平台的U型框架连接,所述第二牛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牛腿钢板和第三牛腿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10.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制桥墩节段、中系梁节段和盖梁节段,所述桥墩节段包括桥墩墩柱节段和桥墩系梁节段,所述盖梁节段包括盖梁墩柱节段和盖梁跨中节段;
S2、标记各桥墩的墩位以及标记用于放置爬升承重系统的放置位,安装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使得将所述爬升承重系统置于放置位处,并用缆绳将结构平台锚固;
S3、通过所述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对桥墩分阶段施工;
S31、对于每个施工阶段,利用旋转吊装系统,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桥墩节段,形成桥墩,直至施工阶段内安装的桥墩高度达到预设的第一设定高度;
S32、利用所述爬升承重系统带动结构平台沿桥墩爬升预设的第二设定高度;
S33、重复步骤S31和步骤S32,直至完成桥墩的安装;
S4、利用所述旋转吊装系统将盖梁墩柱节段安装到各桥墩上,并利用所述旋转吊装系统在相邻的两盖梁墩柱节段之间安装盖梁跨中节段;
S5、利用所述旋转吊装系统由上到下安装中系梁;
S51、保留一个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其余起重机构解除与扁担梁连接,通过与所述扁担梁连接的起重机构将扁担梁下放至盖梁下方,然后将所有所述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
S52、利用所述旋转吊装系统将中系梁节段安装至预设的安装位置,使得中系梁节段与相邻的两桥墩系梁节段固定;
S53、保留一个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其余起重机构解除与扁担梁连接,通过与所述扁担梁连接的起重机构将扁担梁下放至已安装的中系梁的下方,或者通过所述移动系统带动起重机构和扁担梁移动到另一安装位置,然后将所有起重机构与扁担梁连接;
S54、重复步骤S52至步骤S53,按照预先标记的顺序安装所有中系梁节段;
S6、通过所述爬升承重系统带动结构平台沿桥墩下降至地面,拆除所述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72038.0A CN116219896A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72038.0A CN116219896A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19896A true CN116219896A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6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72038.0A Pending CN116219896A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1989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5356A (zh) * | 2023-07-14 | 2023-08-11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立柱节段拼装的位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2023
- 2023-04-07 CN CN202310372038.0A patent/CN11621989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5356A (zh) * | 2023-07-14 | 2023-08-11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立柱节段拼装的位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6575356B (zh) * | 2023-07-14 | 2023-09-08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立柱节段拼装的位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46096A (en) | Efficient high tower wind generating system | |
CN114086772B (zh) | 一种人字形钢桁架安装施工方法 | |
CN110726615B (zh) | 一种适用于t字形梁柱节点试验加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472789B (zh) | 顶管施工工艺 | |
CN116219896A (zh) |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117845766A (zh) | 一种盖梁的爬模施工方法 | |
CN109879179B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塔吊平台 | |
CN117645241B (zh) | 一种钢结构厂房屋顶构件吊装装置 | |
CN111852074B (zh) | 一种可调节升降式支撑装置 | |
CN110847691B (zh) | 一种高耸塔桅结构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110359697B (zh) | 高空单元式架空滑动拼接操作平台 | |
CN113958131A (zh) | 钢结构张弦桁架体系屋盖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RU2377438C2 (ru) |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и демонтажа ветросилово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 подъем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 |
CN220432160U (zh) | 一种t字型跨铁路轻型门架 | |
CN220866931U (zh) | 超重异形构件提升装置 | |
CN2150185Y (zh) | 建造混凝土筒体的附着提升式门架 | |
CN220285354U (zh) | 一种用于双稳态钢结构安装的靠板装置 | |
CN220133644U (zh) | 一种7字型跨铁路轻型门架 | |
CN219824905U (zh) | 一种桥梁墩柱爬模施工系统的风缆架 | |
CN220226284U (zh) | 一种焊接球网架辅助安装装置 | |
CN115288038B (zh) | 一种用于铁路箱梁防落梁挡块安装的托架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20078407U (zh) | 一种双柱式跨铁路轻型门架 | |
CN219280497U (zh) | 一种桥梁墩柱爬模施工系统的施工升降机 | |
CN217419729U (zh) | 大型设备基础预留洞孔伞撑式模板支撑装置 | |
CN222389379U (zh) | 一种钢筋块体翻身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