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6888A -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06888A CN116206888A CN202310282208.6A CN202310282208A CN116206888A CN 116206888 A CN116206888 A CN 116206888A CN 202310282208 A CN202310282208 A CN 202310282208A CN 116206888 A CN116206888 A CN 1162068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copper wire
- magnetic ring
- copper
- stran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01F41/1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包括有以下步骤:(1)取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四线绞线、第二四线绞线、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该第一四线绞线由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由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绕形成;(2)将第一四线绞线和第二四线绞线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上多圈;通过采用两磁环、两四线绞线和两铜线,并配合按照本发明步骤绕制形成线圈,其可使信号实现更高速率传输,电气特性更好,可满足高速高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形式和结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开始涌现出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而连接器主要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纤维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现今,随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高速化发展的趋势,对网络连接器也不断有同样新的要求。正如RJ45型网络连接器,它具有较高机械、电气和环境性能,为了使网络连接器实现高速高频传输,目前的网络连接器上均内置有线圈,这种线圈普遍由磁环和缠绕在磁环上的漆包线组成,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线圈结构,其漆包线仅仅只是简单地缠绕在磁环上,无法满足更高的高速、高频信号的传输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线圈无法满足更高的高速、高频信号的传输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取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四线绞线、第二四线绞线、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该第一四线绞线由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由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绕形成;
(2)将第一四线绞线和第二四线绞线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上多圈;
(3)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绞成第一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成第二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绞成第三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绞成第四双绞线;
(4)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以及第三B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第三B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
(5)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以及第三N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第三N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
(6)将第三双绞线和第四双绞线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上至少一整圈,即可得到成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绕制在第一磁环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的三分之一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该第一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以绝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5)中,该第二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以绝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环的外径大于第二磁环的外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B铜线的缠绕长度为第三B铜线的一半;该第三N铜线的缠绕长度为第三N铜线的一半。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结构,包括有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四线绞线、第二四线绞线、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
该第一四线绞线由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由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一四线绞线和第二四线绞线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上多圈;
其中,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绞成第一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成第二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绞成第三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绞成第四双绞线;
以及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以及第三B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第三B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以及第三N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第三N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该第三双绞线和第四双绞线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上至少一整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绕制在第一磁环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的三分之一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以绝缘;该第二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以绝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采用两磁环、两四线绞线和两铜线,并配合按照本发明步骤绕制形成线圈,其可使信号实现更高速率传输,电气特性更好,可满足高速高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要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磁环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铜线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三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四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五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最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入损失(Insertion Loss)特性曲线图;
图1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反射损失(Return Loss)特性曲线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磁环 20、第二磁环
30、第一四线绞线 31、第一R铜线
32、第一B铜线 33、第一G铜线
34、第一N铜线 40、第二四线绞线
41、第二R铜线 42、第二B铜线
43、第二G铜线 44、第二N铜线
301、第一双绞线 302、第二双绞线
303、第三双绞线 304、第四双绞线
401、第一五线绞线 402、第一抽头
403、第二五线绞线 404、第二抽头
50、第三B铜线 51、第一抽头线
60、第三N铜线 61、第二抽头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取第一磁环10、第二磁环20、第一四线绞线30、第二四线绞线40、第三B铜线50和第三N铜线60。该第一四线绞线30由第一R铜线31、第一B铜线32、第一G铜线33和第一N铜线34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40由第二R铜线41、第二B铜线42、第二G铜线43和第二N铜线44绞绕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磁环10的外径大于第二磁环20的外径。该第一R铜线31、第一B铜线32、第一G铜线33和第一N铜线34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二R铜线41、第二B铜线42、第二G铜线43和第二N铜线44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三B铜线50和第三N铜线60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2)将第一四线绞线30和第二四线绞线40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10上多圈。在本实施例中,绕制在第一磁环10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10的三分之一位置。
(3)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33和第二G铜线43绞成第一双绞线301,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34和第二N铜线44绞成第二双绞线302;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31和第二R铜线41绞成第三双绞线303,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32和第二B铜线42绞成第四双绞线304。
(4)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34和第二N铜线44、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33和第二G铜线43以及第三B铜线50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401,第三B铜线50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5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五线绞线401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402以绝缘。该第三B铜线50的缠绕长度为第三B铜线50的一半。
(5)将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32和第二B铜线42、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31和第二R铜线41以及第三N铜线60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403,第三N铜线60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6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五线绞线403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404以绝缘。该第三N铜线60的缠绕长度为第三N铜线60的一半。
(6)将第三双绞线303和第四双绞线304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20上至少一整圈,即可得到成品。
如图9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结构,其采用前述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制得,包括有第一磁环10、第二磁环20、第一四线绞线30、第二四线绞线40、第三B铜线50和第三N铜线60。
该第一四线绞线30由第一R铜线31、第一B铜线32、第一G铜线33和第一N铜线34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40由第二R铜线41、第二B铜线42、第二G铜线43和第二N铜线44绞绕形成;该第一四线绞线30和第二四线绞线40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10上多圈。
其中,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33和第二G铜线43绞成第一双绞线301,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34和第二N铜线44绞成第二双绞线302;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31和第二R铜线41绞成第三双绞线303,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32和第二B铜线42绞成第四双绞线304。并且,绕制在第一磁环10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10的三分之一位置。
以及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34和第二N铜线44、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33和第二G铜线43以及第三B铜线50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401,第三B铜线50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41;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32和第二B铜线42、位于第一磁环10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31和第二R铜线41以及第三N铜线60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403,第三N铜线60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61;该第三双绞线303和第四双绞线304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20上至少一整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五线绞线401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402以绝缘;该第二五线绞线403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404以绝缘。透过上述之线圈绕线结构可以最高程度地提高耦合,且降低磁损以提高传输效率。
对线圈成品进行高频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0与图11两个高频特性曲线图,其中横轴为频率(兆赫MHz),纵轴为分贝(dB)。因IEEEStd802.3bq的规范中,只针对于高速连接器电气特性做要求,未对线圈做规格定义,故本线圈测试曲线中不做规格线标示,且只针对插入损失与反射损失的特性做出说明。从图10与图11可知,此线圈结构的特性表现很好,能满足高速高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取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四线绞线、第二四线绞线、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该第一四线绞线由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由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绕形成;
(2)将第一四线绞线和第二四线绞线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上多圈;
(3)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绞成第一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成第二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绞成第三双绞线,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绞成第四双绞线;
(4)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以及第三B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第三B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
(5)将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以及第三N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第三N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
(6)将第三双绞线和第四双绞线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上至少一整圈,即可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绕制在第一磁环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的三分之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该第一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以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该第二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以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的外径大于第二磁环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该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B铜线的缠绕长度为第三B铜线的一半;该第三N铜线的缠绕长度为第三N铜线的一半。
8.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一四线绞线、第二四线绞线、第三B铜线和第三N铜线;
该第一四线绞线由第一R铜线、第一B铜线、第一G铜线和第一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二四线绞线由第二R铜线、第二B铜线、第二G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绕形成;该第一四线绞线和第二四线绞线以两根四线绞线并排缠绕的方式绕制在第一磁环上多圈;
其中,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绞成第一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绞成第二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绞成第三双绞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绞成第四双绞线;
以及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N铜线和第二N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G铜线和第二G铜线以及第三B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一五线绞线,第三B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抽头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一侧孔的第一B铜线和第二B铜线、位于第一磁环之第二侧孔的第一R铜线和第二R铜线以及第三N铜线的一端绞成第二五线绞线,第三N铜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抽头线;该第三双绞线和第四双绞线进行缠绕,再绕制在第二磁环上至少一整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绕制在第一磁环上的绞线为三圈,并且分布于第一磁环的三分之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一抽头以绝缘;该第二五线绞线的尾部采用剪断、焊接的方式使其短路并用胶水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焊点做第二抽头以绝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82208.6A CN116206888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82208.6A CN116206888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06888A true CN116206888A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1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82208.6A Pending CN116206888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06888A (zh)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10282208.6A patent/CN11620688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62559B (zh) | 以太网络变压器 | |
CN111180120A (zh) | 扁平式高速传输线缆 | |
US4885555A (en) | Interconnection for high fidelity signals | |
US20020017393A1 (en) | Stable patch cords for lan test instruments | |
JPH06243940A (ja) | コネクタ | |
RU2753347C2 (ru) | Разделительный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 | |
CN116206888A (zh) | 一种用于高速高频连接器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结构 | |
CN112449492B (zh) | 具有高速线材的电路板组件 | |
US7629803B1 (en) | Probe card assembly and test probes therein | |
US10998123B2 (en) | Balu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JP6955133B1 (ja) | 丸型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825997A (zh) | 线圈部件 | |
CN211628730U (zh) | 扁平式高速传输线缆 | |
CN213042688U (zh) | 一种内导体径向可移动射频探针式电缆组件 | |
CN210349429U (zh) | 高速传输线 | |
CN110379601B (zh) | 一种网络变压器工艺 | |
WO2012144017A1 (ja) | 伝送媒体 | |
US20220215999A1 (en) | Magnetic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magnetic module | |
TWI600274B (zh) | 網路濾波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CN210110486U (zh) | 一种网络变压器 | |
CN220234706U (zh) | 基于G.hn协议的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 |
CN214012714U (zh) | 磁性模组及具有该磁性模组的电连接器 | |
RU220090U1 (ru) | Полевой кабель парной скрутки | |
RU220089U1 (ru) | Полевой кабель парной скрутки | |
CN217655743U (zh) | 磁性模组及具有磁性模组的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