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204953A -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4953A
CN116204953A CN202211730318.6A CN202211730318A CN116204953A CN 116204953 A CN116204953 A CN 116204953A CN 202211730318 A CN202211730318 A CN 202211730318A CN 116204953 A CN116204953 A CN 116204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site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03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济云
周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03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4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4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4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6Customisation or person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设计建造方法包括:设计建立标准化拉祜族特色建筑部品部件数据库;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分析和需求分析;根据部品部件数据库组合建立三维模型;方案深化,对不能运用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地方进行非标准模块的设计;施工设计,确定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装配模块生产;装配化施工,对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进行搭建安装;完成搭建安装,交付使用。本发明将传统的拉祜族营建方式拆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减小拉祜族民居的营建难度,缩短拉祜族民居的设计建造时间,有利于对拉祜族民居的新建与保护,保留拉祜族民居的建筑特色。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拉祜族是云南省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聚居在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山区、澜沧江流域的临沧、耿马,澜沧、孟连等地。拉祜族的民居,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拉祜族山寨一般建在山头或山腰上,选寨址的时候,每一个寨子在选建寨子的地点时都要考虑到是不是通风、利水、阳光好不好。拉祜人说寨子的地点选好了,人就会少生病;要是选不好地点,寨子人就会遭殃。
拉祜族的寨子一般选在靠近水源的山岗,村落四周要有树林、草木,村寨四周要栽茨藤,还要围上一道竹篱笆,作为寨墙,有的寨子也有不围篱笆墙的。远远望去,拉祜族寨子就像映影在树林中,特别美丽。每个寨子开两到三个大门,如离水源近的寨子,还要用竹槽把水源引入寨内,方便寨子的人取水饮用。寨子中心一般有一个广场(又叫跳舞场),广场上有预立一根图腾柱。
拉祜族房屋建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杆栏式木掌楼,墙体用竹笆围成,楼上住人,楼下关家畜、堆放杂物,楼梯用一根木头砍出一些台阶而成,因为是“独木楼梯”,上下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行(有的地方也使用一般的木楼梯)。这种房屋选好住址后直接打进带枝杈的树桩,离地面1.5米高左右便搭横梁,两侧山墙高木桩上架檩形成房架,再搭细木椽子,形成双斜面屋顶,苫盖茅草排。四周墙壁用竹篾编成的竹笆围栏,不设窗,屋内也用竹笆隔成小间。房屋大小都有,没有栅栏,也就没有院落,只有一小块平坝,开放式使用。小房子不隔间,大一点儿的隔成三间,房门开在中间一间,有吞口。进门是堂屋,有神龛,供神位。右间中间设有火塘,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做饭待客,烧水取暖,炭灰里保存着火种,以竹管吹风即可点燃柴火,老人也习惯依火塘而眠。另一种是落地式的杈杈房,这种房子的房檐较低,一般人要弯着腰才可以进去。楼的主体由木板、木柱构成,屋檐低矮,鱼鳞般的瓦片经岁月打磨已变成深黑色,这种房屋中间设有火塘,整体造价低,施工简单,自己就可建造。中间火塘位置
拉祜族聚居地雨水多,比较潮湿,干栏式木掌楼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有着通风防潮的作用;房屋结构都有晒台,分上下两层,楼下放杂物、关养牲畜,楼上住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野兽虫蛇的侵扰。拉祜族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传统民居建筑多为自建,传统建材的准备和材料处理比较困难,建造流程较为繁琐,以传统的拉祜族民居营建为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址择时,拉祜族传统工匠根据山形和方位选择建造场地,并根据当地季节气候确定建造时间;2、伐木取材:拉祜族传统工匠按照房屋建造样式和大小组织伐木割草,准备材料,工匠根据营建尺寸现场手工加工处理传统建材;3、现场营建:拉祜族传统工匠按照传统搭建方法组织房屋搭建。
由于传统营建方式比较原始,结构设计与主体建造往往是混杂进行的,其结构建造缓慢,导致建造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存在诸多设计缺陷,缺乏结构与地貌环境、气候环境的协调性。传统拉祜族民居维护周期短,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结构框架和门窗墙体部件的尺寸标准不一,自行设计搭建的结构也没有设计图纸保留存档,导致结构维护困难且繁琐,不利于对拉祜族民居的新建与保护。
令人十分忧虑的是,大量现代建筑风起云涌,城市、农村风貌日新月异,大量居民建筑群、民族的村落被拆毁、被改造,许多已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所述设计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依据拉祜族民居的特色,设计各个标准模块化的装配部品部件,每个装配部品部件中融入拉祜族民族元素,构成/建立标准化拉祜族特色的装配部品部件数据库;
所述装配部品部件包括:柱、梁、支撑件、预制楼板模块、预制墙板模块、预制屋顶模块和门窗模块;,
步骤S2:根据客户委托,对拟建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和需求分析;所述场地分析包括场地边界实地勘探、场地高差和场地气候条件的分析;所述需求分析包括居民的功能需求分析和心理需求分析;
步骤S3:依据场地条件和客户/居民需求,初步确定设计标准模块化建筑布局,并调取预先储备的标准化拉祜族特色装配部品部件数据库中的部装配品部件,设计进门的堂屋,神龛、会客厅中央火塘位置、房屋布局、楼梯位置、柱、梁、支撑件位置和预制屋顶模块、预制门窗模块,组合之后构成三维模型,供客户参考;
步骤S4:方案深化,根据场地条件和客户/居民需求,对无法运用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地方,再用电脑进行非标准模块的设计;
步骤S5:施工设计,根据步骤S3建立的标准模块化建筑模型和步骤S4建立的非标准模块设计,生成施工模拟,确定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
步骤S6:生产装配式模块,将步骤S3设计的标准模块建筑部品部件信息和步骤S4设计的非标准模块部品部件信息下发到工厂,进行生产;
步骤S7:根据步骤S5的施工顺序设计,现场进行地基处理,现场使用吊车按照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设计进行装配化施工、搭建安装;
步骤S8:完成搭建安装,得到具有独特性的、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最后将该装配式建筑结构交付客户/居民使用。
所述步骤S1的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建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木掌楼民居建筑形制确定部品部件的基本模数,设计各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基本尺寸;
步骤S1.2:将拉祜族民族元素应用到部品部件设计中;
步骤S1.3:将设计出来的部品部件根据结构系统、维护系统、设备及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室外工程系统进行归类编号;
步骤S1.4:对归类编号后的部品部件进行深化设计,赋予材质信息,完善结构细节,给予专门的编号、生产及施工信息。
所述步骤S1.2的拉祜族民族元素包括建筑形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和建筑图腾;
所述建筑形制包括木掌楼的高宽比和长宽比;
所述建筑材料包括仿木、竹、茅草和藤篾材料;
所述建筑图腾包括葫芦、喜鹊、扎迪、娜迪、老鼠。
所述步骤S4中的非标准模块为未在部品部件数据库中存档的部品部件,确定非标准模块后做模数协调设计,使所有的非标准模块同一类型达到相对统一。
所述步骤S5的施工顺序为:
S5.1:场地处理,平整施工场地,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的立柱和支撑件位置开挖立柱和支撑件的孔桩;
S5.2:支撑层搭建,在孔桩上树立立柱和支撑件并浇筑固定;
S5.3:框架搭建,在楼板面和屋顶面搭建梁,并在楼板面的梁上搭建拼接预制楼板模块,根据房间设计格局在楼板面上的立柱之间搭建预制墙板模块和门窗模块;
S5.4:屋顶搭建,在屋顶面铺设搭建预制屋顶模块建筑;
S5.5:预制楼板模块、预制墙板模块、预制屋顶模块和门窗模块搭建,并可以同时进行下水管道、电路、网络线系统的搭建,
S5.6:楼梯台阶搭建,在楼板面外的晒台处搭建楼梯台阶,图腾搭建;
S5.7:家具和装饰系统搭建,根据居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房间内进行装饰和布置家具物品。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建立化的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对拉祜族民居进行模块化分类设计,在数据库中存储部品部件设计信息和模型图纸,工厂可依据本申请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缩短设计周期和部品部件加工时间,提高设计生产效率,缩短整体拉祜族建筑设计的建设周期,部品部件破损后可及时更换相对应的标准化部品部件,非标准部品部件设计完成后,设计图纸在拉祜族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保留存档,民居建筑后期维护简单方便;利于拉祜族乡村振兴。
本发明中对拉祜族民居的设计多为标准化部品部件,标注化结构尺寸和装配方式,使用装配式的柱、梁、支撑件、预制楼板模块、预制墙板模块、预制屋顶模块和门窗模块,同一个部品部件可运用与不同需求的拉祜族民居搭建,降低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搭建成本,能够大大缩短建筑建造周期,减少施工时间过长带来的经济、人力、材料的损失;
本发明将传统的拉祜族营建方式拆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减小拉祜族民居的营建难度,缩短拉祜族民居的设计建造时间,有利于对拉祜族民居的新建与保护,保留拉祜族民居的建筑特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计建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拉祜族装配式建筑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祜族装配式建筑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拉祜族装配式建筑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拉祜族装配式建筑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
1-柱,2-梁,3-支撑件,4-预制楼板模块,5-预制墙板模块,6-预制屋顶模块,7-门窗模块,8-楼梯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所述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设计并建立标准化拉祜族特色建筑部品部件数据库;
步骤S2: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分析和需求分析;
步骤S3:根据部品部件数据库组合建立三维模型;
步骤S4:方案深化,对不能运用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地方进行非标准模块的设计;
步骤S5:施工设计,确定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
步骤S6:装配模块生产;
步骤S7:装配化施工,对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进行搭建安装;
步骤S8:完成搭建安装,交付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的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建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木掌楼民居建筑形制确定部品部件的基本模数,设计各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基本尺寸;
步骤S1.2:将拉祜族民族元素应用到部品部件设计中;
步骤S1.3:将设计出来的部品部件根据结构系统、维护系统、设备及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室外工程系统进行归类编号;
步骤S1.4:对归类编号后的部品部件进行深化设计,赋予材质信息,完善结构细节,给予专门的编号、生产及施工信息。
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部品部件包括:柱1、梁2、支撑件3、预制楼板模块4、预制墙板模块5、预制屋顶模块6、门窗模块7和楼梯台阶8。
实施例中,部品部件数据库用于储存各部品部件的图纸模型、尺寸信息、材质信息、加工信息、安装装配信息等,图纸模型包括各部品部件的三维模型和二维视图;材质信息包括各部品部件的材质和材质的抗拉、抗压强度等信息;加工信息为各部品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安装装配信息包括不同部品部件之间的安装位置信息和装配方式。
实施例中,步骤S2的场地分析包括场地边界、场地高差和场地气候条件的分析;分析场地边界主要用于确定场地的形状大小以及场地边界的地形,便于设计确定建筑的建造位置和占地面积;分析场地高差用于确定架空层高度,确保上层建筑保持水平;气候条件主要分析当地的年降雨量,用于控制屋顶坡度,以便于及时排雨。
实施例中,步骤S2的需求分析包括居民的功能需求分析和心理需求分析;功能需求主要分析居民的家庭成员情况,用于控制需要设计多少房间以及房间面积的控制;心理需求主要分析不同家庭成员对房间的要求,主要用于对房间空间布局的控制。
实施例中,步骤S1.2的拉祜族民族元素包括建筑形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和建筑图腾;建筑形制包括木掌楼的高宽比和长宽比;建筑材料包括仿木、竹、茅草和藤篾材料;建筑图腾包括葫芦、喜鹊、扎迪、娜迪、老鼠。
实施例中,步骤S1.2的拉祜族民族元素运用到部品部件中,部品部件的整体尺寸按照木掌楼形制比例控制,每个部品部件按照细化设计选取相应的建筑材料,并选取相应的建筑色彩,并将建筑图腾运用到墙板等部件中;具体可表现为:柱1使用黑色仿木方钢材质,其中柱头正面加入拉祜族的葫芦图案;梁2的设计可使用藏青色仿木方钢材质,设计为“老鼠梁”的样式;预制墙板模块5可使用白色仿藤篾铝塑板饰面;支撑件3采用黑色方钢;预制楼板模块4采用与建筑形制相符的叠合楼板;预制屋顶模块6外表面可贴附编织茅草;门窗模块7的门窗框则加入抽象后的扎迪线条、娜迪线条。
实施例中,步骤S4的方案深化是对初步设计进行平立剖等深化协调设计,同时对非标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其中未在部品部件库的部品部件确定为非标模块,确定非标模块后做模数协调设计,使所有的非标模块同一类型达到相对统一。
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步骤S5的施工顺序为:
场地处理:平整施工场地,边坡可砌筑挡墙,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的立柱1和支撑件3位置开挖立柱1和支撑件3的孔桩,孔桩开挖至硬土层;
支撑层搭建:在立柱1和支撑件3的孔桩树立立柱1和支撑件3,并在孔桩内浇筑混凝土固定立柱1和支撑件3;
框架搭建:在楼板面和屋顶面搭建梁2,梁2包括横梁、纵梁、椽条、枋和檩,并在楼板面的梁上搭建拼接预制楼板模块4;并可以同时进行下水管道、电路、网络线系统的搭建,
屋顶搭建:在屋顶面铺设搭建预制屋顶模块6;
楼梯台阶搭建:在楼板面外的晒台处搭建楼梯台阶8;
装饰系统搭建: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在房间内进行装饰;
家具布置:在房间布置床、桌椅、舂米缸、火塘等家具物品。
在实施例中,工厂生产中按照部品部件库的信息分类分别进行统一生产。
在实施例中,现场使用吊车按照生产安装图纸和按照支撑层搭建—框架搭建—预制屋顶模块6搭建—维护系统搭建—楼梯台阶8搭建—装饰系统搭建—家具布置的搭建顺序依次进行搭建安装。
本发明工作方式:
有居民需要搭建拉祜族民居时,预先在居民的房屋搭建场地勘测,分析场地的地质、场地的边界信息和场地的天气信息,同时和居民沟通调查了解居民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根据勘测的信息和调查的需求设计整体建筑结构,常规结构部件运用标准化拉祜族特色建筑部品部件数据库中的部品部件结构尺寸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结构初步设计完成后,运用标准化拉祜族特色建筑部品部件数据库中的三维部品部件模型建立设计的整体结构模型,分析整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初步设计进行平立剖等深化协调设计,同时,对不能运用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地方进行非标准模块的设计;深化设计完成后,根据建立的标准模块化建筑模型和设计的非标准模块,进行施工模拟,确定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确定完成后,将设计的标准模块信息和非标准模块信息下发到工厂,进行工厂化生产;生产完成后,将生产的部品部件运输到施工场地,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装配化施工,现场使用吊车按照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将部品部件进行搭建安装;完成搭建安装后,进行房间装饰和家具摆放,完成后对建筑进行检验后即可交付使用,如图2-图5所示。
本发明搭建时,预先平整施工场地,边坡可砌筑挡墙,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的立柱1和支撑件3位置开挖立柱1和支撑件3的孔桩,孔桩开挖至硬土层;然后在立柱1和支撑件3的孔桩树立立柱1和支撑件3,并在孔桩内浇筑混凝土固定立柱1和支撑件3;在楼板面和屋顶面搭建梁2,梁2包括横梁、纵梁、椽条、枋和檩,并在楼板面的梁上搭建拼接预制楼板模块4,然后在楼板模块4上的立柱1之间拼接搭建墙板模块7,在楼板面外的晒台处搭建楼梯台阶8,在屋顶面铺设搭建预制屋顶模块6;最后在墙板模块7分隔的不同房间内根据居民需求进行装饰和家具物品摆放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图2-图4所展示的结构只是装配式拉祜族民居中的其中一种简易结构,并非对本发明所述装配式拉祜族民居的结构限定。
实施例2(以搭建30平方米拉祜族民居为例)
项目地点: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勇和饭店旁;
用地面积:南北长4米,东西宽10米,共计40平方米;
地形条件:东西平坦,南北约0.5米的高差,建于向阳的平坡上。
搭建步骤:建筑整体采用干栏式建筑形体,底层架空0.6米(南),北侧架空1.1米,架空层平面尺寸为8x3.75米(东西x南北),架空层设计东西向5排3列等分预制钢结构柱墩,柱墩尺寸为375*375mm。
柱墩安装时,应用混凝土预先浇筑出钢柱墩保护层,防止生锈。柱墩安装完成后开始搭设一层地板,一层地板基于架空层柱墩顶部开始找平,先使用1mm厚钢板敷设,然后放2mm气凝胶找平,之后敷设10mm厚纤维水泥板及10mm厚竹木纤维仿木地板,选用藏青色。
将架空层以上规定为1层,1层平面柱子延续架空层柱墩贯穿一层地板,南北向从一层地板以上到屋脊高度为3米,南北中脊到一层地板高度为4.2米,东西南北屋檐各悬挑900mm,同时进行下水管道、电路、网络线系统的搭建。
屋顶做法为:先按照柱子搭建纵横向的黑色方钢檩条,然后敷设3mm厚欧松瓦,再铺设1mm厚防水卷材,然后粘贴2mm厚黑色沥青瓦,其中居中的檩条设计为红色。
一层墙面做法为:使用彩钢板+绵延版+彩钢板的方式作为基础墙体,墙体外侧安装龙骨后再安装藏青色铝塑板作为建筑外墙饰面层,墙体内侧安装龙骨后再安装灰色竹木纤维板作为建筑内墙饰面层。建筑屋顶山墙面也用此方法处理,处理完之后,在此位置设置熟褐颜色的葫芦作为图腾装饰。
除此之外,建筑入口设置与西侧,为预制钢楼梯,颜色采用灰色。楼门有开在长房两端,有开在长房向阳一侧正中间的,门前搭架着可供两人并排上下的宽木梯。进门是堂屋,有神龛,供神位。楼室中间设一条走廊,两则隔成小间的居室,楼室分为左右两半,一侧是居室,其中一间居室中央设有火塘,火塘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描述,以上工作原理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依据拉祜族民居的特色,设计各个标准模块化的装配部品部件,每个装配部品部件中融入拉祜族民族元素,构成/建立标准化拉祜族特色的装配部品部件数据库;
所述装配部品部件包括:柱、梁、支撑件、预制楼板模块、预制墙板模块、预制屋顶模块和门窗模块;
步骤S2:根据客户委托,对拟建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和需求分析;
所述场地分析包括场地边界实地勘探、场地高差和场地气候条件的分析;
所述需求分析包括居民的功能需求分析和心理需求分析;
步骤S3:依据场地条件和客户/居民需求,初步确定设计标准模块化建筑布局,并调取预先储备的标准化拉祜族特色装配部品部件数据库中的部装配品部件,设计进门的堂屋,神龛、会客厅中央火塘位置、房屋布局、楼梯位置、柱、梁、支撑件位置和预制屋顶模块、预制门窗模块,组合之后构成三维模型,供客户参考;
步骤S4:方案深化,根据场地条件和客户/居民需求,对无法运用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地方,再用电脑进行非标准模块的设计;
步骤S5:施工设计,根据步骤S3建立的标准模块化建筑模型和步骤S4建立的非标准模块设计,生成施工模拟,确定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
步骤S6:生产装配式模块,将步骤S3设计的标准模块建筑部品部件信息和步骤S4设计的非标准模块部品部件信息下发到工厂,进行生产;
步骤S7:根据步骤S5的施工顺序设计,现场进行地基处理,现场使用吊车按照施工顺序和装配方式设计进行装配化施工、搭建安装;
步骤S8:完成搭建安装,得到具有独特性的、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最后将该装配式建筑结构交付客户/居民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标准化民族特色部品部件数据库建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木掌楼民居建筑形制确定部品部件的基本模数,设计各标准模块化部品部件的基本尺寸;
步骤S1.2:将拉祜族民族元素应用到部品部件设计中;
步骤S1.3:将设计出来的部品部件根据结构系统、维护系统、设备及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室外工程系统进行归类编号;
步骤S1.4:对归类编号后的部品部件进行深化设计,赋予材质信息,完善结构细节,给予专门的编号、生产及施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的拉祜族民族元素包括建筑形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和建筑图腾;
所述建筑形制包括木掌楼的高宽比和长宽比;
所述建筑材料包括仿木、竹、茅草和藤篾材料;
所述建筑图腾包括葫芦、喜鹊、扎迪、娜迪、老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非标准模块为未在部品部件数据库中存档的部品部件,确定非标准模块后做模数协调设计,使所有的非标准模块同一类型达到相对统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的施工顺序为:
S5.1:场地处理,平整施工场地,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的立柱和支撑件位置开挖立柱和支撑件的孔桩;
S5.2:支撑层搭建,在孔桩上树立立柱和支撑件并浇筑固定;
S5.3:框架搭建,在楼板面和屋顶面搭建梁,并在楼板面的梁上搭建拼接预制楼板模块,根据房间设计格局在楼板面上的立柱之间搭建预制墙板模块和门窗模块;
S5.4:屋顶搭建,在屋顶面铺设搭建预制屋顶模块建筑;
S5.5:预制楼板模块、预制墙板模块、预制屋顶模块和门窗模块搭建,并可以同时进行下水管道、电路、网络线系统的搭建;
S5.6:楼梯台阶搭建,在楼板面外的晒台处搭建楼梯台阶,图腾搭建;
S5.7:家具和装饰系统搭建,根据居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房间内进行装饰和布置家具物品。
CN202211730318.6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Pending CN116204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0318.6A CN116204953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0318.6A CN116204953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4953A true CN116204953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0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0318.6A Pending CN116204953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49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27066A (zh) * 2024-10-25 2024-11-26 江西永泰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工程装配式整体安装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27066A (zh) * 2024-10-25 2024-11-26 江西永泰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工程装配式整体安装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dach et al. Climate responsive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Nepal
Rael Earth architecture
Zhang Classical courtyard houses of Beijing: architecture as cultural artifact
Golasz-Szolomicka et al. Vertical gardens in high-rise buildings–modern form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N116204953A (zh) 一种用于拉祜族民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设计建造方法
Petruccioli The courtyard house: typological variations over space and time
Bera An overview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India
Wang et al. Study 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Kangba area, Tibet, China
Li et al. Study on characters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Shaanxi, Guangxi and Jiangsu in China
Flores Calvario et al. The pajarete Construction System in Traditional Housing in the State of Colima, Mexico
Bartha et al. Neo-Vernacular Concepts for Value-Adding in Contemporary Europea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Tunali Adobe structures as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features
CN1250851C (zh) 四联侧跃旋转式组合别墅住宅
Besl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Düzce Traditional Housing Architecture; The Case of Düzce Konuralp
CN222253325U (zh) 一种室外廊架
Bartolomei et al. The “Japanese Landscape Inside”: The Transi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s
CN201297043Y (zh) 设有挑高空间厅的高层及多层住宅
CN1250850C (zh) 三联侧跃旋转式组合别墅住宅
Jing et al. Passive Ecological Building Practice Based on Intelligent Design and Detection of Material Energy Efficiency
L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the Laoxiancheng village Town of Houzhenzi in 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Qinling Mountains
Chen et al. Contemporary Design in Detail: Sustainable Environments
Caltabiano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Sicily: The rural area around the volcano Etna
Pandey Vernacular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ility-in response to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in Nepal
Bartha Neo-vernacular architectural and furnishing patterns of Europe concepts for value-adding in contemporary design.
Baghel et al.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JODHPUR: A RESILIENT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