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3457B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03457B CN116203457B CN202111446502.3A CN202111446502A CN116203457B CN 116203457 B CN116203457 B CN 116203457B CN 202111446502 A CN202111446502 A CN 202111446502A CN 116203457 B CN116203457 B CN 1162034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kage
- control unit
- vehicle control
- battery
- voltag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其中,车辆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多个并联在动力电池总成两端的负载支路、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的动力电池包、与电池包一一对应且通过负极开关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的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M、N均为正整数;电池管理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向各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进行漏电检测,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该车辆,可以在低压上电成功后进行漏电检测定位,以便提高后续高压上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工作时,如若发生漏电,不仅会对车辆的供电支路产生冲击,甚至可能产生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然而,相关技术中对车辆的漏电检测,仅能判断车辆中是否存在漏电,而无法判断发生漏电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对漏电进行检测与定位。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所述负载支路均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总成两端,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N个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所述车辆包括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所述负载支路均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总成两端,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N个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可以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第一漏电传感器确定发生漏电的电池包,从而完成对漏电电池包的检测定位。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动力电池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10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200、整车控制单元300和M节车厢100,每节车厢100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101、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负载支路均并联在动力电池总成101两端,动力电池总成101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104,每个电池包104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K-与动力电池总成101的负极连接,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与N个电池包104一一对应,各第一漏电传感器103与对应电池包104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其中,电池管理控制器200用于: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进行漏电检测,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上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可以与车辆10对应,也可以与动力电池总成101对应,也可以与动力电池总成101中的电池包104对应,图1中为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与车辆10对应、M大于1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整车控制单元300例如可以为CCU(Central Control Unit,中央控制单元),上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例如可以为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上述负载102例如可以包括电机控制器、DC-DC变换器、空调、风源系统、空压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电加热装置等。
上述负载102可以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后启动,进而发送高压上电成功信号至整车控制单元300;以及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系统漏电报警后卸载,并反馈卸载完成信息至整车控制单元300。漏电传感器可以在接收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的请求漏电检测指令时启动漏电检测;在接收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的停止漏电检测指令时停止漏电检测。
上述整车控制单元300与电池管理控制器200、负载102之间的通信例如可以为网络通讯;上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与漏电传感器之间的通讯例如可以为网络通讯。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判断是否采集到上电信号,该上电信号例如可以为运营维护人员下达的上电信号。进而在采集到上电信号后,整车控制器控制进行低压上电,并在低压上电成功后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与负载102发送低压上电成功信号。进而可以对车辆10中的每一个车厢100进行漏电检测定位。
其中,上述对某一个车厢100进行漏电检测定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进行漏电检测。
A2,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例如,在接收到编号为1#的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编号为1#的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对应的编号为1#的电池包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由此,可以实现在车辆10低压上电成功后进行漏电检测以判断是否漏电,以及在检测到某一个车厢100存在漏电时,获取具体检测到漏电的第一漏电传感器103,进而确定与该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对应的电池包104发生漏电,从而实现对该车厢100中漏电位置的确定。
进一步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还用于:根据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未漏电的电池包;如果存在,则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其中,高压上电指令,由整车控制单元300在发送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N个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时,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具体地,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获取在发送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的对应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判断发生漏电的电池包104的个数,若未发生全部的电池包104均漏电,则可以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高压上电指令。
例如,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内置程序,以便在接收到对应传感器的漏电信息后判断发生漏电的电池包104的个数,进而在发生漏电的电池包104的个数不为N个时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高压上电指令。
再例如,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在接收到对应传感器的漏电信息后,向运营维护人员展示电池包104的漏电情况,进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运营维护人员下达的高压上电指令,并在判断接收到后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高压上电指令。
再例如,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按照预设顺序确定是否接收到对应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进而根据确定结果判断是否发送高压上电指令。作为一个示例,假设动力电池总成101中包括两个电池包104,分别记为电池包1与电池包2,即N为2,则整车控制单元300可以首先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电池包1的漏电信号,若未收到,则确定电池包1未漏电,未接收到N个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判断发送高压上电指令;若收到,则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电池包2的漏电信号,若未收到,则确定电池包2未漏电,未接收到N个电池包104电池包漏电信号,判断发送高压上电指令;若收到,则确定在发送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到N个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可以发送报警信号。
进一步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获取未发生漏电的电池包104,并控制该电池包104高压上电。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向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发送停止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停止漏电检测;以及在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成功后,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反馈高压上电成功信号。
由此,可以实现在发生漏电的车厢100内存在未漏电的电池包104时,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以使车辆10可以快速投入使用,提高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每节车厢100还包括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105,第二漏电传感器105与对应动力电池总成101的负极连接,其中,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还用于:向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二漏电传感器105进行漏电检测,以及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负载漏电信号,以使整车控制单元300结束高压上电流程,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其中,图2同样为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与车辆10对应、M大于1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地,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向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进而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判断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并判断在发送第二请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三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
若电池管理控制器200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则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负载漏电信号,整车控制单元300据此直接结束上电流程,其中,上电流程包括低压上电流程和高压上电流程,低压上电成功后的流程为高压上电流程。若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则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若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则电池管理控制器200不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漏电信号。
整车控制单元300在发送上述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未接收到对应全部的电池包104的电池包漏电信号,则向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发送高压上电指令。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该高压上电指令后,获取未漏电的电池包104,并控制该电池包104高压上电。作为一个示例,假设动力电池总成101内包括电池包1与电池包2,则若电池管理控制器200接收到对应电池包1的漏电报警信号但未接收到对应电池包2的漏电报警信号,则在接收到高压上电指令后,控制电池包2高压上电;或者,若电池管理控制器200接收到对应电池包2的漏电报警信号但未接收到对应电池包1的漏电报警信号,则在接收到高压上电指令后,控制电池包1高压上电。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300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向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和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发送停止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一漏电传感器103和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停止漏电检测;以及在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成功后,向整车控制单元300反馈高压上电成功信号。以及在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成功后,向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发送第三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二漏电传感器105进行漏电检测;在发送第三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105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通过整车控制单元300向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102发送高压上电指令,以启动相应负载102,其中,第五预设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与第三预设时间相同。
由此,可以实现在车辆10低压上电成功后进行漏电检测以判断是否漏电,以及在检测到某一个车厢100存在漏电时,获取具体检测到漏电的漏电传感器,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漏电传感器确定与该传感器对应的电池包104或负载102发生漏电,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漏电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包104的正极均通过正极开关与动力电池总成101的正极连接,多个负载支路包括电机控制器支路、DC-DC变换器支路,电机控制器支路包括电机控制器、主接触器、第一预充电路,电机控制器与主接触器串联,第一预充电路与主接触器并联,DC-DC变换器支路包括DC-DC变换器、DC接触器、第二预充电路,DC-DC变换器与DC接触器串联,第二预充电路与DC接触器并联,其中,电池控制管理器在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时,具体用于: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对应的正极开关和负极开关K-闭合,并控制第一预充电路、第二预充电路闭合;延迟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主接触器、DC接触器闭合,并控制第一预充电路、第二预充电路断开。上述第四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为1s~5s,例如可以为3s。上述第一预充电路和第二预充电路共用预充电阻,第一预充电路还包括与预充电阻串联的主预充接触器,第二预充电路还包括与预充电阻串联的DC预充接触器,电池管理控制器200在控制第一预充电路、第二预充电路闭合时,具体用于:电池管理控制器200控制主预充接触器、DC预充接触器闭合。
作为一个示例,参见图3,包括直流充电器总成400、含有总正极接触器KM7与隔离开关QS的维修开关总成500、高压配电箱总成600,以及电流传感器LH、主接触器K1、位于第一预充电路上的主预充接触器K2、DC接触器K3、位于第二预充电路上的DC预充接触器K4、充电接触器K5、充电负极接触器K6、预充电阻R1、充电保险S1、主保险S2、DC-DC保险S3、PTC保险S4、空调保险S5、空压机保险S6、电机M1,直流充电器总成400与高压配电箱总成600之间通过充电连接装置连接;动力电池总成101通过高压配电箱总成600为负载102供电,第一漏电传感器103装在电池包104的负极与高压配电箱壳体之间,第二漏电传感器105装在动力电池总成101的负极与高压配电箱壳体之间,高压配电箱壳体与车身等电势,上述漏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其所在的高压支路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在该绝缘电阻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判定检测到漏电信息;电机控制器与电机M1的数量相同,且均至少为1个。上述动力电池总成101如图4所示,包括2个电池包104,记为电池包1、电池包2,还包括正极开关:KM1、KM2,以及两个负极开关K-:KM3、KM4,以及熔断器:FU1、FU2,以及电流传感器LH1、LH2;电池管理控制器可以对正极开关、负极开关K-的开闭进行控制。具体地,电池控制管理器在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高压上电时,首先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104对应的正极开关和负极开关K-闭合,并控制主预充接触器K2、DC预充接触器K4闭合;延迟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主接触器K1、DC接触器K3闭合,并控制主预充接触器K2、DC预充接触器K4断开。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第一漏电传感器确定发生漏电的电池包,从而完成对漏电的检测定位,且通过对M节车厢均进行漏电检测定位,从而实现在车辆低压上电后判断车辆是否发生漏电,以及在车辆发生漏电时进行定位。而且,还可在每个车厢内均设置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以判断负载是否发生漏电,进而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向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第二漏电传感器确定发生负载漏电的车厢,从而进一步实现对车辆的漏电进行检测定位。进而运营维护人员可以根据故障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实现对故障的精确维修,且能避免漏电故障工况下系统执行高压上电指令造成部分设备损坏,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包括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负载支路均并联在动力电池总成两端,动力电池总成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每个电池包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与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与N个电池包一一对应,各第一漏电传感器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
如图5所示,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包括:
S11,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
S12,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其中,高压上电指令,由整车控制单元在发送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N个电池包的电池包漏电信号时,向电池管理控制器发送,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节车厢还包括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第二漏电传感器与对应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向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二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单元发送负载漏电信号,以使整车控制单元结束高压上电流程,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向第一漏电传感器和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停止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一漏电传感器和第二漏电传感器停止漏电检测;以及在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成功后,向整车控制单元反馈高压上电成功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成功后,向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三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第二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在发送第三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通过整车控制单元向各负载回路中的负载发送高压上电指令,以启动相应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可以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第一漏电传感器确定发生漏电的电池包,从而完成对漏电的检测定位,且通过对M节车厢均进行漏电检测定位,从而实现在车辆低压上电后判断车辆是否发生漏电,以及在车辆发生漏电时进行定位。而且,还可在每个车厢内均设置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以判断负载是否发生漏电,进而在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向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到漏电的第二漏电传感器确定发生负载漏电的车厢,从而进一步实现对车辆的漏电进行检测定位。进而运营维护人员可以根据故障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实现对故障的精确维修,且能避免漏电故障工况下系统执行高压上电指令造成部分设备损坏,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所述负载支路均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总成两端,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N个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未漏电的电池包;
如果存在,则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控制所述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其中,所述高压上电指令,由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在发送所述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N个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包漏电信号时,向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每节所述车厢还包括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与对应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以及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负载漏电信号,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结束高压上电流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均通过正极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正极连接,多个所述负载支路包括电机控制器支路、DC-DC变换器支路,所述电机控制器支路包括电机控制器、主接触器、第一预充电路,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主接触器串联,所述第一预充电路与所述主接触器并联,所述DC-DC变换器支路包括DC-DC变换器、DC接触器、第二预充电路,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DC接触器串联,所述第二预充电路与所述DC接触器并联,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控制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未漏电的电池包对应的正极开关和负极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一预充电路、所述第二预充电路闭合;
延迟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主接触器、所述DC接触器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一预充电路、所述第二预充电路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电路和所述第二预充电路共用预充电阻,所述第一预充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预充电阻串联的主预充接触器,所述第二预充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预充电阻串联的DC预充接触器,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预充电路、所述第二预充电路闭合时,具体用于:
所述电池管理控制器控制所述主预充接触器、所述DC预充接触器闭合。
4.一种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整车控制单元和M节车厢,每节车厢均包括动力电池总成、N个第一漏电传感器和多个负载支路,每个所述负载支路均并联在所述动力电池总成两端,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N个并联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均通过负极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N个所述电池包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与对应电池包的负极连接,M、N均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分别向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一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N个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任一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包漏电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未漏电的电池包;
如果存在,则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控制所述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其中,所述高压上电指令,由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在发送所述低压上电成功信号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N个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包漏电信号时,向电池管理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每节所述车厢还包括一个第二漏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与对应动力电池总成的负极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低压上电成功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二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
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负载漏电信号,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结束高压上电流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高压上电指令时,向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停止漏电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第一漏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停止漏电检测;以及
在所述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成功后,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反馈高压上电成功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漏电检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未漏电的电池包高压上电成功后,向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发送第三请求漏电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进行漏电检测;
在第五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漏电传感器反馈的漏电报警信号时,通过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向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发送高压上电指令,以启动相应负载,其中,所述第五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46502.3A CN116203457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46502.3A CN116203457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03457A CN116203457A (zh) | 2023-06-02 |
CN116203457B true CN116203457B (zh) | 2024-10-29 |
Family
ID=86517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46502.3A Active CN116203457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034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03345B (zh) * | 2021-11-30 | 2025-01-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459B (zh) * | 2021-11-30 | 2025-01-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03459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456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458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344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345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4901A (ja) * | 1996-04-18 | 1997-10-31 | Toyota Motor Corp | 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
JP5240462B2 (ja) * | 2009-01-28 | 2013-07-17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リレー溶着判定装置 |
JP6125948B2 (ja) * | 2013-08-12 | 2017-05-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非接触充電装置 |
CN106740132B (zh) * | 2016-12-29 | 2019-08-16 | 晋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
CN109228870B (zh) * | 2017-07-10 | 2020-07-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列车和列车供电系统及其漏电检测恢复装置、方法 |
CN109239511B (zh) * | 2017-07-10 | 2020-08-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列车、列车供电系统及其漏电检测定位装置、方法 |
CN109917297B (zh) * | 2019-03-29 | 2021-06-29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方法、电路和装置 |
CN112230044B (zh) * | 2019-06-28 | 2022-05-1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列车及其漏电的检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和牵引控制单元 |
CN111781539B (zh) * | 2020-08-11 | 2023-02-21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相四线交流漏电检测电路、装置及车辆 |
CN213303230U (zh) * | 2020-11-19 | 2021-05-28 | 惠州市康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列车双主机火灾报警装置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11446502.3A patent/CN1162034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03459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456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458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344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CN116203345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03457A (zh) | 2023-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9733B (zh) | 用于电动车辆高压继电器粘连检测及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
US9002558B2 (en) | Abnormality diagnosis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system | |
CN116203457B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KR101455550B1 (ko) | 차량의 충전 제어 장치 | |
WO2019228248A1 (zh) | 车辆的配电系统和轨道车辆 | |
CN111391715B (zh) | 电动汽车的整车热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6203344A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JP6602638B2 (ja) | 車両部品絶縁破壊診断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CN109856552A (zh) | 车辆及其基于电流值的电池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9742485B (zh) |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7747993B (zh) |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WO2024259819A1 (zh) | 充电电路、系统、充电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
CN116203345B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CN116203456B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CN116203458A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CN116203459B (zh) | 车辆及其漏电检测定位方法 | |
CN118810520A (zh) | 车辆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18219836A (zh) | 电池加热回路的故障检测方法、电池管理器、系统和车辆 | |
CN21581758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器控制电路及新能源汽车 | |
CN115891660A (zh) | 换电连接器检测方法、装置、电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918326B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 | |
CN115447385A (zh) | 电池冷却系统及空调的一体机的电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6198323A (zh) | 车辆及其供电方法 | |
CN115377554A (zh) | 用电装置及其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16368706A (zh) |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和加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