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0809A -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80809A CN116180809A CN202310107971.5A CN202310107971A CN116180809A CN 116180809 A CN116180809 A CN 116180809A CN 202310107971 A CN202310107971 A CN 202310107971A CN 116180809 A CN116180809 A CN 1161808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plate
- pipelines
- pipeline
- middl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工井用于路口处不同高程、不同方向的照明管线、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的接入,工井的外壁和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八边形,从井口向下依次包括井筒、顶板、中层板、底板和积水坑,顶板、中层板、底板均为大小相等的八边形并形成两层井室,所述照明、通信管道接入上层井,电力管道接入下层井;所述顶板和中层板均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三方孔用于人员出入,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三方孔的位置沿井筒轴向设置;所述中层板与顶板的第三方孔位置相差90°。所述共用工井尤其适于非正交路口,采用八边形双层井室结构能够满足各方向线缆转弯半径的要求,且多管线共井设置,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避免城市道路重复开挖,节约建设投资,城市道路建设时需同步设置电力管道、通信管道以及智慧城市所需的保护管道,一般情况下电力管道、通信管道及智慧城市管道均设置在人行道或侧分带内,电力管道的数量一般为12孔~24孔,管径为DN150~DN200,通信管道的数量一般为12~36孔,管径为DN100,智慧城市管道一般为4~9孔,管道直径为DN100。为确保管线的互联互通,各种管线均需要在路口处设置工井,用于与被交道路的沟通以及路口设置的接入。考虑到道路管线较多,各种管线的间距很小,势必造成路口处各种管线冲突严重,缆线工井设置更为繁琐,对于非正交路口,为满足电力管线的接入需求,传统工井设置需占据大量的平面空间,严重影响其他设施的接入及工井的设置。
为此,需要针对上述突出问题设计一种既节约道路平面的占用,又有利于各种管线接入的多管线共用工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在路口设置8边形双层工井,各种管线共用该工井,采用各种管线共井分层敷设的方式,贯彻深度置换平面的理念,可大大节约道路平面的占用,同时八边形的设置也更利于各种管线特别是电力管线的接入,满足各方向线缆转弯半径的要求,共用工井也可减少路口井盖的数量,提升道路景观效果。因此该发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所述工井用于路口处不同高程、不同方向的照明管线、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的接入,所述工井的外壁和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八边形,所述工井从井口向下依次包括井筒、顶板、中层板、底板和积水坑,所述顶板、中层板、底板均为大小相等的八边形,顶板、中层板顶部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上层井,所述中层板底部、底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下层井;所述照明、通信管道接入上层井,电力管道接入下层井;
在所述上层井和下层井的八边型井壁上,每个侧壁上均固定设置多个支架,每个侧壁预留一个管线接入洞及一个拉力环;所述支架具有多层,用于架设管线;
所述顶板设置第三方孔用于人员出入,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三方孔的位置沿井筒轴向设置;
所述中层板设置有第三方孔及一个第二方孔,所述第三方孔用于人员出入,且其位置与顶板上对应的第三方孔相差90°,从而顶板和中层板的方孔位置错开;所述第二方孔位于积水坑上方,用于将井中积水排入下方;所有中层板的方孔顶部均设置有盖板;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一方孔作为积水坑的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井筒的数量等于第三方孔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孔位于底板的一条对称轴上,所述第二方孔位于与第一方孔相同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三方孔位于中层板的一条对称轴上,且所述对称轴与第二方孔所在的对称轴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内嵌入井壁且与井壁平齐的预埋件焊接。
进一步的,在同一层井敷设管线时,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上。
进一步的,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避免地下水从管线接入处进水。
所述共用工井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道路的路口管线交叉处设置基坑,进行地基处理,使底板5所在的地基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步骤二:在预处理的地基上使用钢筋和锚筋搭建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并使用混凝土依次浇注垫层、积水坑、底板、中层板、顶板和井筒;其中,所述底板、中层板和顶板为大小相等的正八边形;顶板、中层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上层井,所述中层板、底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下层井;所述上层井和下层井净高度相等;
在所述上层井和下层井的每条边所在的侧壁上各预留一个管线接入洞,且每个侧壁的管线接入洞两侧各设置多个预埋件及一个拉力环;
步骤三:在顶板和中层板的第三方孔下方固定设置爬梯,且在上层井下层井内将多个支架焊接在预埋件上;将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再将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上;
在中层板的所有方孔顶部加设玻璃钢盖板;
步骤四:在工井主体施工完成后,在井口加装井口盖板;之后进行回填作业,所述工井四周同时进行回填,回填高差不得超过0.3米;回填后进行检查,确保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进一步的,当地基底面以下0.5m的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施工降排水措施,确保槽底作业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尤其适合于非正交路口设置,减少占用道路平面空间;
采用八边形双层井室设置,采用各种管线共井分层敷设的方式,满足不同高程、不同方向的电缆接入,能够满足各方向线缆转弯半径的要求;
上下层井室的人员出入口错开设置,中层板设置玻璃钢盖板,最大程度保障检修人员安全;
而且,电缆、通信、智慧城市管线共井设置,减少路口井盖的数量,提升道路景观效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底板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中层板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1-1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2-2剖面图。
图中:
3:顶板 4:中层板 5:底板
6:井筒 7:积水坑 8:上层井
9:下层井 10:支架 11:拉力环
12:预埋件 13:管线接入洞 14:第一方孔
15:第二方孔 16:第三方孔 17:爬梯
18: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有描述的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用于路口处不同高程、不同方向的照明管线、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的接入。所述工井的外壁和内壁的横截面均为正八边形,所述工井从井口向下依次包括井筒6、顶板3、中层板4、底板5和积水坑7,所述井筒高度700mm≤H≤2000mm,井筒高度根据管线敷设深度调整。所述顶板3、中层板4顶部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上层井8,所述中层板底部、底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下层井9,所述积水坑7位于所述底板底部。其中,所述照明、通信管道接入上层井8,电力管道接入下层井9。所述上、下层井净高度均为1.9m。
如图4-5所示,在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的八边型井壁上,每个侧壁上均设置多个预埋件12、一个拉力环11(用于穿缆时固定机械设备用)和一个预留的管线接入洞13(用于管线接入)。所述管线接入洞13的两侧各设置多个预埋件12,所述拉力环11距离底板0.3m。所述预埋件12为100x100mm的钢板,内嵌入井壁上且与井壁平齐,将支架10的侧壁与所述预埋件焊接,从而固定支架10,使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的每个井壁上设置2个支架。所述支架为5层支架,在同一层井敷设管线时,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上,如通信电缆设置在位于上部的2层支架上,照明线缆敷设在中间一层支架上,电力管线敷设在底部2层支架上。
而且为确保防水,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避免地下水从管线接入处进水。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5为八边形,所述底板5上开有一500x500mm的第一方孔14作为积水坑7的入口,且所述第一方孔14位于八边形的一条对称轴上,但不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中层板4也为八边形结构,在积水坑7对应的位置(即积水坑7正上方)设置400x400mm的第二方孔15,所述第二方孔15位于与第一方孔14相同的对称轴上,还设置2个800x800mm的第三方孔16用于水泵抽水及人员出入,所述第三方孔16位于中层板4的一条对称轴上,且所述对称轴与第二方孔15所在的对称轴垂直。且中层板上所有的方孔(即第二、第三方孔)均设置有玻璃钢盖板,从而保障人员出入安全。
如图3所示,所述顶板3上对称的设置2个800x800mm的第三方孔16用于水泵抽水及人员出入,且所述顶板3的所述第三方孔16的位置沿井筒轴向设置。所述中层板4的第三方孔16的位置垂直于顶板3上的第三方孔的位置,即中层板的第三方孔的位置与顶板上第三方孔相差90°,从而顶板和中层板的方孔位置错开,保障人员出入安全。
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选材和预处理
基坑开挖:在道路的路口管线交叉处设置基坑,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于5m时,建议采用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土质确定坡比;当基坑深度大于5m时,需进行基坑设计,以保证工井的顺利实施;在开槽后按地勘要求执行钎探。施工中如遇局部地基问题,如墓穴、枯井、弃构筑物等应会同相关人员共同协商处理后,方可施工工井主体。本发明所述的共用工井特别适用于非正交路口设置。
地基及地基处理:工井的所述底板5座落在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的地基土,即未扰动的原状持力土层上或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土上;如在基坑开挖时遇暗浜、明沟、杂填土、扰动土等承载力较低的软弱土层或回填虚土层,必须挖除,并分层回填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换填材料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或砂石等。当设计地基底面以下0.5m的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施工降排水措施,确保槽底作业条件。
主体材料的选择:除特殊注明外,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30;抗渗等级P6;抗冻等级F150(冻土深度以上);混凝土最大水胶比0.50,最大氯离子含量0.15%,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垫层选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级(Ⅰ级),HRB400级(Ⅲ级)钢筋。预埋件12采用可焊性良好的Q235钢材,锚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步骤二:在预处理后的地基上使用钢筋和锚筋搭建八边形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并使用混凝土依次浇注10cm混凝土垫层18、积水坑7、八边形底板5、侧壁9、八边形中层板4、侧壁8、八边形顶板3和2个井筒6;所述底板5、中层板4和顶板3大小相等,均为正八边形,每条边长2500mm,厚度300mm,所述上、下层井净高度均为1.9m。施工时,在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的每条边所在的侧壁上各预留一个管线接入洞13(尺寸根据接入管线的规模确定),且每个侧壁的管线接入洞13两侧各设置多个预埋件12,以及一个拉力环11。所述共用工井之所以采用八边形的设置是为了更利于各种管线特别是电力管线的接入,满足各方向线缆转弯半径的要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层板的第三方孔的位置与顶板上第三方孔相差90°,从而保障出入人员的安全;在中层板的所有方孔顶部均加设玻璃钢盖板。
步骤三:在顶板和中层板的第三方孔下方固定设置爬梯,便于施工人员出入,且在上层井8下层井9内将多个支架10焊接在预埋件12上从而固定支架10;将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再将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上;
步骤四:基坑回填:工井主体施工完成后,已具备回填条件的肥槽应尽早回填,所述工井四周的回填土应同时进行回填,高差不得超过0.3米;回填应均匀、对称、分层进行。回填土采用砂土或粘性土,不应有腐蚀性,应除去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也不得含有碎砖、石块及大于5cm的硬土块等杂质,并不得采用房渣土、粉砂、淤泥冻土等杂物。然后分层夯实回填,在玻璃钢盖板安装后检查回填情况,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如工井坐落在道路范围内,回填要求还需满足道路专业相关标准。工井顶板顶0.5米范围内不得使用重型及振动压实机械碾压,如需使用重型及振动压实机械作业时,需另外根据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盖板的设计承载力验算盖板顶的最小碾压覆土厚度。
另外,如遇冬、雨季施工时,所述施工方法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结构施工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井用于路口处不同高程、不同方向的照明管线、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的接入,所述工井的外壁和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八边形,所述工井从井口向下依次包括井筒(6)、顶板(3)、中层板(4)、底板(5)和积水坑(7),所述顶板(3)、中层板(4)、底板(5)均为大小相等的八边形,顶板(3)、中层板(4)顶部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上层井(8),所述中层板底部、底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下层井(9);所述照明、通信管道接入上层井(8),电力管道接入下层井(9);
在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的八边型井壁上,每个侧壁上均固定设置多个支架(10),每个侧壁预留一个管线接入洞(13)及一个拉力环(11);所述支架具有多层,用于架设管线;
所述顶板(3)设置第三方孔(16)用于人员出入,所述顶板(3)的所述第三方孔(16)的位置沿井筒轴向设置;
所述中层板(4)设置有第三方孔(16)及一个第二方孔(15),所述第三方孔(16)用于人员出入,且其位置与顶板上对应的第三方孔(16)相差90°,从而顶板和中层板的方孔位置错开;所述第二方孔(15)位于积水坑(7)上方,用于将井中积水排入下方;所有中层板(4)的方孔顶部均设置有盖板;
所述底板(5)设置有第一方孔(14)作为积水坑(7)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孔(14)位于底板的一条对称轴上,所述第二方孔(15)位于与第一方孔(14)相同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三方孔(16)位于中层板(4)的一条对称轴上,且所述对称轴与第二方孔(15)所在的对称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与内嵌入井壁且与井壁平齐的预埋件(1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层井敷设管线时,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避免地下水从管线接入处进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数量等于第三方孔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道路的路口管线交叉处设置基坑,进行地基处理,使底板(5)所在的地基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步骤二:在预处理的地基上使用钢筋和锚筋搭建所述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并使用混凝土依次浇注垫层(18)、积水坑(7)、底板(5)、中层板(4)、顶板(3)和井筒(6);其中,所述底板(5)、中层板(4)和顶板(3)为大小相等的正八边形;顶板(3)、中层板(4)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上层井(8),所述中层板、底板和井壁合围形成的空间为下层井(9);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净高度相等;
在所述上层井(8)和下层井(9)的每条边所在的侧壁上各预留一个管线接入洞(13),且每个侧壁的管线接入洞(13)两侧各设置多个预埋件(12)及一个拉力环(11);
步骤三:在顶板和中层板的第三方孔下方固定设置爬梯,且在上层井(8)、下层井(9)内将多个支架(10)焊接在预埋件(12)上;将各管线的进井处设置有阻水法兰;再将不同专业的管线敷设在不同层支架(10)上;
在中层板(4)的所有方孔顶部加设玻璃钢盖板;
步骤四:在工井主体施工完成后,在井口加装井口盖板;之后进行回填作业,所述工井四周同时进行回填,回填高差不得超过0.3米;回填后进行检查,确保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管线的共用工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基底面以下0.5m的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施工降排水措施,确保槽底作业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07971.5A CN116180809A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07971.5A CN116180809A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80809A true CN116180809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5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07971.5A Pending CN116180809A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80809A (zh) |
-
2023
- 2023-02-09 CN CN202310107971.5A patent/CN11618080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38692B (zh) |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方法及结构 | |
CN102418347B (zh) | 一种深基坑内盲沟和集水井排水施工方法 | |
CN209212297U (zh) | 一种用于富水区段隧道的防排水及降压体系 | |
CN101280568A (zh) |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8316354A (zh) | 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147614B (zh) | 多层结构水池及其构建方法 | |
US11566390B2 (en) |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claiming land from the sea based on basement utilization | |
CN111236284A (zh) | 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 | |
CN107769141A (zh) | 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 | |
CN110847327A (zh) |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顶板的防排水施工方法 | |
CN110397050A (zh) | 一种新型梁锚式轻型排水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5653000A (zh) | 一种基坑范围内重力管廊原位保护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5262730A (zh) | 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 |
CN110374181A (zh) | 一种雨水收集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855822A (zh) | 一种公路上雨污水管道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 |
CN210684945U (zh) | 一种雨水收集池 | |
CN207828994U (zh) |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结构 | |
CN116180809A (zh) | 多管线的共用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565172B (zh) | 一种露天矿排土场地下水库抽注水井建设方法 | |
CN113700494B (zh) | 一种隧道洞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013164A (zh) | 一种基坑的多功能栈桥施工的方法 | |
CN114016494B (zh) | 一种基于露天矿坑的大跨度地下空间构筑方法 | |
CN212052829U (zh) | 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结构 | |
CN103015457A (zh) | 一种用于村镇砖砌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建造方法 | |
CN113914342A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肥槽降排水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