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1796A - 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71796A CN116171796A CN202310337840.6A CN202310337840A CN116171796A CN 116171796 A CN116171796 A CN 116171796A CN 202310337840 A CN202310337840 A CN 202310337840A CN 116171796 A CN116171796 A CN 1161717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soil
- morchella
- nutrition bag
- humid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01G18/22—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e.g. bott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菌种;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45‑55份、草粉20‑30份、谷壳15‑25份、麸皮4‑6份、石灰1‑2份、石膏1‑2份拌匀浇水,控制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3)接种;4)开挖保护沟;5)土壤改良;6)羊肚菌播种:按200‑300袋/亩撒在保护沟地表,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光培4‑6天;7)催菇管理:播种7‑12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本发明栽培方法具有出菇率高,生长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珍贵的药用菌与食用菌。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作用。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羊肚菌蛋白质具有葡聚糖裂解酶活性、脂肪氧合酶活性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羊肚菌蛋白质经消化分解形成的一些肽段和氨基酸具有降血压和抗菌的功能。其中异亮氨酸,赖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7.47%。异亮氨酸是最有效的一种支链氨基酸,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损失,因为它能够更快的分解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受损,并给身体组织提供能量。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目前,人工栽培羊肚菌主要还是利用大棚条件进行栽培,然而,其存在以下问题:
1)品种及播种时间问题,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羊肚菌品种,造成出菇率极低。未根据不同温型安排播种时间。低温型品种若过早播种,一遇高温易烧菌;高温型品种若过迟播种,一遇低温冻死幼菇。
2)棚架设施问题,未能掌握好大棚骨架覆膜、覆网时机,大棚骨架上方先覆盖薄膜,还是先覆盖遮阳网,一定要依照播种时气温而定。播种时温度高,先覆盖遮阳网,气温下降后择机再覆薄膜保温。播种时温度低,先覆薄膜,后择机再覆遮阳网。
3)土壤选择及处理问题,播种时土壤湿度调节不到位,土壤过干过湿都不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板结土、砂质过多的土壤不适宜栽培羊肚菌;土壤透气性差、有机质过少都不宜栽培羊肚菌。
4)水分不当,造成土壤不透气,氧气稀少影响菌丝生长。催菇时不喷或少喷催菇水,出菇少、不整齐,都导致了出菇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出菇率高、生长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林下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按重量份,将小麦45-55份、草粉20-30份、谷壳15-25份、麸皮4-6份、石灰1-2份、石膏1-2份拌匀浇水,控制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7-12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作为优选,取小麦50份、草粉25份、谷壳20份、麸皮5份、石灰1份、石膏1份拌匀浇水。
本发明采用林下栽培羊肚菌,可以避免挂遮阳网、架棚的开支,减少人工养殖成本。同时,林木能起到遮阳的作用,有利于保湿,减少喷水次数。本发明栽培方法具有出菇率高,生长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同时,本发明栽培方法培养的羊肚菌氨基酸含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营养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小麦45-55份、草粉20-30份、谷壳15-25份、麸皮4-6份、石灰1-2份、石膏1-2份,将小麦、草粉、谷壳、麸皮、石灰、石膏构成的营养料拌匀浇水,控制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7-12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作为优选,营养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小麦50份、草粉25份、谷壳20份、麸皮5份、石灰1份、石膏1份。
实施例1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50份、草粉25份、谷壳20份、麸皮5份、石灰1份、石膏1份拌匀浇水,控制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9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实施例2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50份、草粉30份、谷壳15份、麸皮6份、石灰1份、石膏1份拌匀浇水,控制营养料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7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实施例3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45份、草粉20份、谷壳25份、麸皮4份、石灰2份、石膏1份拌匀浇水,控制营养料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12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实施例4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55份、草粉20份、谷壳20份、麸皮6份、石灰1份、石膏2份拌匀浇水,控制营养料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10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实施例5
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45份、草粉25份、谷壳25份、麸皮5份、石灰2份、石膏1份拌匀浇水,控制营养料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8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116-2012(虫草制品中虫草酸和腺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施例1-5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样品 | 氨基酸(mg/g) |
实施例1 | 1.64×102 |
实施例2 | 1.57×102 |
实施例3 | 1.63×102 |
实施例4 | 1.53×102 |
实施例5 | 1.62×102 |
普通的羊肚菌氨基酸含量一般为8.12×101~8.72×101,而上述实施例中样品的氨基酸含量较于普通的羊肚菌显著提高。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选取细胞活性氧浓度高的黑色六妹羊肚菌菌种;
2)营养袋制作:按重量份,将小麦45-55份、草粉20-30份、谷壳15-25份、麸皮4-6份、石灰1-2份、石膏1-2份拌匀浇水,控制含水量为20%,装成圆柱形营养袋,营养袋上留有气孔,并在18℃环境下培养7天;
3)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至营养袋;
4)开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5cm,深度为35-55cm;
5)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旋耕机混合土壤;对播种用的土壤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控制土壤pH为7.0-7.2;
6)羊肚菌播种:将含有羊肚菌菌种的营养袋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200-300袋/亩,湿度为45%-55%,播种温度为21℃左右,继续光照培养4-6天;
7)催菇管理:播种7-12天后,维持土壤湿度为85%-95%,土壤水分为65%-75%,用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8)出菇采收:维持土壤湿度65%-75%,空气湿度85%-95%,当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大留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小麦为50份、草粉为25份、谷壳为20份、麸皮为5份、石灰为1份、石膏为1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37840.6A CN116171796A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37840.6A CN116171796A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71796A true CN116171796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4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37840.6A Pending CN116171796A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71796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4616A (zh) * | 2019-04-16 | 2019-07-19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种植羊肚菌的方法 |
CN111165264A (zh) * | 2019-12-01 | 2020-05-1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一种羊肚菌种袋栽培方法 |
CN114503877A (zh) * | 2022-03-15 | 2022-05-17 | 郝哲 | 一种沙地羊肚菌栽培方法 |
CN114532142A (zh) * | 2022-02-08 | 2022-05-27 | 河北禾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 |
CN114946526A (zh) * | 2020-12-03 | 2022-08-30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 |
CN115413528A (zh) * | 2022-08-26 | 2022-12-02 | 铜仁市林业科学院 | 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10337840.6A patent/CN1161717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4616A (zh) * | 2019-04-16 | 2019-07-19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种植羊肚菌的方法 |
CN111165264A (zh) * | 2019-12-01 | 2020-05-1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一种羊肚菌种袋栽培方法 |
CN114946526A (zh) * | 2020-12-03 | 2022-08-30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 |
CN114532142A (zh) * | 2022-02-08 | 2022-05-27 | 河北禾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 |
CN114503877A (zh) * | 2022-03-15 | 2022-05-17 | 郝哲 | 一种沙地羊肚菌栽培方法 |
CN115413528A (zh) * | 2022-08-26 | 2022-12-02 | 铜仁市林业科学院 | 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8623B (zh) | 黑木耳栽培法 | |
CN101897273B (zh) |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 |
CN103004566B (zh) |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方法 | |
CN104838884B (zh) | 一种优质花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7125023B (zh) |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 |
CN101366346A (zh) |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 |
CN105340554A (zh) | 一种枸杞的种植方法 | |
CN106856978A (zh) |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6258483A (zh) |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 |
CN103416225A (zh) |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 |
CN106211961A (zh) | 一种养心菜与羊肚菌套作的种植方法 | |
CN104920067A (zh) | 一种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 |
CN110024616A (zh) | 一种种植羊肚菌的方法 | |
CN107439224A (zh) |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2690137A (zh) | 一种利用野草栽培白色灰树花的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 |
CN104756845A (zh) |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 |
CN108157059A (zh) | 一种鸡腿菇生产方法 | |
CN109348991B (zh) |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 | |
CN113170702A (zh) | 一种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5340570A (zh) | 金耳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 |
CN105993530A (zh) | 一种甘蔗套种高温型食用菌的方法 | |
CN107371691A (zh) | 有机富硒、高糖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 | |
CN107125018A (zh) | 一种金耳袋装培育方法 | |
KR102385153B1 (ko) | 유산균 상온 발효 대사산물과 해수 미네랄 농축수가 함유된 영양제를 이용하여 버섯을 재배하는 방법 | |
CN106220295A (zh) | 双孢蘑菇青稞秸秆种植基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