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895A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70895A CN116170895A CN202111403404.1A CN202111403404A CN116170895A CN 116170895 A CN116170895 A CN 116170895A CN 202111403404 A CN202111403404 A CN 202111403404A CN 116170895 A CN116170895 A CN 1161708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network device
- processor
- information
- ident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上述方案,能够使得连接到同一终端的设备实现网业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体可穿戴设备场景中,一个用户可以传单多种设备,包括娱乐设备、身体状态检查设备、导航设备,以及其它潜在的生活辅助设备;为了能够利用网络的云计算能力,需要把上述设备产生的信息以该用户为单位进行综合处理,产生针对用户的分析报告,需要对网络功能进行定义,实现网业融合。
但是,目前的5G系统中,对于健康物联网产业中各个设备是独立采集数据,由应用层APP统一处理。因为各个应用层APP来自于不同的厂家,各个应用层APP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因此导致连接到同一终端的设备无法实现网业融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能够解决因连接到同一终端的各个设备是独立采集数据,由应用层APP统一处理,因为各个应用层APP来自于不同的厂家,各个应用层APP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导致连接到同一终端的设备无法实现网业融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可选地,所述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包括: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包括:
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建立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终端基于该绑定信息以及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以此使得连接到同一终端的设备实现网业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以数字孪生用户为中心的承载总体图;
图3是以数字孪生用户为中心的网业融合协议栈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步骤102,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网络设备为接入网侧的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
可选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首先要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然后将该映射关系发送给终端,终端对该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当需要进行信息交互时,依据该映射关系进行信息解析。
可选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网络设备为核心网侧的设备,例如为核心网网元。
具体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下述步骤获取绑定信息:
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通过建立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使得针对不同设备的信息可以同时传输,并进行统一处理,以此能够实现不同设备的网业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设备主要指的是用户的可穿戴设备。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中可能更多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型的需求,提出了以数字孪生用户为中心的网业融合的终端上下文方案。通过定义在非接入(Non Access Stratum,NAS应)层(需要说明的是,NAS层在网络侧对应着核心网的功能)和接入(Access Stratum,AS)层(需要说明的是,AS层在网络侧对应着接入网(例如,基站)的功能)中UE的上下文方式,实现以UE为关键检索键的上下文方案,实现通过终端标识(例如,UE ID或者UE身份标识),能够得到该用户相关的所有设备测量的信息。
针对不同的场景,定义以用户为中心的上下文方案。三种场景:
场景一、穿戴到同一个用户身上的所有设备,统一连接到终端(可选地,该终端指的是用户所持有的终端)上,通过该终端连接到网络侧,建立上下文信息。
场景二、穿戴到同一个用户身上的所有设备,可以分别独立连接到网络上。
场景三、场景一和场景二的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场景需要具有统一的UE上下文方案,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以数字孪生用户为中心的网业融合的协议功能方案,主要为:
用户所有的可穿戴物联网设备,在网络侧建立以该用户为中心的索引信息表,该索引信息表中包含了该用户绑定的所有可穿戴物联网设备信息。如图2所示。
1、用户信息:用户的基本上下文,比如UE接入网络后,分配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用户隐藏标识(SubscriptionConcealed Identifier,SUCI)、用户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全局唯一临时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GUTI)或者其它系统定义的身份识别标识作为该UE的UE ID,然后建立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Bearer,SRB)用作信令的传输等。此时的用户可以是通过用户的手持终端,也可以是用户可穿戴物联网设备中某一个设备。用户的ID,记为:UEkey ID,表示为UE的主ID。
另外,还包括该用户的NAS的功能信息,比如,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用户平面功能(UPF)等功能的配置信息。
2、可穿戴物联网设备身份:针对每个可穿戴物联网设备,分配一个身份ID,记为:D1…n ID。该ID为用户内部ID,为UEkey ID的附属ID。以D1…n ID为索引标识,描述每一个设备的特征。
3、承载:针对每个D1…n ID为索引标识的设备,建立专门的无线承载。
图2中给出了设备在应用层(AP:Application)、NAS和AS的呈现形式。AP层主要是以数字孪生体的方式呈现,比如UE有多个数字孪生体,每个孪生体对应一个设备;NAS层建立用户的设备ID(D ID)用来标识用户下的每个设备;AS层给每个UE建立若干个无线承载(IP flow,以IP地址识别每个设备),每个无线承载对应一个设备,并在进行空口传输时,把每个无线承载上的数据按照服务质量(QoS)传输要求分别映射到不同的空口传输承载(以QoS flow进行标识)上在空口传输。
因信息传输存在上行传输以及下行传输,通过上述的协议功能,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针对于下行传输,步骤102的可选实现方式为: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包可以为针对设备的控制指令,例如,数据采集指令;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数据是由网络侧发送给终端,通常情况下,应用功能(APF)接收用户针对多个设备的数据采集指令,然后将指令通过核心网、接入网传输给终端,终端解析该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设备,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
针对于上行传输,步骤102的可选实现方式为:
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数据是由终端反馈给网络侧的,具体地,在终端接收到设备返回的数据后,将数据通过接入网返回给核心网,核心网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获取针对用户的综合数据,最后将数据传输给APF,由APF进行数据的呈现。
下面对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图3中给出了以“数字孪生用户为中心”的网业融合协议栈方案,整个协议栈方案中,下行主要传输网络层发送的信令和控制信息,上行主要是按照网络侧的信令和控制,完成监控信息(数据)的上报。
下行传输是信息由网络侧发送给终端侧,通过面向用户的操作,产生对可穿戴设备的命令。下行方向分别从APF、核心网、基站和终端的AS、NAS、各种设备(图3中的Dn,D为Device的缩写,下同)进行描述。
下行的网络侧的主要实现过程:
针对于APF,其具有可供操作的用户界面(UI),在APF中,建立用户的数字孪生体(DTE),用来记录该用户的主要特征,并记录该用户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特征。通过操作界面呈现出用户以及该用户携带的各种设备,并可以进行操作。
针对于核心网(CN):能够接受APF发送的命令(Command)或者请求。对该命令或者请求进行解析后(Analyzing the Command),根据该命令或者请求的要求,产生对应的NAS信令(Transmitting Signaling)。
需要说明的是,在CN建立以该用户为单位的上下文控制体系,包括每个设备的D1…n ID,CN在给基站发送针对该用户的可穿戴设备的NAS信令时,携带该设备的D ID。
CN通过和基站之间接口传输NAS信令。图3中的TNL层为传输网络层(TransportNetwork Layer)。基于TNL可以引入无线网络层(Radio Network Layer,RNL)协议(比如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等),也可以不引入,直接使用TNL传输协议进行发送。
Base Station(基站):通过与CN的接口接收到该NAS协议数据单元(PDU)后,通过携带的D ID,得到用户的绑定的设备识别信息,索引到承载该设备的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
Base Station建立以该UE为单位的上下文信息单元,用户的主ID为该UE的C-RNTI,或者与UE所在的空口小区无关的ID(比如,以基站为单位,给UE分配一个基站内唯一的ID,该ID不随着UE在基站上运行的小区的切换而改变)。基于该UE ID,针对每个设备建立一个RB,如图3中的E1,E2,…,En。每个RB代表了该设备在AS层的QoS。AS层按照每个RB的QoS参数指标进行无线资源传输保障。
处理该控制命令的功能体,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也可以是层三(L3)或者层二(L2)的数据面处理的功能体,比如层三用户面(L3UP)、简单分布式文件传输系统访问协议(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等,也可以是RRC与L3或者L3数据面功能体的结合,比如RRC接收到核心网发送来的NAS PDU后,根据D ID给该NAS PDU选择对应的RB,然后携带RB ID和NAS PDU发送给数据面处理功能,然后组建相应的PDU,发送给MAC层。
MAC从RB上接收该数据后,根据RB的QoS参数定义的传输要求,在空口发送。
针对于终端:
终端的MAC接收到MAC PDU中,解析得到RB ID以及数据包,通过RB得到D ID。然后携带D ID,把数据包发送给NAS层。
终端的NAS层接收到D ID和NAS PDU数据包后,解析NAS PDU,并转换成针对各个设备(Device)的命令(Command)发送给各个设备。
下行传输是信息由终端侧发送给网络侧。终端接收到网络侧的命令请求,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比如周期上报,订阅设置,设备的数据缓存量等)进行数据上报。上行方向分别从终端的AS、NAS、各种设备(图3中的D1…n,D为Device的缩写,下同)和基站、核心网、APF进行描述。
针对于终端:
终端的设备(图3中的D1…n)产生数据(针对用户的数据),过APF和NAS的链接发送给NAS层。APF和NAS的链接不做限制,可以为设备的实现,也可以通过wifi、TCP socket连接等。
在NAS层组建IP包,即发送端的NAS和接收端的NAS通过端到端的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每个设备通过IP地址进行识别,一个设备一个IP flow,用来承载数据。
AS层通过IP flow接收每个设备的数据后,按照QoS要求,分别映射到不同的QoSflow上发送给MAC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IP flow和QoS flow与现在5G中不同,这里用这个名字,主要是为了表示数据的特征:IP flow表示一个Device一个IP地址,其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流上承载;QoS flow表示是按照无线QoS要求把数据包(按照数据包进行映射)进行了分类。
针对于基站:
基站的MAC层同QoS Flow把接收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上层完成数据包的继续,映射到相应的IP flow上;基站通过IP flow把数据发送到核心网。
针对于CN:
核心网按照IP flow和UE的身份ID索引到具体的用户,然后基于该用户为单位综合该用户的所有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为面向应用层的数据。
针对于APF:
APF收到数据后,此时可以使用AI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按照用户和各个设备,分别映射设备的孪生体上,呈现出来。
综上可知,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能够到达如下有意效果:
1、AS层和NAS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上下文管理机制;
2、能够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各种穿戴信息的综合分析;
3、实现了业网融合;
4、能够按照不同的设备实现精准QoS flow保障。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4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一传输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可选地,所述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块402,用于: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通过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块402,用于:
通过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通过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通过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装置,则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可选地,所述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
可选地,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500、收发机510、存储器5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0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收发机510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500和存储器520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通过收发机510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收发机510,用于在处理器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5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0可以是CPU(中央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可选地,所述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0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0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应用于终端的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终端的信息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对应于终端侧的实现,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步骤601,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步骤602,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步骤603,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步骤604,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有关于终端及第二网络设备的描述均适用于该信息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700,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701,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第二分配模块702,用于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第二获取模块703,用于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第二传输模块704,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网络设备,则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800、收发机810、存储器8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0上运行的程序;其中,收发机810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800和存储器820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800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通过收发机810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收发机810,用于在处理器8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0可以存储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80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对应于终端侧的实现,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步骤901,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步骤902,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有关于终端及第一网络设备的描述均适用于该信息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0所示,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1000,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1001,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三传输模块1002,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网络设备,则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图可参见图8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的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通过收发机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统一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信息由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绑定信息为终端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由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包括: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RB的标识信息以及数据包;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与RB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RB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非接入NAS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包括:
NAS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用户数据,生成NAS数据包,所述NAS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AS层通过数据流接收所述NAS数据包,将所述NAS数据包映射到服务质量流上发送给MAC层,每个目标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对应一个服务质量流,所述数据流中包括用户数据;
MAC层基于所述服务质量流,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7.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基于所述绑定信息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12.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为终端分配终端标识,为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至少一个设备分配设备标识,将所述终端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进行绑定,获取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的绑定信息;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绑定信息传输给终端。
13.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15.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与终端绑定的至少一个设备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机,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终端。
16.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1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3404.1A CN116170895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PCT/CN2022/132513 WO2023093605A1 (zh) | 2021-11-24 | 2022-11-17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3404.1A CN116170895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70895A true CN116170895A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42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03404.1A Pending CN116170895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70895A (zh) |
WO (1) | WO20230936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55696A (zh) * | 2023-06-14 | 2024-12-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7360A (zh) * | 2019-05-16 | 2019-08-27 | 甄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绑定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211271B (zh) * | 2015-12-31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核心网实体、基站及第一ue |
WO2020164533A1 (zh) * | 2019-02-13 | 2020-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装置 |
WO2021047477A1 (zh) * | 2019-09-09 | 2021-03-18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密钥分配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 |
US20210105270A1 (en) * | 2018-03-09 | 2021-04-08 | Quantumctek Co., Ltd.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wearable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94047A1 (en) * | 2001-05-17 | 2002-12-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nd-to-end service delivery (post-sale) process |
CN103067532A (zh) * | 2012-10-19 | 2013-04-24 | 中太数据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互联网用户统一标识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6709713B (zh) * | 2016-12-16 | 2023-03-28 | 捷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用户多个可穿戴设备的方法 |
CN110489166A (zh) * | 2017-07-04 | 2019-11-22 | 艾朝君 | 一种利用物联网和信息网及互联网3d结合的技术 |
CN109544052A (zh) * | 2019-01-30 | 2019-03-29 | 南京我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
-
2021
- 2021-11-24 CN CN202111403404.1A patent/CN11617089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1-17 WO PCT/CN2022/132513 patent/WO20230936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1271B (zh) * | 2015-12-31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核心网实体、基站及第一ue |
US20210105270A1 (en) * | 2018-03-09 | 2021-04-08 | Quantumctek Co., Ltd.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wearable device |
WO2020164533A1 (zh) * | 2019-02-13 | 2020-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装置 |
CN110177360A (zh) * | 2019-05-16 | 2019-08-27 | 甄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绑定的方法与设备 |
WO2021047477A1 (zh) * | 2019-09-09 | 2021-03-18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密钥分配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93605A1 (zh) | 2023-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70626B1 (en) | Duplication-mode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devices under cu-du architecture | |
CN10881090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配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EP3836577B1 (en) |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r groups | |
CN114765819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770475B (zh) | 时延获取方法及装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06538037A (zh) |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698143A (zh) | 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获取方法和基站 | |
CN111200798B (zh) | 一种v2x消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7534929A (zh) | 核心网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491471B2 (en) | Radio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wearable device, relate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
CN109560899B (zh) |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902703B (zh) | D2d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91823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190021123A1 (en) | Security parame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11071012B2 (en) |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7167027A1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
CN113973399A (zh)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18261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3852481A1 (en) |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data stream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0078232A1 (zh) | 直接通信链路的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19242428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6170895A (zh)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WO2017156704A1 (zh) | 数据通道建立及数据包传输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
CN104284383B (zh) |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18437B (zh) | 上行链路变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