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1775A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41775A CN116141775A CN202310256700.6A CN202310256700A CN116141775A CN 116141775 A CN116141775 A CN 116141775A CN 202310256700 A CN202310256700 A CN 202310256700A CN 116141775 A CN116141775 A CN 1161417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image
- laminated glass
- transparent substrate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1—Double glazing for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027/0192—Supplementary details
- G02B2027/0196—Supplementary details having transparent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display mounting, e.g. to a window or a windshiel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夹层玻璃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粘结膜;夹层玻璃具有透光区及环绕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周缘的光阻隔区;粘结膜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用于粘结第一透明基板及第二透明基板;光阻隔区包括位于透光区的底部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功能显示区,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第一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图像;透光区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功能显示区,第二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投影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二图像。本申请的夹层玻璃可以弱化甚至消除因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反射影像产生偏移而形成两个相互干扰的重影。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2021年10月08日递交的申请名称为“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的申请号为202111173403.2的在先申请的分案申请,上述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抬头显示(Head Up Display,HUD)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上,通过抬头显示系统将影像,比如,行车信息实时显示在前挡风玻璃上。由于前挡风玻璃为夹层玻璃,抬头显示系统的投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夹层玻璃与空气接触的两个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两个表面上的反射影像会产生偏移从而形成两个相互干扰的重影,从而导致投影至前挡风玻璃上的影像的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较于所述第四表面邻近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透光区及环绕所述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周缘的光阻隔区,所述透光区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所述光阻隔区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以及
粘结膜,所述粘结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
所述光阻隔区包括位于所述透光区的底部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功能显示区,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所述光阻隔区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投影光线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遮光层作为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背景;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图像;
所述透光区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功能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投影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二图像。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选用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和/或OLED显示屏。
其中,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显示距离为7.5m以上。
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以50°-72°入射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具有大于或等于8%的反射率。
其中,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介质膜,所述介质膜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
其中,所述介质膜还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
其中,所述粘结膜为等厚膜,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所述介质膜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或叠层PET,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
其中,所述粘结膜为等厚膜或楔形膜,所述第四表面具有所述介质膜,所述介质膜为减反膜,且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为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减反膜对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6%,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其中,所述粘结膜为楔形膜,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介质膜为位于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28%。
其中,所述粘结膜为楔形膜,且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为所述第四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第二投影光源及上述的夹层玻璃,所述第二投影光源用于投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
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
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具有位于所述光阻隔区的遮光膜,可减小甚至阻断自所述第四表面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且被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反射的反射光A,从而弱化甚至阻断自所述第四表面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且被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反射的反射光B和反射光A产生的重影。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还可减小甚至阻断自所述第一表面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的入射光C,弱化甚至阻断自所述第四表面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且被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反射的反射光B和入射光C形成的重影。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可使得投影至其上的影像的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沿着图1中I-I线的剖面图。
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2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23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
图2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示意图。
标号说明:夹层玻璃10,第一透明基板110,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二透明基板120,第三表面121,第四表面122,光阻隔区R10,透光区R20,粘结膜130,遮光层140,第一区域R110,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第一图像P1,第二区域R120,第三区域R130,介质膜150,柔性显示屏160,第一投影光源170,主视野区R210,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第二图像P2,着色区R30,着色层180,第二投影光源190,车辆1,车辆主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沿着图1中I-I线的剖面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10,所述夹层玻璃1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第二透明基板120及粘结膜130。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所述第三表面121相较于所述第四表面122邻近所述第二表面112设置。所述夹层玻璃10具有透光区R20及环绕所述透光区R20的至少部分周缘的光阻隔区R10。所述粘结膜13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12和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所述透光区R20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所述光阻隔区R10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所述光阻隔区R10包括位于所述透光区R20的底部的第一区域R110,所述第一区域R110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P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通过所述粘结膜130紧密连接。为了方便且清晰的示意所述夹层玻璃10的分层结构,本申请将沿着图1中I-I线的剖面图逆时针旋转90°,并将所述夹层玻璃10的所有结构分离,且放大所有结构的厚度,为方便描述,将改变之后的图命名为沿着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例如,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3就是将图2逆时针旋转90°,并将所述夹层玻璃10的所有结构分离,且放大所有结构的厚度得到的。可以理解地,后续所述的剖面分层结构图也是参照图2及图3的处理方式进行示意,后续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可以是具有透光性能的弯曲板件,比如选用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无机玻璃可以举例为钠钙硅玻璃、铝硅酸盐玻璃、锂铝硅酸盐玻璃或硼硅酸盐玻璃,有机玻璃可以举例为聚碳酸酯(PC)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着色的且具有透光性能。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透光区R20是所述夹层玻璃10中可以透过可见光的区域,为了保证所述夹层玻璃10安装至车辆上后的驾驶安全性,优选所述透光区R20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所述光阻隔区R10是指所述夹层玻璃10的可见光透过率较低的区域,且所述光阻隔区R10分布在所述夹层玻璃10的四周边缘区域。
所述粘结膜130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所述粘结膜130有两种结构,稍后再详细介绍。
所述光阻隔区R10包括遮光层140,所述遮光层140可以是深色油墨层或着色聚合物膜,所述深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和/或所述第三表面121上,所述着色聚合物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和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所述遮光层140的投影光线透过率低,所述遮光层140承载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或者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且位于所述光阻隔区R10。所述遮光层140可通过印刷油墨等方式在所述光阻隔区R10形成。可选地,所述遮光层140的投影光线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优选小于或等于1%。可选地,所述遮光层140也可以选用深色且透光率较低的树脂膜,当然还可以选用浅色且透光率较低的树脂膜,所述树脂膜可以举例为本体着色的PVB、PET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遮光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遮光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
具体地,一方面,倘若所述夹层玻璃10中不包括所述遮光层140,车内的投影设备投射所述第一图像P1至所述夹层玻璃10的投影光线自所述第四表面122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10,会被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反射,从而形成所述反射光A。相应地,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10的投影光线会被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而进入到人眼,为了方便描述,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的投影光线命名为反射光B。所述反射光B形成了人眼可见的主像,所述反射光A形成了人眼可见的副像,副像和主像之间具有一定的偏移距离,即产生了重影现象。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0中包括所述遮光层140,能够减小甚至阻断所述反射光A,从而弱化甚至阻断了反射光A和反射光B产生的重影。同时,由于所述遮光层140的投影光线透过率低,所述遮光层140可以作为所述主像的显示背景,提高了所述主像的识别度和与环境亮度的对比度,能够显著提高所述主像的显示质量。
下面对所述夹层玻璃10的一种应用场景进行介绍。当所述夹层玻璃10应用于车辆1时,所述夹层玻璃10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安装在所述车辆1上作为前挡风玻璃。所述夹层玻璃10中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为所述夹层玻璃10显露在车外的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为所述夹层玻璃10在车内的基板。为了说明所述夹层玻璃10包括所述遮光层140时的有益效果,先对所述夹层玻璃10中不包括所述遮光层140的情况进行介绍。车内的投影设备会投射第一图像P1至所述夹层玻璃10,以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车外的物体也会透过所述夹层玻璃10进入到车内。车内的投影设备投射所述第一图像P1至所述夹层玻璃10的光线自所述第四表面122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10,且会被所述第四表面122和所述第一表面111分别反射,形成反射光B和反射光A,所述反射光B和所述反射光A不重合而产生反射重影。车外的物体的光线自第一表面111入射至所述夹层玻璃10且穿透所述夹层玻璃10进入车内形成所述入射光C,入射光C由于所述夹层玻璃10的倾斜安装和平行厚度而产生透射重影。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0中包括所述遮光层140,能够减少甚至阻断了所述反射光A和所述入射光C,从而弱化甚至阻断了反射重影和透射重影。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10具有位于所述光阻隔区R10的遮光层140,可减小甚至阻断反射重影和透射重影。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10可使得投影至其上的影像的质量较高。
请再参照图1,所述光阻隔区R10包括第一区域R110,所述第一区域R110位于所述透光区R20的底部,所述第一区域R110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P1;第二区域R120,所述第二区域R120位于所述透光区R20的顶部;及第三区域R130,所述第三区域R130位于所述透光区R20的侧部,所述第二区域R120及所述第三区域R130用于遮蔽电子器件或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阻隔区R10环绕所述透光区R20设置,即所述第一区域R110、所述第二区域R120、所述第三区域R130位于所述光阻隔区R10,且环绕所述透光区R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阻隔区R10划分为三个区域,所述第一区域R11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当所述第一区域R110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时,多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可以是分开设置,或者设置成一体,或者部分分开设置部分一体设置,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都相应地用于显示一个所述第一图像P1。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10%以上,以达到所述第一图像P1更好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二区域R120和所述第三区域R130一方面用于遮蔽后期应用时安装的电子器件或线路。
请再次参照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为所述第四表面122,所述入射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对所述入射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光线优选的包含100%的S偏光,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对所述入射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图像P1更加清晰。
请一并参照图5、图6及图7,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粘结膜130为等厚膜,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介质膜150,所述介质膜15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参见图6),或者所述第四表面122(参照图5),或者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参照图7),且所述介质膜15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四表面122(参照图5),或者所述第三表面121(参见图6),或者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参照图7)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结合之后,使得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举例而言,当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投影光线中S偏振光占比较大,比如为60%~100%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在光阻隔区R10对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投影光线的反射率较大,比如以60°入射角入射时可以达到22%,优选的S偏振光占比为100%,进一步弱化甚至阻断了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反射光。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入射光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反射光的亮度和清晰度。
请一并参照图5、图6及图7,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粘结膜130为等厚膜,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介质膜150,所述介质膜15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参见图6),或者所述第四表面122(参照图5),或者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参照图7),且所述介质膜15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所述介质膜150可以是但不限于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金属膜(1-5银)或者层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四表面122(参照图5),或者所述第三表面121(参见图6),或者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参照图7)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结合之后,使得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举例而言,当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投影光线中P偏振光占比较大,比如为60%~100%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在光阻隔区R10对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具有P偏振投影光线反射,比如以65°入射角入射时可以达到20%,优选的P偏振光占比为100%,进一步弱化甚至阻断了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反射光,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入射光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反射光的亮度和清晰度。还可以实现驾驶员戴太阳镜可观察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第一图像P1。
请参照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显示屏160,所述柔性显示屏160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R110,且每一个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160用于显示第一图像P1;或者一个或多个第一投影光源170,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用于投影所述第一图像P1至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且每个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
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有所述柔性显示屏160,每一个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且每个所述柔性显示屏160设置在所述遮光层140与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或者设置在第四表面122。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或/或OLED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160采用直接生成图像的形式,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发出的第一图像P1直接透过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或者无需透过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没有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反射光的影响,进一步避免了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反射光形成重影。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每一个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且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中S偏振光占比60%~100%,配合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的所述介质膜150,可以提高所述第一图像P1的清晰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中S偏振光占比为100%,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图像P1的清晰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夹层玻璃10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时,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和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结合使用,一部分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对应一部分所示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对应剩余的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本实施例在弱化了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形成的重影的基础上,增加了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显示的多样性,可依据实际应用,优化所述夹层玻璃1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显示屏160或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比所述遮光层140更靠近所述第四表面122,使得所述遮光层140能够作为所述第一图像P1的显示背景。所述遮光层140可以但不限于为深色油墨层或着色聚合物膜。同时,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显示距离为0.5m~5m。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所述透光区R20还具有主视野区R210,所述主视野区R210的下边界高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上边界至少2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视野区R210的下边界高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上边界至少25mm,这样可以避开光学过敏区,避免所述第一区域R110与所述主视野区R210之间形成光畸变,对所述第一区域R110和所述主视野区R210内的成像造成干扰。
请再次参考图10,所述主视野区R210还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用于显示第二图像P2,且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显示距离为7.5m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夹层玻璃10增设了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且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使得所述夹层玻璃10能够显示更大的所述第二图像P2,丰富了所述夹层玻璃10的图像显示。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以50°-72°入射至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投影显示区,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投影显示区对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具有大于或等于4%的反射率;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以50°-72°入射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投影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投影显示区对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具有大于或等于8%的反射率。
请参照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粘结膜130的厚度沿所述第二区域R120指向所述第一区域R110方向渐变薄,且所述粘结膜13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膜130的厚度沿所述第二区域R120指向所述第一区域R110方向渐变薄。换而言之,所述粘结膜130为楔形膜。可选的,所述粘结膜130由于厚度渐变形成的楔形角为0.15mrad~0.55mrad,所述粘结膜130具有厚度渐变结构的部分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为第四表面122,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优选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100%的S偏振光。厚度渐变的所述粘结膜130,通过楔形角修正了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形成的重影。同时,当所述夹层玻璃10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时,所述粘结膜130在不同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楔形角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每个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存在差异,且光源入射的角度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楔形角进行修正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形成的重影。当然,如果每个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设置条件一致,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楔形角。
请参照图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所述粘结膜130设置在所述遮光层140与所述第二表面112之间,所述粘结膜130具有厚度渐变结构的部分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粘结膜130可以修正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形成的重影,提高了所述第二图像P2的清晰度。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所述遮光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所述粘结膜130设置在所述遮光层140和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所述粘结膜130具有厚度渐变结构的部分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粘结膜130可以修正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形成的重影,提高了所述第二图像P2的清晰度;或者,所述粘结膜130具有厚度渐变结构的部分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和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粘结膜130可以修正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和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形成的重影,不但提高了所述第二图像P2的清晰度,还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图像P1的清晰度,也提高了所述粘结膜130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第二透明基板120的制作效率。
请一并参照图13~图16,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介质膜150,所述介质膜15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或者所述第四表面122,且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功能,或者具有S偏振光反射功能,或者,所述介质膜150位于所述第四表面122,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小于6%,或者,所述介质膜150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三表面121或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P偏振光或S偏振光,或者,所述介质膜150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1银-5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12或所述第三表面121,反射P偏振光,或者,所述介质膜150为叠层PET,夹在第二表面112和第三表面121之间,反射P偏振光。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和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
请参照图13,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第四表面122设置了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第一表面111的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即进一步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S偏振光反射率在28%以上,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并利用不等厚的所述粘结膜130对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图像叠加增强,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没有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不大于6%,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从而达到在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弱化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14,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第四表面122设置了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第一表面111的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S偏振光反射率在28%以上,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并利用不等厚的所述粘结膜130对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图像叠加增强,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没有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不大于6%,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从而达到在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弱化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15,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遮光层140和所述粘结膜130之间设置所述介质膜150,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透明基板120的第四表面122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介质膜150与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16,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粘结膜130和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设置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一并参照图17~图22,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10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粘结膜130为等厚膜,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介质膜150,所述介质膜150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或者所述第四表面122,或者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且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功能,或者所述介质膜150具有偏振光反射能力且反射率小于6%,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
请参照图17,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第四表面122设置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第一表面111的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只覆盖所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不大于6%,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从而达到弱化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18,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第四表面122设置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第一表面111的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S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没有覆盖所有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所述介质膜150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不大于6%,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从而达到弱化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19,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粘结膜130和所述遮光层140之间设置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第四表面122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2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粘结膜130和所述第三表面121之间设置所述介质膜150。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第四表面122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21,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粘结膜130中设置所述介质膜150,是所述介质膜150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第四表面122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22,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粘结膜130中设置所述介质膜150,是所述介质膜150被包裹在所述粘结膜130中。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含有60%~100%的P偏振光时,所述介质膜150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且所述介质膜150的P偏振光反射率在10%以上,在50°-72°入射角度下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的第四表面122对P偏光的反射率很低,比如57°入射角下,P偏光反射率只有不到1%,弱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即弱化了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光源在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四表面122的反射光的重影。
请参照图23和图24,图2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10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沿图23中I-I线的剖面分层结构图。所述夹层玻璃10还具有着色区R30,所述着色区R30位于所述光阻隔区R10背离所述透光区R20的一侧,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着色层180,所述着色层180承载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且所述着色层180设置于所述着色区R30,所述着色层180用于所述夹层玻璃10安装时的对位和车窗固定或固定件的粘结胶衬底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着色层180设置在所述夹层玻璃10在所述第四表面122一侧的最外侧表面,所述着色层180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正投影正好覆盖所述着色区R30,所述着色区R30可以用于遮蔽后期安装的电子元器件或者线路,还可以用于辅助将所述夹层玻璃10安装在其他设备上,例如便于打胶或者对位或提高粘结强度。且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上边界高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所述着色区R30的上边界,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上边界高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10的所述着色区R30的上边界至少80mm,为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留出足够空间。
请参照图25,图2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投影光源170,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用于投影所述第一图像P1至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且每个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投影光源190,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用于投影所述第二图像P2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且每个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投影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上,可以呈现出更大的所述第二图像P2,增加了所述夹层玻璃10图像显示的多样性。
请参照图26,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层玻璃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夹层玻璃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显示屏160,所述柔性显示屏160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R110,且每一个所述柔性显示屏16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160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P1;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投影光源190,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用于投影所述第二图像P2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且每个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投影光源190投影在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上,可以呈现出更大的所述第二图像P2,增加了所述夹层玻璃10图像显示的多样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及任意只包含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实施例所述的夹层玻璃1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5),所述抬头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投影光源170、第二投影光源190及任意包含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实施例所述的夹层玻璃10。
在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
在又一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
在又一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图像P1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形成所述第二图像P2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上述投影光线包含100%的S偏振光或者包含100%的P偏振光,能够实现更好的投影效果。
请参照图27,图2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包含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夹层玻璃10,所述车辆1还包括车辆主体20;所述夹层玻璃10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20上。所述夹层玻璃1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夹层玻璃10应用在所述车辆1时,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设置在所述车辆1外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设置在所述车辆1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轿车、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MP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Suburban Utility Vehicle,SUV)、越野车(Off-Road Vehicle,ORV)、皮卡、面包车、客车、货车等。所述夹层玻璃10与垂直平面的夹角称为装车角,通常为车辆装车角为50°~72°,若没有所述遮光层140的情况下,一方面所述车辆1内的投影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上的反射光会形成重影,另一方面所述车辆1外的物体透过所述夹层玻璃10会和所述车辆1内的投影在所述夹层玻璃10上的反射光形成重影。所述遮光层140的设置弱化甚至消除了以上重影;所述介质膜150的设置进一步弱化甚至消除了以上重影和弱化甚至消除第二功能显示区R211的重影作用。在装车角可以为60°时,对所述透光介质膜150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域R111对投影光线的反射进行了试验,得到数据如下两个表。
表1无透明介质膜的夹层玻璃在光阻隔区上的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对投影光线的反射数据。
光源类型 | 反射率 |
普通光源 | 7.5% |
P偏光 | 0.3% |
S偏光 | 13% |
表2具有不同透明介质膜的夹层玻璃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对投影光线的反射数据。
透明介质膜类型 | 光源类型 | 反射率 |
减反膜 | 普通光源 | 5.1% |
P偏光反射膜 | P偏光 | 11% |
S偏光反射膜 | S偏光 | 22% |
其中,在表1中,当光源类型为普通光源时,普通光源发射的光线为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哪一个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的光也可叫做自然光。当光源类型为P偏光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中P偏振光占比60%~100%。当光源的类型为S偏光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中S偏振光占比60%~100%。在表2中,光源类型请参照表1中光源类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减反膜为前面提及的具有S偏振光减反射能力且反射率较低(小于6%)的介质膜150;P偏光反射膜为前面提及的具有P偏振光反射能力的介质膜150;S偏光反射膜为前面提及的具有S偏振光反射能力的介质膜150。从上述两个表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当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为普通光源,安装了所述减反膜之后,所述第四表面122对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投影的反射率从7.5%下降到了5.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当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为P偏振光,安装了P偏光反射膜后,所述第四表面122对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投影的反射率从0.3%提高到了11%。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当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为S偏振光,安装了具有S偏光反射膜后,所述第四表面122对所述第一投影光源170在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R111的投影的反射率从13%提高到了22%。
可选的,所述夹层玻璃10还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安装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0之间,所述透明导电层具有反射红外线的隔热能力和加热功能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透光区R20区域80%以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图像P1的显示距离为0.5m~5m,所述第一图像P1可以是行车速度、邮箱油量或者发动机转速等关键信息;可选的,所述第二图像P2的显示距离为7.5m以上,所述第二图像P2可以是路线导航、超速提醒或者障碍物提醒等较大的图像显示。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较于所述第四表面邻近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透光区及环绕所述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周缘的光阻隔区,所述透光区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所述光阻隔区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以及
粘结膜,所述粘结膜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
所述光阻隔区包括位于所述透光区的底部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功能显示区,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所述光阻隔区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投影光线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遮光层作为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背景;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图像;
所述透光区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功能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投影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二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选用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和/或OLED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显示距离为7.5m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以50°-72°入射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具有大于或等于8%的反射率。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介质膜,所述介质膜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膜还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显示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为等厚膜,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所述介质膜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或叠层PET,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为等厚膜或楔形膜,所述第四表面具有所述介质膜,所述介质膜为减反膜,且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为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减反膜对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6%,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为楔形膜,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介质膜为位于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28%。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为楔形膜,且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为所述第四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的投影显示区对以50°-72°入射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11.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第二投影光源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所述第二投影光源用于投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至所述第二功能显示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S偏振光。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投影光线包含60%-100%的P偏振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56700.6A CN116141775A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73403.2A CN113858730B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CN202310256700.6A CN116141775A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73403.2A Division CN113858730B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1775A true CN116141775A (zh) | 2023-05-23 |
Family
ID=7900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73403.2A Active CN113858730B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CN202310256700.6A Pending CN116141775A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73403.2A Active CN113858730B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85873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65203A (zh) * | 2023-10-27 | 2024-01-30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黑边显示车窗与车辆 |
WO2025016293A1 (zh) * | 2023-07-14 | 2025-01-23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车窗与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55856A (zh) * | 2021-10-08 | 2024-05-17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CN116061654A (zh) * | 2022-05-31 | 2023-05-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挡玻璃、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8349A (zh) * | 2005-12-26 | 2007-09-19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层压玻璃 |
CN104267499B (zh) * | 2014-10-14 | 2016-08-17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
FR3046374B1 (fr) * | 2015-12-30 | 2018-01-19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Vitrage feuillete de vehicule avec ecran amoled |
CN108883982B (zh) * | 2016-04-07 | 2021-06-04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JP3210995U (ja) * | 2017-04-06 | 2017-06-15 | 怡利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フルタイム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WO2018206245A1 (de) * | 2017-05-11 | 2018-11-15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hermoplastischen kombinationsfolie |
EP3412448B1 (en) * | 2017-06-02 | 2021-07-07 | AGC Inc. | Laminated glass |
JP7056661B2 (ja) * | 2017-07-26 | 2022-04-19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
BR112019021726A2 (pt) * | 2017-07-27 | 2020-05-05 | Saint Gobain | película termoplástica para uma chapa de vidro laminada |
RU2764093C2 (ru) * | 2017-10-20 | 2022-01-13 | ЭйДжиСи Инк. | Ламинированное стекло |
PE20200980A1 (es) * | 2018-03-22 | 2020-10-01 | Saint Gobain | Disposicion de proyeccion para una pantalla de visualizacion cabeza-arriba o frontal (head-up-display hud) con fracciones p-polarizadas de radiacion |
US10981358B2 (en) * | 2018-04-03 | 2021-04-20 | AGC Inc. | Laminated glass |
KR20210008386A (ko) * | 2018-06-21 | 2021-01-21 | 쌩-고벵 글래스 프랑스 | 편광 선택 코팅을 갖는 복합 판유리의 제조 방법 |
WO2020116586A1 (ja) * | 2018-12-05 | 2020-06-11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合わせガラス |
-
2021
- 2021-10-08 CN CN202111173403.2A patent/CN113858730B/zh active Active
- 2021-10-08 CN CN202310256700.6A patent/CN11614177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5016293A1 (zh) * | 2023-07-14 | 2025-01-23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车窗与车辆 |
CN117465203A (zh) * | 2023-10-27 | 2024-01-30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黑边显示车窗与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8730A (zh) | 2021-12-31 |
CN113858730B (zh) | 2023-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58730B (zh)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
KR940000091B1 (ko) |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운행체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웨지형 방풍창 제조방법 및 웨지형 운행체 방풍창 | |
JP7397925B2 (ja) | 車両情報表示装置および車両用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 |
CN113878953A (zh)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
KR20180027590A (ko) |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 |
US20250013042A1 (en) | Laminated glass and head-up display system | |
CN111301166A (zh) | 投影设备 | |
CN114207506A (zh) | 具有投影区域的载具复合玻璃件单元以及载具玻璃件和显示系统 | |
CN113383306A (zh) | 具有主动投影透明屏幕的玻璃车辆侧车窗和分隔车窗 | |
CN115038608A (zh) | 用于hud系统的光学系统 | |
CN115461658A (zh) | 线偏振光反射膜、挡风玻璃及平视显示器系统 | |
JP6659994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13966275B (zh) | 用于全息平视显示器的复合玻璃板 | |
TWI645220B (zh) | 使用全像元件之車用抬頭顯示器 | |
JP7110575B2 (ja) | 映像表示装置、車両 | |
US20230179747A1 (en) | Head up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 |
JP7176177B2 (ja) | 映像表示装置、車両 | |
KR101911488B1 (ko) | Hud용 윈드쉴드 부착형 컴바이너 | |
CN116413907A (zh) | 显示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 | |
CN208429022U (zh) | 一种车载后视镜 | |
JP6733151B2 (ja) | 表示装置 | |
EP3460536A1 (en) | Electronic mirror with an enhanced switchable lens system | |
CN220785411U (zh) |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 | |
US20250010582A1 (en) | Laminated pane with an embedded functional film | |
CN115343846A (zh) | 成像窗的制作方法、成像窗、成像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