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139667B -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9667B
CN116139667B CN202211478221.0A CN202211478221A CN116139667B CN 116139667 B CN116139667 B CN 116139667B CN 202211478221 A CN202211478221 A CN 202211478221A CN 116139667 B CN116139667 B CN 116139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ag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xide
value
denitration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82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39667A (zh
Inventor
刘怀平
李俊华
熊尚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782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9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9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9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39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9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34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56Nitroge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5Multi-step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 B01D53/8628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ataly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 B01D53/8631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20Reductants
    • B01D2251/206Ammonium compounds
    • B01D2251/2062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控制大气污染物的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包括: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根据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第一修正值;根据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第一修正系数;获取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根据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一修正值,得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根据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一修正系数,得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该过程降低还原剂使用量和氨逃逸。

Description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大气污染物的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近60%,水泥属于传统的能源消耗性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原料和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更是水泥窑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
已在水泥行业中普遍应用的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有低氮燃烧、分级燃烧、SNCR脱硝等治理技术,采用的多数系统依靠人工经验操作,操作员只根据排放口NOx变化来调节还原剂加入量,最终造成还原剂耗量大、氨逃逸高等问题,影响了系统经济运行。但随着水泥行业超低排放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技术已不能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此外,人工频繁操作还原剂控制系统,也加大了人员工作强度。
目前,水泥企业正陆续建设SCR脱硝系统,与原有SNCR装置联合脱硝,以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虽然SNCR+SCR脱硝技术可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SNCR和SCR脱硝还原剂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包括: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测整体消耗量;根据所述理论整体消耗量和所述实测整体消耗量,得到第二修正系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和基准运行值;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值和所述基准运行值,得到第三修正系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包括: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或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作为基准运行值;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不为0、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所述基准运行值、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包括: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还原剂基准流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消耗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测整体消耗量;第二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理论整体消耗量和所述实测整体消耗量,得到第二修正系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运行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和基准运行值;第三修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值和所述基准运行值,得到第三修正系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优化模块,用于: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或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基准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作为基准运行值;第二基准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不为0、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所述基准运行值、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实测浓度与基准/设定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通过比较得到的修正值/修正系数,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进行调整。该过程通过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流量的调整,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进而使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偏差减小,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水泥煅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充分还原、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充分利用,进而降低还原剂的使用量和减少氨逃逸;另一方面,该过程实现了根据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进行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的自动调节,该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进而,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SNCR+SCR组合脱硝的工艺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SNCR+SCR组合脱硝的工艺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应用示例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的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对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全国各地配套出台了对氮氧化物排放新的地方标准,并鼓励水泥企业采用源头控制和SNCR+SCR组合脱硝。
其中,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是把含有NH3的还原剂(如氨水、尿素)喷入炉膛温度在(800~950℃)这一温度范围区域,在没有催化剂条件下,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H2O;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有NH3的还原剂(如氨水、尿素),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NOx反应并生成N2和H2O,反应区域温度一般为280~350℃。
SNCR-SCR组合脱硝工艺具有两个反应区:SNCR脱硝反应器(前端)和SCR脱硝反应器(后端)。其中,SNCR脱硝反应器是利用布置在窑炉墙壁的喷射系统,将还原剂(如NH3)喷入分解炉中,在高温下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发生非催化还原反应,脱除一部分NOx;未反应完的还原剂、SCR还原剂蒸发器将还原剂转变成的气体,混合后一起进入SCR脱硝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选择性还原反应,进行二次NOx深度脱除。此外,除了使用还原剂蒸发器外,还可以将还原剂直接喷入水泥窑预热器至SCR脱硝入口之间的某段烟道内,利用高温烟气使还原剂发生气化,再将气化后的还原剂送入SCR脱硝反应器。在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中,烟气依次经过了SNCR脱硝环节和SCR脱硝环节。具体的,如图1和图2的水泥窑系统的工艺流程图所示,根据SCR脱硝反应器在水泥窑系统中布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SCR脱硝反应器的布置方式分为三种:高温布置、中低温布置和低温布置。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高温布置,是指将SCR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预热器出口和锅炉之间;中低温布置,是指将SCR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高温风机和原料磨之间;低温布置,是指将SCR脱硝反应器布置在窑尾收尘器之后。
各个厂家的水泥窑系统的生产线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凸显本公开的主旨,本文的具体实施例以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例进行说明,其余可能的生产线方式可以参考后续各公开实施例进行扩展,不再一一列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服务器或者其他处理设备等。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如图3所示,所述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S31,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
在步骤S32,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
在步骤S33,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
在步骤S34,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在步骤S35,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在步骤S36,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具体的,SNCR脱硝反应器位于水泥窑系统的前端,SCR脱硝反应器位于水泥窑系统的后端。水泥窑系统中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应当符合《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指南(2020年修订版)》,即小于50mg/m3。企业可以根据运行成本等,在上述氮氧化物浓度范围中,确定具体的SCR出口的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即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
水泥窑系统中煅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依此通过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在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作用下,获得满足浓度要求的氮氧化物气体。因此,在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对氮氧化物还原能力的不同,设定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以调节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各自还原的氮氧化物的比例。在一示例中,可以对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关闭时、SCR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进行设定,将此时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开启时、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即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以达到调节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各自还原的氮氧化物的比例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作为基准运行值;
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不为0、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所述基准运行值、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其中,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反映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能力的参数,在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确定的情况下,合理的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能够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之间对氮氧化物的还原比例的合理分配,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多次试验确定,本公开对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获取方法和具体取值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能力,确定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后,可以分别确定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以及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具体的,所述运行值可以包括:喂料量(水泥窑系统的石灰石等原料加入量)、喷煤量(水泥煅烧过程中提供能量来源的煤粉加入量)、烟气量(水泥煅烧完成后产生的烟气的量)。
具体的,在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关闭,即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时,水泥窑系统中仅SN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释出还原剂,进行氮氧化物的还原,可以调节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控制还原剂的浓度,当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时,将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实时氮氧化物浓度作为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SNCR脱硝反应器的实时还原剂流量作为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水泥窑的实时运行值作为水泥窑的基准运行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基准参数(包括基准流量、基准浓度和基准运行值)确定后,可以在保持水泥窑系统工况不变,即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基准运行值的情况下,打开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调整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调节阀的还原剂流量,当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达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时,将SCR脱硝反应器的实时还原剂流量作为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不同生产负荷下,水泥窑系统的基准参数不同。进一步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生产负荷下(30-130%)的基准参数,以实现水泥窑系统的参数的精细调整。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凸显本公开的主旨,本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基准参数和运行值,均为同一生产负荷下的基准参数,其余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后续各公开实施例进行扩展,不再一一列举。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在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关闭时,根据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确定了除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之外的基准参数,进而在维持上述工况的情况下,开启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根据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确定了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由于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这两个设定值,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之间对氮氧化物的还原比例进行了合理分配,上述过程根据这两个设定值确定的各基准参数,能够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合理分配,使两个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均处于能够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了还原剂的利用率,进而降低还原剂的使用量和减少氨逃逸。
在确定水泥窑系统的各个基准参数后,将水泥窑系统按照上述基准参数运行,在理想情况下,可使水泥窑系统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据上述方法得到的水泥窑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之间存在偏差,需要进行修正,降低偏差。
为了降低上述偏差,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第一修正值,使用该第一修正值对SN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得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进而,SNCR脱硝反应器可以将还原剂流量调整为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同样的,可以根据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第一修正系数,使用该第一修正系数对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得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进而,SCR脱硝反应器可以将还原剂流量调整为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第一修正值、根据第一修正值得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以及确定第一修正系数、根据第一修正系数得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可以参见下述各公开实施例,在此先不做展开。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实测浓度与基准/设定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通过比较得到的第一修正值和第一修正系数,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进行调整。该过程通过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流量的调整,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进而使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偏差减小,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水泥煅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充分还原、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充分利用,进而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和减少氨逃逸;另一方面,该过程实现了根据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进行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的自动调节,该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进而,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水泥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还原剂的实际使用量与理论使用量往往存在偏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测整体消耗量;
根据所述理论整体消耗量和所述实测整体消耗量,得到第二修正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由于在水泥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均消耗还原剂,因此,可以将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水泥窑系统这个整体的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与实际整体消耗量的差异,来进行水泥窑系统的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的修正。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理论整体消耗量与实际整体消耗量,来获取第二修正系数,所述第二修正系数为水泥窑系统的系统误差修正系数。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第二修正系数。
k2=V1/V2 (1)
其中,k2为第二修正系数,V1为水泥窑系统的理论还原剂消耗量,V2为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还原剂消耗量。具体的,k2可间隔一段时间计算一次,本公开对k2的计算间隔时间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第一修正值和第二修正系数,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可以根据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可以参见下述各公开实施例,在此先不做展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的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际整体消耗量,来获取第二修正系数,并根据第二修正系数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该过程除了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还使用第二修正系数来修正第一/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减少了水泥窑系统的系统误差,得到更符合水泥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第一/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了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利用率,使得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还原,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在水泥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与基准运行值之间也存在偏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和基准运行值;
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值和所述基准运行值,得到第三修正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具体的,所述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可以包括:喂料量、喷煤量和烟气量,对应的,所述基准运行值可以为获取第一还原剂流量基准浓度时,水泥窑系统的实时喂料量、实时喷煤量和实时烟气量。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实际运行值与基准运行值,获取第三修正系数。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2)-(5)计算第三修正系数。
k3=k21×α1+k22×α2+k23×(1-α12) (2)
k21=if(ABS((W1/W0)-1)<0.05,1,W1/W0) (3)
k22=if(ABS((P1/P0)-1)<0.05,1,P1/P0 (4)
k23=P1/P0 (5)
其中,k3为第三修正系数,0≤α1≤1,0≤α2≤1,0≤α12≤1,W1为实际喂料量,W0为基准喂料量,P1为实际喷煤量,P0为基准喷煤量,Q1为实际烟气量,Q0为基准烟气量。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可以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可以参见下述各公开实施例,在此先不做展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的理论运行值和实际运行值,来获取第三修正系数,并根据第三修正系数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该过程除了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还使用第三修正系数来修正第一/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减少系统运行值带来的误差,得到更符合水泥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第一/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了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利用率,使得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还原,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进一步的,在一示例中,可以将第二修正系数、第三修正系数结合起来,确定水泥窑系统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和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可以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公式(6)进行,其中,
V1=V01×k2×k3+L (6)
其中,V1为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V01为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k2为第二修正系数,k3为第三修正系数,L为第一修正值。
V2=V02×k2×k3(1+k1) (7)
其中,V2为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V02为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k2为第二修正系数,k3为第三修正系数,k1为第一修正系数。
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修正值、第二修正系数和第三修正值结合起来对SN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以及将第一修正系数、第二修正系数和第三修正值结合起来对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水泥窑系统的系统误差和系统运行值带来的误差,得到更符合水泥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第一/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了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利用率,使得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还原,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在水泥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煅烧产物中氮氧化物浓度的不稳定等各种因素的存在,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可能会存在浓度偏差过大的现象,为保证还原剂能够与氮氧化物保持在合理比例以及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浓度在预设浓度范围内,需要根据偏差的实际情况,进行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流量的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
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
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设置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C0-h,C0+h],进而,得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第二取值范围[-h,h],其中,C0为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h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0mg/m3。本公开对h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第一浓度偏差处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时,表示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小,不影响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可暂时不予处理。而第一浓度偏差超出第二取值范围内时,表示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大,需要对SNCR脱硝处理器内的还原剂流量进行修正,以使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的差值回到可接受的范围,即第二取值范围。具体的,可以根据烟气量和第一浓度偏差值,来获取第一修正值。在一示例中,可以采取积分算法,根据烟气量实测值,计算出每秒增加或减少的还原剂流量,并在0-T时间内,对还原剂流量进行积分,得到第一修正值。本公开对T的取值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一示例中,T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500s。
其中,根据烟气量实测值,计算出每秒增加或减少的还原剂流量可以根据公式(8)进行计算。
其中,Va是单位时间的还原剂流量,Q是烟气量的实测值,ΔCno是一氧化氮(NO)的第一浓度偏差值,ΔCno2是二氧化氮(NO2)的第一浓度偏差值,m是氨氮摩尔比。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包括: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第二取值范围内、或所述第一修正值大于第一修正值上限或第一修正值下限时,将所述第一修正值设为0。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第二取值范围时,表明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小,可先不用第一修正值对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实时流量进行修正,而是根据接下来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确定采取的措施。如果此时通过第一修正值对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实时流量进行修正,可能会出现修正后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引起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剧烈变化,进而使得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偏差加剧。同样的,可以对第一修正值设置积分上限和/或积分下限,当第一修正值超出第一修正值上限或第一修正值下限时,直接进行积分分离,即将第一修正值设置为0,以防止第一修正值的绝对值过大时,根据第一修正值得到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可能会引起修正过度,即引起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剧烈变化。具体的,上限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00m3,下限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00~0m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第二取值范围,当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第二取值范围时,根据烟气量的实测值与第一浓度偏差值,获取第一修正值,以求得修正后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该过程在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较大时,使用第一修正值对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使得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能够与氮氧化物保持在合理比例,实现了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充分还原,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
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
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
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
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确定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设置[C00-j,C00+j],进而得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第四取值范围[-j,j],其中,C00为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j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0mg/m3。本公开对j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第二浓度偏差处于第四取值范围内时,表示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第二浓度偏差超出第四取值范围内时,表示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大,需要对SCR脱硝处理器内的还原剂流量进行修正,以使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回到可接受的范围,即第四取值范围。第二浓度偏差处于第四取值范围外的不同位置,代表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偏离第三取值范围的程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第二浓度偏差处于第四取值范围外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第一修正系数。在一示例中,可以在第四取值范围[-j,j]的两侧,对称设置共计至少两个偏差子区间,每个偏差子区间对应不同的第一修正系数。具体的,可以将偏差子区间的数量设置为4个,包括:[-j-a-b,-j-a]、[-j-a,-j]、[j,j+a]和[j+a,j+a+b],其中a、b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mg/m3。当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位于上述波动子区间时,表示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差值较大,需要对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
同样的,当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超出变化率的第五取值范围时,表示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没有与氮氧化物保持在能够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合理比例,造成了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剧烈变化,因此,也需要根据变化率,对SCR脱硝反应器中的还原剂实时流量进行修正。
为进一步提高第一修正系数的计算精度,在一示例中,可以将预设时间内的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率与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对应的波动子区间的结合,以提高第一修正系数的计算精度。在一示例中,在第二浓度偏差值在[-j,j]区间内,当y≤2时,k1=0;当2<y<3时,k1=0.1。
进一步的,k1的具体值可以根据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所处的波动子区间与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ong Short-TermMemory,LSTM),进行计算。
当第二浓度偏差值超出预设偏差值范围过多,即不在设置的偏差子区间内时,表示当前的基准值和/或控制参数与当前的水泥窑系统的工况不匹配,细微的调整已无法使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保持在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附近,需要重新进行试验整定并在线修改基准值及控制参数,以满足当前工况需要。同样的,当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超出第五取值范围过多(即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超出可调整范围时)或水泥窑系统的负荷、原料、燃料等工况发生较大变化时,表示SCR脱硝反应区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发生剧烈变化,细微的调整已无法使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保持在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附近,为提高基准值和控制参数与工况的匹配度,也需要重新确定和调整基准值和控制参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以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第四取值范围为中心,在第四取值范围的两侧对称设置偏差子区间,并将偏差子区间与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结合,确定第一修正系数。在上述过程中,将第一修正系数的求解进一步细化为偏差子区间和预设时间内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的确定过程,提高了第一修正系数的计算精度,进而缩小了由第一修正系数确定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与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之间的偏差,使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了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利用率,使得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还原,进而降低了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和/或
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
具体的,当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变化率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时,表示当前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流量,能够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保持在发生充分且平稳的还原反应的比例,因此,可以设定第三预设时间段,将前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变化率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下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同样的,当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时,表示当前水泥窑系统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能够使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保持在发生充分且平稳的还原反应的比例,因此,可以在前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变化率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下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本公开对第三预设时间段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段可以为2小时、4小时或8小时。
进一步的,可以周期性的重复上述操作,以使水泥窑系统的控制参数越来越精准,从而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和/或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且平稳的还原反应的比例,提高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利用率,使得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还原,降低了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氨逃逸。
应用场景示例
虽然SNCR+SCR脱硝技术可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分配不合理,还原剂耗量大、氨逃逸高等问题。此外,多数SNCR+SCR脱硝系统依靠人工经验操作,操作员只根据排放口NOx变化来调节还原剂加入量,最终造成还原剂耗量大、氨逃逸高等问题,影响了SNCR+SCR脱硝系统的经济运行。此外,人工频繁操作还原剂控制系统,也加大了人员工作强度。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应用示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这一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可以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分配不合理,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的过程可以为:
如图4所示,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试验整定初始基准值以及相关控制参数取值。
(1)试验整定初始基准值,包括:
关闭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调整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使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达到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g±5mg/m3(g为50-100之间的某个特定值),将SNCR脱硝反应器的实时还原剂流量记作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V01、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实时氮氧化物浓度记作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C0、水泥窑系统的实时喷煤量记作基准喷煤量P0、实时烟气量记作基准烟气量Q0、实时喂料量记作基准喂料量W0
维持上述工况,开启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调整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阀,使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达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C00±5mg/m3(C00为<50的某个特定值),将SCR脱硝反应器的实时还原剂流量记作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V02
上述过程重复5次,各基准参数均取平均值。
(2)相关控制参数取值,包括以下参数的获取:
第一修正值的积分时间T(取值范围为0~500s)、积分上限值OT(取值范围为0~500mg)、积分下限值OB(取值范围为-500~0mg);
第一修正系数k1的初值(取值范围为-1~5),第二修正系数k2的初值(取值范围为0~2);
第一取值范围[C0-h,C0+h](h的取值范围为0~10mg/m3),第三取值范围[C00-j,C00+j](j的取值范围为0~10mg/m3);
偏差子区间:[-j-a-b,-j-a]、[-j-a,-j]、[j,j+a]和[j+a,j+a+b],其中a、b的取值范围为0~5mg/m3
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y的第五取值范围为-1~3,变化率y的可调整范围为3~10(不包括3)。
第二步,系统运行参数获取。具体的,水泥窑系统按第一步获取的基准值和控制参数运行,并实时获取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参数。获取的运行参数包括:
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C1、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C2、实时运行值(包括:烟气量实测值Q1、喷煤量实测值P1、喂料量实测值W1);
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V0和实测整体消耗量V1
第三步,还原剂流量调节。具体的,调节内容包括:
(1)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包括:
第一修正值L计算。计算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C1和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C0的差值ΔC1,当|ΔC1|>h时,采用积分算法,根据烟气量实测值计算出每秒增加或减少的还原剂流量(参见前述公式(8)),并对0-T时间内的还原剂流量进行积分,得到第一修正值L。当L>OT或L<OB或|ΔC1|≤h时,积分分离,即将L设为0。
第二修正系数k2计算。根据理论整体消耗量V0和实测整体消耗量V1,计算k2(参见前述公式(1))。
第三修正系数k3计算。根据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Q1、P1和W1)和基准运行值(Q0、P0和W0),计算k3(参见前述公式(2)-(5))。
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V1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k2、k3和L,计算V1(参见前述公式(6))。
(2)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调节。包括:
第一修正系数k1计算。计算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C2和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C00的差值ΔC2、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y。在y位于第一步设置的可调整范围内或|ΔC2|>j时,根据ΔC2所属的偏差子区间和y,确定k1。当|ΔC2|≤j且y位于第一步设置的第五取值范围内时,则无需进行处理。
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V2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k1、k2和k3,计算V2(参见前述公式(7))。
第四步,最佳值获取。具体的,循环执行第二步和第三步,间隔第三预设时间段后,将当前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k1和k2,作为下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初值;将当前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作为下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基准值。
由于还原剂控制系统属于传统的PID控制,不能根据水泥窑工况的变化实时调整还原剂加入量。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包括:
a)边缘控制器:具有采集存储数据并运算的功能,控制算法与控制逻辑嵌入在边缘控制器内。边缘控制器从脱硝控制系统中采集相关运行数据,并经过运算,将运算结果反馈给脱硝控制系统,再由脱硝控制系统控制SNCR流量调节阀和SCR流量调节阀,以控制还原剂流量,经计量的还原剂通过喷枪喷至分解炉内和还原剂蒸发器(或高温烟道)内。
b)终端显示屏:用来设定、调整和显示边缘控制器相关运行参数,现场专业人员在终端显示屏上可以对边缘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并下达指令给边缘控制器。
c)脱硝控制系统:为原有DCS或者PLC系统,它与边缘控制器通过OPC或者Modbus通讯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传输。
d)SCR脱硝入、出口烟气测量装置:为一种可以在线测量烟气流量、NOx、O2等组分的装置,该装置测量的数据传输至脱硝控制系统内。
e)SNCR流量调节阀:为系统原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可以控制还原剂流量。
f)SCR流量调节阀:可以精确调节和控制较小范围内的还原剂流量。
g)SNCR、SCR流量计:可以实时测量还原剂流量,并将数据传输至脱硝控制系统内。
h)喷枪:将还原剂喷入到分解炉内。
为保证水泥窑系统的脱硝操作的连续和稳定,将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系统和原有的脱硝控制系统并行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持续超过国家标准排放值t min以上,表示当前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系统存在问题,可以自动退出当前系统,恢复原有控制程序。具体的,t≤10。本公开对t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上述脱硝还原剂流量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修改调整控制算法,当智能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恢复原有控制系统,不影响脱硝系统正常运行,且能够适应水泥窑工况变化、实时修改调整控制算法、不影响原有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实测浓度与基准/设定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通过比较得到的修正值/修正系数,对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进行调整。该过程通过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流量的调整,修正了通过基准参数确定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以及还原剂流量参数的不足,使SN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均能保持在发生充分还原反应的比例,进而使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偏差减小,实现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对水泥煅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充分还原、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中还原剂的充分利用,进而降低还原剂的使用量和减少氨逃逸;另一方面,该过程实现了根据SCR脱硝反应器出入口的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进行SNCR脱硝反应器和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的自动调节,该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进而,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可以理解,本公开提及的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在不违背原理逻辑的情况下,均可以彼此相互结合形成结合后的实施例,限于篇幅,本公开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上述均可用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任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相应技术方案和描述和参见方法部分的相应记载,不再赘述。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的框图。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服务器或者其他处理设备等。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如图6所示,所述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6可以包括:
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包括:
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
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
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
还原剂基准流量获取模块64,用于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6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66,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消耗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测整体消耗量;第二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理论整体消耗量和所述实测整体消耗量,得到第二修正系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运行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和基准运行值;第三修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值和所述基准运行值,得到第三修正系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优化模块,用于: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或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基准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作为基准运行值;第二基准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不为0、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所述基准运行值、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当计算机可读代码在设备上运行时,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的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的操作。
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终端、服务器或其它形态的设备。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终端。
参照图7,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8,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python、Java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
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
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
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
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
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
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
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
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水泥窑系统中还原剂的理论整体消耗量和实测整体消耗量;
根据所述理论整体消耗量和所述实测整体消耗量,得到第二修正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水泥窑系统的实际运行值和基准运行值;
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值和所述基准运行值,得到第三修正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值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得到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一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还原剂实测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实测流量,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和/或
将上一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与第二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偏差最小且第二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率最小时的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分别作为当前第三预设周期内第一修正系数和第二修正系数的初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0、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第二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作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作为基准运行值;
在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不为0、所述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为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水泥窑系统的运行值为所述基准运行值、且所述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的情况下,将所述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作为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6.一种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氮氧化物实测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出口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
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值;
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预设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的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得到SCR脱硝反应器还原剂流量的第一修正系数;
还原剂基准流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
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值,得到SNCR脱硝反应器的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一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N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还原剂基准流量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得到SCR脱硝反应器的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将所述第二还原剂目标流量作为SCR脱硝反应器的还原剂流量;
其中,SCR脱硝反应器和SNCR脱硝反应器为水泥窑系统的组成部分;
所述第一修正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一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为所述第一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得到第二取值范围,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实测浓度和所述第一氮氧化物基准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超出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烟气量实测值和所述第一浓度偏差值,得到所述第一修正值;
所述第一修正系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第三取值范围,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为所述第三取值范围的中位数;根据所述第三取值范围,得到第四取值范围,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氮氧化物设定浓度和所述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偏差值的取值范围;在所述第四取值范围两侧,各设置数量相等的偏差子区间;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氮氧化物实测浓度的变化率;在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处于所述偏差子区间或所述变化率超出第五取值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偏差值所处的偏差子区间和所述变化率,得到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第五取值范围为所述变化率的取值范围。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478221.0A 2022-11-23 2022-11-23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139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8221.0A CN116139667B (zh) 2022-11-23 2022-11-23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8221.0A CN116139667B (zh) 2022-11-23 2022-11-23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9667A CN116139667A (zh) 2023-05-23
CN116139667B true CN116139667B (zh) 2024-04-09

Family

ID=8634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8221.0A Active CN116139667B (zh) 2022-11-23 2022-11-23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966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3268A (ja) * 2009-03-02 2010-09-16 Samson Co Ltd 脱硝装置
CN103691293A (zh) * 2014-01-13 2014-04-02 广东清华中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sncr和scr混合脱硝系统
CN104056541A (zh) * 2014-02-08 2014-09-24 上海泰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炉的sncr和低温scr联合脱硝系统
CN105169917A (zh) * 2015-09-26 2015-12-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氨氮摩尔比检测及调控的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和方法
CN105457465A (zh) * 2015-11-25 2016-04-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系统工艺的设计方法
CN107589764A (zh) * 2017-09-28 2018-01-16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403230A (zh) * 2020-11-17 2021-02-26 江苏绿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ncr与scr混合工艺的脱硝方法
CN112717693A (zh) * 2021-01-06 2021-04-30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尾烟气脱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0867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气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3268A (ja) * 2009-03-02 2010-09-16 Samson Co Ltd 脱硝装置
CN103691293A (zh) * 2014-01-13 2014-04-02 广东清华中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sncr和scr混合脱硝系统
CN104056541A (zh) * 2014-02-08 2014-09-24 上海泰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炉的sncr和低温scr联合脱硝系统
CN105169917A (zh) * 2015-09-26 2015-12-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氨氮摩尔比检测及调控的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和方法
CN105457465A (zh) * 2015-11-25 2016-04-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系统工艺的设计方法
CN107589764A (zh) * 2017-09-28 2018-01-16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90867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气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112403230A (zh) * 2020-11-17 2021-02-26 江苏绿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ncr与scr混合工艺的脱硝方法
CN112717693A (zh) * 2021-01-06 2021-04-30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尾烟气脱硝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9667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8705B2 (en) Switched mode voltage converter with low-current mode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voltage conversion with low-current mode
EP2713662B1 (en) Low energy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obile terminal
CN105457465B (zh) 一种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系统工艺的设计方法
EP2765292A2 (en) Rich bur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atalyst control
US20080189246A1 (en) Transient-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hmi devices
CN116139667B (zh) 脱硝还原剂双级联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43174A (zh) 一种辊道窑气氛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1778161A (zh) 一种移动互联网终端
CN104678761A (zh) 基于总风量超前控制的火电机组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966060A (zh) 一种scr喷氨控制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40412B (zh)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scr反应器入口烟气软测量方法
CN115408933A (zh) 一种配料优化方法、系统、烧结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11906073U (zh) 一种工业锅炉sncr脱硝控制系统
CN110935312B (zh) 一种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动态监控装置及动态监测方法
CN102081396B (zh) 全自动高炉除尘风机控制系统的多传感器集总控制方法
JPH08281061A (ja) 排ガス脱硝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5060364A1 (zh) 合成氨系统、合成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37938A (zh) 待办事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911193B (zh) 一种自来水厂加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856086U (zh) 环境动态管控传输仪
CN220386226U (zh) Scr脱硝系统喷氨控制装置
CN113578008A (zh)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2819073U (zh) 一种火电厂脱硝控制系统
CN113813754B (zh) 一种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的优化自控方法及系统
LU507177B1 (en)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rmal power un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