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8326B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Google Patents
仿真炭火电焙笼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38326B CN116138326B CN202310292579.2A CN202310292579A CN116138326B CN 116138326 B CN116138326 B CN 116138326B CN 202310292579 A CN202310292579 A CN 202310292579A CN 116138326 B CN116138326 B CN 1161383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fixedly connected
- driving
- material conveying
-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24—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A40/928—Cooking stoves using biomas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仿真炭火电焙笼,包括:设备壳体;活动设置在设备壳体内部的上下料组件,且上下料组件用于采用震动的方式实现上下料操作,所述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所述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均分别为螺旋形结构,且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输料框的顶部的一端向第二输料框的顶部延伸,以使第一输料框内部原料向第二输料框内部输送。本发明通过茶叶可以在承载盘、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内部形成往复循环过程,一直在振动的环境下进行移动,配合防护罩内部的电加热棒可以对茶叶进行充分的焙火,从而实现了可以对茶叶进行均匀焙火并提高茶叶质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焙火技术领域,具体为仿真炭火电焙笼。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烘焙或者炭焙工作,使得茶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色泽油润、外表“起霜”、耐储存,在茶汤口感、香气上具独特风韵,其中焙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茶叶产生美拉德反应又称褐变反应,是指茶叶所含的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及醛、酮等与还原糖相遇,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使茶叶香气馥郁。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焙火过程中茶叶都处于静止状态,存在焙火不充分,且茶叶堆积在焙火过程中也会发生顶部和底部的茶叶焙火程度不同,进而造成茶叶质量掺次不齐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仿真炭火电焙笼,以解决存在焙火不充分,且茶叶堆积在焙火过程中也会发生顶部和底部的茶叶焙火程度不同,进而造成茶叶质量掺次不齐的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设备壳体;
活动设置在设备壳体内部的上下料组件,且上下料组件用于采用震动的方式实现上下料操作,所述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所述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均分别为螺旋形结构,且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输料框的顶部的一端向第二输料框的顶部延伸,以使第一输料框内部原料向第二输料框内部输送;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顶部的排湿组件,且排湿组件用于调节设备壳体内部气体与外界空气的连通状态,以使进行密封焙火以及开口排湿操作;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内部的电焙火组件,且电焙火组件用于通过电力产生热量,以使对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底部的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盘和第一输料框震动,以使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实现对物料输送的功能;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内壁的扰流组件,且扰流组件用于产生气流并带动设备壳体内部的气体形成螺旋状,以使气体贯穿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内部的原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底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盘,所述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以使第二输料框内部的物料被分隔板阻挡并在承载盘顶部旋转一圈后进入第一输料框的内部,所述分隔板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顶部,所述第一输料框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筐,所述出料筐远离第一输料框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接料框,以使第一接料框与出料筐贴合时第一输料框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从第一接料框处向外输送,且第一接料框与出料筐分开时第一输料框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掉落在第二输料框内部,所述第二输料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框,所述第二输料框外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第一输料框内圈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料管,所述防护网和挡料管均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料框、第二输料框、出料筐、第一接料框、第二接料框和防护网均分别为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孔径为1MM,以使气体贯穿的同时避免物料贯穿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排湿组件包括排湿框,所述排湿框固定连接在防护网的顶部,所述排湿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湿孔,所述排湿框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与排湿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湿孔中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扭块,且驱动扭块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的顶部,所述排湿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把手,所述第一接料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的外部,以使第一接料框可以出料筐贴合以及分离,所述第二接料框固定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的外部,所述排湿框相对应第一接料框和第二接料框位置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软膜,以使物料可以均匀通过第一接料框和第二接料框进入设备壳体的内部,所述设备壳体相对应第一接料框和第二接料框位置的表面均设有标记。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固定设置在承载盘的底部,所述驱动盘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底部活动设有固定盘,且固定盘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固定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的表面活动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相对应驱动架位置的底部开设有驱动槽,且驱动架活动连接在驱动槽的内壁,所述移动板顶部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的顶部,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管,且驱动管活动贴合在第一连接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且阻尼弹簧转动连接在固定盘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架和固定盘相对应位置的一端均通过万向轴转动连接有铰接臂,所述铰接臂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铰接臂呈环形均匀设置在第一连接架和固定盘之间,所述驱动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且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连接架呈环形设置在承载盘的底部,所述传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固定盘的底部,所述固定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伺服电机、轴承座和固定柱均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内壁的底部,所述驱动架为椭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槽的内壁圆弧度小于驱动架表面的圆弧度。
优选的,所述电焙火组件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加热棒,所述防护罩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防护罩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管,且支撑管固定连接在固定盘的顶部,所述支撑管活动连接在驱动管的内壁,所述固定盘相对应支撑管位置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电加热棒导线的通孔,所述支撑管活动贯穿第一连接架并延伸至驱动盘的顶部,所述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高度均高于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远离伺服电机位置的一端,所述驱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齿环,所述齿环一端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且齿环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纹,所述齿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的内壁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且齿圈位于齿轮的中部位置,所述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通过轴承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的顶部,所述设备壳体相对应承载盘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所述设备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的上下两端,所述转动轴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和固定盘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转动轴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茶叶可以在承载盘、第一输料框和第二输料框的内部形成往复循环过程,一直在振动的环境下进行移动,配合防护罩内部的电加热棒可以对茶叶进行充分的焙火,从而实现了可以对茶叶进行均匀焙火并提高茶叶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同时还通过手握驱动把手并带动排湿框转动,使得第一接料框从与设备壳体中标记出口1位置转动时进口2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一连接架与固定盘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得铰接臂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此时铰接臂的朝向与之前的朝向相反,此时将第一接料框与出料筐紧密贴合,并向第一接料框的内部输送茶叶,此时驱动组件工作会带动承载盘移动并反向偏转,并使得第一接料框内部的茶叶经过出料筐进入第一输料框的内部,并通过分隔板的导向从第二输料框的底部输送至第二输料框的顶部,最终从第二接料框的一端输出,从而实现了茶叶焙火的多种方式,即可以循环焙火也可以单次焙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整体结构局部正剖图;
图4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整体结构正剖图一;
图5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整体结构正剖图二;
图6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驱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扰流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承载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承载盘结构正剖图;
图11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第一输料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仿真炭火电焙笼扰流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设备壳体;201、承载盘;202、第一输料框;203、第二输料框;204、出料筐;205、第一接料框;206、第二接料框;207、防护网;208、挡料管;209、分隔板;301、排湿框;302、排湿孔;303、挡板;304、驱动扭块;305、驱动把手;401、防护罩;402、电加热棒;403、支撑块;404、支撑管;501、驱动盘;502、第一连接架;503、固定盘;504、伺服电机;505、传动轴;506、驱动架;507、移动板;508、驱动槽;509、连接柱;510、驱动管;511、阻尼弹簧;512、铰接臂;513、第二连接架;514、轴承座;515、固定柱;601、驱动齿轮;602、齿环;603、齿圈;604、齿轮;605、转动轴;606、第一环形隔板;607、第二环形隔板;608、第一扇叶;609、第二扇叶。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
设备壳体1;
活动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部的上下料组件,且上下料组件用于采用震动的方式实现上下料操作,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均分别为螺旋形结构,且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的一端向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延伸,以使第一输料框202内部原料向第二输料框203内部输送;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顶部的排湿组件,且排湿组件用于调节设备壳体1内部气体与外界空气的连通状态,以使进行密封焙火以及开口排湿操作;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部的电焙火组件,且电焙火组件用于通过电力产生热量,以使对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底部的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盘201和第一输料框202震动,以使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实现对物料输送的功能;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扰流组件,且扰流组件用于产生气流并带动设备壳体1内部的气体形成螺旋状,以使气体贯穿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原料。
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均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盘201,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分隔板209,以使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物料被分隔板209阻挡并在承载盘201顶部旋转一圈后进入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分隔板209固定安装在承载盘201的顶部,第一输料框202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料筐204,出料筐204远离第一输料框202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接料框205,以使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贴合时第一输料框202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204从第一接料框205处向外输送,且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分开时第一输料框202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204掉落在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第二输料框20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接料框206,第二输料框203外圈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网207,第一输料框202内圈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料管208,防护网207和挡料管208均分别固定安装在承载盘201的顶部。
第一输料框202、第二输料框203、出料筐204、第一接料框205、第二接料框206和防护网207均分别为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孔径为1MM,以使气体贯穿的同时避免物料贯穿网状结构。
排湿组件包括排湿框301,排湿框301固定安装在防护网207的顶部,排湿框3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湿孔302,排湿框30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挡板303,且挡板303与排湿孔302的位置相对应,排湿孔302中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扭块304,且驱动扭块304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顶部,排湿框301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驱动把手305,第一接料框205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外部,以使第一接料框205可以出料筐204贴合以及分离,第二接料框206固定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外部,排湿框301相对应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位置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软膜,以使物料可以均匀通过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进入设备壳体1的内部,设备壳体1相对应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位置的表面均设有标记,通过转动驱动扭块304,可以使得驱动扭块304带动挡板303转动并与排湿孔302交错,从而改变挡板303开口处的大小,从而调节设备壳体1的内部与外界空气流通位置开口的大小。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盘501,驱动盘501固定设置在承载盘201的底部,驱动盘50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架502,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活动设有固定盘503,且固定盘503固定安装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盘5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04,伺服电机504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505,传动轴505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架506,驱动架506的表面活动设有移动板507,移动板507相对应驱动架506位置的底部开设有驱动槽508,且驱动架506活动连接在驱动槽508的内壁,移动板507顶部的四角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柱509,连接柱509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503的顶部,连接柱5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管510,且驱动管510活动贴合在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
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弹簧511,且阻尼弹簧511转动连接在固定盘503的顶部,第一连接架502和固定盘503相对应位置的一端均通过万向轴转动连接有铰接臂512,铰接臂512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铰接臂512呈环形均匀设置在第一连接架502和固定盘503之间,驱动盘5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架513,且第二连接架513固定安装在承载盘201的底部,第二连接架5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连接架513呈环形设置在承载盘201的底部,传动轴50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514,且轴承座514固定安装在固定盘503的底部,固定盘5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515,伺服电机504、轴承座514和固定柱515均固定安装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底部,驱动架506为椭圆形结构,驱动槽508的内壁圆弧度小于驱动架506表面的圆弧度。
电焙火组件包括防护罩401,防护罩40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402,防护罩401底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403,支撑块403远离防护罩401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管404,且支撑管404固定安装在固定盘503的顶部,支撑管404活动连接在驱动管510的内壁,固定盘503相对应支撑管404位置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电加热棒402导线的通孔,支撑管404活动贯穿第一连接架502并延伸至驱动盘501的顶部,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高度均高于防护罩401。
扰流组件包括驱动齿轮601,驱动齿轮60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05远离伺服电机504位置的一端,驱动齿轮601的表面啮合有齿环602,齿环602一端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且齿环60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齿轮601相啮合的齿纹,齿环6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圈603,齿圈603的内壁啮合有齿轮604,齿轮604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且齿圈603位于齿轮604的中部位置,齿轮60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轴605,且转动轴605通过轴承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503的顶部,设备壳体1相对应承载盘201位置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环形隔板606,设备壳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隔板607,转动轴605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环形隔板606和第二环形隔板607的上下两端,转动轴605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606和固定盘503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608,转动轴605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606和第二环形隔板607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609,当传动轴505转动时,会使得传动轴505带动驱动齿轮601转动,并使得驱动齿轮601带动齿环602转动,齿环602转动时,会通过齿圈603带动所有的齿轮604同步转动,齿轮604带动转动轴605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605带动第一扇叶608和第二扇叶609转动,第二扇叶609转动会形成多个螺旋形的风柱,并使得设备壳体1中部的气流会随着风柱形成的方向缓慢地形成一个漩涡,即气流会带动蒸发的水蒸气在设备壳体1的内部形成漩涡,并使得气流贯穿防护网207、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第一扇叶608扰动第一环形隔板606与固定盘503之间的热空气,从而使得热空气对承载盘201的底部加热更加均匀。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发明通过初始状态时,先将第一接料框205与设备壳体1上标记出口1的位置对齐,则第二接料框206即与设备壳体1上标记进口1对齐,之后向第二接料框206的内部输送茶叶,此时伺服电机504通电带动传动轴505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轴505带动驱动架506转动,且当驱动架506转动时,会使得驱动架506转动至驱动槽508的内壁,由于驱动槽508内部的圆弧度小于移动板507表面的圆弧度,这就使得驱动架506转动至竖直状态时会通过驱动槽508带动移动板507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移动板507通过连接柱509带动驱动管510向上移动,并使得驱动管510带动第一连接架502向上顶起并拉伸阻尼弹簧511,且当第一连接架502被向上顶起时,在铰接臂512牵引导向的作用下会使得第一连接架502向上移动的同时顺着铰接臂512的牵引并发生偏转,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架502配合驱动盘501和第二连接架513带动承载盘201向上移动的同时并发生偏转,同时在驱动架506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则驱动架506与驱动槽508分离,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承载盘201、驱动盘501和第一连接架502均向下移动,同时在铰接臂512牵引导向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当承载盘201移动并发生偏转时,会带动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向上移动并发生偏转,此时第二接料框206内部的茶叶经过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移动并发生偏转所产生的震动条件下向第二输料框203的内部输送,当茶叶输送至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时,会在承载盘201移动并发生偏转所产生的震动条件下配合分隔板209的导向进入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并使得第一输料框202在同样的震动条件下沿着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移动,直至移动至出料筐204处,且当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贴合时,会使得茶叶从出料筐204掉落在第一接料框205处并向外输送,且当出料筐204与第一接料框205分离时,则此时茶叶可以在承载盘201、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内部形成往复循环过程,一直在振动的环境下进行移动,配合防护罩401内部的电加热棒402可以对茶叶进行充分的焙火;
因为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高度均高于防护罩401,这就使得茶叶在承载盘201、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内部循环可以分为预加热(从第二接料框206的顶部移动至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加热(从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高温焙火(茶叶在承载盘201的顶部从第二输料框203的内部向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移动)、冷却(茶叶沿着第一输料框202向上输送)、反复焙火(茶叶从第一输料框202的顶部掉落在第二输料框203的内部,再次依次进行上述步骤),由于茶叶在焙火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可以对茶叶进行均匀且有效的焙火;
当需要复焙或者是仅需要一次焙火时,此时可以手握驱动把手305并带动排湿框301转动,使得第一接料框205从与设备壳体1中标记出口1位置转动时进口2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一连接架502与固定盘503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得铰接臂512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此时铰接臂512的朝向与之前的朝向相反,此时将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紧密贴合,并向第一接料框205的内部输送茶叶,此时驱动组件工作会带动承载盘201移动并反向偏转,并使得第一接料框205内部的茶叶经过出料筐204进入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并通过分隔板209的导向从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输送至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最终从第二接料框206的一端输出,从而实现了茶叶焙火的多种方式,即可以循环焙火也可以单次焙火;
通过转动驱动扭块304,可以使得驱动扭块304带动挡板303转动并与排湿孔302交错,从而改变挡板303开口处的大小,从而调节设备壳体1的内部与外界空气流通位置开口的大小;
且当传动轴505转动时,会使得传动轴505带动驱动齿轮601转动,并使得驱动齿轮601带动齿环602转动,由于齿轮604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这就使得齿圈603不会从齿轮604的表面脱离,并使得齿环602转动时,会通过齿圈603带动所有的齿轮604同步转动,并使得齿轮604带动转动轴605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605带动第一扇叶608和第二扇叶609转动,且当第二扇叶609转动时,会在防护网207的表面形成多个螺旋形的风柱,并使得设备壳体1中部的气流会随着风柱形成的方向缓慢地形成一个漩涡,即气流会带动蒸发的水蒸气在设备壳体1的内部形成漩涡,并使得气流贯穿防护网207、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从而使得气流会贯穿茶叶,由于现有技术茶叶的焙火的过程会发生一些反应,且蒸发的水蒸气会带动一部分分子,进而造成香气流失的情况,然而本申请通过气流会贯穿茶叶会使得一部分分子又重新回到茶叶上,进而保留了茶叶的香味,且当第一扇叶608转动时,会使得第一扇叶608扰动第一环形隔板606与固定盘503之间的热空气,从而使得热空气对承载盘201的底部加热更加均匀,避免发生局部受热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地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壳体(1);
活动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部的上下料组件,且上下料组件用于采用震动的方式实现上下料操作,所述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所述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均分别为螺旋形结构,且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的一端向第二输料框(203)的顶部延伸,以使第一输料框(202)内部原料向第二输料框(203)内部输送;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顶部的排湿组件,且排湿组件用于调节设备壳体(1)内部气体与外界空气的连通状态,以使进行密封焙火以及开口排湿操作;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部的电焙火组件,且电焙火组件用于通过电力产生热量,以使对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底部的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盘(201)和第一输料框(202)震动,以使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实现对物料输送的功能;
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扰流组件,且扰流组件用于产生气流并带动设备壳体(1)内部的气体形成螺旋状,以使气体贯穿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原料;
所述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盘(201),所述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09),以使第二输料框(203)内部的物料被分隔板(209)阻挡并在承载盘(201)顶部旋转一圈后进入第一输料框(202)的内部,所述分隔板(209)固定连接在承载盘(201)的顶部,所述第一输料框(202)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筐(204),所述出料筐(204)远离第一输料框(202)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接料框(205),以使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贴合时第一输料框(202)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204)从第一接料框(205)处向外输送,且第一接料框(205)与出料筐(204)分开时第一输料框(202)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筐(204)掉落在第二输料框(203)内部,所述第二输料框(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框(206),所述第二输料框(203)外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207),所述第一输料框(202)内圈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料管(208),所述防护网(207)和挡料管(208)均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盘(201)的顶部;
所述排湿组件包括排湿框(301),所述排湿框(301)固定连接在防护网(207)的顶部,所述排湿框(3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湿孔(302),所述排湿框(30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挡板(303),且挡板(303)与排湿孔(30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湿孔(302)中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扭块(304),且驱动扭块(304)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顶部,所述排湿框(301)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把手(305),所述第一接料框(205)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外部,以使第一接料框(205)可以出料筐(204)贴合以及分离,所述第二接料框(206)固定贯穿并延伸至排湿框(301)的外部,所述排湿框(301)相对应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位置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软膜,以使物料可以均匀通过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进入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设备壳体(1)相对应第一接料框(205)和第二接料框(206)位置的表面均设有标记;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盘(501),所述驱动盘(501)固定设置在承载盘(201)的底部,所述驱动盘(50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502),所述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活动设有固定盘(503),且固定盘(503)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固定盘(5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04),所述伺服电机(504)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05),所述传动轴(50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架(506),所述驱动架(506)的表面活动设有移动板(507),所述移动板(507)相对应驱动架(506)位置的底部开设有驱动槽(508),且驱动架(506)活动连接在驱动槽(508)的内壁,所述移动板(507)顶部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09),所述连接柱(509)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503)的顶部,所述连接柱(5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管(510),且驱动管(510)活动贴合在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架(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511),且阻尼弹簧(511)转动连接在固定盘(503)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架(502)和固定盘(503)相对应位置的一端均通过万向轴转动连接有铰接臂(512),所述铰接臂(512)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铰接臂(512)呈环形均匀设置在第一连接架(502)和固定盘(503)之间,所述驱动盘(5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513),且第二连接架(513)固定连接在承载盘(20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架(5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连接架(513)呈环形设置在承载盘(201)的底部,所述传动轴(50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514),且轴承座(514)固定连接在固定盘(503)的底部,所述固定盘(5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15),所述伺服电机(504)、轴承座(514)和固定柱(515)均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驱动架(506)为椭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槽(508)的内壁圆弧度小于驱动架(506)表面的圆弧度;
所述扰流组件包括驱动齿轮(601),所述驱动齿轮(601)固定连接在传动轴(505)远离伺服电机(504)位置的一端,所述驱动齿轮(601)的表面啮合有齿环(602),所述齿环(602)一端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且齿环(60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齿轮(601)相啮合的齿纹,所述齿环(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圈(603),所述齿圈(603)的内壁啮合有齿轮(604),所述齿轮(604)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且齿圈(603)位于齿轮(604)的中部位置,所述齿轮(60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05),且转动轴(605)通过轴承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盘(503)的顶部,所述设备壳体(1)相对应承载盘(201)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606),所述设备壳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607),所述转动轴(605)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环形隔板(606)和第二环形隔板(607)的上下两端,所述转动轴(605)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606)和固定盘(503)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608),所述转动轴(605)相对应第一环形隔板(606)和第二环形隔板(607)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6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料框(202)、第二输料框(203)、出料筐(204)、第一接料框(205)、第二接料框(206)和防护网(207)均分别为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孔径为1MM,以使气体贯穿的同时避免物料贯穿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焙火组件包括防护罩(401),所述防护罩(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加热棒(402),所述防护罩(401)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03),所述支撑块(403)远离防护罩(401)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管(404),且支撑管(404)固定连接在固定盘(503)的顶部,所述支撑管(404)活动连接在驱动管(510)的内壁,所述固定盘(503)相对应支撑管(404)位置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电加热棒(402)导线的通孔,所述支撑管(404)活动贯穿第一连接架(502)并延伸至驱动盘(501)的顶部,所述第一输料框(202)和第二输料框(203)的高度均高于防护罩(4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92579.2A CN116138326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92579.2A CN116138326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38326A CN116138326A (zh) | 2023-05-23 |
CN116138326B true CN116138326B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637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92579.2A Active CN116138326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3832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57444A (zh) * | 1969-03-12 | 1971-12-15 | ||
CN204014971U (zh) * | 2014-08-06 | 2014-12-17 |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 |
CN211953558U (zh) * | 2020-02-24 | 2020-11-17 | 庄小芳 | 一种茶叶烘干设备 |
CN214962377U (zh) * | 2021-07-09 | 2021-12-03 | 安溪县泰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茶叶的电焙笼装置 |
CN113819749A (zh) * | 2021-08-19 | 2021-12-21 | 张素杰 | 一种烘干茶叶的热气发生装置 |
CN218296604U (zh) * | 2022-07-26 | 2023-01-13 | 思南恒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干燥装置 |
-
2023
- 2023-03-23 CN CN202310292579.2A patent/CN1161383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57444A (zh) * | 1969-03-12 | 1971-12-15 | ||
CN204014971U (zh) * | 2014-08-06 | 2014-12-17 |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 |
CN211953558U (zh) * | 2020-02-24 | 2020-11-17 | 庄小芳 | 一种茶叶烘干设备 |
CN214962377U (zh) * | 2021-07-09 | 2021-12-03 | 安溪县泰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茶叶的电焙笼装置 |
CN113819749A (zh) * | 2021-08-19 | 2021-12-21 | 张素杰 | 一种烘干茶叶的热气发生装置 |
CN218296604U (zh) * | 2022-07-26 | 2023-01-13 | 思南恒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干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38326A (zh) | 202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97178B (zh) | 加热烹调器 | |
CN107677058A (zh) | 一种高效烘干机 | |
CN107812707A (zh) | 一种农业育种用玉米种子筛分装置 | |
CN111207579A (zh) | 一种农产品脱水烘干处理装置 | |
CN110369065B (zh) | 一种农作物果实的粉碎干燥装置 | |
CN116138326B (zh)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
CN216245355U (zh) | 一种散蒸干燥设备 | |
CN205433403U (zh) | 燃气式多功能地瓜机 | |
CN213369770U (zh) | 一种皮蛋制作用恒温加工装置 | |
KR100804106B1 (ko) | 분립체용 로스터 | |
CN114568730B (zh) | 工艺试验用烟叶烘烤装置 | |
CN116530525A (zh) | 一种全自动糕点烘烤装置及工艺 | |
CN112999081B (zh) | 一种中药材预处理及炮制设备 | |
CN111227277B (zh) | 一种鲜脆瓜子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8983780U (zh) | 一种方便进行均匀烘干的水果干烘干设备 | |
CN215775294U (zh) |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一体式茶叶炒干机 | |
CN219083621U (zh) | 一种烘烤环保窑炉 | |
CN220398127U (zh) | 一种大米烘干装置 | |
CN220235904U (zh) | 一种自动焙茶设备 | |
CN220987383U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烤装置 | |
CN208549847U (zh) | 一种茶叶提香机 | |
CN218128141U (zh) | 一种抽拉式烤梨机 | |
CN219183465U (zh) | 带转筒的坚果烤箱 | |
CN220109030U (zh) | 一种便于均匀受热的低温烘焙装置 | |
CN213756528U (zh) | 一种茶叶烘干除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