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骨圆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而带螺纹骨圆针具有良好的把持力,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在手术时,未避免骨圆针尾端尖刺激惹周围组织引起病变,常常将骨圆针进行折弯,但是折弯骨圆针仍然需要进行旋拧。
现有技术中,“手电钻”和“空心钻”均不能对折弯后的骨圆针进行夹持而后钻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弯后的骨圆针无法夹持钻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包括:套筒,具有第一容纳腔及其内壁的内螺纹,压紧部间隔设置在第一容纳腔的上端,间隔处形成避让间隙;主体,具有第二容纳腔及其外壁的外螺纹,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平行设置,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一复位部间隔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所述主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联动元件与复位元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设有第一操作部,所述主体具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均设有均匀的细小沟壑。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具有连接部,设置在主体下端面,所述连接部具有直行孔,所述直行孔为通孔,通入第二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体具有第三转动部,插设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夹持体具有第四转动部,插设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转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体具有第一联动部,所述第二夹持体具有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在第一夹持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第二联动部在第二夹持体上的相对位置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体具有第二复位部,所述复位元件具有第三复位部,插设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复位部与第二复位部中的一个;所述复位元件还具有第四复位部,插设第四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复位部与第二复位部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体具有避让孔,所述复位元件可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元件具有第三联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中的一个;所述联动元件具有第四联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三联动部与第四联动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套筒包括第一容纳腔及其内壁的内螺纹,压紧部间隔设置在第一容纳腔的上端,间隔处形成避让间隙;主体包括第二容纳腔及其外壁的外螺纹,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平行设置,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一复位部间隔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所述主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联动元件与复位元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通过上述的设置,旋转套筒压紧夹持装置,可夹持折弯骨圆针进行转动钻孔,解决相关技术中骨圆针折弯后无法夹持钻孔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套筒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体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体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联动元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联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中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的复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套筒;11、第一容纳腔;111、内螺纹;12、压紧部;121、避让间隙;13、第一操作部;14、细小沟壑;
20、主体;21、第二容纳腔;211、第一转动部;212、第二转动部;213、第一复位部;22、外螺纹;23、第二操作部;24、连接部;241、直行孔;
30、夹持机构;31、第一夹持体;311、第三转动部;3111、第一转轴;312、第一联动部;313、第二复位部;32、第二夹持体;321、第四转动部;3211第二转轴;322、第二联动部;323、避让孔;33、联动元件;331、第三联动部;332、第四联动部;34、复位元件;341、第三复位部;3411、第三转轴;342、第四复位部;3421、第四转轴;
H、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的距离;h、第三联动部与第四联动部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包括:套筒10,具有第一容纳腔11及其内壁的内螺纹111,压紧部12间隔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的上端,间隔处形成避让间隙121;主体20,具有第二容纳腔21及其外壁的外螺纹22,第一转动部211与第二转动部212平行设置,第一转动部211、第二转动部212和第一复位部213间隔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内,所述主体2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内;夹持机构30,包括第一夹持体31、第二夹持体32、联动元件33与复位元件3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内。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套筒10设有第一操作部13,所述主体20具有第二操作部23,所述第一操作部13与第二操作部23均设有均匀的细小沟壑14,以增大所述第一操作部13与第二操作部23表面的摩擦系数,便于操作。
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20还具有连接部24,设置在主体20下端面,所述连接部24具有直行孔241,所述直行孔241为通孔,通入第二容纳腔2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连接部24连接“手电钻”或“空心钻”的连接钻头部分,旋紧套筒10,所述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即可夹持折弯后的骨圆针进行钻孔,如若临时更换未折弯的骨圆针,仅需将未折弯的骨圆针穿过直行孔241,旋紧套筒10即可。经过如上的设置,在折弯后的骨圆针与未折弯的骨圆针之间进行更换时,不需要重新装卸所述折弯骨圆针夹持装置,简化操作流程。
如图2、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体31具有第三转动部311,插设第一转轴311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动部211;所述第二夹持体32具有第四转动部321,插设第二转轴321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转动部212。
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体31具有第一联动部312,所述第二夹持体32具有第二联动部322,所述第一联动部312在第一夹持体31上的相对位置与第二联动部322在第二夹持体32上的相对位置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位置相同指以第一夹持体31和/或第二夹持体32为参考时,第一联动部312和/或第二联动部322的位置与大小完全相同。
如图2、图7至图8、图13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体31具有第二复位部313,所述复位元件34具有第三复位部341,插设第三转轴341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复位部213与第二复位部313中的一个;所述复位元件34还具有第四复位部342,插设第四转轴342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复位部213与第二复位部313中的另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34为液压杆。
如图2、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夹持体32具有避让孔323,所述复位元件34可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323内。
如图2、图11至图12所示,所述联动元件33具有第三联动部33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联动部312与第二联动部322中的一个;所述联动元件33具有第四联动部33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联动部312与第二联动部322中的另一个。
如图5、图11所示,所述第一转动部211与第二转动部212之间的距离H和第三联动部331与第四联动部之间332的距离h相等。
特别地,在图5、图8、图10、图11中可见,第一转动部211与第二转动部212之间的距离H和第三联动部331与第四联动部之间332的距离h相等,第三转动部311与第一联动部312之间的距离与第四转动部321与第二联动部322之间的距离相等,故可判定所述夹持机构30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平面内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即可保证第一夹持体31与第二夹持体32同时联动夹持骨圆针而不发生偏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