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07C - 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907C CN1160907C CNB991181670A CN99118167A CN1160907C CN 1160907 C CN1160907 C CN 1160907C CN B991181670 A CNB991181670 A CN B991181670A CN 99118167 A CN99118167 A CN 99118167A CN 1160907 C CN1160907 C CN 11609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servic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fault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3—Semiautomatic configuration, e.g. proposals from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该网络包括经由链接连接的网络部件并可提供服务,其构成步骤包括针对每种服务创建基于网络配置信息的视窗配置信息,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以及显示针对每种服务的基于视窗配置信息的视窗,视窗可同时包含网络的物理网络配置和网络的逻辑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之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可提供各种服务的网络的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定的网络配置中,多个节点(比如交换机和ATM交换机)和交叉连接设备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连接,并且逻辑通路的建立是针对各种可提供声频、图像和数据的服务。在大型网络中,可能有许多通信业务提供者能提供服务。在此场合,期待能够针对每种服务或针对每个通信业务提供者对网络进行控制。
现在已提出多种可将LAN(局域网)和WAN(广域网)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大型网络和用于控制大型网络的方案。一般讲,大型网络是使用多售方的网络部件实现的。另外,大型网络可由单个通信服务提供者管理,或由多个通信服务提供者创建和管理。针对这种背景,有一种方案是将大型网络分割为分段并使这些分段具有层次结构,容许各网络分段为了管理目的而单独显示并容许在每个分段内部的连接受控。在日本专利公开特许申请6-326706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案的例子。
另外一种方案只容许给定的通信服务提供者网络系统管理员为了控制网络的目的以表格形式存储虚拟视窗信息。这一方案在容许系统管理员进行网络管理的同时可以保障不同通信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总体安全。这种方案的一个例子公开于日本专利公开特许申请4-230139号公报中。
另外,有一种网络控制方案是在屏幕上显示网络节点时以各种色彩指示网络状态、接口连接状态等等,并且利用不同的警告声音提供声音警告功能。当网络故障时,通过以不同的颜色显示故障位置和产生一个告警音向网络管理者报告故障位置。此外,还有一种利用GUI(图形用户接口)控制网络的方案。利用图标和下拉式选择来取得MIB(管理信息库)信息,比如,从而容许对当前网络状态进行视觉评估。
网络可采用物理通信线路、交换机、ATM交换机等等在终端之间及终端和信息提供者之间进行连接,并且提供各种服务:声频数据和/或图像数据传输、因特网、恒定位速率(CBR)传输、可变位速率(VBR)传输等等。在一相关技术网络中,物理通信线路和象交换机及ATM交换机这些节点的状态是显示于管理屏幕上,从而容许网络系统管理员确定网络故障。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网络状态不能在服务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另外,评估所确定的网络故障是否严重影响服务也并不容易。
为提供服务而建立连接通常是通过输入命令。当一个网络包含多售方的网络部件时,需要提供各种命令以应付不同网络部件中的每一个。因此,以服务形式的方式建立连接的困难程度令人止步。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容许通过在服务形式基础上提供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来对每个不同的服务进行控制并且易于设置的网络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总目标是提供可满足上述需要的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更具体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容许通过在服务形式基础上提供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来对每个不同的服务进行控制并且易于设置的网络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标,对于包含通过链接相连接的网络部件并提供服务的网络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针对每种服务创建基于网络配置信息的视窗配置信息,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以及显示针对每种服务的基于视窗配置信息的视窗,视窗可同时包含网络的物理网络配置和网络的逻辑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之一。
在上述方法中,包含物理网络配置和/或逻辑网络配置的视窗被呈现给用户(即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使其可以在服务形式的基础上控制网络。这一点之所以可能是依靠针对每种服务创建基于网络配置信息的视窗配置信息,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由于这样的配置就可以在网络配置信息在其状态发生改变时同时检测多个视窗中状态的改变。这种配置可消除不同视窗之间的不一致性。
同样的这些目标可利用本发明的如下系统达到。即对于包含网络部件和链接的网络进行控制的系统包含一个存储网络配置信息及视窗配置信息的数据库,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一个负责管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的登记和更新并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视窗配置信息针对每种服务来定义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的视窗的服务管理服务器;一个收集网络部件和链接的配置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并向服务管理服务器通报在至少一种结构中的变化及故障以便进行更新的网络管理服务器;以及一个根据由服务管理服务器定义的视窗来同时显示针对客户机本身的服务的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的一个的客户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目标及进一步的特点可在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而得到了解。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网络管理系统的简略配置的示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针对物理网络配置的多重视窗的示图;
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库的更新的示图;
图4为示出与图1的系统相对应的组成配置的示图。
图5为示出基于组成部分的系统配置的示图;
图6为示出数据库项的表格;
图7为示出有关重构的数据库项;
图8和9为示出数据库配置的示图;
图10A和10B为示出图8和9中的数据库项的内容和内容描述的示图;
图11A至11C为说明逻辑网络配置的示图;
图12A至12D为说明跟踪显示的示图;
图13为示出多重视窗的示图;
图14为说明故障标记和故障级的示图;
图15A和15B为说明故障级信息的示图;
图16为说明故障标记、物理故障级和服务故障级的示图;
图17为示出故障级定义的示图;
图18为说明端口故障的溢出效应的示图;
图19为在故障级改变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0为创建多重视窗的过程流程图;
图21为示出在多售主环境下所使用的定义文件的示例示图;
图22为说明建立交叉连接的示图;
图23为说明设备固有参数的登记的示图;
图24为示出建立交叉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图25为说明建立路由的示图;
图26为说明建立包含虚拟链接的路由的示图;
图27为说明建立包含可划分路由的节点的路由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网络管理系统的简略配置的示图。
图1的网络管理系统包含服务管理服务器1、数据库2、网络管理(NEM)服务器3-1至3-4、VOD(点播电视)服务管理系统客户机4-1、声频服务管理客户机4-2、IP(信息提供者)服务管理客户机4-3、通信线路租用服务管理客户机4-4及网络5。
服务管理服务器1包含视窗定义单元1-1、逻辑网络布局生成单元1-2、连接设置单元1-3、实时网络信息更新单元1-4以及物理故障与逻辑故障关联单元1-5。
NEM服务器3-1至3-4通过跟踪或轮询操作收集关于网络部件、链接等等的更新信息以及关于故障的信息,并将影响网络操作的事件通报给服务管理服务器1。对此的响应是服务管理服务器1更新数据库2。关于网络5的有关ATM交换机、高速通信线路等等的网络配置信息在系统启动时收集并存储于数据库2,并且在网络配置发生改变时进行更新。另外,借助视窗创建过程存储一个或更多个关于不同服务类型的视窗。
客户机4-1至4-4分别提供VOD服务、声频服务、IP服务以及通信线路租用服务。上述这些提供专门类型服务的客户机仅仅是示例,在图1的配置上可添加用于其他服务的其他客户机。
本发明的视窗涉及对网络管理系统的GUI(图形用户接口)的控制单元。多重视窗涉及的视窗就好像是位于对应于不同服务的分开的网络上,尽管实际上这些服务是通过一个网络提供的。一个视窗的提供方式可以是通过寻找其间的匹配而同时显示逻辑网络配置和物理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的一个。
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可从所提供的视窗表单中选择一个或更多个视窗,于是在关于所选择的一个或更多个视窗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上将同时显示逻辑网络配置和物理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的一个。在所提供的视窗上显示故障位置及受故障影响的区域,以及可设置的连接。另外,显示涉及非层次结构的网络的所有部件的视窗称为平面视窗。按一个区集合部件并在一个层次结构框架中显示这些部件的视窗称为域视窗。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针对物理网络配置的多重视窗的示图。
在图2中,物理网络10示出一个网络的物理配置。声频服务视窗11、因特网服务视窗12及VOD服务视窗13显示用于提供相应服务的网络的物理配置。
声频服务,比如,可通过包含经由ATM交换机连接的PBX(专用小交换机)交换机的网络提供。因特网服务可通过一个其中的路由器是经由ATM交换机连接的网络提供。另外,VOD服务可利用一个其中的VOD服务器和VOD终端是经由ATM交换机连接的网络提供。VOD服务管理员,比如,利用VOD服务视窗13的物理网络配置或合适的逻辑网络配置来控制网络而提供VOD服务。
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库的更新的示图。图3示出数据库2、服务管理服务器1、NEM服务器3-1至3-4之一的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以及网络部件21,此网络部件21可以是图1的网络5中所提供的交换机或ATM交换机。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通常是位于紧靠近网络之处。另一方面,服务管理服务器1可设置在远方并经由另外一个网络(图中未示出)连接,因为一般假设服务管理服务器1连接有多个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
关于需要经受网络管理的所有网络部件(21)的信息是在系统启动时收集。在收集网络部件21的更新信息或故障信息时,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利用部件类型相关转换功能22来将所收集的信息转换为数据库登记信息23。之后,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利用比较功能25将数据库登记信息23与原数据库登记信息24进行比较,并且只要有改变,就用数据库登记信息23代替原数据库登记信息24。接着,NEM(网络管理)服务器3将数据库登记信息23发送到服务管理服务器1。对此的响应是服务管理服务器1利用数据库更新功能26更新数据库2。只有在从网络收集的服务关联信息表现出改变时才传输数据库登记信息23。这样就可以通过少量的数据传输而达到数据库2的更新。
图4为示出与图1的系统相对应的组成配置的示图。
与数据库2连接的服务管理服务器1包含客户机管理者31、视窗控制器32、用户管理器33、多域管理器34及局域管理器35至37。局域管理器35至37可吸收不同类型的网络部件,如ATM交换机、SONET/SDH(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系列)部件、LAN部件等等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条件方面的差异。NEM服务器3-1至3-4中的每一个都包含一个节点发现38。另外,客户机接口40提供基于从服务管理服务器1得到的信息的GUI(图形用户接口)。
图5为示出基于组成部分的系统配置的示图。
在图5中,图4的组成部分以层次结构形式示出,将部件类型相关对象与部件类型无关对象分开。另外,部件类型相关对象分类为网络类型相关对象和网络类型无关对象。如图5所示,部件访问模块39附加于每个网络部件,如网络5中的ATM交换机,并吸收部件类型相关的条件差异。局域管理器35至37中的每一个都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并且吸收因网络类型,如ATM、SONET、SDH、IP等等,而不同的条件的差异。
多域管理器34负责网络5的全面控制。客户机接口40提供基于从服务管理服务器1取得的信息的GUI。图4的用户管理器33用来控制在用户(网络系统管理员)访问GUI之际需要口令时的口令和视窗之间的关系。节点发现38执行在网络部件成为新的管理对象或作为管理对象已经成为陈旧时的网络部件的增删功能。这可达到将进程按网络区域划分。
图6为示出数据库项的表格。
此数据库包含数据库项、从网络部件取得的信息及转换方法。图6示出网络配置、节点状态、链接状态、连接路由及连接状态作为有关服务管理服务器1的数据库的示例。在连接路由方面,比如,信息是从网络的交叉连接设备收集,并且连接路由是通过将交叉连接设备连接于一起而建立。当交叉连接设备中发生改变时,关于路由的信息有部分修改。当不再存在交叉连接时,就从数据库中删去该连接路由。
图7为示出有关重构的数据库项的表格。
此数据库包含节点故障、节点故障恢复、连接创建、连接修改、连接删除及用户请求作为事件。这些事件是与预期的修改及待收集项一起作为条目提供的。用户请求由用户(即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提出。在连接创建事件方面,比如,希望添加新连接作为修改,并且所添加的连接的路由是待收集项。
图8和9为示出数据库配置的示图。
数据库划分为网络配置信息单元51和视窗配置信息单元52。两种单元之间的连接以编号(1)至(5)示于图8和9。
图10A和10B为示出图8和9中的数据库项的内容和内容描述的示图。
图10A示出有关网络配置信息的数据库项。JVvNode代表,比如,节点并在其中存储关于网络部件的信息。借助同一标记,JVvLink代表链接并在其中存储关于网络部件之间的通信线路的信息。图10B示出有关视窗配置信息的数据库项。JVvView代表,比如,视窗并在其中存储关于用于管理多个视窗的信息。JVvViewDomain代表域并指示视窗被划分的控制单元。
端口及连接被链接成为网络配置信息项而使在端口故障时可以检测连接故障。另外,三个网络配置信息项,即节点JVvNode、链接JVvLink及连接JVvConnection在视窗配置中登记成为视窗节点JVvViewNode、视窗链接JVvViewLink及视窗连接JVvViewConnection。这就使这些项成为管理对象。这样一来,视窗XXX就作为视窗配置信息项链接到网络配置信息项XXX,于是就可以在网络配置信息项XXX在其状态发生改变时同时在多个视窗中检测状态的改变。这种结构可消除不同视窗之间的不一致性。
图11A至11C为说明逻辑网络配置的示图。图11A和11B示出的是一种连接于受到管理的节点端口的网络部件定义为边缘的情况,而图11C示出的是在连接的两端的任何一端连接有虚拟终端的情况。
在图11A中,多个连接(逻辑网络)是建立在一对边缘之间,并且插入网络部件是隐藏于视窗之后,从而示出的只是边缘之间的连接。在图11B中定义边缘,并且借助示出网络部件,如具有通过其中的连接的交换机,显示出包含节点和链接的网络配置。在图11C中,示出的网络配置在连接的两端都连接有虚拟终端。虽然图11C与连接一起示出了网络部件,这些插入的网络部件,如交换机,可以隐藏于视窗的后面。
图12A至12D为说明跟踪显示的示图。
图12A示出一逻辑网络配置,其构成包括边缘61至65及其中的连接,并且对应于图11A的情况。比如通过选择边缘61和64,相应的连接以粗线显示于图12B中。图12C示出一物理网络配置,其构成包括边缘及网络部件,并且对应于图11C的情况。边缘61至65经由网络部件66至69连接。选择网络中的一个点,并从所选择的点开始跟踪连接一直跟踪到一个边缘。然后显示被跟踪的连接。如图12D所示,比如,从边缘61开始经过网络部件66、网络部件69、网络部件68到达边缘64的跟踪是以粗线显示。在此示例中,是依靠粗线和细线进行区别,不过也可以采用不同色彩。
图13为示出多重视窗的示图。图13示出提供VOD(点播电视)服务的状况。在图13的系统中,VOD服务器71和VOD客户机72是通过ATM交换机73及传接设备74连接。网络控制终端75显示基于专门提供给此终端的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的控制信息78的网络配置。借助同一标记,网络控制终端76和77分别显示基于专门提供给这些终端的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的控制信息79的相应的网络配置。
如图11A所示,网络控制终端76显示边缘(即VOD服务器71和VOD客户机72)之间的连接。网络控制终端77,如图11B所示,显示出包含边缘及网络部件的物理网络配置。比如当在网络控制终端76上显示的逻辑网络配置中指示发生故障时,就使用在网络控制终端77上示出的物理网络配置来向网络系统管理员通报网络中的故障的位置。网络系统管理员就可以负责修复。
可通过修改网络配置信息和视窗配置信息添加网络部件和/或网络类型,并且可定义为网络系统管理员提供必需信息的API(应用编程接口)。API可相对新添加的设备类型相关对象或网络类型相关对象启动,从而使修改数据库和GUI显示成为可能。这一修改包含创建/修改/删除节点、链接和连接,修改连接路由,修复节点故障和端口故障,创建/修改/删除视窗节点、视窗链接和视窗连接、域、边缘、视窗、服务模板、独立故障定义及服务故障定义等等。
多售主网络部件包含一个只具有一个插卡插槽的设备及一个可接收两个插卡的设备。不仅是设备结构上的这种差别,而且还有参数设置上的差别造成网络部件(设备)的差别。另外,经常不是网络中的所有网络部件都符合同样的标准。比如,新型号的部件和老型号的部件在不同的售主处可能同时共存。
考虑到这一点,代表端口的数据被控制为一个可以由每个为每种具体设备类型(部件类型)专门设置的部件访问模块EAM识别的字符串。此字符串代表一个端口地址。另外,局域管理器LDM及多域管理器MDM识别端口地址字符串为仅仅代表单个端口的数据,而且不了解字符串的细节。
连接的表示也依网络类型而不同。在ATM网络中,连接对应于虚信道,并由VPI/VCI值表示。但是,其他类型的网络不使用这种表示。考虑到这一点,表示一个连接的数据被控制为一个可以由每个为每种具体网络类型专门设置的局域管理器LDM及多域管理器MDM识别的字符串。此字符串代表一个端口地址。
从一个网络部件到另一个网络部件故障的原因及细节都不同。因此,网络服务控制系统总结每个网络部件故障并为了管理的目的将故障转换为故障级。部件类型相关对象控制故障标记和故障级之间的关系。也即部件类型相关对象分析从网络部件接收到的故障代码,并将该代码转换为故障标记。之后,设备相关的故障标记被转换为故障级。
图14为说明故障标记和故障级的示图。图14示出网络部件A和网络部件B的故障(故障标记)和故障级之间的关系。此处故障级以两栏表示,即以物理故障和服务故障表示。比如,网络部件A的硬盘驱动器设备故障作为物理故障被认为是严重故障,而作为服务故障被认为是故障,因为有可能要停止服务。网络部件B的通风扇故障作为物理故障被当作是警告(温度可能升高的警告),而作为服务故障被当作正常状态,因为服务可以继续进行。
另外,网络部件B的电源运行不良作为物理故障级是一个小故障,并且作为服务故障级被当作正常状态。
图15A和15B为说明故障级信息的示图。图15A示出物理故障级信息,而图15B示出服务故障级信息。
当故障名(与图14的故障级相对应)是“警告”,故障级为“-1”。另外,图标的颜色为灰色,并且警告声音ID为“0”。当故障名为“正常”时,故障级为零,并且图标颜色为绿色时,警告声音ID为“0”。另外,故障名为“严重故障”对应于故障级“3”,图标颜色“红”,以及警告声音ID“3”。当故障名为图15B的服务故障列表中的“正常”时,故障级为“0”,并且图标的颜色为绿色,警告声音ID为“0”。故障名为“故障”对应于故障级“1”,图标颜色“红”,以及警告声音ID“1”。
图16为说明故障标记、物理故障级和服务故障级的示图。图16示出网络ATM交换机的一个示例。
当故障标记,比如,为“时钟故障”时,物理故障级为“3”,而服务故障级为“1”。当故障标记为“UPS故障”(UPS:不间断电源)时,物理故障级为“3”,而服务故障级为“1”。另外,温度故障对应于物理故障级“2”及服务故障级“0”。这样,就可以针对每一个网络部件对故障标记和故障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和利用表格形式进行控制。
图17为示出故障级定义的示图。
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至83对应于图4的部件访问模块39并具有吸收设备类型相关差异的功能。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至83将故障级指定针对网络部件A、B和C所定义的故障标记。在整个系统中故障级是唯一的。故障级代表对通过连接流过的数据流的影响的程度。故障级“0”代表正常状态,而故障级“1”代表警告(当前无影响)。另外,故障级“2”代表小故障(对部分服务有一些影响),而故障级“3”对应于严重故障(服务中断)。此外,故障级“4”代表危急状态(服务可能停止很长时间)。
配置给网络部件A的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将故障级“1”赋予时钟故障,将故障级“2”赋予交换机故障,将故障级“3”赋予适配器故障。在配置给网络部件B的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2中时钟故障具有故障级“1”,硬盘驱动器故障具有故障级“2”。这意味着硬盘驱动器故障可能影响部分服务。
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至83通过俘获或轮询网络部件A至C记录网络部件A至C的状态。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至83负责通过区分整个节点的故障与作为节点的一部分的端口的故障来进行控制。端口故障只影响使用该端口的连接。另一方面,整个节点的故障则影响与此节点有关的所有连接。应当指出,端口故障有可能影响其他端口。
图18为说明端口故障的溢出效应的示图。
在图18中,网络5的节点90包含端口91至98。当在端口95(以实心圆表示)出现故障时,连接#1和#2受到影响,因为端口91和92连接于故障端口95。
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至83通过轮询过程或跟踪过程收集关于节点和端口故障的信息。当在一个节点或端口观察到多个故障时,将所有故障中故障级最高的留作这一节点或端口的故障级。将这一最高故障级与原有故障级比较并且在比较表明有改变时就作为事件向其他对象报告。在图17中,比如,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1保留最高故障级“3”,并且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2保留最高故障级“2”。借助同一标记,网络部件管理单元83保持最高故障级“3”。
每个连接的故障级通过节点或端口的故障级改变事件进行检测。如果沿给定的连接路由有多个节点或端口发生故障,就将所有故障中故障级最高的当作这一给定的连接的故障级。当连接的故障级改变时,就发布一个事件。
图19为在故障级改变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9示出网络部件、相应的网络部件管理单元、网络管理单元、数据库、GUI及事件管理单元的概略操作。网络部件管理单元用来消化吸收类型的网络部件之间的各种故障信息的差别。GUI用户(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的请求启动数据库的操作来收集网络配置信息。根据所取得的网络配置信息显示拓扑图(物理网络)及服务图(逻辑网络)。
当取得网络配置信息时,数据库请求网络管理单元收集网络配置信息,并且网络管理单元将所收集到的网络配置信息传送给数据库。另外,网络部件通过由故障触发的俘获操作或通过轮询操作将故障信息通知网络部件管理单元。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取得故障级并确定最高故障级。网络部件管理单元还将最高故障级与原有最高故障级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比较发现改变时就将节点故障级的改变通知事件管理单元。如果比较未发现改变,就针对端口确定最高故障级。可料想故障的检查是在节点和端口之间分开执行。因此,即使节点中有改变,也将对端口进行故障检查。
作为对故障级改变的通知的响应,事件管理单元将节点故障级的改变通知GUI、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单元。对此的响应是GUI更新拓扑图,并且数据库更新其内容。还有,网络管理单元检查连接故障级以确定原有的连接故障级是否有改变。如果无改变,就检查链接故障级。如果原有的连接故障级有改变,就将连接故障级的改变报告事件管理单元。有多少连接,这一过程就重复多少次。
网络部件管理单元检查端口的最高故障级并确定原有故障级是否有改变。如果无改变,则过程终止。如果有改变,则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将端口故障级的改变通知事件管理单元。有多少端口,这一操作就重复多少次。事件管理单元对关于端口故障级的改变的通知的响应是将通知转送到网络管理单元和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其内容,而网络管理单元检查链接故障级以确定与原有链接故障级相比是否有改变。如无改变,则过程终止。如有改变,就将链接故障级的改变报告事件管理单元。事件管理单元则将这一改变通知数据库和GUI。数据库更新其内容,而GUI更新拓扑图。连接故障的检查可能因端口故障而实行。
图20为创建多重视窗的过程流程图。
图20示出一网络部件管理单元、网络管理单元、视窗管理单元、数据库、GUI及事件管理单元的概略操作。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利用GUI请求视窗管理单元创建视窗。对此的响应是视窗管理单元请求数据库收集网络配置信息。基于所收集的网络配置信息,可按照在视窗创建请求中所规定的条件取得视窗配置。所取得的视窗配置在数据库中登记。
数据库将视窗配置登记结束通知视窗管理单元。对此的响应是视窗管理单元将视窗创建结束通知GUI。GUI请求视窗配置在数据库中登记并按照从数据库取得的视窗配置显示拓扑图(物理网络)及服务图(逻辑网络)。
在网络部件将节点故障级改变通知发送给事件管理单元时,事件管理单元将此事通知网络管理单元、视窗管理单元和数据库。网络管理单元检查连接故障级并判断与原有故障级相比是否有改变。如有改变,则网络管理单元将连接故障级的改变通知事件管理单元。
视窗管理单元响应事件管理单元的通知获得相关的视窗并将视窗节点故障级的改变报告给事件管理单元。对此的响应是事件管理单元请求GUI改变拓扑图,并且GUI负责更新进程。
对网络管理单元发出的连接故障级改变通知的响应是事件管理单元将此事通知视窗管理单元和数据库。之后视窗管理单元取得相关的视窗并将视窗连接故障级的改变报告给事件管理单元。还有,数据库也更新其内容。
事件管理单元从视窗管理单元接收关于视窗连接故障级的改变的通知并将此事报告给GUI。GUI相应地更新服务图。在上述过程中,如果与原有的连接故障级相比无改变,则过程终止。
创建视窗的一个方式是选择用户(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希望显示的所有的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并且这种选择是在GUI上(即在网络配置布局上)进行。由所选择的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提供的连接自动地抽出和登记为视窗。
创建视窗的另外的即第二种方式是选择用户希望登记为视窗的所有连接,并且这种选择是在显示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的所有连接的列表的GUI上进行。所有构成所选择的连接的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自动地抽出和登记为视窗。创建视窗的第三种方式是选择用户希望登记的所有终端(网络部件的端口),并且这种选择是在网络管理系统的GUI上进行。所有连接到所选择的终端的连接自动地抽出和登记为视窗。所有在操作中间添加的连接、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都实时地添加到视窗。
创建视窗的第四种方式是在网络管理系统的GUI上针对用户希望登记为视窗的连接选择属性状态。系统自动地抽出所有符合所选择的条件的连接以及与抽出的连接有关的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并将其登记为视窗。在操作中间添加的连接、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都实时地添加到视窗。创建视窗的第五种方式是在网络管理系统的GUI上选择用户希望登记为视窗的服务的名称。与上述相同,在操作中间添加的连接、网络部件和通信线路都实时地添加到视窗。
创建视窗的第六种方式是用户在通过网络的路由的两端选择边缘以便在所选择的边缘之间抽出插入通路和网络部件。当在系统操作期间有改变时根据数据库对视窗内容进行更新。
按如上所述方式创建视窗的用户具有授权可更新视窗及建立/删除视窗中所使用的连接。另外,如果用户创建一种或更多种服务的视窗,用户可以访问视窗,并且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可以访问该视窗的用户。
总而言之,网络是由一个以上的售主提供的网络部件构成的。在这种具有多售主环境的网络中,由于所使用的参数不同在不同网络部件之间设置连接的方式可能会不相同。考虑到这一点,连接属性是针对所提供的每种服务定义的。这样做可符合现行标准,如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
图21为示出在多售主环境下所使用的定义文件的示例示图。图21示出了为连接的设置提供定义的场合。
如图21所示,服务定义文件101是相对每个服务100创建的。服务定义文件101的创建应符合上述的某些标准。另外,提供的交叉连接设置定义文件104至106是服务类型相关的或设备类型相关的,并且转换规则104是在服务类型形式的基础上生成以提供服务定义文件101和交叉连接设置定义文件104至106之间的转换规则。
交叉连接设置定义文件104至106是在上述设备类型形式的基础上或服务类型形式的基础上创建。交叉连接设置定义文件104至106的内容如下。
A)网络部件1
ServiceName=VOICE;
QoS=1;
Assing=Peak(峰值);
CR=100;等等
B)网络部件2
ServiceName=VOICE;
ConnType=both(两者);
ServiceCategory=CBR;
PriorityClass=high(高);
PCR_CLPO=12;
PCR_CLPO+1=12;
OAM=ON;等等
图22为说明交叉连接设置的示图。
在设置连接时,部件访问模块113和114用于对网络部件115设置交叉连接。在这一进程中所需要的参数包含共用参数,如输入侧连接地址和输出侧连接地址以及设备类型相关(设备专用)参数。部件访问模块113和114从上级元件111接收共用参数和服务名称并寻找基于服务名称的设备专用参数。此处,设备专用参数保持在数据库112的存储器之中。部件访问模块113和114就可利用共用参数和设备专用参数设置交叉连接。
图23为说明设备固有参数的登记的示图。
一组服务定义文件包含共用服务定义文件116和设备专用服务定义文件117至119。系统中配置的只有一个共用服务定义文件116并用于控制服务名称和服务描述。设备专用服务定义文件117至119是在设备类型形式基础上配置。当设备专用服务定义文件117至119在数据库112中登记时,所有设备专用参数相对将由服务定义文件控制的设备更新。
共用服务定义文件116的格式可为,比如,如下形式:statement:=definition-statementcomment-statementdefinition-statement:=′Service=′name′,′descriptioncomment-statement:=′#′comment[blank line]name:=[character string]description:=[character string]comment:=[character string]
(语句:=定义语句|注释语句
定义语句:=′服务=′名称′,′描述
注释语句:=′#′注释|[空行]
名称:=[字符串]
描述:=[字符串]
注释:=[字符串])
服务名称和服务的定义可如下:
Service=[name,description](服务=[名称,描述])
Service=[name,description](服务=[名称,描述])
·
·
·
比如,这些定义可给出如下:
服务=VOD,VOD服务
服务=声频,声频服务
空行或以“#”开始的行被视为注释行。设备专用服务定义文件117至119的格式可如下:
statement:=selection-statement
definition-statementcomment-statement
selection-statement:=′ServiceName=′namedefinition-statement:=key′=′valuecomment-statement:=′#′comment[blank line]name:=[character string]key:=[character string]value:=[character string]comment:=[character string]
(语句:=选择语句|定义语句|注释语句
选择语句:=′服务名称=′名称
定义语句:=键′=′值
注释语句:=′#′注释|[空行]
名称:=[字符串]
键:=[字符串]
值:=[字符串]
注释:=[字符串])
选择语句、定义语句、注释语句等等也进行了定义。选择语句的定义可定义设备专用参数值,并且部件访问模块专门对相应设备类型的键进行定义。
图24为示出设置交叉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当网络系统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请求利用GUI添加服务定义时,数据库对GUI返回一个响应。之后,GUI将服务的添加通知事件管理单元。事件管理单元向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发送一个相关请求。网络部件管理单元请求数据库取得服务定义并且数据库向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发送所请求的服务定义。
另外,GUI向网络管理单元发送一个连接设置请求。网络管理单元根据连接设置请求确定路由并向与所确定的路由有关的每个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发送交叉连接设置请求。对交叉连接设置请求的响应是网络部件管理单元根据服务定义改变参数并对相关的网络部件(即交叉连接设备)设置交叉连接。在从网络部件接收到关于建立结束的通知时,网络部件管理单元将关于交叉连接设置结束经由网络管理单元通知GUI。
图25为说明设置路由的示图。
在图25中三角形符号(1)-(8)代表边缘,并且带圈或方框的字母A-J代表节点。另外,字母(a)-(k)和(a1)-(a15)表示链接。细线用来表示单链接,粗线用来表示多链接。物理网络配置就如图25的视窗所示。另外,可采用蓝色代表未选择的状态或未设置状态,并采用黄色表示路由的选择状态(但细节还未设置)。另外,橙色可表示细节已设置的路由的选择状态,而灰色可表示对路由的所有连接已经设置。
设置的细节表示如果存在多于一个链接时选择了多个链接中的哪一个,并在只有一个链接时表示选择的状态。在节点的场合,设置的细节确定路由专用属性的所有项目。在边缘的场合,设置的细节一直表示所选择的状态。
在初始状态,没有任何设置在位,于是各部件以蓝色显示。在点对点永久性虚电路(P-P PVC)的场合,当要在图25的边缘(1)和(7)之间建立路由时,首先选择边缘(1)。结果,边缘(1)以橙色显示。之后,选择连接到边缘(1)的节点A,从而将链接(a)添加到路由。结果,链接(a)以及边缘(1)以橙色显示,并且节点A以黄色显示,表示路由已选择,但细节尚未设置。
此后,选择沿向着边缘(7)的路由的节点D来表示节点A和D之间的链接(a2)。通过这样的做法,节点A的输出侧端口和节点D的输入侧端口可根据节点A和D的配置信息自动地设置。链接(a1)以橙色表示,而节点D以黄色表示。
以同样方式选择节点G和J以便挑选链接(a7)和(a10),从而确定边缘(1)和节点J之间的路由。最后,选择边缘(7)来完成路由,结果链接(1)、(a2)、(a7)、(a10)和(j)以及节点A、D、G和J以橙色显示来表示细节已设置的状态。在确认显示了什么之后,发出交叉连接请求。对此的响应是从数据库将与每个节点类型匹配的交叉连接设置信息发送出去。关于比如节点G,可以得到用于将链接(a7)和(a10)连接到一起的交叉连接设置信息。这样,就可在边缘(1)和(7)之间建立以短划线所表示的路由并容许在其间进行通信。
在边缘(7)为VOD服务器的场合,比如,VOD服务的服务管理员显示VOD服务的视窗并负责根据所显示的视窗依照上述的过程设置连接。另外一种方式是,比如,以下面的方式选择边缘(1)和(7),以及自动选择在所选择的边缘(1)和(7)之间进行连接的路由,即根据网络配置信息应用数目尽可能少的节点和链接。
另外,也可以撤销路由选择。比如,上例中的路由选择需要从节点G开始来撤销。当链接(a7)、节点G、链接(a10)、节点J和边缘(7)的选择作废时,重置关于节点D的输出侧端口的信息,从而使节点D进入无细节设置状态。结果,节点D从橙色改变为黄色。从这一条件开始,节点F、I、G和J可依次进行选择而在节点(1)和节点(7)之间建立另一不同的路由。
图26为说明建立包含虚拟链接的路由的示图。图26示出应用P-P S-PVC的场合,其中各部件所采用的数字和字母标号与图25中的相同。
在图26中,边缘(1)、链接(a)、节点A和链接(a1)已经在其细节方面设置,并且节点F具有其对S-PVC呼叫设置的路由专用属性。当节点G添加到路由时,显示由点线表示的虚链接,尽管在节点F和节点C之间并不存在物理链接。这一虚链接用橙色表示。
此后,选择节点J以挑选节点G和J之间的链接(a10),并且选择边缘(7)以挑选链接(j)。结果,在边缘(1)和边缘(7)之间经由链接(1)、节点A、链接(a1)、节点F、虚链接、节点G、链接(a10)、节点J和链接(j)建立路由。如选择节点I而非节点G,则在节点F和I之间的链接以橙色点线显示来表示虚链接,尽管在节点F和I之间存在物理链接(a4)。
当通过将节点G作为基点撤销路由选择时,只将S-PVC被呼叫侧上的选择重置。结果,由边缘(1)、链接(a)、节点A、链接(a1)和节点F构成的路由在选择撤销之后仍然保留。如通过将节点F作为基点撤销路由选择时,则将S-PVC呼叫侧和S-PVC被呼叫侧上的选择都重置。
图27为说明设置包含可分割路由的节点的路由的示图。
当沿着边缘(1)和边缘(7)之间以点线表示的路由包含可分割路由的节点G时,可通过指示将节点G作为基点来选择节点I。当进行这一选择时,自动设置节点G和节点I之间的链接(a8)。之后,选择边缘(5)和链接(g),比如,使边缘(1)和边缘(5)之间的路由得以建立。另外,如通过将节点G选择作为基点来选择节点B时,则在节点G和节点B之间自动建立链接(a9)。这样,除了从节点G开始的分支路由之外,在边缘(1)和边缘(7)之间还建立起由点线表示的路由。
撤销选择的执行与在前面示例中描述的方式相同。当利用节点I作为基点来撤销选择时,重置从基点G到边缘(5)的路由。即基点I、链接(a8)、链接(g)和边缘(5)撤销。应当指出,在撤销选择之后,可建立到另一分支路由的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在由网络提供多个服务时在服务形式基础上控制视窗。另外,但故障出现时,很容易评估故障是否会影响服务,从而易于采取针对故障的对策。另外,本发明可提供容许针对每个服务设置连接的方法,并能在利用多售主网络部件时吸收设备类型的差别。这种方法使所管理的对象易于添加或删除。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本申请系基于1999,1月11日由日本专利局登记的No.11-003645号日本优先权申请,此处援引其整个内容作为参考。
Claims (13)
1.一种网络控制方法,该网络包括经由链接连接的网络部件并可提供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针对每种服务创建基于网络配置信息的视窗配置信息,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以及
显示针对每种服务的基于视窗配置信息的视窗,视窗可同时包含网络的物理网络配置和网络的逻辑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由网络配置信息表示的网络配置中选择网络部件及链接;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网络部件及链接创建视窗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由网络配置信息表示的网络配置选择连接;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连接创建视窗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由网络配置信息表示的网络配置选择网络部件的端口;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端口创建视窗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指定连接的属性条件;以及
通过抽出与至少一个可同指定的属性条件匹配的连接有关的网络部件和链接创建视窗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指定服务名称;以及
通过抽出与可提供指定的服务名称的连接有关的网络部件和链接创建视窗配置信息。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不同类型的故障的故障级和故障标记之间的匹配,故障级表示作为物理故障或服务故障的故障的严重程度;以及
显示与所显示的视窗相联系的网络中所出现的故障的故障级。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借助节点单元或节点端口来控制故障;以及
借助寻找沿连接的最大故障级选择连接的故障级,并
显示与所显示的视窗相联系的连接的故障级。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显示的物理网络配置上选择节点和链接以设置边缘之间的路由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显示的物理网络配置上选择边缘;以及
借助抽出节点和链接在边缘之间设置路由以便在所选择的边缘之间应用尽可能少的插入边缘和链接。
11.一种控制包括网络部件和链接的网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网络配置信息和视窗配置信息的数据库(2),该视窗配置信息与网络配置信息是相关的;
服务管理服务器(1),负责登记和更新存储于所述数据库(2)中的信息并根据存储在所述数据库(2)中的视窗配置信息针对每种服务来定义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的视窗;
网络管理服务器(3),收集网络部件和链接的配置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并向所述服务管理服务器(1)通报在至少一种配置中的变化及故障以便进行所述更新;以及
一个客户机(4-1、4-2、4-3、4-4),根据由所述服务管理服务器(1)定义的视窗来显示针对上述客户机的服务的物理网络配置和逻辑网络配置两者或其中的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3)包含一故障级转换表,该表可提供不同类型的故障的故障级与故障标记之间的匹配,故障级表示作为物理故障或服务故障的故障的严重程度。
13.如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管理服务器(1)包含连接设置单元(1-3),用来控制基于从物理网络配置中选择的边缘、节点和链接的边缘之间的连接的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3645/1999 | 1999-01-11 | ||
JP00364599A JP3653660B2 (ja) | 1999-01-11 | 1999-01-11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60655A CN1260655A (zh) | 2000-07-19 |
CN1160907C true CN1160907C (zh) | 2004-08-04 |
Family
ID=1156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181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907C (zh) | 1999-01-11 | 1999-08-30 | 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70919B1 (zh) |
EP (1) | EP1021014B1 (zh) |
JP (1) | JP3653660B2 (zh) |
CN (1) | CN1160907C (zh) |
DE (1) | DE69927929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15380A (en) | 1997-03-14 | 1999-06-29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tart up of a patient ventilator |
US7676556B2 (en) * | 1999-01-22 | 2010-03-09 | Pal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network access providers |
JP3546995B2 (ja) * | 1999-11-25 | 2004-07-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分散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 |
US8396950B1 (en) * | 2000-03-02 | 2013-03-12 | 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ast detection of connectivity loss between devices in a network |
JP3617406B2 (ja) * | 2000-03-30 | 2005-02-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ドメインに対応した品質保証型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式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方法並びにサービス仲介装置 |
AU2001279130A1 (en) * | 2000-08-01 | 2002-02-13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Performance modeling, fault management and repair in a xdsl network |
FI20002181L (fi) * | 2000-10-03 | 2002-04-04 | Sonera Oyj | Modulaarinen verkonhallintajärjestelmä |
JP3779543B2 (ja) * | 2000-12-20 | 2006-05-31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伝送装置におけるパスサイズ制御方法及びオペ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JP2002300160A (ja) * | 2001-04-03 | 2002-10-11 | Sony Corp | サイト状態監視方法、サイト状態監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
US7013232B2 (en) * | 2001-08-15 | 2006-03-14 | National Insurance Corporation |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generated based on a user specification |
US20030041142A1 (en) * | 2001-08-27 | 2003-02-27 | Nec Usa, Inc. | Generic network monitoring tool |
US20050021685A1 (en) * | 2001-09-28 | 2005-01-27 | Maria Froschl |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me |
US7308454B2 (en) * | 2001-11-09 | 2007-12-11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Data integration |
DE10204826A1 (de) * | 2002-02-06 | 2003-08-14 | Siemens Ag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nalyse eines Netzwerks und/oder Generierung der Topologie eines Netzwerks |
US20030172141A1 (en) * | 2002-03-06 | 2003-09-11 | Adtran, Inc. |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provision templates |
JP2003289313A (ja) * | 2002-03-28 | 2003-10-10 | Hewlett Packard Japan Ltd | 仮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vlan)を設定する方法 |
US20050131921A1 (en) * | 2002-04-19 | 2005-06-16 | Kaustabh Debbarman | Extended naming service framework |
US7543298B1 (en) * | 2002-09-30 | 2009-06-0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dating EMS class object references |
US7191228B1 (en) | 2002-09-30 | 2007-03-13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 Health checker for EMS CORBA notification listener |
US7965719B2 (en) * | 2002-12-11 | 2011-06-2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dia exchange network supporting multiple broadband network and service provider infrastructures |
JP4175928B2 (ja) * | 2003-03-20 | 2008-11-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US7181546B2 (en) * | 2003-03-21 | 2007-02-20 | Cameo Communications Inc. | Network communication display device |
JP3827092B2 (ja) * | 2003-10-22 | 2006-09-2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設定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設定方法ならびに設定プログラム |
US7475351B1 (en) * | 2003-12-02 | 2009-01-06 | Sun Microsystems, Inc. | Interactive drag and snap connection tool |
US20050160378A1 (en) * | 2004-01-20 | 2005-07-21 | Fujitsu Limited | Configu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for computer, computer configur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configuration display program |
JP2005235176A (ja) * | 2004-01-20 | 2005-09-02 | Fujitsu Ltd | 計算機の構成表示方法 |
JP4829474B2 (ja) * | 2004-01-30 | 2011-12-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パス制御方法 |
US7092707B2 (en) * | 2004-02-13 | 2006-08-15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Service impact analysis and alert handl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JP4575020B2 (ja) * | 2004-04-28 | 2010-11-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障害解析装置 |
JP2007536634A (ja) * | 2004-05-04 | 2007-12-13 | フィッシャー−ローズマウント・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プロ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サービス指向型アーキテクチャ |
CN100377527C (zh) * | 2004-06-19 | 2008-03-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管理系统及方法 |
US20060004917A1 (en) * | 2004-06-30 | 2006-01-05 | Wang Winston L | Attribute grouping for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network |
US7760664B2 (en) * | 2004-09-30 | 2010-07-20 | Sanyogita Gupta | Determining and provisioning paths in a network |
JP3964419B2 (ja) * | 2004-10-08 | 2007-08-22 | 日立電子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 |
JP4614390B2 (ja) * | 2005-06-14 | 2011-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とその制御方法 |
US9218329B2 (en) * | 2005-06-30 | 2015-12-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dependent submission of forms in a portal view |
US20070037574A1 (en) * | 2005-08-09 | 2007-02-15 | Jonathan Libov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location-based network service for mutual social notification |
US20070070917A1 (en) * | 2005-09-23 | 2007-03-29 |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backup power source in a service access interface |
US8086737B2 (en) * | 2005-12-07 | 2011-12-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to dynamically detect and correct errors in a session |
JP4758259B2 (ja) * | 2006-01-31 | 2011-08-24 | 株式会社クラウド・スコープ・テクノロジーズ |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及び方法 |
GB2449593A (en) * | 2006-03-17 | 2008-11-26 | Fujitsu Ltd | Network design processing device, network desig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sign processing program |
US8021310B2 (en) | 2006-04-21 | 2011-09-20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 Work of breathing display for a ventilation system |
US7784461B2 (en) | 2006-09-26 | 2010-08-31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 Three-dimensional waveform display for a breathing assistance system |
US8373698B2 (en) | 2007-05-10 | 2013-02-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olographic enterprise network |
US8294705B2 (en) * | 2007-05-10 | 2012-10-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Virtual 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 |
US7839401B2 (en) * | 2007-05-10 | 2010-11-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
US20080288220A1 (en) * | 2007-05-17 | 2008-11-20 | Dillenberger Donna N | Use of a three-dimensional (3d) data center to share service operations |
US8259099B2 (en) * | 2007-05-17 | 2012-09-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data center to support servicing external operations |
US7730179B2 (en) * | 2007-06-26 | 2010-06-01 | Novel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icy-based registration of client devices |
JP5051238B2 (ja) * | 2007-11-13 | 2012-10-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制御代理装置 |
US8949393B2 (en) * | 2007-11-21 | 2015-02-03 | Alcatel Lucent | Self-service application for a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JP5157533B2 (ja) * | 2008-03-05 | 2013-03-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プログラム |
US8954551B2 (en) * | 2008-03-17 | 2015-02-1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Virtualization of groups of devices |
US8335992B2 (en) | 2009-12-04 | 2012-12-18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 Visual indication of settings changes on a ventilat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638852S1 (en) | 2009-12-04 | 2011-05-31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 Ventilator display screen with an alarm icon |
US9119925B2 (en) | 2009-12-04 | 2015-09-01 | Covidien Lp | Quick initi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via a ventilator user interface |
USD649157S1 (en) | 2009-12-04 | 2011-11-22 |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 Ventilator display screen with a user interface |
US8924878B2 (en) | 2009-12-04 | 2014-12-30 | Covidien Lp | Display and access to settings on a ventilat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9262588B2 (en) | 2009-12-18 | 2016-02-16 | Covidien Lp | Display of respiratory data graphs on a ventilat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8499252B2 (en) | 2009-12-18 | 2013-07-30 | Covidien Lp | Display of respiratory data graphs on a ventilat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JP5668926B2 (ja) | 2010-03-31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ログ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ログ管理方法、ログ管理プログラム |
US8839114B1 (en) * | 2010-07-12 | 2014-09-16 | Amdocs Software Systems Limited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generating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synchronized network model |
US20130138793A1 (en) * | 2010-08-11 | 2013-05-30 | Nec Corporation | Networ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 networ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
EP2428861B1 (de) * | 2010-09-10 | 2013-05-0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rechnergestützten Analyse einer Automatisierungsanlage |
DE102011011587B4 (de) * | 2011-02-17 | 2025-02-27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Portunabhängiges topologisch geplantes Echtzeitnetzwerk |
CN102393816B (zh) * | 2011-06-24 | 2014-01-01 |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WinCE应用在OMS上全屏显示的方法 |
US10362967B2 (en) | 2012-07-09 | 2019-07-30 | Covidien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ssed breath detection and indication |
FR2994516B1 (fr) * | 2012-08-08 | 2014-08-22 | Sagemcom Broadband Sas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mise a disposition de services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
JP5806987B2 (ja) * | 2012-08-23 | 2015-11-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計算機とその障害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281175B2 (ja) * | 2012-12-07 | 2018-02-2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Plc通信システム |
JP6204058B2 (ja) * | 2013-05-07 | 2017-09-27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Plc通信システム |
US9544207B2 (en) * | 2013-06-21 | 2017-01-1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ing different connectivity checks to determine causes of connectivity issues |
US10616073B1 (en) * | 2013-09-19 | 2020-04-07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Graph-based service failure analysis |
US9950129B2 (en) | 2014-10-27 | 2018-04-24 | Covidien Lp | Ventilation triggering using change-point detection |
US10277485B1 (en) * | 2015-08-21 | 2019-04-3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Network device testing using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
US10148519B2 (en) * | 2016-06-09 | 2018-12-04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utomation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ation for C and I systems |
US11880557B2 (en) * | 2018-01-29 | 2024-01-23 | Servicenow, Inc. | Distributed editing and versioning for graphical service maps of a managed network |
JP6837022B2 (ja) * | 2018-02-28 | 2021-03-0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プログラム |
EP4036736A4 (en) * | 2019-09-25 | 2022-10-19 | NEC Corpora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DEVICE,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A IN WHICH A PROGRAM IS STORED |
US11169671B2 (en) * | 2019-11-26 | 2021-11-09 | Lucid Software, Inc. | Alteration of a source data visualization based on user input |
US11672934B2 (en) | 2020-05-12 | 2023-06-13 | Covidien Lp | Remote ventilator adjust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95244A (en) * | 1990-09-17 | 1994-03-15 | Cabletron Systems, Inc.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interconnected hierarchie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network dimensions in multiple display views |
DE69132280T2 (de) * | 1990-09-17 | 2001-01-18 | Cabletron Systems, Inc.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Modellierung eines Computer-Netzwerks |
JPH04230139A (ja) * | 1990-12-27 | 1992-08-19 | Nec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US5586254A (en) * | 1992-02-13 | 1996-12-17 | Hitachi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 System for managing and operating a network by physically imaging the network |
JPH05326706A (ja) | 1992-04-02 | 1993-12-10 | Nec Corp | 集積回路の配線設計法 |
JPH06282527A (ja) * | 1993-03-29 | 1994-10-07 | Hitachi Software Eng Co Ltd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JPH06326706A (ja) * | 1993-05-11 | 1994-11-2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複合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JP3521955B2 (ja) * | 1994-06-14 | 2004-04-2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階層型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JPH08328979A (ja) * | 1995-05-29 | 1996-1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障害管理方法 |
JP3169541B2 (ja) * | 1995-11-07 | 2001-05-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同期通信システムのパス自動設定装置 |
US5848243A (en) * | 1995-11-13 | 1998-12-08 | Sun Microsystems, Inc. |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a database of managed network resources including logical topolgies |
GB9525726D0 (en) | 1995-12-15 | 1996-02-14 | British Telecomm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JP3505698B2 (ja) * | 1996-01-19 | 2004-03-0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情報管理装置 |
JP3609562B2 (ja) * | 1996-11-15 | 2005-01-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JP3474077B2 (ja) * | 1997-04-21 | 2003-12-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運用管理システム、管理マネージャ、管理コンソール、記憶媒体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運用管理方法 |
US5726979A (en) * | 1996-02-22 | 1998-03-10 | Mci Corporation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JP3374638B2 (ja) * | 1996-02-29 | 2003-02-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システム管理/ネットワーク対応表示方法 |
US5958012A (en) * | 1996-07-18 | 1999-09-28 | 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s to display and simulate navigation to network components |
US5910803A (en) * | 1996-08-14 | 1999-06-08 | Novell, Inc. | Network atlas mapping tool |
US6067093A (en) * | 1996-08-14 | 2000-05-23 | Novel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ganizing objects of a network map |
US6112015A (en) * | 1996-12-06 | 2000-08-2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Network management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5845277A (en) * | 1996-12-19 | 1998-12-01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Production of statistically-based network maps |
US6308328B1 (en) * | 1997-01-17 | 2001-10-23 | Scientific-Atlanta, Inc. | Usage statistics collection for a cable data delivery system |
US6286039B1 (en) * | 1997-08-28 | 2001-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matic static to dynamic IP address and DNS address management for remo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ccess |
US6041347A (en) * | 1997-10-24 | 2000-03-21 | Unified Access Communications |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process for simultaneous configu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 computer network |
US6122639A (en) * | 1997-12-23 | 2000-09-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Network devic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change detection |
US6295527B1 (en) * | 1998-02-13 | 2001-09-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eal-time user-defined creation of network device information collections |
JP3974705B2 (ja) * | 1998-03-20 | 2007-09-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管理方式 |
US6054987A (en) * | 1998-05-29 | 2000-04-2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of dynamically creating nodal views of a managed network |
US6553403B1 (en) * | 1998-06-03 | 2003-04-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6308205B1 (en) * | 1998-10-22 | 2001-10-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rowser-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allowing administrators to use web browser on user's workstation to view and update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devices |
US6212559B1 (en) * | 1998-10-28 | 2001-04-03 | Trw Inc. |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of internet-like computer networks |
US6510466B1 (en) * | 1998-12-14 | 2003-01-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programs on a network |
-
1999
- 1999-01-11 JP JP00364599A patent/JP365366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8-05 DE DE1999627929 patent/DE6992792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8-05 EP EP99115065A patent/EP102101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8-06 US US09/369,776 patent/US697091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8-30 CN CNB991181670A patent/CN11609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653660B2 (ja) | 2005-06-02 |
EP1021014A2 (en) | 2000-07-19 |
US6970919B1 (en) | 2005-11-29 |
EP1021014B1 (en) | 2005-10-26 |
DE69927929T2 (de) | 2006-07-27 |
JP2000209201A (ja) | 2000-07-28 |
CN1260655A (zh) | 2000-07-19 |
EP1021014A3 (en) | 2003-05-14 |
DE69927929D1 (de) | 2005-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0907C (zh) | 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 |
CN1159654C (zh) | 网络元件管理系统和方法 | |
US832180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a ser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 |
US7143152B1 (en) |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customer centric network management | |
CN1104687C (zh) | 传输网络中在包路由选择和包交换之间动态转换的改进方法及设备 | |
CN1163831C (zh) | 将一管理区中的信息图像文件提供到另一管理区的方法 | |
CN1551571A (zh) | 在通信网络管理环境中的集中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连接验证 | |
CN1874220A (zh) |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披露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0344104C (zh) | 网络接口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940951A (zh) | 安全漏洞信息聚合 | |
CN101064628A (zh) | 家庭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751473A (zh) | 用于实现基于策略的网络业务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483270A (zh) | 基于策略的网络体系结构 | |
CN1842782A (zh) | 网络资源信息路由的服务器结构 | |
CN1754351A (zh) | 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证实可达性的通信模型、信号、方法和设备 ,在该网络中,通过将静态标识符与动态分配的网络地址彼此相关联来获得主机可达性 | |
CN1625126A (zh) | 端到端网络管理的综合网元管理系统及其网络管理方法 | |
CN1906604A (zh) | 网络中资源信息的路由 | |
CN1976352A (zh) | 用于提供远程软件应用的支持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20514A (zh) | 管理电信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770703A (zh) | 通路监视系统及通信网络系统 | |
CN1533087A (zh) | 开放最短通道优先监视器 | |
CN1588884A (zh) | IPv6因特网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方法 | |
CN101052055A (zh) | 一种向量数据通信网上建立向量连接的方法 | |
US7660266B2 (en) | Automatic functionality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network connecting appliances | |
US2009005232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