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3156A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73156A CN116073156A CN202111289444.8A CN202111289444A CN116073156A CN 116073156 A CN116073156 A CN 116073156A CN 202111289444 A CN202111289444 A CN 202111289444A CN 116073156 A CN116073156 A CN 116073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ntacts
- metal member
- bent
- grou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7—Coupling devices presenting arrays of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串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外壳和接触件的列和金属部件。外壳包含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使得前端部露出于所述开口部内并被所述外壳支撑。所述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上侧及下侧的至少任一个上,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具有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提出有各种关于降低高速传输用连接器的串扰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组件通过桥(bridge)来连接外壳内夹着高速信号端子而配置的多个接地端子,从而减少桥两侧的接地端子的电长度,以避免串扰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0558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的桥成为以从侧方包裹两个接地端子的方式固定的构造,期望有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降低串扰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构思,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串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具备:外壳,具有使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及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列,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具备配置在被外壳支撑的接触件的上侧及下侧的至少任一侧并使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而以避开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金属部件,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因此提供以简单的结构降低串扰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并且是示出光收发器头部的上下表面的PIN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连接器省略外壳而明确了接触件及上侧金属部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4是图3所示的概略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上侧金属部件的放大图的一个例子。
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下侧金属部件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7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8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9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又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0是关于上侧金属部件的宽度示出用于求出合适值的串扰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1是有关于下侧金属部件的宽度示出用于求出合适值的串扰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2是在与图4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配置金属部件的一个例子。
图13是示出用于求出将金属部件配置在图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和将金属部件配置在图12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的串扰差异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4是关于金属部件示出仅连接一部分GND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15是示出用于求出关于图3及图14所示的各个结构例的串扰差异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6是示出设置了多对金属部件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在改变金属部件中各个弯曲部的高度时的阻抗特性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PIN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省略外壳而示出接触件及上侧的金属部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20是从斜下方观看图19所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2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2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2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又一个例子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构件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适当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对图中各构件的形状/尺寸进行适当放大/缩小/省略而与实际的比例尺/比例不一致。
以下使用的第1、第2等表示序数的术语只是用于区分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的识别符号,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并不受第1、第2等术语限制。
本申请说明书中“连接”或“结合”是不仅仅指在各构成要素间的接触关系上直接在各构成要素间物理接触的情况,而且是还包含其他结构介于各构成要素间,构成要素分别与其他结构接触的情况的概念。另外,术语“实质上”是用于表示还包括测定误差。
(1)第1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被安装在电路基板S1上而使用。在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的插槽40中,会嵌合作为通信对象的装置的光收发器5的头部7。在头部7的前端露出成为电接口的印刷板即卡缘,印刷板的各PIN与连接器6的各接触件通过对插槽40的嵌合而电连接。插槽40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开口部”对应。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省略了头部7以外的光收发器5的部分。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相对于电路基板S1的安装方向称为Z方向,并将光收发器5向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的插槽40嵌合的方向称为X方向,与Z方向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和称为Y方向。另外,将Z方向上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一侧即+Z侧适当称为“上侧”,并将电路基板一侧即-Z侧适当称为“下侧”。另外,将X方向上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适当称为“前侧”,并将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一侧即-X侧适当称为“后侧”。另外,从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观看,将左侧即+Y侧适当简称为“左侧”,并且从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观看,将右侧即-Y侧适当简称为“右侧”。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本实施方式中光收发器5呈棒(stick)状,头部7从其前侧的端部突出。头部7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被壳体覆盖。如图2所示,在头部7的上表面形成有第1~第11焊盘列。
例如,如在图7上排的PIN排列表记载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7的上侧的第1~第11PIN的列对应于图7的PIN排列(Top)而配置如下。即,在左端的第1PIN配置有电力线(PWR),从左端起第2个的第2PIN、第4个的第4PIN、第5个的第5PIN、第6个的第6PIN、第7个的第7PIN的列、第9个的第9PIN及右端的第11个的第11PIN的每一个上,被分配了接地用的接触件GND。另外,从左端起第3个的第3PIN及从右端起第2个的第10PIN上,被分别分配了接收信号用接触件RX1、发送信号用接触件TX1。从左端起第8个的第8PIN上,被分配了低速控制信号用接触件LS。
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7的下表面的第1~第11PIN的列与图7的PIN排列(Bottom)对应,配置如下。即,在左端的第1PIN、从左端起第3个的第3PIN、从左端起第5及第6个的第5及第6PIN以及从左端起第8及第10个的第8及第10PIN的每一个上,被分配了接地用接触件GND。另外,从左端起第2个的第2PIN及从右端起第3个的第9PIN上,被分别分配了接收信号用接触件RX2、发送信号用接触件TX2。进而,在从左端起第4个的第4PIN及第7个的第7PIN的每一个上,被分配了低速控制信号用接触件LS。
如图1至图3所示,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具有:外壳100;接触件1a-k(k=1~11);以及接触件1b-k(k=1~11)。如图4所示,接触件1a-k(k=1~11)及1b-k(k=1~11)分别是使棒状的金属片沿前后延伸且使其在多个部位弯曲的部件,沿左右并排地配置了k(=11)个,分别与图2所示的PIN排列的从左端到右端(从左端第1个到第11个)对应。接触件1a-k(k=1~11)及接触件1b-k(k=1~11)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第1接触件的列”及“第2接触件的列”分别对应。
如图2所示,外壳100具有上部外壳100a和下部外壳100b,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外壳100a、100b例如以塑料为材料一体成型。上排的接触件1a-k(k=1~11)被上部外壳100a支撑,下排的接触件1b-k(k=1~11)被下部外壳100b支撑。上部外壳100a及下部外壳100b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分别对应。
如图4的示意性右侧视图所示,接触件1a-k具有:弯曲成倒拱形的前端侧接触部11a;从前端侧接触部11a的后端向后侧延伸的直线部12a;从直线部12a的后端向下侧延伸的直线部13a;以及从直线部13a的下端沿后侧延伸的基板侧接触部14a。基板侧接触部14a通过焊接等来电连接到基板S1上的对应的焊盘。
应对于接触件1a-k的形状,接触件1b-k具有:弯曲成拱形的前端侧接触部11b;从前端侧接触部11b的后端向接触件1b-k的后侧延伸的直线部12b;从直线部12b的后端向下侧弯曲并延伸到下侧的直线部13b;以及从直线部13b的下端沿前侧弯曲并延伸到前侧的基板侧接触部14b。基板侧接触部14b也通过焊接等来电连接到基板S1上的对应的焊盘。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接触部11a、11b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接触部”对应,直线部12a、12b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第1直线部”对应。另外,直线部13a、13b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第2直线部”对应,基板侧接触部14a、14b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端子部”对应。
此外,在附图中,适当地对与接地用接触件GND接触的接触件1a-k、1b-k加上字符(G),并且对与信号用接触件SIG接触的接触件1a-k、1b-k加上字符(S),以区分两者。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具有金属部件10a,该金属部件10a在接触件1a-k的列上的一端的接触件(例如,1a-1)到另一端的接触件(例如,1a-11)之间沿左右(Y方向)配置在接触件1a-k的上侧。
另外,如图4所示,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具有金属部件10b,该金属部件10b在接触件1b-k的列上的一端的接触件(例如,1b-1)到另一端的接触件(例如,1b-11)之间沿左右(Y方向)配置在接触件1b-k的下侧。
作为金属部件10a、10b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一般的导体相同的材料,例如铜(Cu)、铜合金、铝(Al)、金(Au)等。
金属部件10a具有:图7所示的表的上排(Top)的第1~第11PIN排列之中与跟接地用PIN连接的接地用接触件1a-k电连接的基底部10a-21、10a-22、10a-23、10a-24;以及以避开除这些接地用接触件以外的其他信号用接触件1a-k的方式呈倒置“U”字的形状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10a-1、10a-2、10a-3。更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10a具有这样的形状:在基底部与接触件1a-2(G)、1a-4(G)~1a-7(G)、1a-9(G)及1a-11(G)在它们的上表面接触而将它们电连接,而对于接触件1a-3(S)、1a-8、1a-10(S),通过在上方隔离的弯曲部成为非电连接地避免接触的形状。
更具体而言,基底部10a-21与接触件1a-2(G)在其上表面电连接,基底部10a-22与接触件1a-4(G)、接触件1a-5(G)、接触件1a-6(G)及接触件1a-7(G)在它们的上表面电连接,基底部10a-23与接触件1a-9(G)在其上表面电连接,基底部10a-24与接触件1a-11(G)在其上表面电连接。
基底部10a-21、10a-22与弯曲部10a-1相连并从弯曲部10a-1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10a-23、10a-24与弯曲部10a-3相连并从弯曲部10a-3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10a-23还与弯曲部10a-2相连,由此,从弯曲部10a-2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
第1弯曲部10a-1与传输接收信号RX1的接触件1a-3(S)隔离,第2弯曲部10a-2与传输低速信号LS的接触件1a-8隔离,进而,第3弯曲部10a-3与传输发送信号TX1的接触件1a-10(S)隔离。此外,由于接触件1a-1位于金属部件10a的左外侧(+Y),所以不会与金属部件10a接触。
后面将详细说明金属部件10a的宽度、厚度及配置场所的细节。
另外,金属部件10b具有:图7所示的表的下排(Bottom)的第1~第11PIN列之中与跟GND的PIN连接的接地用接触件1b-k电连接的基底部10b-20~10b-24;以及以避开除这些接地用接触件1b-k以外的其他信号用接触件的方式向下侧以大致“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10b-1~10b-4。基底部10b-20、10b-21与弯曲部10b-1相连并从弯曲部10b-1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10b-21还与弯曲部10b-2相连。基底部10b-22、10b-23与弯曲部10b-3相连并从弯曲部10-3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10a-22还与弯曲部10b-2相连。基底部10b-24与弯曲部10b-4相连并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10b具有这样的形状:与接触件1b-1(G)、1b-3(G)、1b-5(G)、1b-6(G)、1b-8(G)及1b-10(G)从下表面接触而将这些电连接,而对于接触件1b-2(S)、1b-4、1b-7、1b-9(S),通过在下方隔离而成为非电连接地避免接触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基底部10b-20与接触件1b-1(G),基底部10b-21与接触件1b-3(G),基底部10b-22与接触件1b-5(G)及1b-6(G),基底部10b-23与接触件1b-8(G),进而,基底部10b-24与接触件1b-10(G),从各自的下表面接触而与这些电连接。另外,第1弯曲部10b-1与传输接收信号RX2的接触件1b-2(S)向下方隔离,第2弯曲部10b-2与传输低速信号LS的接触件1a-4向下方隔离,第3弯曲部10b-3与传输低速信号LS的接触件1a-7向下方隔离,第4弯曲部10b-4与传输发送信号TX2的接触件1a-9(S)向下方隔离。此外,由于接触件1b-11位于金属部件10b的右外侧(-Y侧),所以不会与金属部件10b接触。此外,在图6中,为了方便说明,将金属部件10b绘制成与实际配置上下(Z方向)颠倒。
后面将详细说明金属部件10b的宽度、厚度及配置场所的细节。
金属部件10a、10b例如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焊锡连接、导电树脂连接、凸点连接、ACF连接、导电橡胶等来安装到GND接触件。
以下,关于这些金属部件10a、10b的串扰降低效果,基于显示模拟结果的一些图表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图7~图11、图13、图15及图21~图23中所示的一系列图表均以纵轴为分贝(dB)、横轴为频率(GHz)而示出了信号速度与串扰的信号强度的关系。
图7的图表中,相对于没有设置金属部件10a、10b的(没有GND连接)现有例,示出了设置金属部件10a、10b的(有GND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与阻抗的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的结果的一个例子。该图表是关于上排的PIN排列中的信号线(从左起第10个的TX1)和下排的PIN排列中的信号线(从左起第9个的TX2)模拟了近端串扰(Near End X(Cross)Talk;以下简称为“NEXT”。)和远端串扰(Far End X(Cross)Talk;以下简称为“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如图7所示,在上排从左起第10个的TX1和下排从左起第9个的TX2中,因为彼此的距离较近,在NEXT及FEXT的任一个中无论有没有GND连接都看不到串扰上有较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在图8的图表中,同样地,相对于没有设置金属部件10a、10b的(没有GND连接)现有例,示出了设置金属部件10a、10b的(有GND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与阻抗的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并且是对于上排的PIN排列之中彼此隔离的信号线,即从左起第3个的RX1和第10个的TX1,模拟了NEXT和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由图8可知,关于NEXT,“有GND连接”的情况下的信号强度总体上低于“没有GND连接”的信号强度的两倍,特别是,在8~9GHz中显著下降,由此可看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串扰得到显著改善。另外,关于FEXT,约7GHz以下“没有GND连接”的情况下存在示出信号强度低的向下尖峰的频带,但是在峰值地点上“有GND连接”时更低,且信号强度在8~9GHz及其周边频带中显著下降,由此也能看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串扰得到改善。
图9的图表也同样,示出将没有GND连接的现有例和有GND连接的本实施方式进行对比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但是在本例中,是关于上排和下排的PIN排列之中彼此隔离的信号线,即,上排从左起第10个的TX1和下排从左起第2个的RX2,模拟了NEXT和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与图8的情况同样,判明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NEXT及FEXT的任一个都能看出串扰得到改善。
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分别配置在被外壳100的上部外壳100a、下部外壳100b分别支撑的接触件1a-k(k=1~11)及接触件1b-k(k=1~11)的上侧及下侧并短路接地用的接触件的金属部件10a、10b,金属部件10a、10b具有以避开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因此提供降低了串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
关于金属部件的尺寸及配置场所等
1)上侧金属部件的宽度
上侧金属部件10a的宽度Wa优选在1.0mm至2.5mm之间。
图10中示出Wa=1.0mm的情况和Wa=2.5mm的情况下的模拟串扰的结果的例子。关于下排从左起第9个的TX2和上排从左起第10个的TX1、上排从左起第10个的TX1和上排从左起第3个的RX1、上排从左起第10个的TX1和下排从左起第2个的RX2分别模拟了NEXT和FEXT。
由图10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宽度1.0mm和2.5mm,总体上阻抗的特性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TX1和RX1的情况下,NEXT无论在8GHz~18GHz区域之外的低速区域还是高速区域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上侧金属部件10a的宽度Wa,最好选择2.5mm。
2)下侧金属部件的宽度
下侧金属部件10b的宽度Wb优选在0.5mm至1.0mm之间。
图11是在Wb=0.5mm的情况和Wb=1.0mm的情况下模拟了串扰的结果的例子。关于TX2和TX1、TX2和RX2、TX2和RX1分别模拟了NEXT和FEXT。
由图11的图表可知,在TX2和RX1的情况下,由于7~8GHz的峰值在NEXT和FEXT中均得到改善,因此作为下侧金属部件10b的宽度Wb最好选择0.5mm。
3)金属部件的(前后)位置
上侧金属部件10a及下侧金属部件10b在前后(X)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对于上侧金属部件10a能够在图12所示的从上侧直线部12a到上下(Z)方向直线部13a的下端之间选择任意位置,而对于下侧金属部件10b,可以在图12所示的从下侧直线部12b到Z方向直线部13b的下端之间进行任意设定。
上侧金属部件10a优选配置在上侧直线部12a的中间附近,下侧金属部件10b优选配置在下侧直线部12b的中间附近。在该情况下,上侧金属部件10a及下侧金属部件10b设置成中间隔着上侧直线部12a及下侧直线部12b而大致对置。
在图4的P1和图12的P2的金属部件的安装位置,关于TX1和TX2、TX1和RX1、TX1和RX2分别模拟了NEXT和FEXT,如图13的由标号P2、P1分别指示的图表所示,8GHz以上的频带上串扰导致的噪声值在上侧直线部12a的大致中央和其大致正下方的下侧直线部12b下表面的位置P1(图4)大体小于直线部13a、13b的下端及其跟前的位置P2(图12),可判断为具有良好的特性。
4)连接的GND的数量
作为利用金属部件10a、10b进行的GND的连接数量,除了如图3所示连接全部GND的情况之外,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金属部件10a-a、10a-b那样仅连接一部分GND。金属部件10a-a具有弯曲部10a-a1和与弯曲部10a-a1相连并从弯曲部10a-a1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的基底部10a-a21及基底部10a-a22。基底部10a-a21及基底部10a-a22分别与接触件1a-11(G)及1a-9(G)的各上表面相接,从而与这些电连接,另一方面,弯曲部10a-a1与接触件1a-10(S)隔离。同样地,金属部件10a-b具有弯曲部10a-b1和与弯曲部10a-b1并从弯曲部10a-b1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的基底部10a-b21及基底部10a-b22。基底部10a-b21及基底部10a-b22分别与接触件1a-2(G)及1a-4(G)的各上表面相接,从而与这些电连接,另一方面,弯曲部10a-b1与接触件1a-3(S)隔离。
然而,由图15的图表所示的模拟结果可知,串扰导致的噪声值在连接所有GND时大体低于仅连接一部分GND时,特别是在约8GHz以上的带域上可看到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判断为具有良好的特性。
5)金属部件的对数
金属部件10a、10b的对数,并不限于如图4所示一对,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设置多对。然而,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当模拟了串扰时,可知两者的差异较小,从制造成本等的观点来看,可以说金属部件10a、10b的对数优选为一对。
6)金属部件的弯曲部的高度
图17中示出使金属部件10a、10b中的各个弯曲部的高度(从对置的接触件表面起的距离)h在0.1mm到0.5mm之间变化时的阻抗特性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如该图所示,在如h=0.1mm那样金属部件非常接近接触件的情况下,阻抗值下降太多,但当弯曲部的高度h在0.2mm到0.5mm之间时,示出阻抗特性的差异较少,可知在该数值范围内可以选择任意值。
(2)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将金属部件10a、10b适用于单端传输型连接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金属部件并不限于此,即便适用于差分传输型(DeferentialSignaling Type)连接器,也能进一步降低串扰。以下,参照附图,对差分传输型的适用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中的外壳、通信对象的光收发器15所嵌合的插槽、以及接触件1a-k(k=1~11)和接触件1b-k(k=1~11)的包括形状、尺寸在内的详细结构,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以下主要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为差分传输型,因此插槽中的光收发器15的PIN配置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下侧的第1~第11PIN排列配置成如下。
关于上侧,接地GND被分配到左端的第1PIN、从左端起第4~第8PIN的列及右端的PIN的列的每一个上。接收信号RX1-n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2个的第2PIN,接收信号RX1-p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3个的第3PIN,发送信号TX1-n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9个的第9PIN,发送信号用TX1-p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10个的第10PIN。
关于下侧也同样,接地GND被分配到左端的第1PIN、从左端起第4~第8PIN的列及右端的PIN的每一个上。接收信号RX2-n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2个的第2PIN,接收信号RX2-p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3个的第3PIN,发送信号TX2-n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9个的第9PIN,发送信号TX2-p被分配到从左端起第10个的第10PIN。
对应于上述的PIN排列,金属部件的形状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不同。即,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所具备的金属部件20a具有基底部20a-21~20a-23及弯曲部20a-1和20a-2并且在接触件1a-k的列的各直线部12a上沿左右(Y方向)配置,基底部20a-21~20a-23与第1~第11PIN的列之中与接地GND连接的接触件1a-k从其上表面相接而电连接,而以避开除这些接触件以外的其他接触件1a-k的方式,弯曲部20a-1和20a-2分别配置成以呈上下倒置U字形的方式向上方弯曲。基底部20a-21、20a-22与弯曲部20a-1相连并从弯曲部20a-1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20a-22还与弯曲部20a-2相连,基底部20a-23与弯曲部20a-2相连并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
更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金属部件20a在基底部20a-21~20a-23与接触件1a-1(G)、1a-4(G)~1a-8(G)及1a-11(G)从各自的上表面接触而将这些彼此电连接,另一方面,对于接触件1a-2(S)、1a-3(S),使弯曲部20a-1从这些接触件向上方隔离,并且对于接触件1a-9(S)、1a-10(S),使弯曲部20a-2从这些接触件沿上方隔离,由此以使这些接触件成为非电连接的方式避免接触。进一步具体而言,第1弯曲部20a-1与分别传输接收信号RX1-n、RX1-p的接触件1a-2(S)、1a-3(S)隔离,第2弯曲部20a-2与传输发送信号TX1-n、TX1-p的接触件1a-9(S)、1a-10(S)隔离。
金属部件20a的材料及对第1~第11PIN排列的安装方法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部件10a相同。
接着,对安装在接触件1b-k(k=1~11)侧的金属部件20b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所具备的金属部件20b具有基底部20b-21、20b-22、20b-23和弯曲部20b-1、20b-2,配置成在接触件1b-k的列的各直线部12b的下表面沿左右(±Y方向)延伸,在基底部20b-21、20b-22、20b-23与跟接地用接触件GND连接的接触件1b-k在下表面相接而电连接,弯曲部20b-1、20b-2配置成以避开除这些接触件以外的其他接触件1b-k的方式与这些其他接触件隔离并向下侧以大致“U”字状弯曲。基底部20b-21、20b-22与弯曲部20b-1相连并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基底部20b-22在列方向(-Y方向)上还与弯曲部20b-2相连,基底部20b-23与弯曲部20b-2相连并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
更具体而言,金属部件20b在基底部20b-21、20b-22、20b-23与接触件1b-1(G)、1b-4(G)~1b-8(G)及1b-11(G)在这些接触件的各下表面接触而使这些彼此电连接,对于接触件1b-2(S)、1b-3(S)、1b-9(S)、1b-10(S),弯曲部20b-1配置成与这些接触件的下方隔离,由此,以使这些接触件1b-2(S)、1b-3(S)、1b-9(S)、1b-10(S)成为非电连接的方式避免彼此接触。进一步具体而言,第1弯曲部20b-1与分别传输接收信号RX2-n、RX2-p的接触件1b-2(S)、1b-3(S)隔离,第2弯曲部20b-2与分别传输发送信号TX2-n、TX2-p的接触件1b-9(S)、1b-10(S)隔离。
金属部件20b的材料及对第1~第11PIN排列的安装方法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部件10b相同。
此外,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为差分传输型,因此无论通信对象的光收发器15还是接触件1a-k(k=1~11)及接触件1b-k(k=1~11)所连接的电路基板S2都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插槽40中嵌合光收发器5的头部17,接触件1a-k(k=1~11)及接触件1b-k(k=1~11)的基板侧接触部14a、14b,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到具有对应的布线的外部的电路基板S2的接触件。
以下,根据模拟结果,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利用金属部件20a、20b得到的串扰降低效果。
图21的图表中,相对于没有设置金属部件20a、20b的(没有GND连接)现有例,示出了设置金属部件20a、20b的(有GND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进行与串扰的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该图表是关于上排的PIN排列中的信号线(从左起第9个的TX1-n及第10个的TX1-p)和下排的PIN排列中的信号线(从左起第9个的TX2-n及第10个的TX2-p)模拟了NEXT和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如图21所示,由于上排的TX1-n及TX1-p与下排的TX2-n及TX2-p彼此的距离较近,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NEXT及FEXT的任一个中无论有没有GND连接都看不到串扰上有较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在图22的图表中,同样地,相对于没有设置金属部件20a、20b的(没有GND连接)现有例,示出了设置金属部件20a、20b的(有GND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与串扰的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并且是对于上排的PIN排列之中彼此隔离的信号线,即从左起第2个的RX1-n及第3个的RX1-p与第9个的TX1-n及第10个的TX1-p,模拟了NEXT和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由图22判明了关于NEXT及FEXT两者,除了仅12~15GHz的区域及25GHz以上的区域以外,“有GND连接”的情况下的信号强度显著低于“没有GND连接”的情况,可看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串扰得到显著改善。
图23的图表也同样,相对于没有GND连接的现有例,示出了将有GND连接的本实施方式进行对比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但是在本例中,是关于上排和下排的PIN排列之中彼此隔离的信号线,即上排中从左起第9个的TX1-n及第10个的TX1-p与下排中从左起第2个的RX2-n及第3个的RX2-p,模拟了NEXT和FEXT的结果的一个例子。
与图22的情况同样,判明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NEXT及FEXT两者能看出串扰总体上得到改善。
关于第2实施方式,金属部件20a、20b的宽度、厚度、从各接触件到弯曲部为止的距离等的形状、尺寸以及配置位置、对数、连续/非连续的区别等,实质上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差分传输型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16,也具备配置在接触件1a-k(k=1~11)及接触件1b-k(k=1~11)的上侧及下侧并将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的金属部件20a、20b,这些金属部件20a、20b具有以避开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串扰。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也可以对该实施方式加入以下的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金属部件10a、10b或20a、20b全部成对具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不是成对而仅具备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降低串扰。
另外,关于接触件1a-k及1b-k的根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11根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显然,无论在具有10根以下还是具有12根以上的情况下都能适用本发明。
进而,关于PIN排列,也举出了在发送与接收之间配置4根~5根GND接触件的例子,但该根数不是必须的,既可以配置更少根数的GND接触件,也可以配置更多个GND接触件。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是为了便于理解发明,不能以这些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要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加入各种变更而实现本发明,例如,可以将一个实施例的特征结合到其他实施例,从而得到另一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要旨,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等同置换或改良等。
标号说明
100外壳;100a上部外壳;100b下部外壳;1a-k(k=1~11)(第1)接触件;1b-k(k=1~11)(第2)接触件;10a、10b、20a、20b金属部件;10a-1、10a-2、10a-3弯曲部;10a-21、10a-22、10a-23、10a-24基底部;10b-1、10b-2、10b-3、10b-4弯曲部;10b-21、10b-22、10b-23、10b-24基底部;10a-a1、10a-b1弯曲部;10a-a21、10a-a22、10a-b21、10a-b22基底部;11a、11b前端侧接触部;12a、12b、13a、13b直线部;14a、14b基板侧接触部。
Claims (8)
1.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具有使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
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及
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列,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
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
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件具有沿所述接触件的列的方向延伸并在一端或两端与所述弯曲部相连的基底部,
在多个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至少一个配置有所述基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包含一对高速信号传输用的接触件、低速信号用的接触件和电源用的接触件,
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夹持一对所述高速信号传输用的接触件、所述低速信号用的接触件及所述电源用的接触件的至少任一个的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速信号传输用的接触件、低速信号用的接触件及电源用的接触件的上侧或下侧有所述金属部件的所述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包含一对高速差分传输用的接触件,这一对高速差分传输用的接触件之间配置有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速差分传输用的接触件的上侧或下侧有所述弯曲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夹着所述开口部对置的上板部和下板部,
所述接触件的列具有被所述上板部支撑的第1接触件的列和被所述下板部支撑的第2接触件的列,
所述金属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第1接触件的列的上侧的第1金属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2接触件的列的下侧的第2金属部件,
所述第1金属部件的所述弯曲部向上侧弯曲,
所述第2金属部件的所述弯曲部向下侧弯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的上方,所述第2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第2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的下方,所述第1及第2金属部件配置成隔着所述第1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而对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9444.8A CN116073156A (zh) | 2021-11-02 | 2021-11-02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US17/976,332 US20230134664A1 (en) | 2021-11-02 | 2022-10-28 |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9444.8A CN116073156A (zh) | 2021-11-02 | 2021-11-02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73156A true CN116073156A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44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9444.8A Pending CN116073156A (zh) | 2021-11-02 | 2021-11-02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34664A1 (zh) |
CN (1) | CN116073156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91012A1 (en) * | 2001-08-01 | 2004-02-25 | Molex Incorporated | Impedance-tuned connector |
US8764464B2 (en) * | 2008-02-29 | 2014-07-0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WO2010056935A1 (en) * | 2008-11-14 | 2010-05-20 | Molex Incorporated | Resonance modifying connector |
JP5019187B2 (ja) * | 2010-01-29 | 2012-09-05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353726B2 (en) * | 2010-11-03 | 2013-01-15 | Hon Hai Precision Inc.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bars therein to reduce cross talking |
CN202076606U (zh) * | 2011-05-03 | 2011-12-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G186504A1 (en) * | 2011-06-10 | 2013-01-30 | Tyco Electronics Singapore Pte Ltd |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a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EP2541696A1 (en) * | 2011-06-29 | 2013-01-02 | Tyco Electronics Belgium EC BVBA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2016181529A (ja) * | 2012-04-27 | 2016-10-13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007146B2 (ja) * | 2012-04-27 | 2016-10-12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944849B1 (en) * | 2013-07-25 | 2015-02-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 ground bars connecting each other |
US9692183B2 (en) * | 2015-01-20 | 2017-06-27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
-
2021
- 2021-11-02 CN CN202111289444.8A patent/CN11607315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28 US US17/976,332 patent/US2023013466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34664A1 (en) | 2023-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86996B (zh) | 用于电子封装的插座连接器组件 | |
US7559811B1 (en) | Terminal with reduced contact tip | |
CN101453088B (zh) | 电连接器 | |
US71318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orizontal ground plane | |
JP4717020B2 (ja) | 中継基板およ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 |
TWI544699B (zh) | 具可分離接觸之電氣連接器 | |
CN102394398B (zh) | 具有配合配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 |
US8047874B2 (en) | High-density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 |
US8142207B1 (en) | QSFP receptacle with grounding plate and noise cancellation | |
CN105098519A (zh) |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 |
JP2009510836A (ja) | 二重部分成形されたリードフレームコネクタを有する光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 | |
CN112909659B (zh) | 线束、连接物和连接器 | |
CN20709813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JP6226116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 |
EP2197073B1 (en) | High frequency circuit module | |
US20070173116A1 (en) | Multipolar connector and portable radio terminal or small-size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multipolar connector | |
CN215266745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12290334B (zh) | 内插器 | |
JP2011249215A (ja) | 基板及びicソケット | |
CN20703875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电路板 | |
TW501316B (en) |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first circuit board to a second circuit board | |
US1105020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ermaphroditic terminal and housing | |
JP2009252918A (ja) | 光データリンク | |
CN2025646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6073156A (zh)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