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8287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48287B CN116048287B CN202210809566.3A CN202210809566A CN116048287B CN 116048287 B CN116048287 B CN 116048287B CN 202210809566 A CN202210809566 A CN 202210809566A CN 116048287 B CN116048287 B CN 1160482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limiting
- electronic device
- driving
- styl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手写笔。设备主体可以为电脑、手机等,设备主体设置有收纳孔,手写笔为设备主体的输入部件。设备主体还配置有连接机构、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设置于收纳孔,能够在收纳孔内进行位移,以在释放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限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和位于收纳位置的连接部件相作用,用于将连接部件维持在收纳位置;驱动机构能够解除限位机构对连接部件的限位。手写笔能够插接于收纳孔,并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件,在释放位置下,连接于连接部件的手写笔的部分暴露于收纳孔外,以方便取出,在收纳位置下,连接于连接部件的手写笔位于收纳孔内,以完成收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量具备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在市场上不断的涌现,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具备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普遍是采用手写的方式进行输入,而当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操作输入时,还可以使用手写笔作为输入部件。此时,如何实现手写笔的收纳就成为了用户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手写笔的收纳和释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具体可以为电脑、手机等终端部件,设置有收纳孔;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设置于收纳孔,连接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收纳孔内进行位移,以在释放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限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和位于收纳位置的连接部件相作用,用于将连接部件维持在收纳位置;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解除限位机构对连接部件的限位;手写笔,被配置为能够插接于收纳孔,并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件,在释放位置下,连接于连接部件的手写笔的部分暴露于收纳孔外,在收纳位置下,连接于连接部件的手写笔位于收纳孔内。
在连接部件处于释放位置时,可以对手写笔进行收纳。具体而言,可以将手写笔插入收纳孔,并将手写笔和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然后,可以将手写笔连同连接部件切换至收纳位置;然后,限位机构可以对连接部件进行限位,以将连接部件维持在收纳位置下,此时,和连接部件相连的手写笔可以位于收纳孔内,进而可以完成手写笔的收纳。
当需要对手写笔进行释放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解除限位机构对于连接部件的限位,此时,可以将连接部件移动至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下,手写笔的部分可以暴露于收纳孔的外侧,用户可以对手写笔进行操作,以解除手写笔和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此时,手写笔可以被取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手写笔的收纳和释放,在收纳状态下,手写笔被收纳在收纳孔中,可减少手写笔遗失的可能性;并且,还可以对手写笔进行保护,尤其是对于手写笔的笔尖的保护,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手写笔在非使用状态下自桌面等较高位置处的掉落,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手写笔的损坏。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是采用连接部件和限位机构进行限位配合,而不是手写笔直接和限位机构进行配合,手写笔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对简单。
基于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和连接部件相作用,第一弹性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将连接部件移动至释放位置。
采用这种方案,在连接部件自释放位置移动收纳位置时,第一弹性部件可以被压缩,以积聚弹性势能。在限位机构对于连接部件的限位解除时,第一弹性部件所积聚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可自动地驱使连接部件切换至释放位置,和连接部件相连的手写笔可以自动弹出,操作更为便捷。
并且,在手动驱使手写笔自释放位置切换为收纳位置时,第一弹性部件可以提供弹性阻尼,用户可以具有相对较佳的操作手感。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件包括相连接的限位头和连接头,第一弹性部件和连接头均位于收纳孔内,这样,连接机构相当于是集成装配于收纳筒,能够提高设备的集成度;第一弹性部件和连接头相作用,限位机构位于收纳孔的外侧,以方便限位机构的安装;在收纳位置下,限位头位于收纳孔的外侧,用于和外侧的限位机构进行配合。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收纳筒包括筒身,筒身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抵接部,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连接头和第一抵接部之间,以限定连接机构在收纳筒内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抵接部在筒身轴向上的安装位置,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作为一种示例性的说明,第一抵接部可以是位于筒身的轴向端部,此时,第一抵接部可以作为收纳筒的端部件而存在,整个筒身均可用于连接机构的装配以及手写笔的收纳,筒身的利用率可以较高。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收纳筒包括筒身,筒身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被配置为能够和连接头远离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相抵接,以限定连接机构在收纳筒内的位置。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连接限位头和连接头,用于调整限位头和连接头的相对位置。
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第一弹性部件可以外套装配于连接杆,此时,连接杆还可以充当导向件,能够对弹簧的变形方向进行引导,并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弹簧发生沿径向的窜动,有利于提高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或者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限位部件具有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第二弹性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将限位部件移动至限位位置;在限位位置下,限位部件和位于收纳位置的连接部件形成限位,以将连接部件限定在收纳位置。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机构可以使得限位部件移动至避让位置,以解除对于连接部件的限位,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弹性部件可以积聚弹性势能;当作用于限位部件的其他外力消失时,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进而驱使限位部件自动回复至限位位置。由于第二弹性部件的存在,驱动机构只需要能够实现将限位部件移动至避让位置即可,对于驱动机构的驱动要求可以相对较低,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也可以相对简单。并且,当连接部件移动至收纳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可以驱使限位部件自动动作,自动地实现对于连接部件的限位,手写笔的收纳操作也可以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部件也可以不存在,此时,可以将驱动机构和限位部件直接相连,以由驱动机构带动限位部件在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限位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部件,用于导引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以提高限位部件231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收纳孔的轴向呈夹角设置,该夹角的具体值在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夹角可以为九十度,即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收纳孔的轴向可以相垂直。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第一导向部件可以呈筒状,限位部件插接装配于第一导向部件,筒状的第一导向部件可以对限位部件形成周向上的全包覆,导向效果更佳,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限位部件和其他部件的隔离,以避免相互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部件的结构形式可以存在较多的选择,例如,第一导向部件可以为设置于底板的导轨,此时,限位部件可以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滑动结构,如滑块等,限位部件可以通过该滑动结构与导轨形成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滑动导向。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限位机构还可以包括限位盖,限位盖安装于第一导向部件的一端,限位部件被配置为能够自第一导向部件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限位部件和限位盖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筒状的第一导向部件可以充当第二弹性部件的导向件,用于导引第二弹性部件的变形方向,可较大程度地避免第二弹性部件的径向窜动,进而可提高第二弹性部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件包括限位头,限位头和限位部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导向面,限位头被配置为能够驱使限位部件自限位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
通过导向面的设置,在连接部件动作的过程中,连接部件的限位头可以方便地对限位部件产生作用力,以驱使限位部件自限位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这样,限位部件可以不设置其他的驱动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计算设备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对简单。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限位头的导向面为球形面,限位部件的导向面为圆锥面或者圆台面。如此设置,限位头在自收纳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过程中、或者自释放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的过程中,限位头和限位部件均可以形成较好的导向配合。
事实上,限位头以及限位部件的导向面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够实现导向的效果即可。
基于第一方面,或者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和连接部件相作用,以通过连接部件将限位部件驱动至避让位置。这样,限位部件在自限位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的过程中,无需再配置专用的驱动结构,有利于简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电子设备的结构。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部件,用于导引驱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可提高驱动部件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第二导向部件呈筒状,驱动部件插接装配于第二导向部件。筒状的第二导向部件可以对驱动部件形成周向上的全包覆,导向效果更佳,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驱动部件和其他部件的隔离,以避免相互影响。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驱动部件为手动操作部件,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局部暴露于设备主体,以方便用户进行手动操作;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第三弹性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使驱动部件远离连接部件。
在需要释放手写笔时,用户可以手动驱动部件,以使驱动部件靠近限位头,并驱使限位头朝向释放位置进行位移;在这个过程中,第三弹性部件可以提供阻尼力,以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并且可以积聚弹性势能。当操作完毕后,用户的手指可以相对地远离驱动部件,以解除对于驱动部件的操作力,此时,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以驱使驱动部件自动回位,以避免对下次手写笔的收纳操作产生干涉。
手动操作部件形式的驱动部件无需配置复杂的动力结构,结构形式相对简单。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设备主体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配置有转轴,第一折叠部能够绕转轴的中轴线相对第二折叠部进行转动,此时,转轴也可以输出旋转动力;转轴和驱动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使驱动部件进行位移。
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相对转动来驱使驱动部件进行动作,从而实现手写笔的释放,操作方式更为新颖,为手写笔的释放提供了更多种的方式,可以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转轴设置有传动齿,驱动部件设置有齿条,传动齿能够和齿条相啮合,进而可以将转轴的旋转位移转换为直线位移,以驱使驱动部件进行动作。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实施方式:传动齿分布于转轴的周向上的局部位置,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设定角度时,传动齿和齿条相啮合。
以设备主体为笔记本电脑作为示例,采用上述的方案,只有在笔记本电脑打开到大于或等于设定角度时,驱动部件才会发生动作,进而驱使手写笔进行释放。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更为新颖的手写笔释放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误操作等而导致的笔记本电脑小角度打开时、手写笔直接被释放的情形,可以更好地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使得手写笔尽可能在需要使用的情形下再弹出,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实施方式:第一折叠部具有显示屏,第二折叠部具有收纳孔。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还包括动力部,动力部和驱动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使驱动部件进行位移。此时,无需用户手动操作驱动部件,只需要对动力部进行启动,驱动部件即可以动作,用户更为省力,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科技感等均可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也可以获得提升。
并且,在本实施例下,动力部可以驱使驱动部件进行双向位移,以自动地完成手写笔的收纳和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需要将驱动部件和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实施方式:设备主体可以设置有信号发生部,信号发生部和动力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动力部的启停。
信号发生部具体可以为按键,此时,信号发生部需要局部暴露于设备主体,以便用户进行操作。或者,信号发生部也可以集成在设备主体内部,此时,可以配置相应的软件控制程序,在打开软件控制程序后,显示屏可以示出相应的控制窗口,用户可以在该控制窗口对相应的虚拟按键进行操作,进而向信号发生部发送控制信号。
基于第一方面,或者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件和手写笔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磁性件,连接部件和手写笔磁吸连接。如此设置,手写笔以及连接部件无需配置螺纹、卡扣等形式的连接结构,手写笔以及连接部件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子设备的手写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设备主体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简图;
图5为第二转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连接部件在收纳位置时连接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部件在释放位置时连接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收纳筒以及连接机构的变形方案;
图11为转轴和驱动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12为信号发生部、动力部和驱动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2-图1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子设备、100a设备主体、100b手写笔、100b-1笔尖;
1第一折叠部、11转轴、111传动轮、111a传动齿、12显示屏、13第一转接部、14框架;
2第二折叠部、2a上盖、2a-1第一对位孔、2a-2第二对位孔、2b底板、21收纳筒、211筒身、211a收纳孔、211b第一分段、211c第二分段、212第一抵接部、213过孔、214卡簧、22连接机构、221第一弹性部件、222连接部件、222a限位头、222a-1第一导向面、222b连接头、222c连接杆、23限位机构、231限位部件、231a第二导向面、232第二弹性部件、233第一导向部件、234限位盖、24驱动机构、241驱动部件、241a齿条、242第二导向部件、243第三弹性部件、244动力部、244a驱动轴、244b驱动轮、25信号发生部、26第二转接部、261转接筒、261a断缝、262转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提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智能手表(smart watch)、智能手环(smart wristban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以及其他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模块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电子设备100通过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显示模块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模块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模块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模块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模块194,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模块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模块194,电子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第一压力阈值的具体值在此不作限定。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模块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模块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模块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模块194所处的位置不同,例如,可以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触控面板。
在常规的方案中,触控屏以及触控面板等触控部件均可以由用户通过手指进行操作输入,但在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操作输入时,或者为了减少用户手指和触控部件相接触时,还可以为电子设备配置手写笔。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子设备的手写笔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和图3,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备本体100a和手写笔100b。
设备本体100a配置有触控部件,手写笔100b可以通过该触控部件进行输入。在图2的实施例中,该触控部件具体可以为显示屏12,显示屏12可以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屏12即为前述的显示模块194,其集成了屏显和触控的功能;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部件也可以为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的非显示区域,其可以仅具备触控的功能。
根据手写笔100b所要实现功能的差异,手写笔100b的结构形式可以存在差异,在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相关技术对手写笔100b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写笔100b仅为一根实心杆。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手写笔100b还可以配置有主板、电子墨水、压感模组等形式的电子器件。
结合图3,手写笔100b具有笔尖100b-1,手写笔100b远离笔尖100b-1的端部为尾端部。实际应用中,手写笔100b可以通过笔尖100b-1和触控部件相接触,以进行信号输入。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手写笔100b收纳于设备本体100a,以减少手写笔100b遗失的可能性;并且,还可以对手写笔100b进行保护,尤其是对于笔尖100b-1的保护,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手写笔100b在非使用状态下自桌面等较高位置处的掉落,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手写笔100b的损坏。
以触控部件为显示屏12作为示例,根据设备主体100a的结构形式差异,显示屏12的安装位置可以存在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a具备可折叠的功能,在使用时,通过对设备主体100a进行折叠,用户可方便地调整设备主体100a的姿态,以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使用体验。在该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a可以包括若干折叠部,各折叠部中,相邻的两个折叠部可以相对转动,以便调整相邻的两个折叠部之间的夹角。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折叠部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只要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即可。
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100a可以包括两个折叠部,两个折叠部分别为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能够相对地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图2中设备主体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简图,图5为第二转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第一折叠部1可以包括框架14,显示屏12可以安装于该框架14,并且,该框架14可以配置有第一转接部13。第一转接部13和框架1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者,第一转接部13和框架14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再进行组装,具体的组装方式包括焊接、熔接、锁螺钉连接、铆接等。第一转接部13可以配置有转轴11;第一转接部13和转轴11之间的安装方式不作限定,具体可以为焊接、铆接等。
第二折叠部2配置有第二转接部26,第二转接部26具体可以是通过焊接、锁螺钉连接、铆接等方式装配于底板2b。第一折叠部1可以通过转轴11插接于第二转接部26,并能够绕转轴11的中轴线相对第一折叠部2进行转动。
详细地,如图5所示,第二转接部26可以包括转接筒261和转接块262,转接块262可用于和底板2b进行安装固定,转接筒261设置有断缝261a,转轴11可以插接于转接筒261内。断缝261a的设置,使得转接筒261和转轴11能够以一定程度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这样,既可以使得第一折叠部1能够相对第二折叠部2进行转动,又可以方便地固定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夹角,使得第一折叠部1能够转动、并停留在任意的角度下。
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中可以仅一者配置有显示屏12,此时,设备主体100a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翻盖手机等;显示屏12可以仅配置于第一折叠部1,第一折叠部1可以作为显示部件;第二折叠部2可以包括上盖2a和底板2b,上盖2a可以安装于底板2b,并围合形成安装腔室,该安装腔室内可以配置有处理器110、传感器模块180等部件,并且,上盖2a还可以设置有镂空结构(图中未示出),键盘、开机键等形式的操作按键可以自该镂空结构伸出,以便用户进行操作。
或者,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也可以均配置有显示屏12,此时,设备主体100a可以为折叠屏手机等;这种实施方式下,两个折叠部的显示屏12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两个折叠部的显示屏12为一体式结构时,显示屏12为柔性屏,显示屏12可以随两个折叠部的转动而发生变形。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a也可以不具备折叠功能,此时,设备主体100a可以为台式电脑、平板型电脑、直板手机等。
显示屏12可以设置于设备主体100a的正面,也可以设置于设备主体100a的背面,还可以在设备主体100a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设备主体100a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该设备主体100a时面向用户的一侧;设备主体100a的背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设备主体100a时背向用户的一侧。
以设置于设备主体100a的正面为例。就布置范围而言,显示屏12可以覆盖设备主体100a正面的所有区域,即可以形成全面屏的设备主体100a。或者,显示屏12也可以仅覆盖设备主体100a正面的局部区域,设备本体100a正面未设置显示屏12的区域可以配置有按键等形式人机操作元件,以便对设备主体100a进行操作。
具体地,可以是在设备主体100a设置收纳孔211a,在非使用状态下,手写笔100b可以收纳在收纳孔211a中。
如图4所示,设备主体100a可以配置有收纳筒21,收纳筒21的内部可以形成收纳孔211a,收纳筒21的筒壁可以将收纳孔211a和设备主体100a内的其他器件相隔离,以为手写笔100b提供相对独立的收纳空间。收纳筒21具有轴向外端部,该轴向外端部为收纳筒21的插入端部,手写笔100b可以自轴向外端部插入收纳筒21中。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设备主体100a直接钻孔,以形成上述的收纳孔211a。
请参考图6,图6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上盖2a可以设置有第一对位孔2a-1。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筒21的轴向外端部可以插接于该第一对位孔2a-1。此时,第一对位孔2a-1的形状可以与收纳筒21外壁面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相适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适配是指形状和尺寸的基本一致,例如,在收纳筒21外壁面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圆形时,第一对位孔2a-1也可以为圆形孔,并且,收纳筒21的外径和第一对位孔2a-1的内径可以基本一致。这样,在装配完成后,收纳筒21外壁面和第一对位孔2a-1内孔壁之间基本不存在径向缝隙,可提高设备本体100a的防尘性能;并且,设置有第一对位孔2a-1的上盖2a还可以对收纳筒21的轴向外端部进行支撑,可提高收纳筒21的装配稳定性;同时,由于上盖2a已经可以对收纳筒21进行支撑,设备本体100a内所设置的用于支撑收纳筒21的支撑部件就可以减少,这还能够节省安装腔室内的空间,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设备本体100a的结构,并有利于设备本体100a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筒21也可以不插接于该第一对位孔2a-1,此时,第一对位孔2a-1的形状可以与收纳筒21内壁面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相适配,第一对位孔2a-1可形成手写笔100b的插入口,手写笔100b可以自该第一对位孔2a-1插入收纳孔211a中。并且,收纳筒21的轴向外端部可以在收纳筒21的轴向上和上盖2a相抵,以消除收纳筒21和上盖2a在收纳筒21轴向上的缝隙,这样也可以提高设备本体100a的防尘性能。
请一并参考图7-图9,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连接部件在收纳位置时连接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部件在释放位置时连接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图9,电子设备100还设置有:连接机构22,包括第一弹性部件221和连接部件222,连接部件222设置于收纳孔211a,并能够在收纳孔211a内进行位移,以在释放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弹性部件221和连接部件222相作用,第一弹性部件221被配置为能够将连接部件222移动至释放位置;限位机构23,被配置为能够和位于收纳位置的连接部件222相作用,可将连接部件222维持在收纳位置;驱动机构24,被配置为能够解除限位机构23对连接部件222的限位。
手写笔100b可插接于收纳孔211a,并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件222,在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相连时,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可以同步进行位移,以便随连接部件222在释放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在连接部件222处于释放位置时,连接于连接部件222的手写笔100b的可以部分地暴露于收纳孔211a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手写笔100b的尾端部暴露于收纳孔211a外,为便于描述,以下将释放位置下手写笔100b暴露于收纳孔211a外的部分称之为暴露部分;用户可以对该暴露部分进行操作,以解除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的连接关系,进而可将手写笔100b自收纳孔211a中取出;或者,用户也可以对该暴露部分进行操作,以将手写笔100b连接于连接部件222。在收纳位置下,连接于连接部件222的手写笔100b可以位于收纳孔211a内,以完成收纳。
在常规状态下,也即手写笔100b未被收纳的状态下,连接部件222可以处于释放位置。当需要对手写笔100b进行收纳时,可以将手写笔100b插入收纳孔211a,并通过操作暴露部分、以对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进行连接,然后可以手动推动暴露部分,以使得手写笔100b可以进一步地深入收纳孔211a内,并将连接部件222移动至收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性部件221可以提供弹性阻尼,用户可以具有相对较佳的操作手感,并且,第一弹性部件221可以积聚弹性势能;在连接部件222移动至收纳位置时,限位机构23可以对连接部件222进行限位,以将连接部件222维持在收纳位置下,和连接部件222相连的手写笔100b可以位于收纳孔211a内,进而完成手写笔100b的收纳。当需要对手写笔100b进行释放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24来解除限位机构23对于连接部件222的限位,此时,第一弹性部件221可以对连接部件222产生驱动力,以驱使连接部件222移动至释放位置,手写笔100b的暴露部分可以暴露于收纳孔211a的外侧,用户可以操作该暴露部分,以解除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之间的连接关系,此时,手写笔100b可以被取出。
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的技术目的即可。例如,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之间可以采用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接等各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以磁吸连接作为示例,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配置有磁性件,该磁性件具体可以为铁氧体磁铁等,使得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可以进行磁吸合。采用这种方案,手写笔100b以及连接部件222无需配置螺纹、卡扣等形式的连接结构,手写笔100b以及连接部件222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对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可以均设置有磁性件,此时,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之间的磁吸力可以较强,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于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的磁性件的磁极需要相反,即一者可以为N极、另一者可以为S极。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中也可以仅一者设置为磁性件,此时,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中的另一者的至少局部可以采用能够被磁性件吸合的铁磁材料制备,如碳钢、铁素体不锈钢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手写笔100b和连接部件222能够磁吸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磁性件的使用数量,进而可以减少磁干扰,并有利于降低设备本体100a的制备成本。作为一种示例性的说明,手写笔100b可以设置有磁性件,连接部件222可以采用上述的铁磁材料制备;如此设置,当手写笔100b自收纳孔211a取出后,手写笔100b仍可以依靠磁性件的磁吸力吸附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位置处或者其他设备上,手写笔100b的固定存放形式可以更为多样化,并且,在手写笔100b取出后,连接部件222基本不存在磁干扰现象,有利于保证设备本体100内部其他器件的正常工作。
实际应用中,可以调整收纳筒211的材质,以使得收纳筒211能够具备磁屏蔽的功能。例如,收纳筒211可以为金属部件,或者,收纳筒211可以为内嵌网状金属件、板状金属件的注塑部件等。
请继续参考图8,在附图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2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限位头222a和连接头222b;第一弹性部件221和连接头222b均可以位于收纳孔211a内,这样,连接机构22相当于是集成装配于收纳筒21,能够提高设备的集成度,以利于连接机构22的安装,并且,收纳孔211a可以对连接头222b的位移进行导向,以保证连接部件222的位移方向;第一弹性部件221的一端可以和收纳筒21相抵,另一端可以和连接头222b相抵;限位机构23则可以位于收纳孔211a的外侧,以方便限位机构23的安装,处于收纳位置下的限位头222a也可以位于收纳孔211a的外侧,以便和限位部件231进行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221也可以至少局部位于收纳孔211a的外侧,限位机构23也可以设置在收纳孔211a内。
在连接部件222自释放位置移动收纳位置时,即自图9中状态切换至图8中状态时,第一弹性部件221可以被压缩,以积聚弹性势能。在限位机构23对于限位头222a的限位解除时,如图9所示,第一弹性部件221所积聚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以自动地驱使连接部件222切换至释放位置。
收纳筒21可以包括筒身211,第一弹性部件221远离连接头222b的一端可以是和筒身211相抵。具体来讲,筒身211的内壁面可以设置第一抵接部212,第一抵接部212可以和第一弹性部件221远离连接头222b的一端相抵。
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抵接部212在筒身211轴向上的安装位置,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附图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抵接部212可以是位于筒身211的轴向端部,此时,第一抵接部212可以作为收纳筒21的端部件而存在,相对于前述轴向外端部的定义,第一抵接部212相当于是位于收纳筒21的轴向内端部,如此,整个筒身211均可用于连接机构22的装配以及手写笔100b的收纳,筒身211的利用率可以较高。
第一抵接部212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够实现对于第一弹性部件221的轴向抵接限位即可。例如,该第一抵接部212可以为一体式的环形板,以方便加工;或者,该第一抵接部212还可以包括分体式的若干分部,各分部可以在环绕筒身211的中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抵接部212和筒身211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二者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再通过焊接、铆接、锁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第一抵接部212可实现连接机构22轴向一端的限位,以图8和图9为视角,即实现连接机构22上端的限位,能够避免连接机构22自上端从收纳筒21中脱出。除此之外,收纳筒2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抵接部,用于实现连接机构22轴向另一端的限位,事实上,第二抵接部还可以对连接部件222的收纳位置进行限定。第二抵接部的结构形式同样可以是多样的,具体可以参照第一抵接部212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若第一抵接部212和筒身211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连接机构22则只能够自下而上(以图8和图9为视角)进行装配;为避免造成干涉,第二抵接部和筒身211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例如,第二抵接部可以为卡簧214,筒身21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环槽,具体安装时,可以先对连接机构22进行安装,然后再对卡簧214进行安装,以形成限位。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抵接部212和筒身211设置为分体式结构,此时,第二抵接部可以和筒身211一体成型。
请参考图10,图10为图9中收纳筒以及连接机构的变形方案。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收纳筒21设置为分体式结构。详细地,如图10所示,收纳筒21可以包括第一分段211b和第二分段211c,第一分段211b可以包括前述的第一抵接部212,连接机构22可以安装于第一分段211b,第二分段211c可以装配于第一分段211b的内侧;此种实施方式下,第二分段211c可以作为上述的第二抵接部,用于和第一抵接部212相配合,以限定连接机构22的轴向安装位置。
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分段211b和第二分段211c的连接方式,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是能够满足连接的可靠性要求即可,例如,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卡接、铆接、粘结等各种连接方式;实际应用中,若需要具备可拆卸的特性,第一分段211b和第二分段211c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
具体实践中,还可以将第一弹性部件221的两端分别和第一抵接部212、连接部件222相连,例如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对第一弹性部件221的两端进行固定,这样,第一弹性部件221可以构建连接部件222和收纳筒21的连接关系,连接机构22也不易自收纳筒21脱出。
请继续参考图8,第一抵接部212可以围合形成过孔213,连接部222的限位头222a可以自该过孔213伸出收纳孔211a。
具体实践中,还可以对过孔213的尺寸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将过孔213的尺寸做的较小,使得第一抵接部213还可以限制限位头222a的向下移动,这样,也可以防止连接机构22自收纳孔211a内脱出。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案时,需要将限位头222a和连接杆222c设置为分体式结构,或者,将第一抵接部212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以避免产生安装上的干涉。
连接部件222还可以包括连接杆222c,连接杆222c为过渡件,用于连接限位头222a和连接头222b,以便调整限位头222a和连接头222b的间距,使得限位头222a能够和限位部件231进行限位配合。连接杆222c可以自过孔213穿过。
第一弹性部件221具体可以为弹簧,弹簧具有较佳的弹性形变能力,且种类较多,获取相对容易,可较好地适应于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22的自动复位的应用场景中。详细而言,如图8和图9所示,弹簧可以外套装配于连接杆222c,此时,连接杆222c还可以充当导向件,能够对弹簧的变形方向进行引导,并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弹簧发生沿径向的窜动,有利于提高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221也可以为其他的弹性元件,如波纹管、或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备的弹性体等,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即可。
结合图8和图9,限位机构23可以包括限位部件231和第二弹性部件232,限位部件231具有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第二弹性部件232被配置为能够将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限位位置;在限位位置下,限位部件231和位于收纳位置的连接部件222形成限位,以将连接部件222限定在收纳位置。第二弹性部件232的种类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弹性部件221,在此不做重复性的说明。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机构24可以使得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避让位置,以解除对于连接部件222的限位,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弹性部件232可以积聚弹性势能;当作用于限位部件231的其他外力消失时,第二弹性部件232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进而驱使限位部件231自动回复至限位位置。
由于第二弹性部件232的存在,驱动机构24只需要能够实现将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避让位置即可,对于驱动机构24的驱动要求可以相对较低,驱动机构24的结构形式也可以相对简单。并且,当连接部件222移动至收纳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232可以驱使限位部件231自动动作,自动地实现对于连接部件222的限位,手写笔100b的收纳操作也可以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机构23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的第二弹性部件232,此时,驱动机构24需要实现限位部件231在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的双向位移。具体而言,驱动机构24可以具有驱动部件241,驱动部件241可以直接和限位部件231相连,这样,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的过程中,即可以同步地实现限位部件231的位移。
限位机构23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部件233,用于导引限位部件231的移动方向,可提高限位部件231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导向部件233的结构形式可以存在较多的选择,例如,第一导向部件233可以为设置于底板2b的导轨,此时,限位部件231可以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滑动结构,如滑块等,限位部件231可以通过该滑动结构与导轨形成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滑动导向。在附图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导向部件233可以呈筒状,为便于描述,可以将呈筒状的第一导向部件233称之为第一导向筒,限位部件231可以插接装配于第一导向筒,第一导向筒的内壁可以对限位部件231进行滑动导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23还可以包括限位盖234,限位盖234位于第一导向筒的轴向一端。限位盖234可以为单独制造的部件,然后可以通过锁螺钉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一导向筒;或者,限位盖234和第一导向筒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限位部件231可以自第一导向筒的轴向另一端插入,第二弹性部件232可以设置在限位部件231和限位盖234之间,此时,第一导向筒还可以充当第二弹性部件232的导向件,用于导引第二弹性部件232的变形方向,可较大程度地避免第二弹性部件232的径向窜动,进而可提高第二弹性部件232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限位部件231的移动方向和收纳孔211a的轴向可以呈夹角设置,以便对限位头222a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件231的移动方向和收纳孔211a的轴向可以呈90度的夹角,这种实施例具体可以参见图8和图9。
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24可以直接对限位头222a产生作用力,然后由限位头222a对限位部件231产生作用力,以控制限位部件231自限位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这种实施方式下,驱动机构24对于限位部件231的作用是间接的。在限位头222a和限位部件231相脱离后,第二弹性部件232所积聚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以将限位部件231再次移动至限位位置,实现复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头222a和限位部件231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有导向面,以便导引连接部件222以及限位部件231的位移。
为便于描述,可以将连接部件222自释放位置(图9中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图8中位置)的位移方向称之为第一方向,并将连接部件222自收纳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位移方向称之为第二方向。在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指朝上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朝下的方向。
设置于限位头222a的导向面可以称之为第一导向面222a-1,设置于限位部件231的导向面可以称之为第二导向面231a。第一导向面222a-1、第二导向面231a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导向功能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导向面222a-1可以为球面,这样,限位头222a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均可以具有导向面,能够方便限位头222a在第一方向上以及第二方向上越过限位部件231;第二导向面231a可以为圆锥面或者圆台面,这样,无论限位头222a是自第一方向和限位部件231相接触,亦或是限位头222a自第二方向和限位部件231相接触,限位部件231均具有导向面,更有利于保证限位部件231在限位头222a作用下的位移。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面222a-1和第二导向面231a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导向面222a-1可以为锥面,第二导向面231a可以为球形面,或者,两个导向面也可以设计为导向平面。
在连接部件222自释放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的过程中,即自图9中位置切换至图8中位置的过程中,借助用户对于手写笔100b暴露部分所施加的推力,限位头222a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位移,第一导向面222a-1可以和第二导向面231a相接触,并迫使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避让位置,直至限位头222a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越过限位部件231;然后,在第二弹性部件232的作用下,限位部件231可以回复至限位位置,从而可以对限位头222a形成限位,以将连接部件222维持在收纳位置。此时,虽然第一弹性部件221具有驱使连接部件222朝向第二方向进行位移的弹性力,但该弹性力不足以迫使限位部件231进行位移,限位状态不会被解除。
在连接部件222自收纳位置切换至释放位置的过程中,即自图8中位置切换至图9中位置的过程中,可以由驱动机构24对限位头222a施加作用力,限位头222a可以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移,第一导向面222a-1可以和第二导向面231a相接触,并迫使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避让位置,直至限位头222a可以在第二方向上越过限位部件231;然后,在第一弹性部件221的作用下,连接部件222可以移动至释放位置,手写笔100b可以局部暴露于收纳孔211a的外侧。
限位机构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图8和图9示出了包括两个限位机构23的方案,两限位机构23可以相对设置。
在上述关于限位机构23的描述中,主要是以限位部件231进行直线位移为例进行说明,事实上,限位部件231也可以进行旋转位移,以在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此时,第二弹性部件232可以采用扭簧。
驱动机构24可以包括驱动部件241,驱动部件241被配置为能够和限位头222a相作用,以使得限位头222a能够推动限位部件231移动至避让位置。限位头222a自收纳位置移动至使得限位部件231切换至避让位置的位移量为第一位移量,限位头222a自收纳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位移量为第二位移量,可以知晓,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并不相同。
驱动部件241可以仅完成上述的第一位移量,然后可以借助第一弹性部件221进一步地驱使连接部件222移动至释放位置。这种实施方式下,驱动部件241和连接部件222之间为抵接接触。
或者,驱动部件241也可以完成上述的第二位移量,即可以由驱动部件241驱使连接部件222自收纳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这样,还可以省去第一弹性部件221。在一种方案中,驱动部件241与连接部件222之间可以为抵接接触,此时,驱动部件241只能够实现连接部件222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即只能够将连接部件222自收纳位置切换为释放位置,连接部件222自释放位置切换为收纳位置的驱动力可以借助人工推动完成。在另一种方案中,驱动部件241和连接部件222之间可以为机械连接,此时,驱动部件241可以实现连接部件22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在需要对手写笔100b进行收纳时,直接控制驱动部件241即可,无需再对手写笔100b进行推动,操作可以更为简单。
驱动部件241和限位头222a相作用的过程中,驱动部件241输出的位移形式可以为旋转位移,也可以为直线位移。
在附图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24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向部件242,用于导引驱动部件241的移动方向,可提高驱动部件241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驱动部件241可以对外输出直线位移。第二导向部件242的结构形式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导向部件233。在附图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导向部件242可以呈筒状,为便于描述,可以将筒状的第二导向部件242称之为第二导向筒,驱动部件241可以插接装配于第二导向筒。
第二导向筒的布置方向在此不作限定,只要驱动部件241能够限位头222a相作用即可。在图8和图9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筒的轴向可以和收纳筒21的轴向相垂直。
驱动部件241的操作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以下本申请实施例将结合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对驱动部件241所可能存在的几种操作方式进行一一说明。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241可以为手动操作部件,此时,用户需要手动操作驱动部件241,以驱使驱动部件241进行动作。在一些方案中,结合图2和图6,上盖2a可以设置有第二对位孔2a-2,驱动部件241可以伸入该第二对位孔2a-2中;驱动部件241可以局部自第二对位孔2a-2伸出,以形成伸出部分,通过该伸出部分可以对驱动部件241进行操作。或者,驱动部件241的轴向外端面也可以和上盖2a的外壁面相对齐,如图8所示,图8中的双点划线表征上盖2a的外轮廓;这样,设备本体100a的外部结构相对平整,在非手指按压的状态下,驱动部件241不易被触碰到,还有利于对驱动部件241进行保护,并能够保证手写笔100b状态的稳定性,以避免手写笔100b被误释放。
并且,驱动机构24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部件243,第三弹性部件243被配置为能够驱使驱动部件241远离连接部件222。第三弹性部件243的种类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弹性部件221,在此不做赘述。
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指等对驱动部件241进行按压,使得驱动部件241可以相对地靠近并解除限位头222a,进而驱使限位头222a沿第二方向进行位移。在这个过程中第三弹性部件243可以提供弹性阻尼,以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并且,第三弹性部件243可以集聚弹性势能,在作用于驱动部件241的外力消失时,第三弹性部件243所积聚的弹性势能可以释放,以驱使驱动部件241进行复位。
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为避免驱动部件241和第二导向部件242之间产生装配干涉,可以将驱动部件241设置为分体式的两个分部(图中未标注),两个分部可以分别自两个不同的方向装配于第二导向部件242,然后两个分部再进行连接。两个分部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螺纹连接、铆接、卡接等。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对于具备折叠功能的设备主体100a,第一折叠部1配置有转轴11,转轴11可以随第一折叠部1一同进行转动,能够向外输出旋转驱动力。基于此,可以将转轴11和驱动部件241传动连接,进而可以由转轴11来驱使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
根据驱动部件241所需要的位移形式不同,转轴11和驱动部件241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传动机构。在驱动部件241所需要的位移形式为旋转位移时,驱动部件241可以直接安装于转轴11,进而直接在转轴1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必要时,也可以搭配齿轮、链轮、带轮等形式的传动结构,以便调整转轴11和驱动部件241之间的传动比。在驱动部件241所需要的位移形式为直线位移时,则可以设置齿轮齿条结构、丝杠结构等形式的位移转换结构,以将转轴11所直接输出旋转位移转换为所需要的直线位移。
请参照图11,图11为转轴和驱动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如图11所示,转轴11可以设置有传动齿111a,驱动部件241设置有齿条241a,传动齿111a能够和齿条241a相啮合。如此设置,在转轴1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齿111a和齿条241a的传动配合,配置有齿条241a的驱动部件241能够进行直线位移。这种方案中,底板2b可以设置有滑轨等形式的导向结构,用于导引驱动部件241的位移方向。
传动齿111a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可以不作限定。
在一些方案中,如图11所示,传动齿111a可以仅分布于转轴11的周向上的局部位置,此时,只有在转轴11转动至传动齿111a可以和齿条241a相啮合时,转轴11才能够带动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
详细而言,可以预设设定角度,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夹角小于设定角度时,传动齿111a可以不和齿条241a相啮合,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设定角度时,传动齿111a和齿条241a相啮合;设定角度的具体值在此不作限定。以设备本体100a是笔记本电脑作为示例,即只有在笔记本电脑打开到大于或者等于上述的设定角度后,传动齿111a才能够和齿条241a相啮合,这样,驱动部件241无需产生过大的位移量,有利于节省安装腔室的内部空间。
在另一些方案中,转动轴11的周向上可以均匀分布有上述的各传动齿111a,这样,转动轴11在转动时,可以直接带动驱动部件241进行动作。
传动齿111a可以是直接在转轴11上进行加工,或者,也可以是配置带有传动齿111a的传动轮111。以后者中的方案作为示例,传动轮111可以安装于转轴11,并能够和转轴11通过进行转动,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为键连接、非圆形的轴(如方轴)连接等。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4还可以包括动力部244,动力部244具体可以为电机等,动力部244和驱动部件241传动连接,用于驱使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根据驱动部件241所需要的位移形式,动力部244和驱动部件241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传动结构,具体可以参照前述转轴11和驱动部件241之间的传动结构进行设置。
请参考图12,图12为信号发生部、动力部和驱动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如图12所示,动力部244可以配置有动力轴244a,动力轴244a可以安装有动力轮244b,动力轮244b可以带动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
基于上述动力部244的设置,设备主体100a还可以设置有信号发生部25,信号发生部25可以和动力部244信号连接,具体可以是和通过处理器100和动力部244进行信号连接,以用于控制信号发生部25的启停,进而可以控制驱动部件241进行动作。
信号发生部25具体可以为按键,此时,信号发生部25需要有暴露于设备主体100a的部分,以便对其进行操作。
或者,信号发生部25也可以集成在设备主体100a内部,此时,可以设备主体100a预置特定的软件控制程序,用户可以打开该软件控制程序,以通过该软件控制程序向信号发生部25发出控制指令,这样,也可以实现对于信号发生部25的控制。
可以理解,动力部244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上述的电机,在设备主体100a为服务器等设备时,动力部244也可以为气缸、液压油缸等,其同样能够输出驱动部件241所需要的直线位移和旋转位移。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00a)和手写笔(100b),所述设备主体(100a)设置有收纳孔(211a),所述设备主体(100a)还包括:
连接机构(22),包括连接部件(222),所述连接部件(222)设置于所述收纳孔(211a),所述连接部件(222)能够在所述收纳孔(211a)内进行位移,以在释放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限位机构(23),用于对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所述连接部件(222)进行限位,以将所述连接部件(222)维持在所述收纳位置;
驱动机构(24),用于解除所述限位机构(23)对所述连接部件(222)的限位;
所述手写笔(100b)能够和所述连接部件(222)可拆卸连接,当所述连接部件(222)维持在所述收纳位置时,和所述连接部件(222)相连的所述手写笔(100b)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孔(211a)内,当所述连接部件(222)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和所述连接部件(222)相连的所述手写笔(100b)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收纳孔(211a)外;
所述限位机构(23)包括限位部件(231)和第二弹性部件(232),所述限位部件(231)具有限位位置和避让位置,并能够在所述限位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32)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限位部件(231)由所述避让位置移动至所述限位位置;在所述限位位置下,所述限位部件(231)对所述连接部件(222)进行限位,以将所述连接部件(222)限定在所述收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2)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221),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和所述连接部件(222)相作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连接部件(222)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222)包括相连接的限位头(222a)和连接头(222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和所述连接头(222b)均位于所述收纳孔(211a)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和所述连接头(222b)相作用,所述限位机构(23)位于所述收纳孔(211a)的外侧;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限位头(222a)位于所述收纳孔(211a)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a)包括收纳筒(21),所述收纳筒(21)包括筒身(211),所述筒身(21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12),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设置在所述连接头(222b)和所述第一抵接部(2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a)包括收纳筒(21),所述收纳筒(21)包括筒身(211),所述筒身(21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被配置为能够和所述连接头(222b)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的一端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222)还包括连接杆(222c),所述连接杆(222c)连接所述限位头(222a)和所述连接头(222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21)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2c)。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3)还包括第一导向部件(233),用于导引所述限位部件(231)的移动方向,所述限位部件(231)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收纳孔(211a)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233)呈筒状,所述限位部件(231)插接装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2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3)还包括限位盖(234),所述限位盖(234)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233)的一端,所述限位部件(231)被配置为能够自所述第一导向部件(233)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233),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3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件(231)和所述限位盖(23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222a)和所述限位部件(23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导向面,所述限位头(222a)被配置为能够驱使所述限位部件(231)自所述限位位置移动至所述避让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222a)的所述导向面为球形面,所述限位部件(231)的所述导向面为圆锥面或者圆台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驱动部件(241),所述驱动部件(241)被配置为能够和所述连接部件(222)相作用,以通过所述连接部件(222)将所述限位部件(231)驱动至所述避让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4)还包括第二导向部件(242),用于导引所述驱动部件(241)的移动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242)呈筒状,所述驱动部件(241)插接装配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242)。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241)为手动操作部件,所述驱动部件(241)被配置为能够局部暴露于所述设备主体(100a)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机构(24)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243),所述第三弹性部件(243)被配置为能够驱使所述驱动部件(241)远离所述连接部件(222)。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a)包括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所述第一折叠部(1)配置有转轴(11),所述第一折叠部(1)能够绕所述转轴(11)的中轴线相对所述第二折叠部(2)进行转动,所述转轴(11)和所述驱动部件(241)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设置有传动齿(111a),所述驱动部件(241)设置有齿条(241a),所述传动齿(111a)能够和所述齿条(241a)相啮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111a)分布于所述转轴(11)的周向上的局部位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部(1)和所述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设定角度时,所述传动齿(111a)和所述齿条(241a)相啮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具有显示屏(12),所述第二折叠部(2)具有所述收纳孔(211a)。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4)还包括动力部(244),所述动力部(244)和所述驱动部件(241)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驱动部件(241)进行位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a)设置有信号发生部(25),所述信号发生部(25)和所述动力部(244)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部(244)的启停。
2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222)和所述手写笔(100b)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磁性件,所述连接部件(222)和所述手写笔(100b)磁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9566.3A CN116048287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9566.3A CN116048287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48287A CN116048287A (zh) | 2023-05-02 |
CN116048287B true CN116048287B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611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9566.3A Active CN116048287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482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65238B (zh) * | 2023-12-11 | 2024-12-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6490A (zh) * | 2006-01-24 | 2009-01-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笔单元和电子设备 |
CN201266357Y (zh) * | 2008-09-10 | 2009-07-01 | 伟成工业有限公司 | 插槽二次弹跳构造 |
JP2013222250A (ja) * | 2012-04-13 | 2013-10-28 | Nec Saitama Ltd | タッチペン、電子機器 |
CN103576922A (zh) * | 2012-08-02 | 2014-02-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触控笔及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设备 |
CN107533383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JP2018073051A (ja) * | 2016-10-27 | 2018-05-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ペン型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KR20190137382A (ko) * | 2018-06-01 | 2019-12-11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펜심 홀드 장치 및 그가 적용된 전자펜 |
CN110825170A (zh) * | 2019-11-07 | 2020-02-21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配合手写笔插放的装置及具有手写笔插放功能的设备 |
CN210895383U (zh) * | 2020-03-07 | 2020-06-30 | 成都师范学院 | 一种便携式翻译机触控笔的连接结构 |
WO2021115334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3721772A (zh) * | 2021-08-05 | 2021-11-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7-11 CN CN202210809566.3A patent/CN1160482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6490A (zh) * | 2006-01-24 | 2009-01-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笔单元和电子设备 |
CN201266357Y (zh) * | 2008-09-10 | 2009-07-01 | 伟成工业有限公司 | 插槽二次弹跳构造 |
JP2013222250A (ja) * | 2012-04-13 | 2013-10-28 | Nec Saitama Ltd | タッチペン、電子機器 |
CN103576922A (zh) * | 2012-08-02 | 2014-02-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触控笔及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设备 |
CN107533383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 |
JP2018073051A (ja) * | 2016-10-27 | 2018-05-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ペン型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KR20190137382A (ko) * | 2018-06-01 | 2019-12-11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펜심 홀드 장치 및 그가 적용된 전자펜 |
CN110825170A (zh) * | 2019-11-07 | 2020-02-21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配合手写笔插放的装置及具有手写笔插放功能的设备 |
WO2021115334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10895383U (zh) * | 2020-03-07 | 2020-06-30 | 成都师范学院 | 一种便携式翻译机触控笔的连接结构 |
CN113721772A (zh) * | 2021-08-05 | 2021-11-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48287A (zh) | 2023-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026210A1 (en) | Configurable Input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 |
US2002004285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ed with an input means | |
US9665187B2 (en) | Color input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kit | |
EP2645681B1 (en) | Adapter for Connecting Mobile Terminals | |
WO2022105784A1 (zh) | 触控笔、电子设备、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JP6095736B2 (ja) | 電子デバイスシステム、電子デバイス用カバー、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 |
CN204406366U (zh) | 具有触控按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
CN116048287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4317483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上的光标位置控制及操作方法 | |
US9280178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xpanding platform thereof | |
CN203759611U (zh) |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连接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 | |
KR20110113243A (ko) | 이동 단말기 | |
CN103561135B (zh) | 狭长形双屏智能手机 | |
US20230038885A1 (en) |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put system | |
CN203338321U (zh) | 移动终端 | |
US2015013869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lding element | |
CN202696688U (zh) | 一种手机 | |
CN101872218A (zh) | 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及输入讯号传递方法 | |
CN1746833A (zh) | 显示型鼠标 | |
CN203734721U (zh) | 多功能游戏手柄 | |
WO2019223321A1 (zh) | 一种智能键盘及操作方法 | |
CN212460436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3117026A (zh) | 具有实体按键的显示装置 | |
CN207020651U (zh) | 触控屏与触控笔组合装置 | |
CN201796323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