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986A - 钻头 - Google Patents
钻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33986A CN116033986A CN202180052038.1A CN202180052038A CN116033986A CN 116033986 A CN116033986 A CN 116033986A CN 202180052038 A CN202180052038 A CN 202180052038A CN 116033986 A CN116033986 A CN 116033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ght line
- central axis
- drill
- sharpening
- relie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51/02—Twist dri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08—Side or plan views of cutting edges
- B23B2251/082—Curved cutting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08—Side or plan views of cutting edges
- B23B2251/085—Dis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utting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18—Configuration of the drill point
- B23B2251/182—Web thin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44—Margins, i.e. the narrow portion of the land which is not cut away to provide clearance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44—Margins, i.e. the narrow portion of the land which is not cut away to provide clearance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 B23B2251/443—Double margin dri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51/06—Drills with lubricating or cool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钻头是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钻头,该钻头具有前倾面、后隙面和修磨面。后隙面与前倾面相连。修磨面与前倾面及后隙面各自相连。前倾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修磨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与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修磨部和与第1修磨部相连的第2修磨部。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弯曲。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且与第1修磨部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以及第1修磨部和第2修磨部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头。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9-181615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具有圆弧状的修磨切刃的钻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816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钻头是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钻头,该钻头具有前倾面、后隙面和修磨面。后隙面与前倾面相连。修磨面与前倾面及后隙面各自相连。前倾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修磨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与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修磨部和与第1修磨部相连的第2修磨部。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弯曲。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且与第1修磨部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以及第1修磨部和第2修磨部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本发明所涉及的钻头是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钻头,该钻头具有前倾面、后隙面和修磨面。后隙面与前倾面相连。修磨面与前倾面及后隙面各自相连。前倾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修磨面和后隙面的棱线包含与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修磨部和与第1修磨部相连的第2修磨部。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弯曲。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且与第1修磨部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以及第1修磨部和第2修磨部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第2修磨部的曲率半径为外侧切刃的外侧端部和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在沿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和第1直线的距离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前端附近的结构的斜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区域IV的放大正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区域V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及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的结构进行比较的旋转投影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样本1的钻头及样本2的钻头的孔位置度的图。
图15是表示样本1的钻头及样本2的钻头的切削阻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孔位置度的钻头。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孔位置度的钻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
(1)本发明所涉及的钻头100是绕中心轴X进行旋转的钻头100,该钻头100具有前倾面1、后隙面2和修磨面3。后隙面2与前倾面1相连。修磨面3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前倾面1和后隙面2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40。修磨面3和后隙面2的棱线包含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修磨部31和与第1修磨部31相连的第2修磨部3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32弯曲。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X且与第1修磨部31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A1,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A1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A2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31以及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A2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2)根据上述(1)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钻头100还具有外周面5和顶刃面4,该外周面5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该顶刃面4与外周面5、后隙面2及修磨面3各自相连。可以在外周面5设置有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刃带51和与第1刃带51向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5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直线状。
(4)根据上述(3)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在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孔7。
(5)根据上述(3)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以将边界线6截断的方式设置有冷却孔7。
(6)根据上述(1)或(2)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钻头100还具有外周面5和顶刃面4,该外周面5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该顶刃面4与外周面5、后隙面2及修磨面3各自相连。可以在外周面5设置有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刃带51和与第1刃带51向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5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曲线状。
(7)根据上述(6)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在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孔7。
(8)根据上述(6)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以将边界线6截断的方式设置有冷却孔7。
(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涉及的钻头100,也可以是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
(10)本发明所涉及的钻头100是绕中心轴X进行旋转的钻头100,该钻头100具有前倾面1、后隙面2和修磨面3。后隙面2与前倾面1相连。修磨面3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前倾面1和后隙面2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40。修磨面3和后隙面2的棱线包含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修磨部31和与第1修磨部31相连的第2修磨部3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32弯曲。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X且与第1修磨部31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A1,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A1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A2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3以及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A2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下面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参照标号,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具有前端101、后端102、前倾面1、后隙面2、外周面5、出屑槽14和柄部13。钻头100能够绕中心轴X旋转。钻头100的前端101是与被切削材料相对的部分。钻头100的后端102是与使钻头100旋转的工具相对的部分。柄部13是安装于使钻头100旋转的工具的部分。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后端102位于前端101的相反侧。中心轴X穿过前端101和后端102。沿中心轴X的方向是轴向。相对于轴向垂直的方向是径向。在本说明书中,将从前端101朝向后端102的方向称为轴向的后方。相反地,将从后端102朝向前端101的方向称为轴向的前方。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前端101附近的结构的斜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后隙面2与前倾面1相连。前倾面1和后隙面2的棱线包含有外侧切刃40。修磨面3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在径向,修磨面3相对于前倾面1而位于中心轴X侧。修磨面3与横刃(chisel)15相连。前倾面1具有第1前倾面部11和第2前倾面部12。第1前倾面部11与第2前倾面部12相连。在径向,第1前倾面部11相对于第2前倾面部12而位于中心轴X侧。外周面5与前倾面1及后隙面2各自相连。第2前倾面部12例如是返回面。第2前倾面部12可以相对于第1前倾面部11向旋转方向后方倾斜。
修磨面3和后隙面2的棱线具有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第1修磨部31作为切刃起作用。第1修磨部31与外侧切刃40相连。在径向,第1修磨部31相对于外侧切刃40而位于中心轴X侧。第2修磨部32与第1修磨部31相连。在径向,第2修磨部32相对于第1修磨部31而位于中心轴X侧。第1修磨部31位于第2修磨部32和外侧切刃40之间。第2修磨部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切刃起作用。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在图3中,示出了沿从前端101朝向后端102的方向观察的钻头100的正面。如图3所示,外侧切刃40、第1修磨部31及第2修磨部32各自在相对于中心轴X而旋转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从另一观点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具有2片刀刃。外侧切刃40具有第1切刃41、第2切刃42和外侧端部43。第1切刃41与第1修磨部31相连。第2切刃42与第1切刃41相连。第2切刃42相对于第1切刃41而位于外周侧。第2切刃42构成外侧端部43。外侧端部43在外侧切刃40位于最外周侧。第1切刃41位于第1修磨部31和第2切刃42之间。
如图3所示,在正面观察时,第1切刃41可以是圆弧状。第1切刃41可以向旋转方向后方凹陷。在正面观察时,第2切刃42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圆弧状。后隙面2可以具有第1后隙面部21和第2后隙面部22。第1后隙面部21与外侧切刃40、第1修磨部31及第2修磨部32各自相连。第2后隙面部22与第1后隙面部21相连。第2后隙面部22相对于第1后隙面部2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第2后隙面部22也可以相对于第1后隙面部21倾斜。
如图2及图3所示,钻头100可以具有顶刃(heel)面4。顶刃面4例如与后隙面2及修磨面3各自相连。顶刃面4也可以与外周面5相连。顶刃面4相对于后隙面2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顶刃面4与第2后隙面部22相连。在钻头100的旋转方向,第2后隙面部22位于第1后隙面部21和顶刃面4之间。
如图3所示,可以在外周面5设置有第1刃带(margin)51和第2刃带52。第1刃带51与外侧切刃40相连。第2刃带52与第1刃带51分离。第2刃带52相对于第1刃带5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第1刃带51例如与第1后隙面部21相连。第2刃带52例如与第2后隙面部22相连。第2刃带52也可以与顶刃面4相连。
如图3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是曲线状。在钻头100可以设置有冷却孔7。冷却孔7可以设置为将后隙面2和顶刃面4的边界线6截断。边界线6具有第1顶刃部61和第2顶刃部62。第1顶刃部61与第2修磨部32相连。第2顶刃部62与外周面5相连。第2顶刃部62与第1顶刃部61分离。冷却孔7设置于第1顶刃部61和第2顶刃部62之间。
图4是图3的区域IV的放大正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为直线状,且第2修磨部32弯曲。在径向,第2修磨部32以向中心轴X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第2修磨部32例如为圆弧状。第2修磨部32与横刃15相连。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R可以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与钻头100的切刃的直径相对应。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R的下限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可以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10%以上,也可以为15%以上。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R的上限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可以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25%以下,也可以为20%以下。
如图4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穿过中心轴X且与第1修磨部31平行的直线是第1直线A1,且相对于第1直线A1垂直的直线是第2直线A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A2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第1边界33)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第2直线A2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在图4,比第1直线A1靠上侧且比第2直线A2靠右侧的区域是第1区域S1。比第1直线A1靠下侧且比第2直线A2靠右侧的区域是第2区域S2。比第1直线A1靠上侧且比第2直线A2靠左侧的区域是第3区域S3。比第1直线A1靠下侧且比第2直线A2靠左侧的区域是第4区域S4。第1修磨部31位于第2区域S2。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第1边界33)位于第2区域S2。后隙面2和顶刃面4的边界线6与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第2边界34)位于第3区域S3。
如图4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2修磨部32可以与第1直线A1及第2直线A2各自交叉。具体地说,可以与第1区域S1和第2区域S2的边界线交叉,且与第1区域S1和第3区域S3的边界线交叉。第2修磨部32位于第1区域S1、第2区域S2和第3区域S3。从另一观点而言,第2修磨部32具有位于第1区域S1的第2部分72、位于第2区域S2的第1部分71和位于第3区域S3的第3部分73。
第1部分71与第1修磨部31及第2部分72各自相连。第1部分71位于第1修磨部31和第2部分72之间。第2部分72与第1部分71及第3部分73各自相连。第2部分72位于第1部分71和第3部分73之间。第3部分73与第2部分72及边界线6各自相连。第3部分73位于第2部分72和边界线6之间。第2部分72与横刃15相连。
如图4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D例如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D的下限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可以为0.15mm以上,也可以为0.2mm以上。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D的上限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可以为0.95mm以下,也可以为0.9mm以下。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D是与第1直线A1垂直的方向的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
图5是图1的区域V的放大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冷却孔7的一部分在第2后隙面部22开口,冷却孔7的剩余部分在顶刃面4开口。从另一观点而言,冷却孔7设置在从第2后隙面部22到顶刃面4的范围。如图5所示,在相对于中心轴X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外侧切刃40相对于第1修磨部31而位于后端102侧。在相对于中心轴X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2切刃42部相对于第1切刃41部而位于后端102侧。在相对于中心轴X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边界线6相对于第2修磨部32而位于后端102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不同点在于,在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处设置有冷却孔7,关于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相同。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6所示的正面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3相对应。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图7所示的放大俯视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5相对应。
如图6及图7所示,冷却孔7位于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具体地说,冷却孔7设置于后隙面2。冷却孔7可以设置于第2后隙面部22,也可以设置于第1后隙面部21,也可以设置于第1后隙面部21和第2后隙面部22的边界。冷却孔7与顶刃面4分离。如图6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冷却孔7的形状可以是大致椭圆形。如图7所示,冷却孔7仅在后隙面2开口,在顶刃面4不开口。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不同点在于,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直线状,关于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相同。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8所示的正面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3相对应。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图9所示的放大俯视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5相对应。
如图8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直线状。如图9所示,冷却孔7可以设置在从第2后隙面部22遍及到顶刃面4的范围。冷却孔7将边界线6截断。边界线6具有第1顶刃部61和第2顶刃部62。如图8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顶刃部61及第2顶刃部62各自为直线状。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2顶刃部62的长度可以比第1顶刃部61的长度长。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进行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不同点在于,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直线状且在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处设置有冷却孔7,关于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相同。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10所示的正面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3相对应。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结构的放大俯视示意图。图11所示的放大俯视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图5相对应。
如图10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直线状。冷却孔7设置于与边界线6分离的位置。具体地说,冷却孔7设置于后隙面2。冷却孔7可以设置于第2后隙面部22,也可以设置于第1后隙面部21,也可以设置于第1后隙面部21和第2后隙面部22的边界。冷却孔7与顶刃面4分离。如图10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冷却孔7的形状可以为大致椭圆形。如图11所示,冷却孔7仅在后隙面2开口,在顶刃面4不开口。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的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具有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穿过中心轴X且与第1修磨部31平行的直线是第1直线A1,而且相对于第1直线A1垂直的直线是第2直线A2。如图12所示,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中心轴X且与第1修磨部31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A1,且将相对于第1直线A1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A2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31以及第1修磨部31和第2修磨部32的边界,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参照图4)。
图13是用于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及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的结构进行比较的旋转投影示意图。在图13中,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用实线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用虚线表示。如图13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的横刃15附近的宽度与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的横刃15附近的宽度相比变小。与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相比较,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能够使钻头100的前端部分尖锐。因此,与对比例所涉及的钻头200相比较,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能够在开孔加工中提高针对被切削材料的咬合性能。其结果,能够提高孔位置度。
另外,在第1修磨部31及外侧切刃40各自具有向旋转方向后方成为凹陷的曲线形状的情况下,第1修磨部31及外侧切刃40的边界附近尖锐。在该情况下,通过第1修磨部31切出的切屑和通过外侧切刃40切出的切屑被截断而分开产生。其结果,各个切屑的长度变长,切屑排出性恶化。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为直线状。与第1修磨部31及外侧切刃40各自具有向旋转方向后方凹陷的曲线形状的情况相比较,第1修磨部31及外侧切刃40的边界部的尖锐程度变小。在该情况下,通过第1修磨部31切出的切屑和通过外侧切刃40切出的切屑成为一体。其结果,能够抑制切屑的长度变长,因此切屑排出性提高。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可以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通过将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设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第2修磨部32的长度变得过短。其结果,能够抑制切削阻力增大。通过将第2修磨部32的曲率半径设为外侧切刃40的外侧端部43和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30%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2修磨部32附近的壁厚变得过薄。其结果,能够抑制钻头100的强度降低。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外周面5可以设置有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刃带51和与第1刃带51向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5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直线状。与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曲线状的情况相比较,在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直线状的情况下,无需进行曲线加工,因此顶刃面4的加工变得容易。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外周面5可以设置有与外侧切刃40相连的第1刃带51和与第1刃带51向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52。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可以为曲线状。与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较,在顶刃面4和后隙面2的边界线6为曲线状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第2刃带52的宽度。因此,在开孔加工中,能够从加工的初始阶段发挥通过第2刃带52实现的引导性能。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1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可以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通过将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设为0.001mm以上,从而能够在开孔加工中进一步提高针对被切削材料的咬合性能。通过将第1修磨部31和第1直线A1的距离设为1.0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1修磨部31的长度变得过短。
(样本准备)
首先,准备出样本1的钻头200及样本2的钻头100。样本1的钻头200为对比例。样本1的钻头200的结构如图12所示。在样本1的钻头2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样本2的钻头100为实施例。样本2的钻头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样本2的钻头100,在沿中心轴X的方向观察时,第1修磨部31相对于第1直线A1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
(评价条件)
接下来,使用样本1的钻头200及样本2的钻头100进行了对被切削材料的开孔加工。被切削材料设为是依照日本工业标准(JIS)H5302:2006的规定的Al-Si-Cu类压铸材料即ADC12。设备设为是立式加工中心(FANUC株式会社制ROBODRILLα-T14iFLa)。旋转速度设为80m/分钟及180m/分钟。进给量设为0.6mm/转及1.2mm/转。孔的深度设为30mm。使用内部供油。
(评价结果)
图14是表示样本1的钻头200及样本2的钻头100的孔位置度的图。在图14中,3个同心圆的中心是处于理论上准确的位置的点。孔位置度是以理论上准确的位置为中心,穿过实际形成的孔的中心位置的几何圆的直径。在图14中,用黑圆点表示的点是实际形成的孔的中心位置。黑圆点的位置与同心圆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孔位置度变得越大。孔位置度优选小。
如图14所示,在以相同的旋转速度及相同的进给量的条件进行了比较的情况下,样本2的钻头100的孔位置度小于样本1的钻头200的孔位置度。即,与样本1的钻头200相比较,样本2的钻头100确实能够提高孔位置度。
图15是表示样本1的钻头200及样本2的钻头100的切削阻力的图。在图15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切削阻力。实线及虚线各自示出了相对于推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切削阻力。实线示出了第1方向的切削阻力。虚线示出了第2方向的切削阻力。第1方向相对于第2方向正交。
如图15所示,在以相同的旋转速度及相同的进给量的条件进行了比较的情况下,样本2的钻头100的切削阻力小于样本1的钻头200的切削阻力。即,与样本1的钻头200相比较,样本2的钻头100确实能够减小切削阻力。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且并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的说明
1前倾面,2后隙面,3修磨面,4顶刃面,5外周面,6边界线,7冷却孔,11第1前倾面部,12第2前倾面部,13柄部,14出屑槽,15横刃,21第1后隙面部,22第2后隙面部,31第1修磨部,32第2修磨部,33第1边界,34第2边界,40外侧切刃,41第1切刃,42第2切刃,43外侧端部,51第1刃带,52第2刃带,61第1顶刃部,62第2顶刃部,71第1部分,72第2部分,73第3部分,100、200钻头,101前端,102后端,A1第1直线,A2第2直线,D距离,R曲率半径,S1第1区域,S2第2区域,S3第3区域,S4第4区域,X中心轴。
Claims (10)
1.一种钻头,其绕中心轴进行旋转,
该钻头具有:
前倾面;
后隙面,其与所述前倾面相连;以及
修磨面,其与所述前倾面及所述后隙面各自相连,
所述前倾面和所述后隙面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
所述修磨面和所述后隙面的棱线包含与所述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修磨部和与所述第1修磨部相连的第2修磨部,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修磨部为直线状,且所述第2修磨部弯曲,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所述中心轴且与所述第1修磨部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且将相对于所述第1直线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的情况下,所述第1修磨部以及所述第1修磨部和所述第2修磨部的边界,相对于所述第1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所述第2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其中,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修磨部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外侧切刃的外侧端部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头,其中,
所述钻头还具有外周面和顶刃面,该外周面与所述前倾面及所述后隙面各自相连,该顶刃面与所述外周面、所述后隙面及所述修磨面各自相连,
在所述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刃带和与所述第1刃带向所述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顶刃面和所述后隙面的边界线为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头,其中,
在与所述边界线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头,其中,
以将所述边界线截断的方式设置有冷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头,其中,
所述钻头还具有外周面和顶刃面,该外周面与所述前倾面及所述后隙面各自相连,该顶刃面与所述外周面、所述后隙面及所述修磨面各自相连,
在所述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刃带和与所述第1刃带向所述旋转方向后方分离的第2刃带,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顶刃面和所述后隙面的边界线为曲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头,其中,
在与所述边界线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冷却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头,其中,
以将所述边界线截断的方式设置有冷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钻头,其中,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修磨部和所述第1直线的距离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
10.一种钻头,其绕中心轴进行旋转,
该钻头具有:
前倾面;
后隙面,其与所述前倾面相连;以及
修磨面,其与所述前倾面及所述后隙面各自相连,
所述前倾面和所述后隙面的棱线包含外侧切刃,
所述修磨面和所述后隙面的棱线包含与所述外侧切刃相连的第1修磨部和与所述第1修磨部相连的第2修磨部,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修磨部为直线状,且所述第2修磨部弯曲,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将穿过所述中心轴且与所述第1修磨部平行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且将相对于所述第1直线垂直的直线设为第2直线的情况下,所述第1修磨部以及所述第1修磨部和所述第2修磨部的边界,相对于所述第1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且相对于所述第2直线而位于旋转方向前方,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修磨部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外侧切刃的外侧端部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5%以上30%以下,
在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修磨部和所述第1直线的距离为0.001mm以上1.0mm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1/002781 WO2022162774A1 (ja) | 2021-01-27 | 2021-01-27 | ドリ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3986A true CN116033986A (zh) | 2023-04-28 |
Family
ID=7919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52038.1A Pending CN116033986A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钻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51765B2 (zh) |
EP (1) | EP4286083A4 (zh) |
JP (2) | JP6985569B1 (zh) |
CN (1) | CN116033986A (zh) |
WO (1) | WO20221627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66527B2 (en) * | 2020-03-27 | 2024-01-09 | Mitsui Chemicals, Inc. |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 cured product, and dental product |
WO2024176439A1 (ja) * | 2023-02-24 | 2024-08-29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ドリル |
EP4484037A1 (en) * | 2023-06-30 | 2025-01-01 | AB Sandvik Coromant | Drill cutting head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322726A1 (en) * | 2008-01-15 | 2010-12-23 | Emuge-Werk Richard Glimpel Gmbh & Co. Kg | Drilling tool having point thinning |
WO2017137551A1 (de) * | 2016-02-11 | 2017-08-17 | MAPAL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Dr. Kress KG | Bohrwerkzeug |
US20170291229A1 (en) * | 2016-04-07 | 2017-10-12 | Mikron Tool Sa Agno | Machining Tool |
US20200030893A1 (en) * | 2016-10-07 | 2020-01-30 | MAPAL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Dr. Kress KG | Metal drilling tool |
JP2020023051A (ja) * | 2019-11-19 | 2020-02-13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ドリ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3516Y2 (ja) * | 1990-01-22 | 1997-01-29 | 東芝タンガロイ株式会社 | ツイストドリル |
JP3515167B2 (ja) | 1994-05-13 | 2004-04-05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ドリル |
KR950031335A (ko) | 1994-05-13 | 1995-12-18 | 아키모토 유우미 | 드릴 |
SE536296C2 (sv) | 2011-02-08 | 2013-08-06 |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 Borr med spånkanaler utformade för förbättrad spånevakuering |
WO2014175396A1 (ja) * | 2013-04-26 | 2014-10-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ドリ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JP2017164836A (ja) * | 2016-03-15 | 2017-09-21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ドリル |
JP6501374B1 (ja) * | 2018-04-06 | 2019-04-17 | 株式会社ビック・ツール | ドリル |
-
2021
- 2021-01-27 JP JP2021557250A patent/JP6985569B1/ja active Active
- 2021-01-27 CN CN202180052038.1A patent/CN11603398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1-27 EP EP21922798.0A patent/EP428608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1-27 US US17/617,593 patent/US12251765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1-27 WO PCT/JP2021/002781 patent/WO20221627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1-16 JP JP2021186314A patent/JP2022115062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322726A1 (en) * | 2008-01-15 | 2010-12-23 | Emuge-Werk Richard Glimpel Gmbh & Co. Kg | Drilling tool having point thinning |
WO2017137551A1 (de) * | 2016-02-11 | 2017-08-17 | MAPAL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Dr. Kress KG | Bohrwerkzeug |
US20170291229A1 (en) * | 2016-04-07 | 2017-10-12 | Mikron Tool Sa Agno | Machining Tool |
US20200030893A1 (en) * | 2016-10-07 | 2020-01-30 | MAPAL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Dr. Kress KG | Metal drilling tool |
JP2020023051A (ja) * | 2019-11-19 | 2020-02-13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ドリ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50039A1 (en) | 2023-05-18 |
WO2022162774A1 (ja) | 2022-08-04 |
EP4286083A4 (en) | 2024-04-03 |
US12251765B2 (en) | 2025-03-18 |
JP2022115062A (ja) | 2022-08-08 |
EP4286083A1 (en) | 2023-12-06 |
JP6985569B1 (ja) | 2021-12-22 |
JPWO2022162774A1 (zh) | 2022-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033986A (zh) | 钻头 | |
US10882120B2 (en) |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 |
JP6057038B1 (ja) | ドリル | |
US8690493B2 (en) | End mill | |
JP2017024168A (ja) | ドリル及びドリルヘッド | |
JP5614511B2 (ja) |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及びインサート | |
JP2010105119A (ja) | ドリルリーマ | |
JPWO2018092729A1 (ja) | 回転工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JP4239414B2 (ja) | ドリル | |
JP3850000B2 (ja) | ドリル | |
WO2019220778A9 (ja) | ドリル用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ドリル | |
JP6941047B2 (ja) |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JP2003275913A (ja) | ドリル | |
JP7206573B1 (ja) | ドリル | |
JP7488349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WO2023243004A1 (ja) | ドリル | |
JP2002205212A (ja) | ドリル | |
EP3981529A1 (en) | Drill point | |
JPH05245711A (ja) | ドリル | |
CN115720536A (zh) | 旋转切削工具 | |
JP2002066820A (ja) | バニシングドリル | |
CN111010869A (zh) | 钻头 | |
JP5560748B2 (ja) | 刃先交換式溝入れ工具及び周面溝入れ加工方法 | |
JP2002036016A (ja) | 段付き穴明け工具 | |
JPH11138320A (ja) | ドリ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