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976A - 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轧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33976A CN116033976A CN202080103506.9A CN202080103506A CN116033976A CN 116033976 A CN116033976 A CN 116033976A CN 202080103506 A CN202080103506 A CN 202080103506A CN 116033976 A CN116033976 A CN 1160339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late
- unit
- rolling
- heating
- width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31 roll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21/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21/085—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using thermal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21B38/04—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22—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plates, strips, bands or sheets of indefinite l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04—Heating the produ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by the use of microwaves, X-rays, gamma rays or electrons
- G01B1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by the use of microwaves, X-rays, gamma rays or electron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2013/025—Quarto, four-high sta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44—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heating, lubricating or water-spray cooling of the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Length-Measuring Devices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轧制设备具备:支承部,其沿着被轧制的钢板的板宽方向延伸;厚度测量部,其构成为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测量所述钢板的厚度;以及加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在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的两侧的位置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对所述钢板的两端部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用于轧制钢板的轧制设备中,为了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形状、品质的产品,除了包括轧制辊的轧制机之外还使用各种装置。作为这样的装置的例子,可以举出:测定钢板的厚度的装置、为了抑制板端的边缘裂纹(边缘破裂)而对钢板的板宽方向上的端部进行加热的装置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于轧制钢板的制造生产线且对钢板的板宽方向上的厚度分布进行测定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朝向钢板照射沿着钢板的厚度方向的X射线的X射线产生器、以及夹着钢板设置于与X射线产生器相反一侧的检测器,基于由检测器检测的X射线的衰减量,测量钢板的厚度分布。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置于轧制钢板的制造生产线且用于对板宽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以从板厚方向的两侧非接触地夹着持钢板的板宽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设置的一对电感器,通过在该电感器的线圈中流过电流,对钢板的两端部进行感应加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39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轧制设备中想要实现钢板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的加热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若设置厚度测量装置及板端部的加热装置这两者,则设置空间变大。在使用利用电磁波作为加热装置的设备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电磁波产生的影响,需要确保加热装置与厚度测量计之间的距离,有时会导致设置空间的大型化。另外,由于轧制机的附近的空间有限,因此难以在轧制机的附近设置厚度测量装置及板端部的加热装置这两者。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考虑了仅设置厚度测量装置和板端部的加热装置中的一方,并未设想在轧制设备中设置双方的装置。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钢板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加热这两个功能的轧制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轧制设备具备:
支承部,其沿着被轧制的钢板的板宽方向延伸;
厚度测量部,其构成为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测量所述钢板的厚度;以及
加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在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的两侧的位置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对所述钢板的两端部进行加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钢板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加热这两个功能的轧制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轧制设备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概要结构图。
图4A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包含加热部的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图4A所示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动作的图。
图5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包含加热部的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图。
图6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轧制设备)的包含加热部的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而记载的或者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仅仅是说明例而已。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轧制设备的概要结构图。如该图所示,轧制设备1具备:轧制机2,其用于轧制钢板S;以及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其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设置于轧制机2的上游侧。另外,轧制设备1具备:卷出机(未图示),其用于朝向轧制机2卷出钢板S;以及卷取机8,其用于卷取由轧制机2轧制的钢板S。在图1所示的轧制设备1中,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在卷出机与轧制机2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钢板S的输送辊6。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在轧制机2与卷取机8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朝向卷取机8的钢板S的转向辊(deflector roll)7。
轧制机2具备至少一个轧制机架3(3A~3E),该至少一个轧制机架3分别包括以从两面侧夹持钢板S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轧制辊4。图1所示的轧制机2包括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排列的五个轧制机架3A~3E。从卷出机卷出的钢板S一边被输送辊6输送,一边被轧制机架3A~3E依次轧制。通过轧制机架3A~3E的钢板S由卷取机8卷取。
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包括:厚度测量部20,其用于测量钢板S的厚度;以及加热部26,其用于对钢板S的板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包括钢板S的板宽方向的两端的部分)进行加热。
厚度测量部20也可以构成为测量钢板S的板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厚度、或者与轧制辊4的轴向上的中央位置相当的位置处的钢板S的厚度。
由厚度测量部20测量的表示钢板S的厚度的信号被送到控制装置(未图示),基于该信号,能够进行轧制机2的控制(例如轧制辊间的间隙等的控制)。另外,通过利用加热部26对钢板S的板宽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加热,能够抑制在轧制机2中可能产生的边缘裂纹。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在轧制机2的上游侧设置于轧制机2的附近。在该情况下,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与轧制机2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够在由加热部26加热的钢板S的两端部的温度不怎么降低的期间进行轧制。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钢板S的边缘裂纹。在一实施方式中,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在钢板S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比多个输送辊6中的位于最靠下游侧的输送辊6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在该情况下,在输送方向上,在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与轧制机2之间未设置有输送辊。
以下,对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进行更具体说明。
图2及图3分别是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的概要结构图。如图2及图3所示,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具备:支承部12,其沿着钢板S的板宽方向(以下也简称为板宽方向。)延伸;上述的厚度测量部20,其被支承部12支承;以及上述的加热部26,其在板宽方向上在夹着厚度测量部20的两侧的位置被支承部12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经由后述的第一位置调节部30被支承部12支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厚度测量部20及加热部26沿着板宽方向排列,并且被沿着板宽方向延伸的单一的支承部12支承,因此能够得到具备厚度测量功能和板端加热功能这双方的紧凑的装置(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因此,能够在轧制机2的附近等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钢板S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加热这两个功能。
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包括:上框架12A及下框架12B,其在钢板S的上方及下方沿着钢板S的板宽方向分别延伸;以及侧框架12C,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将上框架12A和下框架12B连接。上框架12A及下框架12B夹着钢板S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侧框架12C设置为将上框架12A的一端部12Aa和下框架12B的一端部12Ba连接。
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表示铅垂方向,“上方”及“下方”分别是指铅垂方向上的上方及下方。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与被轧制的钢板S的厚度方向大致一致。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厚度测量部20及加热部26分别被上框架12A和下框架12B的至少一方支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包括沿着板宽方向延伸的上框架及下框架、以及将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的侧框架的紧凑的支承部,能够适当地支承厚度测量部及加热部。因此,能够得到具备厚度测量功能和板端加热功能这双方的紧凑的装置。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厚度测量部20构成为使用放射线(X射线等)测量钢板S的厚度。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厚度测量部20包括在钢板S的厚度方向(或上下方向)上夹着钢板S设置于两侧的放射线产生部22及放射线受光部24。放射线产生部22构成为产生朝向放射线受光部24的放射线101。放射线受光部24构成为接受由放射线产生部22产生并透过钢板S的放射线101。厚度测量部20构成为基于由放射线受光部24检测的放射线101的衰减量来测量钢板S的厚度。
放射线受光部24被上框架12A和下框架12B中的一方支承。放射线产生部22被上框架12A和下框架12B中的另一方支承。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放射线产生部22被上框架12A支承,并且放射线受光部24被下框架12B支承。
在包括轧制辊4的轧制机2的附近,大多是轧制油、烟尘大量地飞散、轧制辊有振动、黑暗等严酷的环境。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由于使用包括放射线产生部22及放射线受光部24且使用了放射线的厚度测量部20,因此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下的轧制机2的附近适当地测量钢板S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中,用虚线示出了板宽方向上的厚度测量部20(放射线产生部22及放射线受光部24)的中心位置C。在轧制设备1的运转中,厚度测量部20的中心位置C与钢板S的板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
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也可以包括用于在钢板S进行了意料之外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等保护厚度测量部20不受钢板S影响的保护件。图2及图3所示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作为上述的保护件,包括:保护件14,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钢板S与放射线产生部22(厚度测量部20)之间;以及保护件16,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钢板S与放射线受光部24(厚度测量部)之间。保护件14及保护件16也可以分别被上框架12A及下框架12B支承。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钢板S的下方的保护件16也可以具有引导被输送的钢板S的作用。
另外,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也可以包括用于抑制或防止异物(例如,因钢板S的轧制而产生的金属氧化皮等)向厚度测量部20的堆积、附着的清洁器。图2及图3所示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作为上述的清洁器,包括气体喷出管18,该气体喷出管18构成为朝向放射线受光部24喷出气体(空气等)。通过利用气体喷出管18朝向放射线受光部24喷出气体,能够抑制异物向放射线受光部24的堆积或附着。由此,能够抑制基于厚度测量部20的测量精度的降低、误检测。
如图2及图3所示,气体喷出管18(清洁器)也可以在板宽方向上,在比放射线受光部24(厚度测量部20)靠侧框架12C的位置处,被供放射线受光部24(厚度测量部20)支承的框架(在图2及图3中为下框架12B)支承。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包括在板宽方向上设置于厚度测量部20的两侧的一对加热器28(28A、28B)。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一对加热器28包括:第一加热器28A,其在板宽方向上设置于比厚度测量部20靠侧框架12C的位置;以及第二加热器28B,其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20设置于与侧框架12C相反的一侧。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部26包括被上框架12A支承的加热器28。在图2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器28A及第二加热器28B分别被上框架12A支承。在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器28A被上框架12A支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构成加热部26的加热器28支承于上框架12A,因此能够以不会与配置于钢板S的下方的构件(例如,上述的气体喷出管18(清洁器)等)干涉的方式设置加热部26。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3所示,加热部26包括加热器28,该加热器28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20设置于与侧框架12C相反的一侧,并被下框架12B支承。在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器28B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20设置于与侧框架12C相反的一侧,并被下框架12B支承。
假设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20在与侧框架12C相反一侧的区域设置被上框架12A支承的加热部26(加热器28等)的情况下,从侧框架12C到加热部26为止的距离变长,上框架12A的前端载荷变大。因此,例如可能需要增大支承部12的强度,如使支承部12大型化等。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20设置于与侧框架12C相反一侧的第二加热器28B(加热部26)被下框架12B支承,因此上框架12A的前端载荷不会变大。因此,增大支承部12的强度的必要性降低,因此能够得到更紧凑的装置。
加热部26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感应加热对钢板S进行加热。即,加热器28(28A、28B)也可以是感应加热装置。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感应加热快速且高效地对钢板S进行加热。因此,即使是小型的加热装置,也能够适当地加热以高速输送的钢板S的两端部(包括钢板S的板宽方向的板端Sa的部分)。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2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8(加热部26)经由第一位置调节部30以能够沿着板宽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部12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中,用实线(钢板S)和虚线(钢板S’)表示板宽不同的两种钢板,用实线及虚线分别表示与它们对应的加热器28(加热部26)的位置。
在此,图4A、图5及图6是分别将一实施方式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的包含加热部26的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图。图4B是用于说明图4A所示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的动作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图6中示出了被下框架12B支承的加热部26,但被上框架支承的加热部26也可以具有与它们相同的结构。
在图4A~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调节部30包括:支承箱42,其用于支承加热器28(加热部26);滚珠丝杠31,其包括丝杠轴32及螺母44;以及马达34,其构成为驱动丝杠轴32旋转。
丝杠轴32沿着板宽方向延伸,并且经由轴承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下框架12B(支承部12)支承。马达34及轴承36也可以保存在固定于下框架12B(支承部12)的壳体38中。
支承箱42构成为能够沿着板宽方向与加热器28一体地移动。支承箱42具有供丝杠轴32贯通的贯通孔41。另外,支承箱42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辊47(参照图4A)、导轨(未图示)等在下框架12B的面上滑动。滚珠丝杠31的螺母44被固定于支承箱42。
根据这样构成的第一位置调节部30,当通过马达34驱动丝杠轴32旋转时,螺母44、支承箱42及加热器28(加热部26)相对于下框架12B相对地沿着板宽方向(或者沿着丝杠轴32的轴向)一体地移动。此时,螺母44、支承箱42及加热器28在板宽方向上的移动量(长度)对丝杠轴32的旋转量对应。因此,通过调节丝杠轴32的旋转量,能够调节加热器28(加热部26)在板宽方向上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8(加热部26)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2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在轧制设备1的运转中钢板S的板宽被变更的情况下等,能够与钢板S的板端Sa的位置的变化相应地使加热器28(加热部26)沿板宽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加热钢板S的两端部。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构成为在比厚度测量部20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板宽方向上从钢板S的板端Sa朝向中央的方向设为板宽方向的内侧的朝向,将在板宽方向上从钢板S的中央朝向板端Sa的方向设为板宽方向的外侧的朝向。
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包括滚珠丝杠31的第一位置调节部30设置于比厚度测量部20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加热器(加热部26)能够在比厚度测量部20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板宽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滚珠丝杠31的第一位置调节部30也可以设置于比用于保护厚度测量部20的保护件14、16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即,加热器(加热部26)也可以构成为在比保护件14、16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板宽方向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能够在比厚度测量部20或保护件14、16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加热部26沿板宽方向移动,加热部26与厚度测量部20或保护件14、16也不会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加热部26、厚度测量部20或保护件14、16等设备的损伤。
如图4A~图6所示,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也可以具备用于在钢板S的厚度方向上在钢板S与加热部26之间形成间隙49的间隙形成构件48。在图4A~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构件48设置为从加热器28(加热部26)中的与钢板S对置的对置面28a在钢板S的厚度方向上向朝向钢板S的方向突出规定长度G。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间隙形成构件48在钢板S与加热器28(加热部26)之间形成间隙49,因此即使在例如轧制设备1的运转中钢板S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在钢板S的厚度被变更的情况下等,也容易将钢板S与加热器28(加热部26)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与钢板S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间隙形成构件48的从对置面28a突出的突出量(上述的长度G)根据加热器28(加热部)的种类等,设定为适于钢板S的端部的加热的值。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2沿着上下方向(或钢板S的厚度方向)移动。或者,例如如图4A~图6所示,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包括构成为调节上下方向上的加热部26的位置的第二位置调节部50(位置调节部)。
在图4A~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用于调节上下方向上的加热器(加热部26)的位置的第二位置调节部50包括:滚珠丝杠53,其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丝杠轴54及与该丝杠轴螺合的螺母(未图示);马达56,其构成为驱动丝杠轴54旋转;以及可动部51,其构成为沿着丝杠轴54的轴向移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丝杠轴54、马达56及可动部51经由固定于支承箱42的固定板43被支承箱42支承。另外,丝杠轴54通过轴承(未图示)被支承为能够旋转。滚珠丝杠53的螺母被固定于可动部51。可动部51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辊70(参照图5、图6)、导轨(未图示)等在固定板43的面上滑动。当通过马达56驱动丝杠轴54旋转时,螺母(未图示)及可动部51相对于支承箱42相对地沿着丝杠轴54的轴向(即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加热器28(加热部2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箱42沿上下方向移动。即,加热器28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框架(支承部12)移动。虽没有特别图示,但也可以在支承箱42上设置用于引导上下方向上的加热器的动作的引导部。
加热器28在上下方向上在和与钢板S对置的对置面28a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28b。
可动部51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以上的点与倾斜面28b接触。在图4A及图4B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可动部51包括具有与加热器28的倾斜面28b对应的倾斜面52a的可动构件52。在图5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可动部51包括:滚珠58A、58B,它们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置不同的点与加热器28的倾斜面28b接触;以及支承筒60A、60B,它们用于将滚珠58A、58B支承于支承箱42。在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可动部51包括:滚珠72A、72B,它们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置不同的点与加热器28的倾斜面28b接触;引导筒74A、74B及滚珠支承座76A、76B,它们用于引导滚珠72A、72B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弹簧78A、78B,它们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伸缩且对滚珠72A、72B进行支承。
通过可动部51沿着丝杠轴54(即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倾斜面28b相对于可动部51的触点发生变化,由此加热器2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时,加热器28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与可动部51沿着丝杠轴54的轴向的移动对应,该可动部51的移动量与丝杠轴54的旋转量对应。因此,通过调节丝杠轴54的旋转量,能够调节加热器28(加热部2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或者,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调节部50也可以包括被支承部12支承且在上下方向上构成为伸缩的液压缸或气压缸。液压缸或气压缸也可以设置于在支承箱42内设置的固定板43,且经由该固定板43及支承箱42被支承部12支承。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二位置调节部50调节上下方向上的加热器28(加热部26)的位置,因此例如在钢板S的厚度被变更的情况下等,能够根据钢板S的厚度变更加热器28(加热部26)的位置。因此,容易将钢板S与加热器28(加热部26)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与钢板S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
另外,在图4A~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构件48被加热器28支承,间隙形成构件48与加热器28(加热部26)能够一体地移动。因此,第二位置调节部50能够调节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形成构件48的位置。
例如,图4A示出了轧制比较薄的板厚t1的钢板S时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在此,将钢板S的板厚变更为更厚的t2(t1<t2)(参照图4B)。在板厚从t1变更为t2时,使第二位置调节部50适当地工作,使上下方向上的加热器28及间隙形成构件48的位置向下方移动t2与t1的差值(t2-t1)。图4B示出了这样使加热器28及间隙形成构件48的位置向下方移动后的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因此,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钢板S的板厚被变更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将钢板S与加热器28(加热部26)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与钢板S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厚度测量/加热装置10具备用于减少间隙形成构件48从钢板S受到的力的冲击吸收部80。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弹簧78A、78B作为冲击吸收部80发挥功能。或者,在使用液压缸或气压缸作为上述的第二位置调节部50的情况下,液压缸或气压缸的油或空气的封入部作为冲击吸收部80发挥功能。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冲击吸收部80减轻间隙形成构件48从钢板S受到的力,因此即使在例如因钢板S的振动等而对设置于钢板S与支承部12之间的构件(例如上述的第一位置调节部30或第二位置调节部50的构成构件等)作用力的情况下,也难以对这些构件施加过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设备的损伤。
以下,关于几个实施方式的轧制设备记载概要。
(1)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轧制设备具备:
支承部,其沿着被轧制的钢板的板宽方向延伸;
厚度测量部,其构成为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测量所述钢板的厚度;以及
加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在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的两侧的位置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对所述钢板的两端部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1)的结构,将厚度测量部及加热部沿板宽方向排列且被沿着板宽方向延伸的单一的支承部支承,因此能够得到具备厚度测量功能和板端加热功能这双方的紧凑的装置。因此,能够在轧制机附近等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钢板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加热这两个功能。
(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通过感应加热对所述钢板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2)的结构,能够通过感应加热快速且高效地加热钢板。因此,即使是小型的加热装置,也能够适当地加热以高速输送的钢板的两端部。
(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支承部包括:
上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钢板的上方,且沿着所述板宽方向延伸;
下框架,其设置为夹着所述钢板而与所述上框架对置,且沿着所述板宽方向延伸;以及
侧框架,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将所述上框架的一端部和所述下框架的一端部连接,
所述厚度测量部及所述加热部分别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至少一方支承。
根据上述(3)的结构,通过包括沿着板宽方向延伸的上框架及下框架、以及将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的侧框架的紧凑的支承部,能够适当地支承厚度测量部及加热部。因此,能够得到具备厚度测量功能和板端加热功能这双方的紧凑的装置。
(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厚度测量部包括:
放射线受光部,其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一方支承;以及
放射线产生部,其构成为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夹着所述钢板而设置于与所述放射线受光部相反的一侧,并且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另一方支承,产生朝向所述放射线受光部的放射线。
在包括轧制辊的轧制机的附近,大多是轧制油、烟尘大量地飞散、轧制辊有振动、黑暗等严酷的环境。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于使用包括放射线产生部及放射线受光部且使用了放射线的厚度测量部,因此能够在严酷环境下的轧制机的附近适当地测量钢板的厚度。
(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或(4)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加热部包括被所述上框架支承的加热器。
根据上述(5)的结构,使加热部被上框架支承,因此能够以与配置于钢板的下方的构件(例如配管等)不干涉的方式设置加热部。
(6)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至(5)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而设置于与所述侧框架相反的一侧,且被所述下框架支承。
假设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在与侧框架相反一侧的区域设置被上框架支承的加热部的情况下,从侧框架到加热部为止的距离变长,上框架的前端载荷变大。因此,例如可能需要增大支承部的强度,如使支承部大型化等。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6)的结构,使在板宽方向上夹着厚度测量部设置于与侧框架相反一侧的加热部被下框架支承,因此上框架的前端载荷不会变大。因此,增大支承部的强度的必要性变低,能够得到更紧凑的装置。
(7)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6)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沿着所述板宽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7)的结构,加热部能够相对于支承部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在钢板的板宽度被变更的情况下等,能够与钢板的端部的位置的变化相应地改变加热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加热钢板的两端部。
(8)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7)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在比所述厚度测量部靠所述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所述板宽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8)的结构,加热部能够在比厚度测量部靠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板宽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加热部移动,加热部与厚度测量部也不会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加热部、厚度测量部等设备的损伤。
(9)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8)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间隙形成构件,所述间隙形成构件用于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钢板与所述加热部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上述(9)的结构,通过间隙形成构件在钢板与加热部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容易将钢板与加热部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与钢板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
(10)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9)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为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加热部中的与所述钢板对置的对置面更向朝向所述钢板的方向突出。
根据上述(10)的结构,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为与加热部的对置面相比朝向钢板突出,因此通过该间隙形成构件,能够在钢板与加热部之间适当地形成间隙。因此,能够与钢板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
(11)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9)或(10)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冲击吸收部,所述冲击吸收部用于减少所述间隙形成构件从所述钢板受到的力。
根据上述(11)的结构,通过冲击吸收部,减轻间隙形成构件从钢板受到的力,因此即使在例如因钢板的振动等而对设置于钢板与支承部之间的构件作用力的情况下,也难以对这些构件施加过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设备的损伤。
(1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11)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位置调节部,所述位置调节部构成为调节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加热部的位置。
根据上述(12)的结构,能够调节上下方向上的加热部的位置,因此例如在钢板的厚度被变更的情况下等,通过根据钢板的厚度变更加热部的位置,容易将钢板与加热部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与钢板的厚度无关地高效地进行加热。
(1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12)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轧制辊,所述轧制辊在所述钢板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厚度测量部及所述加热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且用于轧制所述钢板。
根据上述(13)的结构,将厚度测量部及加热部沿板宽方向排列且被沿着板宽方向延伸的单一的支承部支承,因此能够得到具备厚度测量功能和板端加热功能这双方的紧凑的装置。因此,能够在轧制机附近等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钢板的厚度测量及板端部加热这两个功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变形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的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在某一方向上”、“沿着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者“同轴”等表示相对或者绝对的配置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这样的配置,还表示以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而相对位移了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以及“均质”等表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异的状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述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的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可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具备”、“包括”或者“具有”一个构成要素这样的表述不是将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排除在外的排他性表述。
附图标记说明:
1 轧制设备
2 轧制机
3、3A~3D 轧制机架
4 轧制辊
6 输送辊
7 转向辊
8 卷取机
10 加热装置
12 支承部
12A 上框架
12Aa 一端部
12B 下框架
12Ba 一端部
12C 侧框架
14 保护件
16 保护件
18 气体喷出管
20 厚度测量部
22 放射线产生部
24 放射线受光部
26 加热部
28 加热器
28A 第一加热器
28B 第二加热器
28a 对置面
28b 倾斜面
30 第一位置调节部
31 滚珠丝杠
32 丝杠轴
34 马达
36 轴承
38 壳体
41 贯通孔
42 支承箱
43 固定板
44 螺母
47 辊
48 间隙形成构件
49 间隙
50 第二位置调节部
51 可动部
52 可动构件
52a 倾斜面
53 滚珠丝杠
54 丝杠轴
56 马达
58A 滚珠
58B 滚珠
60A 支承筒
60B 支承筒
70 辊
72A 滚珠
72B 滚珠
74A 引导筒
74B 引导筒
76A 滚珠支承座
76B 滚珠支承座
78A 弹簧
78B 弹簧
80 冲击吸收部
101 放射线
C 中心位置
S 钢板
Sa 板端。
Claims (13)
1.一种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
支承部,其沿着被轧制的钢板的板宽方向延伸;
厚度测量部,其构成为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测量所述钢板的厚度;以及
加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在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的两侧的位置被所述支承部支承,且对所述钢板的两端部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通过感应加热对所述钢板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包括:
上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钢板的上方,且沿着所述板宽方向延伸;
下框架,其设置为夹着所述钢板而与所述上框架对置,且沿着所述板宽方向延伸;以及
侧框架,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将所述上框架的一端部和所述下框架的一端部连接,
所述厚度测量部及所述加热部分别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至少一方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厚度测量部包括:
放射线受光部,其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一方支承;以及
放射线产生部,其构成为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夹着所述钢板而设置于与所述放射线受光部相反的一侧,并且被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中的另一方支承,产生朝向所述放射线受光部的放射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部包括被所述上框架支承的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在所述板宽方向上夹着所述厚度测量部而设置于与所述侧框架相反的一侧,且被所述下框架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沿着所述板宽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部构成为在比所述厚度测量部靠所述板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沿着所述板宽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间隙形成构件,所述间隙形成构件用于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钢板与所述加热部之间形成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为在所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加热部中的与所述钢板对置的对置面更向朝向所述钢板的方向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冲击吸收部,所述冲击吸收部用于减少所述间隙形成构件从所述钢板受到的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位置调节部,所述位置调节部构成为调节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加热部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设备,其中,
所述轧制设备具备轧制辊,所述轧制辊在所述钢板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厚度测量部及所述加热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且用于轧制所述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47228 WO2022130582A1 (ja) | 2020-12-17 | 2020-12-17 | 圧延設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3976A true CN116033976A (zh) | 2023-04-28 |
CN116033976B CN116033976B (zh) | 2025-02-21 |
Family
ID=82057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103506.9A Active CN116033976B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轧制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09723A1 (zh) |
EP (1) | EP4234116B1 (zh) |
JP (1) | JP7344405B2 (zh) |
KR (1) | KR20230034369A (zh) |
CN (1) | CN116033976B (zh) |
WO (1) | WO2022130582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0906A (ja) * | 1985-08-20 | 1987-02-21 | Kawasaki Steel Corp | 板圧延のエツジドロツプ低減方法 |
JPH03104806U (zh) * | 1990-02-07 | 1991-10-30 | ||
JP2005083820A (ja) * | 2003-09-05 | 2005-03-31 | Toshiba Corp | 板厚測定装置及びチャタマーク検出装置 |
JP2012091193A (ja) * | 2010-10-26 | 2012-05-17 | Nippon Steel Corp | 熱間仕上圧延におけるクラウン制御方法 |
US20160339493A1 (en) * | 2014-01-29 | 2016-11-24 | Jfe Steel Corporation | Cold rolling facility and cold rolling method |
CN110340161A (zh) * | 2019-07-25 | 2019-10-18 | 燕山大学 | 一种厚钢板在线轧制的加热装置、轧制装置及其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37307B2 (ja) * | 1991-04-11 | 1996-09-25 |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 仕上圧延機の頭部板厚制御方法 |
JPH0780527A (ja) * | 1993-09-07 | 1995-03-28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クラウン制御方法 |
AT501314B1 (de) * | 2004-10-13 | 2012-03-1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en eines dünnen metallbandes |
JP2014021099A (ja) | 2012-07-24 | 2014-02-03 | Toshiba Corp | 厚みプロファイル測定装置 |
JP6197676B2 (ja) * | 2014-02-04 | 2017-09-20 |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温度分布予測装置 |
KR102045644B1 (ko) * | 2017-12-26 | 2019-11-15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고온 소재의 형상 측정 장치 |
-
2020
- 2020-12-17 JP JP2022569438A patent/JP734440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2-17 WO PCT/JP2020/047228 patent/WO20221305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2-17 KR KR1020237003916A patent/KR20230034369A/ko active Pending
- 2020-12-17 EP EP20965969.7A patent/EP4234116B1/en active Active
- 2020-12-17 US US18/038,626 patent/US2024000972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17 CN CN202080103506.9A patent/CN1160339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0906A (ja) * | 1985-08-20 | 1987-02-21 | Kawasaki Steel Corp | 板圧延のエツジドロツプ低減方法 |
JPH03104806U (zh) * | 1990-02-07 | 1991-10-30 | ||
JP2005083820A (ja) * | 2003-09-05 | 2005-03-31 | Toshiba Corp | 板厚測定装置及びチャタマーク検出装置 |
JP2012091193A (ja) * | 2010-10-26 | 2012-05-17 | Nippon Steel Corp | 熱間仕上圧延におけるクラウン制御方法 |
US20160339493A1 (en) * | 2014-01-29 | 2016-11-24 | Jfe Steel Corporation | Cold rolling facility and cold rolling method |
CN110340161A (zh) * | 2019-07-25 | 2019-10-18 | 燕山大学 | 一种厚钢板在线轧制的加热装置、轧制装置及其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34116C0 (en) | 2024-05-15 |
WO2022130582A1 (ja) | 2022-06-23 |
CN116033976B (zh) | 2025-02-21 |
EP4234116B1 (en) | 2024-05-15 |
US20240009723A1 (en) | 2024-01-11 |
EP4234116A4 (en) | 2023-12-20 |
KR20230034369A (ko) | 2023-03-09 |
JP7344405B2 (ja) | 2023-09-13 |
EP4234116A1 (en) | 2023-08-30 |
JPWO2022130582A1 (zh) | 2022-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95803A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ickness of sheet in calendering | |
US11666965B2 (en) | Slab warpag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warpage of slab | |
CN112605133A (zh) | 轧制板带厚度检测装置及控制系统 | |
CN107075605A (zh) | 用于连续处理金属带材的设备和方法 | |
JP2020518455A (ja) | 金属製品を案内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6033976A (zh) | 轧制设备 | |
JP6402681B2 (ja) | コイル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挿入方法 | |
CN102506729B (zh) | 一种薄板厚度激光在线测量装置 | |
JP2020041844A (ja) | 重力補償治具および鋼板の形状矯正装置 | |
JP3621915B2 (ja) | 厚鋼板圧延方法 | |
US3782152A (en) |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flatness of rolled strips | |
JP6149845B2 (ja) | 鋼板切断位置設定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
EP3254774B1 (en) | Guide assembly for metal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
JP2013081994A (ja) | 圧延異常検出方法および圧延機の異常検出装置 | |
JP2009288081A (ja) | 金属帯の形状測定装置 | |
CN114728315B (zh) | 轧制机以及金属板的轧制方法 | |
EP3281715B1 (en) | Edging method and edging apparatus | |
US2481138A (en) | Adjustable roll mounting | |
Hlobil et al. | Camber measurement at hot strip mill at Voestalpine by us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KR101498896B1 (ko) | 교정기 | |
Kierkegaard | Developments and Benefits from Optical Flatness Measurement in Strip Processing Lines | |
KR101442890B1 (ko) | 롤 스큐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
JP2000102805A (ja) | 厚鋼板圧延設備 | |
WO2021152716A1 (ja) | 圧延機及び金属板の圧延方法 | |
JP6269538B2 (ja) |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圧延機の制御装置、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