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2310A -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02310A CN116002310A CN202310071568.1A CN202310071568A CN116002310A CN 116002310 A CN116002310 A CN 116002310A CN 202310071568 A CN202310071568 A CN 202310071568A CN 116002310 A CN116002310 A CN 1160023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production line
- conveying mechanism
- lifting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它包括周转输送线、回流输送线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周转输送线依次排列的装配工位;其中,所述周转输送线用于输送产线工装,所述周转输送线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并用于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依次输送到各个所述装配工位然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末端;所述回流输送线与所述周转输送线相连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的产线工装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的起始端。本发明能够输送产线工装循环流转,使用更加方便,不需要依靠人工搬运,能够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行业中,钣金机箱具有质量轻、强度大和成本低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压铸机箱成为主流。钣金机箱的装配需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和要求在一定生产面积上布置若干个装配工位,使钣金机箱在各个装配工位之间流转,由一个装配团队在每个装配工位中完成相应的组装工序。但是,目前部分企业仍通过人工借助手推车等工具搬运钣金机箱以使钣金机箱在各个装配工位之间流转,这种方式不仅周转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较高。
为了提高周转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一部分企业选择使用输送线来输送所述钣金机箱以实现周转,使用输送线周转时需要将钣金机箱的配件放置在产线工装内,输送线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在各个装配工位之间流转。譬如公开号为CN215588413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医用CT机控制柜生产装配线,其中包括输送架(相当于输送线),所述输送架将多个装配工位连接在一起,将产线工装置于所述输送架上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架将所述产线工装在多个装配工位之间输送流转。但是,该输送架仅能够单向输送所述产线工装,而无法输送所述产线工装循环流转,当所述产线工装被输送到该输送架的末端后,需要靠人工将输送架末端的产线工装搬运到输送架的起始端,使用不方便,人工成本仍较高,工人劳动强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它能够输送产线工装循环流转,使用更加方便,不需要依靠人工搬运,能够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它包括周转输送线、回流输送线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周转输送线依次排列的装配工位;其中,
所述周转输送线用于输送产线工装,所述周转输送线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并用于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依次输送到各个所述装配工位然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末端;
所述回流输送线与所述周转输送线相连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的产线工装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的起始端。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周转输送线的具体结构,所述周转输送线包括起始输送机构、中转输送机构、主输送机构、至少一个组装输送机构、第一升降输送机构、第二升降输送机构、第三升降输送机构以及与所述组装输送机构对应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起始输送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回流输送线上送来的产线工装并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其中一个所述装配工位;
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起始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升起后托起所述起始输送机构上的产线工装并将被托起的产线工装输送给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
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落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上;
所述中转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至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上;
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连接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在承接所述中转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落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
所述主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移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对应的定位位置;
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定位位置上的产线工装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上;
所述组装输送机构与所述装配工位对应并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并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到对应的所述装配工位,所述组装输送机构还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回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上。
进一步,所述周转输送线还包括末端输送机构、第五升降输送机构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上还设有转移位置,在所述主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定位位置位于所述转移位置的前方;
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升起后托起位于所述转移位置中的产线工装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输送给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
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上,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落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上;
所述末端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回流输送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第二升降输送机构、第三升降输送机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第五升降输送机构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
升降座,所述升降座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至少一个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连接在所述升降座上;
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升降座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上升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上升以托起所述产线工装;
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并与所述输送组件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组件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移动。
进一步,所述升降座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输送组件对应的立板;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带和至少两个带轮;
所述底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立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带轮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立板上;
所述输送带连接在所述带轮上并用于托住所述产线工装;
所述输送驱动件与所述带轮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带轮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输送带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移动。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还包括暂存输送机构以及与所述暂存输送机构对应的第七升降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中设有与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对应的暂存位置;
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暂存位置上的产线工装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输送至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上;
所述暂存输送机构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以及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回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上。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回流输送线的具体结构,所述回流输送线包括第一举升机构、第二举升机构和斜坡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和所述第二举升机构之间,所述斜坡输送机构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举升机构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较高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举升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的产线工装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抬升后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的较高的一端部上以使所述产线工装沿所述斜坡输送机构滑落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的较低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举升机构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较低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二举升机构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并将所述产线工装抬升后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的起始端。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斜坡输送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回流输送线还包括固定架;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包括左侧面滚轮滑轨、右侧面滚轮滑轨和至少一个底部滚轮滑轨;
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均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之间设有供所述产线工装通过的斜坡通道;
所述底部滚轮滑轨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并用于托住所述斜坡通道中的产线工装。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和所述第二举升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包括第一框架、第一运送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运送机构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接料位置和送料位置,所述第一运送机构位于所述接料位置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送来的产线工装,所述第一运送机构位于所述送料位置时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的较高的一端部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运送机构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在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送料位置之间升降移动;
所述第二举升机构包括第二框架、第二运送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接料机构;其中,
所述接料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送来的产线工装;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运送机构位于所述接料机构上的产线工装的下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向上升起以将所述接料机构上的产线工装托起,所述第二运送机构升起到位后用于将托起的所述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的起始端。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收卷装置、第一牵引绳、至少一个第一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二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一顶部滑轮和至少一个第二顶部滑轮;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一顶部滑轮和所述第二顶部滑轮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部;
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一牵引绳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滑轮、第一顶部滑轮、第二端部滑轮和第二顶部滑轮上然后与所述第一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一牵引绳以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向上升起;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收卷装置、第二牵引绳、至少一个第三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四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三顶部滑轮和至少一个第四顶部滑轮;其中,
所述第三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的一端部;
所述第四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三顶部滑轮和所述第四顶部滑轮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端部;
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二牵引绳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三端部滑轮、第三顶部滑轮、第四端部滑轮和第四顶部滑轮上然后与所述第二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二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二牵引绳以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向上升起。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和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架和至少两个第一运送辊筒;其中,
所述第一滑动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所述第一运送辊筒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架上,所述第一运送辊筒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移动;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架和至少两个第二运送辊筒;其中,
所述第二滑动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所述第二运送辊筒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架上,所述第二运送辊筒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移动;
所述接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接料滚轮滑轨以及与所述接料滚轮滑轨对应的支架;
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所述接料滚轮滑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并用于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下降至所述初始位置时从相邻的所述第二运送辊筒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进一步,所述装配工位中设有操作台和物料架,所述物料架包括架体、至少一个进料滑轨机构、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对应的转移轨道、与所述转移轨道对应的出料滑轨机构以及与所述转移轨道对应的摆动驱动件;其中,
所述进料滑轨机构和所述出料滑轨机构均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进料滑轨机构用于承接装有配件的料箱;
所述转移轨道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在摆动过程中具有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当所述转移轨道摆动至所述进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滑入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中,当所述转移轨道摆动至所述出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较高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转移轨道中的料箱滑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中;
所述摆动驱动件与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转移轨道在所述进料位置和所述出料位置之间摆动。
进一步,所述进料滑轨机构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所述料箱的存储位置,所述进料滑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存储位置对应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所述存储位置中的料箱相抵以阻挡所述料箱向下滑动,所述阻挡机构还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存储位置中的料箱脱离抵接以使所述料箱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向下滑动。
进一步,所述进料滑轨机构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上方,所述进料滑轨机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倾斜方向相反;
和/或所述进料滑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的第一辊轮滑轨;
和/或所述出料滑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的第二辊轮滑轨;
和/或所述转移轨道包括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的摆动架和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摆动架上的第三辊轮滑轨。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还包括投料车,所述投料车包括移动车架、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对应的供料滑轨机构以及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对应的回收滑轨机构;其中,
所述供料滑轨机构和所述回收滑轨机构均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上,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中储存有装有配件的料箱;
所述移动车架用于移动至与所述架体对接进而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的较高的一端衔接以及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的较高的一端衔接;
所述移动车架上还连接有与所述供料滑轨机构对应的第一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一对接机构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移动至与所述架体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以防止料箱滑落,所述第一对接机构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移动至与所述架体对接时解除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的阻挡以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滑动至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中;
所述架体上还连接有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对应的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对接机构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移动至与所述架体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以防止料箱滑落,所述第二对接机构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移动至与所述架体对接时解除对所述出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的阻挡以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滑动至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中。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架体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对应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滑动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一通过位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具有第一挡板部和第一斜坡部;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中的第一挡板部伸入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中以阻挡住该供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以防止料箱滑落;
所述第一斜坡部上具有第一倾斜面;
所述第一横杆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与所述架体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一斜坡部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移动到所述第一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中的第一挡板部退出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
所述移动车架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对应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二阻挡位置和第二通过位置;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上具有第二挡板部和第二斜坡部;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二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伸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中以阻挡住该出料滑轨机构中的料箱以防止料箱滑落;
所述第二斜坡部上具有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二横杆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与所述架体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二斜坡部移动,进而带动整个第二滑动部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移动到所述第二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退出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
进一步,所述供料滑轨机构位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的上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回收滑轨机构的倾斜方向相反;
和/或所述供料滑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的第四辊轮滑轨;
和/或所述回收滑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的第五辊轮滑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产线工装中用于放置各种配件和装配得到的半成品,工人在所述装配工位中能够对所述产线工装中的配件和半成品进行组装装配。使用了本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后,所述周转输送线能够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以及产线工装中的配件输送到各个装配工位,工人在装配工位中能够对各个配件进行组装装配。当产线工装被输送到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后,所述回流输送线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的末端的产线工装并将产线工装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的起始端,进而实现了所述产线工装的循环输送流转,使用更加的方便,不需要依靠人工将产线工装从周转输送线的末端搬运至起始端,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周转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起始输送机构和中转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组装输送机构、暂存输送机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和第七升降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末端输送机构、第五升降输送机构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升降输送机构、第二升降输送机构、第三升降输送机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第五升降输送机构、第六升降输送机构和第七升降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回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运送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操作台和物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转移轨道位于进料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转移轨道位于出料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操作台、物料架和投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进料滑轨机构、供料滑轨机构和第一对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一对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一对接机构的装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4、5、8所示,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它包括周转输送线100、回流输送线200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周转输送线100依次排列的装配工位300;其中,
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用于输送产线工装1,所述周转输送线100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并用于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1依次输送到各个所述装配工位300然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末端;
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相连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具体的,所述产线工装1中用于放置各种配件和装配得到的半成品,工人在所述装配工位300中能够对所述产线工装1中的配件和半成品进行组装装配。进一步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用于组装生产钣金机箱,所述配件均为所述钣金机箱的配件。
使用了本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能够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1以及产线工装1中的配件输送到各个装配工位300,工人在装配工位300中能够对各个配件进行组装装配。当产线工装1被输送到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后,所述回流输送线200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进而实现了所述产线工装1的循环输送流转,使用更加的方便,不需要依靠人工将产线工装1从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搬运至起始端,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如图1~6所示,所述周转输送线1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起始输送机构2、中转输送机构3、主输送机构4、至少一个组装输送机构5、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以及与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对应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其中,
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用于承接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上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其中一个所述装配工位300;
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安装在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用于升起后托起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被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
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安装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上;
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至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上;
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连接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用于在承接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主输送机构4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对应的定位位置;
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定位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与所述装配工位300对应并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对应的所述装配工位300,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还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回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上。
如图1~6所示,所述周转输送线100还可以包括末端输送机构10、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还设有转移位置,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定位位置位于所述转移位置的前方,即所述主输送机构4在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时,产线工装1会先经过所有的所述定位位置,然后被输送至所述转移位置中;
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用于升起后托起位于所述转移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
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安装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
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回流输送线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第一个装配工位300,第一个装配工位300为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最前端的装配工位300。除第一个装配工位300之外,每个装配工位300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工位300设有3个,以所述装配工位300设有3个为例描述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工作流程:首先所述回流输送线200将空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第一个装配工位300,第一个装配工位300中的工人进行第一道装配工序,并将装配得到的半成品放到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的产线工装1中。然后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升起并托起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该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上,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然后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然后所述主输送机构4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到第一个定位位置中,然后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升起以托起第一个定位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上,组装输送机构5再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第二个装配工位300,第二个装配工位300中的工人拿取所述产线工装1中的半成品进行第二道装配工序,装配完成后将半成品放回所述产线工装1中。然后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回对应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上,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再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回第一个定位位置中。
然后所述主输送机构4继续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以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第二个定位位置中,然后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升起以托住第二个定位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上,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第三个装配工位300,第三个装配工位300中的工人拿取产线工装1中的半成品进行第三道装配工序,装配完成后得到成品,工人将成品放置在专用的托盘上而不会将成品放回产线工装1中。然后与第三个装配工位300对应的组装输送机构5将空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再下降以使空的产线工装1落回第二个定位位置中,然后主输送机构4再将空的产线工装1输送到所述转移位置中。
然后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升起并托起所述转移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承接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然后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中。
其中,整个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为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整个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为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中转输送机构3、主输送机构4、组装输送机构5和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中均可以安装有位置传感器以便感应所述产线工装1的位置。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
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固定设置;
升降座14,所述升降座1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
至少一个输送组件15,所述输送组件15连接在所述升降座14上;
升降驱动件16,所述升降驱动件16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3上,所述升降驱动件16与所述升降座14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14上升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15上升以托起所述产线工装1;
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座14上并与所述输送组件15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组件15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具体的,在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中,升降驱动件16驱动所述升降座14上升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15上升以托起所述定位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然后所述输送驱动件驱动所述输送组件15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至对应的组装输送机构5上。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中,当所述升降驱动件16驱动所述升降座14下降能够带动所述输送组件15下降进而使被托起的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其中,所述升降驱动件16可以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并与所述升降座14相连。所述升降座14通过若干个导向轴17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进而能够避免所述升降座14发生倾覆的问题。
如图6所示,所述升降座14可以包括底板18以及与所述输送组件15对应的立板19;
所述输送组件15包括输送带20和至少两个带轮21;
所述底板18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
所述立板19连接在所述底板18上;
所述带轮21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立板19上;
所述输送带20连接在所述带轮21上并用于托住所述产线工装1;
所述输送驱动件与所述带轮21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带轮2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输送带20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板19和所述输送组件15分别设有2个,所述输送组件15与所述立板19一一对应并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立板19上。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中转输送机构3、主输送机构4、组装输送机构5和末端输送机构10均可以为辊筒式输送机构,所述辊筒式输送机构中包括机架和多个输送辊;其中,所述立板19和所述输送组件15用于从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隙中穿过进而托起所述产线工装1,所述固定座13用于固定连接在相应的所述机架上。具体的,所述辊筒式输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如图6所示,所述输送驱动件包括输送电机和驱动轴22,所述驱动轴22旋转连接在所述底板18上并与所述带轮21相连,所述输送电机连接在所述底板18上并与所述驱动轴22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2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带轮2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输送带20动作。其中,所述立板19上还连接有用于托住所述输送带20的托块23。
如图1、2、4、6所示,所述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还可以包括暂存输送机构24以及与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对应的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4中设有与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对应的暂存位置;
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暂存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送来的产线工装1,以及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回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与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一一对应;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的输送方向上,每个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的前方均设有两个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
具体的,当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中停留有一个所述产线工装1时,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其余的产线工装1可以暂时输送到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中暂时存放,当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中的产线工装1被送走后,再将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中的产线工装1输送到主输送机构4上进而再输送到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上,进而能够获得良好的生产节拍,避免多个工序间的节拍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也为辊筒式输送机构,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与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的结构相同,安装方式和工作原理也相同。
如图4、5、7所示,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所述产线工装1的等待位置,所述定位位置、所述暂存位置、所述转移位置和所述等待位置中分别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26和定位挡板27,所述定位气缸26固定设置,所述定位挡板27连接在所述定位气缸26上,所述定位气缸26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挡板27升起以使所述定位挡板27挡住所述产线工装1进而使所述产线工装1准确停在相应位置;当所述定位气缸26驱动所述定位挡板27降下时,所述产线工装1能够顺利通过相应位置。
如图1、8、9、12所示,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第一举升机构400、第二举升机构500和斜坡输送机构600;其中,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设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和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之间,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较高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1抬升后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高的一端部上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沿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滑落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低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较低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抬升后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具体的,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用于承接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送来的产线工装1,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用于将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利用重力输送,使用成本也很低。
如图1、8~12所示,所述回流输送线200还可以包括固定架28;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左侧面滚轮滑轨29、右侧面滚轮滑轨30和至少一个底部滚轮滑轨31;
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30均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8上,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30之间设有供所述产线工装1通过的斜坡通道;
所述底部滚轮滑轨31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8上并用于托住所述斜坡通道中的产线工装1;具体的,由于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右侧面滚轮滑轨30和底部滚轮滑轨31均倾斜设置,因此在重力作用下,产线工装1能够倾斜向下滑动,无需动力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右侧面滚轮滑轨30和所述底部滚轮滑轨31均为流利条。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所述产线工装1的缓存位置;具体的,当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中停留有一个所述产线工装1时,末端输送机构10中的其余产线工装1就暂时停留在等待位置中;当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中停留有一个所述产线工装1时,斜坡输送机构600中的其余产线工装1就在所述缓存位置中停留等待。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缓存位置中设有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8上的挡料部件,所述挡料部件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缓存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相抵以阻挡所述产线工装1向下滑动,所述挡料部件还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缓存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脱离抵接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沿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向下滑动到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部件包括挡料气缸32,所述挡料气缸32上连接有挡料杆,所述挡料气缸32伸出时所述挡料杆挡住所述产线工装1进而防止所述产线工装1向下滑动,所述挡料气缸32缩回时所述挡料杆也缩回并与所述产线工装1脱离抵接,进而所述产线工装1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倾斜向下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气缸32与所述缓存位置一一对应。
如图8~11所示,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第一框架33、第一运送机构34和第一驱动机构35;其中,
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接料位置和送料位置,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接料位置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送来的产线工装1,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送料位置时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高的一端部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与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在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送料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料位置位于所述送料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输送方向相同;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接料位置时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与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衔接,当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送料位置时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衔接。
如图8、12所示,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第二框架36、第二运送机构37、第二驱动机构38和接料机构39;其中,
所述接料机构39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送来的产线工装1;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位于所述接料机构39上的产线工装1的下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8与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向上升起以将所述接料机构39上的产线工装1托起,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升起到位后用于将托起的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输送方向垂直;具体的,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升起到位后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与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衔接。
如图9~1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第一收卷装置、第一牵引绳40、至少一个第一端部滑轮41、至少一个第二端部滑轮42、至少一个第一顶部滑轮43和至少一个第二顶部滑轮44;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端部滑轮42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一顶部滑轮43和所述第二顶部滑轮44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的上端部;
所述第一牵引绳40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牵引绳40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第一顶部滑轮43、第二端部滑轮42和第二顶部滑轮44上然后与所述第一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一牵引绳40以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向上升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设有3个,所述第一顶部滑轮43设有5个,所述第二端部滑轮42设有2个,所述第二顶部滑轮44设有2个;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8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第二收卷装置、第二牵引绳、至少一个第三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四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三顶部滑轮和至少一个第四顶部滑轮;其中,
所述第三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一端部;
所述第四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三顶部滑轮和所述第四顶部滑轮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的上端部;
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的上端部,所述第二牵引绳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三端部滑轮、第三顶部滑轮、第四端部滑轮和第四顶部滑轮上然后与所述第二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二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二牵引绳以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向上升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部滑轮设有3个,所述第三顶部滑轮设有5个,所述第四端部滑轮设有2个,所述第四顶部滑轮设有2个;所述第一收卷装置和所述第二收卷装置分别包括旋转设置的卷筒45和用于驱动所述卷筒45旋转的减速电机46。
具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第二端部滑轮42、第三端部滑轮、第四端部滑轮、第一顶部滑轮43、第二顶部滑轮44、第三顶部滑轮和第四顶部滑轮分别采用悬臂销和卡簧限位的方式固定,进而能够避免旋转时发生卡死、偏移的现象。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8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受力均匀同步度高的优点,同时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中装有位置传感器以便感应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位置,进而使第一运送机构34启停准确,升降平稳。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中也装有位置传感器以便感应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位置,进而使第二运送机构37启停准确,升降平稳。
如图8~12所示,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可以包括第一滑动架47和至少两个第一运送辊筒48;其中,
所述第一滑动架47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
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架47上,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1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可以包括第二滑动架49和至少两个第二运送辊筒50;其中,
所述第二滑动架49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
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架49上,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1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和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均为电动辊筒,所述电动辊筒优选24v直流无刷辊筒,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具体的,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用于在旋转时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送来的产线工装1以及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高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用于将所述接料机构39上的产线工装1托起以及用于将托起的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
如图12所示,所述接料机构39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至少一个接料滚轮滑轨51以及与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对应的支架52;
所述支架52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
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连接在所述支架52上并用于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下降至所述初始位置时从相邻的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之间的间隙中穿过,进而使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下降至低于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进而当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升高时能够将承载在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上的产线工装1托起;具体的,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为流利条。
如图1、2、13~17所示,所述装配工位300中可以设有操作台53和物料架700,所述物料架7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架体54、至少一个进料滑轨机构55、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对应的转移轨道56、与所述转移轨道56对应的出料滑轨机构57以及与所述转移轨道56对应的摆动驱动件58;其中,
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和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均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用于承接装有配件的料箱59;
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在摆动过程中具有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当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进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较低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的料箱59滑入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56中,当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出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高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转移轨道56中的料箱59滑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
所述摆动驱动件58与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56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转移轨道56在所述进料位置和所述出料位置之间摆动。具体的,由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和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均倾斜设置,因此料箱59在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和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均会在重力作用下倾斜向下滑动。进一步具体的,当所述转移轨道56位于所述进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一致,当所述转移轨道56位于所述出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一致。首先所述摆动驱动件58驱动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进料位置,储存在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的满的料箱59在重力作用下滑入所述转移轨道56中,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拿取所述料箱59中的配件并放置到所述操作台53上进行组装装配,进而使组装操作更加方便。当所述转移轨道56中的料箱59中的配件被全部取出后,所述摆动驱动件58驱动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出料位置,进而使所述转移轨道56中的空的料箱59在重力作用下滑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进行储存。其中,所述架体54可以由第三代铝型材精益管搭建而成。
如图14、15、17所示,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所述料箱59的存储位置,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还包括与所述存储位置对应的阻挡机构60,所述阻挡机构60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所述存储位置中的料箱59相抵以阻挡所述料箱59向下滑动,所述阻挡机构60还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存储位置中的料箱59脱离抵接以使所述料箱59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向下滑动;具体的,所述阻挡机构60包括阻挡气缸,所述阻挡气缸上连接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气缸伸出时,所述阻挡杆挡住所述料箱59进而防止所述料箱59向下滑动,所述阻挡气缸缩回时所述阻挡杆也缩回并与所述料箱59脱离抵接,进而所述料箱59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倾斜向下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上方,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一辊轮滑轨61;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二辊轮滑轨62;所述转移轨道56包括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的摆动架63和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摆动架63上的第三辊轮滑轨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驱动件58为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的一端部铰接在所述架体54上,所述摆动气缸的另一端部与对应的所述摆动架63铰接;所述第一辊轮滑轨61、第二辊轮滑轨62和第三辊轮滑轨64均为流利条;所述阻挡气缸和所述摆动气缸均可以由PLC控制器控制动作,通过触控屏点击操作,可根据员工操作速度差异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通用性更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出料滑轨机构57和转移轨道56分别设有3个,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辊轮滑轨61,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辊轮滑轨62,所述转移轨道56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三辊轮滑轨64。
如图13~19所示,所述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还可以包括投料车,所述投料车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移动车架65、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对应的供料滑轨机构66以及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对应的回收滑轨机构67;其中,
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和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均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储存有装有配件的料箱59;
所述移动车架65用于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进而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较高的一端衔接以及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较高的一端衔接;
所述移动车架65上还连接有与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对应的第一对接机构800,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时解除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的阻挡以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滑动至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
所述架体54上还连接有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对应的第二对接机构900,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时解除对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的阻挡以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滑动至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中。具体的,所述投料车移动到仓库中,将装有配件的料箱59放置在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然后移动所述投料车以使投料车的移动车架65与所述架体54对接,此时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和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均解除阻挡,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满的料箱59滑入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空的料箱59滑入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中,实现了满的料箱59的投放和空的料箱59的回收。其中,所述移动车架65可以由第三代铝型材精益管搭建而成并且底部装有万向轮。
如图17~19所示,所述架体54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对应的第一横杆68,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包括第一安装板69、第一弹性件70和第一滑动部件71;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板69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一通过位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上具有第一挡板部72和第一斜坡部73;
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69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7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滑动至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中的第一挡板部72伸入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以阻挡住该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
所述第一斜坡部73上具有第一倾斜面74;
所述第一横杆68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倾斜面74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一斜坡部73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70移动到所述第一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中的第一挡板部72退出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进而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能够滑动至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上,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通过位置的上方;
所述移动车架65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对应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二阻挡位置和第二通过位置;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上具有第二挡板部和第二斜坡部;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二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伸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以阻挡住该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
所述第二斜坡部上具有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二横杆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二斜坡部移动,进而带动整个第二滑动部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移动到所述第二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退出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进而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能够滑入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阻挡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通过位置的上方。
如图17~19所示,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芯棒75,所述第一安装板69的下端部连接有第一抵接部76,所述第一芯棒75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斜坡部73上,所述第一芯棒75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抵接部76,所述第一弹性件70套在所述第一芯棒75上,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斜坡部73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76相抵。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中还可以包括第二芯棒,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部连接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芯棒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斜坡部上,所述第二芯棒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在所述第二芯棒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斜坡部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7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中具有两个第一滑槽77,所述第一挡板部72的左、右两边部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77中,进而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上。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上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侧翼部78,所述第一侧翼部78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所述第一斜坡部73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79,当所述第一横杆68与所述第一平面部79相抵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位于所述第一通过位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中具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挡板部的左、右两边部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中,进而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侧翼部,所述第二侧翼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所述第二斜坡部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当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相抵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通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位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上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四辊轮滑轨80;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五辊轮滑轨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辊轮滑轨80和所述第五辊轮滑轨81均为流利条,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和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分别设有3个,料箱59在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和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中均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倾斜向下滑动。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四辊轮滑轨80,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五辊轮滑轨81,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较低的一端部设有用于挡住所述料箱59的止挡杆。
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能够改变装配生产形式单一、工序繁琐、质量控制困难等问题,将标准化、模块化、近手化生产相结合,对于生产工序进行多种类型拆分与合并,针对钣金机箱生产模式改变效果显著,对于更多产品的模块化生产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应用模块化、成组和产线重构等技术,搭建柔性可重构产线,实现产线适应订单、工况等变化的快速调整,满足个性化、柔性化的生产需求。
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中转输送机构3、主输送机构4、组装输送机构5、末端输送机构10、第一举升机构400、第二举升机构500和斜坡输送机构600能够自由组合,针对不同产品,配置不同设备,不仅减少以往人工非装配时间的浪费,减轻劳动强度,而且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加快产品换型切换速度,使车间布局更加多样化、简洁化。
综上所述,所述产线工装1中用于放置各种配件和装配得到的半成品,工人在所述装配工位300中能够对所述产线工装1中的配件和半成品进行组装装配。使用了本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能够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1以及产线工装1中的配件输送到各个装配工位300,工人在装配工位300中能够对各个配件进行组装装配。当产线工装1被输送到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后,所述回流输送线200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进而实现了所述产线工装1的循环输送流转,使用更加的方便,不需要依靠人工将产线工装1从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搬运至起始端,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周转输送线(100)、回流输送线(200)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周转输送线(100)依次排列的装配工位(300);其中,
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用于输送产线工装(1),所述周转输送线(100)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并用于将位于所述起始端的产线工装(1)依次输送到各个所述装配工位(300)然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末端;
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相连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包括起始输送机构(2)、中转输送机构(3)、主输送机构(4)、至少一个组装输送机构(5)、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以及与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对应的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其中,
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用于承接所述回流输送线(200)上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其中一个所述装配工位(300);
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安装在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用于升起后托起所述起始输送机构(2)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被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
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安装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上;
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至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上;
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连接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用于在承接所述中转输送机构(3)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主输送机构(4)用于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对应的定位位置;
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定位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上,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与所述装配工位(300)对应并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到对应的所述装配工位(300),所述组装输送机构(5)还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回对应的所述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输送线(100)还包括末端输送机构(10)、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还设有转移位置,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定位位置位于所述转移位置的前方;
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用于升起后托起位于所述转移位置中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给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
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安装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所述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用于在承接所述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在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上;
所述末端输送机构(10)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回流输送线(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输送机构(6)、第二升降输送机构(7)、第三升降输送机构(8)、第四升降输送机构(9)、第五升降输送机构(11)和第六升降输送机构(12)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
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固定设置;
升降座(14),所述升降座(1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
至少一个输送组件(15),所述输送组件(15)连接在所述升降座(14)上;
升降驱动件(16),所述升降驱动件(16)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3)上,所述升降驱动件(16)与所述升降座(14)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14)上升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15)上升以托起所述产线工装(1);
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座(14)上并与所述输送组件(15)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组件(15)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座(14)包括底板(18)以及与所述输送组件(15)对应的立板(19);
所述输送组件(15)包括输送带(20)和至少两个带轮(21);
所述底板(18)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
所述立板(19)连接在所述底板(18)上;
所述带轮(21)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立板(19)上;
所述输送带(20)连接在所述带轮(21)上并用于托住所述产线工装(1);
所述输送驱动件与所述带轮(21)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带轮(2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输送带(20)动作以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暂存输送机构(24)以及与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对应的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其中,
所述主输送机构(4)中设有与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对应的暂存位置;
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安装在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用于升起以托起对应的所述暂存位置上的产线工装(1)并将托起的产线工装(1)输送至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上,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还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送来的产线工装(1)后下降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落回所述主输送机构(4)上;
所述暂存输送机构(24)用于承接对应的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送来的产线工装(1),以及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回所述第七升降输送机构(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输送线(200)包括第一举升机构(400)、第二举升机构(500)和斜坡输送机构(600);其中,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设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和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之间,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较高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的产线工装(1)并将承接的产线工装(1)抬升后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高的一端部上以使所述产线工装(1)沿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滑落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低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与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较低的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送来的产线工装(1)并将所述产线工装(1)抬升后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输送线(200)还包括固定架(28);
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包括左侧面滚轮滑轨(29)、右侧面滚轮滑轨(30)和至少一个底部滚轮滑轨(31);
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30)均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8)上,所述左侧面滚轮滑轨(29)和所述右侧面滚轮滑轨(30)之间设有供所述产线工装(1)通过的斜坡通道;
所述底部滚轮滑轨(31)倾斜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8)上并用于托住所述斜坡通道中的产线工装(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举升机构(400)包括第一框架(33)、第一运送机构(34)和第一驱动机构(35);其中,
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接料位置和送料位置,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接料位置时用于承接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末端送来的产线工装(1),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位于所述送料位置时用于将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的较高的一端部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与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在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送料位置之间升降移动;
所述第二举升机构(500)包括第二框架(36)、第二运送机构(37)、第二驱动机构(38)和接料机构(39);其中,
所述接料机构(39)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用于承接所述斜坡输送机构(600)送来的产线工装(1);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位于所述接料机构(39)上的产线工装(1)的下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8)与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向上升起以将所述接料机构(39)上的产线工装(1)托起,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升起到位后用于将托起的所述产线工装(1)输送至所述周转输送线(100)的起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包括第一收卷装置、第一牵引绳(40)、至少一个第一端部滑轮(41)、至少一个第二端部滑轮(42)、至少一个第一顶部滑轮(43)和至少一个第二顶部滑轮(44);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端部滑轮(42)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一顶部滑轮(43)和所述第二顶部滑轮(44)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的上端部;
所述第一牵引绳(40)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牵引绳(40)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滑轮(41)、第一顶部滑轮(43)、第二端部滑轮(42)和第二顶部滑轮(44)上然后与所述第一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一牵引绳(40)以驱动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向上升起;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8)包括第二收卷装置、第二牵引绳、至少一个第三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四端部滑轮、至少一个第三顶部滑轮和至少一个第四顶部滑轮;其中,
所述第三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一端部;
所述第四端部滑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三顶部滑轮和所述第四顶部滑轮均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的上端部;
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的上端部,所述第二牵引绳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三端部滑轮、第三顶部滑轮、第四端部滑轮和第四顶部滑轮上然后与所述第二收卷装置相连;
所述第二收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并用于收卷所述第二牵引绳以驱动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向上升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送机构(34)包括第一滑动架(47)和至少两个第一运送辊筒(48);其中,
所述第一滑动架(47)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33)上;
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架(47)上,所述第一运送辊筒(48)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1)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包括第二滑动架(49)和至少两个第二运送辊筒(50);其中,
所述第二滑动架(49)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
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架(49)上,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用于承载所述产线工装(1)并在旋转时输送所述产线工装(1)移动;
所述接料机构(39)包括至少一个接料滚轮滑轨(51)以及与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对应的支架(52);
所述支架(52)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36)上;
所述接料滚轮滑轨(51)连接在所述支架(52)上并用于当所述第二运送机构(37)下降至所述初始位置时从相邻的所述第二运送辊筒(50)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位(300)中设有操作台(53)和物料架(700),所述物料架(700)包括架体(54)、至少一个进料滑轨机构(55)、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对应的转移轨道(56)、与所述转移轨道(56)对应的出料滑轨机构(57)以及与所述转移轨道(56)对应的摆动驱动件(58);其中,
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和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均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用于承接装有配件的料箱(59);
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在摆动过程中具有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当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进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较低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的料箱(59)滑入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56)中,当所述转移轨道(56)摆动至所述出料位置时所述转移轨道(56)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高的一端部衔接以使所述转移轨道(56)中的料箱(59)滑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
所述摆动驱动件(58)与对应的所述转移轨道(56)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转移轨道(56)在所述进料位置和所述出料位置之间摆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所述料箱(59)的存储位置,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还包括与所述存储位置对应的阻挡机构(60),所述阻挡机构(60)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所述存储位置中的料箱(59)相抵以阻挡所述料箱(59)向下滑动,所述阻挡机构(60)还用于动作至与对应的存储位置中的料箱(59)脱离抵接以使所述料箱(59)沿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向下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上方,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倾斜方向相反;
和/或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一辊轮滑轨(61);
和/或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二辊轮滑轨(62);
和/或所述转移轨道(56)包括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的摆动架(63)和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摆动架(63)上的第三辊轮滑轨(6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料车,所述投料车包括移动车架(65)、与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对应的供料滑轨机构(66)以及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对应的回收滑轨机构(67);其中,
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和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均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储存有装有配件的料箱(59);
所述移动车架(65)用于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进而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的较高的一端衔接以及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较高的一端衔接;
所述移动车架(65)上还连接有与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对应的第一对接机构(800),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时解除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的阻挡以使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滑动至对应的所述进料滑轨机构(55)中;
所述架体(54)上还连接有与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对应的第二对接机构(900),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脱离对接时阻挡住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还用于当所述移动车架(65)移动至与所述架体(54)对接时解除对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的阻挡以使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滑动至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54)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对应的第一横杆(68),所述第一对接机构(800)包括第一安装板(69)、第一弹性件(70)和第一滑动部件(71);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板(69)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69)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一通过位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上具有第一挡板部(72)和第一斜坡部(73);
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69)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7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7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滑动至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中的第一挡板部(72)伸入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中以阻挡住该供料滑轨机构(66)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
所述第一斜坡部(73)上具有第一倾斜面(74);
所述第一横杆(68)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倾斜面(74)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一斜坡部(73)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70)移动到所述第一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71)中的第一挡板部(72)退出对应的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
所述移动车架(65)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对应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对接机构(900)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架体(54)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的较低的一侧;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二阻挡位置和第二通过位置;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上具有第二挡板部和第二斜坡部;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二阻挡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伸入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中以阻挡住该出料滑轨机构(57)中的料箱(59)以防止料箱(59)滑落;
所述第二斜坡部上具有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二横杆用于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与所述架体(54)对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抵并带动所述第二斜坡部移动,进而带动整个第二滑动部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移动到所述第二通过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第二挡板部退出对应的所述出料滑轨机构(57)。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位于对应的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上方,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的倾斜方向相反;
和/或所述供料滑轨机构(66)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四辊轮滑轨(80);
和/或所述回收滑轨机构(67)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所述移动车架(65)上并用于承载所述料箱(59)的第五辊轮滑轨(8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1568.1A CN116002310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1568.1A CN116002310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02310A true CN116002310A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3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71568.1A Pending CN116002310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0231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02892A (zh) * | 2023-11-30 | 2023-12-29 | 广州田嘉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线束转运台车 |
CN119036072A (zh) * | 2024-10-28 | 2024-11-29 | 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动轮热装自动化生产线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10071568.1A patent/CN11600231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02892A (zh) * | 2023-11-30 | 2023-12-29 | 广州田嘉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线束转运台车 |
CN117302892B (zh) * | 2023-11-30 | 2024-03-12 | 广州田嘉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线束转运台车 |
CN119036072A (zh) * | 2024-10-28 | 2024-11-29 | 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动轮热装自动化生产线 |
CN119036072B (zh) * | 2024-10-28 | 2025-04-04 | 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动轮热装自动化生产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7118B (zh) | 一种全自动上下片的玻璃生产线 | |
CN116002310A (zh) | 模块化分组装配生产线 | |
CN110281317B (zh) | 一种双工位木板板材快速上料的工艺方法 | |
CN110695233B (zh) | 一种电饭锅中层冲压生产线 | |
CN111037172B (zh) | 全自动直管焊接生产线 | |
CN111390087B (zh) |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 |
CN112958933A (zh) | 车身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 |
CN112845132A (zh) | 一种用于物流仓库的扫描与称重一体化分拣装置 | |
CN210557728U (zh) | 多向重载输送机 | |
CN210361689U (zh) | 一种双工位木板板材快速上料的设备 | |
CN206335242U (zh) | 充电器产品超声焊接及组装生产线 | |
CN113104608B (zh) | 一种高效日用瓷装卸窑机 | |
CN113059384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 | |
CN221069607U (zh) | 砌块切割生产线的换向机构及生产线 | |
CN214177925U (zh) | 一种治具拆装系统 | |
CN215047108U (zh) | 一种高效日用瓷装卸窑机 | |
CN112938395B (zh) | 一种多工位玻璃瓶胆自动拉尾流水线 | |
CN213737445U (zh) | 一种斜度运送自动上料机 | |
CN110712992B (zh) | 砌砖劈裂生产线及加工工艺 | |
CN221563608U (zh) | 一种出库上纱机械手 | |
JP2509242B2 (ja) | ワ―ク自動積込み装置 | |
CN112770617B (zh) | 一种治具拆装方法 | |
CN220787132U (zh) | 一种升降式双层输送台 | |
CN111039093A (zh) | 一种用于板件连接的压板装置 | |
CN218144347U (zh) | 一种拆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