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1160B -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01160B CN116001160B CN202211685867.6A CN202211685867A CN116001160B CN 116001160 B CN116001160 B CN 116001160B CN 202211685867 A CN202211685867 A CN 202211685867A CN 116001160 B CN116001160 B CN 1160011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pipe
- branch pipe
- fixing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包括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筒和水箱,支撑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固定筒内的固定总管,固定总管内设置有第一固定腔,固定总管的外圆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第一固定分管内设置有第二固定腔,第二固定分管内设置有第三固定腔,固定总管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连接有第一水泵,固定总管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和第一水泵均与水箱连通,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总管转动的驱动件,本申请具有提升塑料颗粒散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使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而塑料制品采用塑料颗粒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
塑料颗粒被制造出后塑料颗粒的温度较高,无法直接进行装袋处理,需要先将塑料颗粒进行降温处理。相关技术中塑料颗粒进行冷却时,通常将塑料颗粒进行静置,使其自然降温,直到塑料颗粒降低至需要的温度再进行收集工作。如此冷却的方式,速度较慢,并且内部的塑料颗粒较外部的塑料颗粒散热的速度更慢,使得塑料颗粒燃热时间加长,使塑料颗粒生产时间加长。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塑料颗粒冷却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包括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筒和水箱,所述固定筒的上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固定筒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固定筒内的塑料颗粒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容置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容置孔内的固定总管,所述固定总管内设置有第一固定腔,所述固定总管的外圆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所述第一固定分管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连通的第二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分管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连通的第三固定腔,所述固定总管的上端贯穿支撑板且转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固定总管的端面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固定总管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一固定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和第一水泵均与水箱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总管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泵启动,将水从水箱内依次输送至进液管、第一固定腔、出液管,最后回到水箱,而第一固定腔内的水会流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内;将塑料颗粒加入到容置槽内,将驱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一起旋转,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与分别塑料颗粒接触时,塑料颗粒的热量通过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传递给水,水在循环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水箱,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另外水循环使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套接于固定总管外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使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一主动齿轮由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固定总管一起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分管位于第二固定分管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均与第一安装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进入固定板,提高散热组件与容置槽内的塑料颗粒可以更多的接触面积,也使塑料颗粒的热量更好的传递给水,从而加快对塑料颗粒的散热。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联动件,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开设有支撑环槽,所述联动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环槽内的滑块、设置于套接在固定总管外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套设在固定总管外的齿圈,所述齿圈与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位于齿圈和第二主动齿轮之间,所述齿圈和第二主动齿轮均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总管转动使第二主动齿轮、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和固定板一起沿固定总管的轴线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齿圈的啮合,使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同时使滑块在支撑环槽内移动,即使得固定板在自转的同时绕固定总管公座,使固定板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使塑料颗粒更好的将热量传递给固定板内的水,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第一操作座,所述第一操作座上设置有第一操作盘,所述第一操作盘的上端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操作柱,所述第一操作柱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输送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用于第一操作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远离第一操作盘的端面连接有第一出料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操作座上设置有第一振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料颗粒添加到第一操作盘内,第一振动组件振动,使塑料颗粒从第一操作盘移动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并使塑料颗粒沿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升,使塑料颗粒与空气接触,使塑料颗粒散热。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呈螺旋状的冷却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采用易导热的材料制成,所述冷却道与第一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道的上端进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却道的下端出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进水管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水输送到进水管内,水再从进水管进入到螺旋冷却道内,然后水通过出水管会到水箱内;塑料颗粒在第一螺旋输送道上移动时会将热量传递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再由第一螺旋输送道将热量传递给冷却道内的水,水流动将热量带走,使得塑料颗粒散热降温。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操作槽底壁上的第一操作总管,所述第一操作总管朝向第一螺旋输送道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分管,所述第一操作总管内开设有第一操作腔,所述第一操作分管内开设有与第一操作腔连通的第二操作腔,所述第一操作分管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第二操作腔的第一操作孔,所述第一操作总管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远离第一操作总管的端面连接有第一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启动将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输送到第一操作总管内,再有第一操作总管将空气输送到第一操作分管,并通过第一操作孔将空气输出,对塑料颗粒降温。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总管与第一螺旋输送道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杆将第一操作总管与第一螺旋输送道连接,提高第一螺旋输送道的强度,使第一螺旋输送道在振动过程中不易损坏。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一铺平组件,所述第一铺平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位于第一固定槽靠近第一操作盘的一侧,所述操作板与第一固定槽的底壁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颗粒进入第一螺旋输送道时,受到操作板阻挡,使塑料颗粒有序的通过操作板与第一固定槽之间的间隙,使塑料颗粒更好的进行散热。
可选的,所述第三散热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柱,所述第二操作柱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道,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的上端面连接有与第一出料道连通的第二进料道,所述第二进料道与第一出料道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连接有第二出料道,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三冷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振动组件启动,使塑料颗粒从靠近第二进料道的地方朝第二出料道方向运输,使塑料颗粒在第二螺旋输送道内被第三冷却组件冷却,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水泵启动,将水从水箱内依次输送至进液管、第一固定腔、出液管,最后回到水箱,而第一固定腔内的水会流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内;将塑料颗粒加入到容置槽内,将驱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一起旋转,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与分别塑料颗粒接触时,塑料颗粒的热量通过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传递给水,水在循环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水箱,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另外水循环使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2.在塑料颗粒在第一螺旋输送道上移动且自然散热时设置第一冷却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水冷、第二冷却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风冷,均可以加快塑料颗粒散热效率。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第一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凸显第二散热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凸显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散热机构;11、固定筒;111、容置槽;112、容置孔;113、出料通道;114、出料孔;115、插孔;12、支撑架;121、支撑板;1211、支撑环槽;122、支撑柱;123、通孔;124、进料通道;125、支撑孔;13、散热组件;131、固定总管;1311、第一固定腔;132、第一固定分管;1321、第二固定腔;1322、第一固定孔;133、第二固定分管;1331、第三固定腔;1332、第二固定孔;134、固定板;1341、第一安装腔;1342、第一固定轴;1343、第二安装腔;1344、安装孔;1345、第二固定轴;1346、第三固定孔;135、驱动件;1351、第一主动齿轮;1352、第一从动齿轮;1353、固定架;1354、驱动电机;136、进液管;137、出液管;138、水箱;1382、冷水机;1382、第一水泵;139、联动件;1391、第二主动齿轮;1392、滑块;1393、第二从动齿轮;1394、齿圈;1395、外磁钢;1396、内磁钢;14、密封件;141、插板;2、第二散热机构;21、第一操作座;22、操作盘;221、操作槽;222、第一进料道;223、进料槽;224、导向片;23、第一操作柱;24、第一螺旋输送道;241、第一固定槽;25、第一振动组件;251、第一振动电机;26、第一铺平组件;261、操作板;262、卡孔;263、卡块;27、第一冷却组件;271、冷却道;272、进水管;273、出水管;274、第二水泵;28、第二冷却组件;281、第一操作总管;2811、第一操作腔;282、第一操作分管;2821、第二操作腔;2822、第一出气孔;283、第一连接杆;284、第一进气管;285、第一风机;29、第一出料道;3、第三散热机构;31、第二操作柱;32、第二螺旋输送道;321、第二固定槽;33、第二操作总管;34、第二连接杆;35、第二铺平组件;36、第二振动组件;361、第二操作座;362、第二振动电机;37、第三冷却组件;371、第二风机;372、第二进气管;373、第二操作分管;38、第二进料道;39、第二出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参照图1,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机构1、第二散热机构2和第三散热机构3。
参照图2,第一散热机构1包括固定筒11、支撑架12和散热组件13。固定筒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2,固定筒11的上端面开设有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的底壁开设有容置孔112。固定筒1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113,容置槽111的底壁开设有出料孔114,出料孔114与出料通道113连通。
参照图2,固定筒11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料孔114的密封件14。出料孔114远离容置孔112的端面开设有插孔115。密封件14包括插板141。插板141滑动设置于插孔115内。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架12包括支撑板121和支撑柱122,支撑柱122设置有四个且均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21的下端面,支撑板121位于固定筒11的正上方。支撑板121上开设有通孔123,通孔123内设有进料通道124,进料通道124的下方与容置槽111对齐。
参照图1和图2,散热组件13设置于支撑板121上,散热组件13包括固定总管131、第一固定分管132、第二固定分管133、固定板134、驱动件135、进液管136、出液管137、第一水泵1382和水箱138。
参照图2,支撑板121的上端面开设有支撑孔125,固定总管131转动连接于支撑孔125内,固定总管131的下端穿过且容置孔112且伸出到固定筒11外。固定总管131内开设有第一固定腔1311。
参照图1和图2,固定总管131的上端与进液管136转动连接。进液管136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固定总管131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出液管137,出液管137与水箱138连接。进液管136与第一水泵1382连接,第一水泵1382与水箱138连接。水箱138上设置有冷水机1382。固定总管131、第一固定分管132、第二固定分管133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固定分管132和第二固定分管13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固定分管132均于固定总管13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分管132沿固定总管131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本申请中第一固定分管132设置为两个。第一固定分管132内开设有第二固定腔1321,第二固定腔1321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第一固定分管132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322,第一固定孔1322贯穿第一固定分管132。
参照图2和图4,第二固定分管133位于第一固定分管132的正下方。若干个第二固定分管133均于固定总管13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分管133沿固定总管131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本申请中第二固定分管133设置为两个。第二固定分管133内开设有第三固定腔1331,第三固定腔1331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第二固定分管133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32,第二固定孔1332与第三固定腔1331连通。
参照图3和图4,同一侧的第一固定分管132和第二固定分管133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板134。固定板134采用易导热材料制成,固定板134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341。固定板13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342,第一固定轴1342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孔1322内。第一固定轴134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腔1343,第一固定轴1342的外圆周面开设有安装孔1344,安装孔1344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腔1321连通,安装孔1344的一端与第二安装腔1343连通。第一固定轴1342穿过第一固定分管132且延伸到第一固定分管132的上方。
参照图4,固定板13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1345。第二固定轴1345与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孔1332内。第二固定轴1345远离固定板134的端面开设有第三固定孔1346,第三固定孔1346与第三固定腔1331连通。
参照图2,驱动件135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351、第一从动齿轮1352、固定架1353和驱动电机1354。固定架135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34的上方,驱动电机1354固定连接于固定架1353远离固定板134的端面。驱动电机1354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齿轮1351固定连接。第一从动齿轮1352套接在固定总管131外,第一从动齿轮1352位于支撑板121的上端面,第一主动齿轮1351和第一从动齿轮1352相互啮合。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121上设置有使固定板134转动的联动件139。联动件139包括第二主动齿轮1391、滑块1392、第二从动齿轮1393、齿圈1394、外磁钢1395和内磁钢1396。第二主动齿轮1391套接在固定总管131外,第二主动齿轮1391位于支撑板121的下端面。齿圈1394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21的下端面,齿圈1394套设在固定总管131外。齿圈1394的轴线与支撑孔125的轴线相同。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121的下端面开设有支撑环槽1211,支撑环槽1211的轴线与支撑孔125的轴线相同。滑块1392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1392均嵌入到支撑环槽1211内,滑块1392可以在支撑环槽1211内滑动。滑块1392位于第二主动齿轮1391与齿圈1394之间。
参照图2和图3,第二从动齿轮1393设置有两个,第二从动齿轮1393转动连接于滑块1392的下端面。第二从动齿轮1393与第二从动齿轮1393啮合,第二从动齿轮1393与齿圈1394啮合。
参照图1和图5,第二散热机构2包括第一操作座21、操作盘22、第一操作柱23、第一螺旋输送道24、第一振动组件25、第一铺平组件26、第一冷却组件27和第二冷却组件28。
参照图1和图5,第一操作座21固定连接于地面上。操作盘22固定连接于第一操作座21的上端面,操作盘22远离第一操作座21的端面开设有操作槽221。操作盘22的周向面开设有第一进料道222,第一进料道222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料槽223,进料槽223与操作槽221连通。出料通道113的出口位于进料槽223的正上方,塑料颗粒从出料通道113可以输送到第一进料道222内。
参照图1和图5,第一操作柱23固定连接于操作槽221的底壁上,第一操作柱23的轴线与操作槽221的轴线相同。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与第一操作柱23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一螺旋输送道24绕第一操作柱23的外圆周面逐渐上升。第一螺旋输送道24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41,第一固定槽241沿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一螺旋输送道24。
参照图5和图6,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下端面与操作槽221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操作槽22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导向片224,导向片224远离第一操作柱23用于操作槽221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导向片224的靠近第一操作柱23的端面用与第一螺旋输送道24靠近操作盘22的端面固定连接,且导向片224位于第一固定槽241远离第一操作柱23的一侧。导向片224的上端面低于操作盘22的上端面。第一螺旋输送道24远离操作盘22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料道29。
参照图6,第一振动组件25包括两个第一振动电机251,两个第一振动电机251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操作座21上,两个第一振动电机251沿第一操作座21的竖直中心线周向阵列分布。
参照图1和图5,第一铺平组件26设置于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第一铺平组件26包括操作板261。第一固定槽241相对的两内壁开设有卡孔262,卡孔262位于靠近操作盘22的一侧。操作板261朝向插孔115的端面开设有卡块263,卡块263嵌入到卡孔262内。
参照图5和图6,第一冷却组件27用于对第一螺旋输送道24内的塑料颗粒冷却。第一冷却组件27设置于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第一冷却组件27包括冷却道271、进水管272、出水管273和第二水泵274。
参照图1和图5,冷却道271呈螺旋状,且固定连接于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下表面。冷却道271靠近操作盘22一侧的下端出口连接有出水管273,出水管273与水箱138连通。冷却道271远离操作盘22一侧的上端入口连接有进水管272,进水管272远离冷却道271的一端与第二水泵274连通,第二水泵274与水箱138连通。
参照图5和图6,第二冷却组件28用于对第一螺旋输送道24内的塑料颗粒冷却。第二冷却组件28设置于操作盘22上,第二冷却组件28包括第一操作总管281、第一操作分管282、第一连接杆283、第一进气管284和第一风机285。
参照图5和图6,第一操作总管281设置有四个,且均固定连接于操作槽221的底壁。四个第一操作总管281沿第一操作柱23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第一操作总管281内开设有第一操作腔2811。每个第一操作总管281朝向第一操作柱23的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杆283,若干个第一连接杆283沿第一操作总管28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一连接杆283远离第一操作总管281的端面与第一螺旋输送道24远离第一操作柱23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5和图6,每个第一操作总管281朝向第一操作柱23的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操作分管282,若干个第一操作分管282沿第一操作总管28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一操作分管282内开设有第二操作腔2821,第二操作腔2821与第一操作腔2811连通。每个第一操作分管282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2822,多个第一出气孔2822沿第一操作分管282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多个第一出气孔2822均与第二操作腔2821连通。第一出气孔2822的下方与第一固定槽241对齐。
参照图5和图6,第一操作总管281远离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端面与第一进气管284连接,第一进气管284与第一操作腔2811连通。第一进气管284远离第一操作总管281的端面与第一风机285连接。
参照图6,第三散热机构3包括第二操作柱31、第二螺旋输送道32、第二操作总管33、第二连接杆34、第二铺平组件35、第二振动组件36和第三冷却组件37。
参照图6,第二螺旋输送道32与第二操作柱3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第二螺旋输送道32绕第二操作柱31的外圆周面逐渐下降。第二螺旋输送道32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21,第二固定槽321沿第二螺旋输送道3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二螺旋输送道32。
参照图6,第二操作总管33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操作总管33沿第二操作柱31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每个第二操作总管33朝向第二操作柱31的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杆34,若干个第二连接杆34沿第二操作总管33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二连接杆34远离第二操作总管33的端面与第二螺旋输送道32远离第二操作柱31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6,第二振动组件36包括第二操作座361、两个第二振动电机362,第二操作座361固定连接于第二操作柱31的上端面。两个第二振动电机362均固定连接于第二操作座361上,两个振动电机沿第一操作座21的竖直中心线周向阵列分布。
参照图6,第二螺旋输送道32靠近第二振动组件36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进料道38,第二进料道38与第一出料道29连通。第二螺旋输送道32远离第二振动组件36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出料道39。
参照图6,每个第二操作总管33上均设置有第三冷却组件37,第三冷却组件37包括第二风机371、第二进气管372以及若干个第二操作分管373,若干个第二操作分管373沿第二操作总管33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二操作总管33内开设有第三操作腔,第二操作分管373内开设有第四操作腔,第四操作腔与第三操作腔连通。每个第二操作分管373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多个第二出气孔沿第二操作分管373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多个第二出气孔均与第四操作腔连通。第二出气孔的下方与第二固定槽321对齐。
参照图6,第二操作总管33远离第二螺旋输送道32的端面与第二进气管372连接,第二进气管372与第三操作腔连通。第二进气管372远离第二操作总管33的端面与第二风机37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先启动第一水泵1382使水沿进液管136、固定总管131、第一固定分管132、第二固定分管133、出液管137并回到水箱138;启动第二水泵274,使水沿进水管272、冷却道271、出水管273并回到水箱138;启动第一风机285,使空气通过第一气管、第一操作总管281、第一操作分管282并通过第一出气孔2822排出;启动第二风机371,使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372、第二操作总管33、第二操作分管373并通过第二出气孔排出。
其次,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通道124输送到容置槽111内,启动驱动电机1354,驱动电机1354的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351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351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352、固定总管131、第一固定分管132、第二固定分管133、固定板134、第二主动齿轮1391一起转动,使固定板134绕固定总管131公转。第二主动齿轮1391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393转动,并使得滑块1392在支撑环槽1211内滑动,使固定板134发生自转。塑料颗粒与固定板134、固定总管131、第一固定分管132、第二固定分管133接触时发生热交换,使水将热量带走,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
再次,塑料颗粒从出料通道113可以输送到第一进料道222内,第一振动电机251驱动,将塑料颗粒依次通过操作盘22、第一螺旋输送道24、第一出料道29输送到第二进料道38内,在第二散热机构2中通过风冷、水冷装置对塑料颗粒散热。
然后,塑料颗粒依次通过第二螺旋输送道32、第二出料道39,在第二散热机构2中通过风冷装置对塑料颗粒散热,最后进行装袋处理,完成塑料颗粒的散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包括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1)、第二散热机构(2)和第三散热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1)包括支撑架(12)、固定筒(11)和水箱(138),所述固定筒(11)的上端面开设有容置槽(111),所述支撑架(12)包括位于固定筒(11)上方的支撑板(121),所述支撑板(121)上设置有对固定筒(11)内的塑料颗粒散热的散热组件(13);所述容置槽(111)的底部开设有容置孔(112),所述散热组件(13)包括转动连接于容置孔(112)内的固定总管(131),所述固定总管(13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腔(1311),所述固定总管(131)的外圆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分管(132)和第二固定分管(133),所述第一固定分管(132)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的第二固定腔(1321),所述第二固定分管(133)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的第三固定腔(1331),所述固定总管(131)的上端贯穿支撑板(121)且转动连接有进液管(136),所述进液管(136)远离固定总管(131)的端面连接有第一水泵(1382),所述固定总管(13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出液管(137),所述进液管(136)和出液管(137)均与第一固定腔(1311)连通,所述出液管(137)和第一水泵(1382)均与水箱(138)连通,所述支撑架(12)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总管(131)转动的驱动件(135);
所述驱动件(135)包括套接于固定总管(131)外的第一从动齿轮(1352)以及设置于支撑板(121)上的固定架(1353),所述固定架(1353)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354),所述驱动电机(1354)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351),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351)与第一从动齿轮(1352)啮合;
所述第一固定分管(132)位于第二固定分管(13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分管(132)和第二固定分管(133)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34),所述固定板(134)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341),所述第二固定腔(1321)、第三固定腔(1331)均与第一安装腔(1341)连通;
所述支撑架(12)上设置有联动件(139),所述支撑板(121)的下端面开设有支撑环槽(1211),所述联动件(139)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环槽(1211)内的滑块(1392)、设置于套接在固定总管(131)外的第二主动齿轮(1391)以及套设在固定总管(131)外的齿圈(1394),所述齿圈(1394)与支撑板(12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392)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39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393)位于齿圈(1394)和第二主动齿轮(1391)之间,所述齿圈(1394)和第二主动齿轮(1391)均与第二从动齿轮(139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2)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第一操作座(21),所述第一操作座(21)上设置有第一操作盘(22),所述第一操作盘(22)的上端面开设有操作槽(221),所述操作槽(221)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操作柱(23),所述第一操作柱(23)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输送道(24),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下端面用于第一操作槽(221)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远离第一操作盘(22)的端面连接有第一出料道(29),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41),所述第一操作座(21)上设置有第一振动组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27),所述第一冷却组件(27)包括呈螺旋状的冷却道(271),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采用易导热的材料制成,所述冷却道(271)与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道(271)的上端进口连接有进水管(272),所述冷却道(271)的下端出口连接有出水管(273),所述出水管(273)与水箱(138)连接,所述水箱(138)连接有第二水泵(274),所述第二水泵(274)与进水管(272)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28),所述第二冷却组件(28)包括设置于第一操作槽(221)底壁上的第一操作总管(281),所述第一操作总管(281)朝向第一螺旋输送道(24)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分管(282),所述第一操作总管(281)内开设有第一操作腔(2811),所述第一操作分管(282)内开设有与第一操作腔(2811)连通的第二操作腔(2821),所述第一操作分管(282)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第二操作腔(2821)的第一操作孔,所述第一操作总管(281)连接有第一进气管(284),所述第一进气管(284)远离第一操作总管(281)的端面连接有第一风机(2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总管(281)与第一螺旋输送道(24)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杆(28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设置有第一铺平组件(26),所述第一铺平组件(26)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旋输送道(24)上设置有操作板(261),所述操作板(261)位于第一固定槽(241)靠近第一操作盘(22)的一侧,所述操作板(261)与第一固定槽(241)的底壁留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机构(3)包括第二操作柱(31),所述第二操作柱(31)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道(32),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32)的上端面连接有与第一出料道(29)连通的第二进料道(38),所述第二进料道(38)与第一出料道(29)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32)的下端面连接有第二出料道(39),所述第二操作柱(3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振动组件(36),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32)上设置有第三冷却组件(3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5867.6A CN116001160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5867.6A CN116001160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01160A CN116001160A (zh) | 2023-04-25 |
CN116001160B true CN116001160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8603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85867.6A Active CN116001160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0116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09354B1 (ja) * | 2019-06-17 | 2020-06-17 | 广州立奔杯業有限公司 | 省エネルギー型のプラスチック顆粒快速乾燥システム |
CN112536931A (zh) * | 2020-11-24 | 2021-03-23 | 浙江腾峰五金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密度改性塑料颗粒冷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98733U (en) * | 2006-03-10 | 2006-10-01 | Cooler Master Co Ltd |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the water cool joint thereof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11685867.6A patent/CN1160011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09354B1 (ja) * | 2019-06-17 | 2020-06-17 | 广州立奔杯業有限公司 | 省エネルギー型のプラスチック顆粒快速乾燥システム |
CN112536931A (zh) * | 2020-11-24 | 2021-03-23 | 浙江腾峰五金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密度改性塑料颗粒冷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01160A (zh) | 2023-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001160B (zh) |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 |
CN205965747U (zh) | 高效造粒机 | |
CN209763643U (zh) | 真空干燥机 | |
CN117122053A (zh) | 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及其低糖紫苏丸 | |
CN211451490U (zh) | 一种化肥生产用冷却机 | |
CN213611656U (zh) | 一种砂磨机制冷剂循环输送装置 | |
CN211416053U (zh) | 一种注塑机用下料系统 | |
CN214651369U (zh) | 一种旋转式排料冷却器 | |
CN212636233U (zh) | 造粒冷却传送机 | |
CN222048276U (zh) | 一种饲料加工冷却设备 | |
CN213947364U (zh) | 一种便于拆开清洗的小型双螺杆挤出机 | |
CN211054383U (zh) | 一种塑料挤出机烘干装置 | |
CN221094004U (zh) | 一种干污泥冷却器 | |
CN220052773U (zh) | 一种塑料瓶盖挤出机的加热装置 | |
CN215703159U (zh) | 一种塑料原料颗粒生产用快速降温装置 | |
CN215283218U (zh) | 注塑机的成品散热装置 | |
CN222518693U (zh) | 一种畜牧饲料生产用破碎装置 | |
CN222273529U (zh) | 一种水泥出库输送装置 | |
CN112265782A (zh) | 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生产的快速冷却传送装置 | |
CN220741945U (zh) | 一种注塑机 | |
CN214521282U (zh) | 一种振动螺旋冷却机 | |
CN212339749U (zh) | 一种中药药丸干燥装置 | |
CN222198106U (zh) | 一种散热器塑料壳体原料清洗设备 | |
CN222076538U (zh) | 一种热熔隧道式制粒机 | |
CN217806903U (zh) | 一种双水冷螺旋输送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