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648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96481A CN115996481A CN202111216274.0A CN202111216274A CN115996481A CN 115996481 A CN115996481 A CN 115996481A CN 202111216274 A CN202111216274 A CN 202111216274A CN 115996481 A CN115996481 A CN 1159964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ac
- transmission path
- communication device
- logical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20411 cell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49 in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 CE引入传输限制,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能够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扩展网络覆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引入中继(Relay),中继可以是一个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Relay引入后,为了提升远端终端的峰值速率和传输可靠性,终端可以考虑使用直通传输路径(direct path)和非直通传输路径(indirect path)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使用多条非直通传输路径(indirect path)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即多路径传输。蜂窝网络是基于调度的系统,由基站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频资源,终端根据基站的调度命令进行下行数据接收或者上行数据发送。终端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可以利用上行链路(UL,UpLink)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单元(ControlElement,CE)传输上行链路相关的信息,比如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BSR(Buffer Status Reporting,BSR)等。
在现有的蜂窝网络中,UL MAC CE的传输可以使用任意UL资源,但是在引入Relay后,现有的MAC CE传输方式已经不适用对于indirect pat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解决了在引入了非直通传输路径后,终端无法将UL MAC CE传输到目标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可选地,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缓冲区状态上报(Buffer state report,BSR)MAC CE;
功率余量上报(Power headroom reporting,PHR)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数据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数据。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可选地,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BSR MAC CE;
PHR 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PDCP数据和RLC层数据。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蜂窝网络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直接通信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U2N Relay示意图;
图4表示U2U Relay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进行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时,首先对下面描述中所用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1)蜂窝网络通信。
传统的无线通信采用蜂窝网络通信方式,即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如基站)通过Uu接口进行上下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如图1所示。
蜂窝网络是基于调度的系统,由基站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频资源,终端根据基站的调度命令进行下行数据接收或者上行数据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是由基站调度的,基站调度器确定上行资源分配情况之后会通过上行调度许可(UL grant)通知终端。基站调度器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的依据是终端要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即终端的缓存状态。该缓存状态位于终端侧,基站需要获知该信息时,需要终端向基站进行BSR上报,BSR上报是基于LCG的。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LCG标识(LCG ID)是承载建立时配置的。
蜂窝网络的PHR是UE向基站报告UE发送功率和最大功率之间差值的一种机制。对于蜂窝网络,BSR/PHR等上报均使用MAC CE的方式传输。
(2)直接通信。
直接通信是指邻近的终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接通信链路(也称为Sidelink、旁路或者PC5)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Sidelink链路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idelink接口或者PC5接口),如图2所示。
(3)中继
为了扩展网络覆盖,可以引入中继。中继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对于U2NRelay,中继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接口使用Uu接口,和被中继UE(可以称为远端UE)之间的接口使用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idelink接口或者PC5接口)。中继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链路对远端UE而言可以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U2N Relay如图3所示。
根据协议栈的不同,中继可以分为L2中继和L3中继。
其中,L2中继场景下的承载可以分为三类:
1)直接通信接口承载:即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的承载;
2)远端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即远端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的端到端承载;
3)远端UE在Uu接口回程链路的承载:即中继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用于承载远端UE数据的承载。
上述承载类型中,承载和逻辑信道是一一对应的,逻辑信道具有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
为了扩展U2U的网络覆盖,可以引入了U2U Relay,如图4所示。
引入Relay后,为了区分远端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直接的Uu接口传输路径和远端UE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中继UE的传输路径,以及区分远端UE A和远端UE B之间直接PC5接口传输路径和经由中继UE的传输路径,还包括如下概念:
Direct link(或者direct path):即收发节点之间可以直通,无需通过中继终端中转。
Indirect link(或者indirect path):即收发节点之间通过中继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解决了在引入了非直通传输路径后,终端无法将UL MAC CE传输到目标设备的问题。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所述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直接连接的传输路径,所述非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中继终端连接的传输路径。
该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终端可以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通信对端终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传输路径配置,在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路径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即当所述第一终端和网络侧设备或者目标终端之间同时有direct path和indirect path,且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目标终端之间有端到端(所述端到端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 CE引入LCP限制,即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和/或接收所述MAC CE时,仅允许使用direct path上的资源。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可选地,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缓冲区状态上报BSR MAC CE;
(2)功率余量上报PHR MAC CE,所述PHR MAC CE可以包含单入口(single entry)PHR MAC CE或多入口(multiple entry)PHR MAC CE;
(3)推荐比特速率(Recommended bit rate)MAC CE;
(4)配置授权确认(Configured grant confirmation)MAC CE;
(5)重复激活/去激活(Duplication activation/deactivation)MAC CE;该“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为一个整体的MAC CE的类型名称。
(6)小区激活/去激活(Cell activation/deactivation)MAC CE;该“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为一个整体的MAC CE的类型名称。
(7)路径激活/去激活(Path activation/deactivation)MAC CE;该“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为一个整体的MAC CE的类型名称。
(8)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为后续引入的其他终端。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该实施例中,所述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配置的。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针对所述端到端承载配置其对应的逻辑信道和LCG ID的对应关系时,可以由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仅针对该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相应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数据。
该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一终端的MAC实体确定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ULdata available),在确定所述上行可用数据时,可以仅统计允许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相关的PDCP和RLC层数据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在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过程。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具体包括:
步骤1:网络侧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对于使用direct path传输的承载,网络侧设备需要针对远端终端配置所述端到端承载和Uu接口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对于使用indirect path传输的承载,网络侧设备需要针对远端终端配置所述端到端承载、Uu接口承载以及直接通信接口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于远端终端在直接通信接口仅使用mode 2资源分配方式,因此在网络侧设备进行承载配置时需要注意:对于远端终端的端到端承载,网络侧设备针对所述承载配置其对应的逻辑信道和LCG ID的映射关系时,仅针对允许使用direct path进行数据传输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相应的逻辑信道和LCG ID的映射关系。
步骤2:远端终端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进行direct path上的BSR触发判断。
所述BSR的触发条件可以沿用现有机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BSR MAC CE中承载的缓冲区状态信息统计时,远端终端的MAC实体的行为如下:远端终端的MAC实体确定远端终端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UL可用数据时,仅统计允许使用direct path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相关的PDCP和RLC层数据量。
步骤3:远端终端向网络侧设备进行direct path对应的BSR MAC CE上报。
在远端终端执行LCP操作时,所述远端终端只能通过direct path上的上行资源进行BSR MAC CE传输。
该实施例中,若MAC CE为BSR MAC CE,当远端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BSR MAC CE时,仅允许该远端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该BSR MAC CE的发送,从而保证所述BSR MACCE可以正常被网络侧设备接收。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PHR触发条件;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该实施例中,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PHR触发条件中可以增加: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path,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激活了新的path,即: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path或者激活了新的path时,触发PHR。其中所述path可以是direct path,也可以是indirect path。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该实施例中,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考虑到一个小区上可能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则在计该小区的PH信息时,需要考虑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直接通信接口占用的功率,即在计算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需要扣除该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在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过程。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终端为远端终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包括:
步骤1:网络侧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对于使用direct path传输的承载,网络侧设备需要针对远端终端配置所述端到端承载和Uu接口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对于使用indirect path传输的承载,网络侧设备需要针对远端终端配置所述端到端承载、Uu接口承载以及直接通信接口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2:所述远端终端进行PHR触发判断以及PH计算
具体的,PHR触发判断可以沿用现有机制,需要说明的是:判断PHR触发时的路径损耗为direct path上的路径损耗。
其中,PHR触发判断中新增一个PHR触发条件: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了新的path或者激活了新的path时,触发PHR。其中,path可以是direct path,也可以是indirect path。
在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时,在计算PH时,考虑到一个cell上可能同时有direct path和indirect path,则在计小区的PH信息时,需要考虑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直接通信接口占用的功率。以direct path上type 1 PH计算为例,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计算方式:
Type 1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PH表示所述远端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远端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远端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远端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PUSCH传输的功率。
步骤3:远端终端向网络侧设备进行direct path对应的PHR MAC CE上报。
在远端终端执行LCP操作时,所述远端终端只能通过direct path上的上行资源进行PHR MAC CE传输。
该实施例中,若MAC CE为PHR MAC CE,当远端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PHR MAC CE时,仅允许该远端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该PHR MAC CE的发送,从而保证所述PHR MACCE可以正常被网络侧设备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所示的MAC CE为BSR MAC CE或者MAC CE为PHR MAC CE时的,MAC CE的传输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UL/DL MAC CE的传输,处理和传输方式与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以上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做出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800,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810,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所述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直接连接的传输路径,所述非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中继终端连接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缓冲区状态上报BSR MAC CE;
功率余量上报PHR 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数据。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920、收发机900、处理器910;
存储器9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90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91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所述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直接连接的传输路径,所述非直通传输路径是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中继终端连接的传输路径。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可选地,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BSR MAC CE;
PHR 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PDCP数据和RLC层数据。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同时有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有端到端MAC CE需要传输时,针对所述MACCE引入传输限制,即仅允许第一终端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保证端到端MAC CE可以被目标设备正常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9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9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20可以存储处理器9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10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外,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个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缓冲区状态上报BSR MAC CE;
功率余量上报PHR 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AC C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BSR MAC CE;
PHR MAC CE;
推荐比特速率MAC CE;
配置授权确认MAC CE;
重复激活/去激活MAC CE;
小区激活/去激活MAC CE;
路径激活/去激活MAC CE;
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的MAC CE。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和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端到端承载中选取使用直通传输路径传输的端到端承载,并针对所选取的端到端承载配置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LCG标识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BS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端到端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上行可用数据;
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仅使用直通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所述上行可用数据包括:所述逻辑信道相关的PDCP数据和RLC层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PHR触发条件;
所述PHR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了新的传输路径或者激活了新的传输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AC CE为PHR MAC CE,则计算所述PHR MAC CE中的目标小区的PH信息时扣除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直通传输路径占用的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为:
PH=Pcmax,c-Psidelink-Ppusch,c
其中,PH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目标小区的功率余量;Pcmax,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上允许的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sidelink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直通传输路径上的发射功率;Ppusch,c表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的非直通传输路径上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功率。
1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针对第一终端配置或者激活的传输路径中包括直通传输路径和非直通传输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仅在所述直通传输路径上进行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AC CE的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目标终端。
16.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6274.0A CN115996481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US18/702,395 US20240414696A1 (en) | 2021-10-19 | 2022-09-21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PCT/CN2022/120146 WO2023065941A1 (zh) | 2021-10-19 | 2022-09-2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EP22882552.7A EP4422306A4 (en) | 2021-10-19 | 2022-09-21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6274.0A CN115996481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96481A true CN115996481A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5990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16274.0A Pending CN115996481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414696A1 (zh) |
EP (1) | EP4422306A4 (zh) |
CN (1) | CN115996481A (zh) |
WO (1) | WO202306594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55727A1 (zh) * | 2022-09-15 | 2024-03-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功率余量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4230289A1 (zh) * | 2023-05-11 | 2024-1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缓冲区状态报告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24239997A1 (zh) * | 2023-05-19 | 2024-1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31180A1 (en) * | 2023-05-09 | 2024-1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relay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5165B (zh) * | 2018-08-08 | 2023-11-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重复传输的配置和或激活方法、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N116405902A (zh) * | 2018-08-10 | 2023-07-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中直通链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WO2020142929A1 (zh) * | 2019-01-09 | 2020-07-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
WO2020145863A1 (en) * | 2019-01-11 | 2020-07-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of logical channel |
CN111278061B (zh) * | 2019-01-18 | 2021-09-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2399641A (zh) * | 2019-08-13 | 2021-02-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直接通信接口重复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2021
- 2021-10-19 CN CN202111216274.0A patent/CN11599648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21 EP EP22882552.7A patent/EP4422306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09-21 WO PCT/CN2022/120146 patent/WO20230659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9-21 US US18/702,395 patent/US20240414696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55727A1 (zh) * | 2022-09-15 | 2024-03-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功率余量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4230289A1 (zh) * | 2023-05-11 | 2024-1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缓冲区状态报告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24239997A1 (zh) * | 2023-05-19 | 2024-1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422306A1 (en) | 2024-08-28 |
US20240414696A1 (en) | 2024-12-12 |
EP4422306A4 (en) | 2025-02-26 |
WO2023065941A1 (zh) | 2023-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9648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
EP3641188B1 (en) | Configuration for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781465B (zh) | 信道接入优先级类别选择 | |
JP7396768B2 (ja) | グラントフリー伝送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WO2018133669A1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
WO2021223240A1 (zh) |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56535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 |
CN111328140B (zh) |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 |
WO2023030088A1 (zh) |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0121191A (zh) | 一种中继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152763B (zh) |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 |
WO2020063441A1 (zh) | 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AU2021273886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891970A (zh) |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1148225B (zh)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1197029A1 (zh) | 一种先听后说lbt失败指示方法及装置 | |
WO2022021412A1 (zh) | Cg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6349259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56431A1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42891A1 (zh) | 上行调度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5694753B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19589A1 (zh) | 载波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9178833A1 (zh) | 资源授权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23508824A (ja) | 基準シグナリング設計および構成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方法 | |
WO2024067270A1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