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5747B -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75747B CN115975747B CN202211384842.2A CN202211384842A CN115975747B CN 115975747 B CN115975747 B CN 115975747B CN 202211384842 A CN202211384842 A CN 202211384842A CN 115975747 B CN115975747 B CN 1159757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tion
- lysozyme
- enzyme
- liquid
- modif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由体积比为1:1的A液和B液配制得到,A液包括:1份改性溶菌酶;19~29份保护剂;10~20份蛋白酶;水;所述A液的浓度为30~50g/L;B液采用20~30g/L双氧水溶液;所述改性溶菌酶由溶菌酶与水杨醛经席夫碱反应改性得到。本申请制得的酶清洗液具有较强的清洁效果和持久的抑菌效果,能够满足床单元就地清洁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毒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床单元是指医院内一张病床所包含的基本物品(病床、床垫、被子、褥子、枕头、被罩、床单、枕套)等。床单元是患者就医环境的一部分,床单元的物体大多与患者高频接触。在使用过程中,常会沾染上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常带有大量的病原体,不及时清洁容易造成对人员的传染或患者的二次感染。因此对床单元进行清洁消毒一直是医疗卫生的重点。
但是目前如次氯酸消毒液、溶菌酶清洗液等消毒液只对少部分病菌具有灭杀效果,且在无法很好的对患者带来的污渍进行清洗,影响床单元的清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床单元清洗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酶清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酶清洗液,由体积比为1:1的A液和B液配制得到,
A液包括:
1份改性溶菌酶;
19~29份保护剂;
10~20份蛋白酶;
水;
所述A液的浓度为30~50g/L;
B液采用20~30g/L双氧水溶液;
所述改性溶菌酶由溶菌酶与水杨醛经席夫碱反应改性得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置组分不同的A液和B液来达到更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其中A液中包含的溶菌酶是一种抗菌效果优异的抗菌酶,通过水杨醛改性溶菌酶得到的改性溶菌酶,可以克服溶菌酶只能杀死革兰氏阳性菌的缺陷,同时提高了溶菌酶的抑菌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医疗床单元的清洗效果。同时A液中还包括保护剂,能够延长溶菌酶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抑菌活性;A液中的改性溶菌酶和蛋白酶组成多酶体系,提高了杀菌消毒的效果。B液中采用了双氧水,双氧水是具有一定杀菌消毒作用的弱酸性氧化型杀菌消毒剂,能给溶菌酶提供弱酸性的工作环境,且双氧水与溶菌酶共用时,会使得溶菌酶从单体向二聚体或三聚体转变,而多聚体溶菌酶的催化活性强于溶菌酶单体,且多聚体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很强的杀菌性优选的,所述改性溶菌酶的制备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0.5~10):(0.3~0.6)的溶菌酶、水杨醛和还原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溶菌酶上的赖氨酸残基能够与水杨醛结合形成席夫碱,而席夫碱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作用;在反应的过程中,溶菌酶活性区域的空间构象会发生变化,溶菌酶活性中心的疏水基团曝露,疏水基团的露出有利于溶菌酶同细菌细胞壁结合,对细菌的杀伤性更强,提高了溶菌酶的催化活性;水杨醛具有难闻的焦油味,且难溶于水,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因此虽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一般不作为医疗单元的杀菌消毒液使用,通过将水杨醛与溶菌酶反应形成的改性溶菌酶无难闻气味,并且能够溶于水,使得水杨醛的抑菌效果得以发挥。改性后的溶菌酶比起溶菌酶或水杨醛,具有更广的抗菌谱,更强的杀菌活性,且改性溶菌酶难以通过人体的角质层,不会被人体通过皮肤吸收,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还原剂选用硼氢化钠。
优选的,所述改性溶菌酶的制备原料的重量比为1:(2~8):(0.3~0.6)的溶菌酶、水杨醛和还原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杨醛的量过多,会导致溶酶菌上的赖氨酸残基被过多的反应,堵塞溶菌酶的活性中心,导致溶菌酶的活性下降,而水杨醛的量太少又无法获得较多的席夫碱,会削弱席夫碱与溶菌酶之间的配伍杀菌效果,因此优选了改性溶菌酶的原料制备的重量比。
优选的,所述改性溶菌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取水杨醛溶于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一;取溶菌酶溶于缓冲液中得到溶液二;
A2.往溶液二中加入溶液一,在室温下搅拌30~40min,然后降温至0~4℃,每隔30min加入还原剂混合搅拌,重复三次;然后加入硫酸铵至50~70%饱和度,静置直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得到改性溶菌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室温下进行搅拌,使得溶液一和溶液二分散均匀,然后在低温下分阶段加入还原剂硼氢化钠,使得反应持续且稳定的进行。加入饱和硫酸铵盐析得到改性溶菌酶。
优选的,步骤A2中得到的改性溶菌酶再经过高压处理30~40min。
通过采用高压处理,使得改性溶菌酶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中心的疏水基团曝露,活性基团更易与底物接触结合,提高了溶菌酶的酶活。
优选的,所述保护剂包括重量比为10:(2~3):(1~3)EDTA、D-异抗坏血酸钾和壳聚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溶菌酶能够破坏有害菌株的细胞壁,使得EDTA和壳聚糖更容易渗透至细胞质膜上,EDTA和壳聚糖均能与细胞膜表面的脂多糖螯合,使得细胞膜变的更易被破坏,提高了溶菌酶的杀菌效果,在该作用下,EDTA、壳聚糖或溶菌酶能杀死单个组分无法杀死的菌株,增强了杀菌的效果并拓宽了抗菌谱。溶菌酶能够降解壳聚糖为分子量更小的壳寡糖,而壳寡糖能够进入细胞内部干扰DNA和RNA的合成,因此破坏了菌株的繁殖和生存,提高了抗菌的效果和抗菌谱。D-已抗坏血酸钾自带的钾离子对溶菌酶具有微激活作用,能够增强溶菌酶的抗菌活性。D-已抗坏血酸钾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作为EDTA和溶菌酶的稳定剂,三者协同使得溶菌酶具有更好的抑菌活性以及更长的抑菌时长。
优选的,所述蛋白酶选用木瓜蛋白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木瓜蛋白酶能快速分解蛋白类或脂肪类污染物,且能和改性溶菌酶形成多酶体系,达到更好的杀菌消毒效果。
第二方面,一种酶洗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装:通过一种酶清洗液用的喷壶装置,取A液和B液分别储存在喷壶装置内相互独立的不同空腔中;
S2、喷洒:通过喷壶装置同时喷洒A液和B液于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由于双氧水存在一定的氧化性,同A液一起储存时,会影响双氧水自身的杀菌效果,以及破坏A液中保护剂的防护效果。将A液和B液分装,使得A液和B液中的物质分开储存,而在实际使用时能够混合,既能减少A液和B液由于共同储存后,导致酶清洗液效果下降,能在使用时共混发挥更好的消毒功能。
优选的,所述喷壶装置包括壶体和喷头,所述壶体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壶体内腔分为两个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喷头和壶体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喷头和壶体的第二导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以分别储存A液和B液的喷壶装置,方便医疗人员随身携带分装的A液和B液,且能够同时喷出等量的A液和B液,使得酶清洗液的清洗效果更好;喷壶采用可拆卸的结构,方便的A液和B液的补充,也方便对喷壶装置进行维修。提高清洁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水杨醛改性溶菌酶,克服了水杨醛作为杀菌剂不溶于水且具有焦油刺激性气味的缺陷,也克服了溶菌酶抗菌谱不广的缺陷。
2.通过配置保护液,保护溶菌酶不会过快的失活而失去杀菌效果,且保护液中的EDTA、壳聚糖以及D-异抗坏血酸钾和溶菌酶,在杀菌方面存在配伍作用,提高了消毒剂的杀菌消毒效果。
3.通过喷壶装置分别储存A液和B液,然后使用时混合喷出,既能减少由于A液和B液混合时间过长,从而导致的A液或B液的效果下降,又能使得A液和B液在使用时混合在一起,起到协同杀菌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壶体;110、隔板;101、第一空腔;102、第二空腔;210、第一导管;220、第二导管;300、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和制备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详细说明,本申请中的双氧水经由市售双氧水稀释得到。
原料/中间体的制备
保护剂的制备
制备例0-1,一种保护剂,包括如下步骤
取10gEDTA、2.5gD-异抗坏血酸钾和2g壳聚糖得到保护剂。
制备例0-2,一种保护剂,包括如下步骤
取10gEDTA、3gD-异抗坏血酸钾和1g壳聚糖得到保护剂。
制备例0-3,一种保护剂,包括如下步骤
取10gEDTA、2gD-异抗坏血酸钾和3g壳聚糖得到保护剂。
制备例0-4,一种保护剂,与制备例0-1的不同之处在于EDTA用等量的壳聚糖代替。
制备例0-5,一种保护剂,与制备例0-1的不同之处在于D-异抗坏血酸钾用等量的壳聚糖代替。
制备例0-6,一种保护剂,与制备例0-1的不同之处在于壳聚糖用等量的EDTA代替。
改性溶菌酶的制备
制备例中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7.4,浓度为0.001mol/L。
制备例1-1,一种改性溶菌酶,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A1.取5g水杨醛溶于10ml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一;取1g溶菌酶溶于1L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二;
A2.在步骤A1的溶液二中加入步骤A1中的溶液一,在室温下搅拌40min,然后降温至0℃,每隔30min加入一次0.15g的硼氢化钠搅拌溶解,重复三次;然后加入硫酸铵至60%饱和度,静置直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然后经过100MPa处理35min得到改性溶菌酶。
制备例1-2,一种改性溶菌酶,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A1.取8g水杨醛溶于10ml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一;取1g溶菌酶溶于1L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二;
A2.在步骤A1的溶液二中加入步骤A1中的溶液一,在室温下搅拌35min,然后降温至4℃,每隔30min加入一次0.2g的硼氢化钠搅拌溶解,重复三次;然后加入硫酸铵至50%饱和度,静置直至沉淀几乎不再产生,过滤,然后经过100MPa处理40min得到改性溶菌酶。
制备例1-3,一种改性溶菌酶,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A1.取2g水杨醛溶于10ml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一;取1g溶菌酶溶于1L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二;
A2.在步骤A1的溶液二中加入步骤A1中的溶液一,在室温下搅拌40min,然后降温至2℃,每隔30min加入一次0.1g的硼氢化钠搅拌溶解,重复三次;然后加入硫酸铵至70%饱和度,静置直至沉淀几乎不再产生,过滤,然后经过100MPa处理30min得到改性溶菌酶。
制备例1-4,一种改性溶菌酶,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水杨醛的用量为10g。
制备例1-5,一种改性溶菌酶,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水杨醛的用量为0.5g.制备例1-6,一种改性溶菌酶,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于室温(23±2℃)下加入硼氢化钠。
制备例1-7,一种改性溶菌酶,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次性加入0.45g硼氢化钠。
制备例1-8,一种改性溶菌酶,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经过高压处理。
液的制备
制备例2-1,一种A液,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取1g改性溶菌酶、24g保护剂和15g木瓜蛋白酶共混,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稀释溶解,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0后,再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1L,于35℃下保温储存,得到A液。
改性溶菌酶用制备例1-1制得,保护液用制备例0-1制得。
制备例2-2,一种A液,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取1g改性溶菌酶、29g保护剂和20g木瓜蛋白酶共混,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稀释溶解,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2后,再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1L,于37℃下保温储存,得到A液。
改性溶菌酶用制备例1-2制得,保护液用制备例0-2制得。
制备例2-3,一种A液,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取1g改性溶菌酶、19g保护剂和10g木瓜蛋白酶共混,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稀释溶解,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3后,再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1L,于30℃下保温储存,得到A液。
改性溶菌酶用制备例1-3制得,保护液用制备例0-3制得。
制备例2-4,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液用0-4制得。
制备例2-5,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液用0-5制得。
制备例2-6,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液用0-6制得。
制备例2-7,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1-4制得。
制备例2-8,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1-5制得。
制备例2-9,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1-6制得。
制备例2-10,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1-7制得。
制备例2-11,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1-8制得。
制备例2-12,一种A液,与制备例2-1的不同之处在于,木瓜蛋白酶用等量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代替。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按照如下操作使用:
S1、分装:通过一种酶清洗液用的喷壶装置,取1L A液和1L B液分别储存在喷壶装置内相互独立的不同空腔中;
S2、喷洒:通过喷壶装置喷出等量的A液和B液于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S3、清洁:进行床单元的清洗。
A液取自制备例2-1,B液为浓度25g/L的双氧水溶液。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喷壶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
参考图1和图2,喷壶装置包括壶体100、喷头300、第一导管210和第二导管220。
参考图1和图2,壶体100包括壶身、壶盖、隔板110和挡板,壶身和壶盖螺纹连接,壶身侧壁开有进气口,隔板110竖直固定连接在壶身内且将壶身内部的空腔隔成第一空腔101和第二空腔102,挡板位于壶身内部且通过橡胶圈水平抵紧壶身内壁,挡板开有挡板孔。
参考图2,喷头300与壶盖远离地面的一端螺纹连接。
参考图2,第一导管210的一端与喷头300连通,第一导管210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101连通,第一导管210穿过挡板孔且位于第一空腔101内,第一导管210远离喷头3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件,防脱件的直径大于挡板孔直径;第二导管220的一端与喷头300连通,第二导管220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02连通,第二导管220穿过挡板孔且位于第二空腔内,第二导管220远离喷头3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件。当需要装液体时,拉动第一导管210和第二导管220,使得防脱件向挡板方向运动,带动挡板脱离壶身,即可分别往第一空腔101和第二空腔102倒入酶清洗液。当需要喷洒消毒液时,安装挡板堵住壶身的开口防止液体泄漏。
喷壶装置的实施原理:操作喷头,使得第一空腔内的液体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等量的从喷头处喷至待清洁处。
实施例2,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按照如下操作使用:
S1、分装:通过一种酶清洗液用的喷壶装置,取1L A液和1L B液分别储存在喷壶装置内相互独立的不同空腔中;
S2、喷洒:通过喷壶装置同时喷洒等量的A液和B液于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S3、清洁:进行床单元的清洗。
A液取自制备例2-2,B液为浓度20g/L的双氧水溶液。
本实施例中的喷壶装置采用实施例1的喷壶装置。
实施例3,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按照如下操作使用:
S1、分装:通过一种酶清洗液用的喷壶装置,取500ml A液和500mL B液分别储存在喷壶装置内相互独立的不同空腔中;
S2、喷洒:通过喷壶装置同时喷洒等量的A液和B液于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S3、清洁:进行床单元的清洗。
A液取自制备例2-3,B液为浓度30g/L的双氧水溶液。
本实施例中的喷壶装置采用实施例1的喷壶装置。
实施例4,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4。
实施例5,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5。
实施例6,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6。
实施例7,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7。
实施例8,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8。
实施例9,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9。
实施例10,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10。
实施例11,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11。
实施例12,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取自制备例2-12。
实施例13,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喷壶装置,而是将1L A液与1L B液混合均匀,在10~15min内喷洒在待清洁床单元上,进行床单元的清洗。
对比例
对比例1,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液用等量的B液代替。
对比例2,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B液用等量的A液代替。
对比例3,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菌酶用等量未改性的溶菌酶代替。
对比例4,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A液和B液混合储存2h后得到酶清洗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酶清洗液使用喷壶装置喷洒在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步骤三:对床单元进行清洗。
喷壶装置采用实施例1的喷壶装置。
对比例5,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酶清洗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酶清洗液的组分包括聚乙二醇1.5%、亚硫酸钠5%、溶菌酶3%、去氧水80.5%、戊二醛10%;按照配方称取各组分后均匀混合即可得到一种酶清洗液。
溶菌酶的酶活为50000U/mmg。
性能检测试验
试验对象: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5处理后的床单元,一共18组实验样品。
试验1:人工模拟污染物试验:方法参考医用清洗剂行业标准附录F,
试验2:抑菌试验:
参照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
试验菌株:选取由中国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制备菌悬液备用。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
根据上述方法测定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不同时间(分钟)的平均抑菌率(%)如以下表2所示
表1:试验1测试结果
有无肉眼可见残留物质 | 污染物去除率 | |
实施例1 | 无 | >994% |
实施例2 | 无 | >99.4% |
实施例3 | 无 | >99.2% |
实施例4 | 无 | >99.2% |
实施例5 | 无 | >99.1% |
实施例6 | 无 | >99.0% |
实施例7 | 无 | >97.6% |
实施例8 | 无 | >98.8% |
实施例9 | 无 | >98.4% |
实施例10 | 无 | >985% |
实施例11 | 无 | >99.0% |
实施例12 | 无 | >96.6% |
实施例13 | 无 | >99.2% |
对比例1 | 部分残留 | >70.6% |
对比例2 | 部分残留 | >615% |
对比例3 | 无 | >96.6% |
对比例4 | 无 | >98.9% |
对比例5 | 无 | >917 |
表2:试验2测试结果
结合实施例1-6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当保护液中同时存在EDTA、D-异抗坏血酸钾和壳聚糖时,制得的酶清洗液的抑菌活性较好,酶清洗液的时效也较长,原因在于EDTA、D-异抗坏血酸钾和壳聚糖三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7和实施例8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当溶菌酶与水杨醛的重量比为1:2~8时,制得的酶清洗液的抑菌活性较好,抗菌谱更广,原因在于水杨醛量过多时,溶菌酶与水杨醛的结合过多会导致溶菌酶活性区域被堵塞从而导致溶菌酶活力下降过多,抑菌活性下降,而水杨醛的量过少时,会导致形成的席夫碱变少,从而导致最终制得的酶清洗液的抑菌效果下降。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9和实施例10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当还原剂于室温下加入或一次性全部加入时,所制得的酶清洗液抑菌活性下降,原因在于硼氢化钠在室温下加入或一次性全部加入时,溶菌酶和水杨醛的反应过快,导致部分溶菌酶不参与反应,而部分溶菌酶结合过多水杨醛,从而导致整体抑菌活性的下降。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1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改性溶菌酶不经过高压处理,所制得的酶清洗液抑菌活性下降,原因在于经过高压处理,使得改性溶菌酶的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中心的疏水基团曝露,活性基团更易与底物接触结合,提高了溶菌酶的酶活。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12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B液采用只能分解蛋白质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或胃蛋白酶,而非木瓜蛋白酶后,污染物的去除率明显下降且由肉眼可见的残留物质,原因在于,木瓜蛋白酶兼具分解脂肪和蛋白的功效,而枯草杆菌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只能分解蛋白类污染物;酶消毒剂的抑菌效果下降,原因在于未除去的污染物上携带的细菌难以被溶菌酶清除。
结合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仅用A液和仅用B液所制得的酶清洗液效果不如A液和B液配合使用。原因在于A液和B液存在配伍效果。
结合实施例1,对比例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用等量未改性的溶菌酶代替改性溶菌酶,制得的酶清洗液抑菌活性、抗菌谱均不如改性溶菌酶所制得的酶清洗液。原因在于通过水杨醛改性溶菌酶得到的改性溶菌酶,可以克服溶菌酶只能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缺陷,同时提高了溶菌酶的抑菌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床单元的清洗效果。
结合实施例1,对比例4和实施例13并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如果将A液和B液混合所制得酶清洗液抑菌活性下降,原因在于A液和B液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A液和B液中组分效果下降,从而导致酶清洗液的抑菌活性下降以及消毒效果维持的时间下降。但是由于医院内部床单元的清洗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提前预制酶清洗液会导致实际的消毒效果下降,且由于酶清洗液是液体不方便携带和运输,因此选用喷壶装置既可以减少提前预制带来的酶消毒液的效果下降,也可以提高床单元消毒的效率。
结合实施例1,对比例5并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得的酶清洗液比起常规酶清洗液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及抗菌谱,对污染物的去除处理效果也更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4)
1.一种酶清洗液,其特征在于,由体积比为1:1的A液和B液配制得到,
A液包括:
1份改性溶菌酶;
19~29份保护剂;
10~20份蛋白酶;
水;
所述A液的浓度为30~50g/L;
B液采用20~30g/L双氧水溶液;
所述改性溶菌酶由溶菌酶与水杨醛经席夫碱反应改性得到;
所述改性溶菌酶的制备原料的重量比为1:(2~8):(0.3~0.6)的溶菌酶、水杨醛和还原剂;
所述改性溶菌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取水杨醛溶于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一;取溶菌酶溶于缓冲液中得到溶液二;
A2.往溶液二中加入溶液一,在室温下搅拌30~40min,然后降温至0~4℃,每隔30min加入还原剂混合搅拌,重复三次;然后加入硫酸铵至50~70%饱和度,静置直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得到改性溶菌酶;
步骤A2中得到的改性溶菌酶再经过高压处理30~40min;
所述保护剂包括重量比为10:(2~3):(1~3)的EDTA、D-异抗坏血酸钾和壳聚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酶清洗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酶选用木瓜蛋白酶。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装:通过一种酶清洗液用的喷壶装置,取A液和B液分别储存在喷壶装置内相互独立的空腔中;
S2、喷洒:通过喷壶装置喷出等量的A液和B液于待清洁的床单元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酶清洗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壶装置包括壶体(100)和喷头(300),所述壶体(100)内固定连接有隔板(110),所述隔板(110)用于将壶体(100)内腔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空腔(101)和第二空腔(102),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喷头(300)和壶体(100)的第一导管(210),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喷头(300)和壶体(100)的第二导管(2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4842.2A CN115975747B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4842.2A CN115975747B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75747A CN115975747A (zh) | 2023-04-18 |
CN115975747B true CN115975747B (zh) | 2024-08-30 |
Family
ID=8596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84842.2A Active CN115975747B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7574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36479A (ja) * | 1994-02-24 | 1995-09-12 | Taiyo Kagaku Co Ltd | 抗菌性化合物結合リゾチーム |
CN204448364U (zh) * | 2015-01-29 | 2015-07-08 | 田志远 | 选择性施肥杀虫浇水喷壶 |
CN114621823A (zh) * | 2022-03-30 | 2022-06-14 | 南京军科超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清洁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23421A (en) * | 1995-06-07 | 1998-03-03 | Alcon Laboratories, Inc. | Stable liquid enzym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in contact lens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systems |
JP2000109892A (ja) * | 1998-10-02 | 2000-04-18 | Rohto Pharmaceut Co Ltd | 多糖含有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液剤 |
WO2008088839A2 (en) * | 2007-01-16 | 2008-07-24 | Cytocure, Inc. | Methods of isolating and purifying nucleic acid-binding biomolecules and compositions including same |
JP5261055B2 (ja) * | 2008-07-28 | 2013-08-1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改変型ホルムアルデヒド脱水素酵素及びその利用 |
EP2444532B1 (en) * | 2009-06-18 | 2014-07-23 | Omikenshi Co., Ltd. | Iodine- and amylose-containing fibers,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
CN207533445U (zh) * | 2017-10-19 | 2018-06-26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多功能喷壶 |
CN212232144U (zh) * | 2020-02-15 | 2020-12-29 | 广州正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液体肥喷壶 |
CN113016799B (zh) * | 2021-02-24 | 2021-10-26 | 杭州西子卫生消毒药械有限公司 | 一种耐低温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11-07 CN CN202211384842.2A patent/CN1159757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36479A (ja) * | 1994-02-24 | 1995-09-12 | Taiyo Kagaku Co Ltd | 抗菌性化合物結合リゾチーム |
CN204448364U (zh) * | 2015-01-29 | 2015-07-08 | 田志远 | 选择性施肥杀虫浇水喷壶 |
CN114621823A (zh) * | 2022-03-30 | 2022-06-14 | 南京军科超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清洁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75747A (zh) | 2023-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14081B1 (en) | Superoxidized water based on hypochlorous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s | |
EP2536278B1 (en)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germinant and an antimicrobial agent | |
EP0254413A2 (en) | Silver-ionic water and its uses | |
CN1585818A (zh) | 用氧化剂基配方对被朊病毒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的去污 | |
CN1301490A (zh) | 杀菌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65704A (zh) | 一种机能水及其机能水的使用方法 | |
CN108391673A (zh) | 一种纳米银/季铵盐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 |
CA2620431A1 (en) | Controlled-acidity composition | |
CN101006790A (zh) | 精碘消毒液 | |
CN115975747B (zh) | 一种酶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 | |
JP2007137791A (ja) | 新規な物理化学融合型殺菌消毒液 | |
US20070202006A1 (en) | Disinfecting Solutions Effective Against Bacterial Endospores | |
CN115152756B (zh) | 一种包合物消毒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26977A (zh) | 一种绿色环保的医疗器械用消毒灭菌剂及制备方法 | |
Widmer et al. |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lucoprotamin: a clinical study of a new disinfectant for instruments | |
JP2006206535A (ja) | 医療機器用洗浄消毒剤 | |
CN113207905A (zh) | 隐形眼镜用的护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JPH04135559A (ja) | 人工透析の医療機器の消毒洗浄剤 | |
Yan et al. |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lectrolyzed Water: A Review. Microorganisms 2021, 9, 136 | |
CN104784164A (zh) | 一种蛋白皮肤清洁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 |
RU2508104C2 (ru) | Антисептическ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гемостатическим действием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 |
KR102194636B1 (ko) | 토사물 처리용 조성물 | |
Phalalo et al. | An Enzymatic Based Form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
WO1994009635A1 (en) | Starch-iodine-peroxide preservation of foods | |
CN106614729A (zh) | 一种种蛋清洗消毒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