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2040B -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62040B CN115962040B CN202310085899.0A CN202310085899A CN115962040B CN 115962040 B CN115962040 B CN 115962040B CN 202310085899 A CN202310085899 A CN 202310085899A CN 115962040 B CN115962040 B CN 1159620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temperature
- real
- cooling component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本申请通过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以及处于该温度下的发动机的工况,去调用冷却组件来实现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避免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发动机因过热而损坏,减少发动机发生故障的几率,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保证汽车部件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的系统,间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与能耗水平;发动机工作温度高,需要的冷却液强度较大,因此保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不超高是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当发动机水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发动机爆燃,从而使得发动机的动力下降,并且同时也会导致发动机的耗油量增加,甚至还会导致发动机润滑情况恶化进而使发动机磨损加剧,从而会发生发动机活塞膨胀、发动机拉缸等问题;此外,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超高时,如果发动机散热不充分,那么会导致发动机所处的机舱内温度上升,还会影响机舱内其他部件的性能,从而会大大的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仅具有一个,还具有一个用于检测节温器是否泄露的传感器,当该监测与控制装置发生损坏,而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时,便无法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控制,从而无法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低,从而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所述实时温度为第一温度数值;
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包括目标电子水泵转速和目标风扇占空比。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
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和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输出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温度,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切换节温器至第二状态;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所述风扇处于关闭状态。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获取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温度;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小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之后,获取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温度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切换节温器至第一状态;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系统,包括:
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配置用于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第三方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冷却控制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冷却控制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首先要获取到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获取到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之后,再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去调用冷却组件MAP使其运转,从而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并根据当前发动机的工况和当前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去调用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本申请通过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以及处于该温度下的发动机的工况,去调用冷却组件来实现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避免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发动机因过热而发生损坏,减少发动机发生故障的几率,同时也能够避免因发动机所处机舱过热而导致机舱内散热风扇以及其他各个附件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并且无需额外增加具有检测与控制功能等部件,对汽车原热管理系统布置不会产生影响,故能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第一冷却回路与第二冷却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系统的框架流程图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第一冷却回路;2、第二冷却回路;3、电子水泵;4、第一水温传感器;5、节温器;6、冷却液散热器;7、第二水温传感器;8、风扇;9、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水平”、“内”、“外”、“前端”、“后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对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S2、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S3、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要获取到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以及发动机处于该所述实时温度下的工况,所述发动机工况,是指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实时温度下的转速与扭矩,去调用冷却组件MAP,从而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包括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与发动机工况,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与所述发动机工况,能够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进行运行;所述冷却组件设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上;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发动机的电子水泵,还包括风扇;
在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时,首先要获取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当判断到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小于提前设定好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阈值时,此时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就是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将此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记作第一温度数值,此时需要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以及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时的转速与扭矩,去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所述冷却组件MAP包括电子水泵转速MAP与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时的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在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下的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下的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控制所述风扇与所述电子水泵进行运行,为当前的发动机进行降温。
如图2所示,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1与第二冷却液回路2,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1包括电子水泵3,所述电子水泵3的进口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电子水泵3的出口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1上还设有第一水温传感器4,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4设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端与所述电子水泵3进口端之间的冷却液管路上,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4用于监测经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端所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2包括节温器5,所述节温器5设在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4相对远离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端的冷却液管路上,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2还包括冷却液散热器6,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的进口端与所述节温器5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的出口端与所述电子水泵3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电子水泵3的出口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进口端相互连通,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上还设有第二水温传感器7,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7用于监测经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端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二冷却回路2还包括设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上的风扇8;所述风扇与8所述发动机9的电子水泵3共同构成所述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以对所述发动机9当前的温度进行降温;所述节温器5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所述节温器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所述电子水泵3、所述风扇8均处于工作状态,即此时由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所述电子水泵3、所述风扇8共同对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动机9的温度进行降温;当所述节温器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3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冷却液散热器6以及所述风扇8处于关闭状态,即此时仅由所述电子水泵3对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动机9的温度进行降温。当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之后,即此时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数值之后,要将节温器切换至第二状态,当将节温器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此时只有发动机电子水泵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降温。
当判断到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则此时需要由设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上的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获取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的温度数值,记为第二温度数值;那么接下来需要将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之间的大小,当判断到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时,那么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当前的温度便为所述第二温度数值,即为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温度,则此时需要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值以及发动机当前的转速与扭矩,所述发动机工况为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处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的情况下,该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与扭矩;会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再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即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驱动冷却组件的风扇与电子水泵运行,可以对当前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温度。
当判断到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时,那么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当前的温度便为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即为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此时,需要将节温器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由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与所述风扇进行工作,此时需要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再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即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驱动冷却组件的风扇与电子水泵运行,可以对当前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温度。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系统,包括:
运算模块1,所述运算模块配置用于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处理模块2,所述处理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控制模块3,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算模块配置用于要获取到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以及发动机处于该所述实时温度下的工况,所述发动机工况,是指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实时温度下的转速与扭矩,所述处理模块配置用于调用冷却组件MAP,从而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包括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与发动机工况,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与所述发动机工况,能够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进行运行;所述冷却组件设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上;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发动机的电子水泵,还包括风扇;
在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时,首先要获取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当判断到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小于提前设定好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阈值时,此时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就是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将此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记作第一温度数值,此时需要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以及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时的转速与扭矩,去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所述冷却组件MAP包括电子水泵转速MAP与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时的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在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下的目标风扇占空比,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下的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控制所述风扇与所述电子水泵进行运行,为当前的发动机进行降温。
所述运算模块配置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则此时需要由设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上的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获取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的温度数值,记为第二温度数值;那么接下来需要将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之间的大小,当判断到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时,那么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当前的温度便为所述第二温度数值,即为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温度,则此时需要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值以及发动机当前的转速与扭矩,所述发动机工况为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处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的情况下,该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与扭矩;所述处理模块配置用于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再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即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驱动冷却组件的风扇与电子水泵运行,可以对当前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温度。
当所述运算模块判断到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数值时,那么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当前的温度便为所述第一温度数值,即为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此时,需要将节温器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由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与所述风扇进行工作,此时所述处理模块配置会去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然后调用所述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MAP,从而能够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所述控制模块再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输出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根据所述冷却组件的请求指令,即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能够驱动冷却组件的风扇与电子水泵运行,可以对当前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温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设备,所述发动机冷却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中任意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冷却控制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冷却控制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中任意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端400,如图4所示,所述服务端4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4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401、ROM402以及RAM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4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4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4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409。通信部分4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405。可拆卸介质4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4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4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411被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包括目标电子水泵转速和目标风扇占空比;
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电子水泵转速MAP,确定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中的风扇占空比
MAP,确定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
根据所述目标电子水泵转速和所述目标风扇占空比,输出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温度,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切换节温器至第二状态;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所述风扇处于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获取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温度;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小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
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温度时,确定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为所述出水口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出水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之后,获取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温度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切换节温器至第一状态;所述节温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冷却液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
6.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控制系统包括:
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配置用于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实时温度;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调用冷却组件MAP,输出冷却组件请求指令;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冷却组件请求指令,控制所述冷却组件运行。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冷却的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冷却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5899.0A CN115962040B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5899.0A CN115962040B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62040A CN115962040A (zh) | 2023-04-14 |
CN115962040B true CN115962040B (zh) | 2024-06-11 |
Family
ID=8736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85899.0A Active CN115962040B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62040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2540A (zh) * | 2011-05-27 | 2011-09-1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 |
GB201114147D0 (en) * | 2011-08-17 | 2011-10-05 |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6285907A (zh) * | 2016-10-19 | 2017-01-04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057940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水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 |
WO2020151544A1 (zh) * | 2019-01-24 | 2020-07-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1577441A (zh) * | 2020-06-11 | 2020-08-25 | 汉腾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3147365A (zh) * | 2020-08-07 | 2021-07-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WO2021223314A1 (zh) * | 2020-05-08 | 2021-11-1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 |
CN115163282A (zh) * | 2022-07-14 | 2022-10-11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CN115247597A (zh) * | 2021-04-27 | 2022-10-2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
CN115324713A (zh) * | 2022-07-22 | 2022-11-1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温器泄漏监测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06444B1 (fr) * | 2000-03-17 | 2002-06-07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US10450941B2 (en) * | 2018-01-31 | 2019-10-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2023
- 2023-02-02 CN CN202310085899.0A patent/CN1159620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2540A (zh) * | 2011-05-27 | 2011-09-1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 |
GB201114147D0 (en) * | 2011-08-17 | 2011-10-05 |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6285907A (zh) * | 2016-10-19 | 2017-01-04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057940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水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 |
WO2020151544A1 (zh) * | 2019-01-24 | 2020-07-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WO2021223314A1 (zh) * | 2020-05-08 | 2021-11-1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 |
CN111577441A (zh) * | 2020-06-11 | 2020-08-25 | 汉腾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3147365A (zh) * | 2020-08-07 | 2021-07-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5247597A (zh) * | 2021-04-27 | 2022-10-2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
CN115163282A (zh) * | 2022-07-14 | 2022-10-11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CN115324713A (zh) * | 2022-07-22 | 2022-11-1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温器泄漏监测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薛海亮;刘瑞军;;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第04期);59-62页 * |
基于外特性前馈和模糊控制反馈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杨鸿镔;刘海峰;王浒;张波;郑尊清;尧命发;;内燃机工程;20200615(第03期);68-76、85页 * |
汽车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的设计;王波;王民慧;;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0310(第03期);52-5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62040A (zh) | 2023-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47365A (zh) | 用于车辆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TWI683215B (zh) | 計算裝置中使用管理控制器的散熱管理方法與系統 | |
CN114604103B (zh) | 电机的主动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5962040B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614051B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 |
CN109306897B (zh) | 使用次级冷却剂泵来控制冷却剂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8842400A (zh) | 电机转子温度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876625B (zh) | 一种车辆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306896B (zh) | 组合流量请求以控制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流体 | |
CN115217607B (zh) | 冷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
CN115929520A (zh) | 一种进气温度调节系统、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9591513U (zh) |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 |
CN114611405B (zh) | 一种传热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544452A (zh) | 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US11692518B2 (en) | Controlling method of vehicl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5217609B (zh) | 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215751A (zh) | 电池增温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增程式电动汽车 | |
CN115826712A (zh) | 服务器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
CN118622443A (zh) | 一种排气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218239348U (zh) | 一种水冷空压机油冷器测试台 | |
CN117906697A (zh) | 汽车冷却液流量的计算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8407861A (zh) | 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 |
CN116576015A (zh) | 车辆发动机电动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8911881A (zh) | 对甲醇发动机的甲醇温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8049307A (zh) | 电子水泵的转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20 Address after: 401133 No. 229, Fusheng Avenue,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Thalys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el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