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8825A -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8825A CN115928825A CN202211715008.7A CN202211715008A CN115928825A CN 115928825 A CN115928825 A CN 115928825A CN 202211715008 A CN202211715008 A CN 202211715008A CN 115928825 A CN115928825 A CN 1159288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arm
- machine body
- connecting portion
- adjusting bracket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ov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其中,工作装置设置于机体,工作装置包括动臂、调整支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调整支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动臂与机体,动臂相对于调整支架的转动轴线和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调整支架与机体的连接点和调整支架与动臂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动臂与调整支架的连接点和动臂与属具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转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动臂相对于调整支架转动。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在完成铲取动作时需要依靠装载机整体进行位移导致的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作业机械多元化的应用发展,作业机械结构趋于精细化、人性化、方便运维等方面发展。以装载机为例,现阶段装载机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现有技术中,装载机的工作装置包括动臂和铲斗,动臂的端部直接与车架相铰接,并在车架和动臂的适当位置处铰接动臂油缸,通过动臂油缸的伸缩动作,驱使动臂相对于车架转动,关闭的举升与降落可以带动铲斗升降。在铲斗与动臂之间设置铲斗油缸,通过铲斗油缸的伸缩驱使铲斗相对于动臂转动,以使铲斗完成卸载动作。由于装载机的动臂仅具有举升或降落的功能,导致装载机在铲取物料时,需要同时使装载机整体向前位移,通过装载机整体的位移带动铲斗在水平方向上向前位移,才能完成铲取动作,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在完成铲取动作时需要依靠装载机整体进行位移导致的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在完成铲取动作时需要依靠装载机整体进行位移导致的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装置,设置于机体,所述工作装置包括:
动臂,所述动臂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的属具;
调整支架,设置于所述动臂与所述机体之间,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调整支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动臂与所述调整支架的连接点和所述动臂与所述属具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调整支架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缸,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沿直线相对位移,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调整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缸,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能够相对位移,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所述动臂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接点和所述动臂与所述调整支架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还包括:
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属具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和摇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属具、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摇杆和所述动臂连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臂之间,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四连杆机构形变。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斗杆,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斗杆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斗杆的两端之间;
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斗杆与所述属具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斗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
第四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斗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臂之间,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斗杆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动臂包括:
第一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第二臂段,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臂段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臂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臂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连接点以及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所述机体包括:
下车架;
上车架,所述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上车架,且所述上车架通过回转装置与所述下车架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机体和工作装置,所述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工作装置为上述的工作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工作装置,设置于机体。工作装置包括动臂、调整支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动臂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动臂转动的属具,属具用于执行动作。调整支架设置在动臂与机体之间,调整支架的第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动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且动臂相对于调整支架的转动轴线和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的转动轴线相平行。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动臂相对于调整支架转动,可以实现动臂的举升和降落。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转动,在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转动过程中,调整支架的第二端带动动臂相对于机体位移,使动臂具有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调整支架与机体的连接点和调整支架与动臂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动臂与调整支架的连接点和动臂与属具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在调整支架相对于机体转动时,既可以保证动臂具有足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又可以尽可能地使动臂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分量较小,以使工作装置具有较小的高度,从而使工作装置适用于隧道、地下室、室内等空间高度较小的场景。如此设置,选用铲斗作为上述属具,将本发明提供的工作装置连接于机体,可以代替装载机进行工作。在进行铲取动作时,无需机体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使调整支架转动,即可使动臂带动铲斗沿水平方向位移,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在完成铲取动作时需要依靠装载机整体进行位移导致的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工作装置,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对机体进行示意);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工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体;2、动臂;3、属具;4、调整支架;5、第一驱动缸;6、第二驱动缸;7、第一连杆;8、摇杆;9、第三驱动件;10、斗杆;11、第二连杆;12、第四驱动件;13、下车架;14、上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工作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装置,设置于机体1。
工作装置包括动臂2、调整支架4、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来说,动臂2的第二端设置有属具3,属具3能够相对于动臂2转动,属具3用于执行作业动作。
上述属具3可以但不限于选用铲斗,铲斗相对于动臂2转动,可以实现铲取、挖掘和卸载动作。
调整支架4设置在动臂2与机体1之间,调整支架4的第一端与机体1转动连接,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与动臂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且动臂2相对于调整支架4的转动轴线和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动臂2相对于调整支架4转动,可以实现动臂2的举升和降落,从而带动属具3升降。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过程中,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带动动臂2相对于机体1位移,使动臂2具有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
如此设置,选用铲斗作为上述属具3,将本发明提供的工作装置连接于机体,可以代替装载机进行工作。在进行铲取动作时,无需机体1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使调整支架4转动,即可使动臂2带动铲斗沿水平方向位移,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在完成铲取动作时需要依靠装载机整体进行位移导致的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方便阐述,将调整支架4与机体1的连接点和调整支架4与动臂2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一距离,将动臂2与调整支架4的连接点和动臂2与属具3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二距离。
本实施例中使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具体地,可以使调整支架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动臂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如此,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时,既可以保证动臂2具有足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又可以尽可能地使动臂2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分量较小,以使工作装置具有较小的高度,从而使工作装置适用于隧道、地下室、室内等空间高度较小的场景。
当选用铲斗作为上述属具3时,可以使上述第一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铲斗底板的长度尺寸。此处的铲斗底板的长度尺寸为铲斗底板与背板相连接的边缘和铲斗斗齿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可以使上述第一距离等于铲斗底板的长度尺寸。
在将调整支架4与机体1相连接时,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调整支架4的第一端在机体1上的连接位置,以尽可能地减少调整支架4对动臂2的第一端的高度的影响。
可选实施例中,还需要对调整支架4的长度进行进一步设计,在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时,确保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所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要低于机体1本身的最大高度,以确保调整支架4的设置不会过多地影响到动臂2的高度,提高工作装置对高度较小的作业场景的适应性。
具体如图2所示,机体1的高度最大的位置为驾驶室,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时,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的最大高度低于驾驶室的顶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使工作装置进行铲取动作时,可以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调整支架4向前转动,使动臂2的第二端与机体1之间的距离增加。如图1,需要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调整支架4逆时针转动。
当工作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调整支架4向后转动,使动臂2的第二端与机体1之间的距离减小,可以减少具有该工作装置的机械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占用空间。如图1,需要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调整支架4顺时针转动。
当选用铲斗作为上述属具3时,可以根据需要使铲斗在动臂2上呈正铲安装或反铲安装。当铲斗呈正铲安装时,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装置可以完成机体1所在地面以上的铲取动作,具有该工作装置的机械可以代替正铲挖掘机和装载机。当铲斗呈反铲安装时,工作装置可以完成机体1所在地面以下的铲取、挖掘动作,具有该工作装置的机械可以代替反铲挖掘机。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缸5,第一驱动缸5设置于调整支架4与机体1之间。
第一驱动缸5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沿直线相对位移。第一驱动缸5可以但不限于选用液压油缸、气缸和电动缸等。
将第一驱动缸5的第一连接部与机体1转动连接,将第一驱动缸5的第二连接部与调整支架4转动连接。而且,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和调整支架4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调整支架4与机体1的连接点和调整支架4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
通过使第一驱动缸5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位移,可以驱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
可以将调整支架4设置为直杆状,使调整支架4的第一端与机体1的连接点、调整支架4与第一驱动缸5的连接点以及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与动臂2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参照图1和图2。调整支架4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调整支架4时,需要确保调整支架4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调整支架4的承载能力。
也可以将调整支架4设置为三角板状,使调整支架4的第一端与机体1的连接点、调整支架4与第一驱动缸5的连接点以及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与动臂2的连接点呈三角形分布,参照图3。此时,第一驱动缸5在驱动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转动时,第一驱动缸5的受力情况较佳。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缸6,第二驱动缸6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能够相对位移。第二驱动缸6可以但不限于选用液压油缸、气缸和电动缸等。
可以将第二驱动缸6设置在动臂2与机体1之间,也可以将第二驱动缸6设置在动臂2与调整支架4之间。
将第二驱动缸6设置在动臂2与机体1之间时,使第二驱动缸6的第三连接部与机体1转动连接,使第二驱动缸6的第四连接部与动臂2转动连接。而且,第三连接部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和动臂2相对于第四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
将第二驱动缸6设置在动臂2与调整支架4之间时,使第二驱动缸6的第三连接部与调整支架4转动连接,使第二驱动缸6的第四连接部与动臂2转动连接。而且,第三连接部相对于调整支架4的转动轴线和动臂2相对于第四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调整支架4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轴线。
动臂2与第四连接部的连接点和动臂2与调整支架4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通过使第二驱动缸6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对位移,可以驱动动臂2相对于调整支架4转动。
本实施例中,工作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属具3与动臂2之间,用于驱使属具3相对于动臂2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7、摇杆8和第三驱动件9。
参照图2,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与摇杆8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与属具3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与动臂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距。摇杆8的第二端与动臂2转动连接,摇杆8的第二端与属具3之间具有间距。第一连杆7与属具3之间的转动轴线、第一连杆7与摇杆8之间的转动轴线、摇杆8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属具3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动臂2与调整支架4之间的转动轴线,以使属具3、第一连杆7、摇杆8和动臂2连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第三驱动件9设置于摇杆8的第一端与动臂2之间,利用第三驱动件9驱动四连杆机构形变。四连杆机构形变时,摇杆8与动臂2之间的夹角变化,从而使得属具3与动臂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实现属具3与动臂2的相对运动。
第三驱动件9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动臂2和属具3转动连接。相对而言,本实施例中,使第三驱动件9通过四连杆机构与属具3相连接,可以扩大属具3相对于动臂2的转动范围。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斗杆10、第二连杆11和第四驱动件12。
斗杆10与动臂2转动连接,斗杆10与动臂2的连接点位于斗杆10的两端之间,具体地,可以将斗杆10的中部与动臂2转动连接,动臂2与斗杆10的连接点和动臂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距,参照图1。使第二连杆11设置于斗杆10与属具3之间,使第二连杆11的第一端与斗杆1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使第二连杆11的第二端与属具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1的第二端与动臂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距。
斗杆10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轴线、斗杆10与第二连杆11之间的转动轴线、第二连杆11与属具3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属具3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动臂2与调整支架4之间的转动轴线。
第四驱动件12设置于斗杆10的第一端与动臂2之间,利用第四驱动件12驱动斗杆10相对于动臂2转动。斗杆10相对于动臂2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杆11可以带动属具3相对于动臂2转动。
第三驱动件9和第四驱动件12可以但不限于选用液压油缸、气缸或电动缸等驱动缸。
驱动缸具有能够沿直线相对位移的连接部,对于第三驱动件9,可以将驱动缸的两个连接部分别与摇杆8的第一端和动臂2转动连接。对于第四驱动件12,可以将驱动缸的两个连接部分别与斗杆10的第一端和动臂2转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动臂2设置为弯曲状,具体地,动臂2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其中,第一臂段的第一端与调整支架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臂段的第一端与第一臂段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臂段的第二端与属具3转动连接。第二臂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臂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夹角为钝角,如图2所示。
在动臂2的中部形成有拐点,拐点位于动臂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在直线的上方。将动臂2设置成弯曲状,可以减少动臂2与机体1发生碰撞的可能,使动臂2能够降落至较低的位置,有利于扩大属具3的作用范围。
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可以使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一体加工成型。也可以分别加工好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之后,将第一臂段的第二端和第二臂段的第一端焊接固定在一起。
上述调整支架4与机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调整支架4与第一驱动缸5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调整支架4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动臂2与第二驱动缸6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二驱动缸6与机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二驱动缸6与调整支架4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属具3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连杆7与属具3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连杆7与摇杆8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摇杆8与属具3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三驱动件9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三驱动件9与摇杆8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斗杆10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斗杆10与第二连杆1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二连杆11与属具3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第四驱动件12与动臂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以及第四驱动件12与斗杆10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均可以采用销轴进行铰接。
上述机体1可以为四轮机动车,在工作装置完成铲取、挖掘动作后,可以使四轮机动车在地面上行驶,以将被铲取、挖掘的物料转运至目标位置。
本实施例中,使机体1具有能够带动工作装置整体进行回转的功能,具体地,机体1包括下车架13和上车架14,上车架14用于支撑工作装置,将工作装置设置于上车架14。上车架14与下车架13之间设置有回转装置,以使上车架14能够相对于下车架13回转。通过使上车架14相对于下车架13回转,可以带动工作装置相对于下车架13回转,在机体1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可以使工作装置更换作业位置,方便对物料的转运。
回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和回转液压马达,回转支承设置于上车架14与下车架13之间,回转支承的外圈与下车架13固定连接,回转支承的内圈与上车架14固定连接,利用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支承的内圈相对于外圈转动,即可带动上车架14相对于下车架13转动,从而实现工作装置相对于机体1的回转。
上述下车架13能够在路面上位移,可以大范围地更换工作装置的作业位置,且能够方便对工作装置的运输转场。
上述下车架13可以但不限于选用履带行走装置,履带行走装置能够提高机体1对路面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机体1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机体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装置,工作装置设置于机体1上。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作装置能够在机体1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使属具3具有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在进行铲取动作时,无需机体1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也可以使动臂2带动铲斗沿水平方向位移,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故,本实施例中的作业机械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
率高的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作业机械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5述工作装置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业机械的种类并不构成限定,例如作业机械可以用作挖掘机、装载机等。换句话说,只要作业机械能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作装置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0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机体,所述工作装置包括:
动臂,所述动臂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的属具;
调整支架,设置于所述动臂与所述机体之间,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调整支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动臂与所述调整支架的连接点和所述动臂与所述属具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调整支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缸,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沿直线相对位移,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调整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和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缸,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能够相对位移,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动臂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调整支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转动轴线,所述动臂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接点和所述动臂与所述调整支架的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属具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和摇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属具、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摇杆和所述动臂连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臂之间,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四连杆机构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斗杆,与所述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斗杆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斗杆的两端之间;
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斗杆与所述属具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斗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
第四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斗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臂之间,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斗杆相对于所述动臂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包括:
第一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第二臂段,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臂段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属具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臂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臂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的连接点、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连接点以及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动臂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
下车架;
上车架,所述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上车架,且所述上车架通过回转装置与所述下车架相连接。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工作装置,所述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工作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工作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5008.7A CN115928825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5008.7A CN115928825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8825A true CN115928825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655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15008.7A Pending CN115928825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28825A (zh)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11715008.7A patent/CN11592882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03791A (en) | Shovel attachment means for hydraulic excavator | |
CN1074807C (zh) | 油压挖掘机的油压驱动装置 | |
CN1166558A (zh) | 露天矿开采挖掘机 | |
CN101614024A (zh) | 双斗杆式电铲 | |
CN106836344A (zh) | 一种铲挖一体式机械 | |
CN211228648U (zh) | 一种反铲挖掘机 | |
US3792786A (en) | Single-bucket excavator | |
CN115928825A (zh) | 工作装置及作业机械 | |
CN208056138U (zh) | 电动装载机 | |
CN210288523U (zh) | 一种适合侧壁作业的挖掘机 | |
CN217352687U (zh) | 一种带旋转前臂的装载机 | |
US4143778A (en) | Shovel attachment means for hydraulic excavator | |
CN216973572U (zh) | 工程机械用侧卸装置及包括其的工程机械 | |
RU2524791C2 (ru) | Рабоче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бульдозера | |
CN106400868B (zh) | 一种正铲反铲可转换的多用途挖掘机 | |
CN219411013U (zh) | 一种能够快速调平的装载机铲斗的举升调平机构 | |
CN220827151U (zh) | 地铁深挖用带抓斗的加长伸缩臂结构 | |
CN220225487U (zh) | 一种轮式装载机 | |
US20150345103A1 (en) | Linkage assembly for machine | |
CN220550616U (zh) | 铲挖一体机 | |
CN211714069U (zh) | 一种水木工程施工用方便上下料的铲车 | |
US4488849A (en) | Power shovel | |
CN110512668A (zh) | 双臂铲挖装置 | |
CN214832981U (zh) | 一种推铲中间支架 | |
CN217419775U (zh) | 隧道挖掘机工作装置和挖掘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