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5628B -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Google Patents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5628B CN115925628B CN202211719845.7A CN202211719845A CN115925628B CN 115925628 B CN115925628 B CN 115925628B CN 202211719845 A CN202211719845 A CN 202211719845A CN 115925628 B CN115925628 B CN 115925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soop
- pain
- sinomenine
- re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为新型化合物,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在体内分解,说明其不是前药而是以化合物形式整体在不分解状态下发挥自身的镇痛作用。测试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在围术期疼痛以及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疼痛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对治疗的抵抗性。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药物普遍效果不佳,针对慢性疼痛患者有效治疗方式的缺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抗癫痫类GABA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是治疗慢性疼痛的首选药物。然而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有限:国际文献报道,对于创伤性神经损伤,小于50%的患者能有中度的疼痛缓解;对于混合型神经疼痛,仅有21%的患者有效;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仅有32~34%的患者有效。近年来关于加巴喷丁及普瑞巴林不良的报道逐年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镇定、认知迟钝、头晕、嗜睡(20~30%服药患者)和体重增加(1/6的患者服药一年后体重增加超过7%)。而且GABA类药物的副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NA)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对NA和5-HT的再摄取,但其镇痛机制未明;对慢性疼痛的有效率为虽然为40%左右,但三环类抗抑郁药通常只有温和作用,且起效慢,至少需要用药1~2周才能见效。而且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轻度认知障碍、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排尿延迟、便秘及体重增加等。
阿片类药虽然能达到强效镇痛效果,但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产生依赖后连续使用阿片类药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并导致成瘾使患者情绪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何时给患者开具该类药物,医生的意见分歧很大。目前,超过800万的美国人通常使用阿片类止痛药,200万人对阿片类药物有依赖。阿片类等高成瘾性止疼药的滥用已经成为困扰美国社会的顽疾。
根据NIH最新的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以慢性疼痛为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累计多达2488项(2020年,clinical trial.org)。但遗憾的是2018年美国FDA一共批准59项新药与疗法(这是自1993年以来最多的一年)中,却没有一项是针对慢性疼痛的。而2005~2009年间只有极少针对关节炎和纤维肌痛的品种获得FDA的批准,且这些药物不是对已有药物的改构(如普瑞巴林、度洛西汀等),就是已有药物的新剂型(如各类缓释阿片类止疼药)。因此,研发新型临床干预药物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本发明提供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为新型化合物,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具有良好镇痛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藤碱酯类衍生物或其三氟乙酸盐,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
将所述化合物3、四丁基氟化铵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4;
将所述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
将所述化合物6、三氟乙酸以及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
所述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与化合物6的结构式依次如式2~6所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缩合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0~60h。
优选地,所述脱羟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8h。
优选地,所述第二缩合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0~60h。
优选地,所述脱氨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8~24h。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镇痛药物适用的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围术期疼痛或慢性疼痛。
优选地,所述慢性疼痛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艾滋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或者由组织损伤、面部神经损伤、缺血性损伤、围术期疼痛、癌痛、脊髓损伤或中风造成的慢性疼痛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镇痛药物,有效成分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藤碱酯类衍生物或其三氟乙酸盐(简称为化合物SOOP),本发明提供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为新型化合物,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在体内分解,说明其不是前药而是以化合物形式整体在不分解状态下发挥自身的镇痛作用。测试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SOOP在围术期疼痛以及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或溶液状态下,稳定性极佳,超过四周的时间不分解。在外周神经痛小鼠模型中,单次给药条件下,化合物SOOP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产生抑制模型小鼠机械痛敏及冷痛敏的作用;化合物SOOP与本研究组所发现的最佳镇痛组合S+P(青藤碱+普瑞巴林)药物混合联用具有类似的药效;重复给药(每日1次,连续5日)后,化合物SOOP出现给药前阈值上升、药效累加的现象,预示药物无耐受性、重复给药效果优于单次给药。。在切口痛小鼠模型中,化合物SOOP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产生抑制模型小鼠机械痛敏、冷痛敏及热痛敏的作用;化合物SOOP对于切口痛的作用较其对外周神经痛作用略强;化合物SOOP与S+P(青藤碱+普瑞巴林)药物混合联用具有类似的药效。
为探究化合物SOOP在给药后在体内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微透析取材-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化合物SOOP经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后,在血液或脑细胞外液中的代谢状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SOOP在血液或脑细胞外液中在0~6h可稳定存在,只有小部分(可能为不到原入血成分的1/4)发生水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1HNMR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MS质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色谱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实物图;
图5为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后的MS质谱图;
图6为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以水溶液形式于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后的MS质谱图;
图7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
图8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
图9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机械痛敏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对比图;
图10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
图11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
图12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冷痛敏(评分)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对比图;
图13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热敏痛的影响结果图;
图14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热敏痛的影响结果图;
图15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热痛敏(反应时间)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对比图;
图16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
图17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
图18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热痛敏(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图;
图19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机械痛敏结果图;
图20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冷痛敏(评分)结果图;
图21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热痛敏(反应时长)结果图;
图22为给药后化合物SOOP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图;
图23为给药后化合物SOOP在脑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图;
图24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10mg/kg)后SOOP的血药浓度变化图;
图25为化合物SOOP的生物利用度分析图;
图26为化合物SOOP给药后的血-脑浓度对比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藤碱酯类衍生物或其三氟乙酸盐,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
将所述化合物3、四丁基氟化铵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4;
将所述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
将所述化合物6、三氟乙酸以及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
所述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与化合物6的结构式依次如式2~6所示: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用原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或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将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本发明首先对所述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所述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丁内酯、甲醇钠与甲醇混合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
将所述中间体化合物、咪唑、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进行羟基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1;
将所述化合物1、氢氧化锂水溶液与乙醇混合,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2。
本发明将丁内酯、甲醇钠与甲醇混合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丁内酯、甲醇钠与甲醇的用量比优选为2g:125.5mg:20mL,所述甲醇优选为无水甲醇。本发明优选在Ar气保护下于甲醇中加入甲醇钠,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丁内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h,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时间以丁内酯滴毕开始计。所述酯交换反应后,本发明优选采用盐酸将所得产物体系的pH值调节至酸性,减压浓缩除去甲醇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滤液旋干后得到油状物,即为中间体化合物的粗品。在本发明中,所述盐酸的浓度优选为2mol/L,所述酸性优选是指pH值为4~5。
得到中间体化合物后,本发明将所述中间体化合物、咪唑、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进行羟基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1。在本发明中,所述中间体化合物、咪唑、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TBDPSCl)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优选为2g:3.5g:5.6g:30mL。本发明优选将所述中间体化合物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之后加入咪唑,搅拌条件下滴加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进行羟基保护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羟基保护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所述羟基保护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h,所述羟基保护反应的时间以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滴毕开始计。所述羟基保护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旋蒸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剩余物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与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滤液旋干后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化合物1的粗品。
得到化合物1后,本发明将所述化合物1、氢氧化锂水溶液与乙醇混合,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2。在本发明中,所述氢氧化锂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mol/L,所述化合物1、氢氧化锂水溶液与乙醇的用量比优选为2g:6.7mL:10mL。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化合物1溶于乙醇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进行水解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水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时间优选为5h。所述水解反应后,本发明优选采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将所得产物体系的pH值调节至5,之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优选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化合物2。
得到化合物2后,本发明将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在本发明中,所述青藤碱优选为盐酸青藤碱,所述盐酸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与三乙胺的用量比优选为5g:(4.7~9.4)g:(5.2~13.1)g:(3.34~8.35)g:(4.1~8.3)g,更优选为5g:7g:10.5g:6.7g:6.9g;其中所述EDCI的作用是缩合剂,将羧酸活化,制成活性酯后再与胺反应,所述DMAP的作用是酰化催化剂,所述三乙胺的作用是活化羧基。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所述二氯甲烷与化合物2的用量比优选为80mL:7g。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化合物2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依次加入EDCI、DMAP以及三乙胺,搅拌8~12min后加入青藤碱,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缩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时间优选为40~72h,更优选为48h;所述第一缩合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第一缩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依次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洗涤以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优选为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化合物3。
得到化合物3后,本发明将所述化合物3、四丁基氟化铵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4。在本发明中,所述化合物3与四丁基氟化铵的质量比优选为1:(0.6~1.2),更优选为1:0.8;所述四丁基氟化铵的作用是脱羟基保护基TBDPS。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有机溶剂与化合物3的用量比优选为(10~20)mL:1g,更优选为15mL:1g。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化合物3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脱羟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时间优选为4~6h,更优选为5h;所述脱羟基保护基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进行旋蒸以去除有机溶剂,得到油状物,即为化合物4的粗品,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得到化合物4后,本发明将所述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本发明首先对所述化合物5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所述化合物5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普瑞巴林、碳酸酐二叔丁酯、氢氧化钠、二氧六环与水混合,进行氨基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5。在本发明中,所述普瑞巴林、碳酸酐二叔丁酯(Boc2O)、氢氧化钠、二氧六环与水的用量比优选为2g:3.1g:1.2g:15mL:15mL。本发明优选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二氧六环与水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加入普瑞巴林,再滴加Boc2O,进行氨基保护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保护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氨基保护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6h,所述氨基保护反应的时间以Boc2O滴毕开始计;所述氨基保护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氨基保护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用水稀释,采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调节体系pH值为5,之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所得滤液旋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化合物5。
得到化合物5后,本发明将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在本发明中,所述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与三乙胺的用量比优选为635:(397~595):(587~1173):(374~748):(464~929),更优选为635:476:880:561:774。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所述有机溶剂与化合物5的用量比优选为(5~15)mL:476mg,更优选为10mL:476mg。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化合物4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然后加入化合物5,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缩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时间优选为40~72h,更优选为48h;所述第二缩合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第二缩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依次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洗涤以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优选为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6。
得到化合物6后,本发明将所述化合物6、三氟乙酸以及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在本发明中,所述化合物6与三氟乙酸的质量比优选为2:(1.5~4.5),更优选为2:3。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所述有机溶剂与化合物6的用量比优选为(10~40)mL:2g,更优选为20mL:2g。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化合物6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三氟乙酸,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脱氨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时间优选为10~20h,更优选为16h;所述脱氨基保护基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产物体系旋干,剩余物采用二氯甲烷溶解后分散于甲基叔丁基醚中,有固体析出,分离出固体,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所用洗脱剂优选为二氯甲烷、甲醇以及三氟乙酸,所述洗脱剂中三氟乙酸的体积分数优选为5‰,二氯甲烷与甲醇体积比优选为15:1),得到黄色油状物,然后再分散于甲基叔丁基醚中,体系会析出固体,过滤得到棕色固体,即目标产物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
在本发明中,制备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未表示出三氟乙酸)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在本发明中,所述镇痛药物适用的疼痛优选包括急性疼痛、围术期疼痛或慢性疼痛;所述慢性疼痛优选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艾滋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或者由组织损伤、面部神经损伤、缺血性损伤、围术期疼痛、癌痛、脊髓损伤或中风造成的慢性疼痛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对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体种类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种类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即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体以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镇痛药物,有效成分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本发明中,所述镇痛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40wt%。在本发明中,所述镇痛药物中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本发明对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限定,根据剂型选择即可,具体的,如所述镇痛药物为口服剂型时,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为环糊精类化合物,更优选为β-环糊精。在本发明中,所述镇痛药物的剂型优选包括口服剂型、舌下片剂型、肌肉注射剂型或静脉注射剂型。在本发明中,以所述镇痛药物为口服剂型计,临床治疗慢性疼痛的用量可以为每日口服1~2次,每次有效成分含量为20~400mg。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制备化合物1,反应式如下所示:
在Ar气保护下于20mL无水甲醇中加入125.5mg甲醇钠,搅拌条件下滴加2g丁内酯,滴毕于50℃搅拌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5h,TLC检测反应毕,采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将所得产物体系的pH值调节至4~5,减压浓缩除去甲醇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滤液旋干后得到油状物中间体粗品;
将所述油状物中间体粗品溶于3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之后加入3.5g咪唑,搅拌条件下滴加5.6g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TBDPSCl),滴毕于50℃搅拌条件下进行羟基保护反应5h,TLC检测反应毕,将所得产物体系旋蒸去除DMF,剩余物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与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滤液旋干后得到无色油状物4.8g,即化合物1粗品。
(2)制备化合物2,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2g化合物1粗品溶于10mL乙醇中,搅拌条件下加入6.7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锂水溶液,室温(25℃)搅拌条件下水解反应5h,TLC检测反应毕,采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将所得产物体系的pH值调节至5,之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无色油状物1.6g,即化合物2。1H NMR(600MHz,CDCl3)δ7.71–7.67(m,4H),7.47–7.39(m,6H),3.73(t,J=6.0Hz,2H),2.54(t,J=7.4Hz,2H),1.95–1.88(m,2H),1.08(s,9H).(M+H)+,343.42。
(3)制备化合物3,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7g化合物2溶入80mL二氯甲烷中,依次加入10.5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6.7g 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6.9g三乙胺(TEA),搅拌10min,之后加入5g盐酸青藤碱,室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48h,TLC检测反应毕,所得产物体系依次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洗涤以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无色油状物4g,即化合物3。1HNMR(600MHz,CDCl3)δ7.76–7.64(m,4H),7.49–7.36(m,6H),6.92(d,J=8.4Hz,1H),6.76(d,J=8.4Hz,1H),5.48(s,1H),3.76(ddd,J=32.2,13.9,7.9Hz,2H),3.67(d,J=5.8Hz,2H),3.50(s,2H),3.34–2.99(m,3H),2.88–2.73(m,2H),2.61–2.55(m,1H),2.51–2.44(m,3H),2.21–2.01(m,2H),1.96–1.53(m,2H),1.08(d,J=15.1Hz,9H)。
(4)制备化合物4,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1g化合物3溶于15mL DMF中,加入800mg四丁基氟化铵(Bu4NF),室温搅拌条件下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5h,TLC检测反应毕,将所得产物体系进行旋蒸以去除DMF,得到油状物,即化合物4的粗品,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制备化合物5,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1.2g氢氧化钠加入到15mL二氧六环与15mL水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加入2g普瑞巴林,滴加3.1g碳酸酐二叔丁酯(Boc2O),滴毕于室温搅拌条件下进行氨基保护反应16h,TLC检测反应毕,将所得产物体系用50mL水稀释,采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调节体系pH值为5,之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所得滤液旋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2g,即化合物5。
制备化合物6,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上步反应所得化合物4的粗品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加入880mg EDCI、5601mgDMAP和774mg三乙胺,然后加入476mg化合物5,室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48h,TLC检测反应毕,向所得产物体系中加入50mL二氯甲烷进行稀释,然后依次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洗涤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所得滤液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按体积比计,所用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白色固体440mg,即化合物6(产率为43.8%)。1H NMR(600MHz,CDCl3)δ6.94(d,J=8.4Hz,1H),6.79(d,J=8.5Hz,1H),5.48(d,J=1.9Hz,1H),4.22(d,J=6.1Hz,2H),3.87–3.77(m,1H),3.74(s,3H),3.50(s,3H),3.37(s,1H),3.26–3.01(m,4H),2.91–2.74(m,2H),2.69(dd,J=15.0,8.3Hz,2H),2.55(t,J=13.1Hz,1H),2.51(s,3H),2.35–2.27(m,2H),2.22(d,J=14.2Hz,1H),2.17–1.96(m,4H),1.67(ddd,J=38.1,19.1,12.3Hz,2H),1.45(d,J=4.4Hz,9H),1.24–1.09(m,3H),0.93–0.89(m,6H).[M+H]+657.85。
(5)制备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反应式如下所示:
将2g化合物6加入到20mL二氯甲烷中,加入3g三氟乙酸(TFA),室温搅拌条件下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16h,TLC检测反应毕,将所得产物体系旋干,剩余物采用二氯甲烷溶解后分散于甲基叔丁基醚中,有固体析出,分离出固体,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粗品1.5g,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所用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以及三氟乙酸,所述洗脱剂中三氟乙酸的体积分数为5‰,二氯甲烷与甲醇体积比为15:1),得到黄色油状物,然后再分散于甲基叔丁基醚中,体系析出固体,过滤得到棕色固体520mg,即目标产物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记为化合物SOOP)。1HNMR(600MHz,CDCl3)δ7.02(d,J=8.4Hz,1H),6.88(d,J=8.5Hz,1H),5.52(s,1H),4.26(s,2H),4.06(s,1H),3.78(d,J=11.6Hz,1H),3.76(s,3H),3.49(s,3H),3.29(d,J=15.1Hz,2H),3.12(d,J=19.3Hz,2H),3.02(s,3H),2.87(s,3H),2.80(dd,J=15.4,7.8Hz,1H),2.74–2.62(m,3H),2.61–2.45(m,4H),2.30(s,2H),2.11(s,2H),1.74(s,1H),1.67–1.58(m,1H),1.26(dd,J=27.4,15.5Hz,2H),0.89(dd,J=18.7,6.4Hz,7H)。
本实施中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化学式为C31H44N2O7;分子量为556.7000;英文名称为:4-(((4bR,8aS,9S)-3,7-dimethoxy-11-methyl-6-oxo-6,8a,9,10-tetrahydro-5H-9,4b-(epiminoethano)phenanthren-4-yl)oxy)-4-oxobutyl
(S)-3-(aminomethyl)-5-methylhexanoate;所用表征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中所用表征方法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1HNMR谱图;图2为化合物SOOP的MS质谱图;图3为化合物SOOP的色谱图,其中HPLC条件包括:水相缓冲液配置:加0.01mol/L磷酸二氢钠,1‰三乙胺用磷酸调pH=3,流动相:乙腈:水相缓冲液=20%:80%,色谱峰具体信息(检测器A 265nm)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色谱图中色谱峰具体信息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的实物图,如图4所示,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为白色固体粉末;将其暴露于50℃环境中,直至第28天其会发生性状改变,形成粘稠状物质。
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然后采用MS质谱测定其纯度,图5为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后的MS质谱图,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纯度为92%,与初始纯度87~94%大致相同。说明化合物SOOP在室温条件下较为稳定。
表3 图5对应的具体信息
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溶于水中,得到浓度为5mg/mL的SOOP水溶液;将所述SOOP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然后采用MS质谱测定其纯度,图6为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SOOP以水溶液形式于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后的MS质谱图,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SOOP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四周纯度为87.65%,与初始纯度87~94%大致相同。说明化合物SOOP在水溶液中较为稳定。
表4 图6对应的具体信息
测试例1SOOP单次给药的镇痛活性验证
本测试例中所用模型及行为学方法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1)机械痛敏测试方案
将小鼠置于底部为金属网的塑料笼中,静置适应1h后,使用符合标准的VonFrey纤维丝以逐渐增加的力刺激小鼠左侧后爪足底,直至小鼠后爪回缩。测试时以1次/s的频率施加5(或10)次压力,小鼠后爪回缩至少3(或6)次时达到反应阈值。
(2)冷痛敏测试方案
将丙酮滴在小鼠后爪足底表面测试小鼠对冷痛敏。观察小鼠对施加丙酮的即时反应,记录反应时间及对反应程度进行评分。反应时间为丙酮刺激后抬脚、快速抖动及舔舐脚掌等反应所对应的时长。评分标准为:0=无反应;1=惊吓反应,后爪无明显回缩;2=受到刺激的后爪回缩;3=受到刺激的后爪持续回缩,并伴随着后肢的颤抖和舔舐。
(3)热痛敏测试方案
将辐射热源(Ugo Basile,Italy)放置在小鼠后爪足底表面来测量热痛敏。机器将自动记录后爪回缩潜伏时长。调整刺激强度,使正常动物的基线潜伏时长设置在2~6s,大鼠的截止时间设置为20s,小鼠的截止时间设置为15s。
(4)切口痛模型
将小鼠以水合氯醛(5%)麻醉后,使用手术刀在小鼠左侧后爪脚掌靠近脚跟3mm处,沿中轴线做一5mm纵向切口,切口贯穿皮肤、筋膜和肌肉。取弯头镊子从下方穿透拨露出的肌肉和筋腱,用力撕开挑起(不破坏肌肉和筋腱的完整性)。放回撕起的肌肉和皮肤,使用5号缝合线缝合伤口。手术中,将小鼠放置在加热垫上以保持体温在35~38℃之间。检测伤口周围机械痛敏阈值,与手术前机械痛敏阈值作比较。手术后24h左右切口侧后爪的机械痛敏及冷、热痛敏反应达到峰值,在此时间段内进行药效检测。
(5)外周神经痛模型
将小鼠以水合氯醛(5%)麻醉后,使用剪刀剪开小鼠左后肢皮肤并沿股骨切开股二头肌,暴露出坐骨神经及其三个末端分支: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和胫骨神经。使用蝴蝶剪对腓总神经和胫骨神经进行轴突切断,并且将下端残余的神经去除2mm,注意不要接触或牵拉远端的腓肠神经。放回撕起的的肌肉与皮肤,使用5号缝合线将肌肉与皮肤缝合。手术中,将小鼠放置在加热垫上以保持体温在35~38℃之间。手术后,小鼠的同侧后爪在10天内会出现机械痛敏及冷、热痛敏反应,出现痛敏反应后可进行药效检测。
一、SOOP单次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
试验分组:
空白对照模型组:“Saline”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疼痛、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SOOP腹腔注射给药组:“SOOP 0.06mmol/kg”组、“SOOP 0.12mmol/kg”组、“SOOP0.24mmol/kg”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0.06~0.24mmol/kg的化合物SOOP,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疼痛、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SOOP灌胃给药组:“SOOP 0.12mmol/kg”、“SOOP 0.24mmol/kg”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0.12~0.24mmol/kg的化合物SOOP,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疼痛、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青藤碱+普瑞巴林(S+P)组:“青藤碱+普瑞巴林0.12mmol/kg”组;造模成功后,将0.12mmol/kg青藤碱与0.12mmol/kg普瑞巴林同时腹腔注射给药,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疼痛、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1、SOOP单次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机械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7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后,“0.12mmol/kg”组及“0.24mmol/kg”组,分别在60~120min以及30~360min内,与基线相比,对机械痛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图8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灌胃给药(即相当于口服给药)后,与基线相比,“0.24mmol/kg”组在2~24h内,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的机械痛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药效的产生同样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图9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机械痛敏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对比图,其中应用曲线下面积方法统计(N=8只动物)得到:在0~8h内,SOOP单次给药后,“SOOP0.06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12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 0.24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24mmol/kg口服给药”组、“S+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Saline)相比,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的机械痛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SOOP0.12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 0.24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24mmol/kg口服给药”组与“S+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揭示了化合物SOOP与S+P(青藤碱+普瑞巴林)药物混合联用具有类似的药效。
2、SOOP单次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冷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10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后,与基线相比,“0.12mmol/kg”组及“0.24mmol/kg”组,分别在60~480min内,对冷痛敏(评分)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图11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即相当于口服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SOOP单次灌胃给药后在“0.12mmol/kg”组与“0.24mmol/kg”组,在3~6或1~8h内,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的冷痛敏(评分)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药效的产生同样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图12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冷痛敏(评分)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对比图,其中应用曲线下面积方法统计(N=8只动物)得到:在0~8h内,SOOP单次给药后,“SOOP0.12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24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 0.24mmol/kg口服给药”组、“S+P0.12mmol/kg腹腔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Saline)相比,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的冷痛敏(评分)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SOO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24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 0.24mmol/kg口服给药”组与“S+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样揭示了化合物SOOP与S+P(青藤碱+普瑞巴林)药物混合联用具有类似的药效。
3、SOOP单次给药对外周神经损伤小鼠热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13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热敏痛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后,虽然SOOP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各组对热痛敏(反应时间)无显著抑制效果,这与外周神经痛模型造模后热痛敏感程度相对于冷痛敏不突出有关。
图14为SOOP单次灌胃给药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热敏痛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灌胃给药后,虽然SOOP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各组对热痛敏(反应时间)无显著抑制效果,同样这与外周神经痛模型造模后热痛敏感程度相对于冷痛敏不突出有关。
图15为SOOP单次给药0~8h对热痛敏(反应时间)的镇痛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值对比图,其中应用曲线下面积方法统计(N=8只动物)得到:在0~8h内,SOOP单次给药后,只有“SOOP 0.24mmol/kg腹腔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Saline)相比,对外周神经痛小鼠的冷痛敏(反应时间)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SOO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0.24mmol/kg腹腔给药”组、“SOOP 0.24mmol/kg口服给药”组与“S+P 0.12mmol/kg腹腔给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二、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的治疗效果
试验分组:
SOOP腹腔注射给药组:“SOOP 0.03mmol/kg”、“SOOP 0.06mmol/kg”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0.03~0.06mmol/kg化合物SOOP,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痛敏、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SOOP灌胃给药组:“SOOP 0.12mmol/kg”;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0.12mmol/kg化合物SOOP,在0min(baseline)、30min、60min、120min、240min、360min、8h、24h测量机械痛敏、冷痛敏、热痛敏阈值;N=8只小鼠。
1、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机械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16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给药后,与基线相比,“0.06mmol/kg腹腔注射”组及“0.12mmol/kg口服给药”组,分别在30~300min以及240~300min内对机械痛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化合物SOOP对于切口痛的作用较其对外周神经痛作用略强),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2、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冷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17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冷痛敏(评分)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给药后,与基线相比,“0.06mmol/kg腹腔注射”组及“0.12mmol/kg口服给药”组,分别在180~360min内或在180min时间点,对冷痛敏(评分)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化合物SOOP对于切口痛的作用较其对外周神经痛作用略强),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3、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热痛敏的治疗效果
图18为SOOP单次给药对切口痛小鼠热痛敏(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单次给药后,与基线相比,“0.06mmol/kg腹腔注射”组及“0.12mmol/kg口服给药”组,在120~360min或在120~360min内,对切口痛小鼠的热痛敏(反应时间)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化合物SOOP对于切口痛的作用较其对外周神经痛作用略强),药效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测试例2SOOP反复注射给药在外周神经痛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在外周神经痛小鼠模型中,本测试例进行了SOOP 0~5日连续注射给药(每次给药时间为10:00AM),并在给药前(BL)以及给药4h时进行一系列疼痛指标(机械痛敏、冷痛敏及热痛敏)的测定,在完成0~5日连续给药后,第5~10日进行了基础阈值(BL)的测定,以观察药效的持续效果。
图19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机械痛敏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在“0.12mmol/kg腹腔注射”反复给药模式下,0~5日给药后4h小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与当日给药前基线值相比显著上升(*P<0.05,**P<0.01;0~3日与BL基线值有显著差异,4~5日由于基线值已上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BL给药前基线值与0日阈值相比在给药3日后显著提高(#P<0.05,##P<0.01),直至给药停止1日后在第7日才恢复正常,提示了SOOP在反复给药后效果累加。
图20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冷痛敏(评分)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在“0.12mmol/kg腹腔注射”反复给药模式下,0~5日给药后4h小鼠的冷刺激评分与当日给药前基线评分相比显著降低(**P<0.01;0日与BL基线值有显著差异,1~5日由于基线值已降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BL基线值在给药2日后与0日评分相比显著降低(##P<0.01),直至给药停止后,在第10日才恢复正常,提示了SOOP在反复给药后效果累加。
图21为外周神经痛模型中SOOP反复给药的药效-热痛敏(反应时长)结果图,结果显示,SOOP在“0.12mmol/kg腹腔注射”反复给药模式下,0~5日给药后4h小鼠的热刺激反应时间当日给药前基线反应时间显著增加(**P<0.01;0~1日与BL基线值有显著差异,2~5日由于基线值已上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BL基线值在给药3日后与0日反应时间相比显著提高(##P<0.01),直至给药停止1日后在第7日才恢复正常,提示了SOOP在反复给药后效果累加。
测试例3化合物SOOP在血液/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代谢情况分析
本实验应用微透析取样-质谱检测技术,对化合物SOOP在血液/CNS中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具体的,本实验应用微透析技术,利用小分子药物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的特性,可以对特定部位(如脑部、血液、皮肤)进行取样分析游离的药物浓度。所述微透析技术有以下优点:1)长时间的取样而不造成血容量的减少;2)血脑屏障(BBB)对药物代谢的影响;3)同时考察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排泄;4)样品干净可以直接进样(质谱检测)。其中,在微透析探针植入过程,本实验选用大脑纹状体区域作为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目标药物的细胞外液水平的靶区域,主要原因为该区域较容易定位,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代谢分析;大鼠在微透析取样时可以清醒、自由活动,真正做到同体、同步;因此需要的动物量比较少、可靠性较高。
1、化合物SOOP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图22为给药后化合物SOOP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图,结果显示,化合物SOOP在静脉注射(i.v.)或灌胃给药(p.o.)后(N=1~4只正常大鼠),并未即刻分解为青藤碱以及其他代谢产物,而是能在血液中稳定存在超过6h。在静脉注射条件下化合物SOOP的半衰期(t1/2)预计为30~120min;在灌胃给药条件下化合物SOOP的半衰期(t1/2)预计为120~300min。在静脉注射300min后可以观察到SOOP血药浓度小幅度回升情况,提示了化合物SOOP参与肝肠循环的潜在可能性。
2、化合物SOOP在脑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图23为给药后化合物SOOP在脑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图,结果显示,化合物SOOP在静脉注射(i.v.)或灌胃给药(p.o.)后(N=1~4只正常大鼠),同样并未即刻分解为青藤碱以及其他代谢产物,而是能在脑细胞外液中稳定存在超过6h。在静脉注射条件下化合物SOOP的半衰期(t1/2)预计为30~120min;在灌胃给药条件下化合物SOOP的半衰期(t1/2)预计为120~360min。
3、化合物SOOP的生物利用度分析
图24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10mg/kg)后SOOP的血药浓度变化图,图25为化合物SOOP的生物利用度分析图,灌胃给药(p.o.)后化合物SOOP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静脉注射(i.v.)后化合物SOOP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比值可预测出化合物SOOP可能的生物利用度。根据本实验分析,化合物SOOP可能的生物利用度为20%以下。
4、化合物SOOP给药后的血脑浓度对比
图26为化合物SOOP给药后的血-脑浓度对比分析图,显示出化合物SOOP静脉注射(i.v.)或灌胃给药(p.o.)后的血液和脑内浓度变化趋势。由于前述化合物SOOP穿过血脑屏障研究受限性因素的存在,无法精确给出化合物SOOP在给药后有多少比例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但可以提供非精确的初步预测:此比例大概在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青藤碱酯类衍生物或其三氟乙酸盐,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青藤碱、化合物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
将所述化合物3、四丁基氟化铵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4;
将所述化合物4、化合物5、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
将所述化合物6、三氟乙酸以及有机溶剂混合进行脱氨基保护基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青藤碱酯类衍生物的三氟乙酸盐;
所述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与化合物6的结构式依次如式2~6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缩合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0~60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羟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8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缩合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0~60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8~24h。
7.权利要求1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镇痛药物适用的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围术期疼痛或慢性疼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性疼痛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艾滋病外周神经损伤疼痛或者由组织损伤、面部神经损伤、缺血性损伤、围术期疼痛、癌痛、脊髓损伤或中风造成的慢性疼痛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镇痛药物,有效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9845.7A CN115925628B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9845.7A CN115925628B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5628A CN115925628A (zh) | 2023-04-07 |
CN115925628B true CN115925628B (zh) | 2024-07-09 |
Family
ID=8655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19845.7A Active CN115925628B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2562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5266A (zh) * | 2008-04-23 | 2008-09-17 | 南京大学 | 青藤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628893A (zh) * | 2008-12-17 | 2010-01-2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类14-羟基青藤碱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8974B2 (ja) * | 2007-12-17 | 2015-03-25 | マリンクロッド エルエルシー | (+)−オピエートの生成のためのプロセスおよび化合物 |
CN102260212B (zh) * | 2011-05-05 | 2014-05-21 | 南京大学 | 青藤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2617470A (zh) * | 2012-03-07 | 2012-08-01 | 江苏大学 | 青藤碱4-羟基醚化和酯化衍生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02964303A (zh) * | 2012-11-28 | 2013-03-13 | 湖南大学 | 一种青藤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493415B (zh) * | 2020-04-03 | 2023-12-1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一种青藤碱衍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
CN115260098B (zh) * | 2022-06-09 | 2024-06-04 | 澳门科技大学 | Abcb5抑制剂在制备多耐药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11719845.7A patent/CN1159256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5266A (zh) * | 2008-04-23 | 2008-09-17 | 南京大学 | 青藤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628893A (zh) * | 2008-12-17 | 2010-01-2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类14-羟基青藤碱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5628A (zh) | 2023-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9629670T2 (de) | Lactam-enthaltende hydroxamsäure-derivate,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inhibitoren von matrix-metalloproteasen | |
CN115403546B (zh) | 愈创木烷类倍半萜衍生物及其制药用途 | |
EP3187485A1 (en) | Dimethylphenylammonium long-chain compound, preparation, self-assembled structure and use thereof | |
US20110190347A1 (en) | Methods for treating neuropathic pain | |
CN106866733A (zh) | 左旋美普他酚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WO2015039587A1 (zh) | 一种免疫调节新型化合物、其用途和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 |
CN1307472A (zh) | 包含有机-硝酸酯或二硝酸酯的用于治疗阳痿的组合物 | |
TW201240662A (en) | Ester pro-drugs of [3-(1-(1H-imidazol-4-yl)ethyl)-2-methylphenyl] methanol for treating retinal diseases | |
JPH05508648A (ja) | 神経筋遮断剤 | |
JP7048572B2 (ja) | テトラヒドロイソキノリンカッパーオピオイドアンタゴニスト | |
CN115925628B (zh) | 青藤碱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
WO1996031470A1 (en) | Nove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
TWI644914B (zh) | 1,2,4-三唑并[4,3-a]吡啶化合物及其作為MGLUR2受體之正向異位調節劑的用途 | |
CN100395236C (zh) | 用于治疗神经病的哌嗪和哌啶衍生物 | |
CN114344313A (zh) | 用于预防或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白桦脂酸衍生物 | |
CN115894371B (zh) | 青藤碱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
EP3904335A1 (en) | Acetyl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
CN115745890B (zh) | 一种酯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镇痛药物 | |
KR20070085436A (ko) | 진통제 | |
CN114392262A (zh) | 抑制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白桦脂酸衍生物 | |
CN106946866A (zh) | 一种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85292A (zh) | 反式金刚烷氨衍生物或其盐的用途 | |
CN107365265A (zh) | 夹竹桃麻素水溶性前药、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 |
CN1049577C (zh) | 那布扶林镇痛剂的长效前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RU2822483C1 (ru) | Пролекарство целекоксиба,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