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921753B -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1753B
CN115921753B CN202211560827.9A CN202211560827A CN115921753B CN 115921753 B CN115921753 B CN 115921753B CN 202211560827 A CN202211560827 A CN 202211560827A CN 115921753 B CN115921753 B CN 115921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riveting
seat
slee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08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21753A (zh
Inventor
张法根
金水根
李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Xuhe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Xuh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Xuhe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Xuh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08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1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1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21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1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套筒以及套筒内部的旋铆头组件,所述旋铆头组件包括铆压头,所述铆压头从套筒下端的开口伸出;所述旋铆头组件的上端通过支撑轴转动连接于套筒内,并可实现倾斜摆动,旋铆组件摆动调节过程中,铆压头下端始终位于铆压座上方。本发明可实现对铆压头的铆压角度的调节,并且,确保调节后铆压头能够始终与铆压件的位置处于正对位置,确保铆压设备正常稳定的铆压。

Description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铆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铆压头机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旋铆压头机构的触点旋铆装置。
背景技术
旋铆机能用铆压件把物品铆接起来,该设备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铆接机主要靠旋转与压力完成装配,例如,温控器开关等电子开关当中,当中的触点往往采用银质或者铜制材料,经常需要采用铆压设备进行铆压,一般采用也采用旋铆设备进行加工。
在对旋铆机进行铆压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铆压要求,对铆压的角度进行调节,即选择不同角度的铆压头;通过铆压头的下端面的不同的倾斜状态,能够于铆压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不同的铆压受力,可根据不同的铆压要求进行选择,进而能够在铆压过程中产不同的横向倾斜分力,对铆压件的上端面形成不同的状态。
目前的铆压设备,若需要进行铆压角度的调节,通常需要采用更换不同倾角的铆压头,通过预先配备的铆压头实现调整,但是这种方式调节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只能够根据某些具体的角度进行预备,无法进行自由调节。因此,部分相关的技术人员开始对铆压头的调节的技术进行研究,直接对铆压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一般采用转轴调节的方式,即在铆压头的上端设置转轴形成旋转连接的结构,进而旋转调节,即可将铆压头的下端面形成相应的偏摆调节,形成相应的铆压角度,如图9所示的状态。
该种调节方式,虽然能够对铆压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但是,在铆压头旋转调节过程中,铆压头的下端面将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一定距离的移动,形成偏移量a,导致铆压头的下端面无法正对原本的铆压位置,导致设备无法正常铆压。需要对工件的位置进行重新的适应性调整,一般的铆压设备还尚且能够简单调节,若涉及到自动化的输送设备时,则需要对输送物料的轨道等设备进行调节,不利于铆压设备的角度调节操作。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可实现对铆压头的铆压角度的调节,并且,确保调节后铆压头能够始终与铆压件的位置处于正对位置,确保铆压设备正常稳定的铆压。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包括套筒以及套筒内部的旋铆组件,所述旋铆组件包括铆压头,所述铆压头从套筒下端的开口伸出;所述旋铆组件的上端通过支撑轴转动连接于套筒内,并可实现倾斜摆动,旋铆组件摆动调节过程中,铆压头下端始终位于铆压座上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铆组件还包括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杆一的上端通过支撑轴旋转连接,连杆二的下端设置铆压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支撑轴的轴线的间距,与转轴的轴线与铆压头下端中间位置的间距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一的下端通过第一联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块,连杆二的上端通过第二联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块,转轴与第一联动轴、第二联动轴的间距一致;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之间通过联动座连接,联动座可横向调节,并保持第一联动轴、第二联动轴处于上下正对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座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联动槽,第一联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一联动槽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联动座的上端开设第二联动槽,第二联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二联动槽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联动座通过横向调节可带动连杆一、连杆二旋转摆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呈弧形,且分别与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同轴设置,弧形槽的宽度与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的外径相互适应,用于对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的摆动滑动导向,并限制摆动幅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座对应于横向移动的两个方向上,通过限位弹簧弹性支撑,所述限位弹簧两端分别抵压于联动座、套筒内壁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两侧对应于联动座横移的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螺孔一,所述螺孔一处螺纹连接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的一端伸出套筒,另一端与联动座的外侧相抵,联动座通过两侧的螺杆一的抵压实现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一伸入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抵块朝向联动座的一侧为抵压平面,联动座的外部也设置适配的抵压平面,两个抵压平面相抵可实现联动座定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对应于联动座的两侧通过抵压块支撑,抵压块通过滑槽与套筒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抵压块呈上大下小的楔形,具有朝向联动座方向倾斜的斜面一;所述联动座的两侧上部位置形成有与斜面一抵压适配的斜面二;斜面一、斜面二相互抵压贴合,抵压块可实现上下调节,以实现联动座横向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压块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二,螺孔二内螺纹连接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上端贯穿伸出套筒,并与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抵压块与套筒的上壁之间弹性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套筒的上部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升降盘,升降盘的下部通过旋转座与螺杆二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盘的上部通过旋转导滑件转动支撑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通过升降杆驱动升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铆装置,包括铆压座、升降座、旋转驱动器、升降驱动器和上述的旋铆压头机构,所述升降座通过升降驱动器安装于铆压座的上方,旋转驱动器安装于升降座,旋转驱动器具有一朝下设置的旋铆轴,所述旋铆轴下端安装有所述旋铆压头机构。
旋铆装置还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安装于升降座,升降杆的下端可上下升降调节,所述升降座安装于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并通过升降杆可上下上下调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可调节的旋铆压头结构,可实现对铆压头的铆压角度的调节,在调节过程中,通过联动组件与连杆的相互联动配合,在铆压头偏摆调节过程中,确保调节后铆压头能够始终与铆压件的位置处于正对位置,确保铆压设备正常稳定的铆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旋铆压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旋铆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旋铆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旋铆压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连杆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旋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旋铆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直接旋转调节铆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套筒;2、支撑座;3、旋铆组件;4、铆压头;5、开口;6、连杆一;7、支撑轴;8、连杆二;9、转轴;10、联动座;11、联动轴;12、联动块;13、联动槽;14、限位块;15、限位槽;16、限位弹簧;17、螺孔一;18、螺杆一;19、抵块;20、抵压平面;21、通槽;22、螺母一;23、螺母二;24、弧形槽;25、旋铆轴;26、抵压块;27、滑槽;28、螺孔二;29、螺杆二;30、斜面一;31、斜面二;32、支撑弹簧;33、升降盘;34、旋转座;35、升降块;36、旋转导滑件;37、升降座;38、铆压座;39、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如图1-3所示,包括套筒1以及旋铆组件,以套筒1作为支撑,该旋铆组件安装在套筒1的内部,旋铆组件包括铆压头4,铆压头4可从套筒1下端的开口5伸出。在套筒1的上端可与旋铆轴25连接,旋铆轴25旋转,可带动旋铆压头机构旋转,通过旋铆头可进行旋铆加工处理。
旋铆组件的上端通过支撑轴7转动连接于套筒1内,并可实现倾斜摆动;旋铆组件3摆动调节过程中,可实现铆压头4的下端实现倾斜调节,进而可调节铆压头4铆压角度。该旋铆组件当中设置联动组件,可实现铆压头4水平方向的调节,进而实现铆压头4下端始终位于铆压座38上方,即可保持铆压头4下端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位置不便。
该旋铆组件还包括连杆一6和连杆二8,连杆一6和连杆二8的中间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形成X形结构,具体地,转轴9的安装位置在连杆一6的下半段,上下两段的长度大约为2:1,转轴9的安装位置在连杆二8的上半端,上下两段的长度大约为1:2,如图2、3所示。在连杆一6的上端通过支撑轴7旋转连接,在连杆二8的下端形成有铆压头4,保持转轴9的轴线与支撑轴7的轴线的间距,与转轴9的轴线与铆压头4下端中间位置的间距一致。该连杆一6的下端通过第一联动轴11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块12,连杆二8的上端通过第二联动轴11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块12,转轴9与第一联动轴11、第二联动轴11的间距一致。在第一联动块12和第二联动块12之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12,联动座10可横向调节,并保持第一联动轴11、第二联动轴11处于上下正对位置。在联动座10横向调节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联动轴11和第二联动轴11的同步横向调节,进而能够带动两个联动轴11移动,保持两个联动轴11处于正对的上下位置,即可保持连杆二8下端的铆压头4的下端中心位置与支撑轴7处于正对的上下位置。进而,在调节过程中,可实现铆压头4始终处于铆压座38的正上方,避免铆压头4处于偏移的情况。旋铆组件的具体调节原理,如图8所示。
为了实现联动座10与联动块12之间的顺畅调节,可对联动座10和联动块12之间形成相互滑动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在联动座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联动槽13,第一联动块12滑动连接于第一联动槽13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在联动座10的上端开设第二联动槽13,第二联动槽13滑动连接于第二联动槽13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通过联动座10通过横向调节,可带动连杆一6、连杆二8旋转摆动,并且在联动座10横向调节过程中,联动块12在联动槽13内适应性滑动调节,可保持联动座10和连杆一6、连杆二8之间的摆动调节。连杆一6的下端在朝向一侧方向摆动过程中,连杆二8的下端将朝向另一侧方向摆动,两侧方向摆动过程中,将实现横向方向上的位置补偿,进而可实现维持铆压头4的下端中心位置始终处于一个位置,铆压头4仅实现倾斜角度的调节,不产生横向位置的偏摆,能够始终正对于铆压座38的上方,在倾斜调节过程中确保铆压头4位于铆压件的正上方。
如图5所示,为了保持连杆一6和连杆二8之间的旋转摆动的稳定性,可在连杆一6的中间位置开设弧形槽24,弧形槽24呈弧形结构,并且弧形槽24的轴线与转轴9同轴设置,第二联动轴11的端部可伸入到该弧形槽24当中,可实现两者相互滑动限位,进而进一步维持连杆一6和连杆二8的旋转动作。另外,可在连杆二8的中间位置,也开设弧形槽24,弧形槽24呈弧形结构,并且该弧形槽24的轴线也与转轴9同轴设置,第一联动轴11的端部可伸入到该弧形槽24当中,可实现两者相互滑动限位。通过两组弧形的弧形槽24与两个联动轴11的端部进行联动,可对连杆一6和连杆二8的摆动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导向和稳定。
对应的弧形槽24的宽度与联动轴11的外径相互适应,使得联动轴11的端部能够嵌入到弧形槽24当中,可实现配合导滑,而且弧形状态的弧形槽24,还能够对联动轴11的摆动幅度进行限位,进而保持联动结构的动作稳定性。
为了保持连杆一6的支撑轴7和连杆二8下端的铆压头4,处于上下竖直位置的状,因此需要保持联动座10在横向移动过程中维持竖直状态,形成横向的剪叉臂状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联动座10对应于横向移动的两个方向上,即左右两侧位置,通过限位弹簧16弹性支撑,限位弹簧16两端分别抵压于联动座10、套筒1内壁之间,通过弹簧能够对联动座10进行弹性维持,可基本保持联动座10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在套筒1的左右两侧位置,即对应于联动座10横移的方向上两侧,分别开设有螺孔一17,在螺孔一17处螺纹连接有螺杆一18,通过两个螺杆一18可分别对联动座10进行定位,可通过调节螺杆一18的位置可对联动座10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
具体地,该螺杆一18的一端伸出套筒1,便于进行旋转调节;螺杆一18的另一端与联动座10的外侧相抵。为了维持螺杆一18与联动块12之间的抵压稳定性,可在螺杆一18伸入套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19,抵块19朝向联动座10的一侧为抵压平面20,联动块12的外部也形成适配的抵压平面20,两个抵压平面20相抵能够增加螺杆一18与联动座10之间的抵压面积,进而提高联动座10锁紧状态下的稳定性,可维持联动座10以及整个旋铆组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了对联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和稳定,可在套筒1的另外的两侧壁上开设通槽21,通槽21呈弧形走向,并且以支撑轴7为轴心,而该转轴9的两端位置分别贯穿支撑轴7,使得支撑轴7的两端能够贯穿套筒1。转轴9的外径与通槽21的宽度之间相互适配,使得转轴9能够在通槽21内偏摆。在转轴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母一22和螺母二23。在连杆一6等组件需要进行调节时,可将螺母卸下。在调节完成后,铆压头4的下端面位置确定,可将两个螺母拧紧,进而将转轴9与套筒1的外壁之间固定,使得联动座10以及各个部件能够被进一步地稳定限位,确保铆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联动座10的内部与转轴9之间可设置限位块14,对联动座10的移动进行进一步导向,在联动座10中间位置开设横向走向的限位槽15,在转轴9的外周套设限位块14,限位块14与限位槽15之间可产生横向的滑移导向,进而确保联动座10与连杆一6、连杆二8之间的位置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对旋铆组件的调节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如图6所示,在套筒1内对应于联动座10的两侧通过抵压块26支撑,抵压块26位于联动座10的斜上方位置。在套筒1的两侧壁上开设滑槽27,抵压块26通过滑槽27与套筒1内壁上下滑动连接,可维持抵压块26的调节动作稳定。抵压块26呈上大下小的楔形,朝向套筒1内部的一侧为平面,朝向联动座10方向倾斜的一侧为斜面一30。而在联动座10的两侧上部位置形成有斜面二31,斜面一30和斜面二31呈相互适配,且平行抵压,相互贴合。
通过调节两个的抵压块26的高度,在两个斜面相互抵压配合,即可对联动块12的横向,进而可调节旋铆组件下端的抵压头的下端面的位置基本不产生偏移。并且,在调节过程中维持斜面一30和斜面二31的相互抵压贴合,可维持联动块12的竖直状态。
在抵压块26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二28,螺孔二2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二29,螺杆二29向上竖直设置,其上端向上贯穿伸出套筒1,并与套筒1之间滑动连接,在螺杆二29贯穿的位置不设置螺纹,进而可维持螺杆二29与套筒1之间顺畅滑动。在抵压块26与套筒1的上壁之间弹性连接有支撑弹簧32,通过支撑弹簧32可对抵压块26形成向下的压力,进而确保抵压块26与联动座10之间保持相互稳定的抵压状态。
在套筒1的端位置安装有有可升降调节有升降盘33,升降盘33呈环形结构,中间可供旋铆轴25穿过,在升降盘33的下部对应于螺杆二29的位置处安装有旋转座34,螺杆二29的上端伸入到旋转座34当中,并可与旋转座34实现转动连接,并在旋转座34内部和螺杆二29上端形成轴向限位的状态,两者之间只可进行旋转调节。进而,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杆二29,即可对螺杆二29下端的抵压块26的相对位置高度进行进行调节。
在升降盘33的上部通过旋转导滑件36转动支撑有升降块35,旋转导滑件36可为推力轴承,或采用导滑的垫圈,可减少升降块35与升降盘33之间的摩擦。
在旋铆装置的升降座37上可安装升降杆39,可采用气缸或者电动推杆均可,升降杆39具有一朝向的伸缩端,与升降块35连接,通过升降杆39的升降动作,进而带动升降块35的升降,对升降盘33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对螺杆二29产生向下的压力,对两个抵压块26进行下压,从而通过向下的压力维持联动座10和整个旋铆组件的稳定状态。
该两个抵压块26采用螺杆和外置的驱动结构进行驱动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可对上述实施例中的两个螺杆一18的调节方式相互独立,在采用抵压块26进行调节前可先拧开连个螺杆一18,而后再通过抵压块26进行调节。
在对铆压头4进行调节过程中,通过螺纹调节对应的螺杆从而实现,在调节过程中,可预先采用角度测量的仪器,对铆压头4的下端面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至适当位置,而后再进行锁定,确保角度调节的准确性。或者,也可在对应的螺杆上绘制相应的表示记号,可通过相应的记号来确定铆压头4的倾斜角度,进而方便对铆压头4的角度调节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也通过升降杆39可在铆压过程中,对铆压头4的角度进行调节。首先,升降杆39的带动升降块35上升,不对抵压块26产生向下的压力。联动块12仅在两组弹簧的作用下维持于稳定的状态位置,联动块12位于中间位置,铆压头4处于竖立状态,可对铆压件进行平面下压。而后,升降杆39驱动升降块35下压,对抵压块26产生向下的压力,带动联动块12产生横向的移动,进而使得铆压头4的斜面位置产生倾斜的偏摆,实现对铆压角度的调节。即,在开始铆压的时候,先通过相对的压力,使得铆压位置压扁,而后通过倾斜的铆压面,使得铆压位置的铆压件能够均匀的受压,形成更加稳定光滑的铆压表面。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旋铆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铆压座38、升降座37、旋转驱动器、升降驱动器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旋铆压头机构,该升降座37通过升降驱动器安装于铆压座38的上方,旋转驱动器安装于升降座37,旋转驱动器具有一朝下设置的旋铆轴25,旋铆轴25下端安装有所述旋铆压头机构。
另外,还可根据具体的结构设置升降杆39,升降杆39安装于升降座37,升降杆39的下端可上下升降调节,升降座37安装于所述升降杆39的下端,并通过升降杆39可上下上下调节。
该旋铆装置的下端的铆压头4的端面可进行调节,并且,在铆压头4倾斜偏摆后,能够确保铆压头4的下端面位置始终处于铆压座38的铆压位置的正上方,能够避免铆压头4跟随偏摆而产生水平位置偏移的情况。
通过采用可偏摆的铆压头4结构,使其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和要求的铆压工作中,能够适用于对于工件的铆压连接、电器触点的铆压安装等各种零部件的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以及套筒(1)内部的旋铆组件(3),所述旋铆组件(3)包括铆压头(4),所述铆压头(4)从套筒(1)下端的开口(5)伸出;所述旋铆组件(3)的上端通过支撑轴(7)转动连接于套筒(1)内,并可实现倾斜摆动,旋铆组件(3)摆动调节过程中,铆压头(4)下端始终位于铆压座(38)上方;
所述旋铆组件(3)还包括连杆一(6)和连杆二(8),所述连杆一(6)和连杆二(8)的中间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连杆一(6)的上端通过支撑轴(7)旋转连接,连杆二(8)的下端设置铆压头(4);所述转轴(9)的轴线与支撑轴(7)的轴线的间距,与转轴(9)的轴线与铆压头(4)下端中间位置的间距一致;
所述连杆一(6)的下端通过第一联动轴(11)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块(12),连杆二(8)的上端通过第二联动轴(11)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块(12),转轴(9)与第一联动轴(11)、第二联动轴(11)的间距一致;第一联动块(12)和第二联动块(12)之间通过联动座(10)连接,联动座(10)可横向调节,并保持第一联动轴(11)、第二联动轴(11)处于上下正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座(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联动槽(13),第一联动块(12)滑动连接于第一联动槽(13)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联动座(10)的上端开设第二联动槽(13),第二联动块(12)滑动连接于第二联动槽(13)内,并可实现上下滑动调节;联动座(10)通过横向调节可带动连杆一(6)、连杆二(8)旋转摆动;
所述连杆一(6)和连杆二(8)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弧形槽(24),弧形槽(24)呈弧形,且分别与第一联动轴(11)和第二联动轴(11)同轴设置,弧形槽(24)的宽度与第一联动轴(11)和第二联动轴(11)的外径相互适应,用于对第一联动轴(11)和第二联动轴(11)的摆动滑动导向,并限制摆动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座(10)对应于横向移动的两个方向上,通过限位弹簧(16)弹性支撑,所述限位弹簧(16)两端分别抵压于联动座(10)、套筒(1)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两侧对应于联动座(10)横移的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螺孔一(17),所述螺孔一(17)处螺纹连接有螺杆一(18),所述螺杆一(18)的一端伸出套筒(1),另一端与联动座(10)的外侧相抵,联动座(10)通过两侧的螺杆一(18)的抵压实现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一(18)伸入套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19),抵块(19)朝向联动座(10)的一侧为抵压平面(20),联动座(10)的外部也设置适配的抵压平面(20),两个抵压平面(20)相抵可实现联动座(10)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对应于联动座(10)的两侧通过抵压块(26)支撑,抵压块(26)通过滑槽(27)与套筒(1)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抵压块(26)呈上大下小的楔形,具有朝向联动座(10)方向倾斜的斜面一(30);所述联动座(10)的两侧上部位置形成有与斜面一(30)抵压适配的斜面二(31);斜面一(30)、斜面二(31)相互抵压贴合,抵压块(26)可实现上下调节,以实现联动座(10)横向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块(26)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二(28),螺孔二(2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二(29),所述螺杆二(29)的上端贯穿伸出套筒(1),并与套筒(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抵压块(26)与套筒(1)的上壁之间弹性连接有支撑弹簧(32);所述套筒(1)的上部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升降盘(33),升降盘(33)的下部通过旋转座(34)与螺杆二(29)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盘(33)的上部通过旋转导滑件(36)转动支撑有升降块(35),所述升降块(35)通过升降杆(39)驱动升降。
8.一种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座(38)、升降座(37)、旋转驱动器、升降驱动器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旋铆压头机构,所述升降座(37)通过升降驱动器安装于铆压座(38)的上方,旋转驱动器安装于升降座(37),旋转驱动器具有一朝下设置的旋铆轴(25),所述旋铆轴(25)下端安装有所述旋铆压头机构。
CN202211560827.9A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Active CN115921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0827.9A CN115921753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0827.9A CN115921753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1753A CN115921753A (zh) 2023-04-07
CN115921753B true CN115921753B (zh) 2023-11-24

Family

ID=8670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0827.9A Active CN115921753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1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76878B (zh) * 2024-09-24 2025-02-18 黄山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平面花键旋铆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6335A (ja) * 1999-09-27 2001-04-10 ▲吉▼川鐵工株式会社 リベッティングマシンに於けるワークの押え装置
TW201440920A (zh) * 2013-02-20 2014-11-01 Newfrey Llc 用於工具單元之補償器件及利用該工具單元之配裝方法
CN204449058U (zh) * 2015-02-15 2015-07-08 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旋铆装置
CN210172478U (zh) * 2019-06-17 2020-03-24 宇山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式多点铆压装置
CN217492582U (zh) * 2022-02-09 2022-09-27 台沅恩(厦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铆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6335A (ja) * 1999-09-27 2001-04-10 ▲吉▼川鐵工株式会社 リベッティングマシンに於けるワークの押え装置
TW201440920A (zh) * 2013-02-20 2014-11-01 Newfrey Llc 用於工具單元之補償器件及利用該工具單元之配裝方法
CN204449058U (zh) * 2015-02-15 2015-07-08 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旋铆装置
CN210172478U (zh) * 2019-06-17 2020-03-24 宇山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式多点铆压装置
CN217492582U (zh) * 2022-02-09 2022-09-27 台沅恩(厦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1753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257B (zh) 浮动机构及其超声诊断仪
CN115921753B (zh) 一种旋铆压头机构及触点旋铆装置
KR200488342Y1 (ko) 스프링 성형기를 위한 서보 회전형 풀 기능 커터 모듈
JP2009091178A (ja) スクライブ装置
CN110107233B (zh) 具有钻杆对中功能的夹持装置
CN110594549B (zh) 一种紧凑三维调整台
CN216746769U (zh) 高速行星滚柱丝杆性能跑合装置
CN116900681A (zh) 一种定位导向机构
CN116274492A (zh) 风机叶轮整形专用装备
CN222274902U (zh) 一种缝纫机的抬放滚轮机构
CN220192609U (zh) 电动床用垂直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CN113898262A (zh) 一种定位轮装置
CN219335805U (zh) 蛇簧机拨杆升降机构
CN221069715U (zh) 一种钉扣机振动盘的自动升降调节装置
CN221909657U (zh) 一种推力滚针轴承装配旋铆机
CN221145844U (zh) 一种电动位移台
CN219562897U (zh) 一种承重对接装置
CN220516612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装置
CN222471660U (zh) 一种具有加压结构的线性滑台
CN222452323U (zh) 一种方向盘多向调节机构及前移式叉车
CN117509451B (zh) 一种具有无线精准定位结构的单轨吊车
CN219509465U (zh) 弹跳轮的下导轮安装结构
CN219039146U (zh) 一种pin针检测治具
CN217264585U (zh) 一种旋转工作升降台
CN217895027U (zh) 一种升降平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