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0232A -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0232A CN115920232A CN202211487111.0A CN202211487111A CN115920232A CN 115920232 A CN115920232 A CN 115920232A CN 202211487111 A CN202211487111 A CN 202211487111A CN 115920232 A CN115920232 A CN 1159202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al cord
- wire
- transdural
- rehabilitation
- electrod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包括康复训练机本体,所述康复训练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设有防护框,防护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理线组件,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底部设置有康复背心,康复背心的内侧设置有贴合组件,该装置通过贴合组件使电刺激器紧贴患者的脊髓处,保证患者接收感受电刺激信息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训练效果,通过理线组件和限位组件对导气管和导线进行限位,使导线和导气管随患者移动而自动收卷或展开,避免导气管和导线交错导致患者行动受限,提高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
患者在脊髓损伤后需要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缓解或改善等,现有的脊髓损伤康复训练通常采用电刺激和康复训练设备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是这种结合方式在使用时,电刺激设备与患者的脊髓部位接触不贴合,降低电刺激的效果,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旨在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包括康复训练机本体,所述康复训练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设有防护框,防护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压缩机和电刺激控制器,顶板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理线组件,顶板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与理线组件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以底板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的限位组件,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底部设置有康复背心,康复背心的内侧设置有贴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贴合组件使电刺激器紧贴患者的脊髓处,保证患者接收感受电刺激信息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训练效果,通过理线组件和限位组件对导气管和导线进行限位,使导线和导气管随患者移动而自动收卷或展开,避免导气管和导线交错导致患者行动受限,提高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理线组件包括固定杆、发条、套管、导气管、挡块和导线,顶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侧两侧分别与固定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发条的一侧与固定杆的侧壁固定连接,发条的另一侧与套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气管和导线均设置在套管的外壁,挡块固定套设在套管的外壁,且位于导线与导气管相互靠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移动拉扯导气管和导线时,导气管和导线通过套管压缩发条,从而使导气管和导管展开,当患者反向移动时,导气管和导线在发条的作用下手动收卷在套管的外壁,从而使导线和导气管自动收卷,避免导线和导气管交错错杂。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挡块的侧面开设有固定套设套管的通孔,所述导气管和导线的一端分别与压缩机和电刺激控制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块便于将导气管和导管分开。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贴合组件包括卡扣、气囊、护板和电刺激器,卡扣设有两个,两个卡扣均设置在康复背心的外侧,气囊固定设在康复背心的内侧,护板固定设在气囊远离康复背心的一侧,电刺激器设置在护板远离气囊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启动压缩机,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气体经导气管传输至气囊内,从而使气囊鼓起,使气囊在康复背心的限位下挤压电刺激器紧贴患者,便于实际使用。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气管和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气囊和电刺激器连接,压缩机和电刺激控制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气管便于连接气囊和电刺激器。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板采用棉质材质制成,所述护板和气囊均采用符合人体弧度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和气囊均采用符合人体弧度设计,贴合人体设计,便于患者穿戴,贴合患者身体。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电磁阀,电磁阀通过导管与导气管连接,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磁阀便于泄气,方便调整气囊内的气体压力,便于不同患者使用。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座和限位圈,底座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圈的外壁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和限位圈均设有两个,且以顶板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导气管和导线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限位圈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圈对导气管和导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展开过程中导线和导气管分别与电刺激控制器和压缩机脱离。
在上述一种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框呈弧形设计,所述康复训练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护板设计成弧形,便于患者使用,贴合患者身体。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通过贴合组件使电刺激器紧贴患者的脊髓处,保证患者接收感受电刺激信息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训练效果,通过理线组件和限位组件对导气管和导线进行限位,使导线和导气管随患者移动而自动收卷或展开,避免导气管和导线交错导致患者行动受限,提高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出简单地介绍和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的整体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的整体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的贴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的理线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中,零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康复训练机;2、康复背心;3、安装板;4、防护框;5、顶板;6、电刺激控制器;7、压缩机;8、理线组件;801、固定杆;802、导气管;803、挡块;804、导线;805、套管;806、发条;9、牵引绳;10、贴合组件;1001、卡扣;1002、护板;1003、气囊;1004、电刺激器;11、限位组件;1101、底座;1102、限位圈;1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做出更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以下介绍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几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另外,本文中的术语:“内、外”,“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和5,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包括康复训练机1本体,其特征在于:康复训练机1本体的顶部固定设有防护框4,防护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顶部固定设有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顶板5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3的右侧设置有理线组件8,顶板5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3与理线组件8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以底板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的限位组件11,通过理线组件8和限位组件11对导气管802和导线804进行限位,使导线804和导气管802随患者移动而自动收卷或展开,避免导气管802和导线804交错导致患者行动受限,提高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牵引绳9,牵引绳9的底部设置有康复背心2,康复背心2的内侧设置有贴合组件10,通过贴合组件10使电刺激器1004紧贴患者的脊髓处,保证患者接收感受电刺激信息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护板1002采用棉质材质制成,提高患者穿戴的舒适性,护板1002和气囊1003均采用符合人体弧度设计,贴合人体设计,便于患者穿戴,贴合患者身体,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电磁阀12,电磁阀12通过导管与导气管802连接,电磁阀12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电磁阀12便于泄气,方便调整气囊1003内的气体压力,便于不同患者使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理线组件8包括固定杆801、发条806、套管805、导气管802、挡块803和导线804,顶板5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侧两侧分别与固定杆801的两端固定连接,发条806的一侧与固定杆801的侧壁固定连接,发条806的另一侧与套管80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均设置在套管805的外壁,挡块803固定套设在套管805的外壁,且位于导线804与导气管802相互靠近的一侧,当患者移动拉扯导气管802和导线804时,导气管802和导线804通过套管805压缩发条806,从而使导气管802和导管展开,当患者反向移动时,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在发条806的作用下手动收卷在套管805的外壁,从而使导线804和导气管802自动收卷,避免导线804和导气管802交错错杂。
进一步的,挡块803的侧面开设有固定套设套管805的通孔,导气管802和导线804的一端分别与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连接,通过挡块803便于将导气管802和导管分开。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2和3,贴合组件10包括卡扣1001、气囊1003、护板1002和电刺激器1004,卡扣1001设有两个,两个卡扣1001均设置在康复背心2的外侧,气囊1003固定设在康复背心2的内侧,护板1002固定设在气囊1003远离康复背心2的一侧,电刺激器1004设置在护板1002远离气囊1003的一侧,通过控制器启动压缩机7,压缩机7产生高压气体,气体经导气管802传输至气囊1003内,从而使气囊1003鼓起,使气囊1003在康复背心2的限位下挤压电刺激器1004紧贴患者,便于实际使用。
进一步的,导气管802和导线804的另一端分别与气囊1003和电刺激器1004连接,通过导气管802便于连接气囊1003和电刺激器1004,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2,限位组件11包括底座1101和限位圈1102,底座1101的底部与顶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圈1102的外壁底部与底座1101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1101和限位圈1102均设有两个,且以顶板5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限位圈1102的内壁,通过限位圈1102对导气管802和导线804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展开过程中导线804和导气管802分别与电刺激控制器6和压缩机7脱离,防护框4呈弧形设计,便于患者使用,康复训练机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患者穿戴好康复背心2站在康复训练机1上,并通过贴合组件10使电刺激器1004紧贴患者的脊髓处,保证患者接收感受电刺激信息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训练效果,在具体操作贴合组件10时,通过控制器启动压缩机7,压缩机7产生高压气体,气体经导气管802传输至气囊1003内,从而使气囊1003鼓起,使气囊1003在康复背心2的限位下挤压电刺激器1004紧贴患者,便于实际使用,贴合组件10调整完成后,通过理线组件8和限位组件11对导气管802和导线804进行限位,使导线804和导气管802随患者移动而自动收卷或展开,避免导气管802和导线804交错导致患者行动受限,提高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在具体操作限位组件11和理线组件8时,当患者移动拉扯导气管802和导线804时,导气管802和导线804通过套管805压缩发条806,从而使导气管802和导管展开,当患者反向移动时,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在发条806的作用下手动收卷在套管805的外壁,从而使导线804和导气管802自动收卷,避免导线804和导气管802交错错杂,通过限位圈1102对导气管802和导线804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展开过程中导线804和导气管802分别与电刺激控制器6和压缩机7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包括康复训练机(1)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机(1)本体的顶部固定设有防护框(4),防护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顶部固定设有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顶板(5)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3)的右侧设置有理线组件(8),顶板(5)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3)与理线组件(8)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以底板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的限位组件(11),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牵引绳(9),牵引绳(9)的底部设置有康复背心(2),康复背心(2)的内侧设置有贴合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组件(8)包括固定杆(801)、发条(806)、套管(805)、导气管(802)、挡块(803)和导线(804),顶板(5)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侧两侧分别与固定杆(801)的两端固定连接,发条(806)的一侧与固定杆(801)的侧壁固定连接,发条(806)的另一侧与套管(80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均设置在套管(805)的外壁,挡块(803)固定套设在套管(805)的外壁,且位于导线(804)与导气管(802)相互靠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803)的侧面开设有固定套设套管(805)的通孔,所述导气管(802)和导线(804)的一端分别与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组件(10)包括卡扣(1001)、气囊(1003)、护板(1002)和电刺激器(1004),卡扣(1001)设有两个,两个卡扣(1001)均设置在康复背心(2)的外侧,气囊(1003)固定设在康复背心(2)的内侧,护板(1002)固定设在气囊(1003)远离康复背心(2)的一侧,电刺激器(1004)设置在护板(1002)远离气囊(1003)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802)和导线(804)的另一端分别与气囊(1003)和电刺激器(1004)连接,压缩机(7)和电刺激控制器(6)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1002)采用棉质材质制成,所述护板(1002)和气囊(1003)均采用符合人体弧度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电磁阀(12),电磁阀(12)通过导管与导气管(802)连接,电磁阀(12)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1)包括底座(1101)和限位圈(1102),底座(1101)的底部与顶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圈(1102)的外壁底部与底座(1101)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1101)和限位圈(1102)均设有两个,且以顶板(5)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导气管(802)和导线(804)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限位圈(1102)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4)呈弧形设计,所述康复训练机(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87111.0A CN115920232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87111.0A CN115920232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0232A true CN115920232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669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87111.0A Pending CN115920232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20232A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56178U1 (ru) * | 2006-03-20 | 2006-09-10 |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ологии им. И.П. Павло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татус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 Трен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ног |
WO2013179230A1 (en) * | 2012-05-30 | 2013-12-05 | Ecole Polyth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toring voluntary control of locomotion in neuromotor impairments |
CN103608069A (zh) * | 2011-03-24 | 2014-02-26 |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 神经刺激器 |
JP6446621B1 (ja) * | 2018-09-10 | 2018-12-26 | 中島 秀夫 | 鋼球の重さの天秤介護補助力を計測する事で立ち上がる脚力を計算し足を上げる筋力も推定できる足踏みリハビリ機。 |
CN110974616A (zh) * | 2019-12-12 | 2020-04-10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脊髓受损患者的下肢康复设备 |
CN210698502U (zh) * | 2019-07-10 | 2020-06-09 | 西安金佰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避免连接线混乱的经穴脉冲治疗仪 |
CN111419642A (zh) * | 2020-04-29 | 2020-07-17 | 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用设备 |
CN213218809U (zh) * | 2020-05-07 | 2021-05-18 | 曼纽科健康产业(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步行训练系统 |
US20220001178A1 (en) * | 2020-07-03 | 2022-01-06 | Hoi Ming Michael HO | Body joint support device with inflatable airbag, electrode or both |
CN216603799U (zh) * | 2021-12-21 | 2022-05-27 | 佛山市顺德区中创高科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足下垂动态电刺激助行装置 |
CN115212081A (zh) * | 2022-07-08 | 2022-10-21 | 杜唯 | 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11487111.0A patent/CN1159202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56178U1 (ru) * | 2006-03-20 | 2006-09-10 |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ологии им. И.П. Павло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татус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 Трен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ног |
CN103608069A (zh) * | 2011-03-24 | 2014-02-26 |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 神经刺激器 |
CN107361741A (zh) * | 2011-03-24 | 2017-11-21 |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 神经刺激器装置 |
WO2013179230A1 (en) * | 2012-05-30 | 2013-12-05 | Ecole Polyth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toring voluntary control of locomotion in neuromotor impairments |
JP6446621B1 (ja) * | 2018-09-10 | 2018-12-26 | 中島 秀夫 | 鋼球の重さの天秤介護補助力を計測する事で立ち上がる脚力を計算し足を上げる筋力も推定できる足踏みリハビリ機。 |
CN210698502U (zh) * | 2019-07-10 | 2020-06-09 | 西安金佰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避免连接线混乱的经穴脉冲治疗仪 |
CN110974616A (zh) * | 2019-12-12 | 2020-04-10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脊髓受损患者的下肢康复设备 |
CN111419642A (zh) * | 2020-04-29 | 2020-07-17 | 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用设备 |
CN213218809U (zh) * | 2020-05-07 | 2021-05-18 | 曼纽科健康产业(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步行训练系统 |
US20220001178A1 (en) * | 2020-07-03 | 2022-01-06 | Hoi Ming Michael HO | Body joint support device with inflatable airbag, electrode or both |
CN216603799U (zh) * | 2021-12-21 | 2022-05-27 | 佛山市顺德区中创高科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足下垂动态电刺激助行装置 |
CN115212081A (zh) * | 2022-07-08 | 2022-10-21 | 杜唯 | 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42913B (zh) | 一种可穿戴电动气压式盆底肌电激仪 | |
CN113926157A (zh) | 一种多功能腹式呼吸辅助训练装置 | |
CN112294515B (zh) | 一种可调节式脊背矫形腰椎固定器 | |
CN112675500B (zh) | 一种呼吸训练器及其用途 | |
CN101112336A (zh) | 踝足康复牵引器 | |
CN115920232A (zh) | 用于刺激脊髓的经硬膜电极装置 | |
CN208426373U (zh) | 一种活动下肢病患者腿部的医疗装置 | |
CN106108970A (zh) | 一种压力监测型心脏起搏器囊袋压迫止血器 | |
CN203138794U (zh) | 穿戴式止鼾器 | |
KR102246205B1 (ko) | 객담 제거 보조 장치 | |
CN211188165U (zh) | 一种神经内科头部助眠理疗器 | |
TWI610669B (zh) | 穿戴式電子骨盆帶 | |
CN208958461U (zh) | 一种骨科康复用肢体固定装置 | |
CN201005772Y (zh) | 治疗肋骨骨折的胸廓固定器 | |
CN208876934U (zh) | 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 | |
CN112755474B (zh) | 一种呼吸训练设备及其用途 | |
CN109998757A (zh) | 一种新型的气压式人体护脊装置 | |
CN115569306A (zh) | 一种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系统 | |
CN209075417U (zh) | 腹外疝及交通型鞘膜积液康复治疗仪 | |
CN214074930U (zh) | 一种呼吸训练设备 | |
CN204147174U (zh) | 心脏手术后切口压迫装置 | |
CN217988166U (zh) | 一种电刺激上气道肌肉训练物理器械装置 | |
CN213190369U (zh) | 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 | |
CN219089833U (zh) | 一种胸骨固定板 | |
CN205924707U (zh) | 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