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6611B -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96611B CN115896611B CN202211331049.6A CN202211331049A CN115896611B CN 115896611 B CN115896611 B CN 115896611B CN 202211331049 A CN202211331049 A CN 202211331049A CN 115896611 B CN115896611 B CN 1158966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t steel
- heat
- austenite
- temperature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链篦机篦板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耐热钢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40%;Si:0.5~1.0%;Mn:3.0~4.0%;Cr:24.0~28.0%;Ni:3.0~4.5%;N:0.20~0.24%;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双相耐热钢大幅提升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能够在100~1000℃下稳定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双相耐热钢作为现今的重要候选高温材料,在核反应堆、超级加热器、干熄焦、链篦机等高温工作环境下应用广泛,其组织由铁素体、奥氏体两相组成,同时兼有铁素体耐热钢的高强度、耐点蚀性和奥氏体耐热钢的良好高温抗氧化性等特点。双相耐热钢目前多用于生产一次性、在高温环境长时间服役的零部件,需定期进行更换,用量大费用高。
以球团生产的链篦机-回转窑系统为例,链篦机中的篦板的工况温度在100~1000℃下交替变换。其恶劣的工况环境要求材质要有优良的高温性能,目前多采用ZG20Cr26Ni5双相耐热钢(来自JB/T 6403-2017大型耐热钢铸件技术条件),使用寿命通常在12~14个月,需定期进行更换备件。对链篦机中ZG20Cr26Ni5双相耐热钢材料零部件的用量进行统计,一年用量在6000吨左右,消耗99.99%的镍板约300吨。因此,需开发一种长寿命且具有优良高温性能的双相耐热钢替换ZG20Cr26Ni5,以节约资源的消耗。
现有技术中,对双相耐热钢也有相关研究。
1.申请号为CN201811651353.2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0.05%,硅0.01-0.9%,硫0-0.025%,磷0-0.03%,锰0.1-1.5%,铬18.2-18.8%,镍9.1-12.5%,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8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调整原料钢的各组分配比以及制备方法中的工艺参数,提高双相不锈钢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使其在应用中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满足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对于材料的要求。但是该钢种镍和铬含量高,导致成本过高。
2.申请号为CN201010157343.0的中国专利申请:链篦机篦板用耐热钢。本发明的链篦机篦板用耐热钢,按重量百分比计量化学成分为:C:0.25%~0.35%,Si:1.25%~1.75%,Cr:27%~29%,Mn:2.0%~3.0%,Ni:7.0%~9.0%,Mo:0.3%~0.5%,N:0.15%~0.25%,Ti:0.05%~0.15%,Cu:0.20%~0.40%,B:0.0024%~0.0026%,RE:0.04%~0.05%,P≤0.04,S≤0.007,余量为铁。对于在交替温度变化工况温度下运行的球团厂链篦机来说,在传统奥氏体型高合金耐热钢(ZG35Cr24Ni7SDiN)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合金成分,添加适量Cu、Mo、B、RE的联合作用,既能提高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稳定性,提高钢的耐热性能,适应交替变化工况温度下运行的篦板的要求。但是,该耐热钢采用了稀土元素,成本较高。
3.申请号为CN201510625857.7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高强度、高耐蚀双相耐热钢。本发明高强度、高耐蚀双相耐热钢,其化学成分为:C:0~0.1;Si:0.1~1.0;Mn:0~0.5;Cr:12~25;Ni:15~22;Mo:0~4.0;Al:1.0~6.0;Nb:0.1~1.0;B:0~0.05;P不大于0.03;S不大于0.02;余量为Fe。其制备方法采用自由锻方式,热轧过程控制应变速率不小于1s(-1);单道次压下量不小于35%,采用快速冷却控制第二相尺寸。本发明实现了高温耐腐蚀性和高强度的匹配,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使用,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现有双相耐热钢。该耐热钢的制备方法为轧制,无法制备出篦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链篦机篦板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双相耐热钢大幅提升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能够在100~1000℃下稳定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40%;Si:0.5~1.0%;Mn:3.0~4.0%;Cr:24.0~28.0%;Ni:3.0~4.5%;N:0.20~0.24%;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35%;Si:0.8~1.0%;Mn:3.0~3.2%;Cr:26.0~27.0%;Ni:4.0~4.2%;N:0.20~0.23%;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中各个合金元素及具体含量的作用如下:
碳(C):0.3~0.40%。碳在铁碳相图中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当钢中含碳量过高时,会与耐热钢中的铬、钼等合金元素结合形成碳化物,从而使得耐热钢出现“贫铬”现象,减缓保护性氧化膜的生成,进而降低耐热钢的高温腐蚀性能。但另一方面,碳与耐热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的碳化物会增强耐热钢的热强性。因此,耐热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碳含量,其含量应优选为0.3~0.35%。
硅(Si):0.5~1.0%。硅是耐热钢中高温腐蚀的有益元素,同时也能改善耐热钢在室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高温工作状态下,耐热钢中的硅元素会在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硅薄膜。硅含量在1~2%时,会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效果,但过高的硅含量会导致耐热钢力学性能变差,其含量应优选为0.8~1.0%。
锰(Mn):3.0~4.0%。锰元素可以促进氮元素融于奥氏体中,本身是属于弱促进奥氏体生长元素,目前为了降低铸件成本,多采用以Mn、N元素替代Ni元素。当Mn含量最低达到0.5%时,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Mn-Cr尖晶石,但锰元素过高会对耐热钢高温强度有所损害,故其含量应优选为3.0~3.2%。
铬(Cr):24.0~28.0%。铬元素可在耐热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Cr2O3保护膜,可以一定程度阻止氧、硫、氮等腐蚀气体向钢中扩散。Cr在耐热钢中易与C结合形成M23C6型化合物,起到沉淀强化和晶界强化作用,但铬含量的升高会使耐热钢在高温中生成σ相,对基体存在脆性危害。故其含量应优选为26~27%。
镍(Ni):3.0~4.5%。镍元素可扩大奥氏体相区,提高耐热钢再结晶温度,随镍元素含量增加,一部分镍元素固溶于基体中,还有一部分镍开始形成γ’高温强化相(Ni3(Al,M)),进一步增强耐热钢的高温强度。镍元素还可通过改善氧化膜的成分和构成,减缓Cr2O氧化膜的开裂和脱落来提高耐热钢的耐氧化性能,但其价格昂贵。故其含量应优选为4.0~4.2%。
氮(N):0.2~0.24%。氮元素在耐热钢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原子状态固溶于耐热钢中。氮元素可以提高高温奥氏体稳定性,其促成和稳定奥氏体的作用相当于镍的30倍左右。随着氮含量增加,固溶氮量和化合氮量会逐渐增加,耐热钢高温持久强度增加。但是当氮的质量分数大于0.16%时,会使钢的抗氧化性能变差,故其含量应优选为0.2~0.23%。
铌(Nb):0.1~0.15%。Nb作为一种微合金元素,通常被添加到耐热钢中以提高高温强度、抗蠕变性能,另外Nb作为一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够取代Cr与C形成稳定的NbC,并且作为异质形核核心,细化晶粒,提高钢的综合性能。但过量的Nb元素会降低耐热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故Nb含量应优选为0.1~0.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为,上述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双相耐热钢各成分原料按比例进行配料;
(2)使用抽负压的感应冶炼炉对原料进行冶炼,冶炼温度≥1600℃,之后加入铝进行预脱氧;
(3)加入硅铁和电解锰进行Si、Mn合金化,采用硅钙合金进行充分脱氧,之后分批加入含氮合金,期间保持钢液温度≥1600℃;
(4)将钢液转移到浇筑坩埚中,坩埚上方有铁铬丝滤网,对钢液进行过滤;
(5)过滤完成后开始浇注,浇注时钢液温度控制在1500~1550℃,浇注的型壳通过真空泵抽负压支持,钢液浇注完成后,保压8~15min撤压;
(6)将浇注的冒口以及浇道切除,完成浇铸。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耐热钢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并且奥氏体在组织中比例达到70%以上。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耐热钢900℃高温下屈服强度达130~150MPa,抗拉强度达165~200MPa。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为,上述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的应用,所述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在链篦机篦板上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的化学成分设计充分考虑在镍元素含量较低的前提下,通过提高Mn、N元素来提高双相耐热钢中奥氏体比例,以提升耐热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又保证其成本不会大幅提升;提高C元素含量,在提高奥氏体比例的同时也提升耐热钢中碳化物数量,提高耐热钢高温强度。
2、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温度在100~1000℃变换的工况下稳定使用的长寿命、高性能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本发明耐热钢所制篦板寿命可达17个月以上。
3、本发明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高温下屈服强度可达130~150MPa,抗拉强度可达165~200MPa;高温抗氧化级别达到了完全抗氧化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5为对比材料ZG20Cr26Ni5组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C:0.3~0.40%;Si:0.5~1.0%;Mn:3.0~4.0%;Cr:24.0~28.0%;Ni:3.0~4.5%;N:0.20~0.24%;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钢采用一种高效率、绿色环保的铸造方式浇注成型,制造过程为:配料→负压感应炉冶炼→钢液过滤→钢液浇铸→切除冒口、浇道。详细的流程为:(1)根据本发明钢的优选成分进行配料计算;(2)使用抽负压的感应冶炼炉对原料进行冶炼,冶炼温度≥1600℃;(3)冶炼完成后,将钢液转移到浇筑用坩埚,坩埚上方有铁铬丝滤网,对钢液进行过滤,完成后开始浇注,浇注时钢液温度控制在1500~1550℃;(4)浇注型壳采用EVA塑料膜和钢制沙箱形成密闭空间,通过真空泵抽负压支持,钢液浇注完成后,保压8~15min撤压;(5)将浇注的冒口以及浇道切除,完成工件制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化学成分和对比材料(质量分数%)见下表1所示,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表1、各钢种材料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对比材料为耐热钢,牌号为ZG20Cr26Ni5(JB/T 6403-2017大型耐热钢铸件技术条件)。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性能,下面将本发明以实施例1、2、3和4为例与对比材料ZG20Cr26Ni5做对比试验,具体说明如下:
1:基体显微组织
试验方法:将本发明钢和对比材料通过上述铸造成型方法制作试样,冶炼温度≥1600℃,浇注温度均控制在1500~1550℃,使用线切割方式制成10mm×10mm×10mm的小试块。对小试块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后,采用王水(75%盐酸+25%硝酸)进行侵蚀,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其组织进行分析,分别如图1~5。
通过OM分析可知,实施例1、2、3和4和对比材料组织均为奥氏体及铁素体,实施例1、2、3、4的镍、碳含量高于对比材料,因此奥氏体比例较大,且碳化物较多。
2:高温力学性能
依据标准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在900℃下进行本发明钢和对比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其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各钢种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MPa | 屈服强度/MPa | 断后伸长率/% | 断面收缩率/% | |
实施例1 | 169.2 | 133.0 | 38.6 | 42.6 |
实施例2 | 165.1 | 130.1 | 37.5 | 39.5 |
实施例3 | 167.5 | 135.4 | 38.4 | 41.5 |
实施例4 | 168.5 | 132.4 | 38.2 | 38.9 |
对比材料 | 69.7 | 52.0 | 50.3 | 59.0 |
依据拉伸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4的屈服强度均是对比材料的2倍以上,且抗拉强度也提升了100MPa左右,断后伸长率略有降低。实施例1、2、3、4的C元素含量高于对比材料,提高了样品的热强性。
3:高温抗氧化性能
试验方法:取30mm×10mm×5mm的小方块,采用不同目数的砂纸将其各个表面打磨至粗糙度Ra为0.8μm,放入150~200℃烘干箱内保温1h,对试样进行多次称重,取其均值,并统计样品的表面积。将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在900℃下保温100h后测量重量。依据标准GB/T13303-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对试样进行抗氧化性能等级评定如表3所示。
表3、各钢种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
依据抗氧化级别可知,实施例1、2、3、4的抗氧化性能均优于对比材料,实施例1、2、3、4的镍、锰、氮元素均高于对比材料,故其高温抗氧化性能优良。
4:抗冷热疲劳性能
实验方法:取规格为40mm×20mm×5mm样品,在矩形短边开一个V型缺口,缺口长3mm。以试样末钻孔的一端为基面,孔的作用是把试样固定在夹具上,使试样加热、入水位置一致。试验前,将样品用砂纸打磨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采用电阻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实验。试样在20℃至800℃之间进行加热与冷却的热循环,炉温800℃,水温20℃(流动自来水)。加热、冷却一次作为一个循环,直至预定循环次数200次,取下试样,测量裂纹的长度,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各钢种材料抗冷热疲劳性能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对比材料 | |
裂纹长度(mm) | 0.56 | 0.58 | 0.54 | 0.51 | 2.82 |
根据裂纹长度可以发现,实施例的抗冷热疲劳性能远优于对比材料,主要是由于实施例中的奥氏体组织比例较高,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冷热疲劳性能。
由于本发明的耐热钢综合以上的特性,由其铸造的链篦机篦板使用寿命可达17个月以上。
Claims (3)
1.一种用于链篦机篦板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其特征在于,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40%;Si:0.5~1.0%;Mn:3.0~4.0%;Cr:24.0~28.0%;Ni:3.0~4.5%;N:0.20~0.24%;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制得的耐热钢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并且奥氏体在组织中占比可达70%以上;
制得的耐热钢900℃高温下屈服强度达130~150 MPa,抗拉强度达165~200 MPa;
制得的耐热钢900℃高温抗氧化级别达到了完全抗氧化级,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冷热疲劳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链篦机篦板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其特征在于,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35%;Si:0.8~1.0%;Mn:3.0~3.2%;Cr:26.0~27.0%;Ni:4.0~4.2%;N:0.20~0.23%;Nb:0.1~0.15%;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链篦机篦板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双相耐热钢各成分原料按比例进行配料;
(2)使用抽负压的感应冶炼炉对原料进行冶炼,冶炼温度≥1600℃,之后加入铝进行预脱氧;
(3)加入硅铁和电解锰进行Si、Mn合金化,采用硅钙合金进行充分脱氧,之后分批加入含氮合金,期间保持钢液温度≥1600℃;
(4)将钢液转移到浇筑坩埚中,坩埚上方有铁铬丝滤网,对钢液进行过滤;
(5)过滤完成后开始浇注,浇注时钢液温度控制在1500~1550℃,浇注的型壳通过真空泵抽负压支持,钢液浇注完成后,保压8~15min撤压;
(6)将浇注的冒口以及浇道切除,完成浇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31049.6A CN115896611B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31049.6A CN115896611B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96611A CN115896611A (zh) | 2023-04-04 |
CN115896611B true CN115896611B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649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31049.6A Active CN115896611B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966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04257A (zh) * | 2023-06-21 | 2023-09-26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低成本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
CN118814092A (zh) * | 2024-07-18 | 2024-10-22 | 西峡县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低合金奥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0141A (zh) * | 2010-04-28 | 2011-11-02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链篦机篦板用耐热钢 |
CN103668002A (zh) * | 2013-11-20 | 2014-03-26 | 马鞍山瑞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铁素体耐热铸钢及其生产方法 |
CN109536841A (zh) * | 2018-12-31 | 2019-03-29 | 兴化市广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92487A (zh) * | 2019-10-22 | 2019-12-20 |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700MPa级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低密度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807769A (zh) * | 2022-06-23 | 2022-07-29 |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cp相分布可控的双相耐热钢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77889A (ja) * | 2002-03-26 | 2003-10-02 | Daido Steel Co Ltd | 耐熱疲労特性にすぐれた耐熱鋳鋼 |
CN106244940A (zh) * | 2016-08-26 | 2016-12-21 | 天津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铬锰氮系奥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10-28 CN CN202211331049.6A patent/CN1158966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0141A (zh) * | 2010-04-28 | 2011-11-02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链篦机篦板用耐热钢 |
CN103668002A (zh) * | 2013-11-20 | 2014-03-26 | 马鞍山瑞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铁素体耐热铸钢及其生产方法 |
CN109536841A (zh) * | 2018-12-31 | 2019-03-29 | 兴化市广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92487A (zh) * | 2019-10-22 | 2019-12-20 |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700MPa级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低密度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807769A (zh) * | 2022-06-23 | 2022-07-29 |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cp相分布可控的双相耐热钢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96611A (zh) | 2023-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73576A1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5896611B (zh) | 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711493B (zh) | 节镍型含稀土及钡双相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852880A (zh) | 一种高热强性热作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392353A (zh) | 高锰低铬型高强韧性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106452A (zh) | 复合添加B和Ce改善6Mo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igma相析出及抗晶间腐蚀性的方法 | |
CN103540864A (zh) | 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咖啡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66439A (zh) | 一种Nb、Ti复合微合金化高温真空渗碳重载齿轮用钢 | |
CN106893893A (zh) | 一种高强低膨胀高温合金 | |
CN105734399A (zh) | 一种适于半自磨机使用的奥铁体球铁磨球及加工工艺 | |
CN103436769B (zh) | 一种高温抗磨Fe-Cr-B-Al铸造合金 | |
CN107641692A (zh) | 一种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 | |
CN108588581B (zh) | 一种海洋混凝土结构用高强耐蚀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03143B (zh) | 耐高温球墨铸铁管件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651743A (zh) | 一种多元素复合成分耐热钢 | |
CN109182673B (zh) | 一种低成本高强度耐磨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904520A (zh) | 一种双相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179360A (zh) | 一种锡铜协同作用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117751B (zh) | 一种耐磨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18029A (zh) | 一种含稀土的高铁镍铁基双相合金 | |
CN107267778B (zh) | 一种炼镁还原罐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904521A (zh) | 一种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合金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5839017A (zh) | 一种强韧性高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265580B (zh) | 一种高氮高钒高铬耐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29285A (zh) | 一种Si固溶增强铸铁及其制造与热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