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5355A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75355A CN115875355A CN202111138562.9A CN202111138562A CN115875355A CN 115875355 A CN115875355 A CN 115875355A CN 202111138562 A CN202111138562 A CN 202111138562A CN 115875355 A CN115875355 A CN 1158753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rotating
- hinge
- fixing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铰链部件包括:固定件;活动组件,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活动组件与固定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活动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的滑动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补偿件,补偿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转动部的中心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中心和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连线之外,第一连接部与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固定件滑动连接;其中,滑动部沿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补偿件基于第一转动部相对于活动组件转动,第一连接部随滑动部运动并相对于滑动部滑动、第二连接部相对于固定件滑动,并作用于固定件使得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活动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OLED显示屏技术的发展、以及折叠式电子设备兼具了普通电子设备便携性和展开后大屏显示的极致体验,使得折叠式电子设备已逐渐成为移动终端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各大终端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主要依靠铰链,通过铰链的折叠与展开带动电子设备进行折叠与展开。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铰链部件,所述铰链部件包括:
固定件;
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的滑动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补偿件,所述补偿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连线之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补偿件基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随所述滑动部运动并相对于所述滑动部滑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滑动,并作用于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活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部推动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牵引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用于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滑动部之间,所述传动件用于将所述转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滑动部;
其中,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补偿件驱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滑动,以使得所述固定件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还驱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补偿件连接的部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的一方包括第一转轴、另一方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轴孔。
可选的,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座体,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转动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且均朝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齿部;所述传动件包括: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齿轮的轴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所述齿轮包括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部,所述连杆与所述齿轮的连接位置区别于所述齿轮的中心;
其中,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时驱动所述齿轮绕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座体转动,所述齿轮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滑动。
可选的,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背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滑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区别于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所述座体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罩体,所述齿轮和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罩体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齿轮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平面;
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平面,所述转动件穿设所述第二转轴时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三平面,所述滑动部穿设所述第二转轴时,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绕所述座体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补偿件连接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
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绕所述座体转动,且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滑动。
可选的,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还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补偿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第一补偿件和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的第二补偿件;
所述滑动部还包括:
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补偿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补偿件连接,
所述转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补偿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补偿件作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三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铰链部件还包括: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设备端连接;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设备端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吸,以维持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设备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设备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分别包括第三连接部、过渡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补偿件或者所述第二补偿件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过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分别垂直,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弹性件复位推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凸出部;所述铰链部件还包括屏幕支撑件,所述屏幕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自所述支撑主体朝所述第一配合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堆叠设置,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凸出部连接,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凸出部推动所述屏幕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包括弧形配合槽,所述凸出部配合于所述弧形配合槽,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设置于边缘的弧形导轨,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的弧形导槽;
其中,所述转动部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弧形配合槽内滑动,所述弧形导轨相对于所述弧形导槽滑动,以使得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支撑件远离所述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支撑件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分别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
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之间,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或所述第二分部。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销轴,所述销轴穿设所述第一分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分部,所述销轴形成所述凸出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如上述中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铰链部件,所述铰链部件的固定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中通过滑动部驱动补偿件运动,进而通过补偿件的转动推动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活动组件运动,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固定件与活动组件之间通过将与活动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半圆轴状的连接件,以此驱动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活动组件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制造难度和安装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铰链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下述实施例中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互可以结合。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100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100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铰链部件100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铰链部件100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偿件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该铰链部件100可以包括固定件1、活动组件2和补偿件3,铰链部件100处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时,该固定件1和活动组件2可以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该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铰链部件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理解为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的转动,在固定件1与活动组件2展开至并排的状态时,铰链部件100切换至展开状态,在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至一个倾斜状态或者垂直状态时,铰链部件100切换至折叠状态,后续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活动组件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滑动部21,该第二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补偿件3可以包括第一转动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并且第一转动部31的中心位于第一连接部32的中心和第二连接部33的中心连线之外,可以理解为该补偿件3可以呈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设置,且该补偿件3可以存在三个拐弯部,该三个拐弯部可以分别被定义为第一转动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而且第一转动部偏离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连接线,以形成该补偿件3后续在转动时的转动半径。
该第一连接部32可以与滑动部21滑动连接,该第二连接部33可以与固定件1滑动连接,第一转动部31可以与活动组件2相对转动设置,具体可以与活动组件2上区别于滑动部21的其他结构转动连接。以此,在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部32可以随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运动,通过第一连接部32可以驱动第一转动部31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同时第一连接部32与滑动部21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以通过第一连接部32和滑动部21之间的相对滑动来补偿由于第一转动部31的转动引起第一连接部32产生的位移;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转动部31相对于活动组件2的转动,可以使得第二连接部33产生作用于固定件1的作用力,通过该作用力可以驱动固定件1远离或者靠近活动组件2,而且同时第二连接部33可以与固定件1相对滑动,以补偿由于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运动引起的第二连接部33与固定件1之间的相对位置变换。在本公开提供的其他附图中,可以根据其他附图与图1中的方位转换判定其他附图中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滑动部21驱动补偿件3运动,进而通过补偿件3的转动推动固定件1靠近或者远离活动组件2运动,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将连接固定件1与活动组件2的连接件与活动组件2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半圆轴状,利用连接件转动时半圆轴状的圆心位置变化从而驱动固定件1运动方案,本公开中的驱动固定件1靠近或者远离活动组件2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制造难度和安装难度。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32可以与滑动部21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固定件1可以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基于此,在铰链部件100朝折叠状态切换时,该补偿件3的第一转动部31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该第一连接部32可以沿第一方向靠近固定件1,第二连接部33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推动固定件1远离该活动组件2,而且同时该第二连接部33还可以相对于固定件1在第二方向上滑动,以补偿该补偿件3在转动时引起第二连接部33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卡死;当铰链部件100朝展开状态切换时,该第一连接部32可以沿第一方向远离固定件1,同时该第二连接部33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牵引固定件1使之靠近活动组件2,而且同时该第二连接部33还可以相对于固定件1在第二方向上滑动,以补偿该补偿件3在转动时引起第二连接部33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卡死。其中,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滑动部21和固定件1上可以分别设置滑槽,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可以分别包括滑杆,通过滑槽与滑杆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32与滑动部21的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固定件1的滑动连接。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该活动组件2可以包括转动件22和传动件23,该转动件22的一端可以与固定件1滑动连接,并且该转动件22可以与第一转动部31转动连接;传动件23可以连接于滑动部21和转动件22之间,通过该传动件23可以将转动件22转动时的动力传递至滑动部21,以此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推动该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转动件22用于绕第二方向进行转动,并且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通过与固定件1滑动连接的一端带动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同时通过传动件23的动力传递作用可以驱动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部21可以带动补偿件3相对于转动件22转动,从而补偿件3可以驱动固定件1相对于转动件22相对滑动,以此在转动件22的导向作用下,该固定件1可以在铰链部件100朝展开状态切换时靠近活动组件2、朝折叠状态切换时远离活动组件2。
以此,通过转动件22实现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的转动设置,通过传动件23、滑动部21和补偿件3的配合驱动固定件1与转动件22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后续在该铰链部件100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设备时,通过转动件22带动固定件1的转动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而通过固定件1与转动件22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固定件1远离转动件22,如图2所示可以避让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避免由于固定件1的压挤作用增大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域的形变量,有利于减少柔性显示面板的内应力。该转动件22与第一转动部31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转动件22可以包括第一轴孔221,第一转动可以包括第一转轴311,该第一转轴311的轴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垂直,通过第一转轴311和第一轴孔221的配合实现转动件22和补偿件3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转动件22包括第一转轴311,第一转动部31包括第一轴孔221,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当然,由于转动件22带动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相对转动,因此补偿件3的第二连接部33也会随固定件1转动,所以,为了适应补偿件3的转动,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还可以驱动滑动部21与补偿件3连接的部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此可以避免补偿件3卡死,导致固定件1无法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滑动部21与补偿件3连接的部分绕第二方向转动可以理解为:在滑动部21仅包括一个零件时,该一个零件绕第二方向转动,在该滑动部21包括相互配合的多个零件时,可以是该多个零件中与补偿件3的第一连接部32连接的零件绕第二方向转动,具体可以按需设计,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该活动组件2还可以包括座体24,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座体24可以包括底座241和与底座241连接的罩体242,该底座241和罩体242之间可以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座体24也可以是一体化的座体24,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如图7所示,转动件22可以包括第二转动部222、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配合部224,该第二转动部222可以相对于座体24转动设置,该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配合部224分别与第二转动部222连接,并且该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配合部224可以自第二转动部222朝远离座体24的方向延伸,第一配合部223可以与固定件1滑动连接,第二配合部224可以与补偿件3上的第一转动部31转动连接,即可以在第二配合部224上设置第一转轴311或者第一轴孔221,以此实现第一转动部31与活动组件2的转动连接。基于此,通过第二转动部222可以实现该转动件22相对于座体24的转动,以此带动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配合部224分别相对于座体24转动,而第一配合部223可以带动固定件1相对于座体24转动,第二配合部224可以带动补偿件3相对于座体24转动,实现运动的流畅性,避免卡死。
下述将针对转动件22、传动件23和滑动部21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示例性说明。该第二转动部222包括第一齿部2221,传动件23可以包括齿轮231和连杆232,该齿轮231可以与座体24转动连接,具体该齿轮231的轴向可以沿第三方向设置,该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垂直,该齿轮231可以设置于底座241和罩体242围成的空间内,并且该齿轮231可以与底座241转动连接。齿轮231可以包括与第一齿部2221啮合的第二齿部2311,连杆232的一端可以转动连接于齿轮231,并且该连杆232与齿轮231的连接位置处区别于齿轮231的中心,连杆232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滑动部21,该连杆232也可以设置于底座241和罩体242围成的空间内,以提高铰链部件100的美观性。
在第二转动部222相对于座体24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齿部2221和第二齿部2311的之间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齿轮231上,驱动齿轮231绕第三方向转动;而由于连杆232与齿轮231转动连接,以此在齿轮231转动时,可以产生作用于连杆232的作用力,连杆232与齿轮231连接的一端随齿轮231绕第三方向转动,连杆232与滑动部21连接的一端可以产生作用于滑动部21的作用力,齿轮231可以通过连杆232驱动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座体24滑动。基于此,可以通过第二转动部222-齿轮231-连杆232-滑动部21-补偿件3的路径,将第二转动部222转动时的动力传递至补偿件3,驱动补偿件3的第一转动部31相对于第二配合部224转动,无需为补偿件3额外设置驱动,避免由于第二转动部222和补偿件3的运动不同步,导致固定件1无法及时避让柔性显示面板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杆23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2321和第二连接端2323,该第一连接端2321可以与齿轮231转动连接,该第一连接端2321背离齿轮23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2323连接,该第二连接端2323与滑动部21转动连接,并且该第一连接端2321的延伸方向区别于第二连接端2323的延伸方向,以此可以将连杆232设置呈弯折状,弯折状的区域位于第一连接端2321和第二连接端2323的连接位置,可以避免连杆232的运动出现死点而无法驱动滑动部21滑动,有利于提高运动的流畅度。第一连接端2321和齿轮231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轴向与第三方向平行的导杆和圆孔实现,第二连接端2323与滑动部21的转动连接同样可以通过轴向与第三方向平行的导杆和圆孔实现,以此在避免卡死的同时实现力的传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关于齿轮231与座体24的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222与座体24的转动连接,滑动部21与座体24的滑动连接可以通过结构分别实现;或者,如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齿轮231与座体24的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222与座体24的转动连接,滑动部21与座体24的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同一结构来实现。具体地,该活动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4,该第二转轴4可以沿第二方向与座体24转动连接,具体该第二转轴4可以与底座241转动连接,或者是该第二转轴4可以与底座241和罩体242围成的轴孔转动连接,以此可以方便安装。该第二转轴4可以包括第一平面41,该第一平面41可以沿第二转轴4的轴向设置,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2可以包括第二平面,该转动件22可以穿设第二转轴4并且第二平面和第一平面41相对设置,相类似地,滑动部21可以包括第三平面,滑动部21穿设第二转轴4时,该第三平面可以与第一平面41相对设置。
基于此,在第二转动部222相对于底座241转动时,通过第一平面41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限位作用,可以带动第二转轴4相对于底座241转动,而由于第一平面41和第三平面之间的限位作用,通过第二转轴4可以带动滑动部21上与补偿件3连接的部分相对于座体24转动;同时,由于第二转动部222的转动带动齿轮231转动,齿轮231的转动可以驱动连杆232在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变化,因而通过连杆232可以驱动滑动部21在相对于第二转轴4滑动。当然,在此仅以传动件23包括齿轮231和连杆232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传动件23还可以包其他导杆等零件,本公开对此并不限制。以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动件22和传动件23的作用驱动滑动部21相对于座体24滑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转轴4驱动滑动部21与补偿件3连接的部分相对于座体24转动,以此可以使得补偿件3在相对于座体24的转动的同时驱动固定件1相对于第一配合部223滑动,实现运动的同步性和流畅度。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部21可以包括单个滑块,该单个滑块与补偿件3的第二连接部33连接;在另一些情况下,该滑动部21也可以包括多个滑块,如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滑动部21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二滑动件212,该第一滑动件211可以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且该第一滑动件211与传动件23连接,具体地,该第一滑动件211可以与第二转轴4滑动连接以实现该第一滑动件211相对于座体24的滑动设置,该第一滑动件211可以与连杆232的转动连接;该第二滑动件212可以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具体该第二滑动件212可以是与第二转轴4配合,以通过第二转轴4第二滑动件212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该第二滑动件212还可以与补偿件3的第一连接部32滑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2相对于座体24转动时,通过传动件23可以驱动第一滑动件211在第二转轴4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滑动,该第一滑动件211可以驱动第二滑动件212在第二转轴4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滑动,以此在第二滑动件212沿第二方向滑动时可以驱动补偿件3的第一转动部31相对于转动件22的第二配合部224转动;而且,滑动部21的第三平面设置于第二滑动件212,以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转轴4驱动第二滑动件212绕第二方向转动,通过该第二滑动件212的转动可以带动补偿件3相对于座体24转动,避免出现补偿件3的第二连接部33随固定件1转动,而第一连接部32固定而卡死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二滑动件21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比如通过螺钉等锁紧件连接后,保证在第一滑动件211沿第二方向滑动时可以驱动第二滑动件212沿第二方向滑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第二滑动件212可以包括容纳槽2121,第二转轴4可以穿设该容纳槽2121,第一滑动件211的与第二转轴4配合的部分可以设置于该容纳槽2121内,以此在第一滑动件211受到连杆232的作用力而沿第二转轴4滑动时,该第一滑动件211可以通过容纳槽2121的侧壁将力传递至第二滑动件212,从而驱动该第二滑动件212沿第二转轴4滑动。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滑动件211上可以设置与第二转轴4的第一平面41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以此在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2转动时,通过第一平面41和第三平面之间的作用,该第一滑动件211也可以相对于座体24转动;在另一些情况下,该第一滑动件211上可以不设置第三平面,该第一滑动件211仅沿第二转轴4滑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运动需求进行设计,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8所示,该固定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铰链部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活动组件2可以并排设置,比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固定件位于活动组件2的左侧、第二固定件位于活动组件2的右侧,活动组件2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后续在该铰链部件100应用于折叠式的电子设备时,可以通过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位于两侧的壳体,实现电子设备的对折和展开。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与活动组件2和补偿件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第二固定件与活动组件2和补偿件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补偿件3包括第一补偿件和第二补偿件,比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补偿件可以与第一固定件滑动连接,该第二补偿件可以与第二固定件滑动连接,该第一补偿件和第二补偿件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该滑动部21还可以包括第三滑动件213,该第三滑动件213可以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具体该第三滑动件213可以与第二转轴4配合以相对于座体24滑动设置,如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第三滑动件213设置于左侧,第二滑动件212设置于右侧,该第三滑动件213可以与第一补偿件滑动连接,以在第三滑动件213沿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一补偿件相对于靠近第一固定件设置的转动件22转动,进而驱动第一固定件远离或者靠近座体24。
该第二滑动件212可以与第二补偿件滑动连接,并且该第三滑动件213还可以与第一滑动件211配合,具体配合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滑动件211与第二滑动件212之间的配合方式。基于此,在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2相对于座体24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转轴4驱动第一滑动件211沿第二方向滑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动件212驱动第二补偿件相对于转动件22的第二配合部224转动,通过第三滑动件213可以驱动第一补偿件相对于与该第一补偿件位于同一侧的转动件22转动;该第三滑动件213上可以设置第三平面,活动组件2可以包括靠近第一固定件设置的第二转轴4和靠近第二固定件设置的第二转轴4,靠近第一固定件设置的第二转轴4可以穿设靠近第一固定件的转动件22、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三滑动件213;靠近第二固定件设置的第二转轴4可以穿设靠近第二固定件的转动件22、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二滑动件212,以此在靠近第一固定件的转动件22或者靠近第二固定件的转动件22相对于座体24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滑动件211同步驱动第二滑动件212和第三滑动件213沿第二方向滑动,以此可以实现第一补偿件和第二补偿件的同步运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同步远离座体24或者靠近座体24,实现铰链部件100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对折;在靠近第一固定件的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三滑动件213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补偿件随第三滑动件213的转动,适应第一固定件带动第一补偿件的运动;在靠近第二固定件的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二滑动件212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进而驱动第二补偿件随第二滑动件212的转动,适应第二固定件带动第二补偿件的运动。通过第一滑动件211、第二滑动件212和第三滑动件213的配合实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同步对折,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齿轮231结构实现同步的方案,有利于简化铰链部件100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滑动件211同步驱动第二滑动件212和第三滑动件213运动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多个第一滑动件211,其中一个第一滑动件211与第二滑动件212配合,其中一个第一滑动件211与第三滑动件213配合,后续通过传动件23同步驱动该多个第一滑动件211滑动,以此同样可以驱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同步远离座体24或者靠近座体24。在该实施例中,需要避免第一滑动件211相对于座体24的转动,所以该第一滑动穿设第二转轴4的孔位圆孔。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铰链部件100维持在折叠状态,该铰链部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磁体(未示出)和第二磁体(未示出),该第一磁体可以用于与配置该铰链部件100的电子设备的第一设备端连接,第二磁体可以用于与配置该铰链部件100的电子设备的第二设备端连接,在铰链部件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对折,从而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相互吸引产生的作用力,将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设备端和连接于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设备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比如可以将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维持在对折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铰链部件100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基本与活动组件2的座体24垂直,所以为了避免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该第二滑动件212和第三滑动件213由于相对于座体24的转动而突出一部分影响电子设备内的零件,或者占用电子设备内的空间。以第二滑动件212为例,该第二滑动件212可以包括第三连接部2122、过渡部2123和第四连接部2124,该第三连接部2122可以相对于座体24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具体该第三连接部2122可以穿设第二转轴4,容纳槽2121可以设置于该第三连接部2122;过渡部2123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2122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接部2124连接,而且在铰链部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过渡部2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垂直,而且该第三连接部2122和第四连接部2124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平行。基于此,在铰链部件100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该第三连接部2122、过渡部2123和第四连接部2124分别相对于座体24转动90°左右,没有额外凸出的部分来占用空间。第三滑动件213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二滑动件212的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该活动组件2还可以包括弹性件25,该弹性件25可以用于固定,具体该弹性件25可以被设置于底座241和罩体242之间,该弹性件25的一端用于与底座241固定连接,该弹性件25的另一端可以与滑动部21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一滑动件211连接,当然在滑动部21包括单个零件时,即与该单个零件连接,该弹性件25的形变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基于此,在铰链部件100朝折叠状态切换时,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2可以相对于座体24转动,该滑动部21可以沿第二方向滑动并压缩该弹性件25,使得弹性件25形变蓄力,而且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弹性件25恢复形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折叠状态通过其他零件限制固定件1与座体24的相对位置关系,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在铰链部件100受到作用力而朝展开状态切换时,该弹性件25复位从而推动滑动部21沿第二方向滑动,滑动部21推动传动件23的连杆232和齿轮231运动,齿轮231可以驱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以此可以在铰链部件100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达到省力的目的。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转动件22的第一配合部223还可以包括凸出部2231,该铰链部件100还可以屏幕支撑件5,该屏幕支撑件5可以包括支撑主体51和自支撑主体51朝第一配合部223延伸的延伸部52,该支撑主体51可以基本呈板状设置,且该呈板状设置的支撑主体51可以与第一配合部223堆叠设置,如图9中所示该支撑主体51位于第一配合部223的上方,该支撑主体51后续可以用于支撑配置铰链部件100的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面板,有利于减少柔性显示面板的形变。该延伸部52可以与凸出部2231连接,以此在转动件22绕第二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一配合部223上的凸出部2231的作用可以推动屏幕支撑件5相对于活动组件2转动,从而适应于电子设备在固定件1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避免拉扯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幕。
具体地,延伸部52包括弧形配合槽521,凸出部2231可以伸入该弧形配合槽521内,以配合于还弧形配合槽521,支撑主体51可以包括设置于边缘的弧形导轨511,固定件1可以包括与弧形导轨511配合的弧形导槽11;其中,在转动部绕第二方向相对于座体24转动时,凸出部2231可以在弧形配合槽521内滑动,弧形导轨511相对于弧形导槽11滑动,以使得铰链部件100朝折叠状态切换时,屏幕支撑件5远离活动组件2,铰链部件100朝展开状态切换时,屏幕支撑件5靠近活动组件2。基于此,在铰链部件100朝折叠状态切换时,可以通过弧形导槽11和弧形导轨511的配合,来适应固定件1与支撑主体51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避免固定件1的运动被卡死。
其中,该弧形导轨511可以呈半圆状设置,该弧形导槽11的截面也可以呈半圆状设置,并且弧形导轨511的半径可以小于弧形导槽11的半径,该呈半圆形的弧形导轨511可以伸入呈半圆形的弧形导槽11内,当固定件1在转动件22的作用下相对于座体24转动、在补偿件3的作用下远离或者靠近座体24时,可以通过弧形导轨511在弧形导槽11内的运动来适应固定件1与屏幕支撑件5的位置变化,避免固定件1牵引屏幕支撑件5运动,导致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幕被拉扯。当然,在此仅以弧形导轨511和弧形导槽11均为半圆状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弧形导轨511和弧形导槽11也可以呈其他的弧形状设置,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延伸部52上的弧形配合槽521可以根据支撑主体51与座体24之间相对运动的轨迹进行设计。
在一些情况下,该第一配合部223可以呈长条状,在呈长条状的第一配合部223两侧分别设置于固定件1配合的滑槽或者滑轨,而且在不干涉的情况下,凸出部2231也可以设置于该呈长条状的第一配合部223。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配合部223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部2232和第二分部2232,该第一分部2232和第二分部2232可以分别与固定件1滑动连接,而且延伸部52可以伸入到该第一分部2232和第二分部2232之间,凸出部2231设置于第一分部2232和第二分部2232的至少之一上。以此,通过第一分部2232和第二分部2232之间的间隙容纳延伸部52,有利于减小铰链部件100的厚度,符合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在一些情况下,该凸出部2231可以是自第一分部2232或者第二分部2232的表面延伸形成,在另一些情况下,该转动件22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销轴,该销轴可以依次穿设第一分部2232、延伸部52和第二分部2232,该销轴形成凸出部2231,以此实现延伸部52与第一配合部223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时,该屏幕支撑件5也可以包括与第一固定件配合的第一屏幕支撑件和与第二固定件配合的第二屏幕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0和图11所示,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该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壳体201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铰链部件100,该壳体201可以与铰链部件100的固定件1连接,以此在固定件1相对于活动组件2运动时,可以同步驱动壳体201相对于活动组件2运动,实现电子设备200的弯折。在固定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时,该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壳体201,第一固定件可以与其中一个壳体201连接,第二固定件可以与另一个壳体201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活动组件2的运动,实现两个壳体201之间的对折和展开,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和展开,使之可以在图10所示的状态和图11所示的状态之间切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
固定件;
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的滑动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补偿件,所述补偿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连线之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补偿件基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随所述滑动部运动并相对于所述滑动部滑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滑动,并作用于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固定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活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部推动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牵引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用于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滑动部之间,所述传动件用于将所述转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滑动部;
其中,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补偿件驱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滑动,以使得所述固定件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还驱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补偿件连接的部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的一方包括第一转轴、另一方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座体,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转动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且均朝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齿部;所述传动件包括: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齿轮的轴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所述齿轮包括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部,所述连杆与所述齿轮的连接位置区别于所述齿轮的中心;
其中,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时驱动所述齿轮绕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座体转动,所述齿轮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背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滑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区别于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罩体,所述齿轮和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罩体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齿轮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平面;
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平面,所述转动件穿设所述第二转轴时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三平面,所述滑动部穿设所述第二转轴时,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绕所述座体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补偿件连接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
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绕所述座体转动,且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还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补偿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第一补偿件和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的第二补偿件;
所述滑动部还包括:
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补偿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补偿件连接,
所述转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补偿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补偿件作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三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还包括: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设备端连接;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设备端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吸,以维持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设备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设备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分别包括第三连接部、过渡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补偿件或者所述第二补偿件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过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分别垂直,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弹性件复位推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凸出部;所述铰链部件还包括屏幕支撑件,所述屏幕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自所述支撑主体朝所述第一配合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堆叠设置,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凸出部连接,所述转动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凸出部推动所述屏幕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弧形配合槽,所述凸出部配合于所述弧形配合槽,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设置于边缘的弧形导轨,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的弧形导槽;
其中,所述转动部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弧形配合槽内滑动,所述弧形导轨相对于所述弧形导槽滑动,以使得所述铰链部件朝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支撑件远离所述活动组件,所述铰链部件朝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支撑件靠近所述活动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分别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
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之间,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或所述第二分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铰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销轴,所述销轴穿设所述第一分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分部,所述销轴形成所述凸出部。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部件,所述铰链部件的固定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38562.9A CN115875355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PCT/CN2022/090801 WO2023045337A1 (zh) | 2021-09-27 | 2022-04-29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38562.9A CN115875355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75355A true CN115875355A (zh) | 2023-03-31 |
CN115875355B CN115875355B (zh) | 2025-03-04 |
Family
ID=8571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38562.9A Active CN115875355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75355B (zh) |
WO (1) | WO20230453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62370A (zh) * | 2023-09-01 | 2023-11-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225477U (zh) * | 2019-07-15 | 2020-03-31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弯折装置 |
US10659576B1 (en) * | 2019-07-10 | 2020-05-19 | Fositek Corporation | Outward-fold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nge units |
CN111770223A (zh) * | 2020-07-21 | 2020-10-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WO2020211257A1 (zh) * | 2019-04-18 | 2020-10-22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751960A (zh) * | 2020-12-30 | 2021-05-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54484A (zh) * | 2017-09-26 | 2018-02-0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部件及柔性显示屏、柔性电子设备 |
CN109743431B (zh) * | 2019-03-15 | 2024-07-30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同心轴外折的同步转动机构 |
US11425833B2 (en) * | 2019-07-26 | 2022-08-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oldable conductive plate |
CN110873117B (zh) * | 2019-11-22 | 2024-11-15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实现180度支撑的u型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
CN111277690B (zh) * | 2020-04-01 | 2025-01-14 |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60°铰链及移动终端 |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11138562.9A patent/CN115875355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29 WO PCT/CN2022/090801 patent/WO202304533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11257A1 (zh) * | 2019-04-18 | 2020-10-22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0659576B1 (en) * | 2019-07-10 | 2020-05-19 | Fositek Corporation | Outward-fold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nge units |
CN210225477U (zh) * | 2019-07-15 | 2020-03-31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弯折装置 |
CN111770223A (zh) * | 2020-07-21 | 2020-10-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2751960A (zh) * | 2020-12-30 | 2021-05-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45337A1 (zh) | 2023-03-30 |
CN115875355B (zh) | 2025-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90149B (zh) |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
WO2022166816A1 (zh) | 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
WO2021007912A1 (zh) | 一种可弯折装置 | |
WO2023077756A1 (zh)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
WO2023071957A1 (zh) |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2901649B (zh) | 一种三段式内折叠铰链 | |
EP4134780B1 (en) |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4318177A1 (en) |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2206276A1 (zh) | 旋转组件、折叠机构和折叠终端 | |
WO2022166853A1 (zh) |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
CN114198386B (zh) |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 |
CN115306817A (zh) |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CN115705074A (zh) |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 |
WO2024222234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1885236B (zh) |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 |
CN110825173A (zh) | 一种内折柔性屏终端 | |
CN115875355A (zh) |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7515016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6498643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 |
WO2024222239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KR20250003866A (ko) | 힌지 기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WO2024222240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WO2024222233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JP2024542627A (ja) | 回転シャフト機構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
CN221503754U (zh) | 铰链同步机构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