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875294A -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5294A
CN115875294A CN202211400872.8A CN202211400872A CN115875294A CN 115875294 A CN115875294 A CN 115875294A CN 202211400872 A CN202211400872 A CN 202211400872A CN 115875294 A CN115875294 A CN 115875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mb
test
total pressur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0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75294B (zh
Inventor
吕程
张志博
朱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4008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5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5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75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5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三涵道风扇的前风扇出口测试截面的轴向位置及测试探针的组成方案,所述测试探针由梳状总温探针和梳状总压探针组成;基于三涵道风扇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测试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进行评估,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测试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是否再次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根据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确定梳状总压探针和梳状总温探针的角向位置,完成测试探针布置;若不满足要求,则调整前风扇出口的测试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直至满足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变循环三涵道风扇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变循环三涵道风扇与常规双涵道风扇相比,其气动和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为典型的三涵道风扇结构示意图,三涵道风扇分为前风扇11和后风扇12,前后风扇之间设计涵道流量可调的涵道引射器从而形成第三涵道13,后风扇12的出口又通过分流环分为第一涵道14和第二涵道15。复杂的结构和气动匹配特点给三涵道风扇的性能测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尤其前风扇11的出口参数测试,该截面气动参数变化范围大,其测试布局设计的合理性是关系前、后风扇性能准确评估的关键。
现有的压气机试验测试布局设计主要针对压气机进、出口进行测试布局,缺少针对三涵道风扇特殊构型下前风扇出口测量截面的测试布局,若参考压气机出口测试布局制定三涵道风扇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案,则该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未结合前风扇出口流场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测试布局,测试布局能否真实反映前风扇流动特征、准确评估前风扇的性能无法进行定量评估;
2)前风扇出口静子可调,气动参数变化范围宽,按照设计状态布置的测试布局方案针对其它非设计状态是否适用未进行评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三涵道风扇的前风扇出口测试截面的轴向位置及测试探针的组成方案,所述测试截面布置于前风扇和后风扇之间,且所述测量截面距离前风扇末级静子叶片排气边缘大于0.5b,b为前风扇末级静子叶片算术平均半径处叶片弦长的轴向投影,所述测试探针的组成方案包括测试探针的组成及测试探针的支数,其中,测试探针由梳状总温探针和梳状总压探针组成;
基于三涵道风扇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
在前风扇出口的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满足设计状态点的基础上,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进行评估,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是否再次满足要求;
若满足要求,根据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确定梳状总压探针和梳状总温探针的角向位置,从而完成测试探针布置;若不满足要求,则基于设计状态点调节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直至满足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梳状总温探针和梳状总压探针的总支数为6~8支。
进一步的,根据前风扇设计状态工作点的出口测量截面不同叶高位置处的仿真流场特点,按照等环面在测量探针的径向上分布多个测点。
进一步的,径向分布的测点为5~6个。
进一步的,所述前风扇出口的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满足设计状态点的要求为:
根据测试探针分布的总压、总温均值与基于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0.5%,温升效率偏差≤±0.01。
进一步的,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的要求为:
根据测试探针分布的总压、总温均值与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1.0%,温升效率偏差≤±0.01。
本申请的方法结合前风扇出口不同叶高处的仿真流场特点,充分考虑测量截面的周向总温和总压的不均匀性,选取可以表征各叶高总压和总温平均值的测试位置,同时基于仿真流场数据进行测试偏差的量化评估,解决现有测试布局方案针对性差、无法准确评估其合理性的问题,且该测试布局方法兼顾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基于仿真试验流场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两者兼顾考虑的合理测试布局方案。本申请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可满足前风扇出口参数测量的试验需求,相比于现有的压气机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可显著提高前风扇出口测试方案的合理性,提高前风扇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典型的三涵道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涵道风扇试验前风扇出口的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
图3为三涵道风扇试验前风扇出口的测试探针示意图。
图4为基于设计状态仿真流场确定的前风扇出口总压探针周向相对位置分布图。
图5为基于设计状态仿真流场确定的前风扇出口总温探针周向相对位置分布图。
图6为典型非设计状态前风扇出口总压仿真流场及总压探针周向相对位置分布图
图7为典型非设计状态前风扇出口总温仿真流场及总温探针周向相对位置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即确定三涵道风扇试验中前风扇出口总温探针和总压探针测试的轴向和角向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前风扇出口测试的轴向位置和测试探针的布置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前风扇出口测量截面2布置于前风扇11和后风扇12之间,测量截面2选取时兼顾结构空间考虑,其优选的,测量截面2距离前风扇的末级静子叶片排气边缘大于0.5b,b为前风扇末级静子叶片算术平均半径处叶片弦长的轴向投影。
测试探针根据前风扇出口的气动参数变化范围选取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进行测量,测量探针的支数根据其对风扇产生的流动堵塞性能影响,确定前风扇出口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的总支数为6~8支。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量截面2距离前风扇的末级静子叶片排气边缘为0.55b,前风扇出口布置的梳状总压探针21的支数为5支,梳状总温探针21的支数为3支,探针总支数为8支。梳状总压探针21与梳状总温探针22在同一截面。
2)基于设计状态对三涵道风扇的流场进行仿真,从而确定前风扇出口总温探针22、梳状总压探针21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
根据前风扇设计状态工作点的出口测量截面探针测点分布不同叶高位置处的仿真流场特点,按照等环面在测试探针的径向位置设置5~6点的探针测点,初步优化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沿叶片栅距方向分布的不同叶片周向相对位置,使得测试探针分布处的总温、总压均值与该叶高仿真流场的总温、总压均值偏差满足预定要求。
即根据测试探针分布处的总压、总温均值与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和温升效率偏差应满足:压比偏差≤±0.5%,温升效率偏差≤±0.01。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该实施例中,前风扇出口测试探针径向上的测点数选取5点,按照等环面设计,测试探针各测点相对叶高的百分比分别为12%、35%、55%、74%、92%,根据设计状态工作点的5个相对叶高处的仿真流场特点,选取沿叶片栅距方向分布的不同叶片周向相对位置,使得探针分布处的总温、总压均值与该叶高仿真流场的总温、总压均值偏差较小。
通过初步优化,确定的梳状总压探针21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分别为-0.44、-0.24、0.03、0.23、0.46(其中相对位置0代表静子叶片积叠轴,叶片周向相对位置-0.5~0.5覆盖1倍栅距),梳状总温探针22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分别为-0.3、-0.11、0.18。根据5处梳状总压探针21的总压均值与仿真流场的总压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为0.48%,满足压比偏差≤±0.5%。根据5处梳状总压探针21、3处梳状总温探针22的总压、总温均值与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温升效率偏差为0.007,满足温升效率偏差≤±0.01。
3)兼顾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完成前风扇出口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分布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优化。
根据步骤2设计状态确定的测试探针分布周向相对位置,基于典型的非设计状态工作点仿真流场进行压比和温升效率测试偏差分析,非设计状态的偏差也应满足预定要求。
其中,基于典型的非设计状态工作点仿真流场进行压比和温升效率测试偏差分析,非设计状态的偏差满足为:压比偏差≤±1.0%,温升效率偏差≤±0.01。
如典型的非设计状态的偏差不满足要求,可重新开展步骤2,调节测试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直至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的偏差均满足要求。此时,根据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和叶片安装周向位置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的角向位置,完成梳状总温探针22和梳状总压探针21的布局。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该实施例中,根据5处梳状总压探针21的总压均值与仿真流场的总压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为0.87%,满足压比偏差≤±1.0%,根据5处的梳状总压探针21、3处梳状总温探针21的总压、总温均值与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温升效率偏差为0.009,满足温升效率偏差≤±0.01。
根据梳状总压探针21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0.44、-0.24、0.03、0.23、0.46和叶片安装周向位置(积叠轴位置)确定梳状总压探针21的角向位置,根据梳状总温探针22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0.3、-0.11、0.18和叶片安装周向位置(积叠轴位置)确定梳状总温探针22的角向位置,从而完成了梳状总压探针21和梳状总温探针22的布置。
本申请针对现有测试探针布局的缺点,引入了基于仿真试验流场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该方法结合前风扇出口不同叶高处的仿真流场特点,充分考虑测量截面的周向总温和总压的不均匀性,选取可以表征各叶高总压和总温平均值的测试位置,同时基于仿真流场数据进行测试偏差的量化评估,解决现有测试布局方案针对性差、无法准确评估其合理性的问题,且该测试布局方法兼顾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基于仿真试验流场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两者兼顾考虑的合理测试布局方案。本申请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可满足前风扇出口参数测量的试验需求,相比于现有的压气机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可显著提高前风扇出口测试方案的合理性,提高前风扇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三涵道风扇的前风扇出口测试截面的轴向位置及测试探针的组成方案,所述测试截面布置于前风扇和后风扇之间,且所述测量截面距离前风扇末级静子叶片排气边缘大于0.5b,b为前风扇末级静子叶片算术平均半径处叶片弦长的轴向投影,所述测试探针的组成方案包括测试探针的组成及测试探针的支数,其中,测试探针由梳状总温探针和梳状总压探针组成;
基于三涵道风扇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
在前风扇出口的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满足设计状态点的基础上,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进行评估,确定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是否再次满足要求;
若满足要求,根据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确定梳状总压探针和梳状总温探针的角向位置,从而完成测试探针布置;若不满足要求,则基于设计状态点调节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直至满足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状总温探针和梳状总压探针的总支数为6~8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前风扇设计状态工作点的出口测量截面不同叶高位置处的仿真流场特点,按照等环面在测量探针的径向上分布多个测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径向分布的测点为5~6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扇出口的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满足设计状态点的要求为:
根据测试探针分布的总压、总温均值与基于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0.5%,温升效率偏差≤±0.0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前风扇出口的梳状总温探针、梳状总压探针的叶片周向相对位置的要求为:
根据测试探针分布的总压、总温均值与基于典型非设计状态点的仿真流场的总压、总温均值计算得到的压比偏差≤±1.0%,温升效率偏差≤±0.01。
CN202211400872.8A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Active CN115875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0872.8A CN115875294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0872.8A CN115875294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5294A true CN115875294A (zh) 2023-03-31
CN115875294B CN115875294B (zh) 2024-11-12

Family

ID=8575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0872.8A Active CN115875294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52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30551A (zh) * 2024-08-27 2024-10-01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基于测量截面位置的涡轮试验效率预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9221A (en) * 1973-02-16 1975-03-04 Mtu Muenchen Gmbh Rotor wheel fan blade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turbojet engines and the like
US2015017650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gas turbine engine using real-time component temperature data
CN112253515A (zh) * 2020-09-28 2021-01-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双涵道组合式压气机性能试验的状态调节方法
CN114218713A (zh) * 2021-12-20 2022-03-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多涵道风扇s2流场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9221A (en) * 1973-02-16 1975-03-04 Mtu Muenchen Gmbh Rotor wheel fan blade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turbojet engines and the like
US2015017650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gas turbine engine using real-time component temperature data
CN112253515A (zh) * 2020-09-28 2021-01-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双涵道组合式压气机性能试验的状态调节方法
CN114218713A (zh) * 2021-12-20 2022-03-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多涵道风扇s2流场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森林;刘宪;叶巍;向宏辉;唐凯;: "风扇进气压力畸变试验性能误差分析与修正",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no. 04, 15 August 2017 (2017-08-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30551A (zh) * 2024-08-27 2024-10-01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基于测量截面位置的涡轮试验效率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5294B (zh) 202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758B (zh) 一种整机条件下获得发动机各部件实际性能的方法
CN112594064B (zh) 一种基于轴流压气机级间测量参数的s2流场诊断方法
Scharfenstein et al. Probabilistic CFD analysis of high pressure turbine blades considering real geometric effects
WO2023130998A1 (zh) 涡轮进口温度的计算精度提高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611174B (zh) 一种发动机涡轮导向器流量计算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7010099A (zh) 一种跨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高低压涡轮匹配设计方法
CN115875294A (zh) 一种用于三涵道风扇试验的前风扇出口测试布局方法
CN116127863A (zh) 一种确定整机条件下雷诺数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
CN114254460A (zh)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透平机械气动鲁棒性优化方法
CN116595790A (zh) 一种发动机整机低导流通能力需求精准确定方法
CN116628874A (zh) 涡轮叶片内腔冲击孔的疲劳模拟件设计方法及疲劳模拟件
CN115901215A (zh) 一种透平叶栅试验装置及流道设计方法
CN116663202B (zh) 一种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仿真模型的校核方法
CN111255724B (zh) 模拟轴流压气机高速旋转轮毂的悬臂静子平面叶栅实验方法
CN116658451B (zh) 基于尾迹损失的核心机环境下压气机出口总压修正方法
CN118549077A (zh) 一种抽气式环形叶栅气动性能试验方法
Robles Vega et al. Part I: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FD Analysis for NASA SDT Transonic Fan Stage Test Rig
CN114065572B (zh) 一种厚度偏差与叶片厚度分布相关的叶片模型构建方法
CN112800554B (zh) 一种叶片表面粗糙度变化影响压气机稳定性的仿真方法
CN115422714A (zh) 面向燃气轮机的知识条件混合驱动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CN115680780B (zh) 涡轮叶片平面叶栅进口轴向速度控制方法
CN116677637B (zh) 一种用核心机模拟整机条件下压气机工作环境的方法
CN118730551B (zh) 基于测量截面位置的涡轮试验效率预测方法
CN118036342B (zh) 一种基于试验状态的压气机盘心气流温度预测方法
Snedden et al. Observations on the selection of objective function for the optimisation of turbine endwall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