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586B -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71586B CN115871586B CN202310053585.2A CN202310053585A CN115871586B CN 115871586 B CN115871586 B CN 115871586B CN 202310053585 A CN202310053585 A CN 202310053585A CN 115871586 B CN115871586 B CN 1158715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fixedly connected
- component
- collision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具体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包括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充气组件,且防撞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抽气组件,所述防撞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传感调节组件,且传感调节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本发明通过推动组件、移动组件和收纳箱等结构的配合使用,方便将防撞组件和传感调节组件等结构在不用时收纳在收纳箱内部,进而在平时驾驶或停车时避碰结构不会增加汽车长度,从而避免影响使用者的驾驶判断,同时在倒车时可快速将防撞组件和传感调节组件等结构从收纳箱内部推出,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使用的灵活性,且方便通过传感调节组件对汽车后侧盲区进行检测,使得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避碰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车辆就是在一般车辆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在进行智能汽车的驾驶中需要配合传感器等结构来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进而增加汽车的避碰效果,但现有的避碰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
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用汽车智能避碰装置,且公开号为CN215621848U的专利提出,通过伸缩杆、连接杆、第一弹簧、触碰开关和报警器的设计,车头或车尾若触碰到相邻的车时,接触杆首先被挤压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发生转动,连接杆推动连接块在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块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发生形变并收缩,使接触杆的移动幅度和速度减缓,进而减轻冲击力,伸缩杆向下移动,带动触头接触触碰开关,同时报警器开始报。
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汽车保险杠外侧增加避碰装置来阻隔汽车保险杠和碰撞物体,进而达到汽车的避碰效果,且通过避碰装置的弹性缓冲结构增加汽车与碰撞物体之间的缓冲效果,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挤压缓冲结构导致避碰装置损坏的情况,同时避碰装置设置在汽车保险杠外侧,进而导致拉长汽车整体长度,使得汽车在停车以及驾驶中影响其避碰效果;
同时市面上常见的汽车避碰系统,通常通过倒车雷达来避免汽车倒车的碰撞,且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信号,经倒车雷达主机内微电脑的控制,再从探头的发射与接收信号过程中,比对信号折返时间而计算出障碍物距离,然后由报警器发出不同的报警声,但常使用的雷达传感器通常固定在汽车保险杠一侧,进而导致传感器检测的范围有限,若遇到底盘较高的车辆或悬挂的物体,容易出现传感器检测不到而导致汽车碰撞情况,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包括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充气组件,且防撞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抽气组件,所述防撞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传感调节组件,且传感调节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
所述移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推动组件,且推动组件的外侧安装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险杠,且保险杠的内部等距离安装有雷达传感器;
所述推动组件将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防撞组件等结构推出所述收纳箱的内部,然后通过所述传感调节组件的内部结构将传感器进行角度的调节,使得通过所述传感调节组件对汽车后侧的盲区物体进行检测,进而避免汽车向后碰撞盲区物体,并通过伸出的所述防撞组件增加汽车后侧的防撞效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条,且防撞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袋,所述充气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板,且收纳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柱;
所述收缩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收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条,所述套筒移动设置在收缩柱的外部,且收缩柱、挤压弹簧和套筒均对称安装在收纳板的一侧;
所述连接块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的两端,且两个转条为一组,两组所述转条对称设置在连接块的两侧,且转条之间转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固定电机,且固定电机的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固定电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主齿轮的底部啮合有连接齿轮;
所述连接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板,且连接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柱,所述连接齿轮和凸板均固定连接在轴柱的外部,且轴柱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推杆,且活动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壁移动设置有气筒,且气筒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管;
所述气筒的外壁同样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活塞的内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的一端与充气袋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组件的内部结构与充气组件的内部结构相同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调节组件包括辅助传感器,且辅助传感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且齿轮一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皮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传感器的一侧对齐设置有辅助摄像头,所述辅助摄像头的一侧与辅助传感器相同设置有转柱、齿轮一、齿轮二和转杆,且转杆之间通过连接皮带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收纳箱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推动架,且挤压推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挤压推动架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卡板,所述挤压推动架整体呈直角三角状结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推板,且推板的一侧对称安装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挤压设置在挤压推动架的一侧,所述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管,且收缩管由三个尺寸不同的套管套接组成;
所述收缩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收缩管的首尾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挂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挂板的底部卡合设置有固定挂板,且固定挂板对称安装在收纳箱的底部两侧,所述限位挂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挂板,且提拉挂板挂接在提拉卡板的两侧;
所述推板的一侧与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推板的一侧与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柱固定安装在推板一侧,且转杆转动安装在推板内部,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推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推动组件、移动组件和收纳箱等结构的配合使用,方便将防撞组件和传感调节组件等结构在不用时收纳在收纳箱内部,进而在平时驾驶或停车时避碰结构不会增加汽车长度,从而避免影响使用者的驾驶判断,同时在倒车时可快速将防撞组件和传感调节组件等结构从收纳箱内部推出,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使用的灵活性,且方便通过传感调节组件对汽车后侧盲区进行检测,使得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避碰效果;
通过充气组件、抽气组件和充气袋等结构的配合使用,方便将防撞条推出收纳箱后设置在汽车保险杠的后侧,同时配合充气组件对充气袋进行充气,进而方便增加防撞条的位移,使得将避碰结构向汽车外侧延伸使用,进而增加汽车与碰撞物体之间的距离,使得增加使用者的反应时长,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且增加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实用性;
通过传感调节组件的设置使用,方便将辅助传感器和辅助摄像头在推出后进行旋转使用,且配合固定的传感器以及摄像头进行使用,进而方便将汽车后侧的盲区位置进行检测并拍摄,从而方便使用者更好的判断汽车后侧物体位置,且避免检测不到底盘较高的汽车或悬挂物导致汽车出现碰撞问题,使得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适用性,同时增加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使用价值;
通过收缩柱、挤压弹簧和缓冲弹簧等结构的设置,方便在防撞条碰撞到车后侧物体时,通过收缩柱向套筒内部收缩,连接块通过缓冲弹簧向后侧移动,进而将收纳板和推板之间进行收折,使得增加避碰结构的缓冲效果,从而避免避碰结构的损坏,同时配合传感器的警报提示,进而及时提示使用者出现碰撞情况,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更改操作,进而增加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托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撞组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传感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收纳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防撞组件;11、防撞条;12、充气袋;13、收纳板;14、收缩柱;15、挤压弹簧;16、套筒;17、连接块;18、缓冲弹簧;19、转条;2、充气组件;21、固定电机;22、主齿轮;23、连接齿轮;24、凸板;25、活动推杆;26、活塞;27、气筒;28、气管;3、抽气组件;4、传感调节组件;41、辅助传感器;42、转柱;43、齿轮一;44、齿轮二;45、转杆;46、辅助摄像头;47、微型电机;5、推动组件;51、电动推杆;52、挤压推动架;53、提拉卡板;6、移动组件;61、推板;62、挤压杆;63、收缩管;64、复位弹簧;65、托板;66、限位挂板;67、固定挂板;68、提拉挂板;7、收纳箱;8、保险杠;9、雷达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6所示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包括防撞组件1,防撞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充气组件2,且防撞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抽气组件3;
防撞组件1包括防撞条11,且防撞条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袋12,充气袋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板13,且收纳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柱14;
收缩柱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5,且挤压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6,收纳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且连接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18;
连接块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条19,套筒16移动设置在收缩柱14的外部,且收缩柱14、挤压弹簧15和套筒16均对称安装在收纳板13的一侧;
连接块17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18的两端,且两个转条19为一组,两组转条19对称设置在连接块17的两侧,且转条19之间转动连接;
充气组件2包括固定电机21,且固定电机21的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22,固定电机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主齿轮22的底部啮合有连接齿轮23;
连接齿轮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板24,且连接齿轮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柱,连接齿轮23和凸板24均固定连接在轴柱的外部,且轴柱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内部;
凸板2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推杆25,且活动推杆2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活塞26,活塞26的外壁移动设置有气筒27,且气筒27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管28;
气筒27的外壁同样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活塞26的内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气管28的一端与充气袋1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抽气组件3的内部结构与充气组件2的内部结构相同设置。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防撞条11碰撞到车后侧物体时,通过收缩柱14向套筒16内部收缩,连接块17通过缓冲弹簧18向后侧移动,进而将收纳板13和推板61之间进行收折,使得增加避碰结构的缓冲效果,从而避免避碰结构的损坏,同时配合传感器的警报提示,进而及时提示使用者出现碰撞情况,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更改操作;
转条19的设置方便增加连接块17之间的移动限位,进而方便连接块17的水平移动,使得方便将收纳板13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保证防撞条11和充气袋12的使用效果,同时充气袋12通过充气组件2充气可延伸避碰结构的使用范围,且通过抽气组件3抽气可将充气袋12重新收纳在收纳板13内部,从而方便将防撞组件1移动后收纳在收纳箱7内部,进而方便避碰结构的重复使用;
充气组件2和抽气组件3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充气组件2与气泵工作原理相同,且活塞26内部的单向进气阀可控制气体重复进入气筒27内部,进而方便将气体连续冲气管28输入充气袋12内部,同时抽气组件3内部的单向进气阀与充气组件2的相反安装,进而方便通过抽气组件3将充气袋12进行抽气操作。
根据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防撞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调节组件4,且传感调节组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6;
推动组件5将移动组件6和防撞组件1等结构推出收纳箱7的内部,然后通过传感调节组件4的内部结构将传感器进行角度的调节,使得通过传感调节组件4对汽车后侧的盲区物体进行检测,进而避免汽车向后碰撞盲区物体,并通过伸出的防撞组件1增加汽车后侧的防撞效果;
传感调节组件4包括辅助传感器41,且辅助传感器4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柱42,转柱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43,且齿轮一43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44,齿轮二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45,转杆45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皮带;
辅助传感器41的一侧对齐设置有辅助摄像头46,辅助摄像头46的一侧与辅助传感器41相同设置有转柱42、齿轮一43、齿轮二44和转杆45,且转杆45之间通过连接皮带转动连接,转杆4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47。
实施方式具体为:辅助传感器41和辅助摄像头46在推出后进行旋转使用,进而方便将汽车后侧的盲区位置进行检测并拍摄,从而方便使用者更好的判断汽车后侧物体位置,且避免检测不到底盘较高的汽车或悬挂物导致汽车出现碰撞问题;
汽车本身具有雷达传感器9和固定摄像头等结构,进而满足汽车的日常倒车使用,且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查看到底盘较高的汽车或悬挂物时,可通过将避碰结构移出来精准物体与汽车之间的距离位置,使得避免汽车出现碰撞情况。
根据图7-9所示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移动组件6的顶部设置有推动组件5,且推动组件5的外侧安装有收纳箱7,收纳箱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险杠8,且保险杠8的内部等距离安装有雷达传感器9;
推动组件5包括电动推杆51,且电动推杆51固定安装在收纳箱7的顶部,电动推杆51的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推动架52,且挤压推动架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挤压推动架52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卡板53,挤压推动架52整体呈直角三角状结构;
移动组件6包括推板61,且推板61的一侧对称安装有挤压杆62,挤压杆62挤压设置在挤压推动架52的一侧,推板6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管63,且收缩管63由三个尺寸不同的套管套接组成;
收缩管63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4,且复位弹簧64的两端分别与收缩管63的首尾两端固定连接,收缩管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5,且托板65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挂板66;
限位挂板66的底部卡合设置有固定挂板67,且固定挂板67对称安装在收纳箱7的底部两侧,限位挂板6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挂板68,且提拉挂板68挂接在提拉卡板53的两侧;
推板61的一侧与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推板61的一侧与连接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转柱42固定安装在推板61一侧,且转杆45转动安装在推板61内部,微型电机47固定安装在推板61的一侧。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避碰结构不用时可收纳在收纳箱7内部,进而在平时驾驶或停车时避碰结构不会增加汽车长度,从而避免影响使用者的驾驶判断,同时在倒车时可快速将防撞组件1和传感调节组件4等结构从收纳箱7内部推出,提高智能汽车避碰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提拉卡板53、提拉挂板68、限位挂板66和固定挂板67的配合使用,方便通过电动推杆51的推动或收缩将移动组件6整体进行收纳或推出展开效果,进而方便带动防撞组件1和传感调节组件4等结构进行使用或收纳,从而增加避碰结构使用的联动性。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进行汽车倒车时,首先通过保险杠8后侧的雷达传感器9进行汽车后侧的距离检测,进而得知车辆与后侧物体的距离,同时配合固定摄像头进行后侧画面监测,当通过后视镜发现后侧有检测盲区时,控制电动推杆51开启使用,进而通过电动推杆51将挤压推动架52向下推动;
然后挤压推动架52带动提拉卡板53将提拉挂板68下移,然后将限位挂板66卡合在固定挂板67顶部,进而将托板65推出收纳箱7内部,接着电动推杆51继续推动挤压推动架52移动,进而将挤压推动架52向下挤压挤压杆62,使得挤压杆62将推板61向收纳箱7的一侧推动,同时推板61的移动将收缩管63进行伸展,并将复位弹簧64进行拉伸,挤压推动架52移动至顶部一侧与挤压杆62的外壁挤压后停止移动,进而将防撞组件1、充气组件2和抽气组件3等结构移出推动到保险杠8的一侧;
然后固定电机21带动主齿轮22旋转,使得连接齿轮23带动凸板24旋转,然后将活动推杆25带动活塞26在气筒27内部反复移动,且配合单向进气阀的使用,将气筒27内部进入的气体连续向气管28输送,使得气管28将充气袋12进行充气操作,当充气袋12充满后固定电机21停止使用,且充气袋12将防撞条11向外侧移动,使得增加避碰结构的使用长度,从增加汽车与碰撞物体之间的防护距离;
在推板61移至收纳箱7的一侧后,微型电机47带动转杆45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皮带将两个转杆45同时旋转,然后将齿轮二44带动齿轮一43转动,进而将转柱42带动辅助传感器41和辅助摄像头46进行同步旋转,使得调节辅助传感器41和辅助摄像头46的使用角度,将辅助传感器41和辅助摄像头46向上调节四十五度后可检测汽车后上方的物体距离,同时拍摄汽车后上方画面,从而避免汽车倒车的视觉盲区,且汽车距离碰撞物体较近时通过传感器连接的警报器提示使用者的操作;
同时若汽车与碰撞物体较近时,可通过防撞条11挤压物体,然后收缩柱14通过挤压弹簧15收缩在套筒16内部,连接块17通过缓冲弹簧18挤压移动,进而方便增加收纳板13和推板61之间的收缩程度,使得增加避碰结构与物体之间的碰撞缓冲,使得避免汽车的损坏,同时避免避碰结构的损坏;
停车完毕后可通过抽气组件3将充气袋12内部的气体抽出,然后通过电动推杆51向上拉动挤压推动架52先将推板61通过复位弹簧64的弹力进行复位,然后通过提拉卡板53将提拉挂板68勾起移动,将避碰结构重新收纳在收纳箱7内部,使得避免避碰结构影响汽车的正常驾驶。
Claims (5)
1.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包括防撞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充气组件(2),且防撞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抽气组件(3),所述防撞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调节组件(4),且传感调节组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6);
所述移动组件(6)的顶部设置有推动组件(5),且推动组件(5)的外侧安装有收纳箱(7),所述收纳箱(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险杠(8),且保险杠(8)的内部等距离安装有雷达传感器(9);
所述推动组件(5)将所述移动组件(6)和所述防撞组件(1)结构推出所述收纳箱(7)的内部,然后通过所述传感调节组件(4)的内部结构将传感器进行角度的调节,使得通过所述传感调节组件(4)对汽车后侧的盲区物体进行检测,进而避免汽车向后碰撞盲区物体,并通过伸出的所述防撞组件(1)增加汽车后侧的防撞效果;所述防撞组件(1)包括防撞条(11),且防撞条(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袋(12),所述充气袋(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板(13),且收纳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柱(14);
所述收缩柱(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5),且挤压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6),所述收纳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且连接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18);所述连接块(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条(19),所述套筒(16)移动设置在收缩柱(14)的外部,且收缩柱(14)、挤压弹簧(15)和套筒(16)均对称安装在收纳板(13)的一侧;所述连接块(17)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18)的两端,且两个转条(19)为一组,两组所述转条(19)对称设置在连接块(17)的两侧,且转条(19)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充气组件(2)包括固定电机(21),且固定电机(21)的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22),所述固定电机(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主齿轮(22)的底部啮合有连接齿轮(23);
所述连接齿轮(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板(24),且连接齿轮(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柱,所述连接齿轮(23)和凸板(24)均固定连接在轴柱的外部,且轴柱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内部;
所述传感调节组件(4)包括辅助传感器(41),且辅助传感器(4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柱(42),所述转柱(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43),且齿轮一(43)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44);
所述齿轮二(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45),所述转杆(45)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皮带;
所述辅助传感器(41)的一侧对齐设置有辅助摄像头(46),所述辅助摄像头(46)的一侧与辅助传感器(41)相同设置有转柱(42)、齿轮一(43)、齿轮二(44)和转杆(45),且转杆(45)之间通过连接皮带转动连接,所述转杆(4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47);所述推动组件(5)包括电动推杆(51),且电动推杆(51)固定安装在收纳箱(7)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51)的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推动架(52),且挤压推动架(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挤压推动架(52)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卡板(53),所述挤压推动架(52)整体呈直角三角状结构;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推板(61),且推板(61)的一侧对称安装有挤压杆(62),所述挤压杆(62)挤压设置在挤压推动架(52)的一侧,所述推板(6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缩管(63),且收缩管(63)由三个尺寸不同的套管套接组成;所述收缩管(63)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4),且复位弹簧(64)的两端分别与收缩管(63)的首尾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管(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5),且托板(65)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挂板(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2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推杆(25),且活动推杆(2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活塞(26),所述活塞(26)的外壁移动设置有气筒(27),且气筒(27)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管(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27)的外壁同样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活塞(26)的内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28)的一端与充气袋(1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组件(3)的内部结构与充气组件(2)的内部结构相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挂板(66)的底部卡合设置有固定挂板(67),且固定挂板(67)对称安装在收纳箱(7)的底部两侧,所述限位挂板(6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挂板(68),且提拉挂板(68)挂接在提拉卡板(53)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61)的一侧与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推板(61)的一侧与连接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柱(42)固定安装在推板(61)一侧,且转杆(45)转动安装在推板(61)内部,所述微型电机(47)固定安装在推板(61)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53585.2A CN115871586B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53585.2A CN115871586B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71586A CN115871586A (zh) | 2023-03-31 |
CN115871586B true CN115871586B (zh) | 2024-06-18 |
Family
ID=8575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53585.2A Active CN115871586B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715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10656B1 (ja) | 2024-04-02 | 2024-07-04 | 義英 土橋 | スキャン式車載用撮像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1061A (zh) * | 2020-09-03 | 2020-12-11 | 郑州保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无人驾驶场地车 |
CN114312640A (zh) * | 2021-12-21 | 2022-04-12 | 林之硕 | 一种危险品车辆运输用的防撞设备及防撞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139234U (zh) * | 2019-12-16 | 2020-07-31 | 武汉英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保护杆 |
CN215621848U (zh) * | 2021-08-30 | 2022-01-25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用汽车智能避碰装置 |
CN216805358U (zh) * | 2021-11-25 | 2022-06-24 | 常州市劲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电动全地形车防撞构造 |
-
2023
- 2023-02-03 CN CN202310053585.2A patent/CN1158715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1061A (zh) * | 2020-09-03 | 2020-12-11 | 郑州保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无人驾驶场地车 |
CN114312640A (zh) * | 2021-12-21 | 2022-04-12 | 林之硕 | 一种危险品车辆运输用的防撞设备及防撞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71586A (zh) | 2023-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871586B (zh) | 一种智能汽车避碰系统 | |
US6204753B1 (en) |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ojecting motor vehicle parts | |
WO2023103215A1 (zh) | 一种充电枪充电自适应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108189764A (zh) | 一种无障碍行人踏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71157B (zh) | 踏板伸缩装置和车辆 | |
JP2003182511A (ja) | 車両フード跳ね上げ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101663027B1 (ko) | 레이더센서가 구비된 차량용 블랙박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14715216B (zh) | 一种轨道交通智能维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782918U (zh) |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 | |
CN103850503A (zh) | 一种升降横移停车装置的控制系统 | |
CN107201836A (zh) | 一种小型车辆升降停靠装置 | |
CN211571470U (zh) | 一种基于红外线控制的电子信息屏 | |
JP4351378B2 (ja) | 車両用障害物推定装置 | |
CN217006373U (zh) | 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 | |
JPS61146653A (ja) | 自動格納式ドアミラ− | |
CN222184310U (zh) | 一种停车场用防撞装置 | |
CN221293381U (zh) | 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驾驶车 | |
CN208036212U (zh)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汽车远程安全监控系统 | |
CN109398285A (zh) | 一种货车倒车防撞装置 | |
CN211776210U (zh) | 一种独立便捷式双层侧方停车库 | |
CN209112131U (zh) | 一种货车倒车防撞装置 | |
CN113954761B (zh) | 基于视觉影像的车辆防追尾系统 | |
CN207157156U (zh) | 一种基于雷达应用的汽车安全监测系统 | |
CN209336598U (zh) | 汽车外后视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316615U (zh) | 一种洗车机用防撞警报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