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5635B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65635B CN115865635B CN202211468899.0A CN202211468899A CN115865635B CN 115865635 B CN115865635 B CN 115865635B CN 202211468899 A CN202211468899 A CN 202211468899A CN 115865635 B CN115865635 B CN 1158656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address information
- message
- detection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720945 Hos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388299 Arabidopsis thaliana DTX5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294133 Arabidopsis thaliana NIC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WYDFSSCXUGNICP-CDLQDMDJSA-N C[C@@H]([C@H]1CC[C@H]2[C@@H]3[C@@H]4O[C@@H]4[C@@]4(O)CC=CC(=O)[C@]4(C)[C@H]3CC[C@]12C)[C@H]1C[C@]2(C)O[C@]2(C)C(O)O1 Chemical compound C[C@@H]([C@H]1CC[C@H]2[C@@H]3[C@@H]4O[C@@H]4[C@@]4(O)CC=CC(=O)[C@]4(C)[C@H]3CC[C@]12C)[C@H]1C[C@]2(C)O[C@]2(C)C(O)O1 WYDFSSCXUGNICP-CDLQDMDJSA-N 0.000 description 4
- GWWNCLHJCFNTJA-UHFFFAOYSA-N nicandrenone-2 Natural products C12OC2C2(O)CC=CC(=O)C2(C)C(CCC23C)C1C3CCC2(O)C(C)C1OC(O)C2(C)OC2(C)C1 GWWNCLHJCFNTJ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WYDFSSCXUGNICP-UHFFFAOYSA-N 24-methylenecholesta-5,7-dien-3beta-ol Natural products C1C2(C)OC2(C)C(O)OC1C(C)C1C2(C)CCC3C4(C)C(=O)C=CCC4(O)C4OC4C3C2CC1 WYDFSSCXUGNIC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88300 Arabidopsis thaliana DTX5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94134 Arabidopsis thaliana NIC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40275 mac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88291 Arabidopsis thaliana DTX49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68840 Danio rerio chrn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0421 Lepidium meyenii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65731 NI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PWHVEHULNLETOV-UHFFFAOYSA-N Nic-1 Natural products C12OC2C2(O)CC=CC(=O)C2(C)C(CCC2=C3)C1C2=CC=C3C(C)C1OC(O)C2(C)OC2(C)C1 PWHVEHULNLETO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902 lepidium meyenii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00958 mac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8999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a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12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探测节点通过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本方案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多个服务器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通信,当任意服务器把故障/亚健康的网口下线后,该服务器便再无法感知下线网口的状态是否已经恢复,无法再采取恢复措施,导致网口数量减少,数据通信效率较低。另外,当服务器检测到聚合口物理链路故障/亚健康时,但未检测出具体的目的端口链路故障,即使在发送端把业务切到状态正常的网口,由于交换机芯片的负载算法原因,数据仍会从目的端故障链路通过,导致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效率及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聚合网口中的探测节点,包括:
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包括:
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N;其中,所述信息表中存储有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信息与聚合网口信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按照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并发送给所述每个待测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包括以下之一:
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源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的地址信息为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本地标识、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及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所述目的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为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所述本地标识、所述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第一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第一探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探测周期位于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
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第一探测报文,反馈的第一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一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每个第一探测报文中包含的源物理地址信息、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中包含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对应待测节点标识、对应待测节点网口标识,和对应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信息构建出地址解析协议表的每一行,进而得到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所述目标节点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计算丢包率,将所述丢包率与丢包率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获取所述K个响应报文的时延信息,将所述时延信息与时延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包括: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加载所述预设程序;
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
响应所述预设程序,利用所述替换地址信息按照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替换所述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得到所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
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所述替换地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各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包括以下之一: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替换地址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所述目标节点的标识,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在所述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替换地址信息;其中,所述替换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节点负载最小的网口对应的地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加载通知信息,供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其中,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程序构建目标响应报文进行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
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当前探测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
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节点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所述探测节点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包括:
接收到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K个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K个探测报文形成K个响应报文,并发送给所述探测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第一探测报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报文基于构造的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形成第一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
所述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第二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所述目标报文,得到目标相应报文以发送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聚合网口中的探测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修改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当前探测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节点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所述探测节点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探测节点一侧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探测节点一侧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目标节点一侧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目标节点一侧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通过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由于本方案可以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实时的探测出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当某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异常时,可以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该待测节点的业务报文,进而使得该业务报文可以发送给对应的节点,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的一个可选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发明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示例性的,结合图1,相关技术中,服务器A和服务器B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通信。服务器A包括:网口A1和网口A2。服务器B包括:网口B1和网口B2。其中,服务器A到服务器B之间通过网口A1和网口B1组成了链路1。在交换机与网口B1之间的链路故障之后,服务器A向服务器B发送业务报文时,服务器A将链路切换到网口A2对应的链路2,由于交换机算法的原因,交换机还是会将业务报文通过网口B1发送给服务器B,进而导致业务报文无法发送给服务器B,使得数据通信效率和安全性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2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101、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包括了多个服务器,待访问设备等。其中,多个服务器之间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通信。探测节点可以为每个服务器,待访问设备等。待测节点可以为除了探测节点对应的服务器之外的其他服务器。也就是说,网络系统中的每个服务器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向其他的每个服务器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每个服务器的多个网口形成聚合网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服务器基于构建的虚拟地址信息形成每个待测节点的当前探测报文。其中,每个待测节点的探测报文数量大于对应的网口数量,是为了探测报文能够将待测节点的网口全面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可以每隔10秒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对应的当前探测报文。在其他实施例中,探测节点也可以每隔1分钟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当前探测报文。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探测周期的时长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网络系统中存在10个服务器时,每个服务器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向其他的9个服务器分别发送一定数量的探测报文。
S102、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待测节点接收到对应的当前探测报文之后,待测节点形成相同数量的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探测节点。由于待测节点存在与探测节点之间链路故障的情况,所以待测节点接收到当前探测报文的数量和探测节点发送的当前探测报文的数量可能不一致。
S103、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可以通过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计算出丢包率,若该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则确定出对应的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链路异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若该丢包率不大于丢包率阈值,则确定出对应的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链路正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还可以获取当前响应报文对应的时延信息,若该时延信息大于时延阈值,则确定出对应的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链路异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若该时延信息不大于时延阈值,则确定出对应的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正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其中,通信链路包括物理链路和数据链路,物理链路是指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服务器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的链路串接而成的。数据链路是指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的,才是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又称为逻辑链路。
S104、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探测节点加载预设程序。探测节点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并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目标节点对应的替换地址信息。探测节点响应预设程序,根据交换机转发规则,将发送给目标节点的业务报文中地址信息修改为替换地址信息,以得到目标报文。
表一:地址解析协议表
示例性的,结合表一,由于host-B对应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而且host-C的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探测节点可以确定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此时当目标节点为host-B时,探测节点可以在其对应的源物理地址信息或者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一个替换地址信息。探测节点利用该替换地址信息替换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形成目标报文发送给host-B。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第一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第一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第一探测报文。其中,第一探测周期位于当前探测周期之前。探测节点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第一探测报文,反馈的第一响应报文。探测节点基于第一探测报文与第一响应报文构建地址解析协议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周期位于当前演探测周期之前的,且每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正常。探测节点在第一探测周期内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第一探测报文,由于通信链路正常,则每个待测节点也会给探测节点反馈相同数量的第一响应报文。且第一探测报文与第一响应报文是一一对应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基于每个待测节点的每个第一探测报文中包含的源物理地址信息、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中包含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对应待测节点标识、对应待测节点网口标识,和对应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信息构建出地址解析协议表的每一行,进而得到地址解析协议表。
示例性的,结合图3,HOST A主机包括网口NIC0和NIC1。NIC0和NIC1形成聚合网口band0。HOST B主机包括网口NIC2和NIC3。NIC2和NIC3形成聚合网口band1。地址解析协议表的构造过程可以包括:
HOST A主机agent随机一个mac地址,从最后一个字节+1,取连续的8个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可以包括:地址(macA0~macA7)。HOSTA主机通过信息表获取HOST B主机聚合网口bond1的mac,分别以macA0~macA7→HOST B主机bond1的mac的形式构建出8个当前探测报文,发送给HOST B主机的bond1。其中,当前探测报文中包括:HOST A主机标识和聚合网口band0标识和mac。
HOST B主机agent也会通过相同的随机算法,得到8个连续的mac地址(macB0~macB7)。当HOST B主机接收到HOST A主机的当前探测报文时,以macB0~macB7→HOSTA主机的聚合网口bond0 mac的格式分别给A主机进行回包。其中,HOSTB的任意网口接收到当前探测报文则形成对应的当前响应报文进行回包。其中,当前响应报文中包括:HOST B主机标识和对应网口标识。HOST A主机的8个当前探测报文覆盖了HOST B主机的bond1的所有成员口。HOST A主机分析8个包覆盖了HOST B主机的bond1的所有成员口,可得到发送到HOST B主机的NIC2、NIC3的报文源mac和目的mac,则HOSTA主机→HOSTB主机的发送链路探测结束,得到地址解析协议表。否则继续下一步,通过修改目的mac的方式进行探测。
HOST A主机重新构造当前探测报文,分别以A主机bond0的mac作为源mac,macA0~macA7作为目的mac构造出8个当前探测报文发送给HOST B主机的bond1。当HOST B主机接收到HOST A主机的当前探测报文时,分别以macB0~macB7→HOSTA主机的bond0mac的格式分别给HOSTA主机进行回包。HOSTA主机分析8个包覆盖了HOSTB主机的bond1的所有成员口,可得到发送到HOSTB主机的NIC2和NIC3的报文源mac和目的mac应该使用哪两个,则HOSTA主机→HOSTB主机的发送链路探测结束,得到地址解析协议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链路正常时,探测节点卸载预设程序,将业务报文作为目标报文发送给目标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探测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加载通知信息,供目标节点基于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其中,目标节点基于第二预设程序构建目标响应报文进行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将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之后,接收目标节点响应目标报文反馈的目标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通过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由于本方案可以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实时的探测出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当某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异常时,可以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该待测节点的业务报文,进而使得该业务报文可以发送给对应的节点,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示出的S101至S102还可以通过S105至S108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S105、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N。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N。其中,信息表中存储有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信息与聚合网口信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106、按照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按照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按照预定程序指令随机性的构造出多个虚拟地址信息。
示例性的,某一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为2,则探测节点可以构造出对应该待测节点2×2×2=8个虚拟地址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探测节点也可以构造出10个虚拟地址信息。其中,多个虚拟地址信息的数量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网口数量。
S107、基于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并发送给每个待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基于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并发送给每个待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以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源物理地址信息,以每个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的地址信息为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本地标识、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及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形成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以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目的物理地址信息,以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为源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本地标识、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形成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S108、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其中,K为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的通信状况不同,在某一待测节点与探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异常时,该待测节点接收到的当前探测报文的数量不等于N的M次方个。K个当前响应报文的数量由该待测节点的正常网口数量决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足以覆盖所有网口的当前探测报文,当存在任意的网口故障时,探测节点都能检测出该待测节点的链路故障情况,进而修改业务报文,实现了在链路故障时的业务报文发送,提高了数据通信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示出的S103至S104还可以通过S109至S112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S109、通过目标节点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与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计算丢包率,将丢包率与丢包率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每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通过目标节点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与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计算丢包率,将丢包率与丢包率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每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求K与N的M次方的比值,得到丢包率。若该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则确定对应待测节点链路亚健康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若该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率阈值,则确定对应待测节点链路故障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若该丢包率小于第一丢包率阈值,则确定对应待测节点链路正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其中,第一丢包率阈值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获取所述K个响应报文的时延信息,将所述时延信息与时延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该时延信息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确定对应待测节点链路亚健康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若该时延信息大于第二时延阈值,则确定对应待测节点链路故障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该时延信息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确定出对应待测节点链路正常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时延阈值小于第二时延阈值。
其中,链路亚健康(Fail slow)是指硬件可以正常运行但性能严重降级的一种状态。硬盘模块、网卡、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等硬件部件均有可能进入亚健康状态,当这些硬件进入亚健康状态后,系统未采取有效监控和容错措施,则会导致系统响应的时延增大、丢包,甚至会因无法响应主机导致主机业务中断。
S110、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加载预设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加载预设程序。
其中,预设程序可以包括:伯克利包过滤器(Berkeley Packet Filter,BPF),BPF发明之初是一款网络过滤工具,发展到现在名称升级为eBPF:extended Berkeley PacketFilter演进成一套通用执行引擎,不再仅仅是网络分析,可以基于eBPF开发性能分析、系统追踪、网络优化等多种类型的工具和平台。
其中,eBPF可以由流量分类器(traffic classifier,TC)和快速数据路径(eXpress Data Path,XDP)配合实现。TC是Linux网络处理流程中的一个eBPF钩子,能够挂载eBPF程序,它提供了多种功能,例如修改包、重路由、丢弃包。XDP是Linux网络处理流程中的一个eBPF钩子,能够挂载eBPF程序,它能够在网络数据包到达网卡驱动层时对其进行处理。
S111、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每个待测节点的源物理地址信息、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探测节点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替换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每个待测节点的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探测节点得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若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每个待测节点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探测节点得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若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每个待测节点的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探测节点得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通过业务报文包含的目标节点的标识,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探测节点基于交换机转发规则,在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其中,替换地址信息为目标节点负载最小的网口对应的地址信息。
其中,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在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在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可以在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
S112、响应预设程序,利用替换地址信息按照交换机转发规则替换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响应预设程序,利用替换地址信息按照交换机转发规则替换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
其中,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利用替换地址信息替换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利用替换地址信息替换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若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则探测节点利用替换地址信息替换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节点在检测到目标节点的链路故障时,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并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目标节点对应的一个可利用的替换地址信息,利用该替换地址信息修改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或者目的地址,进而得到将目标报文发送给目标节点的效果。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效果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系统内所有的服务器互相ping,每个服务器向其他的服务器发送探测报文。每个服务器定期(如每秒或者每分钟)通过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第一探测报文,并基于反馈回的第一响应报文确定出地址解析协议表。当服务器A通过当前探测报文和当前响应报文检测到与服务器B网口之间的丢包率或者时延,若丢包率或者时延在给定时间周期T内,持续大于阈值th1,则会认为链路亚健康,若持续大于阈值th2,则认为链路故障。当服务器A检测到网口A1与网口B1之间链路故障/亚健康,则探测节点的控制中心在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一个已学习到的虚拟mac地址用于拓扑选路(以该mac地址为源mac或者目的mac的报文会被交换机转发到服务器B健康的网口上,如网口B2)。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括:对应关系1:源端口A1、源mac1、目的端口B1;对应关系2:源端口A2、源mac2、目的端口B2。服务器A此时通知服务器B加载eBPF程序(TC和XDP)。服务器A选择能hash到健康目的端口(如端口B2)的虚拟mac地址。服务器A通过eBPF程序修改业务报文中的源mac或者目的mac,并重定向到正常的端口,如端口A2。服务器B接收到目标报文后,(如端口B2)利用eBPF检测目标报文中的源mac地址或者目的mac地址,如果源mac地址或者目的mac地址为用于链路切换的特殊的mac地址,则修改目标报文的源mac地址,恢复为真实的源mac或者目的mac地址。当服务器A检测到链路故障/亚健康已经恢复,卸载eBPF程序,即可恢复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5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201、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探测节点;其中,当前探测报文是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探测节点;其中,当前探测报文是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
S202、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目标报文是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探测节点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目标报文是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探测节点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探测节点确定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向目标节点发送加载通知信息。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节点发送的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所述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目标节点响应所述第二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所述目标报文,得到目标相应报文以发送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
其中,第二预设程序也可以为BPF程序。
其中,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是目标节点在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由于本方案可以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实时的探测出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当某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异常时,可以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该待测节点的业务报文,进而使得该业务报文可以发送给对应的节点,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示出的S201还可以通过S203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S203、接收到探测节点发送的K个当前探测报文,响应K个探测报文形成K个响应报文,并发送给探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接收到探测节点发送的K个当前探测报文,响应K个探测报文形成K个响应报文,并发送给探测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示出的S201之前还可以包括S204,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S204、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第一探测报文,响应第一探测报文基于构造的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形成第一响应报文反馈给探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第一探测报文,响应第一探测报文基于构造的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形成第一响应报文反馈给探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在第二信息表中确定出探测节点的网口数量T;其中,第二信息表中存储有探测节点的网口信息与聚合网口信息;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目标节点按照第二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T的M次方个第二虚拟地址信息。目标节点基于T的M次方个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探测节点的T的M次方个第一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以T的M次方个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以探测节点的聚合网口的地址信息为第二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结合目标节点标识及目标节点网口标识形成探测节点的T的M次方个第一响应报文。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将结合图6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301、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目标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S301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S101,在此不一一赘述。
S302、探测节点接收目标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S302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S102,在此不一一赘述。
S303、探测节点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S303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S103,在此不一一赘述。
S304、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S304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S104,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800,应用于聚合网口中的探测节点,包括:第一发送单元803、第一接收单元804、确定单元805和修改处理单元806。
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中的网口个数。
第一接收单元804,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确定单元805,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N;其中,所述信息表中存储有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信息与聚合网口信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按照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并发送给所述每个待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源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的地址信息为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本地标识、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及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所述目的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为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所述本地标识、所述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在第一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第一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第一探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探测周期位于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第一接收单元804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第一探测报文,反馈的第一响应报文;基于所述第一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每个第一探测报文中包含的源物理地址信息、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中包含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对应待测节点标识、对应待测节点网口标识,和对应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信息构建出地址解析协议表的每一行,进而得到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确定单元805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节点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计算丢包率,将所述丢包率与丢包率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获取所述K个响应报文的时延信息,将所述时延信息与时延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加载所述预设程序;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响应所述预设程序,利用所述替换地址信息按照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替换所述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得到所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所述替换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通过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所述目标节点的标识,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在所述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替换地址信息;其中,所述替换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节点负载最小的网口对应的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800中的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加载通知信息,供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其中,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程序构建目标响应报文进行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第一接收单元804,用于接收每个待测节点响应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确定单元805,用于基于当前响应报文与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修改处理单元806,用于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由于本方案可以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实时的探测出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当某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异常时,可以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该待测节点的业务报文,进而使得该业务报文可以发送给对应的节点,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800,包括第一存储器802和第一处理器801,所述第一存储器802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80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和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一,如图8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800的硬件实体包括:第一处理器801和第一存储器802,其中;
第一处理器801通常控制数据处理装置800的总体操作。
第一存储器802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第一处理器801以及数据处理装置8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实现。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900,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第二接收单元903。
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当前探测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903,还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节点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所述探测节点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900中的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到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K个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K个探测报文形成K个响应报文,并发送给所述探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900中的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第一探测报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报文基于构造的第二虚拟地址信息形成第一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900中的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到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响应所述第二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所述目标报文,得到目标相应报文以发送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第二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探测节点发送的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形成当前响应报文反馈给所述探测节点;其中,所述当前探测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发送的;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本地的网口个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903,还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节点发送的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是所述探测节点在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本地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节点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的;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所述探测节点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由于本方案可以在每个探测周期内实时的探测出与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当某个待测节点的通信链路异常时,可以加载预设程序,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该待测节点的业务报文,进而使得该业务报文可以发送给对应的节点,在链路故障时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及安全性。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900,包括第二存储器902和第二处理器901,所述第二存储器902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90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和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二,如图10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900的硬件实体包括:第二处理器901和第二存储器902,其中;
第二处理器901通常控制数据处理装置900的总体操作。
第二存储器902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9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第二处理器901以及数据处理装置9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实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装置、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装置、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聚合网口中的探测节点,包括:
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包括:
在本地的信息表中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数量N;其中,所述信息表中存储有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网口信息与聚合网口信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按照预定程序指令构造出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并发送给所述每个待测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形成对应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包括以下之一:
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源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的地址信息为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本地标识、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及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以所述N的M次方个虚拟地址信息分别作为所述目的物理地址信息,以所述本地聚合网口物理地址信息为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结合所述本地标识、所述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形成所述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第一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第一探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探测周期位于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
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第一探测报文,反馈的第一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一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每个第一探测报文中包含的源物理地址信息、本地聚合网口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中包含的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对应待测节点标识、对应待测节点网口标识,和对应待测节点的聚合网口信息构建出地址解析协议表的每一行,进而得到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所述目标节点反馈的K个当前响应报文与N的M次方个当前探测报文计算丢包率,将所述丢包率与丢包率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获取所述K个响应报文的时延信息,将所述时延信息与时延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包括: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加载所述预设程序;
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
响应所述预设程序,利用所述替换地址信息按照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替换所述业务报文中的源地址信息或者目的地址信息,得到所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确定出交换机转发规则,以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替换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
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所述替换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确定出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包括以下之一: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不一致,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所述每个待测节点的所述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得到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为源目的地址转发算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的替换地址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所述目标节点的标识,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交换机转发规则,在所述目标源物理地址信息和所述目标第二源物理地址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替换地址信息;其中,所述替换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节点负载最小的网口对应的地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加载通知信息,供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加载通知信息加载第二预设程序;其中,所述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程序构建目标响应报文进行反馈。
12.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聚合网口中的探测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当前探测周期内,基于构造的虚拟地址信息向每个待测节点发送一定数量的当前探测报文;所述一定数量表征的个数大于对应待测节点的网口个数;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待测节点响应所述当前探测报文,反馈的当前响应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响应报文与所述当前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检测结果;
修改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链路检测结果表征目标节点链路异常时,通过加载预设程序基于预设的地址解析协议表修改业务报文,得到目标报文以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包含与所述每个待测节点之间的发送规则信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表是在所述当前探测周期之前的探测周期内通过探测报文确定的。
13.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68899.0A CN115865635B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68899.0A CN115865635B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65635A CN115865635A (zh) | 2023-03-28 |
CN115865635B true CN115865635B (zh) | 2025-01-17 |
Family
ID=8566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68899.0A Active CN115865635B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6563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8193A (zh) * | 2014-08-12 | 2014-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故障检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
CN110177010A (zh) * | 2019-05-07 | 2019-08-2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6428B (zh) * | 2018-05-17 | 2020-10-27 |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隧道技术的路由探测方法、路由节点和中心服务器 |
CN113132225B (zh) * | 2019-12-31 | 2024-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径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2022
- 2022-11-22 CN CN202211468899.0A patent/CN1158656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8193A (zh) * | 2014-08-12 | 2014-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故障检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
CN110177010A (zh) * | 2019-05-07 | 2019-08-2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65635A (zh) | 202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64561B1 (en) |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fat tree network | |
US1086031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ft management in clustered environments | |
US7848226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switch | |
CN109344014B (zh) | 一种主备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507721A (zh) | 用于在局域网内实现快速恢复进程的方法和系统 | |
JP588489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及び負荷分散方法 | |
CN105721318A (zh) |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中发现网络拓扑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217658B (zh) | 一种堆叠分裂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547240B (zh) |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和装置 | |
US8121026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8123901A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2291116A (zh) |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JP4461262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障害発生時に複数のコンピュータの配列を操作する方法 | |
CN113328916B (zh) | Bfd检测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7332793B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US7676623B2 (en) | Management of proprietary devices connected to infiniband ports | |
CN102932249B (zh) | 一种vrrp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KR20090073130A (ko) | 네트워크 엘리먼트에서의 무정지형 매체 액세스 제어 어드레스 할당 | |
CN115865635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11695856B2 (en) | Scheduling solu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and computer device | |
CN112468363B (zh) | 一种链路连通性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835544B (zh) | 一种基于用户态协议栈的虚拟路由器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 |
JP2019153981A (ja)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US8619627B2 (en) |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groupings of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s | |
US11290319B2 (en) |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echo sessions across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