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855824A -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5824A
CN115855824A CN202310020014.9A CN202310020014A CN115855824A CN 115855824 A CN115855824 A CN 115855824A CN 202310020014 A CN202310020014 A CN 202310020014A CN 115855824 A CN115855824 A CN 115855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gas
air
pipeli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00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易
吴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ce Med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ce Med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ce Med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ce Med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00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5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5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5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包括壳体、集气卡、设置于壳体内的气动单元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光学分析单元;集气卡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气动单元与光学分析单元连通;当集气卡插设于壳体时,由集气卡收集的气体能够依次导通至气动单元以及光学分析单元;集气卡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人在第一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一气体,至少另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在第二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二气体;综上,本申请将巧妙的将集气卡、气动单元、显示屏、供电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巧妙的结合在壳体内,整体结构小巧玲珑,且能够稳定并精准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Description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最初的检测方式是通过碳-14检测法来判断幽门螺旋杆菌的含量是否超标。通过食用含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静坐约半个小时后对呼出气体进行检测。但是碳-14同位素不稳定,具有少量的放射性,半衰期为5730年,辐射的是β射线,平均辐射能量约为50keV。尽管辐射剂量不大,对人体的损伤没有明确的报道,但是碳-14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与碳-12原子一样参与人体细胞的碱基合成,在碳-14由高能态衰变到低能态的时候所释放的出的射线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现在的改进方法是将碳-14更替为碳-13,对呼出气体中碳-13的含量进行检测。碳-13没有放射性十分稳定,对人体无害。碳-13呼气检测法全程过程约25分钟。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金标准”。被称为“胃病检验史上的里程碑”。检查前受检者需空腹三个小时,用温开水完整口服一颗胶囊,等待15分钟后向专用的呼气卡中吹气留取样本,再将呼气卡放入专用的检测仪内,就可以灵敏、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碳-13同位素呼吸试验检测的方法,患者只需要向特定的一次性专用呼吸检测卡中轻吹一口气,就能检查出引起胃肠病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在患者体内的感染数量。通过口服碳-13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碳-13,如果有的话,代表存在幽门螺杆菌。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正常人体内都有,但是超过100dpm便易引起癌变。而且具有传染性,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类致癌源。
碳13呼气分析仪,可通过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及其浓度的测量辅助医生诊断患者所患疾病,监控疾病状态及观察治疗效果等。而呼气试验所需要用的到的仪器有如下几种:质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仪、激光光谱分析仪。其中质谱分析仪的系统复杂,成本高;而激光光谱仪的核心器件成本也非常的高。虽然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企业也使用了红外光谱的原理研发出了呼气分析仪,但是由于体积大,不方便携带,一般仅限于医院检测时使用,受地点、时间及检测方式的限制,对于用户而言非常得不便捷。而且由于气体样品的浓度和均匀度极易受环境温度、气压等因素影响,使得其检测极易出现误差,准确度和稳定性有限。
因此,提高气体样本碳13检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促进仪器的小型化发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体样本碳13检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促进仪器的小型化发展。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用于检测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包括壳体、集气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动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动单元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当所述集气卡插设于所述壳体时,由所述集气卡收集的气体能够依次导通至所述气动单元以及所述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人在第一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一气体,至少另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在第二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二气体;
所述光学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和所述第二气体分析以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气卡包括外壳体、气囊、气嘴以及保护盖;
所述外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气嘴的一端通过单向进气阀设置于所述气囊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保护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嘴;当所述保护盖拆卸于所述气嘴时,通过所述气嘴能够向所述气囊吹气;
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气嘴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能够将由所述集气卡收集的气体导通至所述气动单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气卡通过卡接组件卡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卡接组件具有卡接部以及限位部;
当将所述集气卡插设于所述壳体时,所述集气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直至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集气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气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气卡分别为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气体的第一集气卡和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气体的第二集气卡;
所述气动单元包括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延伸出所述壳体的进气管路以及延伸出所述壳体的出气管路;
所述第一集气卡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二集气卡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气泵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单元;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
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七管路;
所述第二过滤器、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依次设置于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且所述第二过滤器靠近所述进气管路;
所述第三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三过滤器均为U型管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分析单元包括两组分析构件,其中一组所述分析构件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气体,另一组所述分析构件用于分析所述第二气体;
所述气体分析构件包括顺次排布的光源、集气室以及红外传感器;
所述集气室具有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所述第六电磁阀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供电单元、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所述第六电磁阀均通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单片机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用于检测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包括壳体、集气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动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动单元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当所述集气卡插设于所述壳体时,由所述集气卡收集的气体能够依次导通至所述气动单元以及所述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人在第一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一气体,至少另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在第二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二气体;
所述光学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和所述第二气体分析以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具体地,综上,本申请将巧妙的将集气卡、气动单元、显示屏、供电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巧妙的结合在壳体内,整体结构小巧玲珑,且能够稳定并精准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集气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集气卡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隐藏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隐藏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隐藏壳体、集气卡以及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隐藏壳体、集气卡、触控屏以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第一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气动单元的管路连接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中光学分析单元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第一集气卡;3-第二集气卡;4-气动单元;5-光学分析单元;6-过滤单元;7-气囊;8-气嘴;9-保护盖;10-单向进气阀;11-通孔;12-第一方向;13-气泵;14-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进气管路;19-出气管路;20-第一管路;21-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22-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23-第二管路;24-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5-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26-第三管路;27-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28-第四管路;29-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30-第二电磁阀的第三端;31-第五管路;32-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4-气泵的进气端;35-气泵的出气端;36-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37-第七管路;38-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39-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41-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4-第二过滤器;45-第三过滤器;46-第五电磁阀;47-第六电磁阀;48-光源;49-集气室;50-红外传感器;51-供电单元;52-单片机;53-显示屏;54-外壳;55-第一侧壁;56-第二侧壁;57-卡接块;58-限位块;59-弹簧;60-第一限位条;61-第二限位条;62-第一腔体;63-第二腔体;64-按钮;65-第一外壳;66-第二外壳;67-抵接孔;68-限位孔;69-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结合图1-图12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用于检测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包括壳体1、集气卡、设置于壳体1内的气动单元4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光学分析单元5。
具体地,壳体1围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具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第四安装位,第五安装位以及第六安装位;进一步地,第一安装位用于安装集气卡,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气动单元4,第三安装位用于安装光学分析单元5,第四安装位用于安装显示屏53(在下文有阐述),第五安装位用于安装控制单元(在下文有阐述),第六安装位用于安装供电单元51(在下文有阐述);更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示,第一安装位在第二安装位上方,第四安装位在第一安装位的上方,第三安装位在第一安装位的下方,第六安装位在第三安装位的下方,第五安装位在第三安装位的上方。
具体地,集气卡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气动单元4与光学分析单元5连通;当集气卡插设于壳体1时,由集气卡收集的气体能够依次导通至气动单元4以及所述光学分析单元5;集气卡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一个集气卡用于收集人在第一种情形下(这里面的第一种情形是指人未吃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呼出的第一气体,至少另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在第二种情形(这里面的第二种情形是指人吃13C标记的尿素胶囊)下呼出的第二气体;光学分析单元5用于对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分析以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综上,本申请将巧妙的将集气卡、气动单元4、显示屏53、供电单元51以及控制单元巧妙的结合在壳体1内,整体结构小巧玲珑,且能够稳定并精准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在该实施例中,集气卡包括外壳体1、气囊7、气嘴8以及保护盖9;具体地,外壳体1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外壳65和第二外壳66,第一外壳65与第二外壳66卡接在一起时,能够围设有容纳空间,此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气囊7。具体地,气嘴8的一端通过单向进气阀10设置于气囊7且另一端延伸出壳体1,这里面的单向进气阀10可以理解为车胎的充气结构,单向进气阀10的设置能保证可以向气囊7内充气而气囊7中的气体不会溢流到壳体1外部。具体地,保护盖9可拆卸连接于气嘴8;当保护盖9拆卸于气嘴8时,通过气嘴8能够向气囊7吹气,使得气体存储于气囊7中,当完成吹气操作时,将保护盖9扣合在气嘴8即可。具体地,外壳体1远离气嘴8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1;通过通孔11能够将由集气卡收集的气体导通至气动单元4。
在该实施例中,集气卡通过卡接组件卡接于壳体1;具体地,第一安装位由外壳54围设而成,且外壳54内具有用于插接第一集气卡2(在下文有阐述,在此不做过多阐述)的第一腔体62以及用于插接第二集气卡3(在下文有阐述,在此不做过多阐述)的第二腔体63;具体地,外壳54具有对置的第一侧壁55和第二侧壁56,第一侧壁55对应第一腔体62设置有卡接组件,第二侧壁56对应第二腔体63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通过在侧壁上设置的卡接组件既能够实现对集气卡的定位,又能够减少对壳体1的占用空间,从而实现13C呼气检测仪的小型化。
更具体地,结合图6所示,并以第二侧壁56为例对卡接组件进行阐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侧壁56的内侧壁上的滑块、设置于滑块上的卡接块57、设置在第二侧壁56边沿上的限位块58、弹簧59(弹簧59的一端挂接在卡接块57上且另一端挂接在第二侧壁56的顶端)、第一限位条60(第一限位条60的一端固定在卡接块57上,另一端朝向限位块58延伸)以及第二限位条61(第二限位条61的一端挂接在第二侧壁56的底端,且另一端设置于滑块上开设的凹槽内);集气卡的外壳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68,通孔11与限位孔68之间设置有抵接孔67;在实际的插接过程中:首先抵接孔67抵接在卡接块57上,然后沿第一方向12按压集气卡,此时,弹簧59被拉伸,第二限位条61在凹槽(设定的轨迹)内移动,直至第二限位条61滑动至凹槽的终点时,此时的第一限位条60敲好卡接在限位孔68内,进而实现对集气卡的定位。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集气卡设置有两个,两个集气卡分别为用于收集第一气体的第一集气卡2和用于收集第二气体的第二集气卡3。具体地,气动单元4包括气泵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7、延伸出壳体1的进气管路18以及延伸出壳体1的出气管路19;进一步地,第一集气卡2通过第一管路20与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21连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22通过第二管路23与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4连接,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25通过第三管路26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27连通;进一步地,第二集气卡3通过第四管路28与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29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三端30通过第五管路31与进气管路18连通;进一步地,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2通过第六管路与气泵的进气端34连通,气泵的出气端35与光学分析单元5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4通过第七管路37与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38连通;进一步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39通过第八管路与出气管路19连通;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通过第九管路与光学分析单元5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图7所示,第一管路20朝向第一集气卡2的通孔11端为尖端结构,第四管路28朝向第二集气卡3的通孔11端为尖端结构,利用尖端结构能够保证当集气卡插接于壳体1内时,第一管路20能够将气体导通至气动单元4,第四管路28能够将气体导通至气动单元4。
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单元6;具体地,过滤单元6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44、第三过滤器45、第五电磁阀46以及第六电磁阀47;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七管路37,第一过滤器用于除湿。第二过滤器44、第五电磁阀46以及第六电磁阀47依次设置于设置于第五管路31,且第二过滤器44靠近进气管路18;第三过滤器4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磁阀46以及第六电磁阀47连通,这里面的,第二过滤器44用于除去空气中的PM2.5,第三过滤器45用于过滤二氧化碳。
更具体地,第二过滤器44所述第三过滤器45均为U型管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光学分析单元5包括两组分析构件,其中一组分析构件用于分析第一气体,另一组分析构件用于分析第二气体;具体地,气体分析构件包括顺次排布的光源48、集气室49以及红外传感器50;集气室49具有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进气端口与气泵13连通,出气端口与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连通。
进一步地,光源与集气室之间设置有滤光片69。
更具体地,分析构件的原理为:通过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性质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检测。当红外光通过待测气体时,这些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有吸收,光的强度的降低与分子的数量成比例,光强度的变化和分子数量的关系服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吸收定律,气体的浓度就可以确定。进一步地,气体对红外辐射吸收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如公式(1):
Figure BDA0004041495830000141
其中,I代表红外辐射被气体吸收后的能量;I0代表红外辐射的初始能量;k代表气体吸收系数;c代表被测气体浓度;L代表辐射通过气体层的厚度。通过测量红外辐射的初始能量I0和红外辐射被气体吸收后的能量I就能检测出气体浓度c。
C=C前12+C前13,C=C后12+C后13
Figure BDA0004041495830000142
Figure BDA0004041495830000143
ΔE=E-σ1
其中,C代表吃药前二氧化碳浓度;C代表吃药后二氧化碳浓度;C12,C13分别代表呼出气体中C12与C13的浓度;ΔE代表高于本底的DOB值。DOB(Delta-over-base)代表呼吸样品中C13超基准值。△E大于4则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单元51;供电单元51分别与气泵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7、第五电磁阀46以及第六电磁阀47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52,单片机52与红外传感器50、供电单元51、气泵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7、第五电磁阀46以及第六电磁阀47均通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53;显示屏53分别与供电单元51以及单片机52电连接。
具体地,单片机52与红外传感器50,其用于将红外传感器50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经将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显示屏53上。
具体地,单片机52异步串口实现和显示屏53及光学分析单元5的通讯功能。单片机52输出口控制功率MOS管实现气泵13和气阀(上述说的电磁阀)的开关控制。单片机52通过TypeC口实现充电及外部通讯功能。
更具体地,上述电磁阀均为三通阀结构,单片机52能够控制三通阀的导通形式。
当对第一气体进行分时:单片机52控制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21与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22导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4与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2导通时,此时第一集气卡2内的第一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14、第一管路20以及第三电磁阀16依次导入至气泵13和光学分析单元5,并在光学分析单元5内实现对第一气体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最终现在显示屏53上;分析完结果之后,单片机52控制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39导通,使得光学分析单元5内的第一气体通过第四电磁阀17并通过出气管路19排出壳体1即可。
当对第一气体进行分时:单片机52控制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29与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27导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22与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25导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4与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2导通时,此时第二集气卡3内的第二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二电磁阀15、第一电磁阀14、第一管路20以及第三电磁阀16依次导入至气泵13和光学分析单元5,并在光学分析单元5内实现对第二气体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最终现在显示屏53上;分析完结果之后,单片机52控制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39导通,使得光学分析单元5内的第二气体通过第四电磁阀17并通过出气管路19排出壳体1即可。
上述对于将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从光学分析单元5排出时,如果单片机52检测到气体内的水分过大,那么单片机52会控制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与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38导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36与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2导通,即此时气体在第三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7、气泵13以及光学分析单元5之间往复循环,并在此过程中,第七管路37上的第一过滤器,实现对气体除湿,直至湿度在标准氛围内,单片机52控制控制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39导通,使得光学分析单元5内的气体排出壳体1即可。
对于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分析之后,需要对光学分析单元5以及气泵13进行干燥、清洁等处理时,那么此时单片机52将会控制第二过滤器44、第五电磁阀46、第六电磁阀47打开以及第三过滤器45打开,控制第二电磁阀的第三端30与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27导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25与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22导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24与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32导通,以及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41与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39导通,也就是说,当气体从壳体1外进入时,依次通过第二过滤器44、第五电磁阀46、第三过滤器45、第六电磁阀47、第二电磁阀15、第一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6、气泵13、光学分析单元5以及第四电磁阀17并排布壳体1外部。
除此之外,本申请还设置有按钮64,按钮64图显示屏、供电单元以及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按钮用于实现对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用于检测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集气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动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动单元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当所述集气卡插设于所述壳体时,由所述集气卡收集的气体能够依次导通至所述气动单元以及所述光学分析单元;
所述集气卡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人在第一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一气体,至少另一个所述集气卡用于收集在第二种情形下呼出的第二气体;
所述光学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和所述第二气体分析以确定人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卡包括外壳体、气囊、气嘴以及保护盖;
所述外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气嘴的一端通过单向进气阀设置于所述气囊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保护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嘴;当所述保护盖拆卸于所述气嘴时,通过所述气嘴能够向所述气囊吹气;
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气嘴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能够将由所述集气卡收集的气体导通至所述气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卡通过卡接组件卡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卡接组件具有卡接部以及限位部;
当将所述集气卡插设于所述壳体时,所述集气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直至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集气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气卡分别为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气体的第一集气卡和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气体的第二集气卡;
所述气动单元包括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延伸出所述壳体的进气管路以及延伸出所述壳体的出气管路;
所述第一集气卡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二集气卡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气泵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单元;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
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七管路;
所述第二过滤器、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依次设置于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且所述第二过滤器靠近所述进气管路;
所述第三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三过滤器均为U型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分析单元包括两组分析构件,其中一组所述分析构件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气体,另一组所述分析构件用于分析所述第二气体;
所述气体分析构件包括顺次排布的光源、集气室以及红外传感器;
所述集气室具有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三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所述第六电磁阀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供电单元、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所述第六电磁阀均通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单片机电连接。
CN202310020014.9A 2023-01-06 2023-01-06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Pending CN115855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0014.9A CN115855824A (zh) 2023-01-06 2023-01-06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0014.9A CN115855824A (zh) 2023-01-06 2023-01-06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5824A true CN115855824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0014.9A Pending CN115855824A (zh) 2023-01-06 2023-01-06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58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1558A (zh) * 2023-11-22 2023-12-26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系统及其采集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1558A (zh) * 2023-11-22 2023-12-26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系统及其采集机构
CN117281558B (zh) * 2023-11-22 2024-02-27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系统及其采集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reman et al. Evaluation of a fully automated end-tidal carbon monoxide instrument for breath analysis
US6491643B2 (en) Breath test analyzer
EP2818107B1 (en) On-airway pulmonary function tester
CA2248321C (en) Condensate colorimetric nitrogen oxide analyzer
EP3863514B1 (en) Self-contained wearable metabolic analyzer
US5924995A (en)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an 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
CN109938736B (zh) 一种便携式呼出气采集装置及方法
JPH07507943A (ja) エンド−タイドル一酸化炭素濃度の生体内測定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そのフィルター
CN106716137A (zh) 用于现场即时检测的联合的光谱和生物传感器系统
EP0868147A1 (en) Pulmonary interface system
CN111157480A (zh) 一种人体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实时动态定量检测装置
CA3115674C (en) Ndir sensor, samp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eath analysis
EP1018938B1 (en) Breath test analyser
CN110226931A (zh) 一种呼气分析装置及使用方法
USRE38728E1 (en) Breath test analyzer
CN115855824A (zh) 手持式碳-13呼气检测仪
TW394842B (en) Breath sampling bag and gas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8956966A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闻诊仪及闻诊方法
CN114403853B (zh) 一种便携式弥散残气肺功能测试仪
EP1024745A4 (en) SAMPLING AND DISPLAY DEVICE IN BREATH ANALYSIS
CN208752080U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闻诊仪
CN110780063A (zh) 一种呼气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14895310U (zh) 一种呼气采样装置
CN216144806U (zh) 一种气体采集袋和呼气试验校验系统
CN213689635U (zh) 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发酵气体快速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