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4087A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54087A CN115854087A CN202111123057.7A CN202111123057A CN115854087A CN 115854087 A CN115854087 A CN 115854087A CN 202111123057 A CN202111123057 A CN 202111123057A CN 115854087 A CN115854087 A CN 115854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diameter section
- chamber
- groove
-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包括有本体、调整组件、悬吊系统,悬吊系统设置于本体内,并分别以第一弹簧提供闭锁体向上支撑,而以第二弹簧提供闭锁体下摆支撑作用,使得闭锁体悬浮于本体的运作容室,此型态的超流阀应用于管路末端较其他设备流量压力较小情况下,也能在流体低压情况下时触发闭锁,以免流体外泄发生意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应用于流体管路的超流阀,特别涉及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背景技术
管路/管道系统是用来输送流体的重要设备之一,可以将流体从储存处输送至所需目的位置。在管路系统中除了常见的长管之外,也会使用阀体、接头等配件。前述阀体的种类繁多,可以依据工作目的需求选择流量大小、流动方向、流动与否、压力控制等类型。
众多阀体当中的超流阀,其是一种可以依据出厂所设定的压力值进行闭锁控制。当流体流经超流阀的压力大于前述压力设定值时,超流阀便会形成闭锁限制流体流通,起到安全防护作用,而得以防止流体外泄、压力容器或管道的破坏情况等效用,以免扩大为更大的意外灾害等。
然而在管路/管道系统当中,由于管道的末端设备其压力值往往不足于其余设备压力值,亦即供给压力不相等。举例而言,在同一栋大楼的天然气管路中,越是靠近管路末端用户其压力值往往远低于其余用户,因此不能在末端用户使用相同压力值规格的超流阀,换言之不能使用相同压力值规格的超流阀应用于全段的管路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应用于流体管路末端压力值较其他设备压力低,能在流体低压情况下触发闭锁,以免流体外泄输出发生意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包括有本体、调整组件、悬吊系统,其中:该本体包括有流入容室、流出容室以及运作容室,该运作容室分别连通该流入容室与该流出容室;另于该运作容室与该流出容室之间设置有弹性圈;该调整组件组设置于该本体并通往该运作容室内;该悬吊系统位于该运作容室内并受控于该调整组件,该悬吊系统包括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闭锁体,该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呈相反方式连接该闭锁体,且该第一弹簧抵顶于该调整组件,而该第二弹簧抵顶于该运作容室,以致该悬吊系统于常态位置时,该闭锁体不接触于该运作容室以及该弹性圈并位于该弹性圈的外侧位置;当流体经该流入容室流向该运作容室,且流体压力值大于该悬吊系统的闭锁压力值时,流体推动该闭锁体移动封闭该弹性圈,同时该闭锁体拉动该第一弹簧、该第二弹簧变形,以致该悬吊系统处于闭锁位置,使得该运作容室与该流出容室之间受该闭锁体封闭于该弹性圈而呈不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应用于流体管路末端压力值较其他设备压力低,能在流体低压情况下触发闭锁,以免流体外泄输出发生意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Ⅲ-Ⅲ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闭锁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5是解除图4闭锁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6是操控调整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闭锁体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本体100 流入容室110 流入环槽111
扣环112 过滤网113 流出容室120
运作容室130 弹性圈140 固定段141
变形段142 螺纹孔150 流出孔160
调整组件200 调整座210 外环肋211
复归轴220 复归头段221 压帽230
调整轴240 抵靠槽241 驱动槽242
支撑弹簧250 防泄垫圈260
悬吊系统300 第一弹簧310 窄径区段311
宽径区段312 第二弹簧320 窄径区段321
宽径区段322 闭锁体330 第一凸柱331
第二凸柱332 第一环槽333 第二环槽334
第一凹槽335 第二凹槽336 细槽区337
细槽区338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中揭示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包括有本体100、调整组件200、悬吊系统300,其中:该本体100包括有流入容室110、流出容室120以及运作容室130,该运作容室130分别连通该流入容室110与该流出容室120;另于该运作容室130与该流出容室120之间设置有弹性圈140;该调整组件200组设置于该本体100并通往该运作容室130内;该悬吊系统300位于该运作容室130内并受控于该调整组件200,该悬吊系统300包括有第一弹簧310、第二弹簧320以及闭锁体330,该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呈相反方式连接该闭锁体330,且该第一弹簧310抵顶于该调整组件200,而该第二弹簧320抵顶于该运作容室130,以致该悬吊系统300于常态位置时,该闭锁体330不接触于该运作容室130以及该弹性圈140并位于该弹性圈140的外侧位置;当流体经该流入容室110流向该运作容室130,且流体压力值大于该悬吊系统300的闭锁压力值时,流体推动该闭锁体330移动封闭该弹性圈140,同时该闭锁体330拉动该第一弹簧310、该第二弹簧320变形,以致该悬吊系统300处于闭锁位置,使得该运作容室130与该流出容室120之间受该闭锁体330封闭于该弹性圈140而呈不相连通。
如图3所示,借由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的支撑下,闭锁体330不会与运作容室130的壁面接触,也不会接触弹性圈140,使得流体在正常流量、压力下,流体(如图中箭头所示)得以从流入容室110进入运作容室130,通过运作容室130沿闭锁体330外侧流向流出容室120输出。
如图4所示,当流体流量或流体压力发生异常状况,流体推动闭锁体330移动(如图中箭头所示)并封闭弹性圈140,进而阻绝流体经运作容室130通往流出容室120。前述闭锁体330移动封闭弹性圈140时,闭锁体330所连接的第一弹簧310、第二弹簧320则被拉动并朝向流出容室120方向弯曲变形,而前述闭锁压力值即是达到闭锁体330可以拉动第一弹簧310、第二弹簧320变形状态。
本发明透过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分别于两个相反方向连接闭锁体330,以第一弹簧310提供闭锁体330向上支撑作用,而以第二弹簧320提供闭锁体330下摆支撑作用,使得闭锁体330有如悬浮状态位于该运作容室130,此型态的超流阀应用于管路末端较其他设备流量压力较小情况下,也能在异常流量压力时触发闭锁,达到安全防护机制。
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组件细部特征以及彼此组配关系。该调整组件200包括有调整座210、复归轴220、压帽230、调整轴240、支撑弹簧250;该调整座210穿组于该本体100;该复归轴220一端为复归头段221活动穿设过该调整座210而朝向该运作容室130方向,该复归轴220的另一端位于该调整座210外侧由该压帽230固定;该支撑弹簧250被该复归轴220穿设,且该支撑弹簧250的两端分别弹抵于该压帽230与该调整座210之间;该调整轴240穿设该复归轴220,且该调整轴240部分螺合于该复归轴220内部,以及该调整轴240一端具有一抵靠槽241用以抵顶该第一弹簧310,该调整轴240另一端具有驱动槽242。
请参阅图5所示,当前述流体流量或流体压力发生异常解除后,可以手动持续按下压帽230,令压帽230同步带动复归轴220与调整轴240沿调整座210的轴向并朝向运作容室130方向位移,同时压缩支撑弹簧250,以致复归轴220的复归头段221顶推该闭锁体330退离弹性圈140,并由闭锁体330退离动作配合第一弹簧310、第二弹簧320弹性恢复而复位,使得闭锁体330不再封闭弹性圈140,借以解除悬吊系统300的闭锁,恢复超流阀的流通运作型态。移除施于压帽230的外力后,调整组件200得以借由支撑弹簧250弹抵该压帽230,使得复归轴220与调整轴240同压帽230复位。
如图6所示,可以使用工具(图中未示)抵于调整轴240的驱动槽242并带动调整轴240旋转,使得调整轴240相对复归轴220的轴向方向并朝向运作容室130方向位移,借以压缩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达到调整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的预载负荷。透过前述的调整下得以改变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反抗闭锁体330位移的作用力,如此能够改变超流阀所对应使用流体管路的压力,前述调整得以提供较大压力流体流通本体100。
该闭锁体330概呈球状;又该闭锁体330于其表面相反方向分别凸设有第一凸柱331与第二凸柱332;而该第一弹簧310连接该第一凸柱331,且该第二弹簧320连接该第二凸柱332。该第一弹簧310与该第二弹簧320为相似外型;该第二弹簧320相较该第一弹簧310更易受力变形,在此是指该第二弹簧320的弹簧常数小于该第一弹簧310的弹簧常数,以致在承受相同外力情况下,第二弹簧320的压缩变形量多于第一弹簧310的压缩变形量;该第一弹簧310包括有窄径区段311以及宽径区段312,该窄径区段311与该宽径区段312彼此相连;又该第一弹簧310的该窄径区段311定位于该第一凸柱331,而该第一弹簧310的该宽径区段312抵顶于该调整组件200;该第二弹簧320包括有窄径区段321以及宽径区段322,该窄径区段321与该宽径区段322彼此相连;又该第二弹簧320的该窄径区段321定位于该第二凸柱332,而该第二弹簧320的该宽径区段322抵顶于该运作容室130。前述窄径区段311、321皆为等径型态。前述宽径区段312、322为非等径型态,且宽径区段312、322分别朝窄径区段311、321相连方向呈渐缩的非等径型态。
另外,请参阅图2、图3、图7所示,该第一凸柱331于其外表面向内环设有第一环槽333,该第二凸柱332于其外表面向内环设有第二环槽334。前述第一弹簧310是以窄径区段311部分套设容置于第一凸柱331的第一环槽333,而前述第二弹簧320以窄径区段321部分套设容置定位于第二凸柱332的第二环槽334,如此第一弹簧310与第一凸柱331之间,得以借由第一环槽333提供第一弹簧310的窄径区段311部分容置定位于内,而第二弹簧320与第二凸柱332之间,则得以借由第二环槽334提供第二弹簧320的窄径区段321部分容置定位于内,使得第一弹簧310不易从第一凸柱331脱离,而第二弹簧320不易从第二凸柱332脱离,达到第一弹簧310与第二弹簧320分别稳固定位于第一凸柱331与第二凸柱332。
请参阅图3所示,该调整座210外侧具有向外凸伸的外环肋211,该调整座210套设有防泄垫圈260并靠抵于该外环肋211与该本体100的螺纹孔150之间,且该调整座210的该外环肋211部分压抵于该螺纹孔150的孔外缘位置,以致该防泄垫圈260不外露于该本体100外侧。透过调整座210的外环肋211与防泄垫圈260的配合下,得以有效防止流体从螺纹孔150与调整座210之间溢出,且外环肋211靠抵于螺纹孔150的孔外缘(本体100外侧表面),具有限制安装调整座210相对螺纹孔150转动避免超过默认位置,而能在外环肋211压抵该防泄垫圈260保留适度变形量,达到较佳密闭效果。
该流入容室110环设有流入环槽111并靠近该运作容室130方向,另以扣环112与过滤网113的周侧一同定位于该流入环槽111;而该过滤网113较该扣环112靠近该运作容室130。借由过滤网113拦截异物,避免非流体的异物进入运作容室130内阻碍悬吊系统300的运作。
该运作容室130与该流出容室120之间设有流出孔160,该弹性圈140包括有固定段141与变形段142且彼此连接,又该弹性圈140以该固定段141定位于该流出孔160内,而该弹性圈140的该变形段142则延伸出该流出孔160外侧并位于该运作容室130内;当流体推动该闭锁体330移动封闭该弹性圈140的该变形段142,该弹性圈140借由其变形段142具有可受力略为外扩变形特性,使得在闭锁体330移动封闭该变形段142时,变形段142的开口受闭锁体330的作用下略为外扩,以致闭锁体330的球面更紧密贴靠在变形段142的开口内侧。
请参阅图8、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不同于上述实施型态差异在于:该闭锁体330于其表面相反方向分别凹设有第一凹槽335与第二凹槽336。而该第一弹簧310连接该第一凹槽335,且该第二弹簧320连接该第二凹槽336。又该第一弹簧310的该窄径区段311定位于该第一凹槽335;该第二弹簧320的窄径区段321定位于该第二凹槽336。
该第一凹槽335具有一细槽区337且靠近该闭锁体300的中央位置,且该第一弹簧310的窄径区段311定位于该第一凹槽335的细槽区337。该第二凹槽336具有一细槽区338且靠近该闭锁体300的中央位置,该第二弹簧320的窄径区段321定位于该第二凹槽336的细槽区3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包括有本体、调整组件、悬吊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包括有流入容室、流出容室以及运作容室,该运作容室分别连通该流入容室与该流出容室;
另于该运作容室与该流出容室之间设置有弹性圈;
该调整组件组设置于该本体并通往该运作容室内;
该悬吊系统位于该运作容室内并受控于该调整组件,该悬吊系统包括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闭锁体,该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呈相反方式连接该闭锁体,且该第一弹簧抵顶于该调整组件,而该第二弹簧抵顶于该运作容室,以致该悬吊系统于常态位置时,该闭锁体不接触于该运作容室以及该弹性圈并位于该弹性圈的外侧位置;
当流体经该流入容室流向该运作容室,且流体压力值大于该悬吊系统的闭锁压力值时,流体推动该闭锁体移动封闭该弹性圈,同时该闭锁体拉动该第一弹簧、该第二弹簧变形,以致该悬吊系统处于闭锁位置,使得该运作容室与该流出容室之间受该闭锁体封闭于该弹性圈而呈不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体概呈球状;又该闭锁体于其表面相反方向分别凸设有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而该第一弹簧连接该第一凸柱,且该第二弹簧连接该第二凸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为相似外型;该第二弹簧相较该第一弹簧更易受力变形;
该第一弹簧包括有窄径区段以及宽径区段,该窄径区段与该宽径区段彼此相连;又该第一弹簧的该窄径区段定位于该第一凸柱,而该第一弹簧的该宽径区段抵顶于该调整组件;该第二弹簧包括有窄径区段以及宽径区段,该窄径区段与该宽径区段彼此相连;又该第二弹簧的该窄径区段定位于该第二凸柱,而该第二弹簧的该宽径区段抵顶于该运作容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柱于其外表面向内环设有第一环槽,该第二凸柱于其外表面向内环设有第二环槽;前述第一弹簧以窄径区段部分套设容置于第一凸柱的第一环槽,而前述第二弹簧以窄径区段部分套设容置定位于第二凸柱的第二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体概呈球状;又该闭锁体于其表面相反方向分别向外凹设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而该第一弹簧连接该第一凹槽,且该第二弹簧连接该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为相似外型;该第二弹簧相较该第一弹簧更易受力变形;
该第一弹簧包括有窄径区段以及宽径区段,该窄径区段与该宽径区段彼此相连;又该第一弹簧的该窄径区段定位于该第一凹槽,而该第一弹簧的该宽径区段抵顶于该调整组件;
该第二弹簧包括有窄径区段以及宽径区段,该窄径区段与该宽径区段彼此相连;又该第二弹簧的该窄径区段定位于该第二凹槽,而该第二弹簧的该宽径区段抵顶于该运作容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有调整座、复归轴、压帽、调整轴,其中:
该调整座穿组于该本体;
该复归轴一端为复归头段活动穿设过该调整座而朝向该运作容室方向,该复归轴的另一端位于该调整座外侧由该压帽固定;
该支撑弹簧被该复归轴穿设,且该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抵于该压帽与该调整座之间;
该调整轴穿设该复归轴,且该调整轴部分螺合于该复归轴内部,以及该调整轴一端具有一抵靠槽用以抵顶该第一弹簧,该调整轴另一端具有驱动槽;
施力于该调整钮的该驱动槽并带动该调整钮旋转,使得该调整轴相对该复归轴的轴向方向并朝向该运作容室方向位移,借以压缩该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调整该第一弹簧与该第二弹簧的预载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座外侧具有向外凸伸的外环肋,该调整座套设有防泄垫圈并靠抵于该外环肋与该本体的螺纹孔之间,且该调整座的该外环肋部分压抵于该螺纹孔的孔外缘位置,以致该防泄垫圈不外露于该本体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容室环设有流入环槽并靠近该运作容室方向,另以扣环与过滤网的周侧一同定位于该流入环槽;而该过滤网较该扣环靠近该运作容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作容室与该流出容室之间设有流出孔,该弹性圈包括有固定段与变形段且彼此连接,又该弹性圈以该固定段定位于该流出孔内,而该弹性圈的该变形段则延伸出该流出孔外侧并位于该运作容室内;当流体推动该闭锁体移动封闭该弹性圈的该变形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3057.7A CN115854087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3057.7A CN115854087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54087A true CN115854087A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5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23057.7A Pending CN115854087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54087A (zh)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11123057.7A patent/CN11585408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74852B1 (en) | Leak arresting valve | |
KR101061486B1 (ko) | 유체작동밸브 | |
US5257646A (en) | O-ring damped regulator | |
US3054422A (en) | Fluid seal for pressure responsive valve | |
JP5189403B2 (ja) | 逆流防止装置 | |
EP2108869A2 (en) | Check valve | |
US3548869A (en) | Soft seated valve | |
JPH08312863A (ja) | 配管接続装置 | |
US4044791A (en) | Valve assembly | |
US10221953B2 (en) | Non chattering pressure relief valve | |
CN216590118U (zh)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
CN115854087A (zh) | 超流阀闭锁稳定结构 | |
TWM623612U (zh) | 超流閥閉鎖穩定結構 | |
US9494241B2 (en) | Safety gas valve capable to attain a blocking condition when subjected to a flow in excess of its nominal working conditions | |
US6173734B1 (en) | Leak arresting mechanical flow control valve | |
TWI769085B (zh) | 超流閥閉鎖穩定結構 | |
US3698427A (en) | Fluid flow control valve | |
JP7054935B2 (ja) | 逆止弁 | |
CN216666585U (zh) | 一种集成止逆功能和减压功能的水阀装置、通水设备 | |
US5524664A (en) | Coupling device | |
CN213776488U (zh) | 一种减压稳压阀 | |
US2689581A (en) | High-pressure safety relief valve | |
CN210716140U (zh) | 弹簧加氢口 | |
DE19512708A1 (de) | Ventilkupplung | |
CN220227934U (zh) | 改进型单向节流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