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2809A -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42809A CN115842809A CN202111098298.0A CN202111098298A CN115842809A CN 115842809 A CN115842809 A CN 115842809A CN 202111098298 A CN202111098298 A CN 202111098298A CN 115842809 A CN115842809 A CN 1158428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stream
- server
- listened
- broadcast server
- broad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通过管理服务器管理并接收各个发言人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继而通过广播服务器将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广播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将数据流实时推流至指定的收听地址,保证数据流的时效性。广播服务器可以将收听地址以指示信息的形式发送至通知服务器,通知服务器生成通知消息,并将该通知消息发布至被目标会议中全部收听人端订阅的指定主题,使得各收听人端可以通过监听该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通知消息,从而根据其中的收听地址获取到数据流,以消除各收听人端之间获取到数据流的时间差,实现向各收听人端广播或者组播数据流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背景技术
多人会议是一种新兴的会议模式,多人会议可以实现多个收听人接收发言人发送的数据流。会议系统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服务器提供数据流的传输功能,如图1所示,发言人和收听人分别与SIP服务器建立通信,会议系统通过SIP服务器接收发言人的数据流,并将该数据流发送至各个收听人。
SIP服务器基于SIP协议传输数据流,由于SIP是一种单播协议,因此,SIP服务器只能以轮询的方式向每个收听人单播数据流,以实现会议系统向多个收听人广播或者组播的效果。以图1所示的数据流传输流程为例,如图1中a所示,SIP服务器首先与收听人A建立通信,并在建立通信之后将数据流单播至收听人A,然后,如图1中b所示,SIP服务器与收听人B建立通信,并在建立通信之后将数据流单播至收听人B,SIP服务器按照上述轮询的方式,将数据流依次发送至两个收听人。如果该会议中存在更多的收听人,则SIP服务器需要按照上述轮询的过程,将数据流依次单播至其它收听人。可见,各个收听人接收到数据流的时间存在时间差,而且随着收听人数量的增加,轮询排序靠后的收听人接收数据流的等待时间越长,从而进一步降低这些收听人所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时效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以保证各个收听人端可以同时接收到数据流,从而保证每个收听人端所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时效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应用于会议系统,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并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
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广播至所述代理服务器,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通知服务器;
所述代理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实时发送至所述收听地址;
所述通知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至指定主题,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定主题是指被所述目标会议中各收听人端订阅的主题,以使所述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所述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并通过所述收听地址获取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会话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发言人端发送的会议请求;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会议请求;
所述广播服务器响应于所述会议请求,与所述会话服务器建立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视频服务器建立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在所述管理服务器中注册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其中,所述广播服务器配置多个接收端口,且不同的接收端口对应不同的传输协议,所述端口信息包括所述接收端口的名称以及所述接收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广播服务器注册的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生成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端口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广播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其中,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传输协议相同;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和所述端口指示信息;
所述广播服务器调用所述目标端口接收所述数据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获取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传输协议;
所述广播服务器从预存的索引表中确定与所述目标传输协议对应的目标解码格式,所述索引表包括多种传输协议以及与每一种传输协议对应的解码格式;
所述广播服务器采用所述目标解码格式解码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使用所述指定编码格式编码解码后的所述数据流,得到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还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音频播放参数,所述广播服务器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视频播放参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编码格式是指可被所述代理服务器识别,且可被所述各收听人端的当前接收端口识别的编码格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至指定主题包括:
所述通知服务器生成与所述通知消息相应的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通知消息;
所述通知服务器将所述MQTT通知消息发布至所述指定主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发言人端发送的终止指令;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终止指令;
所述广播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终止指令,停止接收所述数据流;
或者,所述广播服务器停止向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和/或停止向所述通知服务器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
向所述广播服务器发送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数据流;
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并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
向所述代理服务器广播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并向所述通知服务器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
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发送至所述收听地址;
所述通知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指示信息;
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将所述通知消息发布至指定主题,所述指定主题是指被所述目标会议中各收听人端订阅的主题,以使所述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所述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并通过所述收听地址获取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通过管理服务器管理并接收各个发言人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继而广播服务器将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广播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将数据流实时推流至指定的收听地址,保证数据流的时效性。同时,广播服务器可以将收听地址以指示信息的形式发送至通知服务器,以通过通知服务器生成通知消息,并将该通知消息发布至被目标会议中全部收听人端订阅的指定主题,本发明中的会议系统通过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的配合,使得各收听人端可以通过监听该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通知消息,从而根据其中的收听地址获取到数据流,以消除各收听人端之间获取到数据流的时间差,实现向各收听人端广播或者组播数据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中数据流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中数据流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会议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服务器与广播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服务器接收数据流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服务器处理数据流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基于SIP服务器的会议系统仅能够以轮询的方式向每个收听人端单播数据流,导致的各个收听人端接收到数据流的时间存在时间差,而且随着收听人端数量增多,轮询排序靠后的收听人端接收到数据流的等待时间越长,从而进一步降低这些收听人端所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时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如图2所示,该会议系统1包括:管理服务器11、广播服务器12、代理服务器13和通知服务器14。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发言人端和N个收听人端参加的同一个会议称为目标会议,其中,发言人端具有发言权限,即可以向会议系统发送数据,收听人端不具有发言权限,仅具有收听权限,即不可以向会议系统发送数据,仅可以通过会议系统获取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发言人端和收听人端的身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更,身份变更后,权限也相应变更。
在本实施例中,发言人端向会议系统1发送的数据流可以称为数据流,数据流可以分为音频数据流和视频数据流。通常,数据流可以根据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传输协议,示例地,音频数据流可以采用SI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RTP)等传输协议,视频数据流可以采用实时流传输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Protocol,RTSP)、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RTMP)等传输协议。
在本实施例中,会议系统1可以为实体设备,相应的,管理服务器11、广播服务器12、代理服务器13和通知服务器14为集成于实体设备中的软件或者硬件。会议系统1也可以为云端服务器,相应的,管理服务器11、广播服务器12、代理服务器13和通知服务器14为实现相应功能的云端服务器。发言人端与会议系统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等方式建立通信。
如图2所示,以目标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发言人端和收听人端A、收听人端B为例,发言人端向会议系统1发送数据流,收听人端A和收听人端B可以通过会议系统1收听该数据流,数据流在会议系统1中实时传输的流程可以参考图3,具体如下:
S301、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
管理服务器11为会议系统1提供会议管理功能,实现发言人端与会议系统1之间的交互,发言人端通过向管理服务器11发送指令,以管理目标会议的业务流程,例如目标会议的开启和终止、为目标会议提供的数据流的类型等。
管理服务器11接收到数据流之后,将该数据流发送至广播服务器12。
S302、广播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流。
发言人端通过会议系统1发起目标会议的流程可以参考图4,具体如下:
S401、管理服务器接收发言人端发送的会议请求。
发言人端可以在会议请求中发送请求与广播服务器12建立通信的指示,并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流的类型,即音频数据流和视频数据流,示例地,发言人端通过发送“开启会议”,以指示与广播服务器12建立通信,发言人端通过发送“开启麦克”,以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流的类型为音频数据流,发言人端通过发送“开启摄像头”,以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流的类型为视频数据流。
管理服务器11将会议请求发送至广播服务器12。
S402、广播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会议请求。
S403、广播服务器响应于所述会议请求,与所述会话服务器建立第一通道,以及与视频服务器建立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管理服务器11提供会话服务器111和视频服务器112,其中,会话服务器111可以提供音频数据接口,该音频数据接口可以用于接收发言人端通过麦克、耳机等发送的音频数据。视频服务器112提供视频数据接口,该视频数据接口可以用于接收发言人端通过摄像头、手机等发送的视频数据。基于此,广播服务器12与管理服务器11之间建立通信的过程,实际上为,广播服务器12与会话服务器111和视频服务器112之间建立通信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会议请求指示数据流为音频数据流,说明发言人端通过会话服务器111发送会议数据,此时,广播服务器12响应于该会议请求,与会话服务器111之间建立第一通道,会话服务器111通过该第一通道将音频数据流传输至广播服务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会议请求指示会议数据为视频数据流,说明发言人端通过视频服务器112发送会议数据,此时,广播服务器12响应于该会议请求,与视频服务器112之间建立第二通道,视频服务器112通过该第二通道将视频数据流传输至广播服务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会议请求指示数据流为音频数据流和视频数据流,说明发言人端同时通过会话服务器111和视频服务器112发送会议数据,此时,广播服务器12响应于该会议请求,与会话服务器111之间建立第一通道,同时,与视频服务器112之间建立第二通道,会话服务器111通过该第一通道将音频数据流传输至广播服务器12,视频服务器112通过该第二通道将视频数据流传输至广播服务器12。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会议系统1,不仅可以用于传输音频数据流,还可以用于传输视频数据流,可以适用于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由上文可知,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可以采用多种传输协议,为了可以接收到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流,广播服务器12相应配置多个接收端口,这些接收端口可以对应接收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流,其中,保证每种传输协议对应至少一个接收端口。示例地,广播服务器12配置有接收端口a、接收端口b、接收端口c、接收端口d和接收端口e,其中,接收端口a用于接收采用SIP的音频数据流,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用于接收采用RTP的音频数据流,接收端口d用于接收采用RTSP的视频数据流,接收端口e用于接收采用RTMP的视频数据流。
由于每个接收端口只有接收到与其对应相同传输协议的数据流时,才能够有效识别该数据流,因此,为了保证广播服务器12调用的接收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发言人端发送的会议数据所采用的传输协议一致,避免由于两者不同导致广播服务器12无法识别会议数据的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服务器11对广播服务器12的接收端口进行管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服务器12会预先在管理服务器11中注册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示例地,广播服务器12可以向会话服务器111发送注册请求,并在注册请求中携带各接收端口的名称以及每个接收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例如“接收端口a-SIP,接收端口b-RTP,接收端口c-RTP,接收端口d-RTSP,接收端口e-RTMP”。管理服务器11接收到该注册信息后,对其中所携带的端口信息进行存储,并在向广播服务器12发送数据流时,为广播服务器12分配用于接收这些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广播服务器接收数据流的流程可以参考图6,具体如下:
S601、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广播服务器注册的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生成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端口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广播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其中,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传输协议相同。
管理服务器11获取数据流的输出端口对应的第一传输协议,以获得该数据流所采用的传输协议,即第一传输协议。管理服务器11根据广播服务器12注册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以及第一传输协议,可以确定用于接收该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示例地,管理服务器11获取数据流的输出端口对应的第一传输协议为RTP,则该数据流采用RTP。广播服务器12注册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为“接收端口a-SIP,接收端口b-RTP,接收端口c-RTP,接收端口d-RTSP,接收端口e-RTMP”,则可以确定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为目标接收端口。
进一步地,管理服务器11分别获取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当前所承载的数据量,以及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的数据量承载上限,并根据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当前所承载的数据量,以及接收端口b和接收端口c的承载能力确定最终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示例地,接收端口b当前承载的数据量为8,接收端口c当前承载的数据量为1,且两者的数据量承载上限均为10,显然,接收端口b当前负载过重,容易出现传输拥堵,导致数据传输延迟,由此,可以确定接收端口c为最终的目标接收端口。
S602、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和所述端口指示信息。
S603、广播服务器调用所述目标端口接收所述数据流。
广播服务器12响应于管理服务器11发送的端口指示信息,使用目标接收端口接收相应的数据流,接S601中的示例,广播服务器12调用接收端口c来接收RTP数据流。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平台系统1可以确保广播服务器12调用可识别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接收端口,从而确保数据流的传输有效性。同时,可以进一步通过管理服务器11对广播服务器12的接收端口的分配过程,通过保证各接收端口的负载均衡,以将数据流分配至合适的接收端口,从而保证数据流的传输时效性。
S303、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并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
广播服务器12通过代理服务器13实现将数据流发送至指定地址,而广播服务器12与代理服务器13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为广播传输,基于此,只有广播服务器12所广播的数据流的编码格式可以被代理服务器13所识别时,代理服务器13才能够采集到广播服务器12发送的数据流,才能够完成广播服务器12与代理服务器13之间的数据流的传输。而由上文可知,广播服务器12所接收的数据流对应多种传输协议,相应的,这些数据流对应不同的编码格式。通常,代理服务器13会配置对应一种指定传输协议的接收端口,显然,代理服务器13无法识别采用该指定传输协议以外的数据流,也就是说,部分数据流无法被代理服务器13识别和采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广播服务器12向代理服务器13广播数据流之前,将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其中,指定编码格式与代理服务器13配置的指定传输协议对应,这样,就可以保证代理服务器13识别到全部待收听数据流,以保证广播服务器12与代理服务器13之间数据流的有效传输。
如图7所示,广播服务器12处理数据流的流程,具体如下:
S701、广播服务器获取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传输协议。
S702、广播服务器从预存的索引表中确定与所述目标传输协议对应的目标解码格式,所述索引表包括多种传输协议以及与每一种传输协议对应的解码格式。
S703、广播服务器采用所述目标解码格式解码所述数据流。
S704、广播服务器使用所述指定编码格式编码解码后的所述数据流,得到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广播服务器12可以识别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目标端口,进而获取该目标端口的端口信息,例如目标端口为接收端口c,接收端口c的端口信息为“接收端口c-RTP”,由此,广播服务器可以获取到接收端口c对应的传输协议(目标传输协议)为RTP。广播服务器12中会预先存储索引表,该索引表包括多种传输协议以及每一种传输协议对应的解码格式,例如“SIP-解码格式A,RTP-解码格式B,RTSP-解码格式C,RTMP-解码格式D”,广播服务器12可以根据“RTP”从该索引表中索引到对应的目标解码格式,即解码格式B。这样,广播服务器12就可以使用解码格式B解码数据流,得到解码后的数据流。广播服务器12可以预先存储代理服务器13的指定编码格式,比如编码格式A,也可以向广播服务器12发送询问指令,以询问指定编码格式等。广播服务器12在获得代理服务器13的指定编码格式之后,就可以使用该指定编码格式重新编码解码后的数据流,得到可以被代理服务器13识别并采集的待收听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各收听人端所获取到的待收听数据的统一性,以及减轻各收听人端对所获取到的待收听数据的处理压力,广播服务器12还可以对待收听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为待收听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音频播放参数,如为音频数据流配置声道,示例地,为音频数据流中的子数据流1配置左声道,为音频数据流中的子数据流2配置右声道。为待收听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视频播放参数,如为视频数据流配置画面参数(宽高比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各收听人端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配置压力,可以使用指定传输协议与各收听人端的终端设备现有所支持的传输协议相同的代理服务器13,此时,指定编码格式既可以被代理服务器13所识别,又可以在不更改各收听人端的终端设备的当前接收端口的配置能力的基础上,被各终端设备所识别和接收,从而提高会议系统1与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广播服务器12在接收到数据流之后,还生成指示信息,以指示代理服务器13将待收听数据流发往的目的地址(收听地址)。
S304、广播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广播至代理服务器,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通知服务器。
S305、代理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实时发送至所述收听地址。
S306、通知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至指定主题,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定主题是指被所述目标会议中各收听人端订阅的主题,以使所述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所述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并通过所述收听地址获取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广播服务器12避免直接向各收听人端发送具体的待收听数据流,而是通过代理服务器13将待收听数据流实时推送至收听地址,数据传输效率高,可以保证待收听数据流的时效性,而且可以降低会议系统1向大量收听人端传输数据流的压力。同时,可以避免会议系统1直接向收听人端传输待收听数据流时的安全问题。
广播服务器12同时将指示信息发送至通知服务器14,以通过通知服务器14通知各收听人端,目标会议已经开启,并且已经可以获取待收听数据流,并且指示各收听人端可以获取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示例地,通知服务器14将生成通知消息,并在该通知消息内携带指示信息(即收听地址)。基于发布-订阅机制,通知服务器14将通知消息发布至指定主题,该指定主题是指被全部收听人端预先订阅的主题,这样,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该指定主题,就可以同时在该通知消息发布后获知。基于上述过程,在各收听人端的网络环境等外界因素相同时,可以消除各收听人端接到消息通知的时间差,从而消除各收听人端可以开始获取待收听数据流的时间差,进而保证各收听人端所获取到的待收听数据流的时效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低开销的通知消息通知每一个收听人端收听地址,令每一个收听人端根据该收听地址自行获取待收听数据流的方式,以将广播服务器12直接向每一个收听人端分发具体的待收听数据流的工作,拆分至每一个收听人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待收听数据流的传输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传输待收听数据流所占用的带宽。
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听人端接收到通知消息的时效性,通知服务器可以将通知消息转码为MQTT通知消息,并如图8所示,通过MQTT服务器141将MQTT通知消息发布至指定主题,基于MQTT通知消息的低开销、低带宽占用的即时通信优势,可以有效加快通知消息的发布效率。
发言人端需要终止目标会议时,可以向管理服务器11发送终止指令。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服务器11响应于该终止指令,可以停止接收数据流,这样,可以直接停止与发言人端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停止发言人端在发送终止指令之后所产生的数据流继续占用会议系统1的传输资源。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管理服务器11响应于该终止指令,可以停止向代理服务器13发送待收听数据流和指示信息,和/或停止向通知服务器14发送指示信息。这样,管理服务器11可以继续接收发言人端在发出终止指令之后所产生的数据流,以避免由于发言人端误操作、发言人端与会议系统1之间的网络不稳定等情况导致的会议终止,而无法接收到发言人端的完整数据流,但是,为了保证该阶段所产生的数据流的信息安全性,可以阻断该数据流向收听人端一侧的流通过程。同时,在发言人端需要重新开启目标会议时,可以根据发言人端的需求,在第一时间恢复该阶段对应的数据流向收听人端的流通,以保证收听人端可以获取到完整的数据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会议系统,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并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
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广播至所述代理服务器,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通知服务器;
所述代理服务器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实时发送至所述收听地址;
所述通知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至指定主题,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定主题是指被所述目标会议中各收听人端订阅的主题,以使所述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所述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并通过所述收听地址获取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会话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发言人端发送的会议请求;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会议请求;
所述广播服务器响应于所述会议请求,与所述会话服务器建立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视频服务器建立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所述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在所述管理服务器中注册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其中,所述广播服务器配置多个接收端口,且不同的接收端口对应不同的传输协议,所述端口信息包括所述接收端口的名称以及所述接收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广播服务器注册的各接收端口的端口信息,生成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端口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广播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流的目标接收端口,其中,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传输协议相同;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流和所述端口指示信息;
所述广播服务器调用所述目标端口接收所述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获取所述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传输协议;
所述广播服务器从预存的索引表中确定与所述目标传输协议对应的目标解码格式,所述索引表包括多种传输协议以及与每一种传输协议对应的解码格式;
所述广播服务器采用所述目标解码格式解码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使用所述指定编码格式编码解码后的所述数据流,得到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服务器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还包括:
所述广播服务器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中的音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音频播放参数,所述广播服务器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中的视频数据流配置预设的视频播放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编码格式是指可被所述代理服务器识别,且可被所述各收听人端的当前接收端口识别的编码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服务器发布通知消息至指定主题包括:
所述通知服务器生成与所述通知消息相应的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Telemetry Transport,MQTT)通知消息;
所述通知服务器将所述MQTT通知消息发布至所述指定主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发言人端发送的终止指令;
所述广播服务器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终止指令;
所述广播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终止指令,停止接收所述数据流;
或者,所述广播服务器停止向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和/或停止向所述通知服务器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0.一种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通知服务器;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会议中的发言人端发送的数据流;
向所述广播服务器发送所述数据流;
所述广播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数据流;
将所述数据流处理为具有指定编码格式的待收听数据流,并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待收听数据流的收听地址;
向所述代理服务器广播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并向所述通知服务器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和所述指示信息;
将所述待收听数据流发送至所述收听地址;
所述通知服务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指示信息;
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将所述通知消息发布至指定主题,所述指定主题是指被所述目标会议中各收听人端订阅的主题,以使所述各收听人端通过监听所述指定主题同时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并通过所述收听地址获取所述待收听数据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98298.0A CN115842809A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98298.0A CN115842809A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42809A true CN115842809A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7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98298.0A Pending CN115842809A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42809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2016A (zh) * | 2005-03-31 | 2006-10-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广播组播服务实现多方会议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US20080227438A1 (en) * | 2007-03-15 | 2008-09-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ferencing using publish/subscribe communications |
CN101848236A (zh) * | 2010-05-06 | 2010-09-29 | 北京邮电大学 | 具有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实时数据分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2787830A (zh) * | 2020-12-24 | 2021-05-11 |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音频会议架构的高兼容性广播系统及实现方法 |
-
2021
- 2021-09-18 CN CN202111098298.0A patent/CN1158428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2016A (zh) * | 2005-03-31 | 2006-10-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广播组播服务实现多方会议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US20080227438A1 (en) * | 2007-03-15 | 2008-09-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ferencing using publish/subscribe communications |
CN101848236A (zh) * | 2010-05-06 | 2010-09-29 | 北京邮电大学 | 具有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实时数据分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2787830A (zh) * | 2020-12-24 | 2021-05-11 |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音频会议架构的高兼容性广播系统及实现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吕海东;邓永康;钟越星;肖瑞;李文博;: "基于SocketCluster的移动Web视频会议设计与实现", 电脑知识与技术, no. 01, 7 March 2017 (2017-03-07), pages 1 - 6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57641B1 (en) | Multipoint processing unit | |
CN113746808B (zh) | 线上会议的融合通信方法、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765682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rivate conversation channel in a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 |
KR100964983B1 (ko) | 네트워크에 걸쳐서 화상회의 세션을 자동으로 개시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네트워크에 걸쳐서 화상회의 세션에 참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네트워크에 걸쳐서 멀티캐스트 세션에 참가하기 위한 방법 | |
US8767591B2 (en) | Multi-point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and medi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JP5320406B2 (ja) | オーディオ処理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サーバ | |
US8385234B2 (en) | Media stream setup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50226172A1 (en) | Video conference call set up | |
EP265823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optimiz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20120134301A1 (en) | Wide area voice environment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050132412A1 (en) | Videoconference system architecture | |
CN101997866A (zh) | Ip网络中的分布式媒体混合和会议 | |
WO2011088656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实现可视电话三方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 |
EP2704355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multi-cascade channel | |
US9264662B2 (en) | Chat preauthorization | |
US20090299735A1 (en)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 Audio Stream Between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 |
CN101488870B (zh) | 语音混音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3428057B (zh) | 基于ip网络化的剧场内通系统 | |
WO2016045496A1 (zh) | 一种媒体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15842809A (zh) | 一种数据流实时传输方法及会议系统 | |
CN108683820B (zh) | 一种融合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移动互联网语音平台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5554515A (zh) | 一种基于sip协议的多级媒体分发方法及系统 | |
US20180227342A1 (en) | Media stream management system | |
JP2004187108A (ja) | 多地点会議方法、端末状態監視サーバ及び端末 | |
CN108632476B (zh) | 融合pstn的移动互联网语音平台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