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6263A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Google Patents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26263A CN115826263A CN202211700392.3A CN202211700392A CN115826263A CN 115826263 A CN115826263 A CN 115826263A CN 202211700392 A CN202211700392 A CN 202211700392A CN 115826263 A CN115826263 A CN 1158262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d value
- spectacle lens
- component
- eye
- measur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4
- 208000029257 vis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0000004393 visual impair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06010047571 Visual impairment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01491 m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79 my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402 high my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733 refractive err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41 presb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9 pupill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9487 Ambl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7 Catarac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675 Hypermetr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4214 Lenticular opacit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50 accommo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0533 ey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18 eye ro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fluctuations in the state of adap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71 high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318 hyper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5 hyper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e.g. eye mod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on, e.g. refractometers, skiascop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7/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mathematical model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mining of medical data, e.g. analysing previous cases of other pati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2—Correction of higher order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s, wave front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yeglasse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眼镜镜片和眼镜镜片系列。眼镜镜片在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并且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表征,第一测量值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由多个分量构成,第二测量值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在至少一个分量中不同。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的分量较接近于眼镜镜片的如下测量值的分量:在分量的测量中,测量值由具有较低误差的测量设备获取,并且测量值的分量是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19/057820、国际申请日为2019年3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20年9月28日、国家申请号为201980023385.4、发明名称为“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和设备。本发明还涉及眼镜镜片或眼镜镜片系列。
背景技术
一种广泛使用的、用于确定屈光(Refraktion)(包括至少一个屈光分量)的方法是所谓的主观屈光确定,主观屈光确定已经被配镜师普遍接受。在主观屈光确定中,通常将不同的屈光镜片呈现给眼镜镜片的佩戴者,其中当所呈现的屈光镜片的光学特性改变时,眼镜镜片的佩戴者通知验光师视觉印象的改善或变差。因此,主观屈光需要来自被测者的关于视觉印象的信息,并且还可以考虑其它变量对视觉印象的影响。
例如,主观屈光确定可以基于客观屈光确定的值或者基于已经佩戴的眼镜的值。但是,主观屈光确定的准确性关键地取决于验光师的技巧,例如,进行主观屈光确定的配镜师和/或眼科医生。主观屈光确定还关键地取决于待被测试的人,特别是取决于待被测试的人评估和/或表达视觉印象的清晰度的能力。
用于确定屈光的另一种方法是所谓的客观屈光:客观屈光是使用装置来实施的,并且由眼球的屈光特性和几何形状确定。可以使用各种设备(诸如,屈光计、像差仪、波前扫描仪等)实施客观屈光。
然而,通常,眼镜佩戴者的使用客观屈光确定的值与使用主观屈光确定的值明显不同。这使得为眼镜镜片找到合适的目标值要困难得多,这些目标值被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
WO 2009/007136 A1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眼镜镜片的目标值的方法,其中基于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的比较,将主观屈光数据的至少一个子集适于客观屈光数据。特别地,如果比较结果满足至少一个预定的比较条件,则主观屈光数据的子集被适于客观屈光数据,否者主观屈光数据的子集被保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对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确定。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眼镜镜片和眼镜镜片系列来实现。优选的变型或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发现:原则上,不同的测量或测量方法和/或测量设备传递不同的屈光值。本发明提出在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计算中考虑不同的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计算机实现的或计算机辅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来自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
基于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计算用于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估计值,其中在视力障碍的估计值的计算中考虑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或者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被纳入视力障碍的估计值的计算中。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的“提供”包括“从数据库、表或另一个数据载体中获取”、“输入到用户界面(诸如,图形用户界面)”、“传输”、“测量”或“估计”。
可以使用用于测量各种类型的视力障碍的测量设备(例如,使用不同的装置等)来主观地/客观地执行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
测量值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分量的测量值,优选地多个分量的测量值。换句话说,测量值可以是具有多个分量的矢量形式。例如,分量可以是:
极坐标(Polardarstellung)表示的分量(球体、圆柱体和轴),曲率矩阵表示的分量,
屈光力矢量(Powervektor)表示的分量(M、J0和J45),Harris矢量表示的分量,
Zernike多项式分解的分量(Zernike系数),或者
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另一适当表征的分量。
可以(例如,根据以下所描述的方法中的一种方法)预先确定并且以合适的形式(例如,作为表格、以文件的形式、以数据库的形式、作为数学模型、作为函数,等等)存储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因此,该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关于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的数据或信息。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关于测量类型、所使用的各个设备、眼镜佩戴者的个人数据(诸如,年龄、偏好、观看习惯、眼镜镜片的使用、眼镜镜片的使用位置的参数,等等)。
根据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眼镜镜片的目标屈光力的方法,这些眼镜镜片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该方法包括:
根据按照第一方面的方法,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并且
基于所确定的视力障碍设置目标屈光力,使得目标屈光力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至少部分地、优选是基本上完全地校正所确定的视力障碍。
参考点可以是远参考点、棱镜参考点、中心点或中心交叉点、近参考点或另一个合适的参考点。
根据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眼镜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按照第二方面的方法,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
基于所确定的视力障碍,在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参考点中设置目标屈光力,使得眼镜镜片的目标屈光力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至少部分地、优选是基本上完全地校正所确定的视力障碍;以及
制造眼镜镜片,使得在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参考点中实现目标屈光力,优选地在眼镜镜片的预定的使用位置中实现目标屈光力。
根据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定制眼镜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来自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
使用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来计算针对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估计值,其中在视力障碍的估计值的计算中考虑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根据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加载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在计算机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设备,该设备具有计算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该设备被设计为执行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生产眼镜镜片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根据第六方面的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设备;
如下的设备,该设备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视力障碍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设置目标屈光力,使得眼镜镜片的目标屈光力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至少部分地、优选是基本上完全地校正所确定的视力障碍;以及
制造设备,该制造设备用于制造眼镜镜片,使得在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预定参考点中实现目标屈光力,优选地在眼镜镜片的预定使用位置中实现目标屈光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定制眼镜镜片的设备,该设备被设计为执行用于定制眼镜镜片的方法。特别地,用于定制眼镜镜片的设备包括:
用于提供来自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设备,以及
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被设计为:基于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计算针对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估计值,其中在视力障碍的估计值的计算中考虑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方法确定估计值。
上面所提及的用于提供、确定或设置或计算数据和/或测量值的设备可以通过适当地配置的或编程的数据处理设备(特别是专用硬件模块、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这些数据处理设备具有对应的计算单元、电子接口、存储器和数据传输单元。这些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优选是至少一个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该图形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输入和/或修改数据。
例如,制造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由CNC控制的机器,该机器用于根据所确定的优化规格直接加工毛坯。备选地,可以使用铸造方法来制造眼镜镜片。优选地,成品眼镜镜片具有简单的球面或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面,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根据眼镜佩戴者的个人参数计算或优化的表面。优选地,简单的球面或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面是眼镜镜片的前表面(即,物体侧表面)。然而,当然可以将经优化的表面布置为眼镜镜片的前表面。还可以优化眼镜镜片的两个表面。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涉及一种可以使用所提出的生产方法来生产的眼镜镜片或眼镜镜片系列。特别地,提出了一种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眼镜镜片,其中:
眼镜镜片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并且
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由多个分量构成,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较接近于眼镜镜片的测量值P_A1或P_A2中的如下测量值的分量X,在分量X的测量中,该测量值由具有较低的误差的测量设备获取,并且其中
测量值P_A1和P_A2的分量是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
眼镜镜片可以是单光眼镜镜片或渐进眼镜镜片。同样地,该系列的眼镜镜片可以是单光眼镜镜片或渐进眼镜镜片。
第十方面涉及一种根据上述方面的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眼镜镜片与分配给眼镜镜片的规格的集合,该规格包括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该规格可以被存储在合适的数据载体上,例如,在纸上或者在电子的或光学的数据载体上。例如,可以将规格印在眼镜镜片袋上。该规格还可以存在于眼镜镜片本身中或眼镜镜片本身上,例如,通过将该规格刻在眼镜镜片中或眼镜镜片上。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涉及一种眼镜镜片系列或一种眼镜镜片与分配给相应的眼镜镜片的规格的集合的系列。该系列的镜片可以是上面所描述的镜片。特别地,该系列包括:
第一眼镜镜片A,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一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眼镜镜片A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其中第一眼睛的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可选地,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第二眼镜镜片B,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二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眼镜镜片B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二屈光力P_B,其中第二眼睛的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B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B2表征,这些第一测量值P_B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B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B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B2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可选地,第一测量值P_B1和第二测量值P_B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至少一种第三眼镜镜片C,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三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眼镜镜片C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三屈光力P_C,并且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C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C2表征第三眼睛的视力障碍,这些第一测量值P_C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C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C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C2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可选地,第一测量值P_C1和第二测量值P_C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其中:
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A1、P_B1和P_C1在分量方面相同,
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P_B2和P_C2的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和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并且
其中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其中i=A、B或C,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不等于(X_C-X_A)/(X_C2-X_A2);
abs(X_B2-X_A2)<abs(X_C2-X_A2);并且
signum(X_B2-X_A2)=signum(X_C2-X_A2)。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生产的眼镜镜片的如下用途:在特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前方的、眼镜镜片的预定的平均使用位置或理想使用位置中,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该视力障碍由借助于第一测量设备确定的测量值和借助于第二测量设备确定的测量值来表征。
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减少眼镜镜片的被投诉概率,在计算眼镜镜片的被投诉概率时,使用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这特别地涉及屈光力范围,在这些屈光力范围中,用于客观屈光的装置以在系统上不同于主观屈光的方式测量。
优选示例
测量误差可以包括在来自第一测量的测量值与来自第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统计偏差和/或系统偏差。例如,如果不考虑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系统偏差或统计偏差,则在根据现有技术所确定的(例如,被平均的)屈光值中可能会存在与对于眼镜佩戴者最佳的值的、相当大的偏差。
根据一个优选示例,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包括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统计偏差和系统偏差。可以在单个方法步骤中或者在多个方法步骤中以任意顺序依次考虑系统偏差和统计偏差。
在一个优选示例中,基于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来计算针对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估计值,其中在视力障碍的第一估计值的计算中,考虑来自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的测量值与来自视力障碍的第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系统偏差。在第二步骤中,基于第一估计值以及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的统计测量误差或统计测量偏差,确定视力障碍的第二估计值,该第二估计值作为最终估计值被输出或进一步被适配。
第一估计值的确定可以包括:确定针对来自第一测量和/或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校正项,以及使用校正项(例如,通过将相应的测量值与校正项相加)对第一测量或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进行校正或适配。
为了考虑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统计偏差,可以进一步校正第一估计值。例如,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这可以通过组合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可选地经校正的测量值来进行。
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组合以及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校正或适配还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根据一个优选示例,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是客观屈光和/或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二测量是主观屈光。因此,测量值包括至少一个分量的值或至少一个屈光分量的值。测量值的该至少一个分量可以是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例如,该至少一个分量可以是:
极坐标表示的分量(球体、圆柱体和轴),
曲率矩阵表示的分量,
屈光力矢量表示的分量(M、J0和J45),
Harris矢量表示的分量,
Zernike多项式分解的分量(Zernike系数),或
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另一种适当表征的分量。
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关于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精度或测量偏差的数据。数据可以以电子形式存储(例如,存储在数据库中)或以形式存储(例如,在纸上)。数据可以以表格形式(例如,作为“查找表”(LUT))存在,或者被预先确定为数学模型,例如,作为具有预定参数的参数函数。
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统计分析来确定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统计分析诸如是对包含在数据集(参考测量值)中的数据或测量值(参考测量值)的统计分析,这些数据或测量值来自不同的眼镜佩戴者的先前的测量(例如,先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或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和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的测量)。数据集(参考数据集)还可以包括其它测量,基于这些其它测量确定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可以在分析之前过滤原始测量值,例如,根据以下标准:
在(主观的)近屈光测量(在正号约定的情况下)中,下加光(Addition)与倒数物距之间的差值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可选地等于或小于0dtp、0.25dtp或0.5dpt;
相应眼镜佩戴者的视敏度(该眼镜佩戴者的屈光值被包含在数据集中)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可选地等于或大于1.25或1.5或1.6;
用于眼镜佩戴者的主观屈光的屈光镜片的分辨率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可选地等于或高于0.5dpt或0.25dpt或0.125dpt。
其它标准也是可能的,诸如特定测量间隔中的数据密度。
例如,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的确定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将用于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模型设置为所预测的测量值和随机变量的总和,其中所预测的测量值被建模为第一测量的测量值可选地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一部分的参数函数;
通过在使模型的参数空间中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最大化的同时,使模型适于被包含在数据集中的参考测量,来指定参数函数的参数;
基于预所测的测量,确定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系统偏差。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等式或以下等式系统来描述模型:
其中:
Ppred(以矢量形式)表示所预测的测量值;并且
ε(以矢量形式)表示随机变量。
对于参考数据集中的每个测量值,应当单独考虑以上等式或以上等式系统,即,以上等式或以上等式系统适用于每个测量“i”。因此,对于第i次测量适用:
因此,可以为每个测量分配随机变量εi(该随机变量可以是矢量)。所有随机变量εi都来自相同的分布或与相同的分布有关。
如果参数函数可选地是第一测量的测量值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一部分的函数,则在参数函数中优选地不考虑第二测量的被建模的分量。否则,存在平凡解,即,随机变量始终为0,并且参数函数与第二测量中的待被建模的分量相同。
所预测的测量可以通过任意参数函数(例如,通过多项式函数)来建模。例如,所预测的测量可以是所预测的屈光,可以通过以下参数函数中的一个参数函数对所预测的屈光进行建模:
模型1:
或者
模型2:
其中:
(Mpred,J0pred,J45pred)表示所预测的屈光的屈光力矢量;
Y代表所预测的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屈光力矢量分量;
X代表所测量的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屈光力矢量分量。
基于根据模型以及所提供的主观测量值和客观测量值的所预测的测量,可以确定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系统偏差以及对应的校正项。在此,可以(例如,通过将相应的测量值与特定的校正项相加)校正客观测量值、主观测量值或这两种测量值。
还提出通过组合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例如,主观屈光值和客观屈光值)来最小化统计测量错误或统计测量误差。已经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通过形成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加权平均来计算眼睛的视力障碍的估计值,利用第一权重对第一测量或来自第一测量的测量值的分量进行加权,并且利用第二权重对第二测量或来自第二测量的测量值的分量进行加权,并且针对相应的分量的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之和等于1。由于测量值原则上是矢量(即,具有多个分量的变量),因此通常利用不同的权重对各个分量(例如,屈光力矢量分量)进行加权。如果相应的测量值仅具有一个分量(例如,球面当量),则利用第一权重对来自第一测量的分量进行加权,并且利用第二权重对来自第二测量的分量进行加权。
优选地,在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中,利用较高的权重对具有较低测量误差的测量进行加权。优选地,来自第一测量的测量值和/或来自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被预先校正或修改,以便减小第一测量与第二测量之间的统计偏差。
权重优选地取决于视力障碍的测量值。例如,测量值可以包括下加光和/或球面当量,并且权重可以取决于下加光和/或来自第一测量的球面当量的测量值与来自第二测量的球面当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根据一个方面,提出了以一种新颖的加权,以便使视力障碍的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的统计测量误差或偏差最小化。
例如,如果下加光等于或高于预定值(例如,1.75dpt或2.0dpt或2.25dpt或2.5dpt)或者等效地,适应能力等于或低于预定值(例如,0.75dpt或0.5dpt或0.25dpt或0dpt),并且如果客观球面当量与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或差异ΔM不大(例如,在-0.75dpt<ΔM<+0.75dpt或-0.5dpt<ΔM<+0.5dpt的区间内),则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在0.3至0.7之间。
如果下加光等于或高于预定值(例如,1.75dpt或2.0dpt或2.25dpt或2.5dpt)或者等效地,适应能力等于或低于预定值(例如,0.75dpt或0.5dpt或0.25dpt或0dpt),并且如果客观球面当量与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值是大的(例如,大于1.5dpt或1.0dpt或0.5dpt),则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大于或等于0.8或0.9或0.95或0.99。该值甚至可以为1。
如果下加光等于或小于预定值(例如,等于或小于1.5dpt或1.25dpt或1.0dpt或0.75dpt或0.5dpt)或者等效地,适应能力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例如,等于或大于1.0dpt或1.25dpt或1.5dpt或1.75dpt或2.0dpt),并且如果客观球面当量与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ΔM为负并且小于预定值(例如,小于-0.5dpt或-1.0dpt或-1.5dpt),则客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小,例如0.5或0.4或0.3或0.2或0.1或0.05或0.01。该值甚至可以为0。
如果下加光低于预定值,并且客观球面当量与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ΔM不大(例如,在-0.75dpt<ΔM<+0.75dpt或-0.5dpt<ΔM<+0.5dpt的区间内),则主观球面当量与客观球面当量以与在存在(相对)高度老花眼的情况下类似的方式被加权。例如,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可以在0.3至0.7之间或者在0.4至0.6之间。
权重还可以进一步取决于屈光的其它分量(屈光分量),诸如屈光力矢量表示中的分量J0和J45。
视力障碍的测量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散光分量(例如,屈光力矢量分量J0和J45),其中主观散光分量和客观散光分量可以利用恒定的权重加权。例如,用于主观散光分量的权重可以是0.7,并且用于对应的客观散光分量的权重可以是0.3。其它值也是可能的,并且可以表示:两种测量具有相同的统计误差(两个权重均为0.5),或者主观地确定的散光分量具有较低的统计误差(例如,客观权重:0.7,主观权重:0.3)。
优选地,针对相同的物距(诸如物距无限远)优选地确定或量化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此外,在距眼睛的距离对于所有数据都相同时,优选地确定或量化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因此,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原始的客观屈光值和/或主观屈光值转换为到眼睛的公共距离或到公共平面或表面的公共距离,其中该距离可以是到眼睛的角膜顶点或入射瞳孔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地,针对用于确定客观屈光值的不同装置,分别确定或量化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可以使用适当设计的设备来执行上述方法。该设备可以包括计算或数据处理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或数据处理设备被编程为执行该方法,并且特别地被编程为计算估计值。此外,该设备可以具有合适的接口,这些接口使得能够传输或输入或读取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并且必要时,(例如,以表格的形式或以模型的形式)存储先前所确定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测量的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特别是用于执行客观屈光测量的测量设备。优选地,如上所述,计算设备被设计为至少部分地补偿利用用于执行客观屈光测量的测量设备(客观测量设备)获取的测量值与利用主观测量获取的测量值之间的系统偏差。
该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测量的第二类型的第二测量设备,特别是用于执行主观屈光测量的测量设备。
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方法可以是用于定制和/或生产眼镜镜片的方法的一部分。因此,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设备可以是用于定制和/或生产眼镜镜片的设备的一部分。用于定制和/或生产眼镜镜片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所确定的视力障碍,设置眼镜镜片的目标屈光力。眼镜镜片的目标屈光力被确定为使得在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参考点中(诸如,在远参考点中或在棱镜参考点中或在中心交叉点中以及可选地在近参考点中)至少部分地、优选是充分地校正所确定的视力障碍。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计算和制造眼镜镜片,眼镜镜片被计算和制造为使得眼镜镜片的屈光力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基本上等于目标屈光力。优选地,在针对眼镜佩戴者单独预定的使用位置中或在平均使用位置中进行计算。使用位置可以通过参数(诸如角膜顶点距离、眼旋转中心距离、前倾角、面部形状角度、瞳孔距离、瞳孔直径,等等)表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眼镜镜片或眼镜镜片与该眼镜镜片要校正的视力障碍的规格的集合,其中眼镜镜片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被生产。还提出了具有相关的视力障碍规格的眼镜镜片系列或眼镜镜片集合。因此,可以将由特定眼镜镜片校正的视力障碍的规格视为眼镜镜片的一部分。
眼镜镜片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例如,参考点可以是远参考点、棱镜参考点、中心交叉点、近参考点或另一个合适的参考点。如上所述,屈光力可以具有多个分量,诸如球面分量和/或散光分量。
视力障碍(该视力障碍可以是针对眼镜镜片的规格的一部分)由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其中测量值可以包括多个分量(诸如球面分量、散光分量等)。视力障碍的测量值的分量通常对应于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
使用不同的测量来获取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特别地,使用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获取第一测量值P_A1,并且使用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获取第二测量值P_A2。通常,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在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较接近于眼镜镜片的测量值P_A1或P_A2中的如下测量值的分量X,在分量X的测量中,该测量值由具有较低的误差的测量设备获取。如上所述,测量值P_A1和P_A2的分量可以是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优选地,存在于第一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的屈光力P_A的分量X与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基本相同。
眼镜镜片可以是(具有或没有散光屈光力的)单光镜片或渐进镜片。
上述眼镜镜片可以形成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具有不同屈光力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眼镜镜片校正不同的视力障碍。例如,这种系列可以包括在参考点中具有不同屈光力的至少三种眼镜镜片:
用于校正第一视力障碍的第一眼镜镜片A,
用于校正第二视力障碍的第二眼镜镜片B;以及
用于校正第三视力障碍的第三眼镜镜片C。
第一视力障碍、第二视力障碍和第三视力障碍均可以由两个不同的测量值表征,使用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不同测量设备获取这两个测量值。第一类型的(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多个)第一测量设备)可以是用于测量主观屈光的(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第二类型的(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多个)第二测量设备)可以是用于测量客观屈光的(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每个测量值可以包括多个分量(例如,球面分量、散光分量等)。利用(多个)第一测量设备获取的测量值与利用(多个)第二测量设备获取的测量值在至少一个分量中不同。
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眼镜镜片A具有第一屈光力P_A,眼镜镜片B具有第二屈光力P_B,并且眼镜镜片C具有第三屈光力P_C。第一视力障碍由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第二视力障碍由第一测量值P_B1和第二测量值P_B2表征。第三视力障碍由第一测量值P_C1和第二测量值P_C2表征。
第一参考点可以是远参考点、棱镜参考点、中心点或中心交叉点、近参考点或另一个合适的参考点。可以使用永久性的或非永久性的标记在眼镜镜片中或眼镜镜片上标识或标记第一参考点。
利用第一类型的(多个)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A1、P_B1和P_C1在分量方面是相同的。利用第二类型的(多个)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P_B2和P_C2的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和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其中i=A、B或C,对于X_i和X_i2优选地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不等于(X_C-X_A)/(X_C2-X_A2);
abs(X_B2-X_A2)<abs(X_C2-X_A2);并且
signum(X_B2-X_A2)=signum(X_C2-X_A2)。
其中函数abs(x)指定自变量x的绝对值,并且函数signum(x)是将符号分配给自变量x的符号函数。
镜片可以是单光镜片(Add=0dpt)或渐进镜片(多焦点镜片)(Add≠0dpt),其中该系列中的所有渐进镜片具有相同的下加光。
优选地,对于单光镜片和具有相同下加光Add的渐进镜片,其中下加光Add<=1.5dpt,可选地Add<=1.25dpt,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优选地,对于具有下加光Add>=2dpt的渐进镜片,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例如,分量X可以是球面当量。
眼镜镜片系列可以包括用于校正第四视力障碍的第四眼镜镜片D和用于校正第五视力障碍的第五眼镜镜片E。眼镜镜片D在参考点中具有第四屈光力P_D。眼镜镜片E在参考点中具有第五屈光力P_E。第四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和第二测量值P_D2表征。
第五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和第二测量值P_E2表征。
使用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多个)测量设备获取测量值P_D1和P_E1。使用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多个)测量设备获取测量值P_D2和P_E2。
测量值P_D1、P_D2、P_E1和P_E2分别优选地由多个分量构成。第一测量值P_D1和第二测量值P_D2可以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第一测量值P_E1和第二测量值P_E2也可以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此外,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
值P_A1、P_D1和P_E1在分量方面相同:
第一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的分量X、第四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D2的分量X、以及第五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E2的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第一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与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并且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D2-X_A2>0,
X_E2-X_A2<0,
X_D-X_A>0并且
X_E-X_A<0。
该系列还可以包括用于校正不同视力障碍的、具有不同屈光力的其它镜片。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个元件不限于相应的实施例。相反,实施例的元件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从而可以创建新的实施例。其中:
图1针对两种不同像差仪示出客观波前和主观波前的系统偏差(模型1);
图2针对两种不同像差仪示出客观波前和主观波前的系统偏差(模型2);
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gsub;
图4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图4A)和第三示例(图4B)的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gsub;
图5针对第一像差仪以使用不同方法获取的值的差来示出视力障碍的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获取的估计值中的变化;
图6针对第二像差仪以使用不同方法获取的值的差来示出视力障碍的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获取的估计值中的变化;
图7至图10示出示例性眼镜镜片;
图11至图19针对不同的下加光以所测量的客观球面当量与所测量的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的函数来示出球面当量的估计值与所测量的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参考以下技术术语:
眼睛的视力障碍的测量尤其包括主观屈光确定、(例如,使用屈光计或自动屈光计的)客观屈光确定或波前测量。客观屈光确定或波前测量是客观屈光的示例。
波前表示应当被理解为是指在3维空间中的2维波前的参数化。特别地,这包括以下参数化:
(具有球分量、圆柱分量和轴分量的)极坐标表示、曲率矩阵表示、(具有M、J0和J45分量的)屈光力矢量表示,
Harris矢量表示、Zernike多项式分解(在此,分量为Zernike系数)。
客观屈光应当被理解为是指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确定或者眼睛的视力障碍的通过确定所获取的测量值,其中利用在客观屈光期间所使用的测量设备测量的人不必评估所观看的图像的视觉质量。例如,可以使用波前扫描仪或自动屈光计来测量客观屈光或客观测量值。
主观屈光应当被理解为是指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确定或测量值,其中被验光的人必须评估所观看的图像的视觉质量或者必须解决视觉任务(例如,识别验光字体),并且必须告知答案。例如,主观屈光可以由专家借助于屈光眼镜或者借助于验光仪来创建,屈光镜片被引入该屈光眼镜。主观屈光还可以包括主观确定的近下加光,即所谓的下加光。
参考点是眼镜镜片的视点,在该视点中,通过在眼睛前面的眼镜镜片的位置和定向以及通过眼镜镜片所用于的眼睛的视力障碍来预先确定眼镜镜片的屈光力。该参考点可以是远参考点、棱镜参考点、中心点、中心交叉点和近参考点等。关于参考点的定义,请参考标准DIN EN ISO 21987(特别是点3.5至3.11)和DIN EN ISO13666(特别是点5.12至5.17)。
关于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尤其参考WO 2009/007136 A1,L.Thibos等人的出版物,《视觉杂志》2004年4月,第4卷,9.doi:10.1167/4.4.9以及Iskander等人的出版物,《眼科和生理光学》200727:245-255,它们的相应解释表示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组成部分。
第一示例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来自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
基于来自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值,计算针对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估计量或估计值,其中在视力障碍的估计值的计算中,考虑视力障碍的第一测量和第二测量的测量误差或测量偏差。
如果眼睛的视力障碍的多个测量是已知的,则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并且根据这些测量的测量误差,可以将这些测量用于计算视力障碍的估计量。优选地,估计量较接近于具有较低测量误差的测量。
原则上,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测量误差:众所周知,当重复进行测量时,系统偏差不会改变。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在测量值中存在所谓的统计偏差或随机偏差,当重复进行测量时,这些偏差可以取得不同的值并且不能被预测。
因此,计算视力障碍的估计量或估计值的一种可行方案是在视力障碍的估计量或估计值的确定中考虑测量的系统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朝向其它测量以该系统偏差来校正受系统偏差影响的测量值。然后,如果(例如,借助于平均值)从受系统误差影响的测量的经校正的测量值和不受系统误差影响的测量的测量值中计算视力障碍的估计量,则估计量较接近于不受系统误差影响的测量值。
用于计算视力障碍的估计量的另一种可行方案是在视力障碍估计量的确定中考虑测量的统计偏差。优选地,这可以借助于加权平均值来进行。在此,优选地,选择权重,使得较精确的测量被赋予较高的权重。在正态分布的变量的情况下,可以以与所测量的变量的倒数成比例的方式选择权重。在没有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根据经验来选择权重。例如,精度较低的测量可以被分配的权重为0.3、0.2、0.1、0.05、0.01或更小,甚至为0。精度较高的测量可以被分配的权重为0.7、0.8、0.9、0.95、0.99或更大,甚至为1。如果两个测量的准确性相似,则它们各自的权重可以为0.5。可以选择权重,使得权重的总和为1。在这种情况下,当形成加权平均值时,不再需要除以权重之和。
由于在视力障碍的测量中还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统计偏差,例如由于适应、适应状态中的波动、镜片不透明度、视敏度以及其它变量,根据视力障碍的测量值中的差异来选择权重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对于那些难以适应的人,并且因此已经被开出1.75dpt、2.0dpt、2.25dpt、2.5dpt或更高的下加光,则球面当量的主观测量值和客观测量值应该几乎没有差异。如果存在细微差异,则可以以加权方式将来自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的球面当量相加,其中主观球面当量和客观球面当量的可能权重在0.3至0.7之间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存在重大差异,则主观屈光更有可能令人信服,因为在主观验光期间,人已经通过这种镜片了解了视觉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为主观屈光选择较高的权重(例如,0.8、0.9、0.95、0.99或更高,甚至1)。
例如,对于仍然可以调节很多的、老花眼的人(即,已经被开出1.5dpt、1.25dpt、1.0dpt、0.75dpt、0.5dpt或更低的下加光的人),或者不是老花眼的其他人(即,实际上具有0下加光),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设备近视。在这种情况下,与主观屈光的球面当量相比,对于客观屈光的更近视的球面当量,客观屈光的球面当量的权重较小,例如具有0.3、0.2、0.1、0.05、0.01的权重或甚至为0的权重。然而,如果主观屈光的球面当量相似,则建议与在具有高下加光的老花眼的情况下类似地选择权重。如果主观球面当量比客观球面当量更近视(例如,更近视0.5dpt),则在主观验光期间,人可能已经适应了。通常,必须为主观球面当量选择较低的权重,但是由于设备近视通常可能会出现在客观屈光中,因此,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还可以被选择为稍高一些,例如,在0.4至0.6之间。
在实践中,视力障碍的测量值的系统偏差和统计偏差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首先校正系统偏差,然后基于统计测量不确定性,以加权方式组合经校正的测量值。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视力障碍的以这种方式计算的估计量或估计值较接近于具有较低测量误差的测量值。
一种用于确定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的示例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观屈光和/或客观屈光的匹配,以便消除两种测量方法中的系统差异;
2)通过形成加权平均值,组合如此相互匹配的屈光。步骤1——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匹配
量化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
为了使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相互匹配,或者为了补偿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必须先对这些系统差异进行量化。为此,必须首先提供足够大的数据集,并且按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处理。
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优选地针对物距无限远(即,针对所谓的远处方)进行量化,因为在球面当量方面,这比近屈光要精确得多。
通常,对于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不同设备型号(例如,像差仪型号),系统差异也不相同。因此有利的是,在获取数据时,考虑关于设备型号的信息,并且针对每个像差仪型号分别确定系统差异。
为了从利用装置(诸如,像差仪、波前扫描仪等)测量的波前中计算客观屈光,优选地使用所谓的度量来确定二阶波前。例如,在L.Thibos等人,《视觉杂志》,2004年4月,第4卷9.doi:10.1167/4.4.9中描述了可能的度量。然而,其它度量也是容易想到的并且对于技术人员是已知的。
例如,可以借助于Iskander等人的屈光RMS度量(Iskander等人,《眼科和生理光学》,2007 27:245-255),在Zernike波前已经被集中缩放到视光瞳之后,从直到第7径向阶的波前中计算客观屈光数据,在所用的装置(诸如,像差仪)的形貌测量中测量得到Zernike波前。
有利的是,知道执行主观屈光的瞳孔的直径,其中这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从其它测量参数中估计或基于经验估计来进行。如果瞳孔的直径是已知的,则可以首先将客观测量的波前缩放到该瞳孔直径,然后可以计算与瞳孔关联的屈光力矢量。如果在波前测量中和在主观屈光中,瞳孔位置不同,则在波前的缩放中考虑瞳孔位置也是有利的。
如果在主观屈光中,瞳孔的直径未知,则可以将瞳孔直径确定为估计值,例如,从在主观验光期间落在眼睛上的照度以及——如果有的话——其它变量(诸如被验光的人的所确定的最大(在弱光下)的瞳孔直径和所确定的最小(在强光下)的瞳孔直径)中确定该估计值。
对于所有数据,优选地,在距眼睛的距离对于所有数据都相同时,比较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该距离可以是任意的。然而,已经被证明有利的是,首先将主观屈光转换为到由像差仪、波前扫描仪等测量的波前所位于的距眼睛的距离。这避免了通常包含较高阶像差的客观波前的复杂传播。例如,距眼睛的可能的合理距离是角膜顶点或入射瞳孔。附图中示出的数据是针对在角膜顶点处的波前或屈光给出的。
然而,原则上,还可以将客观屈光转换为到距眼睛的不同距离,其中包含较高阶像差的(多个)波前也必须正确传播。
为了能够使用统一的模型分析尽可能多的数据,左眼的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都可以被垂直地镜像。如果使用屈光力矢量,则必须反转J45屈光力矢量分量的符号。由于左眼和右眼中的较高阶像差的分布是镜像对称的,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分析右眼的屈光和经镜像的左眼的屈光。
但是,例如,如果像差仪不能正确地测量经镜像的波前,则不执行该镜像也可能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单独地评估和执行对左眼和右眼的校正。
为了量化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仅评估数据集中的没有或仅有少量伪影的部分也是有利的。例如,可能的伪影是设备近视或与年龄有关的眼部疾病。例如,仅可以使用数据的如下部分,在这样的部分中,所开出的下加光与近屈光中的倒数物距略有不同,即下加光与倒数物距的差值(在正号约定的情况下)不得大于预定阈值。例如,阈值可以为0dpt、0.25dpt或0.5dpt。这减少了数据集中设备近视的数目和范围。
另一个限制是对高视敏度的限制,高视敏度避免了弱视者或其它中央视力异常引起的屈光伪影。以这种方式,仅可以使用数据的如下的部分,对于该部分,视敏度高于预定阈值。例如,在此,可能的限制是单眼小数点视力为1.25或1.6或更高。优选地,两只眼睛都满足该条件。
同样有利的是,仅使用如下的待屈光者(Refraktionierenden)的数据,在主观屈光中,该待屈光者使用具有足够高分辨率的屈光镜片(例如,对于球面屈光镜片为0.25dtp或优选地0.125dpt,并且对于圆柱镜片为0.5dpt或甚至更好的0.25dpt)。这可以从相应的待屈光者的镜片订单的分布中确定。
为了适配数据,优选地首先建立主观屈光的模型,例如使用该模型可以从所测量的客观屈光和可能的所测量的其它变量中计算所预测的屈光,并且利用该模型,可以统计地量化实际测量的主观屈光与所预测的客观屈光之间的偏差。该模型适于后续步骤中的数据。
使得模型适于屈光力矢量空间中的主观屈光是有利的(参见L.Thibos等人:PowerVectors:An Application of Fourier Analysis to the Description and StatisticalAnalysis of Refractive Error,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74,6,367-375),并且指定所测量的和系统地不同的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作为主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和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此处,符号中的波浪号是指数据集中的未校正的(原始)数据。
在模型的框架内,基于所预测的屈光Ppred=(Mpred,J0pred,J45pred),以及随机变量εM、εJ0和εJ45描述实际测量的主观屈光,这些随机变量对装置的测量误差和验光人员的测量误差进行建模:
以下是该等式系统的缩写形式
其中ε是屈光力矢量(εM,εJ0,εJ45)。等式1a适用于数据集的每个测量,因此对于第i个测量,可以写作
所预测的屈光PPred的屈光力矢量取决于客观屈光。如有必要,所预测的屈光Ppred的屈光力矢量还可以取决于附加的变量(诸如,主观屈光)、或例如取决于瞳孔直径、或在屈光或客观测量(例如,像差仪测量)期间产生的其它测量变量。
使模型适配数据所借助的一个标准是在所使用的数据集的情况下,使模型的参数空间中随机变量εM、εJ0和εJ45的概率(密度)最大化,这在下面还被称为“拟合”。例如,合适的方法是“最大似然”方法,该方法使生成待适配的数据集的概率(即,所谓的似然)最大化。在此处所公开的模型中,似然由以下等式给出
作为最大似然方法的可能的备选方法,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也可以被认为等效于具有正态分布的似然的“最大似然”方法。在模型中还可以考虑与所使用的参数有关的先验知识,这根据贝叶斯数据分析是可能的。
例如,可以通过叠加(例如,在-20dpt到+20dpt的范围内的,或在另一个合适的屈光力范围内的)均匀分布(也称为均等分布)和具有高斯宽度σX(作为标准差)以及洛伦兹(Lorentz)宽度γX(作为半峰全宽)的沃伊特(Voigt)分布,来描述屈光力矢量分量X(其中X代表M、J0或J45)的测量误差的随机变量εX。均匀分布可以描述数据中的较大“离群值”,这些离群值以概率出现。以概率出现的沃伊特分布描述了成功的测量,但是,这也可以生成适度的离群值。总体而言,随机变量εX可以如下分布:
作为沃伊特分布的备选,可以选择正态分布,但结果较差。具有均匀分布的项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拦截较大的离群值。
例如,仅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分量可以被用作输入变量,以计算所预测的屈光。在此,例如可以借助于多项式,使用任何可参数化的函数进行计算。示例性模型是由等式系统(2)描述的模型(模型1):
优选地,所预测的屈光的各个屈光力矢量分量Mpred、J0pred或J45pred是所测量的(原始)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所有三个分量的函数。
在备选的模型中,来自主观屈光力矢量的非拟合分量的信息也被用于计算所预测的屈光。例如,借助于多项式,可以使用任何可参数化的函数进行计算。示例性模型是由等式系统(3)描述的模型(模型2):
由于主观屈光力矢量分量和客观屈光力矢量分量的可能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对主观屈光确定中的误差进行建模或考虑主观屈光确定中的误差。这样,可以对来自屈光实践的误差进行建模,诸如在球面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圆柱,这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分辨率不足或配镜师的无知而引起的。
作为上述“最大似然”模型的备选,还可以计算主观屈光的估计量(诸如,主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运行中位数)。然后,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使所预测的屈光力矢量的可参数化描述(诸如,使用等式系统2或3)适于主观屈光的所计算的估计量。当然,还可以使用除了平均值或中位数以外的估计量,只要它们的误差在使用最小二乘法之前大致呈正态分布即可。相反,由于数据中可能存在的离群值,因此使用纯平均值或利用最小二乘法直接调整数据是不利的。
表1和表2示出了属于模型1和模型2的参数集的示例。表1和表2针对两种不同像差仪(像差仪1和像差仪2)示出了拟合结果。参数量化了系统偏差,其它参数量化了像差仪的测量不确定性。表1和表2中的符号“*”表示对应的变量是待预测的因变量,因此没有对应的参数。特别地,星号表示没有对应的参数的事实,否则在缺少的参数=1和所有其它参数=0的情况下,等式1a的解将很容易实现。
表1包含了没有主观屈光力矢量分量的附加影响的模型(模型1)的拟合结果。表2包含了具有主观屈光力矢量分量的附加影响的模型(模型2)的拟合结果。
表1
表2
利用如此参数化的模型,可以校正不同装置型号(诸如两个不同像差仪型号)中的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系统偏差。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当客观屈光力矢量分量Y≠X被设置为0时,相应的屈光力矢量分量X的曲线。
图1和图2针对两种不同像差仪(像差仪1:实线,像差仪2:虚线)示出了客观波前与主观波前的系统偏差。利用两个不同的模型对每个屈光力矢量分量进行量化。模型1(图1A至图1C)不包括主观屈光的任何影响,在模型2(图2A至图2B)中包括主观屈光的影响。
图1A和图2A将使用主观屈光确定的球面当量M的预测值(predicted M_sbj)与球面当量的使用客观屈光测量的值(M_obj_raw)之间的差作为球面当量M的使用客观屈光测量的值(M_obj_raw)的函数示出。
图1B和图2B将主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分量J0的预测值(predicted J0_sbj)与分量J0的使用客观屈光确定的测量值(J0_obj_raw)之间的差作为分量J0的使用客观屈光确定的测量值(J0_obj_raw)的函数示出。
图1C和图2C将主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分量J45的预测值(predicted J0_sbj)与分量J0的使用客观屈光确定的测量值(J45_obj_raw)之间的差作为分量J0的使用客观屈光确定的测量值(J45_obj_raw)的函数示出。
竖直线L1(模型1)和L2(模型2)指示如下的范围,在该范围中,在数据集中存在相应的屈光力矢量分量的足够高的数据密度,在此,大约是每屈光度50眼(左+右)。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两个像差仪模型中,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中,用于远视的球面当量在主观上比客观上低。就近视而言,情况相反,并且不那么明显。总体而言,在主观屈光中可以看到幅度较小的校正。散光屈光力矢量分量也是如此。
客观屈光的系统偏差的校正
例如,如果假设客观屈光在系统上是错误的,则平均而言,可以使用模型1或模型2将客观屈光与主观屈光匹配。这通过在将模型拟合到大量数据时确定的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屈光力矢量差ΔP与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相加来进行。如果数据被拟合到等式系统1中描述的模型,则
当使用模型1时,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差仅取决于客观屈光:
为了避免模型的过冲,从而避免错误的校正,优选地将校正ΔP限制到如下的范围,在该范围中,足够多的数据可用:
表3示出了模型范围的可能限制。通过限制函数B(.)将屈光力矢量分量X映射到max(min(X,Max_X),Min_X)。该限制基于相应的屈光力矢量分量的每屈光度50次测量的数据密度。在表3所示的范围内,步骤1可以较好地校正系统差异。在该范围之外,变化ΔP保持恒定。
表3
还可以考虑其它限制函数,诸如在没有数据或只有少量数据的情况下,在未校正的客观屈光力矢量的空间中将任意点投影到数据的等概率密度区域的边缘上。沿着数据的概率密度的梯度进行投影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投影线由线性微分方程的解产生,并且贯穿要投影的屈光力矢量,这是经典的初值问题。如果数据的密度应当通过多维(例如,3维)分布来描述,则甚至可以解析地求解微分方程。对于其它概率密度函数,可能需要数值解。一旦已经找到投影线,就可以借助于沿着投影线的1维搜索,以数值方式进行与属于所期望的数据密度的等概率区域的交叉点。
其它类型的校正限制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想到的是,在限制范围之外,不将变化ΔP保持恒定,而是允许该变化根据从未校正的客观屈光力矢量到边界边缘的距离而线性变化。这有效地对应于分段定义的模型,该模型是边界内的高阶多项式,并且在边界外是线性的。选择在边界处的过渡,使得可以相对于连续导出模型。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不校正主观屈光并且——如上所示——只有客观屈光才能适于主观屈光,以便补偿两种屈光方法之间的经量化的系统差异。
主观屈光中的系统偏差的校正
例如,如果由于有问题的屈光技术而产生系统差异,例如,通过省略或改变圆柱屈光镜片的屈光力而没有相应地将球面调整为圆柱屈光镜片的屈光力变化的一半,则这可能是必要的,以便保持球面当量的恒定。
客观屈光与主观屈光的系统偏差的校正
通常,将主观屈光力矢量与客观屈光力矢量之间的系统差异的屈光力矢量ΔP分成两部分也可能是有利的,其中一部分ΔPobj被用于校正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并且另一部分ΔPsub被用于校正主观屈光:
可以有利地划分系统差异的部分,使得模型的如下项(例如,与在球面当量的模型中出现的成比例的项或其幂)可以被用于校正主观屈光,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屈光方法(诸如上面所提及的有问题的屈光方法)的效果,这样的项包含未校正的主观屈光力矢量分量与客观屈光力矢量分量的差。其余项(例如,仅取决于未校正的客观屈光的屈光力矢量的分量的那些项)可以被用于校正客观屈光。
还可以利用所有屈光力矢量分量共有的实因子α,或利用对于每个屈光力矢量分量不同的实因子α,β,γ将校正分为客观差异ΔPobj和主观差异ΔPsub:
或者
但是,仅在已知第三屈光方法没有系统误差或仅具有比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少的系统误差,该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系统偏差已经被量化时,这才有意义。另外,来自第三屈光方法的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系统偏差必须与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偏差成比例。
当然,还可以将经校正的客观屈光和主观屈光的计算与校正的限制相结合。
如果(例如,在像差仪或自动屈光计上)将经校正的客观值显示给待屈光者,则主观屈光可能会受到客观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例如利用来自相应的半年订单的数据集,执行用于多次确定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的校正的上述方法也是有利的。这样,由显示客观屈光引起的对主观屈光的影响逐渐减小。
备选地,还可以选择用于确定系统差异的模型,该模型量化了影响的比例和程度。例如,可以基于估计值或通过对相对少数目的已屈光者和待屈光者的研究进行评估来建立这样的模型,这些已屈光者和待屈光者中的一部分人必须在主观屈光之前创建客观屈光,并且另一部分人必须不执行客观屈光。在进行或不进行先前的客观屈光的情况下,同一待屈光者也可以对不同人进行主观屈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对由无法测量客观屈光(第一分布)的待屈光者或者那些强制创建客观屈光(第二分布)的待屈光者创建的大量屈光数据的两种分布(例如,以屈光力矢量的形式)进行比较。这种数据集在眼镜镜片的定制过程期间大量出现,并且无需特殊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取和检查。如果使用这种模型,则不必重复用于确定校正的方法。
代替将主观屈光与客观屈光的系统误差作为屈光力矢量相互匹配,当然还可以使用屈光误差的其它表示形式,诸如球体、圆柱体、轴或波前的Zernike分解。
在表示为波前的情况下,优选地,在验光期间存在的瞳孔直径的情况下,主观屈光被转换为波前(主观波前)。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转换为波前的方法。即使由屈光镜片生成的较高阶像差通常较低,但还是可以考虑由屈光镜片生成的较高阶像差。随后,用于从客观波前预测主观波前的模型可以适于可用的数据,即,适于主观波前和客观波前。在分析之前,对表示形式(诸如,Zernike系数)进行标准化可以是有利的。用于匹配结果的校正类似于利用屈光力矢量的上述方法,屈光力矢量来自客观波前与所预测的主观波前的差。
最后,如上所述,对无限远处物体的客观屈光和主观屈光(称为远屈光)之间的系统偏差的校正还可以被应用于近处方,其也被称为近屈光。
在最佳情况下,客观近屈光以在距眼睛相同距离d处的波前的形式出现,在该距离处还存在对主观远屈光和客观远屈光的系统偏差的校正。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必须根据现有技术将其转换为该距离。这同样适用于主观近屈光。
如果近屈光不以波前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眼镜镜片的屈光力的形式出现,则应当注意,为了转换,不允许近屈光本身传播。相反,从在属于近屈光的物距处的点发出的球面波前必须在距眼睛的、属于近屈光的距离(所谓的角膜顶点距离)处传播,该球面波前已经被包括近屈光的虚拟屈光镜片屈光。
现在可以将系统偏差的校正应用于如此计算的波前。如果希望再次获取经校正的近屈光——但是这次是在距眼睛的距离d处——则必须计算与球面参考波前的差,该球面参考波前从屈光距离中的点开始传播到相同的距离d。
步骤2——经校正的波前或屈光的经校正的分量的组合
在系统差异的校正之后,以加权方式对主观波前的屈光力矢量Psub和客观波前的屈光力矢量Pobj进行平均。球面当量M的权重非常重要,因为太近视的屈光风险会根据调节能力而变化,尤其是在由于眼镜镜片的老化过程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例如,散光分量的权重,即,J0和J45的权重,可以针对主观屈光被设置为0.7,并且对应的客观分量被设置为0.3。
根据一个示例,提出了球面当量的有利的权重,该权重使得能够特别准确地估计眼镜佩戴者的视力障碍。所提出的球面当量的权重的动机来自以下考虑:
如果客观球面当量和主观球面当量是一致的,则应当使用两个数据源。如果测量不一致,则应当根据高度近视的测量的风险来调整权重:下加光越低,(对于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对于高度近视的测量的风险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越正的球面当量的权重越高。下加光越高,高度近视的测量的风险越低,使得主观球面当量和客观球面当量的较大偏差可能还有其它原因。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地对主观测量给予较高的权重,因为已屈光者在验光期间已经测试了对应的镜片。
计算权重
基于客观确定的球面当量与主观确定的球面当量之间的差可以计算或确定权重
ΔM=Msub-Mobj (12)
并且取决于可以从下加光确定的适应能力,
在此:
Msub:来自主观屈光的球面当量
Mobj:来自客观屈光的球面当量
Akk:从下加光中计算的适应能力
Add:屈光期间测量的下加光,或规定的下加光
其中i用1或2代替。
主观权重是通过在Akk1与Akk2之间的范围内线性插补辅助权重获取的:
支撑点的范围及其权重如下所示:
-1,5Dpt≤ΔM-2≤-0,5Dpt
-1,0Dpt≤ΔM-1≤-0,25Dpt
0,25Dpt≤ΔM+1≤1,0Dpt
0,5Dpt≤ΔM+2≤1,5Dpt
其中ΔM-2<ΔM-1<ΔM+1<ΔM+2
0Dpt≤Akk1≤1,25Dpt
1,0Dpt≤Akk2≤2,75Dpt
其中Akk1<Akk2
支撑点处的权重可以从以下范围选择:
权重和支撑点的选择的示例:
示例1:
-ΔM-2=ΔM+2=1,0Dpt
-ΔM-1=ΔM+1=0,5Dpt
Akk1=0Dpt
Akk2=1,75Dpt
示例2:
-ΔM-2=ΔM+2=0Dpt
-ΔM-1=ΔM+1=0Dpt
Akk1=0Dpt
Akk2=1,75Dpt
示例3:
-ΔM-2=ΔM+2=1,5Dpt
-ΔM-1=ΔM+1=0,75Dpt
Akk1=0,5Dpt
Akk2=2,0Dpt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1的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图4A示出了根据示例2的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图4B示出了根据示例3的主观球面当量的权重就减少主观测量和/或客观测量的统计测量误差而言,图3所示的权重比图4A所示的权重更有利。
根据示例1(图3)、示例2(图4A)和示例3(图4B)的权重取决于下加光和在步骤1中校正的球面当量的差(或差异)ΔM=Msub-Mobj。如上所述,该函数包括多个恒定权重的平稳段,在这些平稳段之间执行线性插值。
与根据示例2的权重的选择相比,根据示例1的权重的选择的本质区别在于:在ΔM近似正态分布的范围内(例如,在此,在-0,5Dpt<ΔM<+0,5Dpt的范围内),引入了具有(例如)的权重的平稳段。大多数测量都落入此范围内。由于近似正态分布差异可以假定主观屈光的球面当量与客观屈光的球面当量并不矛盾,使得客观屈光的球面当量可以具有相对较高的权重,例如0.25。在此范围之外,下加光高时,无论差ΔM的符号如何,主观权重都会升高到非常高的值,例如0.95甚至1.0,因为在此,适应不太可能。在低下加光的情况下,如果主观屈光比客观屈光更远视,则主观屈光才被加权非常高。如果是近视,则主观权重将被降低至低值,例如0.5。
权重中的取决于ΔM的符号的变化是两种加权类型之间的第二个基本区别: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方法中这以低下加光进行,在根据第二示例的方法中,这是高下加光的情况。
为了组合近处方,可以类似于远屈光来组合属于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校正的波前。然而,由于较大的测量不确定性,如现有技术中所述,仅微弱地加权客观屈光是有利的。
在下文中,基于(相对较小的)数据集(参考数据集),评估与先前已知的用于主观屈光、客观屈光和组合屈光的方法相比所产生的变化。在以下示例中,主观屈光未变化,并且因此在此处未示出。
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两种不同方法(对于两个不同设备,插入在明视瞳孔与间视瞳孔之间的瞳孔的情况)计算的视力障碍的估计值komb_F中的变化。特别地,图5和图6示出了利用包括上述步骤1和2的第一方法并且利用根据示例1的权重所获取的值与利用第二方法和根据示例22的权重所获取的值的差异,第二方法在没有使客观屈光与主观屈光在平均上匹配(即,没有步骤1,只有步骤2)的情况下被执行。利用两个不同装置(像差仪)像差仪1和像差仪2获取客观测量值,其中图5示出针对第一像差仪的结果并且图6示出了针对第二像差仪的结果。图5A和图6A示出了球面当量M的差异,图5B和图6B示出了分量J0的差异,并且图5C和图6C示出了分量J45的差异。
从另外两个瞳孔(明视瞳孔和间视瞳孔)估计的针对瞳孔的客观屈光示出了来源于该方法的步骤1的所期望的差异。由主观校正屈光和客观校正屈光相结合的插值瞳孔的屈光还示出了所期望的变化,这主要来源于客观与主观的匹配。
示图中的“离群值”均为非老花眼,因此存在屈光过近的风险。对于这些离群值,越正的屈光,权重高。
即使没有“离群值”(诸如,设备近视),如果已经校正了两个屈光之间的系统差异,则通常在较高下加光的情况下对屈光赋予更正更高权重的过程也会导致组合朝着正方向系统地偏移。这是不希望的,因为太远的屈光不能通过调节或降低渐进镜片的视线来补偿。由于设备近视不太可能在高下加光情况下发生,而只能在低下加光情况下发生,因此具有图3所示的权重的步骤1)和可能的步骤2)的新方法在这方面会产生较好的组合屈光。
与仅对系统偏差的屈光加权低而不偏移的备选方法相比,客观屈光的系统误差的消除(步骤1)以及取决于下加光的屈光的加权(步骤2)尤其有利,这是因为即使两种类型的屈光之间发生系统差异,也可以从客观屈光中高精度地计算出平均主观屈光。相反,应该理想地基于已经校正的屈光方法的可信度来进行权重的选择。
总体而言,所提出的具有步骤1和步骤2的方法导致眼镜镜片的被投诉率降低,其中尤其是在如下的屈光力范围内,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都被包括在计算中,在这样的屈光力范围内,像差仪系统地与主观屈光不同地测量。
以下是可以使用上述方法计算和生产的眼镜镜片系列的示例。
眼镜镜片系列B1:
一种用于校正多只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眼镜镜片系列,该眼镜镜片系列包括在至少一个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的至少一个第一眼镜镜片A,这些第一眼镜镜片A校正第一眼睛的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的视力障碍,
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A1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
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借助于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A2由多个分量构成,
其中
第一镜片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一镜片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在第一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较接近于第一眼镜镜片的如下的测量值P_A1或P_A2的分量X,在分量X的测量中,该测量值的测量设备具有较低的误差,并且其中
分量X是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
眼镜镜片系列B2:
根据系列B1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进一步:
尽管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和第一眼睛的第二测量值P_A2至少在分量X中不同,但是在第一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和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
眼镜镜片系列B3:
根据系列B1或B2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该眼镜镜片系列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眼镜镜片B,这些第二眼镜镜片B至少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二屈光力P_B,该第二屈光力P_B校正第二眼睛的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B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B2表征的视力障碍,这些第一测量值P_B1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B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B2借助于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B2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
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眼镜镜片C,这些第三眼镜镜片C至少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二屈光力P_C,该第二屈光力P_C校正第三眼睛的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C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C2表征的视力障碍,这些第一测量值P_C1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C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C2借助于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C2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
第一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A1、第二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B1、以及第三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C1在分量方面相同,
第一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的分量X、第二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B2的分量X、以及第三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C2的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在第一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和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不等于(X_C-X_A)/(X_C2-X_A2);abs(X_B2-X_A2)<abs(X_C2-X_A2);并且
signum(X_B2-X_A2)=signum(X_C2-X_A2)。
眼镜镜片系列B4:
根据系列B3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第一眼镜镜片、第二眼镜镜片和第三眼镜镜片是单光镜片或具有相同下加光Add的渐进镜片,
其中Add<=1.5dpt,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眼镜镜片系列B5:
根据系列B3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第一眼镜镜片、第二眼镜镜片和第三眼镜镜片是具有相同下加光Add的渐进镜片,
其中Add>=2dpt,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B2-X_A2>0,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眼镜镜片系列B6:
根据系列B1至B5中的一个系列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可以被用于主观屈光。
眼镜镜片系列B7:
根据系列B1至B6中的一个系列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可以被用于确定客观屈光。
眼镜镜片系列B8:
根据系列B1至B6中的一个系列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该眼睛镜片系列
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眼镜镜片D,这些第四眼镜镜片至少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处具有第四屈光力P_D,该第四屈光力P_D校正第四眼睛的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表征的视力障碍,这些第一测量值P_D1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D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D2借助于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D2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
包括至少一个第五眼镜镜片E,这些第五眼镜镜片E至少在与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五屈光力P_E,该第五屈光力P_E校正第四眼睛的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表征的视力障碍,这些第一测量值P_E1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一测量值P_E1由多个分量构成,这些第二测量值P_E2借助于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确定,并且这些第二测量值P_E2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其中
第一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A1、第四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D1、以及第五眼睛的利用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一测量值P_E1在分量方面相同,
第一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A2的分量X、第四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D2的分量X、以及第五眼睛的利用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确定的第二测量值P_E2的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在第一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存在的第一屈光力P_A的分量X和第一眼睛的第一测量值P_A1的分量X几乎相同,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分量是X是X_i,第i眼睛的第二测量值的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D2-X_A2>0,X_E2-X_A2<0,X_D-X_A>0并且X_E-X_A<0。
图7至图10示出了上述的眼镜镜片系列的单独的代表性的眼镜镜片。所示的眼镜镜片具有选定的特性,选定的特性允许基于一系列的1个、3个或5个镜片来指定图11至图19的取决于ΔM的权重的特性,而不管是否已经执行了系统误差的校正。在详细图中,实线或虚线上的眼镜镜片具有相同的主观球面当量(在所示的线上,主观球面当量为M_A1=M_A=4.1dpt)。实线或虚线分别涉及来自示例1和示例2的支撑点和权重。
图7涉及眼镜镜片系列B2的使用包括步骤1的方法计算的眼镜镜片A。尽管客观测量的球面当量(M_A2=4.6dpt)与主观测量的球面当量(M_A1=4.1dpt)有很大不同,但图7中所示的眼镜镜片A在参考点中具有主观测量的球面当量(即,M_A=M_A1=4.1dpt)。尽管如此,在计算中仍要考虑客观测量的球面当量。
图8涉及眼镜镜片系列B2的使用包括步骤1和步骤2的方法计算的另一个眼镜镜片A。细节8A中所示的眼镜镜片具有与图7中所示的眼镜镜片相似的特性。细节8A对应于图11和图12。
图9涉及眼镜镜片系列B3的使用包括步骤1和步骤2的方法计算的3个眼镜镜片A、B、C。在此,特征在于,所有镜片都具有相同的主观球面当量,并且相同球面当量的等值线至少在区间Mobj<M_A2和Mobj>M_A2中的一个区间中具有不用的斜率——这通过镜片A、B和C的所测量的并且存在于参考点中的球面当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图10涉及眼镜镜片系列B8的眼镜镜片A、D和E。此处的特征是相同球面当量的等值线的斜率,该斜率在M_A2的两侧均相同,这通过镜片A、D和E的所测量的并且存在于参考点中的球面当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针对不同的下加光Add,图11至图19将球面当量的估计值(Mkomb)与所测量的主观球面当量(Msbj)之间的差异(Mkomb-Msbj)作为所测量的客观球面当量(Mobj)与所测量的主观球面当量之间的差异的函数示出。“Mkomb”表示组合后的球面当量,即,根据包括步骤1和/或步骤2的示例性方法计算的球面当量的估计值。在x轴上是针对眼镜镜片(例如,眼镜镜片B或C)的客观球面当量Mobj(例如,M_B2或M_C2)减去客观球面当量Mobj=Msbj的差异,其中组合后的球面当量等于主观球面当量(例如,M_B2-M_A2或M_C2-M_A2)。图11至图19涉及在40cm的标准物距(对应于)下所确定的下加光。
实线或虚线示出了根据包括具有示例1(实线)和示例2(虚线)的支撑点和权重的步骤2的示例性方法获取的组合后的球面当量Mkomb。因此,组合后的球面当量“Mkomb”表示视力障碍的根据包括步骤2或者步骤1和步骤2的示例性方法的估计值。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眼睛的视力障碍的眼镜镜片,其中:
所述眼镜镜片在所述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并且
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由多个分量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在所述眼镜镜片的所述参考点中存在的所述第一屈光力P_A的所述分量X较接近于所述眼镜镜片的测量值P_A1或P_A2中的如下测量值的分量X:在所述分量X的测量中,这样的测量值由具有较低误差的测量设备获取,并且其中
所述测量值P_A1和P_A2的所述分量是所述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所述视力障碍的波前表示的分量的线性组合、或从中推导出的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其中
在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的所述参考点中存在的所述屈光力P_A的所述分量X和所述第一眼睛的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的所述分量X基本相同。
3.一种眼镜镜片系列,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至少两种眼镜镜片A和B,所述至少两种眼镜镜片A和B在相应的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不同的屈光力P_A和P_B,以用于校正两种不同的视力障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主观屈光的测量设备;和/或
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客观屈光的测量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四眼镜镜片D,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四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D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四屈光力P_D,其中所述第四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由多个分量构成;
至少一个第五眼镜镜片E,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五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E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四屈光力P_E,其中所述第五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
其中:
所述第一眼睛的P_A1、所述第四眼睛的P_D1和所述第五眼睛的P_E1在分量方面相同,
所述第一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A2的所述分量X、所述第四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D2的所述分量X、以及所述第五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E2的所述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在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的所述参考点中存在的所述第一屈光力P_A的所述分量X和所述第一眼睛的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的所述分量X基本相同,并且
对于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所述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所述分量X是X_i,对于第i眼睛的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所述分量X是X_i2,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D2-X_A2>0,
X_E2-X_A2<0,
X_D-X_A>0并且
X_E-X_A<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D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D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E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E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8.一种眼镜镜片系列,包括:
第一眼镜镜片A,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一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A在所述眼镜镜片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一屈光力P_A,所述第一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A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借助于用于测量视力障碍的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A2由多个分量构成;
第二眼镜镜片B,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二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B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二屈光力P_B,其中所述第二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B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B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B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B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B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B2由多个分量构成;
至少一个第三眼镜镜片C,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三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C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三屈光力P_C,其中所述第三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C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C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C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C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C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C2由多个分量构成;
其中:
利用所述第一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P_B1和P_C1在分量方面相同,
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A2、P_B2和P_C2的所述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所述第一屈光力P_A的所述分量X与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的所述分量X基本相同,并且
其中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所述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所述分量X是X_i,第i眼睛的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所述分量X是X_i2,其中i=A、B或C,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不等于(X_C-X_A)/(X_C2-X_A2);
abs(X_B2-X_A2)<abs(X_C2-X_A2);并且
signum(X_B2-X_A2)=signum(X_C2-X_A2),并且
其中所述眼镜镜片A、B和C是单光镜片或具有相同下加光的渐进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所述第一眼镜镜片、所述第二眼镜镜片和所述第三眼镜镜片是单光镜片或具有相同下加光Add的渐进镜片,其中Add<=1.5dpt,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所述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所述分量X是X_i,第i眼睛的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所述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
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所述第一眼镜镜片、所述第二眼镜镜片和所述第三眼镜镜片是具有相同下加光Add的渐进镜片,其中Add>=2dpt,并且其中
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所述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所述分量X是X_i,第i眼睛的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所述分量X是X_i2,对于X_i和Xi2适用以下关系: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并且
(X_B-X_A)/(X_B2-X_A2)>(X_C-X_A)/(X_C2-X_A2)如果X_B2-X_A2<0,X_C2-X_A2<0。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主观屈光的测量设备;和/或
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客观屈光的测量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四眼镜镜片D,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四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D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四屈光力P_D,其中所述第四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D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D2由多个分量构成;
至少一个第五眼镜镜片E,用于校正眼镜佩戴者的第五眼睛的视力障碍,其中所述眼镜镜片E在与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相比相同标识的参考点中具有第四屈光力P_E,其中所述第五眼睛的所述视力障碍由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值P_E1由多个分量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借助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设备被获取,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值P_E2由多个分量构成;并且
其中:
所述第一眼睛的P_A1、所述第四眼睛的P_D1和所述第五眼睛的P_E1在分量方面相同,
所述第一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A2的所述分量X、所述第四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D2的所述分量X、以及所述第五眼睛的利用所述第二类型的所述测量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二测量值P_E2的所述分量X都成对地不同,
在所述第一眼镜镜片的所述参考点中存在的所述第一屈光力P_A的所述分量X和所述第一眼睛的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的所述分量X基本相同,并且
对于第i眼镜镜片的存在于所述参考点中的屈光力的所述分量X是X_i,对于第i眼睛的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所述分量X是X_i2,X_i和X_i2适用以下关系:
X_D2-X_A2>0,
X_E2-X_A2<0,
X_D-X_A>0并且
X_E-X_A<0。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A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A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B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B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C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C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D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D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镜镜片系列,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P_E1和所述第二测量值P_E2在至少一个分量X中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00392.3A CN115826263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8002630.3 | 2018-03-29 | ||
DE102018002630.3A DE102018002630B4 (de) | 2018-03-29 | 2018-03-29 | Angleich der subjektiven und objektiven Refraktionen |
CN201980023385.4A CN111919159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CN202211700392.3A CN115826263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PCT/EP2019/057820 WO2019185770A1 (de) | 2018-03-29 | 2019-03-28 | Angleich der subjektiven und objektiven refraktionen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3385.4A Division CN111919159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6263A true CN115826263A (zh) | 2023-03-21 |
CN115826263B CN115826263B (zh) | 2024-11-19 |
Family
ID=6604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3385.4A Active CN111919159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CN202211700392.3A Active CN115826263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3385.4A Active CN111919159B (zh) | 2018-03-29 | 2019-03-28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048686A1 (zh) |
EP (2) | EP3926390A1 (zh) |
JP (1) | JP7278302B2 (zh) |
CN (2) | CN111919159B (zh) |
CL (1) | CL2020002489A1 (zh) |
DE (1) | DE102018002630B4 (zh) |
ES (1) | ES2967252T3 (zh) |
IL (2) | IL311546A (zh) |
WO (1) | WO201918577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33217A (zh) * | 2024-05-23 | 2024-06-21 | 深圳市常行科技有限公司 | 系统针对内外网络的多级特征防火墙系统及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0842B (zh) | 2021-03-15 | 2023-06-27 |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头戴式视力检测设备、视力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20250047828A1 (en) * | 2023-08-04 | 2025-02-06 | Htc Corporation | Calibr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98817A1 (en) * | 2007-07-12 | 2010-08-05 | Rodenstock Gmbh | Method for Checking and/or Determining User Data,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an Apparatus |
US20120069297A1 (en) * | 2006-10-25 | 2012-03-22 | Carl Zeiss Vision Gmbh | Eyeglass prescription method |
WO2012054651A2 (en) * | 2010-10-20 | 2012-04-26 | Krypton Vision,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ustomizing refractive corrections of human eyes |
CN102713728A (zh) * | 2009-11-13 | 2012-10-03 |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 通过计算或选择设计提供眼镜镜片的方法 |
US20130265540A1 (en) * | 2010-11-30 | 2013-10-10 | Gregor Esser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 spectacle lens with improved near zone |
US20140368795A1 (en) * | 2008-12-01 | 2014-12-18 | Perfect Vision Technology (Hk)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fractive Correction Of Eyes |
US20150346512A1 (en) * | 2013-02-11 | 2015-12-03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eyeglass prescrip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11180B2 (en) * | 2000-10-10 | 2003-01-28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 Determination of ocular refraction from wavefront aberration data and design of optimum customized correction |
JP3851824B2 (ja) * | 2002-02-01 | 2006-11-29 |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 コントラスト感度測定装置 |
JP4124468B2 (ja) * | 2002-10-08 | 2008-07-23 | Hoya株式会社 | 眼鏡レンズの光学値の決定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眼鏡レンズ及びその受発注システム |
DE10313275A1 (de) * | 2003-03-24 | 2004-10-14 | Rodenstock Gmbh | Verfahren zum Berechnen eines individuellen Progressivglases |
JP4186766B2 (ja) * | 2003-09-12 | 2008-11-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AU2005215056B2 (en) * | 2004-02-20 | 2011-06-09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wavefront aberrations |
US7322696B2 (en) * | 2004-04-19 | 2008-01-29 | Shamir Optical Industry | Customized lens,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eof |
US7879089B2 (en) * | 2006-05-17 | 2011-02-01 | Alcon, Inc. | Correction of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in intraocular lenses |
US9277863B2 (en) * | 2008-12-01 | 2016-03-08 | Perfect Vision Technology (Hk)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the eyes and delivering of sunglasses and eyeglasses |
BR112014008266B1 (pt) * | 2011-10-17 | 2021-09-28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étodo e sistema para determinar uma prescrição para uma pessoa |
DE102011089704B4 (de) * | 2011-12-22 | 2020-06-18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Verfahren zum Speichern von Information auf einem Brillenglas, als Brillenglas-Rohling oder Brillenglas-Halbfabrikat ausgebildeter Glas- oder Kunststoffkörper, Vorrichtung für das Speichern von Information, Verfahren zum Auslesen sowie Lesegerät |
EP2669732A1 (en) * | 2012-05-30 | 2013-12-04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ersonalized spectacle lens optical system for a wearer |
AU2013377943B2 (en) * | 2013-02-11 | 2016-09-08 | Carl Zeiss Visi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eyeglass prescription |
CA2993947A1 (en) * | 2015-07-29 | 2017-02-02 |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rrective vision |
JP7044724B2 (ja) * | 2016-06-14 | 2022-03-30 | プレンオプティカ インク | 調整可能レンズベースの屈折検査 |
-
2018
- 2018-03-29 DE DE102018002630.3A patent/DE102018002630B4/de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28 IL IL311546A patent/IL311546A/en unknown
- 2019-03-28 CN CN201980023385.4A patent/CN11191915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JP JP2020552286A patent/JP727830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IL IL277454A patent/IL277454B2/en unknown
- 2019-03-28 CN CN202211700392.3A patent/CN115826263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US US17/043,043 patent/US2021004868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3-28 EP EP21185761.0A patent/EP3926390A1/de active Pending
- 2019-03-28 ES ES19715434T patent/ES2967252T3/es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WO PCT/EP2019/057820 patent/WO2019185770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28 EP EP19715434.7A patent/EP3776068B1/de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5 CL CL2020002489A patent/CL2020002489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69297A1 (en) * | 2006-10-25 | 2012-03-22 | Carl Zeiss Vision Gmbh | Eyeglass prescription method |
US20100198817A1 (en) * | 2007-07-12 | 2010-08-05 | Rodenstock Gmbh | Method for Checking and/or Determining User Data,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an Apparatus |
US20140368795A1 (en) * | 2008-12-01 | 2014-12-18 | Perfect Vision Technology (Hk)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fractive Correction Of Eyes |
CN102713728A (zh) * | 2009-11-13 | 2012-10-03 |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 通过计算或选择设计提供眼镜镜片的方法 |
WO2012054651A2 (en) * | 2010-10-20 | 2012-04-26 | Krypton Vision,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ustomizing refractive corrections of human eyes |
US20130265540A1 (en) * | 2010-11-30 | 2013-10-10 | Gregor Esser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 spectacle lens with improved near zone |
US20150346512A1 (en) * | 2013-02-11 | 2015-12-03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eyeglass prescription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33217A (zh) * | 2024-05-23 | 2024-06-21 | 深圳市常行科技有限公司 | 系统针对内外网络的多级特征防火墙系统及介质 |
CN118233217B (zh) * | 2024-05-23 | 2024-07-19 | 深圳市常行科技有限公司 | 针对内外网络的多级特征防火墙系统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48686A1 (en) | 2021-02-18 |
IL277454B2 (en) | 2024-09-01 |
CN115826263B (zh) | 2024-11-19 |
CN111919159A (zh) | 2020-11-10 |
EP3776068C0 (de) | 2023-09-27 |
JP2021519172A (ja) | 2021-08-10 |
IL311546A (en) | 2024-05-01 |
EP3776068A1 (de) | 2021-02-17 |
BR112020019420A2 (pt) | 2021-01-05 |
DE102018002630B4 (de) | 2024-03-28 |
EP3926390A1 (de) | 2021-12-22 |
CL2020002489A1 (es) | 2021-02-12 |
DE102018002630A1 (de) | 2019-10-02 |
EP3776068B1 (de) | 2023-09-27 |
JP7278302B2 (ja) | 2023-05-19 |
ES2967252T3 (es) | 2024-04-29 |
IL277454B1 (en) | 2024-05-01 |
IL277454A (en) | 2020-11-30 |
CN111919159B (zh) | 2023-01-13 |
WO2019185770A1 (de) | 2019-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82884B2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hthalmic lens | |
JP5450406B2 (ja) | ユーザデータをチェックする及び/又は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記録媒体、および装置 | |
JP5795362B2 (ja) | 視野角に依存する処方データを用いて眼鏡レンズを計算する方法 | |
JP7014848B2 (ja) | 眼の高次収差を考慮して累進レンズ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設計を特定する方法 | |
CN111919159B (zh) | 主观屈光和客观屈光的调整 | |
BRPI1013907B1 (pt) |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meio de computador de avaliação pelo menos uma característica ótica e míd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 |
US9974435B2 (en) |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optometric measurements | |
CN108375842B (zh) | 符合视网膜分辨率的镜片及其验配处方和制造方法 | |
CN107065218A (zh) | 感应光圈镜片和方法 | |
CN111133369B (zh) | 用于评估眼科镜片的方法、相关联的评估系统以及用于制造眼科镜片的工业组件 | |
CN114051389B (zh) | 优化特别是针对植入式人工晶状体的佩戴者的眼镜镜片的方法和设备 | |
EP3633440A1 (en) | Spectacle lens,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program | |
CN116670569A (zh) | 基于大数据方法和机器学习的计算眼镜镜片的方法 | |
WO2019178862A1 (zh) | 符合视网膜分辨率的镜片及其验配处方和制造方法 | |
BR122024005544B1 (pt) | Série de lente de óculos | |
BR112020019420B1 (pt) |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computador para determinação do distúrbio de visão,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dispositivo,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produção de uma lente de óculos e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encomenda de lentes de óculos | |
BR122024005544A2 (pt) | Série de lente de óculos | |
WO2018142405A1 (en) | Ophthalmic lens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such lens | |
CN116209943A (zh) | 用于影响近视发展的镜片和方法 | |
CN108885356A (zh) | 用于向配戴者提供眼科镜片的方法 | |
CN116670568A (zh) | 从眼睛区域的图像确定至少一只眼睛的眼科相关生物特征 | |
Xiang et al. |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Freeform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Based on Coincident Degree of Weight Distributions for Power and Astigmatis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