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6822B -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06822B CN115806822B CN202111074085.4A CN202111074085A CN115806822B CN 115806822 B CN115806822 B CN 115806822B CN 202111074085 A CN202111074085 A CN 202111074085A CN 115806822 B CN115806822 B CN 1158068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ovskite
- composite material
- core
- shell structure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步骤一,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卤化铯、卤化铅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步骤二,将稀土氧化物加入反应容器中;步骤三,将反应容器进行高温处理,反应温度为500℃以上至反应完全;步骤四,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所制复合材料结构为核壳结构,其中内层核心为稀土氧化物,外层壳层为全无机CsPbX3钙钛矿,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X射线探测等领域。与其他方法和结构相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溶剂和有机配体,复合材料环境稳定,在大气环境条件下即可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钙钛矿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稳定的新型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钙钛矿材料具有高吸光系数、可调带隙、长载流子寿命以及扩散长度长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伏器件,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合成成本低、合成简单、多色发光、高量子产率以及优异的激子和载流子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基于液相合成技术的制备技术被广泛研究,但其中需使用有机溶剂、有机配体等,极大影响其载流子传输特性以及后续应用。同时,钙钛矿材料环境稳定性差、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也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针对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问题,科学家们采用配体修饰、离子掺杂等方式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无法避免有机溶剂和有机配体的使用。为增强钙钛矿的稳定性以及拓展其应用,文献ACS Nano 2018,12,8579-8587采用了SiO2将金属卤化物进行包覆的结构;中国专利CN201811529365.8公开了一种复合量子点材料,其表面包含多层保护结构,如金属氧化物层、SiOx层等;中国专利CN105489777B公开了一种SiO2无机壳材的微胶囊结构,这些结构提升了其稳定性,但惰性氧化物壳材的包覆也使其失去了电学性质。此外,中国专利CN109021966A采用烯丙基的配体聚合包覆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中国专利CN106947463B公开了一种CdS包覆的钙钛矿纳米材料,CN112143493A也公开了一种ZnS、ZnSe包裹策略,但这些均是以钙钛矿纳米材料为核心,这种包覆显然影响其本征性能。而其他多数方法则是对钙钛矿纳米粒子进行负载,如中国专利CN202011099181.X公开的多孔CeO2负载钙钛矿结构,分立的钙钛矿纳米粒子无法有效的进行电荷传输,且无保护条件下,其稳定性也无法保证。整体而言,绝大多数方案均未脱离有机体系,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包覆结构也会极大影响钙钛矿材料电学性质,从而影响钙钛矿材料的相关应用。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拓展钙钛矿材料的应用,需提升钙钛矿材料环境稳定性的同时且保留其电学性质,因此需开发出一种操作简单、大批量制备、无需使用有机试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新的钙钛矿材料复合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环境稳定的新型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包括投料、升温、降温过程,所制复合材料结构为核壳结构Re2O3@CsPbX3,其中内层核心为稀土氧化物外层壳层为全无机CsPbX3钙钛矿,该结构环境稳定,且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卤化铯、卤化铅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步骤二,将稀土氧化物加入反应容器中;
步骤三,将反应容器进行高温处理,反应温度为500℃以上至反应完全;
步骤四,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在步骤一种所述的卤化铯、卤化铅不进行溶解,且不包含任何溶剂。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一到步骤四中,不使用任何溶剂或溶液。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卤化铅为PbX2,其中X为Cl,Br或I;卤化铯为CsX,其中X为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卤化铯和卤化铅投料比可为4:1~1:4。优选为1.2:1-1:1.2,例如为1:1、1:1.2、1:1.4。进一步优选地,卤化铅和卤化铯投料比约为1:1.2。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卤化铅和卤化铯的放置方式选自混合放置、上下堆叠或分离放置于两端。进一步优选地,卤化铅和卤化铯分置两端并不相互接触。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卤化铅和卤化铯的组合物与稀土氧化物的重量比为1:1~1:8。进一步优选地,卤化铅和卤化铯的组合物与稀土氧化物的重量比为1:4。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原料与稀土氧化物混合放置、将稀土氧化物置于原料上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稀土氧化物选自从零维到三维的粒子,例如微米颗粒、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片、块材的稀土氧化物。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稀土氧化物选自Y2O3、Nd2O3、Er2O3、Yb2O3,或者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例如Bi3+、Eu3+、Tm3+或Tb3+离子掺杂的Y2O3、Nd2O3、Er2O3或Yb2O3。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升温速率为0.5℃/min~20℃/min,例如1℃/min、2℃/min、5℃/min、10℃/min、20℃/min。进一步优选地,升温速率为5℃/min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反应温度为500℃~1000℃。如,反应温度为600℃、700℃、800℃、900℃、1000℃;进一步优选地,反应温度为700℃。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四中,以0.5℃/min~10℃/min降温的速度使其冷却至室温;例如2℃/min、4℃/min、6℃/min、8℃/min。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具有稀土氧化物的内核和钙钛矿表层。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核中稀土氧化物选自Y2O3、Nd2O3、Er2O3、Yb2O3,或者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例如Bi3+、Eu3+、Tm3+或Tb3+离子掺杂的Y2O3、Nd2O3、Er2O3或Yb2O3。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在电致发光、光致发光、白光LED材料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钙钛矿为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为卤素Cl、Br、I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一种环境稳定的新型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包括投料、升温、降温过程,所制复合材料结构为核壳结构,其中内层核心为稀土氧化物外层壳层为全无机CsPbX3钙钛矿,该结构环境稳定,且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升温过程中卤化铅率先熔融并在空气对流下带动卤化铯进行运动,卤化铯与稀土(Re)氧化物表面反应,生成CsReO2,ReOX等产物,使卤素与铯固定在稀土氧化物表面,实现基底固定效应,继而与铅源反应生成全无机CsPbX3钙钛矿壳层结构,因此该结构环境稳定性极大提升,同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和结构新颖独特、绿色环保、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复杂昂贵的设备和额外的有机试剂,同时该结构具有环境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本发明制备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在照明显示尤其是白光LED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复合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为实施例2中所制备复合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3是实施例3中所制备复合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
图4是实施例3中所制备复合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具有典型的均匀核/壳层结构。
图5是实施例3中所制备复合结构构建器件的光电响应效果图。
图6是实施例1、6、7、8中所制备复合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粉体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发光强度监测数据,其强度经过10个月后仍无明显衰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造粒Y2O3;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100min升温至700℃,保温5h;
步骤四,1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制备的复合发光材料的产量很高,约为96.2%,粉末质量很高,且在常温常湿环境下稳定,复合结构的形貌与造粒Y2O3的形貌基本一致,为直径20μm左右的球形,其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如图1所示。
实施例2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10g的Eu3+掺杂的Y2O3纳米线;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75min升温至700℃,保温5h;
步骤四,3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也可得到质量和产量均较高的绿色荧光粉,其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3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3.40g(16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16g的纳米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200min升温至700℃,保温5h;
步骤四,7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也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粉末颜色稍浅,钙钛矿壳层较薄,其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3所示,透射电镜如图4所示,其光电响应性能如图5所示。
实施例4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2g的微米级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50min升温至800℃,保温5h;
步骤四,2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也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钙钛矿壳层较厚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5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5.96g(16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16g的微米级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75min升温至670℃,保温1h;
步骤四,2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粉体颜色稍浅,溴化铅投料较多,产率稍低。
实施例6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0.673g(4mmol)氯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Nd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100min升温至700℃,保温5h;
步骤四,3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中使用蓝紫色的Nd2O3作为核材,与钙钛矿复合后形成绿色粉末,在紫外激发下发蓝光,所制备的复合结构的质量与投料相比质量仅损失0.13g,产量约为98.7%,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7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112g(4mmol)氯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Yb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100min升温至700℃,保温5h;
步骤四,5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蓝紫色的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8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112g(4mmol)氯化铅和0.673g(4mmol)氯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Er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100min升温至700℃,保温3h;
步骤四,3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紫色的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9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764g(4.8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30min升温至500℃,保温5h;
步骤四,5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绿色的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10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764g(4.8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2h升温至700℃,保温24h;
步骤四,3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绿色的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11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764g(4.8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微米级Y2O3作为基材;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300min升温至1000℃,保温15h;
步骤四,50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可合成绿色的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12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1.47g(4mmol)溴化铅和0.851g(4mmol)溴化铯,加入到氧化铝坩埚中;
步骤二,在原料上覆盖8g的Bi3+掺杂的Y2O3纳米线;
步骤三,将装有原料的氧化铝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加热100min升温至700℃,保温3h;
步骤四,180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本实例也可得到质量和产量均较高的绿色荧光粉且常温常湿稳定。
实施例13检测实施例
检测实施例1、6、7、8中所制备复合结构光致发光光谱,光谱谱图见图6。对实施例1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实施例1中粉体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发光强度监测数据,其强度经过10个月后仍无明显衰减,试验结果见图7。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采用一步法制备获得负载钙钛矿的分子筛复合材料,不同的铅源、不同的铯源,不同的配比均可以制备获得复合材料。且通过调节铅源中的卤素种类,还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复合材料,且均具有高稳定性。
Claims (13)
1.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卤化铯、卤化铅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步骤二,将稀土氧化物加入反应容器中;
步骤三,将反应容器进行高温处理,反应温度为500℃以上至反应完全;
步骤四,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在步骤一中所述的卤化铯、卤化铅不进行溶解,且不包含任何溶剂;
在步骤一到步骤四中,不使用任何溶剂或溶液;
所述稀土氧化物选自Y2O3、Nd2O3、Er2O3、Yb2O3,或者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
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为Bi3+、Eu3+、Tm3+或Tb3+离子掺杂的Y2O3、Nd2O3、Er2O3或Yb2O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卤化铅为PbX2,其中X为Cl,Br或I;卤化铯为CsX,其中X为Cl,Br或I;
卤化铯和卤化铅投料比为4: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氧化物选自从零维到三维的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卤化铅和卤化铯的组合物与稀土氧化物的重量比为1:1-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卤化铅和卤化铯的组合物与稀土氧化物的重量比为1:3-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升温速率为0.5℃/min~20℃/min,反应温度为500℃~1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以0.5℃/min~10℃/min降温的速度使其冷却至室温。
8.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稀土氧化物的内核和钙钛矿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中稀土氧化物选自Y2O3、Nd2O3、Er2O3、Yb2O3,或者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掺杂稀土氧化物选自Bi3+、Eu3+、Tm3+或Tb3+离子掺杂的Y2O3、Nd2O3、Er2O3或Yb2O3。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钙钛矿表层选自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为卤素Cl、Br、I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在电致发光、光致发光、白光LED材料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4085.4A CN115806822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4085.4A CN115806822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06822A CN115806822A (zh) | 2023-03-17 |
CN115806822B true CN115806822B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548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74085.4A Active CN115806822B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0682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6727A (zh) * | 2006-12-27 | 2007-06-27 | 赵捷 | 锶铟钛固溶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05953A (zh) * | 2017-02-14 | 2017-06-30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钙钛矿量子点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8329912A (zh) * | 2018-01-18 | 2018-07-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提高非铅卤素钙钛矿材料的荧光产率和稳定性的方法 |
CN108878554A (zh) * | 2018-06-26 | 2018-11-23 | 暨南大学 | 基于镧系稀土离子掺杂CsPbBr3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214833A (zh) * | 2021-04-28 | 2021-08-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铕掺杂多孔金属氧化物与卤化物钙钛矿变色发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63683B2 (ja) * | 2010-02-04 | 2015-08-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発光セラミック積層体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
US11046589B2 (en) * | 2018-04-27 | 2021-06-29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Multi-element perovskite material as well as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t application thereof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11074085.4A patent/CN1158068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6727A (zh) * | 2006-12-27 | 2007-06-27 | 赵捷 | 锶铟钛固溶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05953A (zh) * | 2017-02-14 | 2017-06-30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钙钛矿量子点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8329912A (zh) * | 2018-01-18 | 2018-07-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提高非铅卤素钙钛矿材料的荧光产率和稳定性的方法 |
CN108878554A (zh) * | 2018-06-26 | 2018-11-23 | 暨南大学 | 基于镧系稀土离子掺杂CsPbBr3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214833A (zh) * | 2021-04-28 | 2021-08-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铕掺杂多孔金属氧化物与卤化物钙钛矿变色发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CsPbX3 (X=Cl, Br, I) by encapsulation in porous Y2O3 nanoparticles for WLED applications;Xinke Li等;《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第146卷;第111592-1-111592-1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06822A (zh) | 2023-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u et al. | Stable and bright pyridine manganese halides for efficient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 |
Han et al. | Low‐dimensional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crystal materials: structure strategies and luminescence applications | |
Guan et al. | 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stable single silica-coated CsPbBr3 quantum dots combining tunable red emission of Ag–In–Zn–S for High-CRI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 |
Tang et al. | Ultrathin, core–shell structured SiO2 coated Mn2+‐doped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for bright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 |
Zhihai et al. | Air-stable all-inorganic perovskite quantum dot inks for multicolor patterns and white LEDs | |
Zhang et al. | Confined synthesis of stable and uniform CsPbBr3 nanocrystal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up to 90%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 |
Zhang et al. | High‐Efficiency Pure‐Color In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 Emitters for Ultrahigh‐Definition Displays: Progress for Backlighting Displays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Devices | |
Xie et al. | Stability enhancement of Cs3Cu2I5 powder with high blue emission realized by Na+ doping strategy | |
CN112851526B (zh) |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8034418A (zh) | 一种全无机铅卤钙钛矿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905960A (zh) | 一种调控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波长的方法 | |
Fang et al. |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ssisted encapsulation of quantum dot luminescent microspheres toward display applications | |
CN112480912A (zh) | 一种钠铟基双钙钛矿纳米晶体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WO2023039716A1 (zh) | 一种钙钛矿与分子筛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Shu et al. | Highly efficient and blue-emitting CsPbBr3 quantum dots synthesized by two-step supersaturated recrystallization | |
Bartosiewicz et al. | New Efficient Scintillating and Photoconversion Materials Based on the Self‐Flux Grown Tb3Al5O12: Ce Single Crystal | |
Wang et al. | Enhanced Long‐Term Luminescent Stability through Near‐Single‐Dot Passiva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for Printable Photonics | |
Zhou et al. | Double passivation of alkali metal ion and organic ligand towards 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and stability of Cs3Cu2X5 (XCl, Br and I) nanocrystals | |
CN113667473B (zh) | 零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5806822B (zh) | 一种环境稳定的钙钛矿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Zhou et al. | FA+ and Mn2+ codoped CsPbCl3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with super thermal stability | |
TWI440695B (zh) | Preparation of Manganese Activated Zinc - Aluminum Spinel Green Fluorescent Nanometer Powder by Sol - Gel Technique and Its | |
CN115612487B (zh) | 一种零维锌基蓝光钙钛矿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029135B (zh) | 一种钙钛矿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806814B (zh) | 一种钙钛矿与分子筛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