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814A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78814A CN115778814A CN202211435368.1A CN202211435368A CN115778814A CN 115778814 A CN115778814 A CN 115778814A CN 202211435368 A CN202211435368 A CN 202211435368A CN 115778814 A CN115778814 A CN 1157788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joint
- puncture
- cavity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0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 administering blood, plasma or medical fluids ; Infusion or perfusion containers
- A61J1/10—Bag-type contai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以及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穿刺端部,穿刺端部包括:穿刺壳体,穿刺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穿刺腔,穿刺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且穿刺腔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的内径,以使穿刺壳体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覆膜端面;第一上密封部,与穿刺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内塞,与穿刺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上密封部的下端面粘合相容连接,且内塞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第一下密封膜,焊接附着于内塞的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输液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注接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整体式内覆膜接头。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输液袋。
背景技术
输液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医疗用品,主要用于患者的输注治疗,输液袋上设置了输注接头,以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和穿刺后的密封,输注接头通常由接头座和接头管两部分组成,将接头座焊接在输液袋的开口,再由接头管进行穿刺导向和密封,而输液袋通常倒挂使用,以利用重力实现药液的自然输注,因此,接头管内设置有内塞,以在输注针穿刺内塞后抱紧内塞,实现输注针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且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往往会在输液袋中仍残留有药液的情况下拔出输注针,此时,内塞上的穿刺孔在弹性作用下合拢,以实现对输注针拔出后的密封,防止药液撒漏,即内塞在接头座中的固定密封十分关键,需要保证穿刺前内塞的密封性能好,穿刺过程中内塞的固定可靠。
现有的输注接头上的接头管通常由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三部分拼装组成,且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是分别单独制造,以在制造完成后,由内管体和外盖体相互连接以形成固定密封内塞的腔室,但这种结构的输注接头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效率低,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需要单独制造,且制造完成后还需要相互装配,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长,降低了生产效率;2、注塑加工难度大,内塞的密封主要取决于内管体和外盖体的装配,而基于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内塞的密封性要求高,对于内管体和外盖体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高,而内管体和外盖体通常采用注塑工艺注塑成型,因此,高要求的装配精度增大了注塑加工难度;3、生产成本高,采用输液袋进行输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输注针穿刺时内塞不被带入输液袋的内腔,输注针拔出时不能被带出接头管外,因此,内塞的固定十分关键,对内管体和外盖体的强度要求高,进而对注塑时形成内管体或者外盖体的材料强度要求高,而高强度且满足医用要求的材料种类有限,且价格相对昂贵,增大了材料成本,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4、穿刺难度大,多数材质的内塞在穿刺前不能与药液接触,因此,内管体还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密封部以防止内塞与药液接触,由于内密封部和内管体一体成型,两者的材料材质相同,而内管体的注塑材料往往具备一定的强度要求,使得内密封部也具备一定强度,以在输注针穿刺时阻碍输注针的穿刺,增大了穿刺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以解决现有的输液袋上的输注接头生产效率低、注塑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以及穿刺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以及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穿刺端部,穿刺端部包括:穿刺壳体,穿刺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穿刺腔,穿刺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且穿刺腔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的内径,以使穿刺壳体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覆膜端面;第一上密封部,与穿刺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用于密封穿刺腔的上端开口;内塞,与穿刺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上密封部的下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于穿刺腔内,且内塞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第一下密封膜,焊接附着于内塞的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用于密封穿刺腔的下端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第一上密封部为易折帽或者拉环,第一上密封部和穿刺壳体之间设有用于便于第一上密封部折断或者拉断以露出内塞的易断裂结构,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穿刺腔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内塞的下端面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穿刺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下密封膜为多层共挤膜。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包括两个穿刺端部,两个穿刺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连通。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两个第一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穿刺端部和第一密封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密封端部包括第一密封壳体、第一密封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的上端开口的第二上密封部。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二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二连通腔以及与第二连通腔连通的第二密封端部,第二密封端部包括第二密封壳体、第二密封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的上端开口的第三上密封部。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三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三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三连通腔、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以及连接平台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上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接头座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获得,第一接头管随接头座的注塑一并成型,或者在第一接头管单独注塑成型,再采用焊接工艺将第一接头管焊接固定在接头座上,通过穿刺端部连通第一连通腔,再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输液袋的内腔,以在输注针穿刺穿刺端部时,即可实现药液输注,穿刺端部通过穿刺壳体形成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穿刺腔,再采用注塑工艺在穿刺腔内填充形成内塞,以实现输注针穿刺后的密封,在穿刺前,通过第一上密封部密封穿刺腔的上端开口,防止内塞被外界环境污染,且第一上密封部随穿刺壳体的注塑一并成型,结构稳定性好,密封可靠,由于穿刺腔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的内径,因此穿刺壳体的下端面具有内凸的覆膜端面,且内塞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即可采用焊接工艺将第一下密封膜同时焊接在内塞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以实现对穿刺腔的下端开口的可靠密封,防止药液与内塞接触,本方案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可采用先双料注塑再采用焊接工艺方式制造获得,工艺步骤少,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内塞的密封不再依靠多个部件之间的组装装配,大大降低了注塑加工难度,而内塞的固定取决于内塞和穿刺壳体两者材料之间的粘合相容连接,对第一接头管的材料强度要求低,增大了材料的选择范围,便于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进行生产制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第一下密封膜取代内密封部,大大降低了穿刺难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00、接头座;200、第一接头管;210、第一连通腔;220、穿刺端部;221、穿刺壳体;222、穿刺腔;223、第一上密封部;224、内塞;225、第一下密封膜;230、第一密封端部;231、第一密封壳体;232、第一密封腔;233、第二上密封部;300、第二接头管;310、第二连通腔;320、第二密封端部;321、第二密封壳体;322、第二密封腔;323、第三上密封部;400、第三接头管;410、第三连通腔;420、连接平台;430、锥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2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所示整体式内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以及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穿刺端部220,穿刺端部220包括:穿刺壳体221,穿刺壳体22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穿刺腔222,穿刺腔222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且穿刺腔222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210的内径,以使穿刺壳体221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覆膜端面;第一上密封部223,与穿刺壳体22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用于密封穿刺腔222的上端开口;内塞224,与穿刺壳体221的内侧壁和第一上密封部223的下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于穿刺腔222内,且内塞224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第一下密封膜225,焊接附着于内塞224的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用于密封穿刺腔222的下端开口。具体地,本发明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接头座100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获得,第一接头管200随接头座100的注塑一并成型,或者在第一接头管200单独注塑成型,再采用焊接工艺将第一接头管200焊接固定在接头座100上,通过穿刺端部220连通第一连通腔210,再通过第一连通腔210连通输液袋的内腔,以在输注针穿刺穿刺端部220时,即可实现药液输注,穿刺端部220通过穿刺壳体221形成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穿刺腔222,再采用注塑工艺在穿刺腔222内填充形成内塞224,以实现输注针穿刺后的密封,在穿刺前,通过第一上密封部223密封穿刺腔222的上端开口,防止内塞224被外界环境污染,且第一上密封部223随穿刺壳体221的注塑一并成型,结构稳定性好,密封可靠,由于穿刺腔222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210的内径,因此穿刺壳体221的下端面具有内凸的覆膜端面,且内塞224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即可采用焊接工艺将第一下密封膜225同时焊接在内塞224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以实现对穿刺腔222的下端开口的可靠密封,防止药液与内塞224接触,本方案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可采用先双料注塑再采用焊接工艺方式制造获得,工艺步骤少,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内塞224的密封不再依靠多个部件之间的组装装配,大大降低了注塑加工难度,而内塞224的固定取决于内塞224和穿刺壳体221两者材料之间的粘合相容连接,对第一接头管200的材料强度要求低,增大了材料的选择范围,便于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进行生产制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第一下密封膜225取代内密封部,大大降低了穿刺难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应当理解的是,双料注塑工艺和焊接工艺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此处不过多赘述。可选地,第一连通腔210的内径为10.5mm,穿刺腔222的内径为1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密封部22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第一上密封部223和穿刺壳体221之间设有用于便于第一上密封部223折断或者拉断以露出内塞224的易断裂结构,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穿刺腔222的径向尺寸。具体地,易折帽或者拉环本身就容易打开以露出内塞224,再通过易断裂结构便于易折帽折断或者拉环拉断,进一步便于医护人员打开使用。应当理解的是,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要比穿刺腔222径向尺寸小(即:比内塞224的径向尺寸小),当第一上密封部223折断或拉断时,会与内塞224断开,进而对内塞224产生作用力,而内塞224受到穿刺壳体221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环的轴向限制作用,使得内塞224稳定保持于穿刺腔222内。穿刺时,也是借由内塞224与穿刺壳体221之间的粘合相容作用力,而使内塞224稳定保持于穿刺腔222内。
本实施例中,内塞224的下端面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穿刺凹槽。具体地,通过穿刺凹槽减小输注针需要穿刺内塞224的厚度,以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切削阻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密封膜225为多层共挤膜。具体地,第一下密封膜225为多层共挤膜。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密封膜225为多层共挤膜。具体地,多层共挤膜具有阻隔性强,可以防氧、防水、防潮,机械性能强,抗爆破性能高,抗穿刺抗撕裂性能强,耐高温、低温,耐油、保香性好,无毒无味,热封性能好,柔软高透,复合剥离强度高、耐环境性强等特点,多层共挤膜贴膜后不容易出现穿刺炸裂,薄膜厚度均匀,不容易出现穿刺堵针现象,穿刺时能够将输注针表面的不溶性微粒阻隔在外,有效防止输注针携带不溶性微粒进入输液袋的几率,利用多层共挤膜的弹性,形成输注针穿刺多层共挤膜时的弹性振动力,使得输注针表面的碎屑在多层共挤膜时能够从而输注针表面脱离,并被多层共挤膜阻隔于外,减少甚至消除穿刺落屑。覆膜端面和内塞224的下端面上通过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多层共挤膜,多层共挤膜吹塑生产工艺特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均一性、精准性、稳定性远高于注塑成型工艺,反复适应及验证证明,采用输液用多层共挤膜,可基本杜绝或最大限度减少穿刺时落屑的几率;消减输液袋内的不溶性微粒,以保证输液的安全。
实施例2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两个穿刺端部220,两个穿刺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具体地,通过两个穿刺端部22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穿刺端部220进行配药和输液时一个内塞224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穿刺端部220中穿刺腔222内径大小不同,以使注塑填充形成的内塞224半径大小不同,穿刺端部220中的小内塞224用于配药,穿刺端部220中的大内塞224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内塞224,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穿刺端部220中的内塞224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内塞224的大小或者颜色。优选地,大内塞224的内径为10mm,小内塞224的内径为7mm。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为上小下大的凸台结构,以使两个穿刺端部220之间留有足够的操作间距。
实施例3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两个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具体地,通过两个第一接头管20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第一接头管200配药和输液时一个内塞224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穿刺端部220中穿刺腔222内径大小不同,以使注塑填充形成的内塞224半径大小不同,穿刺端部220中的小内塞224用于配药,穿刺端部220中的大内塞224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内塞224,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穿刺端部220中的内塞224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内塞224的大小或者颜色。优选地,大内塞224的内径为10mm,小内塞224的内径为7mm。
实施例4
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230,穿刺端部220和第一密封端部23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第一密封端部230包括第一密封壳体231、第一密封壳体23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232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23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32的上端开口的第二上密封部233。具体地,穿刺端部220用于配药,第一密封端部230用于输液,第一密封腔232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一密封腔232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第二上密封部233密封第一密封腔232的上端开口,以防止第一密封腔232被外界环境污染,且第二上密封部233和第一密封壳体231一体成型,结构稳定性好,密封可靠,以在药液进入第一密封腔232中也无法泄漏。应当理解的是,内塞224是影响接头密封性的关键部分,其价格往往相对昂贵,但本方案通过与输注针过盈配合的第一密封腔232,实现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以在不使用内塞224的情况下实现穿刺输液时的密封,简化制造工艺步骤,大大降低了接头的制造成本。应当理解的是,在进行输注针穿刺时或者拔出时,输液袋正放,以防止药液泄漏,输注过程中,输液袋倒挂,以利用重力自然输注。可选地,第二上密封部23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以便于医护人员打开。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为上小下大的凸台结构,以使穿刺端部220和第一密封端部230之间留有足够的操作间距。可选地,第一密封壳体231的下端面上焊接附着有第二下密封膜,以密封第一密封腔232的下端开口,以在输液袋倒挂时,也可进行输注针穿刺。可选地,第二下密封膜为多层共挤膜,多层共挤膜具有阻隔性强,可以防氧、防水、防潮,机械性能强,抗爆破性能高,抗穿刺抗撕裂性能强,耐高温、低温,耐油、保香性好,无毒无味,热封性能好,柔软高透,复合剥离强度高、耐环境性强等特点,多层共挤膜贴膜后不容易出现穿刺炸裂,薄膜厚度均匀,不容易出现穿刺堵针现象,穿刺时能够将输注针表面的不溶性微粒阻隔在外,有效防止输注针携带不溶性微粒进入输液袋的几率,利用多层共挤膜的弹性,形成输注针穿刺多层共挤膜时的弹性振动力,使得输注针表面的碎屑在多层共挤膜时能够从而输注针表面脱离,并被多层共挤膜阻隔于外,减少甚至消除穿刺落屑。
实施例5
如图17-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3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二接头管3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二接头管3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二连通腔310以及与第二连通腔310连通的第二密封端部320,第二密封端部320包括第二密封壳体321、第二密封壳体32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322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32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22的上端开口的第三上密封部323。具体地,穿刺端部220用于配药,第二密封端部320用于输液,第二连通腔310连通输液袋的内腔,以在输注针穿刺第二密封端部320后即可进行药液输注,通过第二密封腔322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二密封腔322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第三上密封部323密封第二密封腔322的上端开口,以防止第二密封腔322被外界环境污染,且第三上密封部323和第二密封壳体321一体成型,结构稳定性好,密封可靠,以在药液进入第二密封腔322中也无法泄漏。应当理解的是,在进行输注针穿刺时或者拔出时,输液袋正放,以防止药液泄漏,输注过程中,输液袋倒挂,以利用重力自然输注。可选地,第三上密封部32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以便于医护人员打开。可选地,第二密封壳体321的下端面上焊接附着有第三下密封膜,以密封第二密封腔322的下端开口,以在输液袋倒挂时,也可进行输注针穿刺。可选地,第三下密封膜为多层共挤膜,多层共挤膜具有阻隔性强,可以防氧、防水、防潮,机械性能强,抗爆破性能高,抗穿刺抗撕裂性能强,耐高温、低温,耐油、保香性好,无毒无味,热封性能好,柔软高透,复合剥离强度高、耐环境性强等特点,多层共挤膜贴膜后不容易出现穿刺炸裂,薄膜厚度均匀,不容易出现穿刺堵针现象,穿刺时能够将输注针表面的不溶性微粒阻隔在外,有效防止输注针携带不溶性微粒进入输液袋的几率,利用多层共挤膜的弹性,形成输注针穿刺多层共挤膜时的弹性振动力,使得输注针表面的碎屑在多层共挤膜时能够从而输注针表面脱离,并被多层共挤膜阻隔于外,减少甚至消除穿刺落屑。
实施例6
如图21-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4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三连通腔410、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420以及连接平台4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410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430。具体地,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第三接头管400用于输液,第三接头管400通过第三连通腔410连通输液袋的内腔,通过连接平台420连接外盖体,通过锥形口430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确保输注针稳定穿刺,实现药液输注。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三接头管400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结构和形式的盖体连接,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制造装配,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的输液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具体地,通过采用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密封输液袋的开口,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加工难度、生产成本和穿刺难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以及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穿刺端部(220),其特征在于,穿刺端部(220)包括:
穿刺壳体(221),穿刺壳体(22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穿刺腔(222),穿刺腔(222)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且穿刺腔(222)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腔(210)的内径,以使穿刺壳体(221)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覆膜端面;
第一上密封部(223),与穿刺壳体(22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用于密封穿刺腔(222)的上端开口;
内塞(224),与穿刺壳体(221)的内侧壁和第一上密封部(223)的下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于穿刺腔(222)内,且内塞(224)的下端面与覆膜端面平齐;
第一下密封膜(225),焊接附着于内塞(224)的下端面和覆膜端面上,用于密封穿刺腔(222)的下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密封部(22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第一上密封部(223)和穿刺壳体(221)之间设有用于便于第一上密封部(223)折断或者拉断以露出内塞(224)的易断裂结构,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穿刺腔(222)的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塞(224)的下端面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穿刺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密封膜(225)为多层共挤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两个穿刺端部(220),两个穿刺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两个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230),穿刺端部(220)和第一密封端部(23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第一密封端部(230)包括第一密封壳体(231)、第一密封壳体(23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232)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23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32)的上端开口的第二上密封部(233)。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3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二接头管(3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二接头管(3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二连通腔(310)以及与第二连通腔(310)连通的第二密封端部(320),第二密封端部(320)包括第二密封壳体(321)、第二密封壳体(321)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322)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32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22)的上端开口的第三上密封部(323)。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4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三连通腔(410)、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420)以及连接平台(4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410)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430)。
10.一种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覆膜接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35368.1A CN115778814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PCT/CN2022/133364 WO2024103427A1 (zh) | 2022-11-16 | 2022-11-22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35368.1A CN115778814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78814A true CN115778814A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38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35368.1A Pending CN115778814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78814A (zh) |
WO (1) | WO202410342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4088A (ja) * | 1996-07-10 | 1998-01-27 | Material Eng Tech Lab Inc | 輸液容器 |
JP4095992B2 (ja) * | 2005-02-14 | 2008-06-04 | 塩谷エムエス株式会社 | 容器の止栓 |
CN201642923U (zh) * | 2010-02-05 | 2010-11-24 | 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输液包装的组合盖及具有该组合盖的输液容器 |
CN202069867U (zh) * | 2010-12-07 | 2011-12-14 | 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 | 组合盖及具有该组合盖的输液包装 |
CN205198457U (zh) * | 2015-11-18 | 2016-05-04 | 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及输液包装容器 |
CN205698515U (zh) * | 2016-03-25 | 2016-11-23 | 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输液袋接口 |
CN211132173U (zh) * | 2019-07-19 | 2020-07-31 | 上海千盈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件 |
CN115177526A (zh) * | 2022-07-29 | 2022-10-14 | 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单胶塞易撕膜盖及输液容器 |
-
2022
- 2022-11-16 CN CN202211435368.1A patent/CN11577881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22 WO PCT/CN2022/133364 patent/WO2024103427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03427A1 (zh) | 2024-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30117A (en) | Hypodermic syringe | |
EP0925805A2 (en) | Resealable access site for allowing a cannula multiple accesses to a fluid passageway | |
US4153173A (en) | Cap clos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
CN115778814A (zh)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US4227954A (en) | Method for sealing container cap parts | |
CN219783196U (zh) |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FI110755B (fi) | Infuusiosäiliö jossa on kaksi liitäntää | |
CN219783198U (zh) |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 |
JP3618744B2 (ja) | 鈍先差込み装置用の薄肉ダイアフラム・ストッパ | |
CN219721308U (zh) | 热压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83191U (zh) | 整体式双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83194U (zh) | 通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83192U (zh) |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115670922A (zh) |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 |
JP2008521532A (ja) | 新規デバイス | |
CN204744981U (zh) | 一种医疗输液拉环组合盖 | |
CN219783190U (zh) | 上卡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83532U (zh) | 热压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115778813A (zh) |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83197U (zh) | 热压内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375480U (zh) | 内卡下沉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21309U (zh) | 外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21314U (zh) | 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721310U (zh) | 下卡覆膜式一体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9398211U (zh) |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